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心脾两虚怎么调理

心脾两虚怎么调理

中医学的脾脏与解剖学脾脏的概念不同,脾的功能也更宽泛。概括讲,脾主运化,能化生气血,维持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转输;脾主运化水湿,维持人体水液的正常代谢;脾主统摄血液,维持血液循行于经脉之中而不溢出脉外。脾还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同时,脾发挥这些功能依赖脾气,而脾气有上升的特点。

因此,人若平素体虚,或疲劳、思虑过度,或饮食不节,或大病久病失养,或冒雨涉水,或过吃生冷寒凉及辛辣厚味等,均可伤脾或困脾,使脾的功能无法发挥,形成脾虚。

临床上,脾虚常见有四证: 1.脾气虚:主要表现为脾功能减弱,机体失于充养,如食少纳呆,食后脘腹不适甚至胀痛,气短懒言,倦怠无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肌肉瘦削或虚浮等,舌淡苔白,脉缓弱。一般为脾虚轻症,多见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胃肠功能紊乱、贫血、重症肌无力等疾病过程。治宜健脾益气,可酌选用人参健脾丸、参苓白术丸等。

2.脾阳虚:主要表现为脾虚日久,机体呈虚寒状态,如食少纳呆,脘腹胀满冷痛,喜温喜按,大便溏薄清稀,每因受寒或饮食不慎而发作或加剧。口淡不渴,气怯形寒,四肢不温,或周身浮肿,或妇女带下稀白等,舌淡或淡胖或有齿痕,苔白或滑,脉弱或沉迟无力。一般为脾虚日久发展或过食生冷寒凉或肾阳不足而来,多见于慢性结肠炎、慢性痢疾、消化性溃疡、慢性肾炎等。治宜温中健脾,可酌选附子理中丸、小建中汤、大建中汤等。

3.脾虚气陷:主要表现为气机下陷 或脏器下垂,如脘腹坠胀,食后尤甚,便 意频频,大便溏泄,或便后脱肛,或子宫 脱垂,常伴有食少纳呆,面色萎黄,形体 消瘦,神疲乏力,气短声怯,头晕目眩等。 舌淡,苔薄白,脉细弱无力。一般为脾虚 日久或久病而来,多见于慢性腹泻、慢性 痢疾、胃下垂、长期低热、低血压、脱肛、 重症肌无力等疾病过程。治宜益气升阳, 可酌选补中益气丸、升阳益胃汤等。

4.脾不统血:主要表现为脾虚而兼 见慢性出血,如面色萎黄或苍白,食少纳 呆,气短懒言,倦怠无力,便血、尿血、肌 衄、齿衄、鼻衄、月经过多等慢性出血等, 舌淡,苔白,脉细弱。一般为脾虚日久或 久病而来,多见于上消化道出血等出血 性疾病过程。治宜补脾益气摄血,可酌选 归脾丸、八珍丸、黄土汤等。

请问心脾两虚应该吃什么食物才会好?

专家建议:

心脾两虚可以多吃菠菜猪肝等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微量元素的食物

而且其中还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能有效的治疗心脾两虚的症状,平时也可以将红豆大枣炖来吃

这样能补充体内的血红蛋白更能有养气补血的功效

还有就是平时可以多用桂圆泡茶喝,这样也有助于补气养血,对调理心脾两虚很有好处

注意饮食要规律,不要吃不消化的食物,也不要吃辛辣的食物。

心脾两虚的症状有哪些

心脾两虚是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的病症。多由饮食不节,劳倦伤脾,或思虑过度暗耗阴血,或久病失调及慢性出血等引起。 本症状以心血虚、脾气虚为特征。心血虚,心失所养,则心悸怔忡;心神不宁,则失眠多梦。气血两虚不能上荣于头目,则眩晕健忘。脾气虚弱,运化无力,则面色不华,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神疲乏力。气血两虚则月经量少色淡或淋漓不尽,舌淡,脉细弱。脾为气血生化之源,主统血,心主血,两者在生理病理上均有联系。 临床以心悸失眠,纳差腹胀,便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证。心脾两虚证,广义包括心脾气虚,心脾阴虚,心脾气阴两虚等几种类型。由于心主血,脾主运化,所以临床的心脾两虚证以心血不足,脾气虚弱者为常见。

心血不足,脾气虚弱所致,临床以心悸失眠,纳差腹胀,便溏出血为主要表现的证。心脾两虚证,广义包括心脾气虚,心脾阴虚,心脾气阴两虚等几种类型。由于心主血,脾主运化,所以临床的心脾两虚证以心血不足,脾气虚弱者为常见。

经常失眠怎么调理 心脾两虚

证侯: 失眠多梦易醒, 心悸健忘; 头晕, 神疲体倦, 面色少华, 饮食无味, 纳呆;舌质淡, 苔薄白, 脉细弱。   治法:补养心脾, 安神益智。

配方: 百合 15g, 龙眼肉 15g, 小米 100g, 红糖适量。   制法:

1.将百合、 龙眼肉洗净, 加入淘洗干净的小米、 水适量。

2.共同煮粥, 粥熟后调入适量红糖即成。

3.每天空腹服 2~3 次。

配方: 丹参 15g, 龙眼肉 12g, 猪心 1 个。   制法:

1.将猪心洗净切片, 与丹参、 龙眼肉同炖盅中, 加水适量, 隔水炖熟, 适当加入油、 盐等调味之品即成。

2.每日 1 次, 可经常服用。

老年痴呆患者的食疗方有哪些

1.龙眼肉米粥

组成:龙眼肉30克,粳米50克。

用法:龙眼肉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煎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补益心脾。

主治:老年痴呆,属心脾两虚型,思虑过度,食少心悸,头晕、面色不华者。

2.肥羊肉汤

组成:肥羊肉50克。

用法:肥羊肉洗净,切小块,开水浸泡1小时,去浮沫,加葱、姜、黄酒,急火煮开2分钟,改文火煨1小时,分次食用。

功效:补益心脾。

主治:老年痴呆症,属心脾两虚型,思虑过度,纳差心悸,气短少言者。

3.扁豆米粥

组成:扁豆20克,粳米50克。

用法:扁豆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煎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补脾益气。

主治:老年痴呆,属心脾两虚型,思虑过度,面唇色淡,气弱少言,头晕心悸,纳差者。

躁郁症的症状

传统中医而言,就将躁郁症分成躁症、郁症,像是郁症就常见有肝气郁结型和心脾两虚型,以心脾两虚型来说,患者容易有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等症状,至于躁症则分成痰火扰心型和阴虚火旺型较为常见,其中像是痰火扰心型属于体型较胖,容易有倦怠、性情急躁等症状。

桂圆能治疗失眠吗

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失眠通常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质量下降,睡眠时间减少,记忆力、注意力下降等。中医将失眠分为心火偏亢、肝郁化火、痰热内扰、胃气失和、阴虚火旺、心脾两虚、心胆气虚等症型。

而桂圆味甘,性温,入心、脾经,具有养血健脾、养心安神等功效,它对于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多梦、心悸怔忡、健忘、食少腹胀、倦怠乏力等症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所以桂圆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因心脾两虚引起的失眠症状。

心脾两虚型失眠的调养

中医认为失眠“病位在心”,是心出了问题。别看是心出了问题,但也与脾有关。心与脾是母子关系,心火生脾土,而且心的功能活动也依赖于气血的濡养,而脾是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虚则化源不足,心失所养,就会出现失眠的问题。《景岳全书?不寐》中说:“无邪而不寐者,必营血之不足,营主血,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这种失眠属于心脾两虚型的,往往会有多梦易醒,且伴有神疲乏力、头晕目眩等证。

对于由心脾两虚造成的失眠,我们可以选神门穴、内关穴、百会穴、安眠穴,再加上心俞穴、脾俞穴、三阴交穴。

心俞穴属于足太阳膀胱经上的经穴,是心的背俞穴,像心痛、惊悸、失眠、健忘等证,都可以通过它来治。心俞穴位于第5胸椎棘 突下,旁开1.5寸。取穴时,正坐或俯卧,在背部当第5胸椎棘突下,左右旁开2指宽处。

每天坚持按摩以上各穴位3~5分钟,或对每个穴位进行温和灸10~20分钟。长期坚持,对改善睡眠状况很有效。

正所谓“胃安则眠宁”,只要我们将脾胃调理好了,使脾胃的运化如常,那么想获得优质的睡眠就真的不是梦了。

脾胃虚弱会不会引起失眠,是需要看每个人的情况,有的人会,但是有的人不会,这个要看疗养的方法,首先脾胃虚弱的情况下如果有失眠的现象必须要先从饮食上来调节和改善,期间让自己的心情放松,还要记得在脾胃虚弱的时候给自己适当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

党参泡水喝的方法 党参何首乌蜂蜜饮

材料:党参30克,灸何首乌30克,蜂蜜30毫升。

做法:将党参,灸何首乌切片,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浓煎两次,每次煎40分钟,取两次的药液合并,加入蜂蜜调味,每日上下午分服。

功效:益气养血,养心宁神,适宜于调理心脾两虚型失眠症调理。

相关推荐

中医是如何认识失眠的

在人的一生当中,有1/3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睡眠对人们的身体因素和精神因素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出现入睡困难、睡后易醒、醒后不能再眠、睡眠不深、早醒多梦等睡眠障碍,就是所谓的失眠了,中医称之为不得寐或者不得眠。 根据患者不同的病症表现,临床上可将失眠分为重度失眠和轻度失眠。长时间的彻夜不眠属于重度失眠,而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早醒多梦等睡眠障碍则属于轻度失眠。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引起失眠的几大原因有心脾两虚、阴血不足、肝郁气滞、痰热内扰、胃气不和以及心肾不交。故在治疗时也要审症求因,根据患者所属的症型

