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易学的居家脸上去皱方法有哪些
简单易学的居家脸上去皱方法有哪些
1、 鸡骨去皱:吃鸡时,把剩下的鸡骨熬汤(鸡皮最好加在一起熬),富含胶原蛋白,营养丰富。常喝这种汤,能消除皱纹,使肌肤细腻。
2、 啤酒去皱:啤酒含酒精少,其所含鞣酸、苔味酸有刺激食欲、帮助消化及清热作用;还含有大量维生素B、糖和蛋白质,适量饮用啤酒,可减少面部皱纹。
3、 茶叶去皱:茶叶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是天然的健美饮料。可以防辐射,清除有害自由基,防止色素沉着,防止皱纹,有益青年人的健康,保护皮肤光洁细嫩,推迟面部皱纹出现和减少皱纹。
4、咀嚼去皱:每天咀嚼口香糖15-20分钟,连续咀嚼几周后,使面部皱纹减少。这是因为咀嚼能运动面肌,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增强面肌细胞代谢功能。
简单易学的提臀方法
简单小动作塑造翘臀
非常努力雕塑身材、维持体态凹凸的艺人李妍瑾,特别分享她天天必做的塑腰提臀小运动,让大家都能花一点点时间,就能像她一样,拥有傲人的身型。
小提醒:平常在家洗碗、刷牙洗脸时,把握时间,做做健身运动,像臀部夹笔,或前后左右的摆动腰臀,都是每天必做哦!
瘦下半身操
准备工作:取一枕头,平放在地上,也可用瑜伽垫或将大浴巾对折再对折取代枕头。
1、身体向左侧躺,左手手肘弯曲置于枕头上,右手轻扶枕头,双脚打直。
2、右膝盖弯曲,右小脚打直置于左脚后方,右手尽量往上伸直。
3、运用腰部的力量,将身体尽量往上拉起至极限处为止。同样动作,再将身体往下放,但以不碰到地面为原则,上下算一次,共做50次。
4、完成动作后,让身体平躺,将膝盖弯曲弓起,双手环抱膝盖,休息2分钟使肌肉放松,此运动可美化手臂、大腿、腰部与臀部。
臀部紧实操
1、双脚并拢,双肩放松,左手取一支笔置于臀部中间。
2、背部挺直,双腿打直,运用双臀力量,将笔夹紧,约夹5分钟即可,此运动可紧实臀部。
美腰俏臀操
1、身体直立,双腿伸直并拢,双手插腰。
2、膝盖微弯,肚子用力往前挺,停留2秒钟。
3、双腿伸直,臀部用力往后翘,肚子后缩,停留2秒钟。
4、将臀部往右边摆动,右脚拉直,左脚微弯,停留2秒钟。
5、同样动作,换边操作,前后左右轮流共做15分钟,让腰与臀同时运动。
加强版
1、身体直立挺胸,双腿伸直并拢,双手插腰。
2、背部挺直,膝盖微弯,双手尽量往上拉直,十指交叉紧扣。
3、将臀部往右摆动,右脚拉直,左脚微弯,停留2秒钟再换边,左右共做10分钟。
屁股走路操
1、坐在地上,双腿并拢伸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
2、背部挺直,手臂交叉,双手置于肩膀上。
3、左大腿抬起,运用腰部与臀部力量,让臀部往前进。
4、同样动作,换边操作,左右轮流共做5分钟,可修饰腰部线条,紧实臀部与大腿内侧肌肉。
5、结束动作后,可坐在原地,用手轻轻按摩腰部约2分钟,放松肌肉。
简单易学数胎动
1)3小时计算法
每天早、中、晚各选择1个时段,静下心来,数1小时的胎动。这3个小时的胎动数相加乘以4,即为12小时的胎动。
2)如何解读胎动计算结果?
