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泻推拿什么穴位
孩子腹泻推拿什么穴位
1、孩子拉肚子按揉足三里
足三里穴在膝下三寸外侧一寸,可用拇指或中指指腹在足三里穴做按揉。
2、孩子拉肚子捏脊法
捏脊时,主要作用小儿后背的脊柱及两侧,脊柱属中医督脉,主一身之阳,捏脊调理阴阳,健脾补肾。操作时,医者以双手食指轻抵脊柱下方长强穴,向上推至脊柱颈部的大椎穴。同时双手拇指交替在脊柱上做按、捏、捻等动作,共捏六遍。第五遍时,在脾俞、胃俞、膈俞做捏提手法。六遍结束后,用两手拇指在小儿的肾俞穴轻抹三下即可。
3、孩子拉肚子推上七节骨
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4、孩子拉肚子揉腹法
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5、孩子拉肚子揉板门
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6、孩子拉肚子揉脐法
在肚脐正中,即神阙穴,又指脐周腹部。揉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消食导滞。患儿俯卧,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端在龟尾穴做逆时针按揉200次,约5分钟,皮肤微红为度。
7、孩子拉肚子推拿龟尾
龟尾在尾椎骨端与肛门之间,即督脉经过的长强穴,又名尾闾穴。揉按可通调督脉之经气,调理大肠功能,穴性平和,能止泻。患儿俯卧,用食指或中指端揉脐眼(即神阙穴),逆时针揉约100次,约3分钟。这是根据顺时针摩腹为泻(治疗便秘),逆时针摩腹为补(治腹泻)的原理施术于小儿治疗。
小儿腹泻可用推揉法治疗
夏季高发的婴幼儿腹泻病,成为困扰年轻父母的烦心事。严重的病毒感染性腹泻,由于身体内的大量液体排出,使患儿出现面色苍白、虚脱等脱水症状。大量应用抗生素和补充液体,破坏了肠道内的正常菌落群,易引起婴幼儿胃肠道功能紊乱,影响到生长和发育。
中医认为,5岁以内的幼儿比成人多100多个穴位,而且都是儿童特有的穴位,敏感性特别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穴位会渐渐退化。因此,实施推拿治疗对婴幼儿效果异常明显。专业推拿医师只需要在宝宝的小手上、背部选择适宜的穴位,对各个穴位进行轻柔的“推、捏、拿”等手法,同时对于穴位进行配合运用,不仅具有健脾止泻的作用,同时通过刺激穴位来治疗,还能够激发起孩子原有的抗病免疫能力,调整体内平衡。
施行“推揉法”治疗腹泻,一般每次15分钟,5次为一个疗程,可达到胃肠道保健作用。经过3至5次推拿治疗后,多数可治愈。此外,医生提醒,为防止幼儿腹泻,应该尽可能提倡母乳喂养;同时,增添辅食不宜太快、品种也不宜太多,喂养方法尽量做到定时、定量。另外天气变化时,应避免受凉。
总之,孩子腹泻时要及时治疗的,可以用上面的方法给孩子治疗,这样就可以及时帮助孩子治愈的,让孩子健康成长。
小儿发烧腹泻按摩效果好吗
孩子在生病之后不要着急给他们吃药,毕竟是药三分毒,而且孩子还小,对药物的毒性无法正常的分解代谢,时间长了会给他们的健康带来隐患。其实相比一些药物来说,中医理疗方法缓解身体不适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尤其是出现发烧或是腹泻时,可以尝试一下,那么小儿发烧腹泻按摩效果好吗?
