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偏低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红细胞偏低应该如何预防与治疗
预防:首先应做好婴儿喂养指导。母乳中铁虽不够,但其吸收较好。如不能用母乳喂养时,应选用强化铁配方奶喂养。或及早在食物中加铁,呼吁食品部门,进行工业化生产,制造强化铁的婴幼儿食品,可在牛奶、谷类、面粉中加入硫酸亚铁。如在1000ml牛奶中加硫酸亚铁0.06g等于纯铁12mg,就能满足婴儿的需要。铁的吸收若按10%计算,则小儿时期的推荐供给量为10~15mg/日,青春期女孩为18mg/日。
关于加用强化铁的饮食,足月儿从4~6个月开始(不晚于 6个月),早产婴及低体重儿从3个月开始。最简单的方法即在奶方中或辅食中加硫酸亚铁。对母乳喂养儿每日加1~2次含铁谷类。尚可交替使用硫酸亚铁滴剂,足月儿纯铁用量不超过1mg/kg/日(2.5%FeSO40.2ml/kg/日),早产儿不超过2mg/kg・d。每日最大总剂量为15mg,在家庭使用最多不超声1个月,以免发生铁中毒。
人工喂养儿在6个月以后,若喂不加铁的牛奶,总量不可超过750ml,否则就挤掉了含铁饮食的入量。
对于儿童与成人,最好在每斤面粉中加铁13~16mg。我国农村以谷类、淀粉类饮食为主,有些地方钩虫病流行,必须引起重视,同时应注意尽量增加动物饮食,因即使在谷类中加铁,其吸收量亦不如动物食品。
做好健康检查工作,定期进行贫血普查,以便早期治疗轻症病儿。对于血红蛋白在110g/L的正常低限的婴儿,亦应给予铁剂3mg/kg・d,共服3个月。实验证明,其中部分婴儿应用铁剂后血红蛋白轻度上升,说明这类婴儿中亦有存在轻度缺铁现象的,必须及纠正。
预后良好,经用铁剂治疗,一般皆可痊愈,若能改善饮食,去除病因,极少复发。对于极重症患者,有时因抢救不及时,可能造成死亡。合并严重感染及消化不良常为致命的原因。对于治疗较晚的病儿,贫血虽然完全恢复,但形体发育、智力发育都将受到影响。
淋巴细胞偏低用药
我国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患者及健康汉族人群巯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基因多态性。方法从78例成人ALL患者和154例健康汉族人外周血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采用等位基因特异性PCR(ASPCR)和PCR结合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TPMT2、TPMT3A、TPMT3B和TPMT3C的等位基因频率进行分析。结果在成人ALL患者和健康汉族人中仅检测到6例TPMT3C杂合子,没有检到TPMT2、TPMT3A和TPMT3B。成人ALL患者TPMT总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频率(1.28%)与健康汉族人群(1.30%)相近。结论TPMT3C可能是中国成人ALL和健康汉族人群主要的突变型等位基因,预先检测TPMT基因型对使用巯嘌呤类药物治疗的中国成人ALL患者有临床裨益。(葛健,夏瑞祥,卜丽佳,左艳,左莉。成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巯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研究。《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2006, 41(2):185-188)
关于巯嘌呤片怎么吃,下面来了解一下:巯嘌呤片的用法和用量为:
1.用于绒毛膜上皮癌时成人常用量为每日6 mg~6.5 mg/kg,一日2次,以10日为一疗程,疗程间歇为3~4周。
2.用于白血病时,开始每日2.5 mg/kg或80~100 mg/m[sup]2[/sup],一日1次或分次服用,一般于用药后2~4周可见显效,如用药4周后,仍未见临床改进及白细胞数下降,可考虑在仔细观察下,加量至每日5 mg/kg;维持阶段,每日1.5mg~2.5mg/kg或50 mg~100 mg/m[sup]2[/sup],一日1次或分次口服。
关于服用硫嘌呤片的不良反应问题,下面来了解一下:巯嘌呤片的不良反应是比较轻微的:1.较常见的为骨髓抑制:可有白细胞及血小板减少;2.肝脏损害:可致胆汁郁积出现黄疸;3.消化系统:恶心、呕吐、食欲减退、口腔炎、腹泻,但较少发生,可见于服药量过大的患者。4.高尿酸血症:多见于白血病治疗初期,严重的可发生尿酸性肾病;5.间质性肺炎及肺纤维化少见。
另外患者们要注意,在用药期间应注意定期检查外周血象及肝、肾功能,每周应随访白细胞计数及分类、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1~2次,对血细胞在短期内急骤下降者,应每日观察血象。骨髓已有显着的抑制现象,(白细胞减少或血小板显着降低)或出现相应的严重感染或明显的出血倾向;肝功能损害、胆道疾患者、有痛风病史、尿酸盐肾结石病史者;4~6周内已接受过细胞毒药物或放射治疗者;也要慎用。