如果12小时的胎动数大于30次,说明胎宝宝很健康;如果12小时的胎动数小于10次,属于胎动减少,应仔细查找原因,必要时去做胎心监测。
3)胎动数10法
这种方法准确率比较高,是医生广为推荐的。如果你觉得3小时计算法太麻烦,可试试胎动数10法。
1、晚上入睡前是胎宝宝活动比较频繁的时间,孕妈咪容易感受到胎动。让自己身心放松,开始数胎动。
2、孕妈咪躺下,放松,感受胎动。
3、当数到10次以上胎动,说明胎宝宝很健康;如果2个小时里面胎动不满10次要找原因,或做胎心监测。
简单易行的居家健身计划
训练目的
消耗热量,减少假日暴饮暴食造成的脂肪堆积。同时训练机体平衡能力,核心力量和力量耐力。你的床就是你的训练垫,一个枕头即可充当你的健身球。通过该计划可以良好保持你的体能与力量状态,等再次进入力量健身房,你还会像从前那样生龙活虎。
训练安排:时间循环组
隔天训练,每个训练动作持续30秒;共做3至4个循环,循环组内无间歇或尽量少间歇,循环与循环间休息3分钟。
1、力竭式俯卧撑
力竭式俯卧撑能很好的帮助我们加强胸肌、肱二头肌和三角肌前束肌肉的力量,同时还有很多其他的作用,例如力竭式俯卧撑能增大肌肉体积;提高力量耐力和机体抗乳酸能力;增加地面位平衡能力,对腰腹核心力量也有训练效果。
俯卧位靠手掌与脚尖支撑身体,身体挺直与地面平行。下降身体至胸部几乎贴地,再上推使手臂伸直算完成一次动作。下降身体时吸气,上推身体时呼气。做到力竭,并记下所做次数。
2、海鸥式平板支撑
海鸥式平板支撑稍微有点难度,需要大家充分了解以后开始运动,该动作是平板支撑的升级版,所以对我们的作用更有效。提高核心力量和机体平衡,强力刺激腹横肌,也可有效提高小臂尺骨外侧硬度。
由俯卧撑位开始,肘关节屈曲成90度,以前臂和脚尖支撑身体,保持身体成一条直线。将一只手臂向体侧打开,成侧平举状,掌心向下;靠另一只手臂保持身体平衡。然后将打开的手臂向前伸平记完成一次动作。完成12至15次,换另一只手臂。
简单易学的炖猪蹄方法
猪蹄子的做法有很多,而且制作方法并不复杂,在家完全可以轻轻松松制作,并且不需要很多时间就能享受到美味的食材。下面给大家介绍几款比较常见的猪蹄子的简单做法,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猪蹄,又叫猪脚、猪手,前蹄为猪手,后蹄为猪脚。含有丰富的胶原蛋白质,脂肪含量也比肥肉低,近年在对老年人衰老原因的研究中发现,人体中胶原蛋白质缺乏,是人衰老的一个重要因素。
猪蹄营养丰富,味道可口。它不仅是常用菜肴,而且还是滋补佳品。据食品营养专家分析,每100克猪蹄中含蛋白质15.8克、脂肪26.3克、碳水化合物1.7克。猪蹄中还含有维生素A、B、C及钙、磷、铁等营养物质,尤其是猪蹄中的蛋白质水解后,所产生的胱氨酸、精氨酸等11种氨基酸之含量均与熊掌不相上下。
猪蹄子的做法
卤猪蹄
材料:猪蹄,盐开水,桂皮,八角,豆蔻,草果,干辣椒,油,冷水,盐,酱油,鸡精
做法
1.猪蹄一剖两开,过盐开水焯掉血水捞出;2.准备桂皮,八角,豆蔻,草果,干辣椒;(家里有什么放什么,随意就好。)3.坐锅烧油,将蹄子皮朝下小火煎黄;4.翻过来煎另一边;5.两面煎好后,倒入2煸出香味;6.加入冷水淹过蹄子烧开,撒盐倒入酱油转高压锅上气10分钟收汁撒鸡精摆盘就行了。
烤猪蹄
材料:洋葱,西芹,胡萝卜,猪蹄
做法
1.洋葱切片,西芹切段,胡萝卜切块,洗净放入冷水锅中,加几片姜,几颗八椒胡椒粒,少许盐,烧开。 2.把猪蹄入锅,水开后改小火,炖20分钟,捞出备用 3. 猪蹄用料酒和鲜抽腌一到二个小时。4.用烧烤酱加少许蜂蜜,在猪蹄表面涂抹一层,放入烤箱中300度,25分钟左右,取出装盘。
酱花生猪蹄
材料:猪蹄,花生,姜片,蒜头,香叶,八角,生抽,老抽,冰糖,料酒,盐,鸡精,醋
做法
1.猪蹄洗净,先过水氽一氽,捞出备用;油锅放入姜片、蒜头、香叶、八角,爆一爆。2.倒入猪蹄翻炒一会儿。 3.加入生抽、老抽、冰糖、料酒、盐、醋。4.倒入清水,淹过猪蹄。5.加入花生米。6.盖锅盖,大火烧开,转小火,1小时以上至肉烂,放鸡精调味即可。
冰糖猪蹄
材料:猪脚,葱段,酱油,冰糖,姜片,清汤,花生油,料酒,精盐,八角
做法
