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灵如何治慢性皮肤溃疡
溃疡灵如何治慢性皮肤溃疡
配方及用法:麝香1克,天龙骨(城墙上的老石灰)、地龙骨(即龙 骨)、水龙骨(船上敷的多年桐油石灰)各15克,乳香、没药各12克,氯霉 素粉3克。天龙、地龙、水龙三龙药越陈久越好,新者有刺激性不宜人药。 乳香、没药与灯芯草同炒,去净油。上五味药共研极细末,过120目筛,经 密封高压灭菌消毒,再加人麝香及氯霉素粉混勻,置瓶内备用。使用时先 将溃疡面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洗净,再掺人溃疡散,然后用无菌纱布覆 盖包扎。视其病情每日一换,或隔日一换,直至痊愈为止。
慢性胃溃疡
(一)腹痛,胃体部溃疡的腹痛部位往往在上腹中线的左侧或左上腹部;位于胃小弯高位的溃疡,贲门或胃底部的溃疡,疼痛可出现在前胸的左下部位;胃溃疡位于后壁或向后穿透胰腺时,可以出现后背疼痛。胃溃疡的疼痛定位不如十二指肠溃疡那样局限。
(二)体重减轻,这是由于热量摄入减少的结果。胃溃疡病人常于进食后引起腹痛,不进食则不疼痛,因此为了减少疼痛,病人宁可少吃或不吃。由于食物的种类和量与疼痛有关,往往使病人过于慎重地选择食品或减少饮食量。长期热量摄入不足,便会导致体重下降,甚至营养不良。体重减轻有时相当显着,如果发生在40岁以上的病人身上,甚至会被临床医生疑为恶性肿瘤。
(三)疼痛性质的改变,溃疡病的特点是规律性疼痛。胃溃疡为饱餐痛,疼痛在饭后半小时至2小时出现,至下次进餐前疼痛已消失。十二指肠溃疡是饥饿痛亦称空腹痛,疼痛多在饭后3~4小时出现,持续至下一次进餐前,进食后疼痛可减轻或完全消失,有的病人可出现夜间痛。
(四)出现固定的包块。一部分胃溃疡病人在其心窝部可摸到包块、质硬、表面不光滑,而且包块迅速增大,按压疼痛。随包块的增大,呕吐也随之加重,此种情况大都是发生了恶变。
(五)无法解释的黑便。一般黑便可见于进食大量猪、羊、鸡等动物血之后,也见于服某种药物之后。如果溃疡病人出现了无法解释的黑便,或者化验大便持续有血,需特别注意,应进一步查清,这往往是恶变的先兆症状。
常见的癌前病变有哪些表现
(1)粘膜白斑:常见于口腔、外阴等处粘膜。由于鳞状上皮的过度增生和过度角化并有一定异型性,长期不愈可转变为鳞状细胞癌。
(2)慢性子宫颈炎伴宫颈糜烂:这是妇科常见疾患,是在慢性宫颈炎基础上,宫颈阴道部的鳞状上皮被来自子宫颈管内膜的单层柱状上皮取代,可以转变为宫颈鳞状细胞癌。
(3)直肠、结肠的腺瘤性息肉:单发、多发均可发生癌变,有家族史的多发者,更易发生癌变。
(4) 乳腺增生性纤维囊性变:常因内分泌失调引起,伴有导管内乳头状增生者易发生癌变。
(5)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胃粘膜上皮的肠上皮化生可发生癌变。慢性胃溃疡长期不愈,也可发生癌变,其癌变率大约为1%。
(6)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在反复溃疡和粘膜增生的基础上可发生结肠腺癌。
(7)皮肤慢性溃疡:经久不愈的皮肤溃疡和瘘管特别是小腿慢性溃疡可发生鳞状上皮增生,易癌变。
下肢溃疡为何久不愈
下肢溃疡分为动脉性溃疡和静脉性溃疡,动脉性溃疡通常发生在足趾,而静脉性溃疡通常发生在小腿的内侧及外侧,尤其是踝关节的周围,前者中医称之为“脱疽病”,后者中医称之为“臁疮病”。这次我们主要说的就是静脉性溃疡,也就是“臁疮病”。
