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五型高血压的药膳方
遏制五型高血压的药膳方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目前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严重影响人们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今年高血压日的主题被确定为“健康膳食,健康血压”。由此可见,拥有一个健康合理的膳食习惯,无疑是防治高血压的重要基础。
从“药食同源”和“药食同治”的中医养生原则来看,药膳堪称是现代治疗高血压的一个新途径。高血压的病位、病因、病机中医在认识上尚存争议,但病位多责之于血脉及肝、心、肾,以虚者居多,阴虚则肝风内功,血少则清窍失养,津亏则髓海不足,这些因素均可导致眩晕。
其次,痰浊中阻,或瘀血阻窍,亦可发生眩晕、头痛。临床证型大致可分为五型:肝阳亢盛型、阴虚阳亢型、阴阳两虚型、痰浊壅盛型、气滞血瘀型。故高血压的饮食调养不能千篇一律,要有选择性地食用合适自己体质的食物和中药。
肝阳亢盛型
证候特点:眩晕耳鸣、头胀且痛、每因疲劳或恼怒而致使头晕、头痛加剧、面部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
菊花粥:菊花5克、粳米100克。将菊花磨成细粉备用,粳米加水煮粥,粥成时加入菊花末,再煮片刻即成,适量食之。粥中菊花性辛、甘、苦,微寒,可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加入粳米养阴和胃,共奏平肝滋阴之效。
阴阳两虚型
证候特点:眩晕而见精神萎靡、少寐多梦、腰膝酸软、以及健忘、遗精、耳鸣。偏于阴虚者、五心烦热、口渴、舌质红。偏于阳虚者、四肢不温、形寒肢冷、舌质淡、脉沉细无力。
银耳羹:银耳5克、鸡蛋1个、冰糖60克,将银耳用温水发透,去蒂分片入锅,加水适量,烧开后至银耳煮烂,加入冰糖。鸡蛋清兑水少许,搅匀后倒入锅中即成。银耳养阴润肺,益气生津。
莲子粥:莲子40克、大米100克,放入砂锅内共煮,开锅后改文火,煮熟即可食用,莲子甘、涩,平,可益肾固精,补脾止泻,止带,养心安神。
阴虚阳亢型
证候特点:头晕目鸣、两目干涩、视物模糊、急躁易怒、心烦、失眠、面部烘热、口燥咽干、舌红少津。
养阴祛火羹:鲜山药200克,生槐米、枸杞子、玉竹、白木耳各15克,红豆30克,冰糖适量。把枸杞子、玉竹、生槐米放入药袋中,加水适量,煮1小时,取汁。把红豆放入锅内,浸泡1小时,煮熟后备用。将上述药汁开大火,加入红豆、山药及白木耳,煮开后转为小火,熄火后焖约30分钟。山药补脾肺肾气,益脾肺肾阴。枸杞子补肝肾,益精血,明目。玉竹可养阴润燥,生津止渴。三药协同互助,滋阴降压效果明显。
痰浊壅盛型
证候特点:眩晕而见头重如蒙,胸闷恶心,食少多寐,四肢沉重,苔白腻。
杜仲橘皮饮:杜仲15克,橘皮、杏仁、老丝瓜各10克,白糖少许。将老丝瓜、杜仲、橘皮洗净,杏仁去皮放入砂锅内,加水适量,用大火烧开,再改用小火煮20至30分钟后取汤汁,用白糖调味即可当茶饮。杜仲补肝肾,强筋骨。橘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配合杏仁调畅气机,降气化痰。
山药芡薏粥:鲜山药100克、薏苡仁50克、芡实15克。将山药去皮,切成细条,然后把薏苡仁、芡实放入锅中,加入清水两斤,用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20分钟即可。山药健脾和胃,薏苡仁甘淡善利水渗湿,健脾安神。芡实益肾固精,健脾利湿,与山药协同补脾肺肾。
气滞血瘀型
证候特点:眩晕头痛,兼健忘,失眠,心悸,面唇紫暗,舌有瘀斑瘀点,四肢时有发麻,伴有胸闷疼痛。
杜香山楂汤:醋制香附20克,炒杜仲、生山楂、冰糖各30克。将杜仲、香附、山楂用清水冲洗后以净布包好备用;锅中放清水1000克,放入药包。大火煮开后改用小火煮30分钟。放入冰糖,待冰糖化开后即可食用。炒杜仲可补肝肾、强筋骨且止痛。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杜仲具有一定的降血压的药效。醋制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有“气中之血药”之称。山楂消食和胃,活血化瘀。
对于广大的高血压患者,服食药膳无疑开辟了一条辅助降压的新渠道。除了饮食健康外,同时还要注意遵医嘱规律用药,适当运动,调节情志,这些对遏制高血压自然也很重要。
这个药膳助降压
山西临汾郝女士咨询:我母亲65岁了,最近查出了高血压,但她不愿意按时服药,总等到不舒服了才吃药。后来,朋友给推荐了一个小偏方:取夏枯草250克,用水煎取浓汁,加入蜂蜜搅匀熬成膏,每次服3匙,每日2次。请问这个偏方可行吗?不吃降压药,只用这个偏方可以吗?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翟永松解答: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其发病率高,容易引起脑卒中、心肌梗死、慢性肾脏病等多种并发症,所以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在中医学里面没有“高血压”这个词,由于高血压早期或轻型高血压主要表现为头晕、目眩、头痛等症状,中医将其归纳为“眩晕”、“头痛”范畴。中医认为,高血压主要由情志内伤、肝肾阴亏阳亢或饮食不节,痰浊壅滞所致,治疗上以清肝、泻火、化痰祛湿为主。
