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衰利尿剂如何使用

心衰利尿剂如何使用

1、早期使用利尿剂,早期识别心力衰竭,咳嗽,呼吸困难,心动过速。

2、袢利尿剂作用强大,噻嗪类利尿剂用于肾功能正常,伴有高血压,水肿不重的患者,可以小剂量不同时不钾,最大用药剂量100mmg,而袢利尿剂可用至600mmg。

3、对于利尿剂抵抗给予持续泵入,可达到切实有效的治疗效果。给予负荷量后持续泵入。

4、在利尿剂抵抗中纠正电解质失调,纠正低蛋白血症十分重要。

5、联合应用泮利尿剂,噻嗪类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更有效,可防止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水肿肥大,具有协同利尿的作用。

6、应用改善肾血流的药物,如血管扩张剂,硝普钠,多巴酚丁胺,多巴胺,氨茶碱等。

顽固性心力衰竭怎么治疗呢

1.减轻钠水潴留:真正的顽固性心衰患者往往因肾脏灌注不足,而对低剂量利尿药反应不佳。这些病人除应严格限制钠盐摄入(不大于2g/日)外,还多需逐步增加袢利尿剂的剂量,并常常要联合使用作用互补的二线利尿药。可根据体重变化调整利尿剂剂量。以上方法不能奏效时,常需住院并静脉使用大剂量利尿剂,有时还需联合应用增加肾血流量的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等)。在强力利尿的同时,要监测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的变化,特别是对正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的患者。超滤和血滤也是控制钠水潴留的有效方法,同时还可以使肾脏对利尿剂的反应性得以恢复,因此对肾功能明显恶化或严重水肿难以消除的患者,可采用该治疗方法。

2.神经体液抑制剂的使用:临床试验提示,与轻、中度心衰患者一样,多数顽固性心衰对ACEI及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反应良好,且可明显改善临床预后。但同时神经体液的激活,又是这些终末期心衰患者赖以维持循环稳态的重要机理之一,故顽固性心衰患者对这些抑制剂的耐受性较差,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应注意:

(1)当收缩压<80mmHg或存在周围灌注不良的临床表现时,禁用ACEI及β阻滞剂;

(2)当体重达干重,并近期已不需使用静脉正性肌力药时,方可开始使用β阻滞剂;

(3)从小剂量开始,密切观察,缓慢增加剂量。另外,近年螺内酯也作为一种神经体液抑制剂用于治疗心力衰竭,在使用过程中应密切监测,防止出现高钾血症。

3.使用外周血管扩张剂和正性肌力药:在顽固性心衰患者病情恶化住院治疗时,可静脉使用正性肌力药(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和米力农)以及外周血管扩张剂(硝酸酯类和硝普钠),以改善心脏功能,促进利尿,但一旦临床状态稳定后,应尽快换用口服药。一般不主张同时留置肺动脉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

4.非药物治疗:包括心脏移植、二尖瓣修补或置换术、机械辅助装置(如体外反搏、左室辅助泵)等,其中以心脏移植最成熟和疗效最肯定。左室部分切除术、心肌成形术都已被证明危险大于获益,因而不推荐使用。

青少年催尿的7种方法 方法7:使用利尿剂

临床上常用的有速尿口服液、β-受体阻滞剂、α1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利尿剂,但这些利尿剂的使用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同时还需注意利尿剂使用后可能带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剂量宜小,使用过程中要注意限制钠的摄入,增加钾的补充。

心衰用药的误区

利尿剂和正性肌力药物是心衰治疗中的两大类药物,但在患者用药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认识上和做法上的误区。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的高炜教授提醒患者如下几点:

利尿剂并非越多越好

在心衰的治疗中,它是最能改善病人症状的,但利尿剂通常需要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因为利尿剂在排出体内水分的同时,也会将体内的一些电解质即一些离子如钠离子、氯离子、钾离子等排出体外,比如体内钾离子过低时心衰也会加重。而不同的利尿剂所排出的离子也不一样。此外,过度利尿,体内血容量不够时,血压就会下降,出现低血压。血压太低的话,心功能同样也会恶化的。所以,在用利尿剂时也要注意病人体内水和电解质紊乱的问题,不要认为吃利尿剂管用就使劲地吃,觉得排尿越多越好,就不肿了。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对的。

