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症的症状
老年痴呆症的症状
1、多疑多虑。早期老年痴呆病人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2、人格和行为异常性格改变。表现为变得自私、狭隘、对人冷酷无情;情感淡漠、行为退缩、兴趣缺乏、意志衰退,无主动性和进取性,注意力涣散或变得急躁、多疑、顽固、易怒和冲动。
3、思维和判断困难。思维贫乏,缺乏创造性,综合分析能力减退,分不清主次,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识。日常生活能力减退,不能胜任原来熟悉的工作,这也是老年痴呆症前兆。
4、情绪不稳定。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5、顾前忘后。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是早期老年痴呆的表现。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有时连自己家的电话号码也记不住;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老年痴呆性健忘不同于正常的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它的特点是病情进展的速度非常快。
6、情感孤僻。早期老年痴呆病人的情感常出现剧烈的、不合理的变化,如对家里的事情常常漠不关心、情感淡漠、性情孤僻、沉默寡言;对日常生活缺乏兴趣、社交活动减少,情感反应减弱。
7、呆滞抑郁。有些早期老年痴呆病人,常常精神抑郁、表情呆滞、睡眠规律紊乱,自我贬低,并有自杀念头。
降低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喝绿茶
目前日本一项研究发现,每天喝两到三杯绿茶,人们罹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就能减少一半左右。
研究人员指出,绿茶具有抗辐射和降低胆固醇等作用,这点早已为人们所了解。这次的新研究专门针对70岁以上老人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七成的人说他们每天至少喝两杯到三杯绿茶,在这些人中,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是最低的。相反,那些每天喝一杯,或者完全不喝绿茶的人中,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则比较多,比前者足足多出一半左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研究人员解释,这与绿茶中所含的儿茶素有很大关系。
儿茶素是绿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人体内有害的自由基,从而对预防和改善早老性痴呆症症状有着很强的功效。更重要的是,茶多酚属水溶性物质,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因此,其中的儿茶素能顺利地透过人体生理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这些都加强了其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作用。
研究人员还指出,每天喝三杯以上绿茶的老人,不仅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比较低,他们在总体的记忆力、注意力和语言使用能力上,也要明显高于平时喝绿茶比较少,或不喝绿茶的人。正是因为日本是个很喜欢喝绿茶的民族,因此,有调查显示,日本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要明显低于欧美地区。不过,研究发现,红茶和乌龙茶等虽然同样属于茶类,它们就不像绿茶一样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正规中医对于老年痴呆症诊断的方法
一、中医的老年痴呆症诊断方法:
(1)脾肾亏损:表情呆板,行动迟缓,甚至终日寡言不动,傻哭傻笑,饮食起居皆需人照料。老年痴呆症诊断可兼头晕眼花、腰膝酸痛、气短、心悸等症。舌质暗淡,舌苔薄白,脉细弱或细滑,两尺脉弱。
(2)脾虚痰阻:老年痴呆症诊断症状发现,终日不言不语,不饮不食,忽笑忽歌,忽愁忽哭,与之美馔不受,与之污秽则无辞,与之衣不衣,与之草本则反喜,重症者不能自理生活,其面色晄白或苍白不绛,气短乏力,舌体胖。
二、西医的老年痴呆症诊断方法:
1.老年痴呆症诊断会发现起病缓慢,呈进行性,可有一段时间不恶化,但不可逆。
2.根据病史及精神检查其主要临床相为老年痴呆症诊断。
3.老年痴呆症诊断是通过神经系统检查及脑电图、CT检查排除脑动脉硬化及其他原因引起的痴呆。
三、实验室的老年痴呆症诊断方法:
脑电图检查,第一阶段多数正常。第二阶段老年痴呆症诊断可见到慢波明显增多,第三阶段可见到全面的慢波,为重度异常。
前面是对老年痴呆症诊断的介绍,您一定对老年痴呆症诊断有所了解了。仅供大家参考。如果您对老年痴呆症诊断还有问题,请咨询我们的在线专家,专家会为您详细解答老年痴呆症诊断的知识的。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
