养生健康

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的诊断

1、直肠指检

通过医生的食指触摸前列腺,如果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该进一步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

2、尿液涂片

前列腺的分泌物常可混杂在尿液中而与尿液同时排出。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的分泌物中亦可能有癌细胞存在,因而可通过尿液检查确诊。

3、经直肠超声波检查

将超声波的探头放入直肠进行检查。此项检查对血清PSA有升高作用,因此应该在抽血后进行。如果病人直肠指检摸到结节、血清PSA升高或超声波检查发现可疑病灶都应该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不可忽视年龄因素

1、年龄因素

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5O岁以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以近似指数的比例增加,年龄小于39岁以下的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O.o05,4O~49岁年龄段增至2.2,6O~79岁年龄增至l3.7。

2、家庭因素

有前列腺癌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比无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高,这种遗传性前列腺癌占所有前列腺癌的9,现已知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取决于在前列腺癌诊断时的年龄和亲属中患前列腺癌的人数。

3、种族因素

东方人发病率低,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美国黑人发病率为全世界最高,我国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4、外源性因素

高动物脂肪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E、硒、木脂素类、异黄酮的低摄入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5、内分泌因素

前列腺是一个雄激素依赖性的器官,而睾丸酮是由双侧睾分泌的一种激素,所以手术的目的是降低体内雄激素的浓度,抑制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合成,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酮或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以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并不可怕的前列腺癌

以前列腺为例,将死于非癌症的男子进行解剖后发现,小于30岁的100名男子中,有8%具有少许的前列腺肿瘤;60岁年龄层是50%,70岁以上者则是80%。然而,具有可鉴别症状者却很少,60~70岁的男子具有明显前列腺肿瘤者,也只有1%而已。由此可见,在显微镜下检测人体的肿瘤细胞是非常容易的,但要确诊是否患有肿瘤病症却并非易事,也需要慎重考虑。

前列腺癌的发生自然与老年男性为主,但这些癌症的发生会不会与那些老年男性年青时的某些前列腺疾病,或者某些性行为有关呢?虽然没有明确的研究数据表明有某种必然联系,但过度性交、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前列腺囊肿、前列腺结节等病症的不当处理,加重了的前列腺疾病的临床症状,如排尿不畅、排尿困难甚至不通、会阴疼痛、下腹疼痛、腰骶痛、尿血、便秘等,就很容易让中老年男性考虑医学介入诊治的需要,必然导致被诊断出患有前列腺癌的几率。因此,预防年轻时以上前列腺疾病的发生对于减少“被前列腺癌”诊断是有好处的。

那么,如何可以减少前列腺疾病的产生呢?当然良好的生活方式是其中最有价值的预防保健内容。经临床研究发现,至少以下21种不良生活方式是需要大家重视并避免的:久坐、运动缺乏、饮酒过量、酒后行房、暴饮暴食(含肥胖)、不洁性行为、忍精不射、过度手淫、房事过度、过劳后行房、疾病初愈行房、长时间憋尿、饮食不洁(含过食辛辣、肉食过量)、过度劳累、房事不规律、滥用壮阳药物、精神紧张、郁闷、经常熬夜、长时间驾车、身体虚弱、滥用抗菌药物(抗生素)。

前列腺癌科学检查很重要

由于前列腺癌早期症状的不明显,造成初诊晚期病人多,治疗的难度很大,预后也比较差。因此对于前列腺癌的检查和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前列腺癌诊断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直肠指诊、经直肠超声检查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al antigen, PSA)血清检测,这三种是临床诊断前列腺癌的基本方法。直肠指诊可发现前列腺结节、质硬。经直肠B超可发现前列腺内低回声病灶及其大小与侵及范围。前列腺癌常伴有血清PSA升高,血清PSA作为前列腺癌的标志物,对于早期没有症状的前列腺癌的诊断具有参考意义。另外,影像学检查如CT、MRI只能对C 期、D期肿瘤显示其肿瘤侵犯范围及盆腔肿大的淋巴结。全身核素骨显像和MRI可早期发现骨转移病灶。前列腺癌的确诊依靠经直肠B超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癌的病因不清楚,百分之九十八为腺癌,百分之六十到七十发生在前列腺外周带,百分之五到十发生在中央带。多数为雄激素依赖型。我国对前列腺癌多采用ABCD 分期系统,分为四期:

