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如何预防鼠疫

如何预防鼠疫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 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

1.灭蚤 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三)保护易感者

1.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2.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接触患者后可服下列一种药物预防,四环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连续6天。

出血热的有效预防措施

出血热尚无特异性病原疗法,发病后只能对症治疗,因此,预防尤为重要。

预防出血热的根本措施是灭鼠。据调查,鼠密度在5%以下,可控制出血热流行;鼠密度在1%左右,就能控制出血热发病。因此,在疫区应大面积投放鼠药,采取各种办法开展灭鼠活动;搞好环境卫生和室内卫生,清除垃圾,消灭老鼠的栖息场所;做好食品保管工作,严防鼠类污染食物;做好个人防护,切忌玩鼠,被打死的老鼠要烧掉或埋掉;不要在野外草地睡觉。

应在疫区反复深入开展以灭鼠为中心的爱国卫生运动,将鼠的密度控制在1~2%以下。

(一)监测是卫生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本病流行病学监测包括

1.人间疫情监测:包括及时掌握疫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必要时应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

2.鼠间疫情监测: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和带毒率。并进行宿主动物带毒率的动态调查,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监测时间:在本病高峰前进行。监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实验用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检查。

(二)灭鼠、防鼠是预防本病关键的措施。

1.灭鼠:以药物毒杀为主,应在鼠类繁殖季节(3~5月)与本病流行季节前进行。采用毒鼠、捕鼠、堵鼠洞等综合措施,组织几次大面积的灭鼠。

2.防鼠:挖防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不宜睡上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整顿环境,以免鼠类窝藏。

3.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因此饮用水应煮沸,剩菜剩饭应加热。

(三)灭螨、防螨

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部队经常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防螨应注意:①不坐卧于稻草堆上;②保持室内清洁,曝晒与拍打铺草;③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所和叮咬机会;④亦可用5‰敌敌畏溶液喷晒衣服开口处,有效时间约半日。

(四)疫苗应用的展望

目前国内外正在研究并取得较大进展的疫苗可分为二类,一种是鼠脑纯化疫苗,另一种是细胞培养疫苗;另外还有减毒活疫苗和基因重组疫苗也在研究中。

肺鼠疫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疑似病人均应报告疫情,肺鼠疫须严格呼吸道隔离至痰菌阴性,控制鼠间鼠疫。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 灭蚤以切断传播途径,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4.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疫区居留者及鼠疫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在2周前接种菌苗,有效期1年,接触病人者可用药物预防。链霉素每天1g肌注,或磺胺嘧啶4g/d分,4次口服。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

预防出血热的哪种措施比较有效

1、预防出血热发生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体防护,凡是在疫区生活或劳动的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可有效预防出血热的发生。

2、预防出血热发生要注意食品卫生及其管理,为了杜绝出血热是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在本病疫区特别是家鼠型疫区,除开展灭鼠工作外,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3、预防出血热的哪种措施比较有效?预防出血热发生野外作业工地一定要重视起来,水利、农垦、国防、桥梁、铁路等野外作业工地,在施工前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疫源的监测,如属出血热疫区或可疑疫源地,必须采取预防性措施,事先做好灭鼠防病工作。

4、灭螨防螨是预防出血热发生的主要措施,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也能减少出血热的发病率。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染出血热,隐性感染率较低,在野鼠型多为3~4%以下,但家鼠型疫区隐性感染率较高。

鼠疫如何预防

1.管理传染源 加强国际检疫,防止从国外传入。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即予分别隔离,并于6h内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接触者检疫6天。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患者排泄物及用具应彻底消毒或焚毁。疫区封锁至少9天,大力开展捕鼠、灭鼠、消灭其他疫源动物,控制鼠间鼠疫。

2.切断传播途径 灭蚤必须彻底。

3.保护易感者

(1)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防疫人员应穿衣裤相连的衣帽、戴口罩、防护眼镜、胶皮手套及长筒靴。接触患者或病鼠后可用磺胺嘧啶或四环素每天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天1g分2次肌注,疗程均为6天。但有的作者曾对甘肃省保存的382株鼠疫杆菌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测定,认为鼠疫杆菌对磺胺类药物均不敏感。

