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肿瘤的“早期信号”
脑肿瘤的“早期信号”
1、身体出现哪些常见的“早期信号”提示我们可能患了脑肿瘤?
① 头痛
②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
③ 耳鸣
④ 听力下降
⑤ 头晕
⑥ 面部麻木
⑦ 停经、泌乳
⑧ 男性性功能障碍
⑨ 一侧肢体无力、麻木
⑩ 走路不稳
⑪ 癫痫发作
2、还有哪些少见的“早期信号”亦提示我们有可能患了脑肿瘤?
① 肥胖,一段时间内体重明显增加。
② 手脚变大、面容变丑陋
③ 视物重影
④ 面部疼痛(三叉神经痛)
⑤ 声音嘶哑
⑥ 饮水呛咳
⑦ 小儿头部变大(大头娃娃)
⑧ 小儿生长发育迟缓或儿童身高增长迅速
⑨ 尿崩
⑩ 儿童性早熟
3、“偏头痛”是不是有脑肿瘤?
引起“偏头痛”的原因很多,脑肿瘤是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偏头痛”的患者应该进行脑肿瘤的筛查。
4、经常感到一侧头部疼痛不适,但不是很严重,是否应进行脑肿瘤的筛查?
完全有必要,如一侧早期的脑膜瘤就可以引起上述症状。
5、高度怀疑脑肿瘤的头痛有什么典型特点?
头痛晨起时加重,往往会伴有恶心、呕吐,这是由颅内压增高导致的,但这时往往预示着肿瘤已经长的很大了。
6、日常生活中容易被忽略的由脑肿瘤引起的头痛是什么?
① 双侧“太阳穴”部位疼痛不适,有时伴有眼眶部疼痛。
② 后枕部疼痛不适,易误认为颈部肌肉劳损。
③ 轻度的头痛,经休息后不缓解。
7、双侧“太阳穴”部位疼痛应高度怀疑什么肿瘤?
垂体瘤。
8、双侧眼眶部位难受不适、有“紧箍咒”感应高度怀疑什么肿瘤?
垂体瘤等鞍区肿瘤。
9、经常感到“后脑勺”部位疼痛不适,经按摩后还有所减轻,这种现象有可能是脑肿瘤引起的吗?
这种情况完全有可能是后颅窝的肿瘤所致,临床上就有这样长期被误诊的病例。
10、为什么临床上经常有长期“间断性头痛”或“发作性头痛”的患者不到医院就诊?
临床实践中确实有很多这样的患者,一直等到头痛突然加重才不得不到医院就诊,如果是脑肿瘤引起的,这时候肿瘤往往已经长的很大了,这主要是对“头痛”这一症状认识不足、长期忽略所致。
11、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容易被忽略的现象也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① 鼾声震天,夜间睡觉时经常被憋醒
② 短期内变得“丢三落四”
③ 看东西有时模糊不清
④ 说话答非所问或颠三倒四
12、为什么“打鼾”也有可能是脑肿瘤引起的?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由于气管、舌体的肥厚造成气道狭窄、睡眠时舌后缀而导致呼吸不畅、打鼾,甚至因缺氧而被憋醒。
13、为什么说话“答非所问”应进行脑肿瘤的筛查?
“答非所问”往往是大脑的感觉性语言中枢受累所致,如脑胶质瘤。
14、患者偶尔会有语言迟钝是不是应该引起注意?
是的,语言迟钝应高度怀疑左侧额叶有肿瘤存在,特别是胶质瘤。
15、偶尔会有一过性头晕,每次头晕大概半分钟左右是什么原因?
最先需要排除的是脑肿瘤,如岛叶的胶质瘤;其次需要排除脑血管的病变。
16、视野缺损在生活中会有什么表现?
出门时经常撞门框、走路时撞人。
17、经常撞门框、走路时撞人是什么肿瘤的典型表现?为什么?
是无功能型垂体瘤的典型表现,其压迫视交叉造成双颞侧(外侧)的视野缺损所致。
18、癫痫发作是否应进行脑肿瘤的筛查?