发生于小腿中下段的慢性皮肤溃疡,就是臁疮病。起病初期,病人常常感到下肢酸胀、疲乏,有的足背或踝关节发生水肿,也就是下肢静脉曲张的表现,如不加以治疗,病情进一步发展,小腿下段及踝部皮肤容易发生溃疡。溃疡越烂越大,越烂越深,最终将皮肤全层烂坏,溃疡严重的甚至会发生癌变。小腿中下段前方,皮下就是骨头,一旦发生溃疡,骨头就露出来,表面随之发生感染,形成慢性骨髓炎。有的病人患了溃疡,几年、十几年久拖不愈,受尽折磨。部分患者出现患处血管破裂急性出血,或慢性皮肤溃疡经久不愈,有恶变的可能。
中医认为,是由于患者先天禀赋不足,脉道薄弱,加之久立、久行、久蹲、久坐、过度劳累,或受风寒、湿痹侵袭,以致下肢脉络失于通畅,局部气血运行失常,加之湿热之邪下迫,气滞血凝,蕴酿成疮。局部皮肤搔抓、碰伤、虫咬、烫伤、湿疮等可为本病的诱发因毒。西医认为静脉壁软弱,静脉瓣膜缺陷以及浅静脉内压力升高,是引起浅静脉曲张的主要原因,与遗传因素有关。总而言之,下肢静脉性溃疡的病根是静脉回流不畅,因而治疗仅在溃疡上下工夫,这样的片面治疗,可能造成治疗时间较长,收效缓慢,疗效较差,或得不到疾病治愈。
治疗本病理想有效的方法是:注重预防,早期干预,综合治疗。中医治疗结合微创手术治疗本病是一种发展趋势。
患有下肢静脉性溃疡以及下肢静脉曲张的患者,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应重视避免久站、久行、久坐,重视腿部运动,尽量发挥小腿肌肉泵作用,促进静脉回流。适当缓慢运动,既能改善动脉缺血、静脉淤血,又能建立侧肢循环代偿功能。同时保持良好的饮食与生活习惯,在饮食方面应多吃高纤低脂食物及加强维他命c、e的补充。
最后,专家告诫患有下肢静脉性溃疡的患者,切勿因为早期疾病症状不明显而忽视治疗,亦不要因为晚期出现各种并发症而灰心失望。应当在尚未出现明显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湿疹、慢性溃疡等后期症状时及时就医治疗,尽早获得疾病治愈。已经出现明显色素沉着、皮下硬结、湿疹、慢性溃疡等后期症状的患者,更应该抓紧时间请专家诊治,以减少不必要的痛苦和避免留下后遗症。
对肛裂疾病如何诊断
诊断
询问排粪疼痛史,有典型的疼痛间歇期和疼痛周期,即不难诊断。局部检查发现肛管后正中部位的肛裂“三联征”,则诊断明确。但在肛裂早期,需与肛管皮肤探伤相鉴别已确诊肛裂时,一般不宜做直肠指诊及肛门镜检查,以免引起剧痛。对侧位的慢性溃疡,要想到有否结核、癌、克隆病及溃疡性结肠炎等罕见病变,必要时应行活组织病理检查。
鉴别诊断
须与结核性溃疡,梅毒溃疡,软下疳和上皮癌等溃疡相鉴别,其中溃疡性结肠炎和肉芽肿性结肠炎并发之肛裂极易鉴别。
1.肛门皮肤擦伤肛裂早期需与肛门皮肤擦伤相鉴别。
2.肠道炎性疾病某些肠道炎性疾病可伴有肛门周围的溃疡,诊断时应注意鉴别:
①肛管结核溃疡;
②克罗恩病肛管溃疡;
③梅毒溃疡;
④溃疡性结肠炎并发的肛裂。
慢性胃溃疡怎么办
1、手术疗法治疗胃溃疡
适应于长期、严重、年龄较大患者、有大出血或穿孔倾向、瘢痕收缩梗阻、癌变倾向的消化性溃疡,通常采取部分或大部分胃切除的方法进行治疗。
2、药物疗法治疗胃溃疡
常常采用2-3类药品联合治疗,如胃粘摸保护剂、组胺H2受体拮抗剂、制酸剂、抗菌素和质子泵抑制剂等各种药物结合治疗。
3、保健疗法治疗胃溃疡
发作期间注意安静休息和保证充足睡眠,保障合理的营养,定时有规则地进餐或少吃多餐,限制或禁止咖啡、酒、茶、烟等,谨慎服用牛奶、酸性食品或饮料等。
4、食疗法治疗胃溃疡
