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 局灶症状
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 局灶症状
在老年痴呆的病程中,偶尔可出现局灶症状。
如损害新皮质区最早并最多出现的命名性失语,也可有其他形式失语,以及各种失用、失认、失算症,最终认识能力可全部丧失。
老年人平时多动动脑更健康
老龄化趋势让老年性痴呆患者数量增多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变得年轻而又充满了活力。但是请不要忘记:在不久的将来,我国将进入老龄社会。同时伴随着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老年痴呆症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高。
一直以来人们对老年痴呆症存在误解,总认为脑细胞会不断死亡,数量越来越少,所以流行的看法是节制用脑,以避免大脑神经细胞超负荷运转,减少其衰老退化过程。一些医学专家则认为,老人更应多动脑,多运动,这样才能减少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对老年痴呆症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以中国传统医药方剂抑制老年痴呆症的发生有很大研究空间,以中药滋补肾阴活血化淤,益气醒脑,健脾润肺对症治疗相信能取得一些突破性进展。
专家们还建议调理饮食,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的生成,从食物中摄入能降低老年痴呆症的维生素B12和叶酸既有效,又安全方便。 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为创造性减退、易倦怠疲劳、健忘、易动怒、疑心大、夜梦难眠、语言能力障碍,甚至性格行为改变等。 统计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人中有12.5%-18%的人患有老年痴呆症,而且还在继续增长。
警惕老年痴呆症六大误区
误区一
老年人记忆力不好就是痴呆症
记忆可分为瞬间、近事、远事三种类型。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对久远的事情记忆犹新,而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但是,老年人记忆力不好,不一定都是痴呆症的表现。
这些老年人虽然自感记忆力减退,但如果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智力检查也正常的话,就不属于老年痴呆症,这类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当然,如果记忆力减退程度严重,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就属痴呆症了。
误区二
老年痴呆症并不需要治疗
许多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有轻微下降,但绝不会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实际上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需要早期治疗。
老年痴呆症早期表现为忘性大、丢三落四、做不好家务等等,这可能会引起各种事故。患者逐渐还会出现迷路,不认识家人、打人骂人等精神症状。到了晚期,患者更会出现缄默不语、二便失禁、各脏器功能衰竭等。
误区三
老年痴呆症没办法治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连续谱,分为无症状临床前期、轻度认知损害期、痴呆期。临床前期和轻度认知损害都属于痴呆症前期,这是最佳的治疗时期,此时治疗效果更显著。同时,老年痴呆症中有一部分是脑血管病、代谢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脑积水等造成的,有些通过治疗可以逆转或延缓发展。
误区四
老年痴呆症不能早发现
人们常常忽视中老年阶段出现的记忆力下降问题,通常在老年痴呆症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才发现。但是,此时患者认知水平可能已达到中度痴呆症状态,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因此医生建议,市民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记忆力检查。
误区五
人老必定会患痴呆症
人到老年,虽然脑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进而导致脑功能受损,但大多数存活脑细胞的功能依然存在。
而且,这些存活的脑细胞有一定的代偿功能,能维持正常的精神活动。近年来研究证实,脑细胞退化到90岁左右可以逐步停止。临床上只有4%~5%的老年人患痴呆症,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的脑功能是健康的。
误区六
通过CT就能查老年痴呆症
对于大多数的老年人而言,CT检查可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生理性脑萎缩,但脑萎缩并不意味着患有痴呆症。相反,有些老年人通过CT检查显示没有脑萎缩症状,却患有痴呆症。
一般而言,痴呆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成套的认知功能测评。如果没有痴呆症状,而CT检查显示有脑萎缩,证明这是脑组织正常的生理性退化,不必紧张。
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
1、近事遗忘,即越近的事情越容易忘掉,甚至瞬间即忘,但对一些陈年旧事却记得很清楚。