非常有必要,特别是成人癫痫,脑肿瘤是导致成人癫痫的最主要原因。
19、一侧手指、上下肢、脚趾、面部或口角等部位不自主的抽动是不是脑肿瘤所引起?
临床上称上述发作为“运动性发作”,这是癫痫的一种发作形式,是大脑皮层运动中枢的神经元受刺激所致,脑肿瘤是导致这一刺激的主要因素。
20、上述部位出现局部的麻木、针刺、触电感是不是也应考虑到脑肿瘤的存在?
是的,如果大脑皮层感觉中枢的神经元受肿瘤刺激就可引起上述症状,所以
应进行脑肿瘤的筛查。
21、所谓的“颞叶癫痫”经常由什么肿瘤所引起?
肿瘤所导致的颞叶癫痫主要以颞叶内侧面发生的低级别的胶质瘤为主,预后
较好。
22、为什么停经、不孕等妇科症状也有可能是脑肿瘤所致?
泌乳素型垂体瘤分泌泌乳素会导致停经、泌乳、不孕,非常常见。
23、为什么“糖尿病”和“高血压”有时也要考虑到脑肿瘤的可能?
生长激素型垂体瘤由于生长激素的影响,一部分患者会发生糖尿病;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型垂体瘤在体重增加的同时有时会引起高血压病。
24、为什么男性性功能低下也应进行脑肿瘤的筛查?
男性泌乳素型垂体腺瘤最早期的表现就是性功能低下,但往往被男性忽略
或延误诊治,以至于到肿瘤长的非常大时才被发现,这时已经很难将肿瘤治愈了。
25、为什么由脑肿瘤引起的阳痿、性欲下降等性功能低下的患者长期得不到正确
的诊断和治疗?
这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一是这方面知识的缺乏,二是往往羞于启齿和就诊,
三是就诊“走错了门”,没有到神经外科就诊。
26、耳鸣、听力下降是什么肿瘤的早期表现?
听神经瘤。
27、耳鸣为什么是听神经瘤最典型的早期表现?
颅内的听神经(蜗神经)最为脆弱,所以在肿瘤非常小的阶段,甚至1-2mm
大小就可以产生耳鸣。
28、是不是有听力下降就应该进行颅内肿瘤的排查?
是的,完全有必要,特别是一侧的听力下降。
29、面貌变丑陋、手脚变粗大很可能是什么病?
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
30、声音变嘶哑、经常饮水呛咳应高度怀疑颅内哪个部位有肿瘤存在?
颅内的颈静脉孔区域生长了肿瘤,压迫和刺激了支配吞咽和发声的后组神
经而引起上述症状。
31、小孩出现了走路不稳是什么原因?
应该高度怀疑后颅窝部位长了肿瘤,压迫小脑引起共济和平衡功能障碍所
致。
32、眼睛向一侧凝视,有时还伴有肢体的无力,这是怎么回事?
应高度怀疑脑干有病变,特别是脑干肿瘤。
33、老年人记忆力减退、语言能力变差为什么容易误认为是“老年痴呆症”?