鸡蛋壳焙黄研为细末,每次服6克,温水送服,主治胃溃疡。红茶5克,放入茶杯中加沸水冲泡10分钟,调入适量蜂蜜、红糖饮服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牛奶250克,煮沸调入蜂蜜30克,温热饮用,1日1-2次,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产后便秘。豆浆1碗,加饴糖15克,煮沸后晨起空腹服,主治胃、十二指肠溃疡。每日饭前1个香蕉(以未成熟者为好),主治胃溃疡。取鸡蛋0.5公斤,放水中煮熟,剥去蛋壳蛋白,取出蛋黄,用铁锅文火翻炒,直到冒油成咖啡粒状,切忌炒焦发苦。每次两枚,空腹食用,1公斤新鲜鸡蛋为一疗程。此方可医治胃十二指肠球部渍疡。
溃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主要指发生于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多发病、常见病。溃疡的形成有各种因素,其中酸性胃液对粘膜的消化作用是溃疡形成的基本因素,因此得名。酸性胃液接触的任何部位,如食管下段、胃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空肠以及具有异位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绝大多数的溃疡发生于十二指肠和胃,故又称胃、十二指肠溃疡。本病确诊后一般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包括内科基本治疗、药物治疗、并发症的治疗和外科治疗。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目的在于:①缓解临床症状;②促进溃疡愈合;③防止溃疡复发;④减少并发症。但现有的各种疗法尚不能改变消化性溃疡的自然病程和彻底根治溃疡。
溃疡一般是由外伤、微生物感染、肿瘤、循环障碍和神经功能障碍、免疫功能异常或先天皮肤缺损等引起的局限性皮肤组织缺损。外伤性溃疡往往是由物理和化学因素直接作用于组织引起。微生物感染性疾病多由细菌、真菌、螺旋体、病毒等引起组织破坏。结节或肿瘤破溃。免疫异常引起的血管炎性溃疡系因动脉或小动脉炎使组织发生坏死而形成。循环或神经功能障碍属营养障碍引起组织坏死,如静脉曲张、麻风溃疡等。
(一)细菌性疾病
貌疖肿、痈、蜂窝织炎、汗腺炎、皮肤结核、赚疮、皮肤炭疽、鼻疽、皮肤白喉、坏死性痤疮、下瘠型脓皮病、麻风、热带溃疡、分枝杆菌性溃疡、游泳池肉芽肿、口腔结核性溃疡。
(二)真菌性疾病
抱子丝菌病、皮肤隐球菌病、组织胞浆菌病、球抱子菌病、曲菌病、足菌肿、放线菌病、奴卡菌病、黄癣、脓癣、皮肤毛霉菌病。
(三)病毒性疾病
手足口病、口蹄疫。
(四)寄生虫病
皮肤阿米巴病、皮肤蝇蛆病。
(五)性传播疾病
生殖器疮疹、梅毒、软下疮肤股沟肉芽肿、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病。
(六)变应性皮肤病
固定性药疹。
(七)血管炎及血管性疾病
结节性多动脉炎、变应性血管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丘疹坏死性结核疹、硬红斑、坏疽性
脓皮病、致死性中线肉芽肿、wegener肉芽肿、闭塞性动脉硬化症、淤滞性皮炎、雷诺症。
(八)物理性疾病
射线皮炎、冻疮、褥疮。
(九)职业性皮肤病
铬、镍、钠、锌、钴、盐酸、硫酸、氢氟酸、氢氧化钠、碳酸钠均可引起皮肤溃疡。
(十)自身免疫疾病
白塞病。
(十一)肿瘤
湿疹样癌万房外湿疹样癌、基底细胞癌。鳞癌、恶性黑色素瘤、皮脂腺癌、章样肉芽肿、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上kaposi肉瘤、毛鞘癌、纤维肉瘤、增殖性红斑、疣状癌、多发性浆细胞瘤。