1.先将猪脚放入沸水锅中烫5min,捞出,沥水。2.锅置火上,加花生油,烧至七成热,下入葱段,姜片,煸炒几下,加入猪蹄、酱油、料酒、八角、冰糖、精盐、清汤,烧沸,撇去浮沫。3.砂锅至火上,将烧过的猪蹄倒入锅中,烧沸,再用小火慢炖2小时即成。
小诀窍:因为各个调味料没有具体的份量,所以加的时候可以先将它们在小碗中混匀,尝尝味道,可以了,再将其倒入锅中,以免手忙脚乱。
简单易学的减肥动作
第一、全身放松平躺在地上,双脚并拢紧紧贴在地面上,双手紧贴在大腿的两侧,然后深呼吸缩腹部,双脚慢慢向上抬起使得大腿和小腿成90度角,同时双手也稍微抬起,当然头部也是随着手脚向上抬起,慢慢的呼气,大概吸气呼气有10-20次左右,然后将紧绷的手脚和肌肉放松,慢慢在躺回到地面。
第二、首先全身放松平躺在地面上,双脚并拢平摊在地上,双手紧贴在大腿两侧,然后借助腹部肌肉的力量,慢慢的将手脚弯起来,同时整个人向上伸直,直到手脚和腹部紧贴,双手此时抱住双腿,头部稍微低下,保持呼吸大概10-20次慢慢放松下来,然后再慢慢躺在地上。
简单易学的调经养血方法
荔枝粥
可健脾益气,养肝补血,理气止痛,养心安神。
荔枝肉10克,大米100克,白糖少许。将荔枝去壳取肉,与大米同放锅中,加清水适量,慢火熬煮,待熟时调入白糖即可。
药养。滋补养血的中药很多,如当归、川芎、红花、桃仁、党参、黄芪、熟地、何首乌、枸杞子、山药、阿胶、丹参、玫瑰花等。用它们作材料,可以制作出美味补血的药膳。
归参炖母鸡
此汤大补气血,效果极好。
母鸡1只,当归30克,党参30克,葱、姜、黄酒、盐各适量。将母鸡宰杀后,去毛及内脏。将当归、党参、葱、姜、黄酒、盐放入鸡腹腔内。把鸡放到沙锅内,加清水适量,用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至熟透即成。
当归烧羊肉
此菜味道鲜美,且是中医补血的传统良方。
当归15克,生地黄15克,羊肉250克,干姜10克,酱油、盐、糖、黄酒各适量。羊肉洗净,切成3厘米长、2厘米厚的块。将羊肉放入沙锅内,加当归、生地黄、干姜、酱油、盐、糖、黄酒、清水各适量,武火烧沸后,转用文火炖熬至羊肉熟透。
简单易学有效的增高体操
热身运动:活动四肢各关节,脊背保持平直,上体前倾,双臂伸直用力向后上方挥动。
走:大幅度摆臂,有力地向前走。
跑:小步跑,同时双拳放在肩上,双臂屈肘面前旋转;快速跑跳25-50米,重复4—6次,每次之后稍休息。
简单易学有效的增高体操
抻拉:双臂上举,然后向各个方向抻拉,同时踮起脚后跟,重复6-8次,中间稍休息。
单杠练习:悬垂(20秒、1分钟),同时身体向右、左转动,双脚并拢;身体向前、后摆荡;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摆荡。
跳跃式引体向上:下蹲,脊背保持平直,向上跳起,抓住单杠,并利用跳跃的惯性做引体向上(单杠的高度和双手的握距因人而异)。每次至少重复6--8次。
跳跃:向上跳,逐渐增高,或达到一既定高度;从稍高的地方向下跳;下蹲跳起。做30—60个不同姿势的跳跃,双脚用力蹬地。可选择练习,但一开始就要按规定数量做,逐渐加大运动量。
每节操做完后应稍事休息一下,使呼吸平稳,四肢放松。整套操做完后,平躺在地板上,绷紧背部和臀部肌肉,微微挺腰。
每周不少于三次练习,每次35—45分钟。坚持下去必有收获。
简单易学的磨牙棒做法
材料:高筋面粉150克,低筋面粉50克,酵母1克,盐1/2小匙,细砂糖15克,温水100克,Parmesan芝士粉20克,无盐奶油15克,蛋白20克,黑白芝麻各1大勺
制作步骤:
1、将A混合,揉至光滑
2、加入无盐黄油揉至扩展状态
3、放温暖处发酵50分钟
4、排气,表面洒粉擀成3MM厚的片状,刷蛋白,撒上黑白芝麻,并用手轻轻压紧
5、均匀切割成0.8MM的长条,轻轻拉长,扭成长条,排入烤盘,进行最后发酵约15分钟
6、入已经预热180℃的烤箱,中层,上下火,15-20分钟,面包棒变脆即可出炉。
简单易学冬瓜皮熬汤护肾
上海金先生提供:我岳父去年被查出患有肾炎,西医治疗的副作用已经开始出现,最近朋友给我推荐了一个辅助治疗肾炎的偏方,具体方法是:冬瓜皮、西瓜皮、白茅根各18克,玉米须12克,赤小豆9克,水煎服。据说可以治疗肾炎、小便不利及全身浮肿。不知道是否有道理,想请专家点评一下。
