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预防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怎么预防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1、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暖、保持心情愉快,不宜吃生冷辣的食物,多饮开水,可有效的预防子宫内膜增生。
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和情绪波动。放松心态,避免精神的长期紧张。规律作息时间,早睡早起,适当运动,忌烟酒;
2、避免多度劳累,每天工作最好不要超过10个小时;
3、注意保暖,避免寒冷刺激。尤其下身要少受凉,注意给小腹、腰部和双脚保暖。月经期间,女性不要久坐冰冷的凳子。注意脚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过早暴露双腿、过早穿短裙,穿裙子的话,最好要穿厚羊毛袜打底,以防寒从脚下生。
4、不宜吃生冷、辛辣、油炸油腻食物,多饮开水,保持大便通畅。气血虚者平时必须增加营养,可多吃鸡、牛羊肉。
5、注意月经情况:如果出现月经不规律,阴道不规则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子宫内膜在1.2cm以内都属于正常。子宫内膜过厚考虑是雌激素水平过高引起,因此最好进行激素6项的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对症治疗。
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怎么办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内膜增生的类型、对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案。
对于年轻未育妇女内膜活检的诊断,排除后可以使用孕激素治疗控制雌激素增长导致的内膜异常增生,药物不能控制的可以手术刮宫治疗止血的。围绝经或已绝经妇女,要警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合并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应多考虑子宫切除
建议 1、如果患者无生育要求时,建议行子宫切除术,不切除的话癌变的可能比较大。 2、保留生育功能的话可以用孕激素治疗,但是需要严密随访,一旦随访异常必须手术治疗。 3、到正规医院去咨询和治疗 4、不要背太多的思想包袱,放轻松一点。
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有关,组织学上将子宫内膜增生分类为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细胞在形态学上具有异型性变化特征的增生病变即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按其病变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度.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则均无细胞异型性,但腺体结构上的改变程度有所不同.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内膜病变转轻或恢复正常,甚至可以妊娠,但停药后或产后仍有复发的可能.这种复发倾向可能与引起人体内高雌激素水平的因素未能根本纠正有关.总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后,大多数预后好.绝经前后妇女若出现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其潜在恶性病变率较高,对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应在治疗中密切随诊,如发现少数疗效不好者,可及时进行子宫切除,以避免癌变.
其实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性增生也较常见,首先请患此病的女性不要过于紧张,其次一定要重视它以防发生癌变,最后就要采取一些措施阻止病情恶化恢复健康了。采取什么样的治疗也要因为病因和个人情况的不同而有所选择。上文也给出了一些建议和指导意见,很高兴能为您提供帮助,祝健康!
子宫内膜非典型复杂性增生介绍
根据我们之前了解到的宫颈癌的产生,就是由于非典型增生由轻度变为重度,从而引起癌变。那么,同理,当子宫内膜的非典型复杂性增生严重病变后,也会引发子宫癌。为了癌变细胞不扩散至全身,我们通常建议摘除子宫。那么对未生育女性朋友来说真的是一件不幸的事。
子宫内膜(endometrium,uterine endome- trium)是指构成哺乳类子宫内壁的一层。对动情素和孕激素都起反应,因此可随着性周期(发情周期、月经周期)发生显著的变化。