A(I)期:前列腺增生手术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小病灶,多数分化良好;

B(Ⅱ)期:肿瘤局限在前列腺包膜内;

C(Ⅲ)期:肿瘤穿破包膜并侵犯邻近器官,如周围脂肪、精囊、膀胱颈及尿道;

D(IV)期:有盆腔局部淋巴结或远处转移灶。推荐阅读:三大常见的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

早期前列腺癌的生长依赖雄激素的存在,局部晚期和转移性前列腺癌临床通常采用去除雄激素为主的治疗,但是在经过一段时间后,这类患者都不可避免地出现不依赖雄激素的反弹性快速增长,导致患者死亡。而目前转化为不依赖雄激素的机制尚不清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根治性治疗方法,能够治愈早期前列腺癌的方法有放射性粒子植入、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根治性外放射治疗。

根治性放疗适合于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主要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和调强适形放疗等技术。此外,外放射治疗还可用于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病理为pT3~4、精囊受侵、切缘阳性或术后PSA持续升高患者的辅助性治疗;也可用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姑息性治疗。对于中期前列腺癌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放疗等。 对激素敏感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以内分泌治疗为主,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去势(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和抗雄激素治疗(比卡鲁胺或氟他胺)或去势+抗雄激素治疗。手术去势或药物去势的疗效基本相同。但几乎所有患者最终都会发展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或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对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患者可采用二线内分泌治疗。对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应持续保持去势状态,同时采用以多烯紫杉醇、米托蒽醌为基础的化疗。对于有骨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应联合骨保护剂(主要是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预防和降低骨相关事件、缓解骨痛、提高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体外放射治疗或放射性核素也可改善局部骨痛。

前列腺癌常见于男性老年人,一般没有症状,只有肿瘤较大时可以表现为下尿路梗阻症状,如尿频、尿急、尿流缓慢、尿流中断、排尿不尽、甚至尿潴留或尿失禁血尿少见。因此建议65岁以上的男性一定要做定期检查,一旦家人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到医院就诊,早发现、早治疗。

通过以上专家的介绍,我们知道了只有在检查诊断保证正确的前提下,才能保证医生给患者制定的治疗方案准确,才能尽可能的帮助患者减轻病痛,及早的摆脱疾病的困扰。所以一定要重视前列腺癌的检查。

前列腺癌不可忽视年龄因素

前列腺癌发生不可忽视年龄因素:

1、年龄因素

前列腺癌患者主要是老年男性,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5O岁以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均以近似指数的比例增加,年龄小于39岁以下的个体,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为O.o05,4O~49岁年龄段增至2.2,6O~79岁年龄增至l3.7。

2、家庭因素

有前列腺癌阳性家族史的患者比无家族史的患者发病率高,这种遗传性前列腺癌占所有前列腺癌的9,现已知发生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取决于在前列腺癌诊断时的年龄和亲属中患前列腺癌的人数。

3、种族因素

东方人发病率低,加勒比海及斯堪的纳维亚地区最高,美国黑人发病率为全世界最高,我国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4、外源性因素

高动物脂肪是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而维生素E、硒、木脂素类、异黄酮的低摄入也是重要危险因素。

5、内分泌因素

前列腺是一个雄激素依赖性的器官,而睾丸酮是由双侧睾分泌的一种激素,所以手术的目的是降低体内雄激素的浓度,抑制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合成,抑制睾酮转化为双氢酮或阻断雄激素与其受体结合,以抑制或控制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