夏枯草是一种传统中药,性辛、苦、寒,具有清肝明目、清热散结、活血化淤之功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夏枯草确实有一定的降压、扩张血管的作用。除药用外,夏枯草还可食用,郝女士提供的方法属于药膳食疗范畴。用夏枯草煲水当茶喝,可以起到药膳的作用,夏枯草是广东凉茶配方中常见的材料。
但需要提醒的是,夏枯草的药膳食疗方只能辅助治疗高血压,并不能代替正规的治疗高血压的药物。建议家属多劝导高血压患者,一定要按时服用降压药物。
高血压患者易进入的误区
误区一:盲目应用降压药
”继发性高血压”患者,应首先针对原发病进行治疗。医生也应该通过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必要的特殊检查加以鉴别,不能盲目给患者开出降压药就草草了事。
误区二:降压越快越好
合理使用降压药物可使患者的血压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达到减轻症状,延缓或防止心、脑、肾等器官并发症的发生。但是,除了“高血压现象”、“”高血压脑病””、“急进型高血压”需紧急降压外,大多数“缓进型”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不宜降得过快,否则会引发较重的不适感,甚至会诱发”脑血栓形成”、”冠心病”、肾功能不全等意外。
误区三:血压降至正常就停药
相当一部分患者一旦自感无症状或血压降至正常时就不再服药,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如能将血压经常维持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则心、脑、肾等器官的并发症不易发生,患者可长期保持一定的劳动力。因此,高血压病人切不可凭有无自觉症状或一、两次血压正常就停止服药。
老人降血压的7大错误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专家详解降压药服用误区
误区1 盲目选择降压药。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机制和强弱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患者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而盲目选用或更换。其实,治疗高血压。应在医师或者药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选用药物,并分级治疗。
误区2 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患者一旦发现患上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甚至随意加大剂量,结果发生意外。一般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因为血压降得太快或血压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卒中和心肌梗死等。
误区3 凭感觉用药。
有些患有高血压的患者,由于没有配备血压计,或者没有坚持测量血压的习惯,经常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无不适症状时少服一些,感觉不适时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如果仍继续服药就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据此及时调整剂量,坚持规律用药。
误区4 自行停药。
有的患者使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高了吃几片,血压一降或者症状稍有好转便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控制稳定,还可使病情进一步发展。
误区5 入睡前服用降压药。
临床发现,入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在睡前2小时服药。
怎么选择抗高血压药
高血压的症 状因人而异。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仅仅会在劳累、精神紧张、情绪波动后发生血压升高,并在休息后恢 复正常。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被称为缓进型高血压病。缓进型高血压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 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高血压的症状与血压水平有一定关联,多数症状在紧张或劳累后可加重,清晨活动后血压可迅速升高,出 现清晨高血压,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多发生在清晨。