(2)预防接种:目前世界上普遍认为现有的几种免疫制剂,无论是鼠疫活菌苗、死菌或提纯菌苗,在预防人间鼠疫发生上其免疫效果均不理想,主要是接种后免疫强度不高,免疫效期短,不能完全保证免疫人群不发病。我国目前用无毒活菌苗。皮肤划法的反应较轻易被接受但划痕深浅及进入人体的菌苗不易掌握。也可用皮下注射,成人1ml(含无毒活菌10亿个),儿童酌减。接种后10天产生免疫力,1个月后达高峰,6个月后逐渐下降,1年后消失。为保证免疫效果,每6~12个月需加强复种1次。接种对象为疫区、周围人群和防疫人员,国外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制备的F1亚单位菌苗和V抗原菌苗在实验动物可产生高效价的免疫抗体,对大剂量鼠疫菌攻击有满意的保护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鼠疫菌苗用于临床。

鼠疫杆菌的检验必须严格执行烈性菌管理规则,注意防止气溶胶感染或防蚤叮咬。动物实验应有防护设备,实验用过培养物及器材应及时消毒。森林啮齿动物的鼠疫可传播至城市鼠类,构成长期威胁。预防取决于控制城市老鼠数量和处理其排泄物以及监测野生动物及其捕食者。避免接触病兽及其尸体,并使用蚤类驱避剂。目前,尚无消灭野生动物鼠疫的可行措施。在流行地区,减少居住环境里啮齿动物的栖息地是重要的。在用药物毒杀家庭周围的啮齿动物之前,应先控制昆虫,以防动物身上的蚤类转而来叮咬人或家畜。

鼠疫有什么流行病学特征

(一)传染源 鼠疫为典型的自然疫源性疾病,在人间流行前,一般先在鼠间流行。鼠间鼠疫传染源(储存宿主)有野鼠、地鼠、狐、狼、猫、豹等,其中黄鼠属和旱獭属最重要。家鼠中的黄胸鼠、褐家鼠和黑家鼠是人间鼠疫重要传染源。各型患者均可成为传染源,以肺型鼠疫最为重要。败血性鼠疫早期的血有传染性。腺鼠疫仅在脓肿破溃后或被蚤吸血时才起传染源作用。

(二)传播途径动物和人间鼠疫的传播主要以鼠蚤为媒介。当鼠蚤吸取含病菌的鼠血后,细菌在蚤胃大量繁殖,形成菌栓堵塞前胃,当蚤再吸入血时,病菌随吸进之血反吐,注入动物或人体内。蚤粪也含有鼠疫杆菌,可因搔痒进入皮内。此种“鼠→蚤→人”的传播方式是鼠疫的主要传播方式。 少数可因直播接触病人的痰液、脓液或病兽的皮、血、肉经破损皮肤或粘膜受染。 肺鼠疫患者可借飞沫传播,造成人间肺鼠疫大流行。

(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

(四)流行特征

1.鼠疫自然疫源性世界各地存在许多自然疫源地,野鼠鼠疫长期持续存在。人间鼠疫多由野鼠传至家鼠,由家鼠传染于人引起。偶因狩猎(捕捉旱獭)、考查、施工、军事活动进入疫区而被感染。

2.流行性 本病多由疫区籍交通工具向外传播,形成外源性鼠疫,引起流行、大流行。

3.季节性与鼠类活动和鼠蚤繁殖情况有关。人间鼠疫多在6~9月。肺鼠疫多在10月以后流行。

4.隐性感染 在疫区已发现有无症状的咽部携带者。

我国出血热防控措施方案

出血热,全称流行性出血热,是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病毒性自然疫源性疾病。研究发现,出血热的传染源不是病人,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播。出血热的传染源是野外鼠类,其中黑线姬鼠、莫氏田鼠是重要传染源。前者分布于野外、田间、粮垛、草堆,与人类接触机会多,后者分布于草原地区,与人类接触相对较少。我国南方为出血热疫情常发地区,国家针对出血热疫情制定防控方案,本文中为您详细介绍。