老年人出现上述症状尽管有老年痴呆的可能,但更常见的是脑肿瘤所致,所
以应常规进行脑肿瘤的筛查。
如何正确诊断胶质母细胞瘤
胶质母细胞瘤是胶质瘤的一种,它的高度恶性的,生长快,病程短,高颅内压症状是比较明显的,还伴有头痛恶心呕吐这些症状。部分患者可能有癫痫发作,出现一些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还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一些症状。
胶质母细胞瘤的检查
腰穿多提示压力增高,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及白细胞增多,少数病例特殊染色有时可发现脱落的肿瘤细胞。腰穿时病人颅内压较高应注意防止脑疝的形成。
1、放射性核素检查 诊断阳性率较星形细胞瘤为高,病变局部显示放射性浓区。头颅 X 线平片仅显示颅内压增高,偶见松果体钙化后的移位。脑血管造影见血管受压移位,约半数显示病理血管,病变处血管多粗细不均、扭曲不整,有的呈细小点状或丝状。
2、CT扫描 肿瘤呈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内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现但钙化者较少,瘤内坏死及囊性变呈低密度影,而使其形态呈多形性,病灶周围多数脑水肿较重,肿瘤与脑组织无明显边界。脑室常被压迫变小,变形或封闭,中线结构常向对侧移位。增强后95%的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常表现为中央低密度的坏死或囊变区,周边增生血管区不规则的环形、岛形或螺旋形强化影。坏死区常位于肿瘤实质内,呈边界不整齐的低密度区。
3、MRI检查 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W像为高信号的边界不清的肿瘤影,与邻近脑组织不容易区分,占位效应十分明显。肿瘤内若有较大的坏死区则呈更低信号,若有出血呈高信号。胼胝体常受累,中线结构如纵裂池可变形、变窄或移位。肿瘤在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散在性分布低与等信号。注射 Gd-DTPA 后肿瘤十分显著的对比增强使得肿瘤与邻近结构有明确的分界,且好发在脑深部,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此外,因肿瘤恶性程度高,术后易复发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差,95%未经治疗的患者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患者的预后与多因素有关。
脑肿瘤有什么危险信号
1.清晨头痛:头痛常发生在清晨四五点钟,往往在熟睡中被痛醒,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逐渐缓解或消失,故称为“清晨头痛”。颅后窝的肿瘤可致颈部疼痛并向眼眶放射,头痛程度随病情进展逐渐加剧。
2.视力障碍:颅内压增高会使眼球静脉血回流入脑不畅而致水肿,导致视力下降,严重者眼底视网膜有点状、线状、片状病变甚至出血,视物模糊。
3.喷射状呕吐:与胃肠疾病的呕吐相比,脑肿瘤患者的呕吐不伴有腹胀、恶心、腹泻,但颅内压力增高时,头痛后会出现“喷射状呕吐”。
4.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等精神异常表现。
5.出现幻嗅:出现幻嗅是因为位于脑下部的颞叶受肿瘤刺激,患者常闻到实际不存在的气味,如橡胶燃烧味、饭糊焦味等气味。
6.单眼突出: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眼睑闭合不全,最常见的病因就是脑肿瘤。
7.感觉减退:位于脑半球中部的顶叶专管感觉,该部位肿瘤可引起单侧肢体疼痛和形体辨别等感觉减退或消失。
