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的睡眠时间多长才健康
儿童的睡眠时间多长才健康
通过调查研究,专家发现,小学三年级8―9岁的学生如果每天睡9―12个小时,进入六年级后(约11―12岁),有12%的孩子体重超重或患上肥胖症;而如果每天睡眠不到9小时,进入6年级后有22%的人会超重或患上肥胖症。
研究人员分析,休息充分的儿童可能更有精力,更喜欢到室外玩耍,而不是躺在床上看电视。而疲倦的儿童情绪暴躁时,更容易找东西吃。同时,充足的睡眠可以促进体内调节食欲和葡萄糖代谢的激素的分泌;睡眠不足会影响体内碳水化合物代谢,致使葡萄糖耐量受损,同时使体重受到影响。
此外,休息充分的儿童可能更有精力,更喜欢到室外玩耍,而不是躺在床上看电视。而疲倦的儿童情绪暴躁时,更容易找东西吃。休息充分的儿童可能更有精力,更喜欢到室外玩耍,而不是躺在床上看电视。而疲倦的儿童情绪暴躁时,更容易找东西吃。
通过本文的介绍,想必各位家长朋友已经对儿童的睡眠时间有了很详细的了解,希望大家在平时不要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应多关注一下孩子的睡眠质量,只有使孩子的睡眠质量保持良好的状态,才能有益于孩子的身心,使孩子更有精力去学习。
健康睡眠时间 健康睡眠环境
在卧室里应该尽量避免放置过多的电器,以确保人脑休息中不受太多干扰。此外,也不要戴“表”、“牙”和手机等物品睡觉,否则会影响身体的健康。
常见睡眠障碍疾病诊断
1.遗传因素
这些儿童睡眠障碍主要由基因的异常造成,最典型的是发作性睡病。
2.环境因素
睡眠的疾病发生于大脑,大脑是人类最频繁与外环境直接联系的人类器官,环境因素对大脑有着显著的影响,成为造成儿童睡眠障碍的主要因素之一,最典型的儿童睡眠障碍是入睡相关障碍。
3.遗传与环境共同作用
儿童睡眠障碍的大部分疾病都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对于某些遗传特质的大脑,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中容易出现睡眠障碍的疾病。
4.躯体其他疾病
对儿童睡眠功能的影响,最典型的疾病是儿童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
总体来说,儿童睡眠障碍的病因非常复杂繁多,可以涉及到躯体疾病、饥饿、口渴或过饱、养育方式不当、睡眠习惯不良、精神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影响。还会受社会心理因素,如家庭纠纷、父母亲抚养儿童观念的差别、经济状况、学校里老师的态度、与同学们的交往等因素的影响。
临床表现
儿童睡眠障碍是由睡眠时间不足及一系列相关症状构成。相关症状包括打呼噜、喉头哽咽、呼吸暂停、张口呼吸、睡眠不安、多汗、肢体抽搐、梦话、磨牙、梦游、遗尿等。睡眠障碍的形式主要包括:
1.睡眠不安和入睡困难
多见于婴幼儿,睡眠时经常翻动、肢体跳动、反复摇头、无故哭闹、磨牙、说梦话等。有的患儿不愿上床,要求抱着走动,或是迟迟不能入睡、浅睡或早醒。
2.夜惊
常见于2~5岁儿童,一般在入睡后半小时左右发作,表现为突然惊叫、哭闹、惊恐表情、手足乱动、呼吸急促、心跳增快、出汗、瞳孔散大。发作时脑电图出现觉醒的α节律。每次夜惊发作可持续1~10分钟,发作后再入睡,醒后完全遗忘。一般随着年龄增长,夜惊可自行消失。
3.梦行症
较为常见,常伴有夜间遗尿。部分患儿有家族遗传史。主要表现为反复出现在入睡后0.5~2小时熟睡中突然坐起或下床活动,意识不清、东抚西摸、徘徊走路或做游戏动作,此时不易唤醒,大约数分钟或半小时后又可安静入睡,事后完全遗忘。
检查
1.儿童生长发育过程的询问。
2.量表检测:主要是通过半定量的评估方法评估儿童学习、生活和情绪,主要的工具有儿童睡眠紊乱量表、儿童社会功能评价量表、康奈尔儿童行为问卷,儿童适应行为评估、儿童情绪评估。
3.认知功能检查:通过认知评估工具评估儿童的认知功能,了解睡眠障碍对儿童大脑的影响;主要工具有Das-Naglieri认知评估系统,韦氏智力量表、持续加工试验。
4.电生理检查:时间相关诱发电位、体动睡眠检测、脑电图、动态心电图。
5.影像学:磁共振检查。
诊断
1.诊断分型
(1)根据美国DSM-V疾病诊断手册,儿童睡眠障碍可分成四类:①最基本的儿童睡眠障碍,包括睡眠失调和异态睡眠;②与其他精神紊乱相关的睡眠障碍;③由通常的内科疾病引起的睡眠障碍;④药物引起的睡眠障碍。