男性前列腺检查要点

前列腺癌诊断要点:①原发肿瘤;②淋巴结转移;③远处转移。

(一)原发肿瘤

直肠指诊发现前列腺结节,可通过tru-cut活组织检查,或经直肠franzen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扫描可了解肿物大小及范围,正常前列腺回声均匀,侵及包膜时界限不清。

回声改变亦可由于炎症和结石所致,应予鉴别。CT、核磁共振(MR),亦可了解肿瘤的病变范围以及膀胱、精囊、淋巴结的病变。

(二)淋巴转移

前列腺癌最先侵犯的淋巴结是闭孔-髂内链,实际上在闭孔处的淋巴结一般不受侵犯。临床上常将髂内淋巴结称为闭孔淋巴结,位于髂外静脉内侧,沿髂内血管走行是最重要的应清除淋巴结。

淋巴结转移的诊断近年依靠CT及MR,但不能发现小病灶。淋巴造影可发现70%~90%的转移。但假阴性和假阳性较高,近年较少应用。

最有价值的诊断的改良的淋巴结清除术,即切除髂内外血管与闭孔间的淋巴结,作为分期比较精确,可以避免既往清除髂血管,闭孔、盆壁、髂前淋巴结后所造成淋巴漏、淋巴肿、下肢肿等并发症,因为即使广泛的清扫并不能阻止已有的扩散。

(三)远处转移

静脉泌尿系造影发现输尿管梗阻时,说明肿瘤已侵犯精囊、膀胱颈和淋巴结,并有远处转移的可能。

骨转移常见,仅次于淋巴结。全身同位素扫描增强而平片正常应想到是转移。肺x线照相可发现肺转移,常为淋巴管扩散,结节状少见。

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与前列腺癌转移有关,但缺乏特异性。近年用放射免疫测定可提高其特异性。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单克隆抗体,前列腺抗原测定有待提高其特异性。

C期前列腺癌20%~70%有酸性磷酸酶升高,有淋巴结转移亦升高,如果持续升高则肯定有骨转移。血清酸性磷酸酶,前列腺酸性磷酸酶升高者在手术后下降,是预后较好的象征。

在包膜内的前列腺癌酸性磷酸酶由前列腺细胞分泌,经前列腺导管排泄,前列腺癌时,癌细胞产生的酸性磷酸酶无导管排出或导管被癌病变梗阻,酶吸收入血循环,以至酸性磷酸酶升高。

通过以上检查,前列腺癌即可分期,文献统计A期占10%~20%,B期25%,C期25%,D期35%,说明发现时半数以上已经不是局限的病变。临床分期常低于实际病变范围。

前列腺癌要做哪些检查

1、超声波检查:由于前列腺在身体的内部,不能通过直观的观察来获取病情的症状,所以就需要借助特制的超声塔头插入直肠,进而描出前列腺的切画面,从而反映照出病变的范围。由于科技的发展,超声探头也更加先进,一般大型的医院均有三维成像的B型超声职场探头,这大大提高了成像的准确性,使得诊断价值得到提高。患者朋友在超声检查中前列腺内部呈不均匀反射,会出现光团、低回声区域或群状光点。这就可以客观地显示前列腺的增大程度和研态从而达到诊断的结果。

2、CT和MRI检查:这种诊断方法对于早期较小的前列腺癌症效果不是太好,但对确定局部肿瘤浸润及晚期局部淋巴扩散是有帮助。这种方法根据分辨力因素极端层,可对前列腺癌进行分期,帮助患者选择其他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从而更好的治疗自己的疾病。

3、直肠指诊:由于前列腺癌发生的位置大致为前列腺的后侧叶包膜下腺体,故前列腺癌诊断需要直肠指针,这种治疗方法对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有着重要意义。检查时应该注意前列腺的大小、形态、有无不规则结节,前列腺体积扩大程度,中央沟情况,腺体活动度、硬度及精囊等情况。还有就是一些其他的方法,就简单给大家说说,如实验室检查、前列腺穿刺检查、X先检查、及放射性检查。

