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高良姜的介绍

高良姜的介绍

入药部位

植物的干燥根茎。

性 味

味辛,性热。

归 经

归脾、胃经。

功 效

温胃止呕,散寒止痛。

主 治

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相关配伍

1、用于治胃寒脘腹冷痛:与炮姜相须为用,如二姜丸。(《和剂局方》)

2、用于治疗卒心腹绞痛如剧,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与厚朴、当归、桂心等同用,如高痕姜汤。(《千金方》)

高良姜的简介

用法用量

3~6g。

禁 忌

体虚者不宜单用。

炮制方法

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薄片,晒干。

生理特性

本品呈圆柱形,多弯曲,有分枝,长5~9cm,直径1~1.5cm.表面棕红色至暗褐色,有细密的纵皱纹及灰棕色的波状环节,节间长0.2~1cm,,一面有圆形的根痕。质坚韧,不易折断,断面灰棕色或红棕色,纤维性,中柱约占1/3。气香,味辛辣。

高良姜的食用方法

高良姜为姜科植物高良姜的干燥根茎,高良姜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的功效,高良姜主治用于脘腹冷痛,胃寒呕吐,嗳气吞酸。

高良姜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1.5钱;或入丸、散。

高良姜用药禁忌:

1、胃热者忌服。《云南中药志》

2、阴虚有热者忌服。

3、胃火作呕,伤暑霍乱,火热注泻,心虚痛,法咸忌之。《本草经疏》

高良姜粥1

功效:主治心腹冷气,往往结痛,或遇风寒及吃生冷即痛发动。

【高良姜】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处方:高良姜半两(锉),粳米2合,陈橘皮半分(汤浸,去白瓤,末)。

用法:以水3大盏,煎高良姜、陈橘皮,取汁1盏半,去滓,投米煮粥。空腹食之。

来源:《圣惠》卷九十六

高良姜粥2

功效:主治脾胃冷气,虚劳羸瘦,不能下食。

处方:高良姜3两(锉),羊脊骨1具(捶碎)。

用法:以水1斗,煮2味,取5升,去骨等,每取汁2大盏半,用米2合,入葱、椒、盐作粥食之;或以面煮(食不)饨作羹并得。

来源:《圣惠》卷九十七

高良姜粥3

功效:主治心腹冷结痛,或遇寒风及吃生冷即发动。霍乱,吐利腹痛。

处方:高良姜6分(锉),米3合。

用法:上以水2升,煎高良姜,取1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

来源:《医方类聚》卷九十四引《食医心鉴》

高良姜粥4

功效:主治老人冷气,心痛郁结,两胁胀满。

处方:高良姜2两(切,以水2升.煎取1升半汁),青粱米4合(研淘)。

用法用量:上以姜汁煮粥,空心食之,日1服。

来源:《养老奉亲》

高良姜散

功效:主治小儿冷伤,脾胃气不和,心腹痛,不欲饮食。

组成:高良姜1分(锉),陈橘皮1分(汤浸,去白瓤,焙),人参半两(去芦头),草豆蔻1分(去皮),当归1分(锉碎,微炒),桂心1分。

制法:上为粗散。

用法:每服1钱,以水1小盏,煎至5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来源:《圣惠》卷八十四。

高良姜香附茶

功效:温胃止痛。适用于慢性胃炎气滞胃痛患者。

材料:高良姜100克,香附200克,红糖适量。

制法:把高良姜、香附洗净,烘干后研成末。每10克为1包,加入适量红糖,装入滤纸包中。每次取1包用沸水冲泡,加盖闷15分钟后饮用。

高良姜香附鸡肉汤

功效:行气疏肝、祛寒止痛,治溃疡病、肝气犯胃、寒邪犯胃、胃脘胀痛、时作时止、时有嗳气、呕吐。

材料:鸡肉250克,高良姜15克,香附?12克,红枣4枚。

做法:鸡肉切去肥脂,放入开水中焯过,吊干水。把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后,文火煮2小时,调味即可。

