桡动脉穿刺术方法
桡动脉穿刺术方法
1.触摸定位后以45°角进针。
2.刺入动脉,不须用力抽拉针栓,即有鲜血呈搏动性喷出。若仅见少量血迹,但无血液流出,则多为穿刺过深,针尖已贯穿动脉。使空针保持负压,将针头稍微拔出即可见鲜血涌出。若针管内毫无血迹,则未刺中血管,须重新触摸定位或拔出针头再定位。
3.取血后拔针,用纱布或棉球压迫局部3~5min。若仍出血不止,须加压包扎至完全止血,否则易形成血肿。
附:Allen试验
(1)将患儿手腕置于卷起的布垫或沙袋上,手掌向上,用力握拳。
(2)检查者用手指在腕部用力压迫桡动脉或尺动脉,使其停止搏动。
(3)数秒钟后伸开患儿手指,此时手掌因缺血而颜色变白。
(4)压迫尺动脉的手指抬起,手掌立即变红,此乃阴性反应,说明尺动脉供血良好,桡动脉穿刺取血安全可靠;手掌不能变红谓阳性反应,说明尺动脉功能不良,不可在桡动脉取血,尤其不能放置动脉导管,否则一旦桡动脉发生栓塞可引起手坏死。
桡动脉穿刺技巧有哪些
成功的桡动脉穿刺是建立桡动脉入路、顺利进行桡动脉介入操作的前提,但相比于股动脉,桡动脉较为细小且易于痉挛,所以穿刺桡动脉的操作难度要高于股动脉,尤其是对于存在桡动脉发育异常、精神紧张等不利因素的患者,穿刺可能会变得更为困难。可以说桡动脉穿刺是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的第一个技术难关,无法成功地进行桡动脉穿刺也是导致桡动脉途径冠脉介入操作失败最常见的原因。掌握规范、合理的穿刺技术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
1.穿刺点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穿刺点能够降低术者穿刺的难度,有助于提高穿刺的成功率,所以穿刺点的选择非常重要。由于桡动脉越靠近远端其走行越为表浅,但其分支也越多,因此如果穿刺点的选择过于靠近远端,误入分支血管的可能性就会增加;而如果穿刺点过于靠近近心端,由于桡动脉的走行较深,也会增加穿刺的难度,而且一旦在选定部位穿刺失败,常需要在向近心端前移重新选择穿刺点。假如原穿刺部位过于靠近近心端,也会给重新选择穿刺点带来一定的困难。通常情况下,穿刺点一般选择在桡骨茎突近端1cm处,因为该部位桡动脉的走行较直且相对表浅,穿刺容易成功,而且桡动脉在该部位的分支相对较少,穿刺误入分支血管的几率较小。但在某些病例,由于受到桡动脉迂曲、变异等因素的影响,该部位可能并非是最合适的穿刺点,所以穿刺点的选择应因人而异。理想的穿刺点应选择在桡动脉走行较直且搏动明显的部位。
2.局部麻醉的技巧
在局部浸润麻醉时,穿刺前皮下注射过多的麻醉药物会造成穿刺部位的肿胀,从而影响术者对桡动脉搏动的判断,进而增加穿刺的难度,因此建议应用“两步法”给予局麻药物,即穿刺前皮下少量注射麻药,穿刺成功后在鞘管置入前再补充一定剂量的麻醉药物。但是在注射麻醉药物时进针不宜过深,以免误伤桡动脉。
3.穿刺的手法
在桡动脉穿刺时最好能够将患者的腕部垫高,保持腕关节处于过伸状态,有利于提高桡动脉穿刺的成功率。穿刺时将穿刺者左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自穿刺部位由远至近依次轻放于患者桡动脉搏动最强处,指示患者桡动脉的走行方向。食指所指部位即为穿刺的“靶点”,三指所指线路即为进针的方向,这里需要避免的一种情况是,有些术者为更清楚地感觉动脉搏动手指按压过度,这样就会造成桡动脉远端的血流受阻,人为增加了穿刺的难度。进针的角度一般为30~45°,但对于血管较粗或较硬者,进针角度应稍大;而对于血管较细者进针角度应略小;进针后如果针尾部见血液流出,可再前送穿刺针少许后,缓慢回撤(对于选用Terumo套管针穿刺者,应先退出针芯后再回撤套管,应注意的是在退出针芯时应确保固定套管的位置)直至针尾部喷血后再送入导丝。如果进针后未见针尾部回血,不要急于回退穿刺针,可用左手食指判断一下此时穿刺针与桡动脉的位置关系,再回撤穿刺针至皮下,调整针尖方向后再次进针,每次进针如果未见回血,都应先判断针尖的位置后再重新穿刺。
4.送入导丝
如果穿刺针尾端喷血良好,左手食指和拇指固定针柄以确保穿刺针位置不动的同时右手送入导丝,动作应轻柔,一旦遇到阻力,应立即停止前送导丝,可部分回撤导丝后,通过改变穿刺针的角度或旋转穿刺针调整导丝的前进方向后再次试送导丝以利于导丝顺利前送,此时切忌强行推送导丝,以免误伤小分支导致前臂血肿的发生。通常情况下要求前送导丝至少应超过尺骨鹰嘴水平后再沿送鞘管。
5.置入鞘管
置入鞘管前,为减少患者的痛苦,常需在穿刺部位补充一定量的麻醉药物,并做一皮肤切口以减少鞘管送入时的阻力。目前使用的动脉鞘管表面多附有亲水涂层材料,鞘管经水浸润后有助于降低鞘管送入时的摩擦力,防止桡动脉痉挛的发生。送入鞘管时,左手食指和中指固定穿刺点导丝的位置,拇指压住导丝的体外部分,右手持鞘的尖端,保持与血管走形方向一致,缓慢推进。如遇阻力应通过前送和回撤导丝来判断鞘管是否穿出血管。置入鞘管后一同撤出扩张管及导丝,如能经侧管顺利回抽出动脉血,可判定鞘管位于血管真腔,桡动脉穿刺成功。