诊断前列腺癌要做哪些检查项目

一、超声波检查

借助插入直肠的特制超声探头,可描出前列腺的切画面,反映照出病变的范围。近年来B型超声直肠探头已发展成三维双聚焦的图像,诊断价值得以提高。前列腺癌在超声检查中内部呈不均匀反射,出现光团、低回声区域或群状光点。晚期前列腺癌,包膜反射不连续,肿瘤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提示有局部浸润,并可根据被膜外浸润程度作分级诊断。这就可以客观地显示前列腺的增大程度和研态。因本检查为无痛、无创伤性检查,故可用于早期诊断。

二、CT和MRI检查

由于分辨力因素及断层的原因,对早期较小的前列腺癌症往往诊断意义不大,但对确定局部肿瘤浸润及晚期局部淋巴扩散有帮助。可对前列腺癌进行分期,帮助选反合理的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

三、直肠指诊

因前列腺癌好发于前列腺的后侧叶包膜下腺体,故直肠指诊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占极重要的地位,对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重要意义。检查时应该注意前列腺的大小、形态、有无不规则结节,前列腺体积扩大程度,中央沟情况,腺体活动度、硬度及精囊等情况。若指检时,在前列腺癌的可能。患者多在50岁以上。一般来说,前列腺癌硬结区坚硬如石头,高低不平,中央沟消失,腺体固定,甚至侵犯直肠壁。但差异很大,浸润面积大,间变的病灶可能相对较软。检查时需加以注意。

四、实验室检查及放射免疫检查

1.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 此法的检查准确率较高,有报道达86%,但因前列腺按摩可能引起前列腺癌扩散,因此不宜作为临床常用方法。

2.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PAP检查的敏感性、特异性较ACP高。但自从PSA检测应用以后,已被取代。PSA是由前列腺上皮产生的一种糖蛋白酶,正常人血清PSA小于5μg/L,当大于10μg/L时,要考虑前列腺癌的可能.PSA已成为诊断前腺癌的敏感指标。但因其特异性不高,临床运用上受到限制。近来年研究游离PSA的百分比测定,较PSA的敏感性及特异性有所提高。

3.血清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 前列腺癌时两者均有升高,尤其以ACP对诊断前列腺癌较为敏感,65%有远处转移者ACP升高,无远处转移者20%有ACP升高。若采用放射免疫测定ACP,可提高早期前列腺癌的诊断率,阳性率达73.7%。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其阳性率也升高。可用于监测前列腺癌的病情发展。但ACP测定可能产生假性和假阴性,同时不能在直肠指诊及尿道检查后24小时内检查。应该予以注意。

五、前列腺穿刺抽吸活检

前列腺癌的最终依赖于病理诊断。在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作前列腺内硬结穿刺活检,即可作出早期诊断。原始的手指导引前列腺穿刺,由于有时穿刺位置不够准确,阳性率不高。近年来应用B超导引前列腺穿刺,准确率大大提高。经会阴前列腺穿刺准确率可达86%,经直肠前列腺穿可达80%~95%。

六、X线检查

(一)造影检查

1.淋巴造影 对诊断前列腺癌有一定的价值,对推测前列腺癌淋巴转移情况、判断预后及拟订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据报道准确率可达86%。但由于经足背淋巴造影不能显示淋巴转移最早的闭孔及髂内淋巴结,同时造影时显示1cm以上充盈缺损才能确诊转移。对微小转移灶难以显示。故此方法在临床应用上受到限制。

2.静脉肾盂造影 对了解上尿路的情况很有必要,并可提供前列腺癌扩散的线索。排尿后的X线片可无创地显示残余尿量。如显示上尿路有积水,则提示前腺癌已到晚期,影响膀胱三角区双侧输尿管口的尿液引流。