就是子宫内膜异常增长,子宫内膜复杂性非典型增生是一种癌前病变,也就是说,很有可能会演变为子宫内膜癌。
建议
1、如果患者无生育要求时,建议行子宫切除术,不切除的话癌变的可能比较大。
2、保留生育功能的话可以用孕激素治疗,但是需要严密随访,一旦随访异常必须手术治疗。
3、到正规医院去咨询和治疗
4、不要背太多的思想包袱,放轻松一点,现在这种病很多。
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有关,组织学上将子宫内膜增生分类为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
甲氢孕铜片,枸橼酸他莫昔芬片口服三个月后复查子宫内膜病检情况,再决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是正常的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内膜增生的类型、对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案。
对于年轻未育妇女内膜活检的诊断,排除后可以使用孕激素治疗控制雌激素增长导致的内膜异常增生,药物不能控制的可以手术刮宫治疗止血的。未绝经或已绝经妇女,要警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合并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应多考虑子宫切除。
无论检查结果有多么严重,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去战胜病魔,只有这样,我们生还的希望才会更大。而且疾病早日根除的可能性也会更大。为了避免最开始的轻度非典型增生。女性朋友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日常生活,可以定期去妇科查一下身体,注意隐私部位的清洁。这样也可以减少患宫颈重度非典型增生的概率。
老年人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
子宫内膜增厚即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增生也称为癌前病变,它具有一定的癌变倾向。子宫内膜增生有可逆性病变,可能发展为癌。绝大多数子宫内膜增生是一种可逆性病变,或保持一种持续性良性状态。仅有少数病例在较长的时间间隔以后可能发展为癌。子宫内膜增生有单纯增生、复杂增生及不典型增生3种类型。
如果卵巢激素紊乱,易导致子宫内膜增厚异常,即子宫内膜增值症,子宫内膜增厚的原因是由于大量雌激素刺激子宫内膜所致。
中内膜增厚的治疗,要根据不同原因,对症治疗。查看是否存在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然后做针对性治疗。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子宫内膜增厚有正常的和异常的,前者指女性排卵期时,后者则是由于受大量雌激素刺激。老年人子宫内膜增厚就是异常的,而且发生癌变的可能性比较大。针对不同程度的增生,治疗也是不同的。老龄患者可选择刮宫或手术。
子宫内膜囊性增生是什么
子宫内膜增生的三种类型
1、单纯型增生: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均增生,腺体明显增多、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偶见腺体扩大成囊,腺上皮细胞呈柱状,缺乏分泌,往往排列成假复层。核分裂像常见。间质细胞排列紧密。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几率仅约1%。
2、复杂型增生:腺体增生明显,拥挤,结构复杂,出现腺体与腺体相邻呈背靠背现象。由于腺上皮增生,可向腺腔内呈乳头状或向间质出芽样生长。由于腺体增生明显,使间质减少,约3%可发展为子宫内膜腺癌。
3、不典型增生:指腺体增生并有细胞不典型。表现为在单纯型或复杂型增生的技术上,腺上皮细胞增生,层次增多,细胞极性紊乱,体积增大,核浆比例增加,核深染,见核分裂像。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时很难与高分化腺癌鉴别,主要鉴别点是前者不见间质浸润。有人认为它是子宫内膜腺癌的癌前变化。
小的子宫肌瘤怎么办呢
治疗
1.治疗原则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内膜增生的类型,对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案。
(1)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考虑:
①年轻切盼生育者,要防止过分诊断,过分处理,内膜增生这一组病变的过分诊断为腺癌以至过分处理并非罕见,诊断未能肯定即切除其子宫将是非常错误的,在临床实践中,这种错误却不乏其例,如果病理医师并不知道患者有生育要求,临床医师也未加强调,则误诊误治的情况可能在所难免,所以,对于年轻未育妇女内膜活检的诊断,如发现有可疑,应有多位专家会诊,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明确内膜增生或内膜腺癌的鉴别诊断。
②围绝经或已绝经妇女,要警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合并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应多考虑子宫切除,注意不要过分保守,在没有排除癌存在的可能时,不要仅作内膜切割术而造成不良后果,因内膜不典型增生而切除子宫时,应在手术台上将切下的子宫检查是否有同时存在的癌,并注意有无癌肌层浸润的情况而选择恰当的手术范围。
子宫内膜增生与癌症相关吗
子宫内膜增生是指发生在子宫内膜的一组增生性病变,仅少数可以缓慢发展为癌。子宫内膜增生的发病原因主要与长期的雌激素刺激有关,例如:由于不排卵,使子宫内膜长期处于增生状态而缺乏周期性分泌期转化;机体受内源性(如卵巢或垂体等部位内分泌功能性肿瘤)或外源性(如雌激素补充疗法等)高水平雌激素刺激等。
对临床可疑的病例应进行子宫内膜的刮宫作组织学诊断。组织学上将子宫内膜增生分类为单纯增生、复合增生和不典型增生。细胞在形态学上具有异型性变化特征的增生病变即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按其病变程度又分为轻、中、重三度。单纯增生和复合增生则均无细胞异型性,但腺体结构上的改变程度有所不同。
单纯增生被认为是子宫内膜对机体高雌激素状态的一种生理反应,最常见的原因是无排卵月经,常发生在月经初潮或绝经期前的妇女中。如发生排卵或用孕激素治疗,病变可以退缩而恢复正常,一般不发展为癌。复合增生中少数可以发展为不典型增生从而影响预后。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为23%,其中的重度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可达30%~50%,故而被列为癌前病变。北京某大医院治疗观察的17例40岁以下的不典型增生病例中,3例为重度,其中有两例诊断后多次中断治疗,于第6年和第8年切除子宫时证实已发展为子宫内膜癌;而在轻或中度不典型增生的病例中,对药物治疗的反应好而快,坚持治疗后,部分病例仍可受孕并完成生育,没有一例发展为癌。
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经药物治疗后,内膜病变转轻或恢复正常,甚至可以妊娠,但停药后或产后仍有复发的可能。
总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经积极药物治疗后,大多数预后好。对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应在治疗中密切随诊,如发现少数疗效不好者,可及时进行子宫切除,以避免发展为癌。
子宫内膜增生吃什么药
1、促排卵药物
促排卵药物有舒经酚及绒促性素。一般多用于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氯米酚用量50~100mg,1 次/d,周期第5~9 天服用,必要时用药期也可延长2~3 天。
2、孕激素类药物
常用的孕激素有黄体酮、己酸羟孕酮、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和醋甲孕酮。
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根据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程度不同而有区别,轻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黄体酮30mg 肌注,周期第18 天或20 天开始,共用药5~7 天,使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以后彻退出血行经时,使增生的内膜脱落。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不取周期性用药方法,而连续性应用。各作者所报道的激素用量不一致,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剂量小者仅有10~30mg/d,剂量大者为200~800mg/d。醋甲孕酮40~160mg/d、己酸羟孕酮125mg/隔天1 次。必须坚持持续用药,断断续续的间隔用药将极大的影响效果。
3、达那唑
达那唑是一种乙炔基睾丸酮(ethinyl-testosterone)的衍生物,是治疗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内膜有较强的抗增殖作用。以200mg/d的剂量治疗3个月,对子宫内膜增生有明显效果。
4、棉酚