我国出血热防控措施方案:

近年的血清流行病学研究证明,黑线姬鼠和褐家鼠是流行性出血热的主要宿主动物和传染源。它主要由于接触宿主动物及其排泄物经皮肤、消化道或呼吸道传播,也可能经螨媒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近年家鼠型出血热常有暴发流行。为了控制和减少发病,应采取以灭鼠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疫区灭鼠要在搞好卫生和防鼠的基础上,以药物毒杀为主,结合灭鼠进行灭螨,同时做好疫源地的消毒和个人防护等工作。

一、监测:

监测是卫生防疫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应作为一项经常性的工作抓好。但监测是手段,控制是目的,监测要为控制服务。出血热流行病学监测包括:人间疫情监测、鼠间疫情(或称宿主动物和传染源)监测、疫区监测、病原类型监测、传播途径监测、易感人群免疫情况监测和预防(控制)效果监测等。各疫区应普遍开展人间疫情和鼠间疫情监测。

二、灭鼠防鼠:

为了取得预防和控制本病的良好效果,必须加强领导,认真落实组织措施。以灭鼠为主,灭鼠和防鼠相结合。重视效果评价,坚持长期战斗。

(一)灭鼠

1.方法:以毒饵法为主,结合器械捕打和改变鼠的栖息条件。由于猫能携带病毒,本病疫区不宜提倡养猫。

2.本病系通过接触带毒鼠或其排泄物传播,因此在灭鼠时应尽量减少人与鼠的接触。疫区应严禁玩弄鼠类,发动群众灭鼠时,严禁采用交死鼠或鼠尾的做法,应根据效果考核的结果来评价灭鼠成绩。

(二)防鼠:

新建和改建住宅时,必须遵照防鼠要求,安装防鼠设施,以防止鼠类侵入。

三、灭螨防螨:

应根据各地具体条件,对高发病区的野外工地、工棚、宿舍或重发病村,用滴滴畏等有机磷杀虫剂进行灭螨,同时要保持居室干燥、通风和一般卫生。尽量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场所和叮咬机会。

四、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为了杜绝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在本病疫区特别是家鼠型疫区,除开展灭鼠工作外,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五、加强消毒工作:

对发热病人的血、尿和宿主动物排泄物及其污染器物,以及死鼠等,均应进行消毒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六、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体防护:

凡是在疫区生活或劳动的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

七、预防实验室感染:

严格执行《流行性出血热实验室安全制度和操作规程》,以防发生实验室感染。

八、野外作业工地的预防措施:

水利、农垦、国防、桥梁、铁路等野外作业工地,在施工前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侦察和疫源的监测,如属出血热疫区或可疑疫源地,必须采取预防性措施,事先做好灭鼠防病工作。

鼠疫应该如何预防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 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疫情上报,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火葬或深埋。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 对自然疫源地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旱獭在某些地区是重要传染源,也应大力捕杀。

3.切断传播途径

1.灭蚤 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 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二)预后

肺型、败血型鼠疫患者若不及时抢救,预后极差。年龄愈小或愈老者预后愈差,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每可转危为安。

(三)保护易感者

1.预防接种 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2周后可获免疫。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2.个人防护 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接触患者后可服下列一种药物预防,四环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连续6天。

避免去鼠类滋生地。如去鼠疫流行地区,采取对啮齿类动物和跳蚤的防护措施。

避免接触在路边或林中发现的有病或死去的动物。当大量啮齿类动物死于鼠疫,蚤类叮咬的危险就很高。携带病菌饥饿的蚤类必急于寻找新的宿主。在森林或野外有许多啮齿类动物生活地方,要仔细照看儿童和宠物。

到鼠疫流行地区的国际旅行者被感染鼠疫的危险性不大。

如要去鼠疫流行地区,可向医生或健康部门咨询有关情况。

向医生或健康部门及时报告所有疑似病例。

鼠疫消毒人员的防护注意事项

1.消毒人员的防护:

鼠疫消毒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必穿着防鼠疫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定,以防受到污染。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预防。

全套的防鼠疫服包括:联身服、三角头巾、防护眼睛、防鼠疫纱布口罩、橡胶手套、长筒胶靴和罩衫。

起穿脱方法如下:先穿联身服和长筒胶靴,戴工作帽,再穿上罩衫,最后戴橡胶手套。在消毒工作后,仍戴着手套在O.2%过氧乙酸中浸泡双1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 手3min,穿着长筒胶靴站入盛有O.2%过氧乙酸溶液30cm~40cm的药槽中3min~5min。

然后,戴着手套脱下罩衫浸入0.2%过氧乙酸溶液中,取下防护眼睛浸入75%酒精中,解下口罩与头巾浸入o.2%过氧乙酸溶液中。最后,脱下胶靴、手套再脱下联身服,用刺激性轻微的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

2.消毒方法:

对室内地面、墙壁和门窗及暴露的用具;用0.2%一0.5%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消毒剂喷雾。作用时间不少于60min。室内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一60min。衣物、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可采用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密闭门,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lh~2h.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及其容器;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2000ml搅匀放置2h。

无粪的尿液每 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g或10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100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或50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l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min一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也可用O.5%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

需要提醒的是,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接触患者后可服下列一种药物预防,四环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连续6天。

鼠疫的饮食与保健

凡确诊或疑似鼠疫患者,均应迅速组织严密的隔离,就地治疗,不宜转送。隔离到症状消失、血液、局部分泌物或痰培养(每3日1次)3次阴性,肺鼠疫6次阴性。做好患者及消毒人员的饮食和护理工作。

鼠疫患者的饮食注意事项

鼠疫患者在初起阶段或热未退清之时或热清核未消之际,禁食粥饭、米气,其余生冷热滞之物,更是禁食。“热清核未尽消,仍宜戒口,鸡、鸽、牛、羊、虾、蟹、葱、蒜,糯米面酒,凡生冷热滞有毒等物,切不可食。”“平时不可食煎炒大热物,不可饮冷冻汤水。”“有一点热未退,不可食粥饭,犯之必翻病。俟热退清,一二日痊愈,乃可进薄粥,渐渐加饭,不必填补,稍用补,又必翻病,慎之慎之。”

鼠疫消毒人员的防护注意事项

1.消毒人员的防护:

鼠疫消毒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注意个人防护,必穿着防鼠疫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消毒制定,以防受到污染。必要时,可口服抗生素预防。

全套的防鼠疫服包括:联身服、三角头巾、防护眼睛、防鼠疫纱布口罩、橡胶手套、长筒胶靴和罩衫。

起穿脱方法如下:先穿联身服和长筒胶靴,戴工作帽,再穿上罩衫,最后戴橡胶手套。在消毒工作后,仍戴着手套在O.2%过氧乙酸中浸泡双1消毒人员的个人防护 手3min,穿着长筒胶靴站入盛有O.2%过氧乙酸溶液30cm~40cm的药槽中3min~5min。然后,戴着手套脱下罩衫浸入0.2%过氧乙酸溶液中,取下防护眼睛浸入75%酒精中,解下口罩与头巾浸入o.2%过氧乙酸溶液中。最后,脱下胶靴、手套再脱下联身服,用刺激性轻微的消毒剂进行手的消毒。

2.消毒方法:

对室内地面、墙壁和门窗及暴露的用具;用0.2%一0.5%过氧乙酸溶液有效氯消毒剂喷雾。作用时间不少于60min。室内空气;房屋经密闭后,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的污染,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一60min。衣物、被褥;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流通蒸汽消毒30min,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可采用过氧乙酸薰蒸消毒。