桡动脉穿刺技巧有哪些?在全面了解以上的内容后,很多的患者通过以上全面的了解,了解了这种手术的一些技巧,在全面了解以后,为了手术能尽快的成功,让自己远离这种疾病,一定要选择大医院进行治疗,才能保障手术的成功。
唐氏综合症被确诊为高危准妈妈应终止妊娠
受传统医学教育的影响,国内一直把>35岁的孕妇作为高危人群,直接进行羊水、脐血穿刺或绒毛膜取样进行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但由于羊膜腔穿刺有一定的创伤性,可引起流产,同时需要一定的技术设备条件、花费时间较长、费用较大,不可能在所有的孕妇中广泛开展。其次,即使一些具有羊膜腔穿刺适应症的高危孕妇,由于对羊膜腔穿刺可能会造成流产的恐惧心理,拒绝接受羊水染色体检查,因此近20年来唐氏综合征的出生数仍然居高不下。
若是唐氏综合症检查被诊断为高危产妇就要注意了,唐氏综合症目前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最好手段是在孕妈妈生产前终止妊娠。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妈妈需要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症患儿。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即在B超指引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羊膜腔穿刺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有些孕妇或家属可能会对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有疑虑,但是据统计,此项技术造成的流产率仅为0.5%。除羊膜腔穿刺术外,进行产前诊断的技术还有绒毛活检、胎儿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
桡动脉穿刺术讨论
经皮股动脉穿刺是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经典途径,但存在患者术后卧床时间长 、体位受限多,腹股沟血肿、动静脉瘘、皮肤溃破、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8%) ,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成功率及安全性也逐渐降低等不足。近年来随着心导管器 械的小型化,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已逐渐成为一种有益的替代。
自1989年Campeau L首次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1993年Kiemenei j F,Laarman GJ成功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TRI)以来,国内外 临床已相继开展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我院初步开展的150例患者,穿刺成功142例,成功 率94.7%,与国内外报道基本一致。对造影显示有异常并符合介入治疗 指征50例患者的75处病变行TRI,成功48例,成功率96%,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相近似。但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桡动脉比较细小,经桡动脉穿刺比经股动脉穿刺困难,易发生桡动脉痉挛,动脉穿刺和插管的成功率均低于股动脉途径 ,且有桡动脉闭塞、手臂局部肿胀等并发症。本文穿刺失败率为5.3%,介入失败率2%,均与桡动脉痉挛有关,其中1例还因操作不当,导管打折不能松解而行动脉切开术,给患者造成了一定的创伤,但最终还是成功进行了造影及支架置入术。150例患者术后除6例发生局部 手臂肿胀,12例因桡动脉压迫器压迫出现水泡外,无桡动脉闭塞、出血、血肿、夹层等并发 症发生。