(2)著名儿童睡眠医学专家smedieH认为儿童睡眠障碍主要包括三种类型:①睡眠失调:指各种因素导致的睡眠量、质或时序方面的变化,以睡眠不安、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为特征。前者有入睡困难、频繁夜醒等表现。后者常见于发作性睡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和原发性白天嗜睡征等疾病。②异态睡眠:指在睡眠中出现的异常发作性事件,如梦行、梦魔、梦吃、夜惊等。③病态睡眠:指由躯体、精神疾病诱发的睡眠障碍。
2.常见睡眠障碍疾病诊断
婴幼儿期,睡眠障碍主要是很难建立稳定的睡眠规律,以入睡困难和频繁夜醒较多见。
(1)入睡相关障碍由于在入睡时缺乏习惯伴随物或熟悉的环境因素而发生入睡或睡眠启动和睡眠维持困难。通常发生于6个月以上小儿,3岁以后显著减少,6个月~3岁儿童患病率15%~20%。无明显性别差异。表现为睡觉时需某些习惯伴随物或环境才能迅速入睡,否则便入睡困难或夜间醒后再度入睡困难或延迟,甚至啼哭吵闹。并需重新满足上述条件才能再入睡。常见的习惯伴随物或环境有喂奶、吸吮橡皮奶嘴、照料者的拍背、摇动、哼歌、讲故事,开电视、收音机或电灯等。多数患儿通常至3~4岁时症状可自行缓解,少数患儿症状可持续至7~8岁。常见的病因有:①抚养者不适当或过度介入儿童睡眠,形成入睡相关性因素。如患有某种疾病给予安抚养成习惯后,即使疾病己愈,患儿入睡仍依赖于这些关护。此时,关护成为入睡相关性因素,从而影响睡眠。②围生期缺氧性脑损害可使儿童易激惹和睡眠不宁,并受到过分关护,从而影响入睡和整个睡眠阶段。③遗传因素也可能起一定作用。
学龄前期易发生睡眠时打鼾、梦魔和异态睡眠(如梦游、夜惊)。
(2)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夜间上呼吸道反复梗阻引起的严重的睡眠障碍,占睡眠障碍的1%~3%,2~6岁多发。最常见的原因是腺样体和扁桃体肿大,但鼻咽部解剖结构及神经肌肉疾病在OSAS发病中也起一定作用。OSAS发生的关键在于睡眠时咽气道的塌陷。气道阻塞的部位可以在鼻咽部、口咽部或喉咽部,80%以上的患者为口咽和喉咽部的联合阻塞。睡眠呼吸暂停的症状是很多的,最显著的症状是睡眠时打鼾和呼吸困难,常常表现为数秒钟的呼吸暂停。也可表现为大多数时间用口呼吸(夜间和白天),胸腹反向异常呼吸,夜间经常咳嗽或气硬,躁动不安,多汗,遗尿。经常夜惊或梦魔,也可表现为梦游。白天常常表现为晨起头痛、困倦、易激惹、鼻塞、张口呼吸、行为异常、嗜睡、注意力不集中、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等。
(3)梦魔又称梦中焦虑发作,是指儿童做内容恐怖的梦所引起的焦虑、恐怖发作。常可见于正常人,发生率为5%。大约有7%~15%的儿童有梦魔的情况,发病高峰在3~6岁,3岁以前很少发病。
磨牙症是指睡眠中频繁出现的咬肌节律性收缩发作,产生磨牙咬牙动作,并可发出声音。
(4)失眠(insomnia)是一种以入睡困难或难以维持睡眠并在睡后仍觉疲倦为特征的睡眠障碍。青少年较常见,通常与情绪问题、过度服用某些使中枢神经兴奋的物质及学业压力负担有一定关系。部分患儿数次失眠后对睡眠怀有恐惧心理而形成条件反射,上床后就担心睡不着,从而形成习惯性失眠。
鉴别诊断
儿童睡眠障碍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儿童期常见的睡眠障碍,如夜惊、梦魇与梦游症等,但睡眠中一些发作性异常运动,却有被误诊为癫痫性肌阵挛或其他癫痫发作的可能。因此,需要了解小儿睡眠中常见的非痫性异常运动,以提高与癫痫发作的鉴别诊断。
并发症
儿童睡眠障碍可能随年龄增长,成为成人后睡眠障碍(以失眠症为主)的主要发生因素。即使是在儿童期,睡眠障碍的负面影响也容易使儿童产生认知功能障碍、情绪障碍,并影响其他系统和器官的发育成长。
治疗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在临床上通常建议以行为治疗为主。父母的支持、鼓励和安慰对睡眠问题的解决是相当重要的,应了解孩子潜在的忧虑并随时给以可能的支持,决不能粗暴地恐吓和惩罚。睡觉的时间也应是规则、固定的,应将变动限定在最小范围内。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应是安静、平和的,刺激的电视应绝对避免。对于发作性睡病的儿童,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规则的睡眠时间表,平时在饮食上避免高糖,并且多予以精神鼓励。