对检出的高血压患者,应使用推荐的起始与维持治疗的降压药物,特别是每日给药1次能控制24小时并达标的药物,具体应遵循4项原则,即小剂量开始,优先选择长效制剂,联合用药及个体化。
(1)降压药物种类 ①利尿药。②β受体阻滞剂。③钙通道阻滞剂。④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⑤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
应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临床疾病的情况,选择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选择降压药物的原则如下:
1)使用半衰期24小时以及以上、每日一次服药能够控制24小时的血压药物,如氨氯地平等,避免因治疗方案选择不当导致的医源性清晨血压控制不佳;
2)使用安全、可长期坚持并能够控制每一个24小时血压的药物,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
3)使用心脑获益临床试验证据充分并可真正降低长期心脑血管事件的药物,减少心脑血管事件,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
高血压病人服药七忌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挺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
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
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
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七、忌临睡前服降压药
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h型高血压如何预防
关于h型高血压,与传统高血压一样,首先提倡“合理膳食、健康生活”,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荐,采用以下方案。
每日一袋牛奶。重点是补钙和蛋白质。
指每日250克左右碳水化合物。此量相当于主食6两,调控血糖、血脂及体重。
每日三份高蛋白食品。这是健康重要的物质基础。每份高蛋白质食品相当于:1两瘦肉,2两豆腐,一个鸡蛋,半两黄豆,2两鸡鸭,2两鱼虾。
要坚持指粗细结合、甜咸适中,少量多餐、切忌过饱。
每日500克蔬菜及水果。补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
长白山灵芝也能有效预防h型高血压。从长白山灵芝上所提取的灵芝提纯物对H型高血压有防治的功效。灵芝提纯物中含有丰富的活性灵芝多糖、灵芝酸、叶酸等营养成分,能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高血压病患者的自觉症状,特别是与常规应用的降压药合用时有协同作用,使血压更易控制,并使毛细管袢密度、直径和红细胞流速增加,血黏度降低,微循环改善。从而减少脑卒中、脑出血、脑中风的发病率。
高血压药物配伍禁忌有哪些呢
具体配伍禁忌:
保钾利尿剂禁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合用
β受体阻滞剂禁用于心衰的患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禁用于妊娠妇女
钙通道阻滞剂与利尿剂不是好的组合,而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联合适用于糖尿病肾病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保钾利尿剂和用可以防止低血钾
β受体阻滞剂不宜与利尿剂长期合用,因可引起血糖和血脂紊乱
高血压患者用药禁忌: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以上就是我为大家介绍的有关高血压药物配伍禁忌了,在配药过程中一定要十分谨慎以避免出现配药错误。另外,高血压患者应该多加注意自己的生活和饮食,要保持稳定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均衡营养,多吃瓜果蔬菜。同时适当的进行体育运动等。
降压的中成药
中医认为,高血压病是在情志所伤、饮食失节、内伤虚损等综合因素作用下,人体内阴阳平衡失调所致。尤其是肝肾阴阳失衡,肾阳不足,肝阳上亢的下虚上实,病久不愈,阴损及阳,最后形成阴阳两虚证候。高血压病常可分为肝阳上亢、肝火上炎、肝胆火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阴阳两虚、痰湿阻逆、瘀血阻络等型。