3.前列腺造影 经会阴穿刺至前列腺注入乙碘后摄骨盆片,可显示整个前列腺,能从中发现前列腺内孤立的、用手指触不到的结节。方法为:局部消毒麻醉后,在手指导引下,由会阴穿刺到前列腺,先注入乙碘油0.2ml后摄骨盆片,确定穿刺在前列腺内后,注入乙碘油2~4ml。因为一次穿刺多数只能显示一侧前列腺,故需同一方法作另一侧前列腺造影检查。

(二)骨骼系统及肺部X线摄片

因前列腺癌常有骨转移及肺部转移,故胸部及骨骼的X线检查对癌症的分期十分重要。虽然全身任何骨骼均可转移,但骨盆和腰椎是早期转移最常见部位。骨骼系统摄片检查应包括骨盆、脊柱、肋骨、股骨、颅骨等,X线片显示成骨或溶骨表现。全胸X线片对肺部转移有判断意义,X线片往往显示块状阴影或粟粒状阴影。

七、放射性核扫描(ECT)检查

放射性核素扫描检查常用来诊断前列腺癌的骨转移,它比X线片发现骨转移时间早半年左右。对隐性骨转移特别敏感。在病人的随访及预后方面,连续骨扫描比X线或血清酸性磷酸酶检查有更高的敏感性。

前列腺癌的诊断

前列腺癌早期多无任何症状,一些轻微的症状也易被患者忽视。怎样才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呢?临床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诊、血清PSA、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和盆腔MRI检查,CT对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敏感性低于MRI。因前列腺癌骨转移率较高,在决定治疗方案前通常还要进行核素骨扫描检查。确诊前列腺癌需要通过前列腺穿刺活检进行病理检查。

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可通过组织学分级进行评估,最常用的是Gleason评分系统,依据前列腺癌组织中主要结构区和次要结构区的评分之和将前列腺癌的恶性程度划分为2-10分,分化最好的是1+1=2分,最差的是5+5=10分。

以下是几种常用的前列腺癌检查方法:

1、直肠指检

通过医生的食指触摸前列腺,如果发现有前列腺结节,则怀疑有前列腺癌的可能,应该进一步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以确诊。

2、尿液涂片

前列腺的分泌物常可混杂在尿液中而与尿液同时排出。前列腺癌患者前列腺的分泌物中亦可能有癌细胞存在,因而可通过尿液检查确诊。

3、经直肠超声波检查

将超声波的探头放入直肠进行检查。此项检查对血清PSA有升高作用,因此应该在抽血后进行。如果病人直肠指检摸到结节、血清PSA升高或超声波检查发现可疑病灶都应该接受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

前列腺癌诊断方法

首先,对于前列腺癌这种病症最直接的检查方法就是进行直肠指检。直肠指检是诊断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一般因为前列腺是今天在直肠的前面的,因此通过直肠指检可以摸到前列腺的大小,质地等一切情况。从而可以更有效地发现患者所患的病症情况。

另外一项检查就是,经直肠的超声检查,医生可以通过经直肠的超声检查,检查患者的前列腺内有没有结节。医生可以通过患者体内有没有结节这种情况,来判断患者是不是患上了前列腺癌这一病症,这对于前列腺癌的早期发现治疗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一种检查就是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这种检查就是检查患者的前列腺异性抗原。一般检查患者的时候会抽取患者的血液来检查集中相关的数值。可以有效的确诊患者所患的病症,这就为挽救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一般男性都要注意及时的检查自己的前列腺,如果发现异常的情况就应该及时的进行各项指标检查,在自己的病症确诊以后,进行相应的治疗。

怎样检查前列腺癌

1、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

这种方法很多人没有听说过,这是非常准确的一种诊断方法。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是目前诊断前列腺癌最为敏感的标志物。虽然在正常人的血液中也能检查出前列腺特异性抗原,但是当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升高到一定数值时,就提示患者的前列腺内存在癌细胞。一项研究发现,在经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并且最终被确认为患有前列腺癌的473例患者中,有40%的患者是经直肠指诊检查没有被发现的。目前,由于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测定在临床上的普遍应用,使前列腺癌患者的确诊时间平均提早了5~8年,这就为挽救该病患者的生命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和机会。