结合国内外文献的报道及实践经验,我们认为注意以下几方面有助于提高经桡动脉冠脉介入诊疗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第一,严格选择适应症,最好选择患者病情稳定、桡动脉搏动好、冠脉病变相对较轻的病例,并术前常规行Allen试验。对于部分患者肘部动脉弯曲或变异,部分老年患者因锁骨下动脉迂曲者及Allen试验阴性者最好还是选用股动脉穿刺途径。第二,麻醉时,局麻药不宜过多过深,穿刺时,应选择动脉走行直、搏动强的部位穿刺 ,进针角度以40°左右为宜,穿刺针进、退的速度要慢,避免穿刺已成功而又将穿刺针退到 了血管外。第三,造影导管推荐使用5F管,造影钢丝使用Terumo超滑长导丝,易通过狭窄或 扭曲部位,并减少对动脉内膜的刺激,减少痉挛发生。如遇锁骨下动脉扭曲,可嘱患者深吸气,外展上肢,可顺利通过。第四,导引导管可选择6F管,大部分既易通过又可获得较好的支撑力,我们50例行介入治疗患者中因大多为单双支病变,4例三支病变中也无复杂病变, 故几乎均使用普通JR4.0,JL3.5或EBU3.0导管获成功。但如遇分叉病变需采用T支架技术 、crush技术或kissing支架技术等处理病变,则最好选用7F或以上特殊大腔导管方可完成。 第五,桡动脉痉挛的预防,在穿刺成功,置入鞘管后向桡动脉内常规注入硝酸油200μg,肝 素3000~5000u,选用适宜的导引导管,动作轻柔均可减少桡动脉痉挛的发生。当导引导管 操 作阻力增大时,提示桡动脉发生痉挛,此时应暂停操作,并向桡动脉内注入硝酸甘油或维拉 帕米,以解除痉挛。
总之,经皮桡动脉穿刺行冠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成功率高,创伤小,血管并发症少,安全可行,患者术后无需制动卧床,尤其对于因有腰椎病变或伴有心功能不全不能较长时间卧床,不习惯在病床上大小便,髂动脉或腹主动脉严重弯曲等病人有其独特优势,患者更易接受,不失为是一条安全可行的冠脉介入诊疗新途径。
血气分析采集方法有哪些
1、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意识状态,有无特殊用药及配合情况,做好沟通及心理护理,避免因二次穿刺引起与患者发生纠纷。
2、在使用动脉血气针穿刺前,回抽活塞至1毫米处,因为在大部分情况下血液不能将活塞顶至1毫米处,采血量不够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若穿刺后再回抽活塞,血气针内会出现大量的气泡。
3、如在肱动脉或桡动脉处取血,针头与皮肤呈30~45度角,穿刺的成功率会提高很多。
4、标本采集成功后一只手用棉签重压取血部位5~10分钟,另一只手迅速将针头刺入橡胶塞内,以隔绝空气,并充分揉搓血样标本,使其与抗凝剂混合并立即送检。
5、动脉血必须防止空气混入,取血后不可抽拉注射器,以免空气混入,若血标本有气泡,针头向上竖直即可排除。
6、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避免从股动脉及下肢动脉采血。
7、如有特殊用药患者,应适当延长压迫止血时间(例如抗凝药物),尽量避免进行股动脉穿刺。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就对动脉血气分析采集方法有了很深的了解,血气分析可以让我们很好的了解血液的情况,对了解疾病有很大的帮助,也给医生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让我们更好的接受到这些比较完善的治疗方案,也能准确的查出我们的
脑积水患儿静脉穿刺的特点
小儿静脉穿刺是脑积水护理工作中一种最常见且技术难度较大的操作,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小儿因脑积水伴脑萎缩,血管脆性大且萎陷不易看清,穿刺失败率高,加之治疗时用中草药头部外敷,头皮静脉大部分被覆盖,配合治疗用的脑细胞活性药及脑细胞营养药需要静滴的疗程长,而使小儿静脉穿刺要反复长期进行,以致对小儿静脉穿刺常用的头皮静脉穿刺方法,也远不能满足工作需要,根据肢体浅表静脉的走向及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沟痕感的特点,提高了小儿脑积水静脉穿刺的成功率。
肢体浅表静脉走向及穿刺方法:上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头静脉、贵脉及它们在手指的属支静脉网,下肢浅静脉穿刺常用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及在足背的属支网,在有静脉走行的皮肤处用手指触摸,皮下有滚动的弹性感,或沟痕感,对于小儿头皮穿刺有困难者,可在上述部位进行静脉穿刺。
头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桡侧,上行绕过前臂桡侧缘,上行于前臂掌侧面,在肘窝处借肘正中静脉与贵要静脉相交通。头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外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桡侧桡骨茎突背侧缘处用手指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头静脉。
贵要静脉起于手背静脉网的尺侧,上行逐渐转至前臂的掌侧面,在肘窝处接受肘正中静脉与头静脉相交通,贵要静脉本干则沿肱二头肌内侧缘继续上行,最后注入腋静脉。在前臂尺侧、尺骨头背侧缘处用手指仔细触摸有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即可找到贵要静脉。