高良姜汤

功效:温里散寒,下气行滞,主治心腹突然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

组成:高良姜15克厚朴6克当归桂心各9克

用法:上药哎咀。以水800毫升,煮取400毫升,一日二次分服。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更服。

来源:《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三。

高良姜花椒粥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心腹冷痛,呕吐,呃逆,口吐清水,肠鸣腹泻等。

材料:干姜5片,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

制作: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以白净的纱布袋盛之,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袋,煮制成粥。

用法:每日早晚各1次,长期服食可见效。

来源:《千家食疗妙方》

高良姜粥

功效:散寒止痛,健脾和胃,适用于老年消化性溃疡脾胃虚寒型之胃脘隐痛或冷痛、喜温喜按、呕恶、大便溏薄等。

材料:高良姜15克,粳米100克。

制法:用水750毫升煎高良姜,煎至500毫升,去渣,入粳米,文火熬煮至米熟烂成粥。

高良姜粥

功效:主治心腹冷痛。

组成:高良姜15克(为末)粳米90克

用法:上药用水1.5升,煎高良姜至1升,去滓,下米煮粥食之。

来源:《饮膳正要》卷二。

高良姜猪脊骨粥

功效:主要治疗腰肌劳损寒湿型:腰痛、阴雨天受凉或劳累后加重,喜暖畏寒、重着乏力、不能直立、活动欠佳,苔白滑、脉弦细。

做法:高良姜10克,苡仁30克,生姜10片,杜仲10克,寄生20克,水煎去渣,再加猪脊骨250克,大米120克,煮粥调味服。

高良姜双乌暖胃酒

功效:温通经络、暖补脾胃,主治脾胃虚弱、精神疾乏。

配方:川乌(烧存性)、草乌(烧存性)、当归、黄连、生甘草、高良姜、陈皮各5克,烧酒5000毫升,甜酒2500毫升,红砂糖520克。

制法:将前7味捣碎,入布袋,待用;另将红砂糖,以水醋各半调匀,去渣,与药袋同置容器中,加入烧酒和甜酒,密封,浸泡5天后,过滤去渣,即成。

用法:口服。不拘时候,随量饮用。

来源:《药酒汇编》。

僵蚕高良姜茶

功效:祛风散寒,化痰止痛。

组成:白僵蚕(去丝、嘴)、高良姜等分。

制法:按原方用药比例,共研细末,混匀。每服取10——15克,加茶叶末6克,置保温瓶中,用沸开水适量冲泡,盖闷30分钟后,分2——3次代茶饮。每日1——2剂。

宜忌:非风寒所致者不宜用。

来源:《百一选方》

高良姜怎么吃

良姜粥

食材:高良姜5克、大米50克、红枣2枚、葱白2段、砂糖适量。

做法:将高良姜晒干研粉,用大米、红枣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葱白、高良姜粉,再煮片刻;加入适量砂糖调匀,即可服食。

功效:温中止呕,散寒止痛。用于脾胃中寒,脘腹冷痛、胃寒气逆、呕吐清水及积聚、停饮等症。

良差炖鸡块

食材:公鸡1只,高良姜、草果、陈皮、胡椒各3克,酱油、葱、姜、盐各适量。

做法:将鸡去毛及内脏洗净,切块,放锅内;加诸药物及佐料,加水小火煨炖至熟烂即可。

食用方法:随意食之。

功效:补虚、散寒、止痛。用于体虚瘦弱、院腹冷气串痛、遇冷痛剧、得热痛缓等症。

高良姜的功效与作用

1、高良姜健脾胃,宽噎膈,破冷癖,除瘴疟。《纲目》

2、高良姜治霍乱呕吐不止:高良姜(生锉)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圣济总录》冰壶汤)