(十二)其他
连续性肢端皮炎、结节性脂肪坏死、脂肪肉芽肿、足穿通性溃疡、阿弗他口腔炎、坏疽性龟头炎、急性女阴溃疡。
老年人烂脚的原因
老年人烂脚的原因
第一,一些外部诱因是糖尿病足烂脚的原因:除了内部血糖的影响以外,还有非常重要的外部因素约有50%是由于鞋不合适,20%由于病患自己对脚的护理不当造成的。吸烟可加重糖尿病足的发生与发展。
第二,血糖控制不稳定也是糖尿病足烂脚的原因:糖尿病人容易烂脚是由于血糖控制不佳造成的,血糖过高就会使皮肤瘙痒,正常的反应就是用手去挠,如果挠破了而伤口不易愈合进而导产生感染,这是常见的糖尿病足烂脚丫的原因之一。
第一步:清创
全面、彻底地清创,去除所有的坏死组织、血管、肌腱、骨关节等,对化脓组织和皮下气肿切开引流。
第二步:抗感染
糖尿病足的溃疡和坏疽处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感染,因感染面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快速发展造成截肢,严重者危及生命。因此控制局部感染是非常重要的,我院采用局部中药液泡敷,能快速控制感染。
第三步:改善微循环
通过改善周围血管微循环、营养神经,提高机体组织供血,减少缺氧状态,促进神经修复及毛细血管再生,改善糖尿病足下肢的血液循环。
第四步:营养创面
对于创面长期不愈合的糖尿病足患者,采用特效药物局部湿敷,改善创面的微循环,增强毛细血管再生能力,促进创面肉芽组织快速生长。
老年人烂脚的中医治疗
慢性皮肤溃疡是中医外科的常见病、多发病。论及病因,西医认为主要是糖尿病、下肢血管性疾病、长期卧床压迫所致。龙华医院曾对675例慢性皮肤溃疡住院患者进行调查,发现其中感染性溃疡占29.78%,下肢静脉性溃疡占11.90%,下肢动脉性溃疡占11.23%,复杂性窦瘘占11.70%,创伤或创伤合并感染者占10.81%,糖尿病性溃疡占6.07%。阙华发教授解释,中医认为慢性皮肤溃疡的发病是“因虚感邪(风、湿、热、毒),邪气致瘀,瘀阻伤正,化腐至损”所致,由此形成了虚、邪、瘀、腐相互作用、互为因果的变化。其病理特点是虚实夹杂、本虚标实、正虚血瘀为其本,湿热毒蕴为其标。
针对烂手烂脚,西医治疗大多集中在防止疮面感染、对疮面进行保护,例如抗感染、外科清创术、植皮术等。中医却认为,难以愈合的疮面大多由于人体正气虚损、脉络瘀阻,无力托毒外泄,导致邪气无出路,最终湿热毒邪蕴结。治疗时应有的放矢,制定相应的补益、通络、清解治疗原则。阙华发介绍,根据疾病的不同症状,一般慢性皮肤溃疡在中医辨证中分为三种类型:
湿热毒蕴证。 多见于皮肤溃疡的炎症急性发作期,局部痒痛兼作,疮面腐肉较多、脓水浸淫、有的秽臭难闻。疮面周围皮肤漫肿灼热,可伴有恶寒发热、口干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红,舌苔黄腻。
湿热瘀阻证。 多见于皮肤溃疡的炎症缓解期。局部破溃、疮面腐肉未脱,脓水淋漓。伴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秘结。舌质偏红,舌苔薄黄腻。
正虚血瘀证。 多见于皮肤溃疡的肉芽组织增生期及组织重建阶段。疮面腐肉已尽,肉芽色暗淡不鲜,脓水清稀,新肌难生或不生,伴有神疲乏力。舌质淡,或有瘀斑,舌苔薄。
老年人烂脚的分类治疗
(1)水疱型:在急性阶段,皮肤可出现急性发红的渗出性水疱损害,多为散状分布,如果有糜烂,常可继发细菌感