棉酚是我国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卵巢,而且对子宫内膜也有特异的抑制作用。治疗后,内膜病理形态呈高度萎缩,超微结构有明显退性变。北京协和医院用棉酚治疗内膜不典型增生已观察到初步效果。
子宫内膜增生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其他两类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须予以鉴别。同时尚需注意与早期子宫内膜腺癌相鉴别。
1.病理形态的鉴别 从形态上内膜增生与癌的诊断中存在的混乱。各种类型的增生性病变会被误诊为癌变。主要从以下几点发生混淆诊断:①对于细胞异型性的诊断各作者所取标准不一致。②用以鉴别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的间质浸润不易确定。③内膜间质肌纤维母细胞或平滑肌的化生易误诊为癌的肌层浸润。④息肉样腺肌瘤(Polypoid adenomyoma)也易误诊为间质浸润。
随着诊断标准的继续完善、再加上分子生物学基因方面的发展,诊断准确性逐渐提高。
2.临床特点的鉴别 当组织学鉴别诊断遇到困难时,可结合临床特点综合考虑。对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与内膜腺癌的鉴别,主要从以下两点作为参考。
(1)年龄:从内膜增生发生的年龄来判断。内膜腺癌患者中年龄小于40岁者非常少见。但子宫内膜样癌却不具备这样的年龄特点。因此,在鉴别诊断时,首先要根据组织病理学提示的组织学类型,仅仅在不能鉴别分化好的内膜样癌与不典型增生时,可以年龄作为鉴别的参考因素。
(2)药物治疗的反应:通过对药物治疗的反应来判别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和内膜腺癌。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对药物治疗的反应较敏感,在用药后短时间内其内膜即有明显逆转,用药剂量也可偏小。轻度不典型增生者,如果用小剂量孕激素周期性治疗(每个周期用药8~10天),一般在3个月内显出疗效。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所用孕激素剂量须要增加并且须不间断的连续应用3~6个月。停药后,有可能复发。而内膜腺癌患者一般对药物治疗反应慢,并需要更大剂量才能使内膜有转化反应。停药会很快复发。通过对他们对药物治疗反应的不同的特点可作鉴别诊断。
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方法有哪些
(一)治疗
1.治疗原则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内膜增生的类型,对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案。
(1)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考虑:
①年轻切盼生育者,要防止过分诊断,过分处理,内膜增生这一组病变的过分诊断为腺癌以至过分处理并非罕见,诊断未能肯定即切除其子宫将是非常错误的,在临床实践中,这种错误却不乏其例,如果病理医师并不知道患者有生育要求,临床医师也未加强调,则误诊误治的情况可能在所难免,所以,对于年轻未育妇女内膜活检的诊断,如发现有可疑,应有多位专家会诊,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明确内膜增生或内膜腺癌的鉴别诊断。
②围绝经或已绝经妇女,要警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合并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应多考虑子宫切除,注意不要过分保守,在没有排除癌存在的可能时,不要仅作内膜切割术而造成不良后果,因内膜不典型增生而切除子宫时,应在手术台上将切下的子宫检查是否有同时存在的癌,并注意有无癌肌层浸润的情况而选择恰当的手术范围。
以上内容为我们介绍了治疗子宫内膜增生的方法有哪些的问题,大家相信对于这些内容已经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我们不要有太沉重的心里压力,出现了疾病就尽快接受治疗,对于我们的身体健康的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
子宫内膜增生治疗护理
一、治疗原则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内膜增生的类型、对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案。
1、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考虑:
(1)年轻切盼生育者,要防止过分诊断,过分处理。内膜增生这一组病变的过分诊断为腺癌以至过分处理并非罕见,诊断未能肯定即切除其子宫将是非常错误的。在临床实践中,这种错误却不乏其例。如果病理医师并不知道患者有生育要求,临床医师也未加强调,则误诊误治的情况可能在所难免。所以,对于年轻未育妇女内膜活检的诊断,如发现有可疑,应有多位专家会诊,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明确内膜增生或内膜腺癌的鉴别诊断。