3、高良姜治腹内久冷,胃气逆、呕吐。治风,破气,腹冷气痛;去风冷痹弱,疗下气冷逆冲心,腹痛、吐泻。《药性论》

4、高良姜下气,益声。煮作饮服之,止痢及霍乱。《本草拾遗》

5、高良姜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两,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6、高良姜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病,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声)、干姜(炮)等分。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一丸,食后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7、高良姜治转筋泻痢,反胃呕食,消宿食。《日华子本草》

8、良姜,寒疝小腹掣痛,须同茴香用之:产后下焦虚寒,瘀血不行,小腹结痛者加用之。《本经逢原》

9、良姜,止心中之痛,然亦必与苍术同用为妙,否则有愈有不愈,以良姜不能去湿故耳。《本草新编》

10、高良姜治风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颊肿痛:良姜一块(约二寸),全蝎一枚(瓦上焙干)。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涎,以盐汤漱口。(《百一选方》逡巡散)

11、高良姜治寒疝湿痹。《广东中药》

12、高良姜治脚气欲吐,目卒赤,头痛,风冷痹痛。《本草求原》

13、高良姜治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调下。(《百一选方》)

14、高良姜治胃气疼,肚腹疼痛。《滇南本草》

15、高良姜温通脾胃。《珍珠囊》

16、高良姜去白睛翳膜,补肺气,益脾胃,元气。《食物本草》

17、高良姜主暴冷、胃中冷逆、霍乱腹痛。《别录》

18、高良姜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起,遂致终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如病因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钱,香附末一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良姜一钱,香附末二钱,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钱分,香附末一钱五分,以米饮汤加入姜汁一匙,盐一撮,为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19、高良姜治忽心中恶,口吐清水者,取根如骰块,含之咽津,逡巡即瘥;若(口中)臭亦含咽,更加草豆蔻为末,煎汤常饮之佳。《本草图经》

20、高良姜治诸寒疟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为末。每服三钱,雄猪胆一个,水一盏,温和胆汁调下。(《续本事方》)

21、高良姜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孕妇胃痛吃什么食物好 红枣姜粥

配方:高良姜5克(药店有售),粳米50克,红枣2枚,葱白2根,红糖10克。

做法:高良姜研磨成粉备用,其余4味放入锅中,加水,熬粥,粥熟时,加入高良姜粉,煮15分钟即可。每日早晚温热服食。

功效:温中散寒,和胃止痛。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者。

胃溃疡食疗方法 山药法

原料:鲜山药100克,粳米100克,高良姜10克。

做法:高良姜洗净切块,放入锅中加水,煎取汁备用;将粳米淘净备用,山药用清水洗干净后去皮切片,将粳米和山药倒入煮锅中,加入清水熬煮成粥后加入高良姜汁,搅拌均匀即可食用。每日2~3次,每次1小碗,一周为1个疗程。

功效:补脾理气,止痛温中,适用于胃溃疡、胃痛、十二指肠溃疡。

哪些人不宜食用高良姜

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人都有过饮食不当出现过痛苦的现象,所以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当中无论吃哪一种食物都要结合自己的身体情况去选择,下面一起看一下哪些人不适合吃高良姜呢!

副作用

高良姜属于中药类食物都有一定副作用,要适量吃,是药三分毒。

禁忌人群

阴虚有热者禁服高良姜。高血压、痔疮患者不适宜吃高良姜。

任何一种事物都有自己不同的营养价值和属性,根据身体的情况搭配好食物我们能变得更加的健康,上面就是对哪些人不适合吃高良姜的介绍,通过了解以后我们就能够让自己拥有健康年轻的身体。

肚子痛的食疗方法

1、生姜粥:生姜15克(打碎),放碗内,加入沸热粥,加盖煽片刻,加盐调味服食。适用于寒邪内阻型腹痛。

2、大黄蜜糖水:大黄15克,加沸水200毫升泡15分钟,加蜂蜜适量,代茶饮用。适用于湿热壅滞腹痛。

3、黄芪良姜糯米粥:黄芪20克,高良姜6克(研末),糯米100克,红糖适量。将黄芪与糯米煮成熟,再加入高良姜末及红糖煮片刻,趁热服食。适用于中虚腹痛。

4、干姜粥:干姜3克,高良姜3克,粳米60克。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早晚各1料。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腹痛。