上海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永和分院中医科中医师李昌荣点评:中药治疗肾病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起作用的:利尿、调节免疫、排泄废物、改善肾功能等。冬瓜皮性味甘、寒,入肺、胃、大肠、小肠经,能清热、利水、消肿,临床上多用于缓解水湿泛滥、肤表水肿、小便不利等,可起到利水消肿的功效。西瓜皮和白茅根也有利水的作用,其中白茅根还有补中益气,除瘀血、血闭寒热的功效。玉米须和赤小豆也有利水功效。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利水中药大部分偏寒凉,虚寒体质的肾炎患者不适合服用。此外,肾炎患者也不能一味地利水,否则肾脏负担也会增大,反而不利于治疗。因此,使用偏方前,务必咨询医生,看自己是否适合使用。
慢性肾炎患者日常饮食要遵循低盐、低磷、低动物脂肪、低钾的原则。同时,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夏季吹空调别贪凉,以防受凉感冒或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加重病情。
5种简单易学的刮痧方法
1、刮头部,提神醒脑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经交会的地方,头部经脉通畅,会使人精力充沛,脑血管、脑神经功能正常。因而常用刮痧板刮拭头部,可以振奋阳气,使人神清气爽。
给头部刮痧时,可以把头顶正中央的百会穴当作中心,向四周刮拭,刮到头皮有温热的感觉即可。刮的时候,如果觉得某个地方比较疼痛,可以在那反复刮拭几下,直至疼痛感消失或减轻。
2、刮颈肩,活血舒筋
颈肩酸痛多是由于颈肩部气血瘀滞而导致的。刮痧可以舒筋通络,活血化瘀,增进局部新陈代谢,使本来僵硬的肌肉放松,消除颈肩部的不适。
刮颈肩的常用方法有2种:
一是采用直线刮法,沿着后脑中央的风府穴、颈部中央的大椎穴刮下来,再刮左右两侧的穴位,每一侧可上下刮15~20次。
二是沿着后脑左右两侧的风池穴到肩膀左右两侧的肩井穴构成的弧线刮下来,每侧也可刮15~20次。
3、刮两肋,疏肝解郁
肝主疏泄,调节气机。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气血和谐,人的心情就会愉悦、开朗;反之,疏泄功能不正常,气机不畅,就会出现焦虑、抑郁、烦躁等负面情绪。
由于肝经主要分布在人体的两肋,常刮拭这个区域能起到疏肝解郁的作用。其中,重点是乳头直线和第六肋间交点的期门穴。刮拭时,动作要慢,寻找并刮拭疼痛或结节的部位。
4、刮腹部,减小肚子
腹部是人体大部分经络循经的部位,由于缺乏运动常会造成经络瘀堵。腹部刮痧可以疏通经络,帮助赘肉运动,还有缓解便秘、腹泻的作用。
刮腹部时,两条腿要分开站立,站稳站直,用刮痧板沿一侧肋骨的下缘刮拭,一直刮到小腹,再刮向另一侧。刮的力度要适中,如果便秘就顺时针刮,腹泻则逆时针刮。
5、刮脚底,缓解失眠
脚是人的“第二心脏”,分布着很多脏器的反射区。在临睡觉前刮一下脚底板,有促进睡眠,缓解头痛等多种保健作用。
给脚部刮痧,可以先从脚掌到脚后跟方向做全脚底的刮拭,等刮热后再用刮痧板重点刮拭脚心的涌泉穴。失眠的人,可多刮第四脚趾外侧的足窍阴穴和足背部第一、第二脚趾中间的行间穴。
可以利用了来刮痧的工具很多,专业的刮痧板、梳子背、搪瓷的勺子、搪瓷碗边、木质的饭勺等等,都可以加以利用。刮痧时候要注意皮肤的润滑,尤其是在脸部刮痧的时候,否则皮肤容易被刮伤。润滑可用的也很多,有橄榄油、润肤露、baby油,再不济,色拉油也是OK的。
刮痧时,若顺着经脉走的方向刮,效果更好,四肢、背部、腹部的刮痧方向一般都是从上到下的,或者是由内向外。另外,刮痧的时候注意防风,以免受风感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