目前,治疗高血压病的中成药种类较多,如何选用适合自己病症的药物呢?必须注意高血压病的证型和药物的功用主治,不能仅凭血压选药。
(1)安宫降压丸。功用:清热镇惊、平肝降压。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目眩、脑涨项痛、心悸、失眠、多梦、易烦易躁等症。每次1~2丸,一日2次。
(2)降压避风片。功用:清热平肝、降火。主治: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头痛、目赤、口苦、烦躁易怒等。每次3~6片,一日2次。本品是一种中西药配伍组方的中成药,含有利尿剂,请勿与西药利尿降压药合用,糖尿病者慎用。
(3)复方羚角降压片。功用:平肝抑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目眩、风气内动,及有中风先兆等。每次4片,一日3次空腹服。本品可预防脑卒中。
(4)降压灵片。功用:清热利水、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痛、头晕、耳鸣、眼涨、烦躁易怒。每次6片,一日3次。
(5)降压袋泡茶。功用:清热泻火、平肝明目。主治:肝火上炎或肝火亢盛型高血压,头痛、目赤、面红、耳鸣、口苦、小便黄赤等。本品是药品不是保健品。沸水泡饮,每次1袋,一日3次。
(6)降压丸。功用:清肝滋肾、泻火。主治:肝阳上亢型或肝火上炎型高血压,头痛眩晕、耳鸣、腰痛等。每次6克,一日3次。
(7)罗布麻降压片。功用:平肝潜阳、熄风活血。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头晕头眩、动脉硬化和血脂升高等。每次4~6片,一日3次。
(8)高血压速降丸。功用:清热熄风、平肝降逆。主治:痰火壅盛型高血压,头晕目眩、头涨头痛、项强颈痛、颜面红赤、烦躁不宁、言语不清、步履不稳、知觉减退等症。每次20小丸,一日2次。
(9)牛黄降压丸。功用:清心化痰、平肝泻火。主治:痰火壅盛型高血压,头目晕眩、烦躁不安等症。小蜜丸每次20丸,一日3次。
(10)山绿茶降压片。功用:清热解毒、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高脂血症,眩晕耳鸣、头痛头涨、心烦易怒、失眠多梦。每次4片,一日3次。
(11)山楂降压片。功用:滋阴平肝。主治: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眩晕耳鸣、烦躁失眠、腰膝酸软、四肢麻木。每次5片,一日3次。胃酸过多者不宜服用。
(12)脑立清。功用:清肝泻热、平肝潜阳。主治: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眩晕耳鸣、头痛脑涨、心烦难眠、痰粘作呕等。水丸1次10粒,一日3次。孕妇忌用。
(13)菊明降压片。功用:降压利尿。主治:高血压病、慢性肾炎型高血压。每次6克,一日3次。
(14)镇心降压片。功用:降压宁心。主治:各型高血压。每次4~6片,一日3次。
(15)脉君安片。功用:平肝熄风、解肌止痛。主治:各型高血压。每次5片,一日3次。本品含西药双氯噻嗪,勿与西药利尿剂同用。
(16)降压片。功用:平肝降压。主治:各型高血压。每次4片,一日3次。
糖尿病用药有效吗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巯甲丙脯酸等可使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11%,对老年人轻型高血压具有良好的降压效果,降压的同时,还可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对糖、脂质代谢不仅没有不良影响,还可以起到改善作用,因此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无疑是首选降压药,但肾功不全者不宜使用。
2、利尿降压药
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多数有体液潴留,因此少量利尿降压药可明显改善高血压。但利尿降压药可引起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并使胰岛素分泌减少,敏感性下降,从而使葡萄糖耐量恶化,还有可能影响尿酸及脂质代谢,因此不能作为首选药物,可短期选用。
3、钙拮抗剂
如硝苯地平控释片,能有抑制钙离子向细胞内流,松弛血管平滑肌,减少末梢血管阻力作用,从而能降低血压,但脑、冠状动脉和肾血流量不减少。对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功能障碍的糖尿病患者并发高血压,也是较好的降压药。钙拮抗药不影响糖及脂质代谢,因此,它也是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患者首选的降压药。
高血压人群服药七大忌
1、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2、忌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使脑、心、肾的供血减少,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和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缺血性中风等。因此服药时要严遵医嘱,不得擅自增加药量。