平均红细胞hb浓度偏低怎么办
治疗红细胞偏低的民间偏方:
偏方一:
配方:甜米酒酿适量,猪皮150克。
制作:加水同煮,待猪皮炖烂后加少许食用油。
疗效:酒酿能活血化淤,猪皮能降低血管脆性,对红细胞减少、血管脆性强所致的出血有良效。
偏方二:
配方::龙眼肉15克,连衣花生30克,鸡蛋1枚。
制作:同炖汤饮食,每日1次。
疗效:龙眼性温,益血宁心,花生衣增补红细胞,故对红细胞偏低患者较合适。
偏方三:
配方:鲜羊肝40克,海带15克。
制作:同烧汤,入少量淀粉,加蒜、醋、酱油调味,每天早晨服。
疗效:冬天更适宜,能补血清热。
上面你的三种方法是能够治疗身体内的红细胞偏低的现象的,上面的方法主要一些比较有效果的民间的偏方。当我们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最好先去正规的医院进行诊断,然后在服用上面的偏方。在平时的饮食中也需要进行改善,做出相应的调整,增加自己的红细胞。
红细胞偏低容易与哪些症状混淆
红细胞偏低的鉴别诊断:
1、红细胞寿命缩短:重型β地贫是β0或β+地贫的纯合子或β0与β+地贫双重杂合子,因β链生成完全或几乎完全受到抑制,以致含有β链的HbA合成减少或消失,而多余的α链则与γ链结合而成为HbF(a2γ2),使HbF明显增加。由于HbF的氧亲合力高,致患者组织缺氧。过剩的a链沉积于幼红细胞和红细胞中,形成a链包涵体附着于红细胞膜上而使其变僵硬,在骨髓内大多被破坏而导致“无效造血”。部分含有包涵体的红细胞虽能成熟并被释放至外周血,但当它们通过微循环时就容易被破坏;这种包涵体还影响红细胞膜的通透性,从而导致红细胞的寿命缩短。
2、嗜红细胞综合征:嗜红细胞综合症(hemophagocytic syndrome,HPS)亦称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噬血细胞性网状细胞增生症(hemophagocytic reticulosis),于1979年首先由Risdall等报告。是一种多器官、多系统受累,并进行性加重伴免疫功能紊乱的巨噬细胞增生性疾病,代表一组病原不同的疾病,其特征是发热,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
诊断:缺铁性贫血是小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多发于6个月至3岁的婴幼儿,可出现烦躁不安,精神差,不爱活动,疲乏无力,食欲减退,口唇、眼结膜、指甲床和手掌苍白等症状。血象检查可见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值偏低,做血清铁蛋白、血清铁等生化检验即可确诊。
白细胞减少的原因是什么
导致白细胞偏低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有:
1、药物:如服用解热镇痛药、磺胺类药等,此时如白细胞偏低过于明显,则应停服或换药。
2、病毒感染:如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染等,此时一方面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另方面可酌情服用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3、免疫系统疾病:因放射线引起的白细胞偏低,此时应停止放疗,选服能增加白细胞的药物。
4、由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引起的,易发生反复,严重感染,可做脾切除术。
5、感染:原虫感染如疟疾、黑热病等。立克次体感染如斑疹伤寒等。
6、营养元素缺乏:人体如果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也会引起白细胞减少。
7、生理因素或其他原因:白细胞的数值,除了疾病因素可以引起变化外,亦受生理因素及其他原因影响,餐后、剧烈运动、寒冷、疼痛、恐惧等可致白细胞升高;冬天白细胞比夏天高,下午检查比清晨高;妊娠亦可使白细胞升高。
女人手脚冰凉怎么调理 血液循环障碍
心脏衰弱,无法使血液供应到身体末梢部位;贫血导致循环血量不足或血红素和红细胞偏低,人体血管收缩,血液回流能力减弱,使得手脚,特别是之间部分血液循环不畅,都是导致手脚冰凉的常见原因。
红细胞压积偏低怎么办 疾病治疗
红细胞是血液中的运输工具,对人体十分重要,但是红细胞又十分脆弱,自身很容易被氧化,同时也是很多感染菌最容易侵蚀的细胞,更是人体中最容易流失的细胞,很多疾病都会引起红细胞的大量流失或者死亡,比如:化学毒物及药物引起溶血、大面积烧伤、感染、溶血性蛇毒,针对原因进行治疗能缓解红细胞压积偏小的情况。