大隐静脉,在足背内侧缘起于足静脉弓径内踝前方沿小腿及大腿的内侧面上升,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注入股静脉,在内踝前方可摸到弹性感,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大隐静脉。小隐静脉在足背外侧缘起于足背静脉弓,经外踝后沿小腿后面上升至月国 窝处注入股静脉。在外踝后方用手指触摸到弹性或沟痕感处,可找到小隐静脉。
在穿刺前,首先应熟悉上肢前臂浅静脉及下肢小腿浅静脉的走向特点及体表位置,根据体表位置可先在肢体静脉较清楚的患儿身上反复触摸,体会手感,有静脉走行到皮肤表面的弹性感或沟痕感。
根据解剖特点,在相应静脉的部位可触及明显弹性感时,方可行穿刺。穿刺时对于肥胖型血管较深的小儿针头应与皮肤呈约15度角进针,对于瘦型血管比较浅的小儿针头与皮肤呈约10度角进针,进针速度不可过快且要仔细观察是否有回血,见到回血后再向前缓慢进少许即可固定,如果在穿刺进针后感觉到有落空感等确认已进血管,但不见回血,此时不要轻易拔除针头,可向后挤压一下输液管头端或直接用注射器抽吸,若仍无回血,再考虑重新穿刺。
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与否,合适选择用针是关键,对于比较细而不易看清的静脉穿刺,宜选择4~4.5号针头,以免针头直径大于血管,造成刺穿失败。
小儿静脉穿刺部位的准备工作要跟上,如肢体冰冷末梢循环差,造成血管看不清者要用温水浸泡及反复揉搓等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使穿刺部位的血管达到最大限度的充盈,从而有利于静脉的穿刺,对于活动度较大的血管,一定要用手指沿血管纵向绷紧,以防穿刺时滑动。
小儿头皮血管分支多,有些动静脉相伴行,一定要在明确为静脉后方可穿刺,往往动脉可触及转动,而静脉则无转动感,触摸时切勿用拇指,以免与拇指动脉相混淆,如果穿刺时发现回血不止,且液体不滴表明误入动脉,应立即拔除针头,按压止血。
输液完毕后拨针时,一定要按压好穿刺部位,切不可反复揉按,以免形成血肿影响再次穿刺,按压方法是用无菌棉球或棉签在穿刺部位的针眼前方处按压,时间为2-3分钟。
唐氏综合症胎儿检查
羊水细胞染色体检查是唐氏综合征产前诊断的一种有效方法,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妇需要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征患儿。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即在B超引导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除羊膜腔穿刺术外,进行产前诊断的技术还有绒毛活检、胎儿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常见核型与外周血细胞染色体核型相同。
股静脉穿刺术适应症是什么
股静脉穿刺术适用于外周浅静脉穿刺困难,但需采血标本或需静脉输液用药的患者;髂静脉、肾静脉、腰静脉、肝静脉、腔静脉、肺动脉、右心腔、头臂静脉、甲状腺静脉等部位或脏器的造影及介入治疗;心导管检查术,临床上最常用于婴幼儿静脉采血。
禁忌症
1.碘过敏试验阳性或明显过敏体质。
2.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3.有出血倾向或凝血功能障碍者(如血友病),严禁在此部位穿刺,以免发生难止的出血。
4.恶性甲状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
5.重度全身性感染或穿刺部位有炎症。
6.妊娠3个月以内者。
科学地了解这些治疗问题,那么对我们疾病的治疗,以及身体健康的保护,都可以带来更好的帮助,也希望大家当中能够格外的重视这些常识,遇到任何疾病,应该注意听从医生的治疗建议,降低更多的危害。
桡动脉穿刺术护理方法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部位,大概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检查及治疗中要配合的地方,讲解穿刺途径和术后注意事项,亦可向手术成功的患者了解情况,并根据患者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及文化程度,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调适,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患者大多乐于接受。本组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解释后,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诊治。