高良姜的选方

【选方】

①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再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②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芦)、干姜(炮)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③治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次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钱,香附末一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一钱,香附末二钱,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钱五分,香附末一钱五分,以米饮汤加入婪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⑤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两,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高良姜(生锉)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圣济总录》冰壶汤)

⑦治诸寒疟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为末。每服三钱,雄猪胆一个,水一盏,温和胆汁调下。(《续本事方》)

⑧治风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颊肿痛:良姜一块(约二寸),全蚂一枚(瓦上焙干)。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涎,以盐汤漱口。(《百一选方》逡巡散)

⑨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⑩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⑾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⑿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⒀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高良姜的选方

①治卒心腹绞痛如刺,两胁支满,烦闷不可忍:高良姜五两,厚朴二两,当归、桂心各三两。上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日二。若一服痛止,便停,不须再服,若强人为二服,劣人分三服。(《千金方》高良姜汤)

②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大治心脾疼痛,宽胸下气,进美饮食,疗一切冷物所伤:良姜(去芦)、干姜(炮)等分。上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食后橘皮汤下。妊娠妇人忌服。(《局方》二姜丸)

③治心脾痛:高良姜、槟榔等分,各炒。上为细末,米次调下。(《百一选方》)

④治心口一点痛,乃胃脘有滞或有虫,多因恼怒及受寒而起,遂致终身不瘥:高良姜(酒洗七次,焙,研)、香附子(醋洗七次,焙,研)。上二味,须要各焙、各研、各贮。如病因寒而得者,用高良姜二钱,香附末一钱;如病因怒而得者,用高良姜一钱,香附末二钱,如因寒怒兼有者,用高良姜一钱五分,香附末一钱五分,以米饮汤加入婪汁一匙,盐一撮,为丸服之。(《良方集腋》良附丸)

⑤治霍乱吐痢腹痛:高良姜,火炙令焦香。每用五两,打破,以酒一升,煮取三、四沸,顿服。(《备急方》)

⑥治霍乱呕吐不止:高良姜(生锉)一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枣一枚(去核),煎至五分,去滓,用水沉冷,顿服。(《圣济总录》冰壶汤)

⑦治诸寒疟疾:良姜、白姜各等分。二味火上煅,留性,为末。每服三钱,雄猪胆一个,水一盏,温和胆汁调下。(《续本事方》)

⑧治风牙疼痛,不拘新久,亦治腮颊肿痛:良姜一块(约二寸),全蚂一枚(瓦上焙干)。上为末。以手指点药,如齿药用,须擦令热彻,须臾吐出少涎,以盐汤漱口。(《百一选方》逡巡散)

⑨脚气欲吐(患脚气病的人,容易发吐。日常生活,注意早餐多食,午餐少食,晚餐不食,或喝一点豉粥。有发吐感觉时,立即服药)。用高良姜一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如急切间找不到高良姜,可以母姜一两代替,清水煎服。疗效较差,然亦有效。

⑩心脾冷痛(按:即胃痛)。用高良姜四两,切片,分成四份:一两以陈米半合炒黄,去米;一两以陈壁土半两炒黄,去土;一两以巴豆三十四个炒黄,去豆;一两以斑蝥三十四个炒黄,去蝥。另取吴茱萸一两,酒浸一夜后,同高良姜一起再炒,共研为末,以浸吴茱萸的酒调药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空心服,姜汤送下。此方名"高良姜丸"。又方:高良姜三钱,五灵脂六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醋汤调下。

⑾养脾温胃,去冷消痰,宽胸下气。用高良姜、干姜等分,炮过,研细,加面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饭后服,桔皮汤送下。妊妇忌服。