婴儿中心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是在瑞氏(Wright)染色血涂片中,胞质呈无色或极浅的淡红色,有许多弥散分布的细小的(0.2~0.4微米)浅红或浅紫色的特有颗粒正常值:0.40~0.75(40%~75%);(1.80~6.30)×109/L
临床意义:1.增多: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2.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婴儿中性粒细胞偏低的原因
1. 骨髓异常造成中性粒细胞偏低:中性粒细胞来自于骨髓的造血肝细胞,如果骨髓异常,则中性粒细胞偏低。常见的骨髓异常疾病有:骨髓发育不全、髓细胞性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等。
2.感染病毒细菌造成中性粒细胞偏低:中性粒细胞是杀菌物质,具有吞噬功能,能抵抗病毒、细菌感染,常见的流感伤寒、急慢性乙肝、疟疾等感染都会导致中性粒细胞偏低。
由此可见,婴儿中心粒细胞可以反映宝宝的身体状况,中性粒细胞偏低会对宝宝的健康造成危害,往往令人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所以,父母们要时时刻刻关注到宝宝的健康状况,如果检查后发现宝宝的中心粒细胞偏低,一定要及时咨询医生,寻求正确的解决措施,万不可掉以轻心。
红细胞偏高原因是什么
1、相对性增多:由于某些原因使血浆中水分丢失、血液浓缩,使得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相对增多。如连续剧烈的呕吐、大面积烧伤、严重腹泻、大量出汗等,都会导致红细胞偏高。此外,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会引起红细胞增多。
2、绝对性增多:由各种原因引起血液中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绝对值增多,大多与机体循环及组织缺氧、血液中促红细胞生成素水平升高以及骨髓加速释放红细胞等因素有关。 造成红细胞偏高的生理性原因:住在高原地区的居民,其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往往高于平原地区的居民。此外,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排除水分过多等也会导致红细胞偏高。
造成红细胞偏高的病理性原因:严重呕吐、腹泻、大量出汗、大面积烧伤病人、尿崩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危象、糖尿病酸中毒、慢性心脏病、肺源性心脏病等。 通过专家的介绍,现在您知道红细胞偏高的原因了吧。 由于造成红细胞偏高的原因有很多,为了对诱因进行详细的排查,定期的身体检查是非常有必要的。
红细胞偏低的偏方
治疗红细胞偏低的民间偏方:
偏方一:
配方:甜米酒酿适量,猪皮150克。
制作:加水同煮,待猪皮炖烂后加少许食用油。
疗效:酒酿能活血化淤,猪皮能降低血管脆性,对红细胞减少、血管脆性强所致的出血有良效。
偏方二:
配方::龙眼肉15克,连衣花生30克,鸡蛋1枚。
制作:同炖汤饮食,每日1次。
疗效:龙眼性温,益血宁心,花生衣增补红细胞,故对红细胞偏低患者较合适。
偏方三:
配方:鲜羊肝40克,海带15克。
制作:同烧汤,入少量淀粉,加蒜、醋、酱油调味,每天早晨服。
疗效:冬天更适宜,能补血清热。
上面的偏方可以治疗红细胞偏低。红细胞偏低如果只是一时的问题倒没什么大的问题,如果长期以往,那么就不得不引起重视了。当血液中的红细胞偏低的时候,氧气进入人体之后的搬运能力就会下降很多,这样下来,我们往往就会出现缺氧状态,容易产生贫血。
红细胞偏低是什么原因
红细胞偏低的原因:
生理性变化:妊娠中、后期的稀血症。
失血性贫血:内脏出血、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溶血性贫血:先天性溶血性贫血(地中海贫血、蚕豆病、先天性非球形红细胞贫血、先天性溶血性黄疸等),后天获得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新生儿溶血病、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红细胞碎片综合征、药物性溶血性贫血:奎宁、奎尼丁、非那西丁等,毒物性溶血性贫血:苯、铅、砷等,感染性溶血性贫血)等。
造血不良性贫血:缺铁性贫血、恶性贫血、营养不良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
怎么预防白细胞偏低
1.对密切接触放射线或苯的人群(高危人群)应作定期检查。
2.对服用有可能引起粒细胞减少的药物的患者,要严密随访。
3.慢性白细胞减少患者,长期随访若血象稳定可不必服药。对白细胞数较低而有症状者可选用利血生、沙肝醇、维生素B4等药物中的1-2种。
4.对起病急骤的粒细胞减少症或缺乏症,应送血液科抢救。