染。当水疱小而未破溃时,可搽益康脞、克霉脞癣药水或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20分钟,每天2~3次。如果疱大可刺破放出疱液,再搽复方雷琐辛搽剂或加用湿气灵药粉。如果有继发细菌感染,则可用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待感染控制后再上药。
(2)浸渍型:往往表现为趾蹼裂痕,伴有表皮剥脱及潮湿浸渍,剧痒,易感染。可用湿气灵药粉或复方雷锁辛搽剂、克霉脞癣药水、益康脞癣药水。待渗液减少后再用湿气灵软膏、癣敌膏、咪康脞软膏等治疗。
(3)鳞屑角化型:由于足底、足缘发生过度角化而发生广泛性脱屑。夏天常出现群集的水泡分布,冬天则干裂疼痛。可用复方苯甲酸软膏、克霉脞软膏或与癣药水交替使用。夏天可用10%冰醋酸溶液浸泡,每晚1次,每次约15分钟。
(4)湿疹样癣菌疹:足部霉菌感染引发手指和手掌的侧面及屈侧甚至全身发生成群的瘙痒性水泡损害。这是机体对癣菌的过敏所致。因此首先应抗过敏治疗,如口服酮替芬、扑尔敏,严重者可肌注去炎松混悬液400毫克,抑制皮疹的发生直至致病的病灶被控制。同时外用3%硼酸水湿敷或搽复方咪康脞软膏、肤轻松软膏等。湿疹消退后再用湿气灵、癣敌药膏或益康脞、克霉脞等癣药水涂擦。
(5)脚癣感染:由于脚癣瘙痒难忍,抓破后可继发细菌感染而引起脓疱、丹毒或淋巴管炎。此时应使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肌肉注射或静脉注射,并以0.5%高锰酸钾溶液浸足后涂以红霉素软膏等治疗,待炎症消退后再外用克霉脞癣药水或益康脞癣药水等治疗。
中医治疗慢性口腔溃疡
口腔溃疡属于中医“口疮”、“口糜”范畴。口疮虽生于口,但与内脏有密切关系。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心开窍于舌,肾脉连咽系舌本,两颊与齿龈属胃与大肠,任脉、督脉均上络口腔唇舌,表明口疮的发生与五脏关系密切。《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口疮之火,不独责之于心。平时忧思恼怒,嗜好烟酒咖啡,过食肥甘厚腻,均可致心脾积热、肺胃郁热、肝胆蕴热,发为口疮多为实证;肾阴不足,虚火上炎,发为口疮多为虚证;年老体弱,劳倦内伤,损伤脾胃,可致中焦枢纽失司,上下气机不通,上焦之阳不能下降,下焦之阴不能上行,心火独盛,循经上炎,也可发为口疮,此多为虚证。正如李东垣在《脾胃论》中所说:“既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胃病则气短,精神少而生大热,有时胃火上行独燎其面”。
治疗口疮要分虚实,辨脏腑,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才能取得较好疗效。口疮临床见证颇多,其中以心脾蕴热和虚火上炎最为多见。临床辨治体会如下:
一、心脾蕴热证
主要表现为舌尖、舌边、舌面,或齿龈,或两颊部口疮反复发作,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隆起,红肿热痛,口苦口臭,心烦燥热,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滑。证属心脾热盛,肌腐生疮。治宜清热泻火,生肌疗疮。方用自拟泻心疗疮汤:黄芩15g,黄连5g,大黄10g,赤白芍各15g,莲子心3g,生甘草5g,虎杖15g,炒栀子10g。