(2)围绝经或已绝经妇女,要警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合并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应多考虑子宫切除。注意不要过分保守,在没有排除癌存在的可能时,不要仅作内膜切割术而造成不良后果。因内膜不典型增生而切除子宫时,应在手术台上将切下的子宫检查是否有同时存在的癌,并注意有无癌肌层浸润的情况而选择恰当的手术范围。
2、不同的内膜增生的类型,有不同的处理原则:
(1)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及复杂增生:
A、年轻患者:多为不排卵性功血,应测基础体温,确为单相不排卵者,可采用促排卵治疗。
B、生殖期:一般刮宫一次即可控制出血,如刮宫后仍有出血,应行宫腔镜检及B 超以除外黏膜下肌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生殖期也可能有不育并临床表现为不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者,则按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
C、绝经过渡期:常属不排卵功血,若刮宫止血后月经稀发且血量多或流血时间长,则每两个月周期性孕酮治疗,共3 个周期后随诊观察。
D、绝经后期:应询问是否用单纯雌激素替代疗法。刮宫后可暂停替代疗法或加用孕激素。
(2)内膜不典型增生:
A、绝经过渡期或绝经后期:子宫切除。既然年龄是内膜增生恶变的主要高危因素,对于这一组年龄患者以切除子宫为宜。
B、年轻或生殖期盼生育者:药物治疗。不典型增生是潜在恶性的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疗,20%将发展癌。但癌发生在年轻患者较为少见,而且,对年轻及生殖期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故可选择药物治疗,以保留生育机能。
二、药物治疗
1、促排卵药物:促排卵药物有舒经酚及绒促性素。一般多用于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氯米酚用量50~100mg,1 次/d,周期第5~9 天服用,必要时用药期也可延长2~3 天。
2、孕激素类药物:孕激素类药物可以抑制雌激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
(1)通过下丘脑及垂体而抑制排卵及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血清E2 水平下降相当于早滤泡期。
(2)减少子宫内膜的雌激素核受体水平。
(3)抑制子宫内膜DNA 合成。
(4)增加雌二醇脱氢酶及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从而增加雌二醇向雌酮等活性较弱的雌激素转化。
常用的孕激素有黄体酮、己酸羟孕酮、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和醋甲孕酮。
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根据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程度不同而有区别,轻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黄体酮30mg 肌注,周期第18 天或20 天开始,共用药5~7 天,使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以后彻退出血行经时,使增生的内膜脱落。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不取周期性用药方法,而连续性应用。各作者所报道的激素用量不一致,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剂量小者仅有10~30mg/d,剂量大者为200~800mg/d。醋甲孕酮40~160mg/d、己酸羟孕酮125mg/隔天1 次。必须坚持持续用药,断断续续的间隔用药将极大的影响效果。
3、达那唑是一种乙炔基睾丸酮(ethinyl-testosterone)的衍生物,是治疗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内膜有较强的抗增殖作用。以200mg/d 的剂量治疗3 个月,对子宫内膜增生有明显效果。
