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能不能艾灸
面瘫能不能艾灸
面瘫能艾灸。
本病多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诅,面部少阳经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治疗以祛风通络,益气养血为主,通过艾灸相关穴位,有益风祛瘀,活血通络之功,对改善面瘫症状有明显效果。
面瘫常用艾灸部位
面瘫艾灸多以阳明经腧穴为主,足太阳经腧穴为辅。
治则:祛风通络,养血合营。
艾灸处方:颊车,地仓,翳风,合谷,阳白,外关,足三里,下关。
艾灸方义:翳风,合谷,下关,外关疏散风邪,通经活血;颊车,地仓,阳白疏调局部经气,通经活络;足三里补益脾胃,益气生血。
灸法:
1.温和灸:每次选用4-7个穴位,每穴灸5-15分钟,每日灸1-2次,5-7次为一个疗程。
2.隔姜灸:每次选用4-6个穴位,每穴灸507壮,艾炷如黄豆大,每日灸1次,5-7次为一个疗程。
教你看准艾灸穴位
了解艾灸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常用于治疗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犹其对慢性虚寒性疾病有特效。艾灸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瘀散结、补中益气的作用。
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艾草能治疗什么病
在艾叶草的功效与作用中,我们有提到,艾叶草可以治疗过敏、湿疹等皮肤病,那么除此之外,艾叶草还能治疗什么疾病呢?
1、治疗月经不调和不孕症。我国名医张仲景就有两个关于艾叶草的处方,胶艾汤和柏叶汤。胶艾汤具有暖宫的作用,可治疗宫寒所致的月经不调和不孕症;柏叶汤可用来治疗妇科多种出血不止症。
2、治疗各种炎症。艾叶草对慢性支气管炎、气喘、四肢发冷、口舌无味等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如慢性支气管炎可口服艾叶油胶丸或者是用鲜艾叶草煮水服用。
3、治疗面瘫。艾灸相信不少人都有听说说,用艾灸的方法可以治疗面瘫、口眼歪斜等。
艾叶草还可用于防治头痛、腰酸背痛、便血、胎动不安等症,还可治疗小儿腹泻、脾胃冷痛等症。
面瘫可以艾灸吗
可以。
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条,熏烤特定的穴位,有活血化瘀、驱寒除湿的功效,对面部神经也能起到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作用,对体质虚弱和风寒湿邪导致的面瘫有辅助治疗作用。
2022年三九天时间表 三九天可以艾灸吗
若有需要的话,可以在三九天的时候进行艾灸。
三九天艾灸有一个专属名词,叫三九灸,三九对应的是三九天,灸对应的是艾灸,三九灸是传统中医用于预防冬病的一种方式,三九灸可以温中驱寒、活血益气,三九天天气非常寒冷,是关节退行性变、颈肩腰腿痛、过敏性鼻炎、面瘫、哮喘、胃肠道疾病、亚健康等常见病的高发时段,古籍《内经》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肺、脾、肾脏器的虚弱(亦即免疫功能的低下)是疾病致病的关键,所谓“寒者热之”,三九灸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温热疗法,可以有效的调养身边,预防或者缓解这些病症,所以,有需要的话,可以在三九天的时候进行艾灸。
艾灸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艾灸?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的呕吐、胃痛、腹泻等;脾肾阳虚之久泄、久痢、遗尿、阳痿、早泄等;气虚下陷之内脏下垂、脱肛、阴挺、崩漏等。
艾灸的禁忌症:
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小心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会耗伤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6.高血压病人头部不宜灸,糖尿病病人艾灸时一定要特别小心,不可灸伤皮肤,更不可实施疤痕灸。
7.从中医角度来说,还有一些证候是不合适艾灸的。如:外感或者阴虚内热证,凡脉象数、急者禁灸;高热、抽搐、极度衰竭、形瘦骨弱者不宜灸。
艾灸因其温经散寒、行气通络、扶养固脱、升阳举陷的作用,广泛地运用于疾病的治疗和家庭的保健。爱美的女士更通过艾灸来达到调整身体健康状态来延缓衰老、美容的目的。庄礼兴教授建议,家庭艾灸可以选择艾条灸或者是隔姜灸,专业的艾灸疗法,应该到正规的医院进行治疗,不可盲目自医或者是选择一些小美容院、养生馆来进行治疗。
面瘫可以艾灸吗
可以。
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条,熏烤特定的穴位,有活血化瘀、驱寒除湿的功效,对面部神经也能起到温经通络、消瘀散结的作用,对体质虚弱和风寒湿邪导致的面瘫有辅助治疗作用。
取穴
1.合谷穴(健侧):位于手背,在第一、二掌骨之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
2.翳风穴(患侧):在颈部,耳垂后方,乳突下端前方凹陷中。
3.太阳穴:在耳廓前面,前额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
4.下关穴:在面部,在颧骨下缘中央与下颌切迹之间的凹陷中。
5.颊车穴: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
6.阳白穴: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7.地仓穴:在面部,口角外侧,口角旁开0.4寸,上直对瞳孔。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每穴灸10-15分钟,每日可灸2-3次,7日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1日。可采用温和灸,患者能稍微感觉灼痛疗效更佳。
面瘫的艾灸方法
面瘫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尤其以冬季最高,其发病与面神经根病毒的感染有关,其神经支配区域失用,故出现口眼歪斜、面部麻木等症,治疗不当易留后遗症。我们观察来诊的数百例面瘫患者,超过3个月留有后遗症的比例约占30%,双侧面瘫患者约占2%,喝水、进食都成问题。
对于面瘫合并感染,可用艾灸疗法。艾灸疗法是指以艾绒为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入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作用。
该法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祛寒逐湿,消肿散结,回阳救逆等作用,并可用于保健。
对慢性虚弱性病症和风、寒、湿邪为患的疾病尤为适宜。艾灸一能抗感染、抗病毒,可迅速消灭病毒抗原;二能加快面部神经根部炎症吸收;三能促进受感染的神经细胞迅速恢复活性。此外,避免了针刺的痛苦,无毒副作用,一般1-2个疗程即可收到显著疗效。
地仓的定位和主治
地仓穴定位:在面部,口角外侧,上直瞳孔。
用拇指指腹揉按地仓穴100—200次,每天坚持可治疗口角歪斜、流涎。(长期坚持用食指指甲垂直下压两侧地仓穴,稍用力掐揉,每次1—3分钟)
艾灸地仓穴,对于面瘫,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流涎,鹅口疮,面痒,面伽疔疮等症状有效果。艾条灸3—5分钟。另有相关记载:地仓穴不宜灸。
取刮痧板从口角外侧刮至耳垂下,刮拭2—3分钟,治疗三叉神经痛。
面瘫后遗症治疗方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
很多患者都对面瘫后遗症不是很了解,因此在发后没能得到有效的治疗,那么面瘫后遗症治疗方法的注意事项有哪些呢?下面就让我们跟随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针患侧无效或患侧感觉消失者,要刺灸健侧,等患侧感觉恢复时再取患侧可逐渐取效。这是面瘫后遗症治疗方法的注意点之一。
(2)当患侧面肌松弛时,要多用补法或浅刺、点刺法,亦可置皮内针埋藏,或用艾条灸地仓、牵正穴。这也是面瘫后遗症治疗方法的注意点。
(3)当患侧面部肌肤肿胀、触压痛甚者,多用泻法。尤为提出的是,在患侧口腔内的咬合线处点刺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