病案举例:何某某,男,32岁,2002年10月16日来我院就诊。主诉口疮反复发作3年,加重1个月,口剧痛不能进食。症见舌尖及上下口唇黏膜有芝麻大小如绿豆大溃疡3个,灼热剧痛,不敢进食,口苦口臭,大便3日未行,小便短赤灼热,舌质红,苔黄,脉弦滑。检查间舌尖部有0.1×0.5cm溃疡1个,四周红肿,中间基底凹陷,溃疡表面覆盖黄苔,上下唇内侧各有1个0.1×0.1cm大小溃疡。此因心火与脾胃热邪循经上炎所致,证属心脾积热,熏蒸生疮,治宜清热泻火,宁疮止痛。处方:大黄10g,黄芩15g,黄连5g,生石膏30g,炒山栀10g,防风10g,赤白芍各15g,生甘草5g,玄参20g,生地30g,虎杖20g,元胡15g。每日1剂。上药用清水煎2次,取400ml分4次温服。服药1剂后,大便已通,口疮疼痛减轻,能吃流食。服药7剂后复诊,口疮疼痛已不明显,口腔溃疡面积缩小,溃疡表面黄苔转为白苔。上方去黄芩、黄连、大黄,加黄芪、当归、白及,再服7剂而愈。
本例患者常值夜班,平时吸烟嗜酒,日积月累,郁积心火与脾胃之火,火热上炎,熏蒸口舌黏膜而热腐生疮。方用泻心汤、增液汤、泻黄散、赤芍甘草汤加减化裁,一方面用增液汤补液灭火,一方面用苦寒之剂泻火,釜底抽薪,心脾之火自然熄灭,口疮愈合。同时嘱咐患者值夜班时少抽烟、少喝酒,截断火热的来源,同时适当多喝水,多吃蔬菜水果,保持二便通畅,使内热有排泄渠道,口疮愈合后减少复发。
二、虚火上炎证
主要表现为口疮反复发作,疼痛不堪,溃疡表面覆盖白苔,中间基底部凹陷,四周略隆起,色不红,气短乏力,烦热颧红,口干不渴,小便短赤,舌尖红苔少或有裂纹,脉略细数。证属肝肾不足,虚火上扰。治宜养阴生津,滋阴降火。方用自拟滋阴疗疮汤:生熟地各15g,北沙参15g,山萸肉10g,山药10g,丹皮15g,泽泻15g,茯苓20g,知母10g,黄柏10g,麦冬15g,当归10g,生黄芪15g。
病案举例:刘某某,男,50岁。2003年3月15日初诊。其患口腔溃疡2年余,反复发作,时轻时重,多方治疗不满意。来诊时可见齿龈和舌边各有1个溃疡,如绿豆大小,中间凹陷,覆盖白膜,四周隆起,色淡红,自觉口疮轻度疼痛,有灼热感,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自汗,小便黄,大便干。舌红少津,苔薄黄,脉细略数。证属阴津不足,虚火上炎。治宜滋养阴津,清降虚火。处方:生熟地各15g,山药10g,山萸肉10g,泽泻15g,丹皮15g,土茯苓20g,知母、黄柏各10g,当归10g,北沙参20g,麦冬15g,虎杖20g,生黄芪15g。服上方14剂,口疮愈合,症状基本消失,改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以巩固疗效。
患者口疮生在齿龈和舌边部位,齿为肾所主,舌边属肝胆区域,又因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为虚,故此为肝肾阴虚所致。口疮反复发作,久病伤阴,阴津不足,虚火上扰,熏蒸口腔黏膜而生疮。口燥咽干,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象细数,是典型的阴虚火旺之象。方选知柏地黄丸合一贯煎化裁,一方面六味地黄丸和一贯煎滋补肝肾之阴以治其本,另一方面用知母、黄柏、丹皮清虚热,降虚火,又加虎杖20g,清热通便,使火有去路,此为方中用药之妙。诸药合用,标本兼治,效如桴鼓。口疮治愈后再用知柏地黄丸继续服用1个月,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口疮多为火热之证,当分虚实。若患者是青年,口疮剧痛,犹如火灼,口苦口臭,便干尿黄,为实热实火。