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现脑瘫儿的异常行为
如何发现脑瘫儿的异常行为
脑瘫是指孩子从出生前到出生后的一个月内,因各种因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婴儿神经细胞损伤和坏死)。这些因素包括孕期、生产时、出生后这三个时期的病毒感染、缺血缺氧和外伤等。
脑瘫患儿主要表现为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语言障碍及视觉、听觉、行为和感知异常等多种症状。
如果孩子有如下表现,则必须警惕脑瘫:睡眠时间过长或者不睡觉;哭时没有声音,或哭声低沉、发直;双手发抖或不停地颤动,大人扶着站起时双下肢像棍子一样发直或双腿像剪刀一样交叉,运动时手脚不协调,偏侧运动较多;撒尿时把不开;3个月时还不能抬头;6个月还不会翻身;8个月还不会坐;眼神与父母没有交流等。
由于脑组织在婴儿早期处于迅速生长发育阶段,脑损伤也处于初级阶段,异常姿势和运动还未固定,孩子脑部发育的可塑性和恢复能力很强,因此,0至6个月是脑瘫的最佳治疗时期,这一时期如能得到及时治疗,效果最好。
专家提醒,早期脑瘫的孩子一般不容易被发现,特别是轻型的病人更易被忽视,有的常常被误诊为佝偻病、营养不良。此外,也要警惕中枢神经性协调障碍,它的一些症状与脑瘫很相似,研究发现,这一疾病如未得到及时治疗,超过90%的患儿可转化为脑瘫。
宝宝6个月前最容易发现脑瘫
脑性瘫痪的症状在婴儿期表现,常以异常姿势和运动发育落后为主诉。虽然患儿的脑损害或者脑发育异常是非进展性的,随着脑损伤的修复和发育过程,其临床表现常有改变。
专家指出,八成脑瘫孩子被延误治疗,6个月内是发现脑瘫的关键月龄。日前获悉,小儿脑瘫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令人遗憾的是,80%患儿早期未发现,错过治疗最佳时期。在医院接诊的神经系统小病人中,有1/5至1/4为脑瘫儿,能在早期发现并就诊的只有1/5。
小儿脑瘫的十大症状
(1)运动障碍: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有些严重的病例头常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3)、智力障碍: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一席之地/4。
(4)、语言障碍:大多数的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这种情况尤其以手中徐动型的脑瘫占比例为大。
(5)、视、听觉障碍: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6)、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7)、牙齿发育障碍: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疏松、易蛀,各种牙病的发生率较正常孩子为高。
(8)、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
(9)、情绪和行为障碍: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异常行为表现为
1)强迫行为:自己强制自己作某一动作。
2)自伤行为:自己打自己或用头不停地撞墙。
3)侵袭行为:欧打他人,但较少见。
(10)、癫痫:约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的发生率尤其突出。
婴儿脑瘫的六大信号
如果经过观察,宝宝有以下异常行为的话,家长就要警惕宝宝是否患有脑瘫
:一、用手逗仰卧的宝宝,正常德可以举起双手触碰面前的手,自己仍然可以保持平卧,如果宝宝抓住你的手紧抓不放,甚至悬起上身,就要怀疑是否有脑瘫。
二、脑瘫的宝宝再俯卧时候不能用双臂支起上身,而正常的宝宝可以。
三、三首握持仰卧儿童单侧的膝盖部位,正常德孩子不会用另一条腿去踢手,而脑瘫宝宝就会。
四、双手抱起宝宝,使其双足着地,脑瘫孩子不能正常站立。
五、扑打宝宝的身旁,正常孩子不会受惊,脑瘫宝宝会四肢上举,惊叫等。