2、辅助诊断方法

另外还有许多的诊断方法可以作为辅助,比如CT、X线等。X线检查:胸片、骨盆、腰椎摄片是诊断癌肿是否转移的一个重要筛查手段,有时也可做精囊输精管造影。活检:前列腺癌诊断的金标准是病理学检查。在出现局部扩散和远处转移之前,只有局部硬结时,活检便可做出诊断,活检是诊断前列腺癌的最可靠检查之一。CT及磁共振检查:其图像清晰,分辨率高,且安全无痛苦,可了解肿瘤生长及转移情况,是有诊断价值的检查。

以上介绍的几种前列腺癌的诊断方法,前列腺癌诊断的难点在于此病的症状不明显,导致了患者不能及时到医院里进行检查,而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经到了晚期。因此应该大力宣传,提高人们防病控病方面的能力。

相关推荐

前列腺癌要做哪些检查

1、直肠指诊:直肠指诊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办法。80%患者可取得诊断前列腺癌直肠指诊表示为腺体增大、坚硬结节、上下不平、中央沟消逝、腺体固定等。 2、酸性磷酸酶测定: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但特异性不高。有学者采用免疫电泳法,可加强敏理性,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3、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目前以为诊断价值较血清酸性磷酸酶价值更高。 4、前列腺穿刺活检:近年来采用直肠B超引导下穿刺活检。精确率大大进步,对早期前列腺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B超检查: B超检查可发现前列腺形态改动、移位,包膜反射

前列腺癌的鉴别诊断

1.前列腺增生:二者一般容易鉴别。但在增生的前列腺腺体中,有的区域上皮细胞形态不典型,可被误诊为癌。区别要点是:增生腺体中腺泡较大,周围的胶原纤维层完整,上皮为双层高柱状,细胞核较前列腺癌患者的小,并居于细胞基底部,腺体排列规则,形成明显的结节。 2.前列腺萎缩:前列腺癌常起始于腺体的萎缩部,应注意鉴别。萎缩腺泡有时紧密聚集,萎缩变小,上皮细胞为立方形、核大,很像癌变。但这类萎缩改变多累及整个小叶,胶原结缔组织层仍完整,基质不受侵犯,其本身却呈硬化性萎缩。 3.前列腺结核:前列腺结核有前列腺硬结,与前列腺

早期前列腺癌诊断方法有哪些

早期前列腺癌诊断方法如下: 1、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80%患者可获得诊断前列腺癌直肠指诊表示为腺体增大、坚硬结节、高低不平、中央沟消失、腺体固定等。 2、酸性磷酸酶测定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但特异性不高。有学者采用免疫电泳法,可增强敏感性,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3、前列腺特异抗原 目前认为诊断价值较血清酸性磷酸酶价值更高。 4、CT和MRI 可较好显示前列腺的大小。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B超检查 可发现前列腺是否增大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诊断率更高

如何排除肿瘤

血液检查是体检中查出早期癌症的重要手段,检测血液中各种肿瘤标志物指标是否升高,则可发现、鉴别各种恶性肿瘤。如:甲胎蛋白AFP可查原发性肝细胞癌、生殖腺胚胎性肿瘤。癌胚抗原CEA明显升高时,常见有结肠癌、胃癌、肺癌、胆管癌;存在肝癌、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时也有升高。 X线胸片:X线穿过人体后,因器官、组织密度不同呈现影像,由此可直接显示肺部肿瘤,也可通过肺气肿、阻塞性肺炎、胸水等间接性改变寻找胸部肿瘤。 糖基抗原CA199可作为胰腺癌、胆管癌的诊断和鉴别指标,肝癌、胃癌、食道癌、部分胆管癌的患者亦可见增高