薰蒸消毒时,将欲消毒衣物悬挂室内,密闭门,糊好缝隙,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lh~2h.病人排泄物、呕吐物和分泌物及其容器;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ml可加漂白粉50g或20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2000ml搅匀放置2h。无粪的尿液每 1000ml加入干漂白粉5g或次氯酸钙1.5g或10g/L有效氯含氯消毒液100ml混匀放置2h。成形粪便不能用干漂白粉消毒,可用20%漂白粉乳剂或50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份加于l份粪便中,混匀后,作用2h。餐具;首选煮沸消毒15min一30min,或流通蒸汽消毒30min。也可用O.5%过氧乙酸溶液或250mg/L~500mg/L二溴海因溶液。

需要提醒的是,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接触患者后可服下列一种药物预防,四环素每日2g,分4次服;磺胺嘧啶每日2g,分4次服;或链霉素每日1g,分1~2次肌注,连续6天。

如何避免患上流行性出血热

1、监测 :是卫生部门防治疾病的耳目,本病流行病学监测包括:

1)人间疫情监测,包括及时掌握疫情,分析疫情动态和发展趋势,为及时采取预防措施提供依据,疫情登记要详细,必要时应进行个案调查和采血检查抗体,以核实疫情。

2)鼠间疫情监测,逐渐查清疫区和非疫区宿主动物的种类、分布、密度和带毒率。并进行宿主动物带毒率的动态调查,监测地区: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等。监测时间:在本病高峰前进行。监测对象和数量:家鼠、野鼠各100只以上,实验用大白鼠等也要定期检查。

2、灭鼠、防鼠:是预防本病关键的措施。

1)灭鼠 以药物毒杀为主,应在鼠类繁殖季节(3~5月)与本病流行季节前进行。采用毒鼠、捕鼠、堵鼠洞等综合措施,组织几次大面积的灭鼠。

2)防鼠 挖防鼠沟,野营,工地应搭高铺,不宜睡上铺;保存好粮食及食物;整顿环境,以免鼠类窝藏。

3)出血热病毒对一般消毒剂十分敏感,加热56℃30分钟或煮沸1分钟即可杀灭,因此饮用水应煮沸,剩菜剩饭应加热。

3、灭螨、防螨:在秋季灭鼠可同时用杀虫剂进行灭螨,主要杀灭部队经常活动地区的游离螨与鼠洞内螨。防螨应注意:①不坐卧于稻草堆上;②保持室内清洁,曝晒与拍打铺草;③清除室内外草堆、柴堆、经常铲除周围杂草,以减少螨类孳生所和叮咬机会;④亦可用5‰敌敌畏溶液喷晒衣服开口处,有效时间约半日。

4、搞好食品卫生: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食具。剩饭菜必须加热或煮熟后才能吃.

5、做好消毒工作:对发热患者的血、尿和鼠的尸体及其排泄物等,都应该进行消毒处理,防正污染环境。对死鼠要妥善处理,可以深埋或焚烧。

6、在野外工作时要注意个人防护。

7、接种出血热疫苗是预防流行性出血热最经济、最有效的特异性手段。应该在发病乡、镇、街道、学校、工地和营房等高危人群中进行出血热疫苗接种。接种时要严格按照疫苗使用说明书进行,有禁忌证者严禁接种,过期疫苗不能使用。

鼠疫的预防

1 .

(1)灭鼠、灭蚤 ,监测和控制鼠间鼠疫。

(2)加强疫情报告,严格隔离病人,患者和疑似患者应分别隔离。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现察7天。肺鼠疫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接触者医学观察9天,曾接受预防接种者应检疫12天。

(3)病人分泌物与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或焚烧。死于鼠疫者的尸体应用尸袋严密包套后焚烧。

(4)加强疫源地的监测,不仅鼠间鼠疫的情况,鼠疫宿主和媒介的密度消长也具有非常重要的预报价值。

2. 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国际检疫和交通检疫,对来自疫区的车、船、飞机进行严格检疫并且灭鼠灭蚤。对可疑旅客应隔离检疫。

3. 保护易感者

(1) 进入疫区的医护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接触患者应预防用药,可口服磺胺嘧啶每次1.Og,每日2次。亦可用四环素,每次0.5g,每日 4 次口服 ,均连用6天。