六、用手推坐着的宝宝,脑瘫儿不能保持坐位,容易前倾,低下头,摆动双臂。而正常的孩子,坐着比较稳定。用手握着宝宝的一条腿倒提,脑瘫儿不能屈起另一条腿对抗,而正常宝宝可以。脑瘫儿在仰卧的时候经常屈起一条腿与一个手臂,而正常德孩子一般是放松展开四肢。
脑瘫的症状
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以及流口水,这都是脑瘫症状。
癫痫:约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的发生率尤其突出,这些都是脑瘫症状。
情绪和行为障碍: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异常行为表现为 (1)强迫行为:自己强制自己作某一动作。(2)自伤行为:自己打自己或用头不停地撞墙。(3)侵袭行为:欧打他人,但较少见,大家要重视这些脑瘫症状。
脑瘫儿童为什么会行为异常
儿童在生理上存在疾患的特殊性,可能是引父母出现矛盾的主要原因。家庭和睦是小儿健康成长的基础,和谐的家庭往往对孩子倾注更多的关怀,儿童出现行为异常的发生率较低,反之儿童出现异常的可能性会明显增高,家长对孩子的支持与关心可以有效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脑瘫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生活能力差、任性娇气、依赖性强、哭闹、破坏东西等,
若未得到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则随着年龄的增长,出现心理行为问题的儿童将明显增多。调查中发现女孩肥胖的比例较高,提示对脑瘫儿童也应注意合理的喂养。脑瘫儿童总分异常发生率为6.52%,要文献报道相符,但行为因子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文献报道资料,因此脑瘫儿童的行为问题不容忽视。
家庭,脑瘫可以引起儿童自卑、孤僻、焦虑等心理问题,反过来,自卑、孤僻、焦虑的脑瘫儿童往往不愿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因而不利于康复。通过对脑瘫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干预矫正,旨在使这些儿童以及家长清楚地意识到由于各种不良因素导致儿童躯体障碍,如运动障碍,语言发育障碍,智力障碍等,疾病己成事实,但应冷静地对待这一事实,所谓“身残志不残”,使这些特殊儿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脑瘫儿的症状
脑瘫儿症状一
在明显的一个状态就是脑瘫的患者很容易哭闹,睡觉比较的困难,怎么哄都比较难入睡,但当中还有一部分的脑瘫患者在早期的时候会出现肠痉挛的反应,这个也是导致孩子出现哭闹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所以家长们一定要注意孩子的日常行为。
脑瘫儿症状二
在刚开始的时候脑瘫患者会出现喂食东西难以吞咽的现象,相信大家已经有所了解的,有的时候还是会出现护理比较困难,出现频繁的吐奶,体重总是不增加等。
脑瘫儿症状三
在后期的发育过程中,和同龄的孩子相比是可以看的出来的,当竖立抱起患儿的时候出现两下肢伸直、内收并内旋,两腿交又出现剪刀状。患儿行走时出现“剪刀状”痉挛性瘫痪步态,不能将整个足部在地上放平,总是足尖着地。上肢表现为肘、腕关节屈曲。
脑瘫儿症状四
对噪音或体位改变非常“敏感”,大腿外展困难,小儿脑瘫的症状包括小儿在洗澡时不易将拳头掰开,家长于是常常会反映“孩子不喜欢洗澡”,当脚用接触到浴盆边缘,出现背部僵硬呈现出竖弓形。
脑瘫儿症状五
会出现肌张力异常。表现为肌张力低下、肌张力亢进、肌强直及肌张力不协调。肌张力亢进会导致姿势异常,往往是脑瘫的典型表现,比如交叉腿。就是由于两下肢内收肌肌张力亢进所致。肌强直是指肌张力明显亢进并持续存在,类似抽搐,一般来说是重症脑瘫的表现。
脑瘫儿会胎动吗
年轻的父母们十分关心宝宝的健康状况,为人父母的,自然希望自己的宝宝是健康正常的小孩,所以爸爸妈妈希望通过胎动来检验宝宝是否健康,是不是脑瘫儿?但是脑瘫儿会胎动吗? 这是孕期的妈妈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在这里,小编收集了不少专业的看法,为爸爸妈妈们提供一点依据。