2.1.2 皮肤准备:右前臂和手腕部清洁备皮,双侧腹股沟备皮(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病人条件允许者,可于手术前一晚淋浴,更换清洁病人服,嘱患者去除手表,手镯,戒指,勿穿内衣裤。
2.1.3胃肠道准备: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
2.1.4训练床上大小便,进入介入室前排空膀胱。
2.1.5行碘静试,建立静脉通道,在患者左上肢或左下肢行静脉穿刺,术前半小时静滴0.9%NS500毫升,带入导管室。
2.1.6 保证充足睡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术中护理
2.2.1Allen试验:为观察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血液循环情况,穿刺前应进行Allen试验,只有Allen试验阴性的患者,才能行桡动脉穿刺。方法如下:术者以两手拇指压迫被检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让患者握拳然后松拳,此时可见掌心和手指苍白,松开尺动脉如果10s内掌心和手指颜色恢复正常,这说明尺动脉和桡动脉之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即Allen 试验阴性,手术的安全性较好。反之,如果手掌颜色在10秒内未变为红色或未恢复正常,说明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不良,Allen试验阳性,不宜行桡动脉穿刺。
2.2.2 术中注意关心体贴患者,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避免因精神紧张引起动脉痉挛,影响操作.熟悉导管室的环境,熟悉各种手术的操作流程,熟练配合医生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阿拉明,硝酸甘油等,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如:除颤机,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心包穿刺包,吸痰机等。
2.3 术后护理
2.3.1 拔除鞘管的护理:拔管后采用桡动脉加压器进行压迫,气囊注气13ml,压迫时间4-6小时,压迫后注意观察局部有无渗血,如局部渗血,提示压迫不到位,需重新调整位置及注气量,如诉手部发麻,手指颜色发紫,提示压迫过紧,影响血液循环,应及时处理。本组有8例患者压迫后手部发麻,出现轻度手部浮肿,经抬高患肢,调整压力后好转。
2.3.2生命体征的监测:密切监测心率,心律,血压的变化,每30分钟测量心率,心律,血压,连续测量6次,然后每60分钟测量1次,连续测量3次,密切观察有否心律失常的发生,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3.3局部血液循环的观察:密切观察右桡动脉穿刺口有无渗血,右桡动脉搏动情况,嘱患者抬高右手,6小时内腕关节制动,但手指可活动,观察手指的色泽,温暖,毛细血管回充盈试验,指腹张力,手指活动等情况。[5]桡动脉加压器连续压迫4小时后,开始放气,每隔1小时放气1ml,连续4次,第5次把气全部放掉,用碘伏消毒穿刺口。
2.3.4术后健康指导:嘱患者多饮水,造影剂多在尿中排泄,24小时内饮水3000ml.如老年人,原有肾功能不全,心功能不全的患者,需注意尿量。术后2天避免在术侧穿刺,测血压,术后3天内保持穿刺口清洁干燥,避免感染,在半年内避免提取10-15kg重物,避免出血。如行支架术后的患者,嘱患者坚持服药,定期门诊复查,戒烟限酒,低盐低脂饮食,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如有高血压和糖尿病的患者,需控制血糖和血压。如有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嘱患者注意牙龈有否出血,便后有否出血,如出血量多,长时间不能停止,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3 结果
桡动脉穿刺和传统的股动脉穿刺相比,术后无须绝对卧床患者更加舒适,避免了尿潴留的发生,术后即拔除鞘管,避免了留置鞘管引起的卧床时间长、鞘管脱出等并发症,桡动脉比较表浅,无较大的血管神经伴行,穿刺鞘管又相对较细,减少了局部出血的可能性,而且,术后患者可自行如厕和进食,大大减轻了临床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住院日,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提高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是个比较可行的方法,值得临床提倡。