4、棉酚是我国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卵巢,而且对子宫内膜也有特异的抑制作用。治疗后,内膜病理形态呈高度萎缩,超微结构有明显退性变。北京协和医院用棉酚治疗内膜不典型增生已观察到初步效果。有1 例不典型增生,用舒经酚后内膜不典型增生有所好转,但仍有反复。用棉酚治疗8 个月,内膜萎缩,以后很快受孕,顺产一男孩。
5、GnRH 促效剂先导致血液促性腺激素水平大幅度升高,继之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库存衰竭,而抑制垂体,使雌二醇水平降至绝经后水平。故也可用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以上诸药,均以三个月为一疗程。每完成一个疗程即刮宫或取子宫内膜作组织学检查,根据对药物的反应,或停止治疗,或对药物的剂量酌量增减。治疗期限不一致。3 个月、6 个月、9 个月、12 个月不等,平均9 个月。其区别与发病的潜在病因的轻重有关。可根据定期内膜活检的结果指导药物的剂量及用药的期限。
三、药物治疗过程中的病情监测在药物治疗时,必须重视在治疗过程中对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监测。
1、病情的监测可指导用药方案:有些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其不排卵或黄体不足等现象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某些环节有所欠缺或不平衡。这种情况多延续很长时间,北京协和医院有些病例,病程长达8 年、10 年及15 年不等。经过治疗后,排卵功能及增生的内膜,虽然会有所好转,甚至有些不育的病例得以受孕生育,但停药后,又复不正常,经屡次刮宫,内膜均有不典型增生表现,需要阶段性或经年累月的长期不断的治疗。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尚有预防癌变的作用。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药物剂量及用药期限的选择,必须有所遵循。一般用药3 个月为一疗程,每完成一个疗程即刮宫或取子宫内膜作组织学检查,以监测药物反应,作为用药的根据。如果用药效果好,内膜腺体将表现分泌期或萎缩性改变,间质细胞蜕膜样变以及鳞状上皮化生。内膜既已转化正常,即可停用孕激素类药物。对于不育患者,立刻换用促排卵药物增加受孕机会。如果内膜对药物反应不好,需加大药物剂量,继续治疗。忽略了对药物反应的监测,有可能治疗过分或治疗不足。
2、病情的监测可协助鉴别诊断内膜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子宫内膜癌与内膜不典型增生虽然在组织病理形态上各有其特点,但重度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的鉴别,单凭刮宫所取内膜的病检结果,有时很难做出正确判断。而这两种情况对药物治疗反应会有所不同,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3、病情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顽固性病例并注意癌变: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虽然仅仅10%~15%左右,但对于长期不愈的顽固型病例,更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四、药物疗效 Lindahl(1990)报道89 例子宫内膜增生,经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后,96.7%内膜恢复正常。药物治疗内膜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腺癌的病变消失率见表4。孕激素治疗后内膜病变的消失率以孕激素治疗不典型增生的反应较好,病变消失率可达70%~94%。高分化癌的反应较差;但其病变消失率亦可达60%~75%。
五、孕激素治疗后的妊娠孕激素治疗后,当内膜有好转而停用孕激素后,应及时考虑促排卵或其他医疗技术助孕,防止内膜增生或高分化癌再度复发。据表4 所示的6 组病例,治疗后均有受孕分娩的报道。Kimmig(1995)与Keike 曾各报道以孕激素治疗内膜高分化癌后,行试管婴儿或配子种植助孕而成功受孕,其中1 例并为三胎分娩。Kurman 组(1985)40 岁以下患者经治疗后,25%有足月分娩。北京协和医院治疗后有8 例妊娠,占保留子宫的30%。内膜增生的严重程度对受孕率有一定的影响。复合增生者受孕成功率高,轻度不典型增生次之,中度不典型增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受孕率较低。
全子宫切除术后护理:
1、注意休息,保持心情愉快、开朗、乐观,一般以卧床休息为主,可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如在阳台上、花园里做做操、散步,也可做一些轻微的家务(注意不要坐在高椅子上)。在手术后二月内,不要坐小板凳,以防腹压增加,引起阴道切口残端肠线脱而引起阴道出血。不能手提重物,避免下蹲动作。