前列腺癌究竟有哪些诊断方法呢

1、穿刺活检: 前列腺穿刺活检:前列腺活体组织检查,能提供细胞学诊断依据,对于早期前列腺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骨髓穿刺:采取骨髓标本是评价,前列腺癌,是否已经转移到骨的另一种方法。 2、直肠检查: 前列腺直肠检查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在80%的病例中可获得诊断。对45岁以上的病人,作直肠指检普查,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可提高手术率。 3、显微镜检查: 尿液涂片找前列腺癌细胞。此种方法不能代替前列腺活检,只能作为辅助方法;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此种方法的准确率,较高(某些报道称可达86%);白细胞

早期前列腺癌诊断方法有哪些

1、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是诊断前列腺癌的主要方法。80%患者可获得诊断前列腺癌直肠指诊表示为腺体增大、坚硬结节、高低不平、中央沟消失、腺体固定等。 2、酸性磷酸酶测定 前列腺癌患者血清酸性磷酸酶升高。但特异性不高。有学者采用免疫电泳法,可增强敏感性,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 3、前列腺特异抗原 目前认为诊断价值较血清酸性磷酸酶价值更高。 4、CT和MRI 可较好显示前列腺的大小。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5、B超检查 可发现前列腺是否增大以及是否有占位性病变。诊断率更高。尤其是可插入直肠特制探头的直

如何判断前列腺炎呢

前列腺的腺性成分位于尿道的后方,尿道的前方为不含腺体的纤维肌肉组织。前列腺的实质均由导管及腺泡组成,其表面覆有两层上皮细胞,内层腔面的为分泌细胞,含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及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中央区的腺泡,大而轮廓不规则,腔面的柱状腺上皮形成许多复杂的乳头状的嵴突向腔内;间质致密,多平滑肌束。而外周区、移行区和尿道周围区的腺泡结构与中央区的不同,但三者却相似,唯其间质不同。三者的腺泡小而轮廓圆整,内壁平坦,上皮胞浆透明、核小;外周区的间质较疏松,分散着平滑肌细胞,移行区的间质致密,主要由交叉的平滑肌束

可确诊前列腺癌的检查是什么

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 PSA作为单一检测指标,与直肠指检,经直肠前列腺超声比较,具有更高的前列腺癌阳性诊断预测率,同时可提高局限性前列腺癌诊断率和增加前列腺癌根治性治疗的机会。 直肠指检 由于大多数前列腺癌起源于前列腺外周带,直肠指检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和分期都有重要价值。 影像学检查 经直肠前列腺超声、前列腺CT、前列腺核磁共振在诊断前列腺癌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医生会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最终明确诊断应是前列腺穿刺活检取得的组织学诊断。 前列腺穿刺活检 对直肠指检、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异常者,应行前

怀疑前列腺癌首先应进行的检查

1、直肠检查:前列腺直肠检查是主要的前列腺癌诊断方法。在百分之八十的病例中可获得诊断。对45岁以上的病人作直肠指检普查可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并可提高手术率。 2、显微镜检查:1)尿液涂片找前列腺癌细胞。这种前列腺癌诊断方法不能代替前列腺活检,只能作为辅助方法。2)前列腺液涂片细胞学检查。这种前列腺癌诊断方法的准确率较高。3)白细胞粘附抑制实验(Leukocyte Adherenee Inhibition,LAI)。这种实验被公认为是一种较为简便而敏感的前列腺癌诊断方法。 3、影像学检查:B超检查发现前

前列腺癌有哪些症状 男

由于前列腺癌多发生于后叶,早期并无症状,即使有不适,也不足以引起病人的重视,因此给早期诊断带来了困难。一旦临床上出现了明显症状,往往已属病变的 晚期,预后不良。可见,早期发现前列腺癌的症状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前列腺炎、前列腺肥大的病人,反复发作不愈,应十分注意病情变化,以防癌变。 前列腺癌的症状在早期常会出现尿频及夜尿增多、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程延长、排尿痛以及尿潴留等症状,与前列腺增生相同,因此很难据此诊断前列腺癌,主要依靠直肠指检诊断。 直肠指检在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中极为重要,其准确率可达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