病人的情况不同,对制剂的选择也不同。比如心衰症状较重时通过静脉用药或用利尿效果较强的药如速尿等;如果病情相对较稳定时,可以用双氢克尿塞、安体舒通这些作用相对缓和的药物。对药物的选择还要根据病人不同的反应而定,比如同样剂量的速尿用在不同病人身上反应会有不同,这就要根据病人的情况来调整剂量。此外,还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病人是否合并有糖尿病、高血脂症等,因为利尿剂对体内糖和血脂的代谢会有些影响。

强心药物并非吃得越多越强心

从表面上看,它是治疗心衰最有效的药物,但从临床上看,它虽然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可以改善症状,但它对于病人预后及降低病死率并没有多大的影响。而在这里尤其需要强调的是,此制剂在用药过程中会出现很严重的副作用,而且此种药的治疗剂量和中毒剂量非常接近。所以,此药对心衰病人通常的用药量是每天只吃半片或最多一片,这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心脏功能及原来的心脏病情况来定。如缺血性心脏病人对洋地黄的耐药性就很差,用量也应更小。

洋地黄中毒最早的表现就是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但心衰尤其是右心衰时也可出现这类症状,要注意区分;洋地黄中毒的第二类症状是心率失常,如早搏、房颤等,如得不到及时处理,病人就会有生命危险;中毒的第三类表现是看东西变色,但此种情况发生率较低。

心衰患者日常的饮食保健有哪些

1、适当控制水的摄入:充血性心衰中水的潴留主要继发于纳的潴留。身体内潴留7克氯化钠的同时,必须潴留1升水,才能维持体内渗透压的平衡,故在采取低钠饮食时,可不必严格限量进水量。事实上,摄入液体反可促进排尿而使皮下水肿减轻。对于严重心衰,尤其是伴有肾功能减退的心衰患者,由于排水能力减低,故在采取低钠饮食的同时,必须适当控制水分的摄入,否则可能引起稀释性低钠血症,这为顽固性心衰的重要诱因之一。一旦发生此种情况,宜将液体摄入量控制为500~1000毫升,并采用药物治疗。

2、平衡钾的摄入:心衰患者日常的饮食保健有哪些?如前所述,钾平衡失调是充血性心衰中最常出现的电解质紊乱之一。临床中最常遇到的为缺钾,主要发生于摄入不足(如营养不良、食欲缺少和吸收不良等);额外丢失(如呕吐、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肾脏丢失(如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代谢性碱中毒、利尿剂治疗)以及其他情况(如胃肠外营养、透析等)。缺钾可引起肠麻痹,严重心律失常,呼吸麻痹等,并易诱发洋地黄中毒,造成严重后果。故对长期使用利尿剂治疗的病人应鼓励其多摄食含钾量较高的食物和水果,例如香蕉、桔子、枣子、番木瓜等。必要时应补钾治疗,或将排钾与保钾利尿剂配合应用,或与含钾量较高的利尿中草药,如金钱草、苜蓄草、木通、夏枯草、牛膝、玉米须、鱼腥草、茯苓等合用。另一方面,当钾的排泄低于摄入时,则可产生高钾血症,见于严重的心衰,或伴有肾功能减损以及不谨慎地应用保钾利尿剂。轻度患者对控制饮食中钾和钠以及停用保钾利尿剂反应良好,中度或重度高钾血症宜立即采用药物治疗。

3、限制热能和蛋白质摄入:一般说来,对蛋白质的摄入量不必控制过严,每天每公斤体重1克,每天50~70克,但当心衰严重时,则宜减少蛋白质的供给,每天每公斤体重0.8克。蛋白质的特殊动力学作用可能增加心脏额外的能量要求和增加机体的代谢率,故应给予不同程度的控制。已知肥胖不论对循环或呼吸都是不利的,特别是当心衰发生时,由于它可引起膈肌的抬高,肺容积的减少及心脏位置的变化,因而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因素。此外,肥胖还将加重心脏本身的负担,因此宜采用低热能饮食,以使患者的净体重维持在正常或略低于正常的水平,而且,低热量饮食将减少身体的氧消耗,从而也减轻心脏的工作负荷。

详细了解心衰吃什么药

专家表示,心衰的药物治疗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利尿剂:利尿剂的目的主要是控制心衰的水钠潴留,减轻心脏的前负荷,一旦水肿消退,即可用最小有效维持剂量长期使用。保钾利尿剂纠正低钾血症的效果优于补充钾盐。