5、避免过度劳累;注意气候的变化,及时增减衣被,防止感受外邪而发病。
白细胞偏低的治疗
一、中医治疗
白细胞减少症(leucopenia)为常见的血液病,可发于任何年龄。指外周血液中白细胞数持续低于4×109/L时。该病起病多缓慢,症状较轻,常见乏力、心悸、头晕、低热、咽炎或粘膜溃疡、食欲减退、四肢酸软、失眠多梦、畏寒腰酸等,易患感冒等病毒性和细菌性感染;若白细胞减少症由感染所致者,则见高热,恶寒,周身酸痛等症状。若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低于2×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0.5×109/L,甚至消失者称为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sis),多以突然发病,畏寒高热、咽痛、头痛、关节痛、极度乏力出现,严重者有吞咽困难、谵语或昏迷,可在数日内死亡。
粒细胞缺乏症为白细胞减少症发展至严重阶段的表现,两者病因病机基本相同,可一并论述。白细胞减少症临床可分为原因不明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多见;后者多为化学因素、物理因素、药物及某些疾病;或见于各种实体肿瘤化疗后、多种血液病、严重感染及原因不明者等。在中国白细胞减少症和粒细胞缺乏症的预后良好,粒细胞缺乏症如果治疗不及时,年龄较大或有其他脏器疾患的病人,病死率仍然较高。白细胞减少症中医学中无相同病名,据其症乏力、头晕、心悸、易外感发热等表现当归属于中医学“气血虚”;“虚劳”;“温病”;“诸虚不足”等范畴。中医学认为白细胞减少症的发生与心、肝、脾、肾四脏有关,其中与脾、肾两脏的关系尤为密切。本虚(即脾肾两虚)是白细胞减少症的根本原因,“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五脏六腑赖以滋养,若脾虚气血无以生化则成血虚之证;“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若肾气不足则髓海不充,“精血同源”此时气血生成也会受影响。脾虚,运化水谷精微的滋养功能失常,可导致肾气虚弱;反之,肾阳不足,则不能温煦脾阳,两者相互影响,以致脾肾两虚,营卫气血不足而成本病。此外,热毒侵袭和瘀血凝结也是引起和加重本病的重要原因。热毒(放、化疗)之邪侵犯人体,营阴被劫之故。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气阴两虚之证,少数则兼有血热之证;根据中医学“久病必瘀”的传统认识,白细胞减少症患者久治不愈,往往见有血瘀的临床症状表现。综上所述,病因不外乎内伤和外感,病机不外乎先天后天两个因素。先天的关键在于肾,后天的关键在于脾。中药促进白细胞生成,因化疗放疗的副作用导致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可以通过人参皂苷rh2促进白细胞生成,无副作用。
二、针灸治疗
中医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有着不错的疗效。针灸疗法在益气养血,滋阴助阳原则指导下治疗该证,选取膈俞、膏肓俞、足三里、血海、三阴交、大椎、脾俞、肾俞、悬钟。[3]
三、西医治疗
1、促白细胞生成药物临床应用种类较多,但疗效均难以确定。如维生素B6、利血生可用于各种粒细胞减少症。维生素B4、鲨肝醇、肌苷、脱氧核苷酸、康力龙等对抗癌药、放疗或氯霉素等因素所致的白细胞减少有较好疗效。在病因治疗同时,对上述药物可选择其中1-2种,服用4-6周,观察是否有使白细胞回升效果,切勿认为药物越多越好,而同时使用数种药物。
2、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促进骨髓释放细胞进入外周血循环,当粒细胞减少是因为免疫因素引起,如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时,有较好且持久的疗效。
红细胞压积偏低是怎么回事 贫血
贫血分为好几种,有总血量少引起的,有红细胞体积偏小引起的,有红细胞畸形引起的,还有红细胞数量少引起的等多种,有一部分的贫血会引起红细胞演技偏低,比如红细胞畸形和红细胞偏小以及缺铁性贫血。这几种都是直接导致红细胞所占比例发生改变。
尿检红细胞偏高需要注意什么
三、红细胞偏高要注意什么?
1、在饮食上应注意低盐低脂,多食用高维生素食物;戒烟戒酒,忌食生冷辣性食物。
2、控制高蛋白食物的摄入以及有补血功能的食物,如红枣、红豆等。
3、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促进新陈代谢,增强抵抗力。
4、定期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看了以上的介绍,现在你知道红细胞偏高的原因了吧。如体检中发现红细胞偏高要及时确诊病因,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