⑿脾虚寒疟(寒多热少,不思饮食)。用高良姜(麻油炒)、干姜(炮)各一两,共研为末。每服五钱,以猪胆汁调成膏子,临发病前,热酒调服。又方:上方所制的药末,加胆汁和丸,每服四十丸,酒送下。又方:高良姜、干姜,半生半炮各半两,穿山四三钱,共研为末。每服二钱,猪肾煮酒送下。

⒀双目突然红痛。用小管吹高良姜末入鼻。使打喷嚏,红痛即消。

高良姜与生姜有什么区别

属性不同

高良姜:高良姜是重要的一种,在制作过程中需要反复的蒸和干燥,最终的成品是干燥的姜个或者姜片。

生姜:生姜多以嫩姜的形式出现,经常被用来做菜肴的调味品,需要姜的生、鲜,市场上多以生鲜出现。

功效不同

高良姜:高良姜性辛、热,归脾胃二经,有温胃散寒、消食止痛之功效,常用于胃寒冷痛、少腹寒凉等病证。

生姜:生姜性辛、微温,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解药毒之功效。临床主要用于风寒感冒、呕吐、风寒咳嗽食物中毒等疾病。

食用方法不同

高良姜:高良姜虽说是姜的一种,但是其中药味比较重,不适合作为调味品食用,常用来煮粥或者泡茶。

生姜:生姜味辛,辣,带有清香,有去腥的功效,因此,生姜常被用来作为菜肴的调味品来使用。

药性不同

高良姜:高良姜属于温中驱寒的中药,经常需要用生姜、炮姜等来配伍使用,才能很好的达到胃寒呕吐之症。

生姜:生姜性急解表,也就是走而不守,温中解表,其功效多在于解表。

相关推荐

胃痛吃什么好才会恢复一些 干姜花椒粥

材料:干姜5克,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适量。 做法: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一起装入布袋中,与粳米一起放入锅中煮成粥,大约半小时后取出药包,加入适量红糖继续熬煮即可。 功效:能够帮助暖胃散寒,温中止痛。对于脾胃虚寒引起的胃痛、心腹冷痛、呕吐等都有很好在缓解调理效果。

巴戟天最佳配伍 巴戟天+高良姜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高良姜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具有温中散寒、祛风止痛的功效,和巴戟天这种温性的药材一起食用,能够起到温补身体、温肾、调经的作用,对于女子月经不调、男子肾虚有比较明显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本身内火旺盛者,不建议食用本方法,同时需要注意用量,高良姜的用量一般控制在3-6g。

老人在家就能做的养胃粥

良姜粥 高良姜(又称洋姜)15g研末,粳米100g,高良姜加水2000ml煎至1500ml,去渣下米煮粥。 吴茱萸粥 吴茱萸肉3g,葱白一段(长约10cm),粳米50g,先将米煮成粥,临熟时加入吴茱萸和葱白。 八宝粥 芡实、山药、茯苓、莲子、白扁豆、党参、白术、大米适量,煮粥即可。 山药粥 山药100g切碎,粳米100g,文火煮粥,一日分服。适用于阴液不足的慢性胃炎。 红枣枸杞粥 红枣、枸杞、粳米适量,煮粥每日服用一次。症见胃脘隐隐作痛、疲倦乏力、手足心热、口干舌红、少苔或无苔者。

胃寒的食疗方法

一、高良姜粥 【原 料】 高良姜15克,粳米50克。 【制 作】 先煎高良姜,去渣取汁,后下米煮粥。 【用 法】 空腹服食。 【疗 效】 温中散寒。治胃寒作痛或寒霍乱、吐泻交作、腹中疼痛等。 二、茴香狗肉汤 【原 料】: 大茴香10克,桂皮5克,陈皮6克,草果6克,生姜2片,狗肉250克,酱油适量,大蒜头4枚。 【做 法】: 将大回香、陈皮、桂皮、草果、生姜洗净;大茴香、桂皮、草果槌碎;大蒜头去皮;狗肉洗净,切小块,放鼎内热油炒去膻味。将全部用料放入锅内,加水适量,武火煮沸,改用文火煮至狗肉熟烂即成,饮汤