2、襻利尿剂:心衰有哪些药物治疗法?专家指出,襻利尿剂适用于所有有症状的心衰患者。利尿剂应与ACE-I联合使用,联合应用治疗心衰有协同作用,且可减少副作用。

3、地高辛:洋地黄是传统的正性肌力药,洋地黄类不产生耐药性,能改善症状,提出高生活质量和运动耐量。心衰有哪些药物治疗法?治疗心衰并不需要大剂量地高辛。一般在使用ACEI、利尿剂和受体阻滞剂后仍有心衰症状可用地高辛。

4、安体舒通:安体舒通是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它在心衰治疗中具有其特殊的地位。醛固酮在心衰的病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小剂量安体舒通与ACE-I以及袢利尿剂合用是安全的,一般不引起高钾血症。

慢性心衰能够治的好吗

1.病因治疗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

2.改善症状

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

(1)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3g/天)。

(2)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

(3)ACEI(或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显著升高[>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时应停用ACEI(或ARB)。

(4)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55次/min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时,应减量。

妊娠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

1. 利尿剂(Diuretics):其功能是通过排尿,消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再配合食水量限制,能有效消除病人水肿症状,如下肢水肿、肚胀、呼吸困难等。一般来说,心衰病情愈重,需要利尿剂的剂量就会愈大。但是,如果服食利尿剂过量,就会引发身体缺水,导致病人头晕、恶心、四肢无力。利尿剂在排除水分的同时还会排除体内的重要矿物质,如钾,病人缺钾就会感觉到疲乏无力,肌肉抽筋,心慌等症状,所以,服用利尿剂的病人一般还需要同时吃钾补充剂(Potassium chloride)。

2.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inhibitors)/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ngiotensinⅡantagnists) 这两类药物能改善心室功能,避免心脏扩大,减低因心衰恶化的住院次数并且提高存活率,它们是治疗心衰的一线药物,两者可以交替使用。心衰病人如果无特殊状况,应该坚持长期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30%的华人中可能会有干咳的副作用,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则甚少引起干咳。其它副作用包括头晕、疲乏和味觉变化。

3. β-受体阻滞剂(Beta-blockers) :这类药物通过减少心脏负荷以及身体对氧气的需求,长期性地改善心脏功能,从而增加生存率。除非有禁忌或不能耐受,β-受体阻滞剂也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一样,是心衰病人长期、必须服食的药物。由于这类药物能降低血压,放缓心跳,所以医生会建议从很小的药量开始服用,然后逐步增加药量,以确保病人的身体能够从容接受。其常见副作用有疲乏、头晕、手脚发冷、气喘、噩梦、阳痿等。

4.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Aldosterone antagonists):此药也具有利尿,排除体内多余水分的作用,但更重要的是,它能逆转心脏扩张,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其常见副作用是男性乳房胀痛,另外,此药不适合于有明显的肾功能不全的病人。

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有哪些

慢性心衰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修复性的策略,目的是改变衰竭心脏的生物学性质。

(1)病因治疗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

(2)改善症状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

①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d)。

②使用正性肌力药物的患者,出院后可改为地高辛,反复出现心衰症状者停用地高辛,易导致心衰加重。如出现厌食、恶心、呕吐时,应测地高辛浓度或试探性停药。

③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ACEI)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每1~2周增加一次剂量,同时监测血压、血肌酐和血钾水平,若血肌酐显著升高 [>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L)或有症状性低血压(收缩压<90mmHg)时应停用 ACEI(或ARB)。

④病情稳定、无体液潴留且心率≥60次/分钟的患者,可以逐渐增加β受体阻滞剂的剂量,若心率<55次/分或伴有眩晕等症状时,应减量。

(5)监测频率患者应每天自测体重、血压、心率并登记。出院后每两周复诊一次,观察症状、体征并复查血液生化,调整药物种类和剂量。病情稳定3个月且药物达到最佳剂量后,每月复诊一次。

老人心衰要怎么办呢

利尿剂:可减少血容量,减轻周围组织和内脏水肿,减轻心脏前负荷,减轻肺瘀血。利尿后大量排Na+,使血管壁张力降低,减轻心脏后负荷,增加心排血量而改善左室功能。常用利尿剂不仅消除继发于心衰的各种表现,而且通过说笑扩大的心脏来增加心脏工作的效率。

呋塞米(呋喃苯胺酸)在利尿效果出现之前具有扩销静脉作用,可降低前负荷,由于老年人体液总量和体钾比中青年人少,过急过猛的利尿易引起失水及电解质紊乱。

因此,剂量选择口服利尿剂,而且用量比中青年人要小(半量开始),给药时间应放在午前,溢以免夜间频繁排尿影响睡眠。氢氯噻嗪12.5—25mg,1—2/d,对肌酐清除率(Ccr<30ml/min者无效,故此药仅用于无明显肾损害的轻、中度水肿。