(2) 预防接种的主要对象是疫区及其周围的人群及参加防疫、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使用鼠疫活苗6岁以下0.3mL,皮下1次注射;15岁以上1mL,7-14 岁 0.5mL,也可用划痕法:15岁以上在上臂外侧滴菌苗3滴 ,滴间距 2-3cm;7-14岁2滴;6岁以下1滴 (菌苗浓度与注射者不同 ),在每滴菌苗上各划 “#” 字痕。通常于接种后10天产生抗体 ,1个月后达高峰,免疫期1年,需每年加强接种1次。

4.饮食与补液:急性期应给患者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鼠疫的防疫应急

1、家中或单位发现死老鼠,应立即向所在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2、如人体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血痰等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立即将病人隔离。

3、由专业人员对病人用过、接触过的物品及房间进行消毒。

4、接触过鼠疫病人者应主动向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

5、立即采取统一的灭鼠、灭蚤行动。

6、发生疫情,须服从当地政府、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指挥。

7、严禁无关人员进入疫区。

相关推荐

鼠疫能治好吗

鼠疫多由鼠疫杆菌感染引起,感染部位为呼吸道、皮肤、消化道。感染病菌后,病人多在2-8天后发病,发病时会出现低热、淋巴结肿痛、头痛、困倦乏力、恶心呕吐症状。因受疾病影响,很多患者都会心烦气躁,食欲不振。病情加重后,患者还会出现其他症状,比如淋巴结水肿、化脓、破溃等。若治疗不当,会继发败血症或者肺炎。部分并发败血症的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神志不清、昏迷症状,而部分并发肺炎的患者会出现全身中毒、和搜、咳痰症状。出现症状后,要及时治疗,若治疗不当会危及生命。 鼠疫能治好吗?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都是治疗鼠疫的常用

科学放鼠标预防鼠标手

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抱怨手腕生疼、肩膀发麻、手指的关节不灵活……其实,伤害我们的“杀手”就是鼠标。鼠标使用不当,可以使你患上很严重的指关节疾病,这种症状被称为“鼠标手”。 鼠标比键盘更易伤害手 “鼠标手”早期的表现为:手指和腕关节疲惫麻木,有的关节活动时还会发出轻微的响声,类似于平常所说的“缩窄性腱鞘炎”、“腕管综合征”症状,但其累及的关节比腱鞘炎要多。外科专家认为,鼠标比键盘更容易对手造成伤害,而这种疾病多见于女性,其发病率是男性的3倍。 如果鼠标位置不够合理,太高、太低或者太远都可能继发产

鼠疫疫苗

鼠疫杆菌属耶尔森氏菌属。为革[1] 兰染色阴性短小杆菌,长约1~1.5μm宽约0.5~0.7μm,两端染色较深。无鞭毛,不能活动,不形成芽胞。在动物体内和早期培养中有荚膜。可在变通培养基上生长。在陈旧培养基及化脓 病灶中呈多形性。 本菌的抗原成份:①荚膜FI(fraction I)抗原,分为两种,一种是多糖蛋白质(F--I),另一种为蛋白质(F--IB)。抗原性较强,特异性较高,有白细胞吞噬作用,可用凝集、补体结合或间接血凝检测;②毒力V/W抗原,在细胞表面,V抗原是蛋白质,可使机体产生保护性抗体,W抗原

出血热有传染性吗

出血热的病因 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引起。 1.宿主动物和传染源,主要是小型啮齿动物、包括野鼠及家鼠。 2.传播途径主要传播为动物源性,病毒能通过宿主动物的血及唾液、尿、便排出,鼠向人的直接传播是人类感染的重要途径。 3.人群易感性,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较低,一般青壮年发病率高,病后有持久免疫力。 出血热的治疗 发热期可用物理降温或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发生低血压休克时应补充血容量,常用的有低分子右旋糖酐、平衡盐液和葡萄糖盐水、血浆、蛋白等。如有少尿可用利尿剂(如速尿等)静脉注射。无尿者可