8.单侧耳聋:若无中耳炎或外伤等病史,仅一侧耳朵听力呈进行性减退,伴有同侧耳鸣,很可能是颅内肿瘤压迫听神经所致。
9.半身不遂:一种是半身无力或偏瘫,表现为病侧肢体少动或不动;另一种是一侧肢体失调,表现为动作笨拙或不稳。
脑肿瘤的九个早期症状
脑肿瘤的早期症状:
1、复视。即两眼成像不能重叠一起,看任何物体都呈双影。复视起初只有当眼球向一定方位注视时才能出现,以后可发展到任何方向都能出现,最后当两侧眼球的位置已显著不对称时,复视反而可能减轻甚至消失。
2、视野缺损。通常表现双颞侧偏盲,严重时可妨碍病人的行为。
3、单眼突出。即一侧眼球向前突出,严重时可影响脸裂闭合不全。一侧眼突出的病例50%系由颅内疾患引起,其中最常见的病因是脑肿瘤。
4、单侧耳聋。中年人若无中耳炎和外伤的病史,仅有一听力进行性减退,伴有或不伴有同侧耳鸣,多半为肿瘤压迫听神经所致。
5、头痛。性质多较剧烈,常在清晨发作,有时在睡眠中被痛醒,但起床轻度活动后头痛就会逐渐缓解或消失。
6、呕吐。由于颅内压力的增高,致使延髓呼吸中枢受到刺激,从而出现呕吐,呕吐多在头痛之后出现,呈喷射状。
7、精神异常。位于大脑前部额叶的脑瘤可破坏额叶的精神活动,引起兴奋、躁动、忧郁、压抑、遗忘、虚构等精神异常表现。
8、迟发癫痫。指成年以后开始发病者,如无外伤及其他诱因,则应首先考虑颅内肿瘤。如果抽搐发作局限于一侧或由某个肢体开始,不论成人或小儿都应考虑脑肿瘤。
9、半身不遂。包括两种不同情况,一种是半身无力或偏瘫,表现有病侧肢体少动或不动,另一种是一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笨拙或不稳。这两种症状如果是缓慢出现并逐渐加重,可能是脑肿瘤信号。前者多见于大脑半球肿瘤,后者为小脑半球肿瘤特有的征象。
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需要哪些检查
1.放射性核素检查 诊断阳性率较星形细胞瘤为高,病变局部显示放射性浓区。头颅 X 线平片仅显示颅内压增高,偶见松果体钙化后的移位。脑血管造影见血管受压移位,约半数显示病理血管,病变处血管多粗细不均、扭曲不整,有的呈细小点状或丝状。
2.CT扫描 肿瘤呈边界不清的混合密度病灶,其中多有瘤内出血所致高密度表现但钙化者较少,瘤内坏死及囊性变呈低密度影,而使其形态呈多形性,病灶周围多数脑水肿较重,肿瘤与脑组织无明显边界。脑室常被压迫变小,变形或封闭,中线结构常向对侧移位。增强后95%的肿瘤呈不均匀强化,常表现为中央低密度的坏死或囊变区,周边增生血管区不规则的环形、岛形或螺旋形强化影(图1)。坏死区常位于肿瘤实质内,呈边界不整齐的低密度区。
3.MRI检查 肿瘤在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W像为高信号的边界不清的肿瘤影(图2),与邻近脑组织不容易区分,占位效应十分明显。肿瘤内若有较大的坏死区则呈更低信号,若有出血呈高信号。胼胝体常受累,中线结构如纵裂池可变形、变窄或移位。肿瘤在T2加权像呈混杂信号,以高信号为主,散在性分布低与等信号。注射 Gd-DTPA 后肿瘤十分显著的对比增强使得肿瘤与邻近结构有明确的分界,且好发在脑深部,是较为特征性的表现。
星形细胞瘤 - 诊断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影像学检查 一般可以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星形细胞瘤与脑梗死急性期和脱髓鞘性疾病的急性期难以鉴别,只有加强随访才能进行区别。急性脑梗死和脱髓鞘疾病分别在5~10天及3~6周后,头颅CT与MRI上会出现病变的典型变化,而星形细胞瘤短期内在影像学上将不会发生变化。下丘脑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MRI检查由于肿瘤信号均匀,可明显增强, 常不易与实质性颅咽管瘤及鞍上生殖细胞瘤等鉴别。
实验室检查:
腰椎穿刺对已有明显颅内压增高患者应视为禁忌。一般星形细胞瘤多表现不同程度的颅内压增高,脑脊液检查白细胞多数正常而蛋白含量增高, 这在肿瘤接近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时尤为明显,但脑脊液蛋白含量正常也不能排除肿瘤的存在。