脑瘫儿会胎动吗?专家首先说明的一点便是:通过脑瘫儿胎动规则是不能发现脑瘫的,因此只有通过颅脑CT检查才可以断定是否是脑瘫。头部的CT异常主要表现为皮质萎缩,全脑萎缩,低密度灶,小脑异常,透明隔缺损,脑室扩大,胼胝体缺损,脑穿通畸形,脑室周围局限性萎缩,全脑广泛性低密度影,脑裂脑回畸形等改变。低体重出生的未熟儿引起的轻、中度脑瘫,以脑室扩大,皮质萎缩最为多见。所以胎动检查是不能检查出是不是脑瘫的,假如孩子的脑白质发育不良,这只是增加了脑瘫的几率,但不能确诊为脑瘫。若是妈妈怀孕了,想通过检查胎动来决定是否要这个孩子是不现实的行为,只能通过出生后的CT检查做判断。对出生后诊断为脑瘫的宝宝,父母们不用太担心,因为现在的干细胞疗法是可以治疗脑瘫的,只要及时治疗,就没有太大的问题。所谓的干细胞疗法,是专家发现的治疗脑瘫的根本方法,它安全并且无副作用,已成功治疗了很多的患者,干细胞疗法是通过静脉输液或腰穿的方式把干细胞定向输送到脑部,去修复受损细胞,从而恢复受损的细胞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同时,妈妈要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营养的饮食,做好保健工作,如果有意外认真听从医生的指导是能够有效降低脑瘫发生率的。做父母的一定要提高对脑瘫的认识和重视,在生活中发现孩子的异常就要去正规权威的医院诊断,莫要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
小儿脑瘫现在已经是生活中发现的一种越来越常见的疾病了,尤其在妊娠期,这是脑瘫发生的高峰期。因此,爸爸妈妈在这个时期必须做好相应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非常重要。再回到脑瘫宝宝有没有胎动的问题上,回答是肯定的:脑瘫宝宝与正常的宝宝一样,胎动是正常的。
脑瘫儿会胎动吗?答案已经是确切了的,但是爸爸妈妈面对脑瘫宝宝时,还是应该多一份信心和希望,及早发现,及早治疗。
早产宝宝应该如何有效避免脑瘫的发生
对于脑瘫患儿的治疗还是要强调早期干预早期治疗。南京的李女士就是一位新妈妈,可是对于刚做了新妈妈的她却满脸的愁容。这主要是因为李女士的孩子属于早产,只有940克重。并且随着孩子的月份越来越大却表现出越来越严重的神经损伤症状。李女士很担心孩子的健康,害怕孩子出现脑瘫。
专家也指出,早产儿发生脑瘫率是很高的,并且这些孩子还比较容易发生行为异常(例如多动倾向)、睡眠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等疾病。对于这类的早产儿想要避免脑瘫最主要的还是要早期干预。对孩子的异常行为,针对性地通过神经营养药物、家庭早期教育等方式,进行有效治疗,让这些孩子尽早回归正常,拥有健康的人生。
通过临床上来看,尽管早产儿易患脑瘫,但也并不是绝对的,只要孕妇注重日常的保健。并在孩子出生后及时的进行干预,是完全可以避免脑瘫儿出现的。所以做妈妈的也没有必要过分担心。因此,对于早产的婴儿,父母要更加多注意孩子的言行和智力,如果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治疗。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够生出健康的宝宝。
小孩脑瘫怎么治疗
脑瘫的治疗方法都有以下:
1、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是指进行针灸、按摩等手段,促进康复,另外针对合并症治疗,亦可广泛使用中药内服、外用;以及理疗:利用水疗、光疗、生物反馈等有针对性促进康复。
2、手术矫正治疗
手术矫正治疗可以短时间内对小儿异常的姿势等进行矫正。手术矫正治疗并不适用于所有小儿脑瘫患者,一般三岁一下的脑瘫儿由于身体机能发育很不完善,不适宜进行手术矫正。
3、心理治疗
针对心理不同阶段的改变制定出心理治疗计划,可以进行个别和集体、家庭、行为等多种方法。
4、临床康复
用护理和药物等手段,预防各种合并症发生,亦可进行一些治疗性临床处理,减轻症状,促进功能恢复。