治当清热泻、解毒止痛;若患者年老体弱,口疮隐隐作痛,咽干舌燥,烦热或五心烦热,舌红少津,为虚热虚火,治宜养阴生津,清降虚火。局部治疗和整体治疗相结合可提高疗效。口疮部位在口腔,除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治疗外,尚需局部用药,使药物直接作用于口疮局部。临床常用梅花点舌丹、西黄清醒丸、六神丸等药,令病人少量多次含服,以缓解局部症状,促进溃疡愈合,提高治疗效果。黄芪、甘草是治疗口腔愈合的良药。黄芪补气固表,有敛疮生肌收口之效,最适用于口腔溃疡的治疗,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有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生甘草有清热解毒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类激素样作用。故不论口疮属实火虚火,在辨证论治的处方中酌情加入生黄芪和生甘草,可减轻口疮疼痛,促进溃疡愈合。保持大便通畅是治疗口疮的关键。口疮多为脏腑之火上炎,熏蒸口腔黏膜而病。治疗口疮用生地养阴生津以灭虚火,用虎杖清热泻火以灭实火。临床研究表明,大剂量生地黄有养阴生津、润肠通便的作用;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虎杖含有蒽醌类化合物如大黄素、大黄酚、大黄酸、大黄素甲醚等,具有显著的泻下通腑作用。口疮患者服药后二便通畅,火热下行,引起口疮的实火与虚火随二便排出,口疮自然会愈合。除药物疏通二便以外,还应嘱咐患者要多喝白开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持二便通畅,少烟少酒,少吃辛辣油炸食品,减少火热的来源。同时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参加体育活动,增强体质,也是预防口腔溃疡复发的重要措施。
胃溃疡要怎样治疗 胃溃疡
胃溃疡盛行率约10~15%,是极为普遍的胃部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层,以45-55岁最多见。
1、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
2、嗜食辛辣食物
3、抽烟、喝酒、嚼槟榔
4、长期服用抗凝血剂、阿斯匹灵等止痛药
5、工作精神压力大
6、曾经罹患溃疡者,易复发
7、带有幽门螺旋杆菌者。分泌酵素破坏胃黏膜,造成发炎现象。
1、胃出血。
2、胃穿孔。
3、幽门狭窄造成阻塞。
4、严重的会恶化成胃癌,病变率为2~10%
外阴烂了一块怎么回事
外阴溃疡是妇女外阴部皮肤粘膜在细菌、病毒的刺激下,或者是因梅毒、性病淋巴肉芽肿及癌症而引起皮肤破溃。 外阴溃疡可见于外阴各个部位,以小阴唇和大阴唇内侧为多,其次为前庭粘膜及阴道口周围。按其病程可分为急性外阴溃疡与慢性外阴溃疡两种。
1)急性外阴溃疡 急性外阴溃疡多发生在搔抓以后或疤疹破溃,一般比较表浅,但疼痛较剧烈、伴有发烧、全身不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但多可自愈。由白塞氏病引起的急性外阴溃疡多较严重,溃疡部位红肿严重,溃疡边缘不整齐,有穿掘现象,疼痛重、溃疡表面多附有黄脓液,或形成伪膜。除去脓及伪膜,溃疡基底不平。溃疡可迅速发展,可造成小阴唇的破损,称为坏疽型。另一种较常的叫不疳型,其症状较轻,病程较慢,溃疡数目多、较浅,常在数周内愈合,但旧溃疡痊愈,其附近又出现新溃疡。