2、言事迟钝或啰嗦。言语表达不流畅,含混迟钝,说话啰嗦,对一些无关的事纠缠不休。
3、定向障碍。如对时间的感知淡漠或混乱,经常出门后找不到回家的路,且记不清从何处来到何处去、去干什么等。
4、思维与判断能力差。经常忘记年月日,不知道自己存了多少钱,甚至连自己有几个子女也记不清。
5、主动性与条理性差。失去以往的积极主动性,变得消极被动不愿交往,料理家务无条理,做事颠三倒四。
6、敏感多疑。认为亲人对自己不好,子女不幸,怀疑自己的东西被家人或邻居偷窃,把自认为贵重的东西经常东藏西放,但实际上藏得并不隐蔽。
治疗老年痴呆有新药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认知功能衰退为特点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疾病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13%,同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幅提高,8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可能一半以上都患有此病。中国属老年痴呆症的高发地区,目前患者人数超过600万,居全球首位,给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
浙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宝荣教授说,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比较隐蔽,病人处于临床前期或轻度认知障碍时期极少被识别出来。大部分患者通过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和脑成像被鉴定出来时已处于中晚期,对这些病人,目前没有效药物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大多只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通过药物改善患者已经出现的症状,效果也不是很好。
研究团队通过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叫sST2的蛋白明显增高,sST2是白细胞介素IL-33的诱饵受体,原本用作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IL-33蛋白功能异常,大脑清除淀粉样Aβ蛋白斑块的功能下降。
张宝荣教授解释,大脑的记忆和思考功能都依赖于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随着年龄增加,大脑中的Aβ蛋白斑块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就像是大脑里的垃圾,会导致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丧失,最终导致神经细胞丧失,脑组织丧失,出现记忆减退、记忆丧失、幻觉产生等症状。
而IL-33蛋白能够调动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性,清除已经沉积下来的Aβ蛋白斑块,同时阻止新的斑块形成。研究团队发现,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里的IL-33蛋白比非老年痴呆症患者少。
能不能通过补充IL-33蛋白逆转老年痴呆症的进程?叶玉如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与浙江大学张宝荣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刘富友教授一道进行了动物试验,他们将IL-33蛋白注射到有老年痴呆症状的转基因小鼠身上,在短短一星期内,就成功逆转了小鼠记忆力衰退、出现幻觉等典型的老年痴呆症症状。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在美国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
警惕老人痴呆的几个早期症状
许多老年人都担心自己在晚年的时候容易老年痴呆。那么老年痴呆在早期的时候有哪些症状呢?下面给大家介绍警惕老人痴呆的几个早期症状,供大家参考。
记忆障碍
记忆障碍出现于早期,尤其是近记忆障碍,几十小时甚至数分钟前发生的事情都无法回忆。患者日常生活表现为“丢三落四”、“说完就忘”,反复提问想通的问题或反复述说相同的事情。
视觉空间技能障碍
在老年痴呆症早期及可有视空间技能障碍,其症状包括不能准确地判断物品的位置。有些痴呆患者在疾病的早期就可能在熟悉的环境中迷路。
语言障碍
找词困难往往是老年痴呆症中最早出现的语言障碍,主要表现在说话时找不到合适的词语,由于缺乏实质词汇而表现为空话连篇;或由于找词困难而用过多的解释来表达,终成唠唠叨叨。
书写困难
因书写困难而导致写出的内容词不达意,如写信不能写清含义,这常常是引起家属注意的首发症状,特别是一些文化修养较好的老人。研究认为书写错误与远记忆障碍有关。
行为改变
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运动在早期常表现正常,疾病中期患者行为可见幼稚笨拙,常进行无效劳动,无目的劳动。
失认和失用
是人是指病人不能辨认物体,尽管此时对物体的触觉或视觉要素都能辨认;失用是指虽有正常的活动能力与主观愿望,但不能执行已经学会的有目的的行动。检查老年性痴呆患者的失用和失认很困难,有时难以将其失用和失认与由于失语、视空间技能障碍和遗忘所造成的后果区别开。
性格改变
性格改变在一部分患者中非常显著,多变的极为敏感多疑或非常恐惧,或变的越来越暴躁、固执。
怎么延长老年痴呆症患者生命
早期发现
老年痴呆症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视或是当成老年人的正常退化现象,如记忆力减弱、日常生活能力下降、智力下降等。如果老人出现这些症状时,千万不能轻视,一定要及时带老人去医院进行检查,排除是否是老年痴呆症。
