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视遗传吗
斜视遗传吗
根据你所说的情况来看,是这样的: 人的眼睛是个球形的,在上下左右的周围有几条拉动的纤维, 当某条纤维收缩时,眼球就会向不同的方向转动.斜视就是某条纤维出了问题. 这不是遗传基因的问题,应该是不会遗传的,可以手术矫正
弱视遗传吗
弱视不会遗传.
弱视没有度数,你所说的1200是你眼睛的远视或近视的度数.弱视就是由这1200引起的,因为你有高度的远视(或近视)没有得到及时的矫正就会使你视物不清晰而导致眼底视细胞的发育不良,形成弱视.
但远视或近视是有遗传倾向的,如果你有孩子一定要注意你孩子的视力,到他能辨认视力表时给他测视力,看他的视力是不是能达到正常.如果跟同龄孩子有差距应该注意给孩子验光,看是否需要配镜子.
以上是对“弱视一定会遗传吗”这个问题的建议,希望对您有帮助,祝您健康!
近视遗传学
小宝宝的光亮眼睛,如果因为爸妈有近视而早早的患上了近视,宝宝这么漂亮的一双眼睛,今后也要架一副眼镜,多可惜啊。还有,要是爸爸妈妈中的单方有近视,宝宝今后会不会近视呢?
高度近视会遗传
医学调查显示,父母双方均是高度近视眼(一般指600度以上),遗传给宝宝的近视几率在40%左右;若其中一方高度近视,其遗传的几率可降到20%;但如果父母均是低度近视,遗传的几率要小得多。
以上是遗传几率,事实上,在倪海龙医师的门诊中,3-6岁的近视宝宝中,因遗传近视眼的占10%左右。在对有遗传近视家族史的100例儿童调查中,发现67%的儿童近视是在10岁以前发病的。同时,从诊治的上千份病历统计中观察到:儿童在5—10岁发生近视、散光的,他们的父母一方或双方多有近视、弱视、散光等眼病。
因此,排除后天环境的原因,3-6岁的宝宝出现高度近视,其发生原因与遗传有很大的关系。它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基因所决定。简单地说,每个人都有这一对(两个)基因,这两个基因分别来自父母亲。如果某人这两个基因都是致病基因,那么宝宝得高度近视的可能性就会很大,今后近视的度数也与爸爸妈妈的近视度数相近。
如何尽早发现宝宝近视了?
刚生下来的小宝宝也有已经近视的可能性,但这在遗传近视中占的比例很小,仅1%—2%左右,医学上称为“先天性近视”。这类宝宝,一般在出生3-6个月后,就可以检查出是否患有近视眼。
小宝宝与大人一样的视力检查一般要到三岁时才能够进行,在此之前,爸爸妈妈可以自制一些卡通小卡片检查宝宝的视力。例如:准备四张纸片各画上一只小兔子,让宝宝看眼睛大小不同的兔子图片,指出大小。如果宝宝需要检查屈光不正等其他项目,需要使用有麻醉作用的眼药水将眼部肌肉暂时麻醉,散瞳后才能进行。
爸爸妈妈都有高度近视的,应意识到宝宝会有遗传近视眼的倾向。在日常生活中,多注意观察宝宝和同龄的孩子在视觉上的差异。观察宝宝在看东西时,眼睛是否会眯起来,是否会歪头,是否会将脸靠近物体等,如果出现这样的情况,应尽早带宝宝去眼科检查。
宝宝有遗传近视爸爸妈妈怎么做?
一般说来,宝宝近视的发病主要在以下时期:幼儿园大班、小学一年级、小学三年级、小学五年级、12岁以上的青春期。先天近视眼的宝宝,虽然有遗传因素,但是通过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仍然能保持健康的视力。
中医提倡“后天养先天”,认为近视散光完全可以通过日常的饮食、锻炼、治疗等后天调养,达到弥补遗传因素,恢复健康视力的目的。爸爸妈妈们在饮食方面应尽量让宝宝少吃甜食,多吃富含维生素A、B1、B2、C及E的食品。常见富含维生素的食品有蛋、奶、鱼、肉、肝脏和新鲜的蔬菜、水果。同时,多带宝宝到户外进行运动,少看电视。
同时,爸爸妈妈可不定期地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若发现宝宝已经近视了,要及时配戴眼镜,保证宝宝的正常用眼。不要因为宝宝小,怕被同龄的孩子取笑,就不戴眼镜。
近视而不戴眼镜不但会影响宝宝今后的视力发育,而且宝宝因长时间看不清楚东西,信息收集不全,也将影响大脑智力的发育。佩戴眼镜也是对近视的一种治疗方法,6个月大的宝宝即可以使用眼镜了。由于很难将眼镜戴在宝宝的耳朵上,通常会采用后面有橡皮筋连接的特制眼镜。另外,在挑选眼镜时,爸爸妈妈要注意眼镜是医疗用品而不是一般商品,质量优劣比美观度更重要,所以一定要到大医院配镜。
如何预防宝宝的后天近视?