2)慢性外阴溃疡 慢性外阴溃疡多由结核、癌症引起,好发于阴唇或前庭粘膜、阴蒂等处,溃疡较小、浅,形状不规则,基底凹凸不平,不痛,但受尿液刺激和磨擦以后引起剧痛。常需做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才能分清属于何种溃疡。
3)一般治疗偏方
1.内服方 用薏苡仁20克,蒲公英、金银花各18克,败酱草、紫花地丁、泽泻、云苓、白术、黄柏、白花蛇舌草各15克,野菊花12克,丹皮9克。
2.外洗方 取苦参30克,野菊花、败酱草25克,大黄、黄柏、蒲公英各20克,紫花地丁18克。
通过上述的介绍,我们现在知道了外阴烂了一块怎么回事,这样的情况在出现了后,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注意及时的检查和治疗,然后在治疗期间也要注意平时的卫生习惯,特别是要注意阴部的卫生,另外在性生活的时候也要注意干净。
十二指肠炎好治吗
十二指肠溃疡不好治疗,因为溃疡是属于胃病范畴,一般的药物很难根治,而且容易反复的发作,如果不能合理的,正确的治疗的话,那么就会导致病情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所以是一定要正确的进行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可以采用胃康灵治疗,对于一些浅表性胃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等肠胃疾病都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十二指肠溃疡治疗主要还是要长期坚持。
康复新液能治手足口病吗 补充:康复新液的适应症都有哪些
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糜烂性胃炎、出血性胃炎、反流性胃炎、胃食管反流病、食管炎、食管溃疡以及其他原因(如饮食不规律,刺激性食物如浓茶、咖啡、酒精、辣椒等,进食过冷、过烫或粗糙食物,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导致的胃肠黏膜的损伤。
口腔溃疡、疱疹性口腔炎、疱疹性咽峡炎、(拔牙、上火、牙周疾病等)引起的牙龈肿痛、出血。
手口足病、小儿口腔溃疡、小儿疱疹性口腔炎和咽峡炎、小儿尿布疹和湿疹、小儿烧烫伤、脸手足等部位干裂、冻疮。
湿疹、带状疱疹、褥疮、皮肤烧烫伤、久治不愈的皮肤伤口、皮肤慢性溃疡、糖尿病足。
溃疡性结肠炎、痔疮、肛裂瘘周脓肿溃疡及术后、直肠炎(包括放射性)、直肠癌术前后。
宫颈炎、阴道炎、宫颈糜烂术后、尖锐湿疣术后、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产科侧切术后、防治放化疗黏膜、皮肤损伤。
慢性化脓糜烂、鼻窦炎术后、鼻中隔糜烂、镜息肉术后、顽固性鼻出血、萎缩炎、急慢性咽炎及术后、咽瘘术后、疱疹性咽喉炎、扁桃体术后。
辅助抗结核、促进痰菌转阴、促进病灶吸收,加速空洞闭合、结核并发的瘘管、脓肿等、结核化疗后的副作用、胸壁结核脓肿合并化感染切口愈不良。
肿瘤科适应症、放射性口腔炎、溃疡、放射性直肠炎、热疗皮损、化疗药外渗皮损、直肠、癌术后保留灌.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放射性食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