如合并肾衰,袢利尿剂呋塞米是唯一有效的药物,但Ccr<20ml/min,需增大剂量才生效。当呋塞米>40—120mg/d时,加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对抗利尿剂的低钾和神经内分泌激活等不良反应,以提高生存率,老年患者常有肾脏损害。应用保钾利尿剂或(或)补钾,可以出现高钾血症,故最好联合使用排钾与保钾利尿剂。只有急性肺水肿才静脉注射呋塞米(20—80mg),但对排尿困难的老年人易发生尿失、尿禁或尿潴留,必要时置导尿管理、以防止膀胱对钠的吸收。如水肿消退后,体重不再下降,恢复发病前活动量也无心衰表现,可考虑停用利尿剂。持续应用利尿剂可出现排钠的自限现象,大约利尿3d后,钠代谢不再呈负平衡可能是利尿后血容量减少和近曲小管加强对钠的重吸收所致,故应间歇用药。

有时口服大量呋塞米(可达200mg)无明显理疗反应这与肠壁水肿影响药物吸收有关,此时应改为静脉给药,几天后肠壁水肿减轻,可恢复口服给药。老年人由于营养不良性低电白血症,胶体渗透压降低,必须并用蛋白制剂才能恢消退水肿。此外,使用利尿剂后,尽管浮肿仍存在,都容易发生血管内失水,故对脑动脉硬化、房颤、重度心衰者应加强抗凝治疗(肠溶阿司匹林80mg,1/d,噻氯匹啶0.125-0.25g,1/d)以防血栓形成。

喝咖啡不能吃什么药 利尿药

咖啡因可以促进肾脏的机能,有利尿作用。如果同时服用氢氯噻嗪、呋塞米等具有降压作用的利尿剂,使利尿作用增加,易造成体内钠离子的过度流失。

相关推荐

心衰的预防措施主要有哪几种

1、心理调整:目前已明确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发展,包括预后都与心理、情绪及社会刺激因素有关。良好的心理状态,乐观豁达的情绪和较强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可使个人神经――内分泌调节稳定、协调,有助于预防及改善疾病,提高生活质量。因此,心衰患者要保持健康心态,乐观看待事物,遇事要冷静,能看得开,想得通,不为小事斤斤计较。特别是对待疾病,要持“既来之,则安之”的态度,积极治疗,但又不急于求成,胡乱求医,这样将有利于疾病康复。 2、养成良好生活方式:良好生活方式包括起居有时、饮食有节、生活规律、适当运动,以及戒烟、不饮酒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

心力衰竭的常规治疗为利尿剂、ACEI(或ARB)和β受体阻滞剂三类药物的联合使用,地高辛作为第四类联用的药物,以进一步改善症状、控制心率等。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则应用于重度心衰患者。 1.病因治疗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用抗血小板和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 2.改善症状 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洋地黄、硝酸酯的使用; 3.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应从小剂量逐渐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心力衰竭的治疗

1.急性心力衰竭 一旦确诊,应按规范治疗。 (1)初始治疗为经面罩或鼻导管吸氧;吗啡、袢利尿剂、强心剂等经静脉给予。使患者取坐位或半卧位,两腿下垂,减少下肢静脉回流。 (2)病情仍不缓解者应根据收缩压和肺淤血状况选择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正性肌力药、血管扩张药和血管收缩药等。 (3)病情严重、血压持续降低(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好。 (5)控制和消除各种诱因,及时矫正基础心血管疾病。 2.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的治疗已从利尿、强心、扩血管等短期血流动力学/药理学措施,转为以神经内分泌抑制剂为主的长期的、

艾森曼格综合征的内科治疗

1.吸氧 睡眠过程中吸氧能延缓艾森曼格综合征患者红细胞增多症的进展;患者运动时氧需求量增加,而血液输送氧的能力不能相应增加,因此运动时吸氧对患者有益;右心衰患者安静时对氧需求也较大,也应给予吸氧治疗;另外在急性呼吸道感染时吸氧能防止低氧血症进一步加重。 2.洋地黄类药物 尽管对右心衰患者是否应用强心药仍存在争议,但有报道表明对肺动脉高压合并右心衰患者应用洋地黄类药物可增加心输出量。对缺氧患者联合应用洋地黄和利尿剂应特别注意维持电解质的平衡,因为电解质紊乱会增加洋地黄中毒的危险。 3.利尿剂 对艾森曼格综合