参 考 文 献
唐氏筛查高危要做羊水穿刺吗
唐氏筛查的结果是一个概率问题,根据孕妇血清化验结果计算出出现唐氏儿的危险系数,但并不代表最终确诊,国际上正常值是1/700左右。当验血筛查值大于1/270即为高危人群,表示胎儿患唐氏综合征的危险性较高。
进一步确诊
唐筛高危并不是一定有问题,事实上高危中只有至多百分之五左右的宝宝确实有问题。高危的准妈妈需要确诊胎宝宝是否为唐氏儿。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水穿刺技术与无创DNA。
【羊水穿刺术】
即在B超指引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羊膜腔穿刺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有些孕妇或家属可能会对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有疑虑,但是据统计,此项技术造成的流产率仅为0.5%。除羊膜腔穿刺术外,进行产前诊断的技术还有绒毛活检、胎儿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羊水穿刺的结果一般三到四周出来。
【无创DNA】
是一种无创产前检测方法,可以直接从孕妇外周血液中提取胎儿DNA,从而确定是否为唐氏儿。
10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
近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其中因冠心病而死亡的占其死亡总数的50%左右。[1]冠状动脉造影成为当今诊断冠心病的“金指标”。[2]既往,行冠状动脉造影主要采用股动脉途径,但股动脉穿刺容易出现穿刺点的并发症,如: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出血甚至危及生命的腹膜后血肿,而且,术后需平卧制动24小时,造成患者活动不便。[3]近年,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治已成为其诊治的主要途径之一,[4]与股动脉的传统方法比较,它有易于压迫止血,出血少,术后体位自由,减少了长时间卧床引起的腰背疼痛,排尿困难,甚至下肢血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短,费用少等优点。我科自2011年9月至2012年11月实行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内介入以来,经过护士在术前,术中,术后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我科于2011年9月~2012年11月为100例患者试行了经桡动脉途径的冠状动脉诊疗术,其中行冠状动脉造影者68例,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者32例,男62例,女38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33岁,合并高血压30例,心律失常20例,糖尿病35例。
1.2 方法:患者仰卧于手术床上,把患者右上肢放在支架装置上,手背腕部垫高,常规消毒铺巾,1%利多卡因局部麻醉后,选择合适的桡动脉穿刺针进行穿刺,获得搏动性血流,无任何阻力地送入钢丝,沿导丝插入桡动脉鞘管,行左、右冠状动脉造影。术后立即拔除桡动脉鞘,拔鞘管后局部加压包扎,包扎后注意保持桡动脉搏动。
2 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由责任护士向患者进行术前宣教,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手术的部位,大概方法,手术的必要性,检查及治疗中要配合的地方,讲解穿刺途径和术后注意事项,亦可向手术成功的患者了解情况,并根据患者不同性别,职业,年龄及文化程度,有针对性的做好患者的心理调适,消除恐惧心理,增强对手术治疗的信心,患者大多乐于接受。本组患者经过医护人员的解释后,患者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诊治。
2.1.2 皮肤准备:右前臂和手腕部清洁备皮,双侧腹股沟备皮(防止桡动脉穿刺失败改行股动脉穿刺),病人条件允许者,可于手术前一晚淋浴,更换清洁病人服,嘱患者去除手表,手镯,戒指,勿穿内衣裤。
2.1.3胃肠道准备:术前4-6小时禁食,禁水。
2.1.4训练床上大小便,进入介入室前排空膀胱。