怎么才能防止出血热的发生

1、预防出血热发生一定要注意个人卫生和个体防护: 凡是在疫区生活或劳动的人员,必须注意个人卫生,做好防护工作。包括: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不坐卧草地或草堆,劳动时注意保护皮肤,防止破伤,如有破伤应消毒包扎。在野外工作时,要穿袜子,扎紧裤腿、袖口和腰带,皮肤露出部位可涂防蚊剂,以防止螨类叮咬,可有效预防出血热的发生。 2、预防出血热发生要注意食品卫生及其管理: 为了杜绝出血热是病从口入,要做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工作。在本病疫区特别是家鼠型疫区,除开展灭鼠工作外,要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和

预防出血热的日常注意事项

预防出血热的日常注意事项: 1、要注意生活和工作场所的防鼠灭鼠工作,床下不放杂物和食品、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及时清理环境,减少老鼠的藏身之地。 2、要注意饮食卫生,被鼠类咬过或被其排泄物污染过的食物一定不要再食用。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食具,搞好食品卫生、食具消毒、食物保藏等,剩饭菜必须经充分加热或蒸煮后方可食用。 3、高危人群可以接种疫苗预防该病,误食鼠类污染的食物或被鼠类咬伤或抓伤,要及时清理伤口并及时接种出血热疫苗。不直接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注意个人防护,不宜卧草堆,劳动时防止皮肤破损,破损后要

戊型病毒性肝炎保健

由于本病患者在潜伏期后期,症状出现前已大量排毒,即具有传染性,难以及时发现并采取隔离措施,而至今尚无主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供预防,因此戊型肝炎的预防策略是以切断传播途径为主的综合性预防措施。 大多数戊型肝炎的流行系经水传播,保证饮水安全,广泛宣传喝开水,不喝生水,改善环境卫生与个人卫生等,大力进行卫生宣教,管理好水源、粪便、食品和病人,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尤其应该重视集体单位及幼托机构,预防流行和减少发病例数。 现有丙种球蛋白不能预防本病。HEV的基因重组疫苗尚在研制中,用HEV基因多肽,含ORF3HEV

如何预防鼠标手

选弧度大的鼠标。选鼠标并非大手配大鼠标,小手配小鼠标,要以感觉舒适为好。最好选用弧度较大、接触面较宽、有助于手指力量分散的鼠标。 1小时休息一次。 建议大家每连续使用键盘鼠标1小时左右,最好休息约15分钟。可以在休息期间活动一下手腕,做一些握拳、捏指等放松手指的动作。 放低手臂。 使用电脑时,键盘和鼠标的高度,最好低于坐着时的肘部高度,这样有利于减少操作电脑时对手腕、腰背和颈部等部位的损伤。在手臂自然下垂时,肘关节的高度就是键盘和鼠标应摆放的高度。

吃葡萄可以预防前列腺癌

吃葡萄可以预防前列腺癌 皮肤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很低,但在白色人种中却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动物实验表明葡萄籽中提取出来的化学物质可以有效预防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而导致的皮肤癌。 葡萄籽能有效预防皮肤癌 科研人员将老鼠分成两组,一组进食葡萄籽中提取出来的原花青素,另一组老鼠的食物中则不含有原花青素,两组老鼠同时接受紫外线灯光的照射。 长期在紫光灯下照射的老鼠患上皮肤癌,但是食物中含有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的那群老鼠却有效抑制了皮肤癌的发生。经常食用原花青素的那组老鼠患皮肤癌的比例要比没有食用原花青素的老鼠低65%

如何预防出血热肾病综合征呢

出血热肾病综合征(HFRS),又称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本病的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广泛性损害,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肾损害为主要表现。 1.疫情监测由于新疫区不断扩大,因此应作好鼠密度、鼠带病毒率和易感人群的监测工作。 2.防鼠灭鼠应用药物、机械等方法灭鼠,一般认为灭鼠后汉城病毒所致EHF的发病率能较好地控制和下降。 3.作好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鼠类排泄物污染食品,不用手接触鼠类及其排泄物。动物实验时要防止被大、小白鼠咬伤。 4.疫苗注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