早期治疗
老年痴呆症如能早期发现,并进行早期治疗,可以极大的延缓病情进展,延长患者的生命。早期的治疗主要以改善脑功能为主,可以使用营养神经药物,同时需要帮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如让患者参与益智游戏、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这些都可增加脑活动与改善脑的血液供应,延缓病情进展。
良好护理
老年痴呆症患者由于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很多事情都需要别人帮助才能完成。家属应该积极承担起责任,积极学习老年痴呆症疾病与护理相关知识,为患者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辅助其完成日常活动,这些可以避免患者发生意外伤害、走失等。
老年痴呆早期症状
(1) 记忆障碍 老年痴呆发病最初的症状是记忆力下降。主要表现为近期记忆的遗忘,比如:一件事情向他述说几遍也会立即忘记,刚放置的东西转身就忘掉了放在哪里了,做饭菜时已放过盐一会儿后又放一次,刚买下的东西就忘记了拿走而自己却离开了,刚刚被介绍认识过的朋友,再次见面时就因为忘了朋友的名字而出现尴尬的场面。而对过去的、有着深刻印象的事件,如过去曾经经历过的战争、参加过的某种重大事件和政治活动、失去的亲人等记忆力却较好,就是我们所说的远期记忆还保持的较好。然而,随着疾病的发展,远期记忆也会逐渐下降,甚至出现错构、虚构及妄想等症状。如把过去发生的事情说成是现在或者是刚刚发生的,把几件互不关联的事情连在一起,张冠李戴,把姓张做的事情说成是行李做的,有时甚至会给别人从头到尾地述说一件根本就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记忆障碍最严重时,表现为患者不认识自已的亲人,甚至连镜子或照片中的自已都不认识了。
(2) 时间和地点的定向力逐渐丧失 患者分不清时间和地点,这不是因为患者的意识出现了问题,而是其认知能力,也就是其智力下降的一种表现。例如患者不知道今天是何年何月何日,现在是上午还是下午,不清楚自已在什么地方,出了家门就找不到回家的路等。
(3) 计算能力障碍 计算能力下降也是认知能力下降的一个方面。表现较轻的是计算速度明显变慢,不能完成复杂的计算,或者经常发生明显的错误;表现严重时则连简单的加减计算也无法进行,甚至完全丧失了对数字的反应。
(4) 理解力和判断力下降 表现为对周围的事物不能正确的理解,直接影响对事物的推理和判断,分不清主要的和次要的、是本质的还是非本质的东西,因此不能正确地处理问题。
(5) 语言障碍 轻者说话啰嗦内容重复、杂乱无章,重者答非所问,内容闻题千里,令人无法理解,或经常自言自语,内容支离破碎,或缄默少语,丧失阅读能力。
(6) 思维情感障碍 思维呈常出现片断性,大事被忽略,琐事却纠缠不清,同时伴有情感迟钝,对人淡漠,逐渐发展为完全茫然而无表情,或小儿样欣快症状很突出。有的则出现幻觉,如幻听、幻视等;有的出现片断妄想,如嫉妒妄想、被偷窃妄想、夸大妄想等。
(7) 个性和人格改变 多数表现为自私、主观,或急躁易怒、不理智,或焦虑、多疑。还有一部分人表现为性格孤僻,以自我为中心,对周围事物不感兴趣,缺乏热情,与发病前相比判若两人。
(8) 行为障碍 早期表现为以遗忘为主的行为障碍,如好忘事、遗失物品、迷路走失等。中期多表现为与思维判断障碍和个性人格改变相关的行为异常,如不分昼夜,四处游走,吵闹不休;不知冷暖,衣着紊乱,甚至以衣当裤,以帽当袜;不讲卫生,不辨秽洁,甚至玩弄便溺;不识尊卑,不分男女,甚至有性欲亢进的倾向。
(9) 行动障碍 动作迟缓,走路不稳,偏瘫,甚至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不能自主时食,终至死亡。
全球每分钟有19人患上阿尔茨海默氏症
全球各地患老年痴呆症的人数,将从当前的4700万人增加两倍多,达到1.32亿人。仅2015年一年,就有约1000万老年痴呆症新增病例,相当于每分钟约19人罹患老年痴呆症。
准确地说,老年痴呆症指的是老年期痴呆,其中阿尔茨海默症占60%,此外还有血管性痴呆、混合性痴呆等。“研究表明,阿尔茨海默症在整个人群中的患病率为4.2%。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65岁以上人群中,每20人中就有1个阿尔茨海默症;85岁以上人群中,每10人中就约有2.5人罹患该病。”中国阿尔茨海默氏病委员会常委理事、清华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玉泉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乔立艳教授说,我国已是老年痴呆症大国,人口老龄化是患者激增关键。
我国阿尔茨海默症早诊率相对较低,门诊中不少患者来就诊时已发展到中重度,增加了治疗难度。很多家属等到老人迷路了、出现幻觉等情况时才带老人来就诊。更有不少家属认为,老年痴呆治不好,因此放弃治疗。事实上,通过药物、认知康复训练等,能减慢认知功能下降的速度,缓解出现幻觉、迫害妄想等精神异常。 “千万别把老年痴呆错当成‘老糊涂’。”
老年痴呆的早期症状可以归纳为“四不”:一是“记不住近期的事”。老人对一两天内发生的事记不住,但几十年前的事却记得清楚;二是“算不清数”,如买菜等简单的算术算不清楚;三是“认不得回家的路”。早期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视空间”功能已受损,独自外出可能不认识回家路;四是“说不清话”。刚开始是说话漏字,后来可能发展为逻辑不清、自言自语等。
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 理解力减退
老年痴呆的老人会变得联想困难,理解力减退,判断力变差。
起初表现为工作毫无计划性与创造性,然后连原来熟悉的工作都无法完成。比如有名的厨师竟然掌握不了火候和佐料的配用,烹调出来的菜非生即焦,非咸即淡,难以入口。严重时,和他人言谈时都无法理解,令其脱衣却张口,令其伸手却久站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