爸爸妈妈都不近视,宝宝近视的可能也在8%-10%,外界环境因素是近视形成的主要原因。目前,环境因素造成的近视已超过了遗传近视的比例。
近视眼的发生与近距离用眼活动和摄入营养成分的失衡密切相关。若小宝宝的床上悬挂的玩具距离眼睛太近,久而久之就可能导致近视或是斗鸡眼。而对刚踏入小学的孩子来说,要他们坐在教室听课45分钟,不能随意走动,这样长时间的用眼让孩子感到不适应,会因眼睛过度紧张而导致近视。
由于宝宝的年龄还小,自我控制意识不强,若看到好看的动画片或是玩具,没有爱护眼睛的意识。因此,爸爸妈妈要做好改善家庭视觉环境的工作。重视采光的标准,窗户透光面积与房间面积之比不低于1∶6。电视机和房间的画不能有反光,以防刺激宝宝的眼睛。在房间里久了,要抱宝宝往窗外望望,同时增加宝宝的户外活动,这样既可增强体质又可防治近视。
引起斜视的原因有哪些
(1)先天异常:眼外肌解剖位置异常、发育异常,或支配肌肉的神经麻痹引起。医学上把出生6个月内发生的斜视称为先天性斜视。
此外,也有遗传因素,斜视眼在家族中遗传不是全体成员,这种缺陷往往是间接遗传到下一代子女身上。一般出生6个月内发生斜视称先天性斜视,它不具备建立双眼视物的基本条件,对视功能的发育危害最大。
(2)视功能发育不完善:双眼单视功能尚未发育成熟,不能很好地协调眼外肌所致。通常5岁前是儿童斜视的高发期。
(3)屈光系统发育不成熟:儿童多为远视眼,由于调节力较强,过量的调节势必会引起两眼的过度会聚,很容易引起内斜视。
(4)眼球运动中枢管制失调:如果集合过强或外展不足或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内斜;相反外展过强,集合不足或者两者同时存在,就产生了外斜。
(5)斜视发生的诱因:斜视常发生在发热、感冒及手术外伤后,惊吓,情绪紧张或过分精神压力也可诱发斜视的发生。
斜视有遗传吗 斜视会遗传吗
斜视会不会遗传,这是所有斜视患者以及家长关心的问题,从研究看来,斜视会具有一定的遗传性,但不是所有的斜视都会遗传,国外研究表明,共同性斜视的遗传度在70%以上,国内则有85.41%以上。
斜视会遗传吗 斜视的种类
斜视根据成因的不同可以分为几种,常见的有共同性斜视和麻痹性斜视两大类。
共同性斜视可以按眼珠偏斜的方向分为内斜视,外斜视以及垂直型,旋转性斜视;麻痹新斜视主要有先天性婴儿型麻痹性斜视和后天性麻痹性斜视。
后天斜视会遗传的吗?