其它辅助检查:
1.神经电生理学检查 脑电图对以癫痫为首发症状者有一定的帮助,主要表现为局灶性低幅慢波, 部分表现为广泛的中度或重度异常,视觉诱发电位(VEP)检查对视神经胶质瘤, 颞枕叶肿瘤有帮助,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则有助于脑干, 小脑等部位肿瘤的诊断。
2.X线检查 多数患者头颅X线平片表现颅内压增高。部分可见到点状或圆弧状钙化,视神经肿瘤可见视神经孔的扩大并可导致前床突及鞍结节变形而形成“梨形蝶鞍”。脑血管造影可见血管受压移位,少见肿瘤染色和病理血管 脑室造影幕上肿瘤可见脑室的移位和充盈缺损;小脑肿瘤表现为第三脑室以上的对称扩张,导水管下段前屈,第四脑室受压及向对侧移位。
3.CT检查 纤维型和原浆型星形细胞瘤,因组织含水量达81%~82%,CT多呈低密度,较均匀一致,占位效应不明显 瘤内无出血灶或坏死灶,瘤周无明显水肿影。除少数病例外,一般注射造影剂不增强或稍有增强。因肿瘤所在的部位和大小而异,表现相应的占位效应。小脑星形细胞瘤在CT上肿瘤的实质部分呈低(或)混杂密度病灶,造影剂增强后可有轻度增强,而囊腔部分则始终保持低密度影。囊壁部分可呈环形或弧线形增强。脑干部位的星形细胞瘤CT上可见脑干的增粗,左右不对称及出现低密度或混杂密度的肿瘤病灶影, CT显示脑干胶质瘤不如MRI理想。部分肿瘤CT上呈等密度,从而使肿瘤在CT上难以发现,此时MRI可明确显示肿瘤影(图1)。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CT上呈低密度或不均一低密度与高密度混杂病灶(图2) 90%肿瘤占位效应明显,伴有瘤周水肿,20%有囊变,10%可见钙化。
4.MRI检查 星形细胞瘤在MRI上T1W呈低信号 T2W呈高信号。MRI可清楚显示肿瘤浸润脑组织的程度。增强后星形细胞瘤一般不强化, 少数肿瘤有周边斑点状轻度强化影。良性星形细胞瘤由于肿瘤的生长,使肿瘤内外水分增多,造成T1和T2延长 表现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呈高信号(图3),信号强度均匀,瘤周水肿轻微,注射Gd-DTPA增强不明显。随着肿瘤的生长,瘤内发生囊变使得MRI不均匀,瘤体和周围水肿在T1加权像上不如T2加权像上容易区分,肿瘤可有轻度的增强, 恶性星形细胞瘤在T1加权相上呈混杂信号 以低信号为主,间以更低信号或高信号,体现了肿瘤内坏死或出血。
间变性星形细胞瘤在MRI上,肿瘤T1W为低信号 T2W为高信号,较多形性胶母细胞瘤影像稍均匀, 无坏死或出血灶。增强后,80%~90%肿瘤有强化(图6)。肿瘤强化表现不一,可为环形 结节形、不规则形等,另有部分肿瘤强化均匀一致。
神经纤维瘤病的MRI表现
(1)NF21型的MRI表现在NF中胶质瘤好发于视束,其次是脑干、下丘脑、脊髓。
①视神经胶质瘤:累及一侧视神经或双侧视神经和视交叉,表现为T1W I低信号, T2W I高信号,Gd2DTPA增强部分强化。
②其他脑实质胶质瘤: 表现为T1W I低, T2W I高信号,不同于周围水肿的轻度不均匀高信号,有占位效应。
③T1W I基底节区高信号病变:常常累及苍白球、双侧内囊等对称部位,占位效应不明显、有水肿或Gd2DTPA增强表现。有人认为此系该区域具有异常雪旺氏细胞和/或黑色素沉积, 发生神经嵴衍生物异常移动引起。
④T2W I高信号的白质病变:表现为T2W I白质内高信号病灶,无占位效应,神经功能尚可,多见于小脑脚,脑干。在T1W I上表现为等信号,一般较难发现,但在注射Gd2DTPA后强化不明显,与脑实质内胶质瘤的区别在于胶质瘤有占位效应,T1W I上为低信号。
⑤脊髓表现:髓内小错构瘤、星形细胞瘤,表现为髓内的异常信号占位影,局部脊髓增粗,病变呈T1W I低信号、T2W I高信号影,边界清晰或不清晰,增强扫描时可无明显强化,有轻度条片状强化或呈明显强化;椎管内神经纤维瘤多位于髓外硬膜下腔,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异常信号占位,T1W I为等或低信号, T2W I为等信号,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脊髓可受压,可沿一侧椎间孔向椎管外生长,导致一侧的压迫性骨吸收致使椎间孔扩大。