梦行症的儿童因为有遭受伤害的可能,所以父母更应注意其安全。在指导父母有规律地唤醒梦游儿童(即在孩子入睡后几小时唤醒他或在通常梦游发生前唤醒他)后发现,该措施在所有父母被指导的儿童中都有明显的效果,并在治疗6个月后的随访中仍有效。对于夜惊的儿童,仍应阻止孩子睡在父母的房间,可以让他们在睡前洗个暖水澡、吃少量的点心、并陪他们安静地呆一会儿均有助于睡眠,或者还可以为他们点一盏夜灯或让房门开着。在药物治疗方面,苯海拉明作为一种温和的镇静剂,必要时可用于夜惊儿童;单胺氧化酶抑制剂、α肾上腺素能受体中枢兴奋药治疗发作性睡病;地西泮和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梦行症;褪黑素治疗失眠症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预防
睡眠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儿童身体和大脑的发育。良好的作息习惯和睡眠卫生(包括睡觉时不要开着灯,室内空气流通,睡姿正确,睡前不要吃过多的东西,等等),能够促进大脑正常发育并得到充分休息。
1.制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对有睡眠障碍相关症状的儿童,还应注意调整和保持良好的睡眠姿势(侧卧位)和枕头的适宜高度(10厘米左右)。
2.父母的作用
帮儿童放宽心。排除生理和身体上的因素,父母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引发夜惊症的事情发生,从客观上解除儿童的心理压力。同时,以讲故事、做游戏的方式,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以解除焦虑、放松身心,培养坚强的意志,开朗的性格。上床后,家人亲切地陪伴及聊天说话,或共同听一段轻松的音乐,也往往能让儿童心情愉快地入睡,这是避免夜惊的好方法。
3.对孩子的关注
白天适度增加儿童的运动量,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能促进其脑神经递质的平衡。而且白天的活动多了、累了,晚上也容易睡得深,提高睡眠质量。白天常打瞌睡的儿童,夜间睡眠时间会缩短,这是由于紊乱而片段化的睡眠反复觉醒而打断睡眠,易引起夜间睡眠不安、睡眠时间不足。所以,对白天经常打瞌睡的儿童要寻找原因,采取对策加以纠正。
总之,家长掌握了睡眠与健康的相关知识,有意识地去避开这些危险因素,或是发现原因,及时就诊,解除影响因素,则可大大减少和避免儿童因睡眠不足和睡眠障碍而产生的健康隐患。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我相信大家对于儿童睡眠障碍的相关知识有了大致上的了解的,知道了儿童睡眠障碍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疾病的困扰、还有遗传因素。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关于疾病的知识,别忘了阅读下一篇。
儿童睡眠障碍及时治疗危害小
1、睡眠是生命中的一个重要生理过程,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在儿童,睡眠是早期发育中脑的基本活动,在生命的早期所需睡眠时间更长。新生儿每天需16~20小时的睡眠时间;从出生到2岁的小儿睡眠时间为9500小时(约13个月),而清醒的时间仅8000小时;在2~5岁期间,每日睡眠时间和清醒时间相等;整个儿童期和青春期每日睡眠时间占全天的40%。睡眠可促进生长、消除疲劳及恢复精力,睡眠还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机体的抵抗力,并与神经系统发育成熟、记忆的储存有密切的关系。
2、对于儿童来说,高质量睡眠有助于儿童的智力发育,与儿童的认知功能、学习和注意力密切相关并且能促进体格生长。学龄儿童如不能够获得足够而良好的睡眠,会影响智力发育,造成情绪、行为、注意力等方面的问题。
3、儿童睡眠障碍一般发生在2~12岁的儿童身上,睡眠障碍是指在睡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影响睡眠的异常表现。它可以由身体某系统的功能失调引起,也可由疾病引起,能直接影响儿童的睡眠结构、睡眠质量及睡眠后复原程度。