1、发育不完善:双眼单视功能发育不完善,不能很好协调眼外肌,受外界不稳定因素(发烧,惊吓等)能促使斜视发生。
2、先天异常:眼外肌肉位置异常,也可由于生产时造成大脑点状出血,使眼外肌麻痹。
3、眼球发育特点:小孩眼球小,眼轴短,多为远视。又因儿童角膜晶体,睫状肌收缩力强,调节力就需要更多内转,过量辐揍就易导致内斜。
斜视与遗传有关系吗?这是所有斜视患者或家长关注的问题。从临床观察和应用双生子遗传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肯定的——斜视有遗传性。早在1952年国外有报道,158例斜视病人中有阳性家庭史的占47.5%(75例)。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用双生子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共同性外斜视的遗传度都在70%以上,国内有报告共同性斜视的遗传度为85.41%。一组斜视家系的报告,四代有8人患同一种眼外肌病,叫做先天性眼外肌广泛纤维化综合征,每一代均有发病者,为染色体显性遗传。患此病子女与正常人结婚,后代不患此病。其临床表现是,双上眼皮不能抬,需用仰头视物,眼球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上,不能向任何方向转动。可见,斜视有一定的遗传性,但不是所有的斜视都遗传。现在一致认为共同性斜视具有多因子遗传的特征。
斜视除了遗传的先天因素之外,更多的是因为后天行为习惯不好,从而出现斜视的状况。
斗鸡眼遗传吗
斗鸡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危害眼睛的健康。但是对于下一代是否有影响,还是有必要了解一下斗鸡眼遗传吗的问题,还是不如了解斗鸡眼的形成原因吧。斜视可分两大类:共同性斜视与非共同性斜视(也称麻痹性斜视)。前者是占805以上,其中绝大多数为水平斜视,即内斜或外斜,而且发病几乎都是儿童。据国内调查统计,斜视的发病率在儿童期为1-2%。可见斜视是一种常见病。一旦发现自己的小孩患有斜视,就应该及早诊治,千万不可相信某些不科学的说法,如“等孩子长大以后慢慢好的”等说法,如延误诊治时机,将会给孩子留下终生遗憾。正常人的双眼视觉发育,从出生后3个月即开始,一直可持续到8岁左右,其中1-3岁尤为关键。在此期间,如果小孩出现了影响或破坏双眼视觉的眼疾,同时又未能及时治疗,过了视觉发育期,则双眼正常的视觉功能就不可能再恢复。对于总是固定在一只眼的内斜视儿童,必须及时了解他的双眼视力情况。因为有内斜的儿童双眼不能同时注视一个目标,斜视眼与非斜视眼所见的物像不仅不能融合成一个物像,反而会相互干扰,甚至还会影响非斜视眼视物清晰度。为了保证非斜视眼能看清物像,大脑视觉中枢就会对斜视眼的视觉产生抑制,久而久之,会形成所谓斜视性弱视。少数发病较晚的儿童,发病时往往会感到视物出现双影,这在医学上称为复视。如果出现了这种现象,家长必须带孩子去医院诊治。此外,还有少数儿童患有非共同性斜视,如先天性上斜肌麻痹症,孩子会出现歪头,值得家长注意。因此对于斗鸡眼来说,斗鸡眼遗传吗这个问题的最好答案当然就是斗鸡眼由很多复杂的因素形成的。只是明确的病因还是不是很清楚,是否遗传还不清楚,当然对于后代当然是定期遗传,有效预防斗鸡眼的发生。
近视眼的致病因素
目前的研究证实: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是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
近视的发生与发展与个人体质密切相关。目前的研究资料和统计学资料表明,父母其中一方有高度近视,其后代近视遗传的外显率为50%,若父母双方都是高度近视的,其后代近视遗传的外显率为80%。目前共发现14对的近视遗传基因。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两种遗传方式。就像我的身高一样,遗传体质决定我们身高的高度,眼轴也决定着近视的程度。眼轴每增长一个毫米,近视就会加深250度到300度。具备近视遗传体质的孩子,其中一个很重要的体征,就是其眼轴长度明显长于同龄的孩子,甚至会超过成人正常的眼轴长度。
近距离用眼过早、过多,如:写作业姿势不端正,阅读时间过长,玩手机、电脑、游戏机,练琴、玩小玩具等等,造成了视近负荷过大,是诱发近视的主要环境因素。
近视病因学的最好结论是:在孩子的眼睛发育最快、最不稳定的时期,不良用眼环境增加了近视基因的外显率和表达性,因此,也就最终导致了近视发生。近距离过度用眼是近视基因的催化剂。打个比方,体质差的人,稍有风吹雨淋就会生病。而体质强壮的人则不会轻易生病。体质不同,对外界不良环境影响的敏感性和抵抗力不同。近视眼的形成也具有相似的特征:有的孩子天天看书、玩电脑,但眼睛不容易近视;而有的孩子用不多久就会出现视力下降。具有近视遗传体质的人,受不良用眼习惯的影响就会更明显。不仅发病年龄早,而且近视进展较快,发展成为高度近视的机率就会大增。小学生近视每年增长100度~150度是非常常见的,甚至有些个体近视度数每年增长在200度以上,须格外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