2.1.5行碘静试,建立静脉通道,在患者左上肢或左下肢行静脉穿刺,术前半小时静滴0.9%NS500毫升,带入导管室。
2.1.6 保证充足睡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术中护理
2.2.1Allen试验:为观察桡动脉和尺动脉的血液循环情况,穿刺前应进行Allen试验,只有Allen试验阴性的患者,才能行桡动脉穿刺。方法如下:术者以两手拇指压迫被检者的桡动脉和尺动脉,让患者握拳然后松拳,此时可见掌心和手指苍白,松开尺动脉如果10s内掌心和手指颜色恢复正常,这说明尺动脉和桡动脉之间有良好的侧支循环,即Allen 试验阴性,手术的安全性较好。反之,如果手掌颜色在10秒内未变为红色或未恢复正常,说明桡动脉和尺动脉之间侧支循环不良,Allen试验阳性,不宜行桡动脉穿刺。
2.2.2 术中注意关心体贴患者,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避免因精神紧张引起动脉痉挛,影响操作.熟悉导管室的环境,熟悉各种手术的操作流程,熟练配合医生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准备好各种抢救药品,如:多巴胺,阿拉明,硝酸甘油等,准备好各种抢救物品,如:除颤机,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机,心包穿刺包,吸痰机等。
唐氏综合征高危应该怎么办
1、唐氏综合症高危就是指唐氏筛查后,怀唐氏儿风险率比较高。因为,唐氏综合症高危,只是一个根据母血检测,再根据孕妇的年龄、体重等等估计出来的一个风险系数,因此,唐氏综合症高危胎儿并不一定就是唐氏儿。
2、唐氏筛查的结果推荐阅读:七类唐氏综合症高危人群
“阴性”——表明筛查结果正常,孕妇怀有DS或NTD患儿的几率较低,但并非等于零,属于低危人群。
“阳性”——表明筛查结果异常,孕妇怀有DS或NTD患儿的几率较高,属于唐氏综合症高危人群,需作进一步的确诊。唐氏综合症高危人群需要做染色体(羊水穿刺)及胎儿镜等进一步的确诊。
3、唐氏综合症高危怎么办——需要进一步确诊
唐氏筛查结果为“高危”的孕妈妈需要确诊胎儿是否为唐氏综合症患儿。目前产前诊断最常用的技术是羊膜腔穿刺技术,即在B超指引下,将针通过孕妇腹部刺入羊水中,抽取羊水,对胎儿细胞进行染色体分析。羊膜腔穿刺适宜孕16~20周的孕妇。有些孕妇或家属可能会对羊膜腔穿刺术的安全性有疑虑,但是据统计,此项技术造成的流产率仅为0.5%。除羊膜腔穿刺术外,进行产前诊断的技术还有绒毛活检、胎儿脐静脉穿刺、胎儿镜检查等。
股动脉穿刺术操作步骤
很多人肯定和我一样,不知道动脉穿刺术是什么,可是有关动脉的就一定是非常重要的手术和技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先进的技术已经引进,可我们不知道这些步骤以及,注意事项和适应症是什么,我们完全不了解。以下就是有关动脉穿刺术等有关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了解、熟悉病人病情。与病人或家属谈话,做好解释工作,争取清醒病人配合。
2.如果部位需要,可先行局部备皮。
3.器械准备清洁盘,小切开包,穿刺针、导引导丝及动脉留置导管;0.4%枸橼酸钠生理盐水或肝素生理盐 水冲洗液。加压装置。
操作步骤
以挠动脉穿刺为例:
1.腕下垫纱布卷,背伸位,常规皮肤消毒、铺洞巾。
2.术者戴好帽子口罩,立于病人穿刺侧,戴无菌手套,以左手示指和中指在桡侧腕关节上2cm动脉搏动明显处固定欲穿刺的动脉。
3.右手持注射器(肝素生理盐水冲洗),在两指间垂直或与动脉走向呈40度角刺入。如见鲜红色血液直升入注射器,表示已刺入动脉。
4.用左手固定原穿刺针的方向及深度,右手以最大速度注射药液或采血。操作完毕,迅速拔出针头,局部加压不得少于5分钟。
注意事项
1.必须严格无菌操作,以防感染。
2.如抽出暗黑色血液表示误入静脉,应立即拔出,压迫穿刺点3~5分钟。
3.一次穿刺失败,切勿反复穿刺,以防损伤血管。
4.穿刺后妥善压迫止血,防止局部血栓形成。
适应证
1.严重休克需急救的病人,经静脉快速输血后情况未见改善,须经动脉提高冠状动脉灌注量及增加有效血容量。
2.麻醉或手术期以及危重病人持续监测动脉血压。
3.施行特殊检查或治疗,如血气分析,选择性血管造影和治疗,心导管置入,血液透析治疗等。
禁忌证
1.慢性严重心、肺或肾脏疾病、晚期肿瘤。
2.周围皮肤炎症或动脉痉挛以及血栓形成。
3.有出血倾向者。
以上就是动脉穿刺术的有关问题,希望对大家引起关注。无论是动脉穿刺术还是别的技术,它代表着是先进的技术,对我们的疾病是非常有利的,那么我们就需要去了解她。去认识他我们才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身体是怎么治疗的?多多注意自己的身体健康吧,这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