(2)NF22型的MRI表现:
①双侧听神经瘤:大多数听神经瘤表现为以内听道为中心的占位病变,与岩骨呈锐角,其边界清楚。在T1W I为低、等信号, T2W I为不均匀高信号,增强时不均匀强化。本组2例NF22型病例均属于该亚型。
②其他颅神经瘤:表现为受累神经呈结节样或梭形增粗,信号基本同听神经瘤,增强后明显强化。
③多发脑膜瘤:可发生于颅内任何位置,常与硬脑膜呈宽基底相连。也可发生于脑室内。其信号特点与脑膜瘤一样, T1W I、T2W I上均为等信号,增强时明显均匀强化。
④椎管内病变:包括髓内室管膜瘤、多发脊膜瘤和多发神经根膨胀性雪旺氏细胞瘤。由于邻近神经根肿瘤的压迫侵蚀,骨表面可出现凹凸不平,椎间孔扩大,椎体后缘弧形凹陷以及椎弓根间距增宽。本组两例NF22型神经纤维瘤病均表现为两侧听神经瘤。
脑瘤临床表现
脑肿瘤症状
中年人若无中耳炎和外伤的病史,仅有一侧听力进行性减退,伴有或不伴有同侧耳鸣,多半为肿瘤压迫听神经导致。
闭经泌乳。育龄妇女非妊娠的闭经、泌乳常为垂体肿瘤的首发症状。男性主要表现为阳痿和阴毛、腋毛、胡须等脱落,皮下脂肪增厚等。
复视:即两眼成像不能重叠一起,看任何物体都呈双影。脑肿瘤有哪些症状?复视起初只有当眼球向一定方位注视时才能出现,以后可发展到任何方向都能出现,最后当两侧眼的位置已显着不对称时,复视反而可减轻甚至消失。
视力下降、复视。早期可为一时性黑蒙,并有短暂的视力丧失,随病情的加重渐渐变为持续性的视力减退,最后可能完全失明。
偏瘫包括两种不同的情况,一种是半身无力或偏瘫,表现有病侧肢体少动或不动,另一种是一侧肢体共济失调,表现为动作蠢笨或不稳。这两种症状假如是缓慢出现并渐渐加重,可能是脑肿瘤信号。脑肿瘤有哪些症状?前者多见于大脑半球肿瘤,后者为小脑半球肿瘤的征象。
晨起头疼。一夜睡眠醒来时往往头疼最重,起身后会渐渐减轻,一般的头疼多在午后可以得到缓解。
脑肿瘤症状有哪些?以上就是我们对脑肿瘤的简单介绍,希望通过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更多的患者,脑肿瘤危害性很大,我们要及时的治疗。在此,祝患者早日康复。
扩展阅读:怎样预防脑肿瘤加重?
一、脑肿瘤患者容易发生便秘,因此给患者多摄。蔬菜蔬果,并定点给患者便器排便,因为用力排便可能造成患者出现脑瘤意外。
二、脑肿瘤患者长期卧床很容易发生褥疮,因此保证患者的床铺清洁干燥,用软枕或者海绵包裹患者的骨隆处,定期按摩患者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三、给脑肿瘤患者定期做由下而上的躯体按摩,发现下肢肿痛,发热等症状应该及早就医。
四、患者卧床期间每天养成给患者翻身拍背的习惯,最好十分钟左右轻拍一次,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口唇变紫,黄痰,呼吸气促应该尽快到医院进行救治。
五、应该多让脑肿瘤患者多喝水,防止出现感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尿液混浊应该是泌尿系统感染的症状应该及早就医。
肿瘤十大报警信号
1、耳鸣、听力减退、鼻塞、咳出的鼻咽分泌物带血、头痛、颈部出现肿块。
2、持续性消化不良。
3、持续性嘶哑、干咳、痰中带血。
4、原因不明的较长时间体重减轻。
5、疣或黑痣明显变化。如颜色加深迅速增大、瘙痒、脱毛、上腹部疼痛。
6、久治不愈、伤口溃烂。
7、乳腺、皮肤、舌或身体其他部位有可能触及的或不消的肿块。
8、吞咽食物有哽咽感、疼痛、胸骨后闷胀不适,食管内有异物感或上腹部疼痛。
9、月经期不正常大出血,月经期或绝经后不规则阴道出血,接触性出血。
10、原因不明的大便带血及黏液或腹泻便秘交替,原因不明显的血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