3、忌不测血压服药 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4、忌间断服降压药 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5、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6、忌临睡前服降压药 临床发现,睡前服降压药易诱发脑血栓、心绞痛、心肌梗死。正确的方法是睡前2小时服药。
7、忌突然停药。长期服用降压药的高血压患者,如果突然减量或停药,可使血压反跳而引起一系列反应,称为降压药停药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血压突然急剧升高,头昏、头痛、乏力、出汗等;有的因血压骤升而并发心血管痉挛、心肌梗塞或脑血管意外而危及生命。这是由于长期服药使机体产生耐药性和依赖性,突然停药而出现反射现象,血压反跳升高所致。
叶酸对高血压的好处
补叶酸,脑卒中风险下降
1998年,美国在要求在面粉中添加叶酸,这一举动导致脑卒中发病率有了明显的下降;2007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及心脏中心主任霍勇教授率领团队对8项以脑卒中为终点的研究进行了荟萃分析,一举登上著名的医学杂志《柳叶刀》,论文结果显示,“补充叶酸能够使Hcy下降超过20%,进而使脑卒中风险显著下降25%。”由于我国H型高血压高发,因此高血压共识建议,所有高血压患者都应该进行血液Hcy的检测,空腹血浆Hcy≥10µmol/L即为超标,需要补充叶酸;但由于像美国一样全民补充叶酸目前在我国难以实现,因此对于叶酸缺乏高危人群,除孕妇之外,如文首所言,高血压患者建议都要补充叶酸。
叶酸与降压药合着吃更有效
教授说,H型高血压可以说是具有我国特色的重大慢性疾病,特别是北方地区,叶酸缺乏患者高达67.1%,H型高血压发病率更高。因此,除进行一般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外,应该推荐尽可能多地摄入富含叶酸的食物,包括肝、绿叶蔬菜、豆类、柑橘类水果、谷类等。但即便如此,每日摄入叶酸量还是难以超过0.4mg,因此H型高血压患者还需要通过药物补充叶酸。另外,固定复方制剂与自由联合用药相比,患者的依从性更好,符合“一口水,一片药,安全有效”的慢性病长期用药原则。
高血压患者如何正确进行用药
一、忌擅自乱用药物
降压药有许多种,作用也不完全一样。有些降压药对这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有些降压药对另一类型高血压有效。服药类型不对路,降压作用不能充分发挥,有时会误以为“降压药不灵”。高血压病人的药物治疗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应按病情轻重和个体差异,分级治疗。
二、忌降压操之过急
有些人一旦发现高血压,恨不得立刻把血压降下来,随意加大药物剂量,很容易发生意外。短期内降压幅度最好不超过原血压的20%,血压降得太快或过低都会发生头晕、乏力,重的还可导致缺血性脑中风和心肌梗死。
三、忌单一用药
除轻型或刚发病的高血压外,尽量不要单一用药,要联合用药,复方治疗。其优点是产生协同作用,减少每种药物剂量,抵消副反应。
四、忌不测血压服药
有些病人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感觉无不适时少服一些,头晕不适就加大剂量。其实,自觉症状与病情轻重并不一定一致,血压过低也会出现头晕不适,继续服药很危险。正确的做法是,定时测量血压,及时调整剂量,维持巩固。
五、忌间断服降压药
有的病人用降压药时服时停,血压一高吃几片,血压一降,马上停药。这种间断服药,不仅不能使血压稳定,还可使病情发展。
六、忌无症状不服药
有些高血压患者平时无症状,测量血压时才发现血压高。用药后头昏、头痛不适,索性停药。久不服药,可使病情加重,血压再升高,导致心脑血管疾患发生。事实表明,无症状高血压危害不轻,一经发现,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用药,使血压稳定在正常水平。
顽固性高血压病因
1)饮食不当
有些高血压病患者是饮食不当造成的。即患高血压病后不注意控制饮食,如胡吃乱喝,烟、酒、糖、肥肉、动物内脏等一概不忌,加重了动脉硬化,影响了血管弹性,导致血管痉挛,可使血压居高难下,因此,服降压药效果不佳。
(2)用药不当
用药单一,忽视了药物的综合治疗,也往往是高血压久治不降的原因,所以,高血压病人要注意联合用药。同时,还应注意坚持用药,既不可见好就停药,也不可因久治血压不降而放弃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病患者往往要终生服药。
(3)减肥不力
对于肥胖型高血压,往往肥胖程度与血压升高呈平衡关系,此类高血压病人如果单纯依靠降压药物治疗,而不减体重,血压下降往往不理想,所以,这类病人除坚持降压治疗外,还应注意减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