以上就是专家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小儿脑瘫的治疗方法,相信大家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小儿脑瘫的具体治疗方法要在脑瘫医院专家的具体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能私自进行治疗。
小儿脑瘫的典型症状
脑性瘫痪的本质是原始反射残存及中枢性协调障碍所引起的正常反射途径被阻断,而异常反射途径被固定下来的姿势和运动异常。专家指出,小儿脑瘫的临床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如肌胡力、姿势和反射异常。小儿脑瘫有10大典型症状,均表现为宝宝某方面发育障碍,妈妈要仔细观察宝宝发育情况,就是揪出病因。
1、运动障碍:由于脑神经受损,脑瘫儿童的运动能力低于同年龄的正常孩子,运动自我控制能力差,障碍程度轻的只是手、脚动作稍显得不灵活或笨拙,严重的则双手不会抓东西,双脚不会行走,有的甚至不会翻身、不会爬行、不会坐起、不会站立,不会正常的咀嚼和吞咽。
2、姿势障碍:脑瘫儿童身体的各种姿势异常,姿势的稳定性差,在运动时或静止时姿势别扭,左右两侧不对称,手脚不能正常摆放,有些严重的病例甚至连都头都不能像正常的孩子那样处于竖直正中位置,而是习惯于偏向一侧,或者左右前后摇晃。
3、牙齿发育障碍:脑瘫儿童牙齿多数发育不良,牙齿质地差、无光泽、牙齿疏松、易蛀,龋齿等各种牙病的发生率亦较正常孩子为高。
4、口、面功能障碍:一部分脑瘫儿童脸部肌肉和舌部肌肉均出现明显痉挛或不协调收缩。从而导致孩子咀嚼和吞咽困难,口腔闭合困难,还常有口水不止现象。
5、视、听觉障碍:不少脑瘫儿童伴有近视或斜视,其中以内斜视为多见,眼睛不能集中看物;听力减退以徐动型脑瘫较为多见。脑瘫儿童往往对声音的节奏辨别存在困难。
6、语言障碍:大多数的脑瘫儿童可能伴有不同程度的语言障碍,不能说话或者学说话的时间比正常孩子晚和长,有的表现为语言表达困难或构语困难,有的表现为发音不清或口吃,有的还表现为失语症,即能理解别人的语言,但自己无法讲话。
7、生长发育障碍:一部分轻型脑瘫儿童生长发育可以基本或接近正常,但大多数的脑瘫儿童都比同年龄的正常孩子个子长得矮小,有时成年患儿还像八九岁的孩子一样,生长发育显得落后。
8、智力障碍:小儿脑瘫患者智力正常者很少,在所有的脑瘫儿童中,智力正常的孩子约有1/4,智力轻度、中度不足的约占1/2,重度智力不足的约占有1/4。
9、情绪和行为障碍:不少脑瘫儿童特别是手足徐动型和孩子性格比较固执、任性,情绪波动变化大,善感受易怒,有的甚至孤僻,不合群。异常行为表现为:强迫行为:自己强制自己作某一动作;自伤行为:自己打自己或用头不停地撞墙;侵袭行为:殴打他人,但较少见。
10、癫痫:约有39%-50%的脑瘫儿童由于大脑内的固定病灶而诱发癫痫,智力重度低下的孩子癫痫的发生率尤其突出,常因受到外物刺激导致癫痫发作。>>>专家支招:10个症状让你认清小儿脑瘫
新生儿期:有哺乳困难现象,具体表现为宝宝出生后不会吸吮、吸吮无力或拒乳,或吸吮后疲劳无力;表现过份安静,哭声小或持续哭闹;自发运动少,常常躺着不动,肌张力低下,全身松软,呈无力状态;全身发硬,好打挺,有肌张力增强,经常从襁褓中窜出去,头背屈,有时头偏向一侧,双下肢强直伸展;易惊、抽搐、尖叫或烦躁不安等表现;一些姿势异常,如上肢内收、内旋、手握拳等。
小儿脑瘫不同月龄的早期表现如下:
1-3个月的婴儿:拇指内收、手紧握拳或上肢内收、内旋;没有看人的意识,眼睛不会看眼前东西;头不稳定,颈不能竖直,头左右摇动或头偏向一侧,俯卧位不能抬头;肌张力异常,如全身发硬、躯干硬性伸展或全身发软。
4-5个月:宝宝表情呆板不灵活,逗引时无反应;仍不会翻身,俯卧位抬头小于90°;身体逐渐变硬,有轻度角弓反张姿势或下肢交叉呈剪刀样,身体姿势不对称等。
6-7个月:宝宝手、口、眼动作不协调;手抓物很快松开或不持久;姿势别扭,长期保持不对称姿势;坐位不稳呈前倾或后倾;头背屈、肩后伸、下肢内旋、手握拳;仍有原始反射存在。
7-12个月:仍不能翻身,双下肢仍不能支撑;不能用单手抓握玩具,或总用一只手抓握;不能独坐;不会与人再见;10个月后还有脚尖站立;11个月不会扶持站立;12个月仍不会迈步;12个月后仍流口水及吃手等。
若家长发现宝宝存在以上异常,因及时带宝宝就医诊治,看宝宝是否患上小儿脑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