醉酒后吃这些中药材能解酒

菊花 菊花在生活中是非常常见的,人们经常会将菊花用来泡水喝,那么你知道菊花茶是可以解酒的吗?在《药鉴》上有记载,菊花能“解醉汉昏迷,易醒”。当我们喝完酒以后,不妨泡一杯菊花茶来缓解酒精带来的不适。 苦参 苦参泡水能清热,平日里也有不少会喝苦参茶,其实苦参还能“消酒、止渴”,人们在酒后会感到口干舌燥,这个时候喝一杯苦参茶能缓解口干的症状。 高良姜 胃不好的人在喝完酒以后会感到胃寒,这个时候用高良姜做一杯姜茶喝可以缓解胃寒,若是在酒后感觉头晕脑胀,可以将高良姜切片之后含服在嘴里,这样做能起到提神醒脑的功效。

女人喝什么汤好 党参砂仁猪肚汤

用料:猪肚150克,党参15克,高良姜20克,砂仁5克,生姜20克,油盐适量。 制法:将猪肚去掉油脂后,洗净切块备用;砂仁、党参分别洗净,高良姜和生姜磨成茸,与猪肚一起放进炖盅,加清水适量,炖盅加盖,用文火隔水炖2个小时,调味后即可饮用。 功效:理气温脾。

孕妇胃疼吃什么 干姜花椒粥

原料:干姜5片,高良姜4克,花椒3克,粳米100克,红糖15克。 做法:将干姜、高良姜、花椒洗净,姜切成片,以白净的纱布袋盛之,与淘洗净的粳米同加清水煮沸,30分钟后取出药包,煮制成粥服食。 功效:暖胃散寒,温中止痛。主治脾胃虚寒、心腹冷痛、胃痛。

气血不足如何调理 枸杞红枣乌鸡汤

食材:乌骨鸡、大葱、陈皮、高良姜、草果、枸杞、红枣、料酒 做法: 1、将乌骨鸡清洗干净,剁成块。 2、将大葱切段;把陈皮、高良姜、草果用纱布包起来。 3、砂锅内放上水,将纱布包和鸡块放进去,加料酒、葱、枸杞、红枣同煮。 4、旺火煮沸后改用中小火炖熟、炖烂,然后捞出纱布包和葱段即可。

各种姜的区别

生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新鲜根茎,全国各地均产,秋末采挖,鲜用或埋入砂中备用。性――微温,归肺、脾经,功效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干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姜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收,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烘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心、肺经,功效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高良姜:为姜科多年生草本高良姜的干燥根茎,夏末秋初采挖,晒干,生用。性辛,热,归脾、胃经,功效有散寒止痛,温中止呕 煨姜,为生姜用纸包浸湿置为上煨熟入药。 沙姜(山奈):温中,消食,止痛。治心腹冷痛,停食不化,跌打损伤,牙痛。用

老人喝热姜粥能暖胃

入冬后,气温变得越来越低,老人们容易发生胃肠不适的情况。根据调查发现,冬季胃病的发病率几乎占到全年的50%。中医认为,老人本身脾胃虚弱,再加上冬季外界寒邪入侵,很容易出现胃冷痛的症状。在中医看来,用些简单方法就可有效缓解胃部冷痛。冬季暖胃 老人多喝点热姜粥。 喝热姜粥 高良姜10克、干姜5克、大米50克。大米洗净后加水熬粥,快熟时,加入高良姜、干姜,至米熟粥成即可,温热服食。高良姜暖胃止痛,干姜温中散寒,二者都含挥发油,可排除消化道积气,缓解胃脘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