4、儿童睡眠障碍的治疗,在临床上通常建议以行为治疗为主。父母的支持、鼓励和安慰对睡眠问题的解决是相当重要的,应了解孩子潜在的忧虑并随时给以可能的支持,决不能粗暴地恐吓和惩罚。睡觉的时间也应是规则、固定的,应将变动限定在最小范围内。睡觉前的一段时间应是安静、平和的,刺激的电视应绝对避免。对于发作性睡病的儿童,则可以帮助他们建立一个规则的睡眠时间表,平时在饮食上避免高糖,并且多予以精神鼓励。梦行症的儿童因为有遭受伤害的可能,所以父母更应注意其安全。
宝宝六岁的发育指标
日常饮食
除主食外,还要加乳类、蛋类或者豆制品。谷类(米饭、面条等)每日180—260克;蔬菜类每日200—250克;禽畜肉类每日30—40克;蛋类每日60克;奶类每日200—300克;或相当量的奶制品;大豆及豆制品每日25克。尽量给孩子准备多种健康食品,并且以身作则地先吃一些,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孩子睡眠
学龄前儿童睡眠时间应为11小时以上。儿童正在长身体的时候,睡眠时间要适当,既不能过多睡懒觉,又不能缺觉太多,两者都是有碍儿童健康的。还有部分儿童入睡前需要双亲的拥抱、抚摸以及玩具、枕头和音乐等的帮助,如不能满足要求,其则表现出入睡困难、兴奋甚至哭闹,这些都会影响到孩子的睡眠质量。
孩子睡觉少近视眼来找
睡眠是非常重要的。我们都知道,正常成年人每天至少保证六到七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那么儿童所需要的时间则应该更久一点。专家建议儿童的睡眠时间应该保证在八个小时左右。如果睡眠时间不足,可能会诱发孩子近视眼的发生。
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其眼球的结构也是不例外的。现在的儿童大多过早地接触一些电子产品,比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长期近距离地看这些产品已经会对眼睛造成诸多不良影响,如果再加上睡眠时间不足,眼睛得不到充分的休息,使得睫状肌过于疲劳,也会诱发近视眼的发生。
特别是处于生长快速发育期的儿童,分别是七到九岁和十二到十四岁,这两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近视眼的发生几率非常高,家长一定要重视这两个年龄阶段儿童的睡眠休息时间,建议每天晚上在十点以前就上床睡觉。
综上所述,近视眼发病率高,儿童也是不可避免的人群之一。儿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快速阶段,眼球没有定型,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出现近视眼。专家指出,如果儿童睡眠不足,会导致睫状肌的疲劳程度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导致近视眼的发生。所以儿童最好保证每天有八个小时的睡眠时间,避免近视。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让家长朋友们都重视一下孩子的睡眠是否足够。
健康睡眠时间
四季睡眠春夏应“晚卧早起”,秋季应“早卧早起”,冬季应“早卧晚起”。最好应在日出前起床,不宜太晚。正常人睡眠时间一般在每天8小时左右,体弱多病者应适当增加睡眠时间。
夏季晚上几点睡觉最健康
1、出生到满周岁的婴儿:每天约16小时。睡眠是小月龄婴儿生长发育的重要保证,因此,1岁以下婴儿需要的睡眠时间最多,大概每天16小时。
2、1至4岁幼儿:每天需12小时睡眠,有时白天还需2至3小时睡眠。具体的睡眠时间,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睡眠节律而定,比如有些宝宝习惯在接近中午时和下午晚些时候各睡一觉。
3、5至10岁儿童:每天需10至12小时睡眠,年龄再大一些的儿童每晚需8至10小时睡眠。孩子如果睡眠不足,不仅会精神不振、免疫力低下,还会影响生长发育。5至10岁的儿童每天睡12个小时是必要的,每晚8点左右上床,中午尽可能小睡一会儿。年龄再大一些的儿童睡10小时,甚至8小时就足够了。
健康睡眠时间 健康睡觉姿势
身睡如弓效果好,向右侧卧负担轻。研究表明,“睡如弓”能够恰到好处地减小地心对人体的作用力。由于人体的心脏多在身体左侧,向右侧卧可以减轻心脏承受的压力,同时双手避免放在心脏附近,避免因为恶梦而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