心衰日常生活要注意什么

1.遵医嘱按时服药。切勿擅自加减药或放弃药物治疗。 2.限制钠盐及水的摄入。其每天饮水量应维持在1500~2000 毫升,并记录尿量。如尿量减少、体重增加及出现气短和腿肿等情况,应加用利尿剂,并根据尿量和肾功能情况补充口服氯化钾片。平时要注意限盐,应用利尿剂时不要过度限盐,以免出现低钠血症。 3. 避免感染。感冒及呼吸道感染往往会使心衰加重,如出现其症状要及时就医。 4. 心衰患者也应适当活动,以不感到劳累为宜。

利尿剂降压的四个误区

利尿剂的直接作用就是利尿——排尿次数和量增加,由此可以起到脱水、降血压的作用。近几十年来的大规模临床研究已明确了利尿剂在降压治疗中的地位,尤其对老年和肥胖的高血压患者疗效更为显著。 利尿剂的种类很多,各自利尿的原理和作用部位也不尽相同,只有充分了解利尿剂的特点,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疗效。总的来说,利尿剂应当从小剂量开始服用,服药期间还要定期检测血液电解质水平;选择复方制剂的时候,还要注意血糖、血脂和血尿酸的变化。 虽然利尿剂是临床经常用到的一类降压药,但仍然有不少患者的用药理念、习惯和方法存在问题,不乏因用

治疗慢性心衰的方法

1.病因治疗 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和他汀类调脂药物进行冠心病二级预防; 2.改善症状 根据病情调整利尿剂、硝酸酯和强心剂的用法用量; 3.正确使用神经内分泌抑制剂 从小剂量增至目标剂量或患者能耐受的最大剂量。 4.监测药物反应: (1)水钠潴留减退者,可逐渐减少利尿剂剂量或小剂量维持治疗,早期很难完全停药。每日体重变化情况是检测利尿剂效果和调整剂量的可靠指标,可早期发现体液潴留。在利尿剂治疗时,应限制钠盐摄入量(265.2μmol/L(3mg/dl)]、高钾血症(>5.5mmol

慢性心衰的治疗药物

(1)ACEI/ARB(Ⅰ类,A级) ACEI对于心衰的治疗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是慢性心衰治疗的基石,2012年欧洲心衰指南、2013年ACCF/AHA心衰指南和2014年中国心衰指南均再次确认ACEI是心衰治疗的基石。 2014年中国心衰指南强调ACEI的适应症为:所有射血分数(EF)下降的心衰患者,必须且终身使用,除非存在禁忌证(Ⅰ类,A级)。对于心衰高危人群(阶段A),尽管还未出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异常,应考虑ACEI预防心衰(Ⅱa类,A级)。 卡托普利、依那普利、福辛普利、赖诺普利、培哚普利、雷米普利

顽固性心衰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1、水肿治疗 在顽固性心力衰竭的治疗过程中,难治性水肿是最常见的一个临床问题。一般来说,大部分患者都是因为顽固性右心衰为主,因此对于大剂量或者是联合使用利尿剂的反应会比较差,很容易出现水钠潴留的现象,从而令患者的心衰症状加重,并且引起肾功能不全,之后病人很有可能就会死亡。所以,只要将难治性水肿纠正之后,就能够改善患者的生活。 2、超滤法治疗 若是难治性水肿患者对药物并没有什么治疗的反应可以使用超滤法来达到治疗的目的。这种方法是平均的将细胞里和细胞外多余的水分以及小分子溶质利用半透膜来过滤,这也是控制水潴留

心衰引起面部水肿日常护理

皮肤防感染 专家称,心衰的患者首先表现的水肿,因此要注意皮肤的护理,避免长时间压迫一个位置。 利尿别忘补钾 专家指出,心衰患者在服用洋地黄药物(地高辛等)时,要严格遵守医嘱,不能自行加量或减量,并要定期监测洋地黄浓度,防止洋地黄中毒。长时间使用利尿剂时,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补钾、补氯药物,还要多吃橙子、香蕉、土豆等含钾食物,以保持电解质平衡。 记录每日水分出入量 专家建议患者准备一个笔记本,心衰患者要养成每天记录水分出入量的习惯,不但可以控制日常出入量,就医时还可给医生提供参考。出入量的基本平衡,有利于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