贫血的饮食要点有哪些

1、归脾粥: [原料]黄芪、党参、当归、熟地黄各1 5 g,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各10 g,粳米100 g,冰糖适量。 [制法]各约分别洗净,水煎2次,每次用水600 mL,煎半小时,2次混合,去渣。留汁于沙锅中,再将粳米淘净放入,小火慢熬成粥,下冰糖熬溶。 [功效]补益心脾,益气安神。用于心脾两虚型贫血,症见面色苍白,心悸怔忡,夜卧不宁者。 [服法]分1~2次乘温空腹服,连服5~7日。 2、龙眼大枣粥: [原料]龙眼肉30 g,大枣10枚,粳米100 g,冰糖适量。 [制法]梗米淘净,加水1 00

龙眼的功效与作用

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患者。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与神志,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关。脾为后天气血生化之源,提供全身的营养。如果人们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可导致心悸怔忡,失眠健忘,神疲乏力等症状。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者,常有气血不足之证,而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龙眼肉既补心脾,又益气血,甘甜平和,有较好疗效。

茯苓的作用 宁心安神

茯苓具有补益心脾而宁心安神的作用,常可用于治疗心脾两虚、气血不足等因素所引起的失眠健忘、多梦等症状的治疗使用。

中医如何调理男性阳痿

性功能障碍包括阳痿、早些、阳强、不射精症等,阳痿是最最常见的疾病,据调查全球最少有超过1亿男性有不同程度的阳痿,而据临床观察发现,精神性阳痿占了大部分,精神性阳痿的起因有夫妻感情淡漠、性生活环境不好、配偶配合不好、曾经过度手淫而担心后遗症、曾经有过性生活失败经验的心理压力、对性生活有恐惧和忧虑的心理因素等等,这些状况都会导致男性阳痿。 想要治疗阳痿,首先要找出原因,辨证治疗。中医认为阳痿主要是由于肾精亏损、肾阳虚败引起的,主要表现症状为面色黯淡无光、精神萎靡,常常头昏眼花、腰痛腿软,要治疗这些症状需要补肾

心脾两虚每天按摩神门穴

心脾两虚 失眠多梦的同时如果感觉心悸、健忘、食欲不振、大便不成形,浑身没力气,要考虑是心脾两虚导致的失眠。这时候人们可以每天按摩位于腕横纹小指侧端凹陷处的神门穴,位于掌侧腕横纹上2寸处的内关穴,位于头顶正中央处的百会穴,位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的安眠穴各3到5分钟,同时加按第五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心的俞穴;位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的脾俞穴;位于足内踝尖上3寸处的三阴交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中的太冲穴;位于脚心偏上的凹陷处的涌泉穴三个穴位。 脾胃不和 如果睡眠不好的

龙眼的营养价值

龙眼营养丰富,龙眼的叶、花、根、核均可入药。龙眼的糖分含量很高,且含有能被人体直接吸收的萄萄糖,体弱贫血,年老体衰,久病体虚,经常吃些龙眼很有补益; 安神,治失眠、健忘、惊悸。古人很推崇龙眼的营养价值,有许多本草书都介绍了本品的滋养和保健作用。龙眼肉味甘性温,归心、脾经,适用于心脾两虚证及气血两虚证患者。 龙眼肉甘温滋补,入心脾两经,功善补益心脾,而且甜美可口,不滋腻,不壅气,实为补心健脾之佳品。 久病体虚或老年体衰者,常有气血不足之证,而表现为面色苍白或萎黄,倦怠乏力,心悸气短等症。 龙眼对人体有滋阴补

阿尔茨海默病的辅助食疗方法

方1扁豆米粥 组成:扁豆20克,粳米50克。 用法:扁豆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煎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补脾益气。 主治:阿尔茨海默病,属心脾两虚型,思虑过度,面唇色淡,气弱少言,头晕心悸,纳差者。 方2龙眼肉米粥 组成:龙眼肉30克,粳米50克。 用法:龙眼肉洗净,置锅中,加清水500毫升,加粳米,急火煮开5分钟,改文火煮煎30分钟,成粥,趁热食用。 功效:补益心脾。 主治:阿尔茨海默病,属心脾两虚型,思虑过度,食少心悸,头晕、面色不华者。 方3肥羊肉

中医失眠治疗 心脾两虚

多由思虑劳倦太过,伤及心脾,心伤则阴血暗耗,神不守舍;脾伤则食少纳呆,生化之源不足,营血亏虚,不能上奉于心,以致心神不安。如《景岳全书·不寐》中指出:“思虑劳倦太过,必致血液耗亡,神魂无主,所以不寐。” 《类证治裁·不寐》亦云:“思虑伤脾,脾血亏损,经年不寐。”常用归脾汤补益心脾,养心安神。白术10g,黄芪15g,茯神12g,党参10g,木香10g,甘草10g,远志6g,炒枣仁15g,当归12g,龙眼肉12g。

刺五加有什么作用 安神益志

本品归心、脾经,能补益心脾之气,安神益志。治疗心脾两虚,心神失养的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