一、时间和空间定向力障碍。老年痴呆症患者在自己熟悉的地方也会迷路,不知道自己身处何方,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到那儿的,更不知道怎么才能回家。有的老年痴呆症患者甚至根本不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也不知道年份、月份、日期等。
二、多疑多虑:老年痴呆症患者会有性格上不合理的变化,如易害怕或疑神疑鬼,猜忌别人或怀疑自己得了什么病。
三、听力明显减退:老年痴呆症患者可有明显的听力减退。中晚期的老年痴呆症患者则可出现听幻觉、嗅幻觉和触幻觉等情况。
四、情绪不稳定:老年痴呆症患者常有感情脆弱的表现。他们忽而泪流满面,痛哭流涕,忽而情不自禁,嬉笑激动;忽而拍案而起,怒发冲冠,使人摸不着头脑。
五、顾前忘后:生活中常出现丢三落四、记忆力不好是老年痴呆症的表现。如做好的饭菜会忘了端上餐桌;甚至早上说的话到晚上就忘得一干二净;外出时常会遗失自己的东西。
老年痴呆症的前兆有哪些?以上为大家介绍的就是老年痴呆症前兆,希望大家可以一一的了解。该病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所以大家要加强对该病的预防,希望上述介绍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患有老年痴呆要注意什么呢
老年痴呆症状:痴呆患者的精神和行为也比较突出,情绪波动不稳;或因找不到自己放置的物品,而怀疑被他人偷窃,或因强烈的妒忌心而怀疑配偶不贞可伴有片断的幻觉的老年痴呆症状;
睡眠障碍,这也是老年痴呆症状。部分老年痴呆患者白天思睡、夜间不宁。行为紊乱,常捡拾破烂、藏污纳垢;乱拿他人之物;亦可表现为本能活动亢进,当众裸体,有时老年痴呆症状会出现攻击行为。
老年痴呆症状破坏的是人的意识和精神,患者初期记忆力和思维能力衰退,不久就会辨认不了方向,进而语言表达困难并伴随着性格的改变,最后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研究表明,老年痴呆症状以肾虚为其本,血瘀、痰浊、毒邪交互为患,导致脏气虚衰。
警惕老年痴呆症六大误区
误区一
老年人记忆力不好就是痴呆症
记忆可分为瞬间、近事、远事三种类型。日常生活中,许多老年人对久远的事情记忆犹新,而对近期发生的事情容易遗忘。但是,老年人记忆力不好,不一定都是痴呆症的表现。
这些老年人虽然自感记忆力减退,但如果不影响日常生活,而且智力检查也正常的话,就不属于老年痴呆症,这类症状在医学上被称为“生理性记忆力减退”。当然,如果记忆力减退程度严重,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就属痴呆症了。
误区二
老年痴呆症并不需要治疗
许多人认为,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记忆力和反应速度可能会有轻微下降,但绝不会到影响日常生活的程度。实际上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严重危害老年人生活质量的疾病,需要早期治疗。
老年痴呆症早期表现为忘性大、丢三落四、做不好家务等等,这可能会引起各种事故。患者逐渐还会出现迷路,不认识家人、打人骂人等精神症状。到了晚期,患者更会出现缄默不语、二便失禁、各脏器功能衰竭等。
误区三
老年痴呆症没办法治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个连续谱,分为无症状临床前期、轻度认知损害期、痴呆期。临床前期和轻度认知损害都属于痴呆症前期,这是最佳的治疗时期,此时治疗效果更显著。同时,老年痴呆症中有一部分是脑血管病、代谢疾病、营养不良性疾病、脑积水等造成的,有些通过治疗可以逆转或延缓发展。
误区四
老年痴呆症不能早发现
人们常常忽视中老年阶段出现的记忆力下降问题,通常在老年痴呆症对日常生活造成影响时才发现。但是,此时患者认知水平可能已达到中度痴呆症状态,错过了最佳治疗期。因此医生建议,市民最好每年进行一次记忆力检查。
误区五
人老必定会患痴呆症
人到老年,虽然脑细胞有不同程度的退化,进而导致脑功能受损,但大多数存活脑细胞的功能依然存在。
而且,这些存活的脑细胞有一定的代偿功能,能维持正常的精神活动。近年来研究证实,脑细胞退化到90岁左右可以逐步停止。临床上只有4%~5%的老年人患痴呆症,可见大多数老年人的脑功能是健康的。
误区六
通过CT就能查老年痴呆症
对于大多数的老年人而言,CT检查可显示出不同程度的生理性脑萎缩,但脑萎缩并不意味着患有痴呆症。相反,有些老年人通过CT检查显示没有脑萎缩症状,却患有痴呆症。
一般而言,痴呆症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和成套的认知功能测评。如果没有痴呆症状,而CT检查显示有脑萎缩,证明这是脑组织正常的生理性退化,不必紧张。
老年痴呆症蛋白的正常功能被确定
β淀粉样蛋白斑块是晚期老年痴呆症的特征,被认为导致了老年痴呆症症状的发生,包括记忆力丧失,智力退化以及痴呆。
β淀粉样蛋白形成的斑块是由酶作用于另一个名为淀粉样前体蛋白(APP)形成的。APP也会出现在非老年痴呆症患者中,但到目前为止,它在健康人群中的功能仍困扰着研究人员。