2、注意营养,饮食以高蛋白、低脂肪饮食为主,为了促进术后腹部切口愈合,可进食火腿鸡汤、鱼汤、肉汤
3、鸽子汤等。多食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以保持大便通畅,预防因大便干结,解便困难而引起腹压过高导致的阴道残端出血。
4、术后二个月内如有少量暗褐色的阴道出血,是由于肠线吸收不全面而引起的,不需要来院检查,如有大量鲜红色的阴道出血,及时来院就诊。
5、术后二个月到门诊复查。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如何治疗
1.治疗原则
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的治疗,首先要明确诊断,查清不典型增生的原因,是否有多囊卵巢、卵巢功能性肿瘤或其他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上述任何情况者应作针对性的治疗。同时对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即可开始对症治疗,采用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这两种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根据年龄、内膜增生的类型、对生育的要求等而有不同的处理方案。
(1)不同的年龄不同的考虑:
①年轻切盼生育者,要防止过分诊断,过分处理。内膜增生这一组病变的过分诊断为腺癌以至过分处理并非罕见,诊断未能肯定即切除其子宫将是非常错误的。在临床实践中,这种错误却不乏其例。如果病理医师并不知道患者有生育要求,临床医师也未加强调,则误诊误治的情况可能在所难免。所以,对于年轻未育妇女内膜活检的诊断,如发现有可疑,应有多位专家会诊,在尽可能的范围内,明确内膜增生或内膜腺癌的鉴别诊断。
②围绝经或已绝经妇女,要警惕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有合并癌同时存在的可能性,应多考虑子宫切除。注意不要过分保守,在没有排除癌存在的可能时,不要仅作内膜切割术而造成不良后果。因内膜不典型增生而切除子宫时,应在手术台上将切下的子宫检查是否有同时存在的癌,并注意有无癌肌层浸润的情况而选择恰当的手术范围。
(2)不同的内膜增生的类型,有不同的处理原则:
①子宫内膜单纯增生及复杂增生:
A.年轻患者:多为不排卵性功血,应测基础体温,确为单相不排卵者,可采用促排卵治疗。
B.生殖期:一般刮宫一次即可控制出血,如刮宫后仍有出血,应行宫腔镜检及B 超以除外黏膜下肌瘤或其他器质性病变。生殖期也可能有不育并临床表现为不排卵的多囊卵巢综合征者,则按多囊卵巢综合征治疗。
C.绝经过渡期:常属不排卵功血,若刮宫止血后月经稀发且血量多或流血时间长,则每两个月周期性孕酮治疗,共3 个周期后随诊观察。
D.绝经后期:应询问是否用单纯雌激素替代疗法。刮宫后可暂停替代疗法或加用孕激素。
②内膜不典型增生:
A.绝经过渡期或绝经后期:子宫切除。既然年龄是内膜增生恶变的主要高危因素,对于这一组年龄患者以切除子宫为宜。
B.年轻或生殖期盼生育者:药物治疗。不典型增生是潜在恶性的癌前病变,如果不治疗,20%将发展癌。但癌发生在年轻患者较为少见,而且,对年轻及生殖期患者,药物治疗效果好。故可选择药物治疗,以保留生育机能。
2.药物治疗
(1)促排卵药物:促排卵药物有舒经酚及绒促性素。一般多用于子宫内膜轻度不典型增生患者。氯米酚用量50~100mg,1 次/d,周期第5~9 天服用,必要时用药期也可延长2~3 天。
(2)孕激素类药物:孕激素类药物可以抑制雌激素引起的子宫内膜增生。其作用机制:
①通过下丘脑及垂体而抑制排卵及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分泌,使血清E2 水平下降相当于早滤泡期。
②减少子宫内膜的雌激素核受体水平。
③抑制子宫内膜DNA 合成。
④增加雌二醇脱氢酶及异柠檬酸脱氢酶活性,从而增加雌二醇向雌酮等活性较弱的雌激素转化。
常用的孕激素有黄体酮、己酸羟孕酮、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和醋甲孕酮。
用药方法及用药剂量根据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程度不同而有区别,轻度不典型增生可以黄体酮30mg 肌注,周期第18 天或20 天开始,共用药5~7 天,使内膜转化为分泌期。以后彻退出血行经时,使增生的内膜脱落。中度或重度不典型增生者,不取周期性用药方法,而连续性应用。各作者所报道的激素用量不一致,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剂量小者仅有10~30mg/d,剂量大者为200~800mg/d。醋甲孕酮40~160mg/d、己酸羟孕酮125mg/隔天1 次。必须坚持持续用药,断断续续的间隔用药将极大的影响效果。
(3)达那唑是一种乙炔基睾丸酮(ethinyl-testosterone)的衍生物,是治疗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内膜有较强的抗增殖作用。以200mg/d 的剂量治疗3 个月,对子宫内膜增生有明显效果。
(4)棉酚是我国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卵巢,而且对子宫内膜也有特异的抑制作用。治疗后,内膜病理形态呈高度萎缩,超微结构有明显退性变。北京协和医院用棉酚治疗内膜不典型增生已观察到初步效果。有1 例不典型增生,用舒经酚后内膜不典型增生有所好转,但仍有反复。用棉酚治疗8 个月,内膜萎缩,以后很快受孕,顺产一男孩。
(5)GnRH 促效剂先导致血液促性腺激素水平大幅度升高,继之垂体中促性腺激素库存衰竭,而抑制垂体,使雌二醇水平降至绝经后水平。故也可用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
以上诸药,均以三个月为一疗程。每完成一个疗程即刮宫或取子宫内膜作组织学检查,根据对药物的反应,或停止治疗,或对药物的剂量酌量增减。治疗期限不一致。3 个月、6 个月、9 个月、12 个月不等,平均9 个月。其区别与发病的潜在病因的轻重有关。可根据定期内膜活检的结果指导药物的剂量及用药的期限。
3.药物治疗
过程中的病情监测 在药物治疗时,必须重视在治疗过程中对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监测。
(1)病情的监测可指导用药方案:有些内膜不典型增生的年轻患者,其不排卵或黄体不足等现象是由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中某些环节有所欠缺或不平衡。这种情况多延续很长时间,北京协和医院有些病例,病程长达8 年、10 年及15 年不等。经过治疗后,排卵功能及增生的内膜,虽然会有所好转,甚至有些不育的病例得以受孕生育,但停药后,又复不正常,经屡次刮宫,内膜均有不典型增生表现,需要阶段性或经年累月的长期不断的治疗。坚持长期药物治疗尚有预防癌变的作用。在这漫长的过程中,药物剂量及用药期限的选择,必须有所遵循。一般用药3 个月为一疗程,每完成一个疗程即刮宫或取子宫内膜作组织学检查,以监测药物反应,作为用药的根据。如果用药效果好,内膜腺体将表现分泌期或萎缩性改变,间质细胞蜕膜样变以及鳞状上皮化生。内膜既已转化正常,即可停用孕激素类药物。对于不育患者,立刻换用促排卵药物增加受孕机会。如果内膜对药物反应不好,需加大药物剂量,继续治疗。忽略了对药物反应的监测,有可能治疗过分或治疗不足。
(2)病情的监测可协助鉴别诊断内膜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子宫内膜癌与内膜不典型增生虽然在组织病理形态上各有其特点,但重度不典型增生与高分化腺癌的鉴别,单凭刮宫所取内膜的病检结果,有时很难做出正确判断。而这两种情况对药物治疗反应会有所不同,可作为鉴别诊断的参考。
(3)病情的监测可以及早发现顽固性病例并注意癌变:内膜不典型增生的癌变率虽然仅仅10%~15%左右,但对于长期不愈的顽固型病例,更应提高警惕,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4.药物疗效
Lindahl(1990)报道89 例子宫内膜增生,经大剂量孕激素治疗后,96.7%内膜恢复正常。药物治疗内膜不典型增生及高分化腺癌的病变消失率见表4。孕激素治疗后内膜病变的消失率以孕激素治疗不典型增生的反应较好,病变消失率可达70%~94%。高分化癌的反应较差;但其病变消失率亦可达60%~75%。
5.孕激素治疗后的妊娠
孕激素治疗后,当内膜有好转而停用孕激素后,应及时考虑促排卵或其他医疗技术助孕,防止内膜增生或高分化癌再度复发。据表4 所示的6 组病例,治疗后均有受孕分娩的报道。Kimmig(1995)与Keike 曾各报道以孕激素治疗内膜高分化癌后,行试管婴儿或配子种植助孕而成功受孕,其中1 例并为三胎分娩。Kurman 组(1985)40 岁以下患者经治疗后,25%有足月分娩。治疗后有8 例妊娠,占保留子宫的30%。内膜增生的严重程度对受孕率有一定的影响。复合增生者受孕成功率高,轻度不典型增生次之,中度不典型增生及重度不典型增生受孕率较低。
子宫内膜厚吃什么药
达那唑
达那唑是一种乙炔基睾丸酮(ethinyl-testosterone)的衍生物,是治疗内膜异位症的常用药物。对子宫内膜有较强的抗增殖作用。以200mg/d的剂量治疗3个月,对子宫内膜增生有明显效果。
棉酚
棉酚是我国用来治疗子宫内膜增生性功能性子宫出血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有效药物。其作用机制是抑制卵巢,而且对子宫内膜也有特异的抑制作用。治疗后,内膜病理形态呈高度萎缩,超微结构有明显退性变。北京协和医院用棉酚治疗内膜不典型增生已观察到初步效果。有1例不典型增生,用舒经酚后内膜不典型增生有所好转,但仍有反复。用棉酚治疗8个月,内膜萎缩,以后很快受孕,顺产一男孩。
子宫内膜的厚度会随着月经的来潮有着规律性的变化,但是有些子宫内膜增厚是病理性的症状,会影响我们健康,值得我们注意。子宫内膜增厚主要是因为雌激素的分泌使子宫内膜的血运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