在12月6日出版的《自然》上,加利福尼亚大学的LawrenceS.B.博士和同事报道,APP与沿着脑细胞移动的细胞物质有关。
而且研究人员暗示,当β淀粉样蛋白在老年痴呆症患者脑部堆积时,会干扰细胞中物质的正常运输,从而导致细胞死亡。
为了研究APP的规律,他们研究了先天不能产生APP小鼠的脑细胞,同时与正常小鼠的脑细胞进行了比较。
他们发现,APP实际上作为一种“受体”埋在细胞膜中,通过与不同蛋白作用,协助物质的细胞间运输。
治疗老年痴呆有新药
老年痴呆症是一种以认知功能衰退为特点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这种疾病在6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发病率约13%,同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幅提高,8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可能一半以上都患有此病。中国属老年痴呆症的高发地区,目前患者人数超过600万,居全球首位,给家庭和社会经济造成沉重的负担。
浙医二院神经内科主任张宝荣教授说,老年痴呆症早期症状比较隐蔽,病人处于临床前期或轻度认知障碍时期极少被识别出来。大部分患者通过神经心理学的方法和脑成像被鉴定出来时已处于中晚期,对这些病人,目前没有效药物可以延缓疾病的进程,大多只能头痛治头、脚痛治脚,通过药物改善患者已经出现的症状,效果也不是很好。
研究团队通过对老年痴呆症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在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血清中,有一种叫sST2的蛋白明显增高,sST2是白细胞介素IL-33的诱饵受体,原本用作调节免疫系统功能的IL-33蛋白功能异常,大脑清除淀粉样Aβ蛋白斑块的功能下降。
张宝荣教授解释,大脑的记忆和思考功能都依赖于神经元和神经元之间的连接。随着年龄增加,大脑中的Aβ蛋白斑块沉积下来,这些沉积物就像是大脑里的垃圾,会导致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丧失,最终导致神经细胞丧失,脑组织丧失,出现记忆减退、记忆丧失、幻觉产生等症状。
而IL-33蛋白能够调动神经小胶质细胞的活性,清除已经沉积下来的Aβ蛋白斑块,同时阻止新的斑块形成。研究团队发现,老年痴呆症患者大脑里的IL-33蛋白比非老年痴呆症患者少。
能不能通过补充IL-33蛋白逆转老年痴呆症的进程?叶玉如院士领导的研究小组与浙江大学张宝荣教授、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刘富友教授一道进行了动物试验,他们将IL-33蛋白注射到有老年痴呆症状的转基因小鼠身上,在短短一星期内,就成功逆转了小鼠记忆力衰退、出现幻觉等典型的老年痴呆症症状。这一研究成果目前已在美国权威科学期刊——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上发表。
坚持每天喝绿茶可长寿
研究人员指出,每天喝三杯以上绿茶的老人,不仅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比较低,他们在总体的记忆力、注意力和语言使用能力上,也要明显高于平时喝绿茶比较少,或不喝绿茶的人。正是因为日本是个很喜欢喝绿茶的民族,因此,有调查显示,日本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要明显低于欧美地区。
专家针对70岁以上老人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有七成的人说他们每天至少喝两杯到三杯绿茶,在这些人中,老年痴呆症的患病率是最低的。相反,那些每天喝一杯,或者完全不喝绿茶的人中,患老年痴呆症的人则比较多,比前者足足多出一半左右。
研究人员指出,每天喝三杯以上绿茶的老人,不仅患老年痴呆症的几率比较低,他们在总体的记忆力、注意力和语言使用能力上,也要明显高于平时喝绿茶比较少,或不喝绿茶的人。正是因为日本是个很喜欢喝绿茶的民族,因此,有调查显示,日本老年性痴呆症的发病率要明显低于欧美地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研究人员解释,这与绿茶中所含的儿茶素有很大关系。儿茶素是绿茶中茶多酚的主要成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物质,可以清除人体内有害的自由基,从而对预防和改善早老性痴呆症症状有着很强的功效。
更重要的是,茶多酚属水溶性物质,具有很强的扩散能力。因此,其中的儿茶素能顺利地透过人体生理屏障,到达中枢神经系统及全身其他器官,这些都加强了其对老年痴呆症的预防作用。
不过,经专家分析,红茶和乌龙茶等虽然同样属于茶类,但是它们就不像绿茶一样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的作用。
“肚子一空,万事皆空”,这句话道出了饮食的重要性,随着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吃已经不是填饱肚子那么简单了,吃什么,怎么吃才是人们所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