小儿推拿主要是根据小儿的生理、病理等特点,在特定穴位上进行机械的作用,达到活血、调节经络、防治小儿某些疾病的作用。一般是针对6岁以下的小儿,特别是对3岁以下的婴幼儿更有疗效。早在明清时期,小儿推拿受到了广泛的应用,适应症也很广,如腹泻、呕吐、便秘、发热、咳喘、斜颈、斜视、小儿瘫痪等症。
小儿推拿对治疗秋季腹泻,有些快的仅治疗1-3天就能见效。一般在治疗小儿腹泻上,会要求家长给患儿换奶粉,停止辅食;但用小儿推拿治疗时,家长可以给孩子正常饮食,经过慢慢调理,均能缓解病情。小儿推拿在针对小儿感冒发烧、消化不良、胃口差等症状有独到的疗效,家长不妨学几招,可居家对孩子进行护理。
向大家推荐以下几个治疗感冒咳嗽的小儿推拿方法:
1、清肺经:用拇指罗纹面自小儿无名指指端向指节直推,称为“清肺经”,约100次,能宣肺清热、化痰止咳。
2、按天突:用中指指端按胸骨切迹上缘的凹窝处的天突穴,称为“按天突”,约10次,能理气化痰、降逆平喘、止呕。
3、黄蜂入洞:用食中两指端在小儿鼻孔下缘揉动,称为“黄蜂入洞”,约100次,能发汗解表、开肺窍、通鼻心。
4、推太阳:用拇指或食指指端自前向后直推眉梢后的太阳穴,称为“推太阳”,约50次能疏风解表、止头痛。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小儿发烧腹泻按摩效果好吗也都很清楚了。当家人们看到孩子身体不适时,就需要尽快的调理好生活起居了,不能让病情有加重的机会。而且在日常生活中适当的给孩子推拿按摩也要做到防患于未然,预防一些疾病的出现。
怎么给小儿推拿健脾胃
运用有关推拿方法推拿保健穴位,具有健脾和胃,增强食欲,调理气血,增强抗御疾病能力的作用。并能提高小儿身体素质,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可用于脾胃虚弱,食少吐泻,营养不良等病症。小儿推拿健脾胃的主要手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补脾经
定位:拇指的螺纹面。
推拿方法:用拇指螺纹面着力,在小儿拇指的螺纹面旋推500次。
推四横纹
定位:掌面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掌关节横纹处。
推拿方法:将孩子四指并拢,家长用拇指指腹从孩子食指推到小指部位,或用拇指指甲分别掐四个指间关节横纹处,推100-200次,掐5-10次。
揉板门
定位:手掌面大鱼际部
推拿方法:家长用拇指在手掌面拇指后边的大鱼际处按揉100次。
逆运内八卦
定位:以掌心为圆心,以圆心到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所做的圆。
推拿方法:家长用拇指在孩子手掌的内八卦上按逆时针方向做环形运动100次。
摩腹部
定位:腹部中间,肚脐周围。
推拿方法:小儿仰卧,以掌心置于小儿腹部,做顺时针方向摩腹100次,再做逆时针方向摩腹100次。
小儿推拿治拉肚子好吗
一、小儿推拿治疗拉肚子的优点
小儿推拿的优势在于不需要使用药物,通过穴位和经络的刺激达到调理胃肠功能和全身免疫能力的效果。
针对夏季儿童常见的腹泻和积食,宜生到家小儿推拿专家向家长们介绍几种可以在家里给孩子做的小儿推拿方法。
适用年龄:
小儿推拿一般适用于6个月到12岁的孩子,一般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好。
二、小儿推拿治疗拉肚子的方法
1、针对病症:小儿腹泻
方法一:按揉足三里。以膝盖髌骨下方的凸起处为起点,向下四指宽胫骨外侧,用大拇指的指肚按揉这一点100-200下。
方法二:推上七节骨。以尾椎骨为起点,向上1寸到1.5寸为七节骨。将两手张开,四指向外固定在腰椎两侧,大拇指交替向上推七节骨200-300下。要注意的是,小儿便秘就是“下推”,千万别弄反了。
方法三:揉腹法。把手掌摊开,放在宝宝的腹部,逆时针轻揉50下左右,或2分钟左右。这个按摩手法可以让孩子止住腹泻,同时促进肠胃功能润化。但一定要逆时针揉腹,顺时针揉腹则是调理便秘。
方法四:揉板门。板门穴在手掌大鱼际平面,用右手拇指指腹顺时针旋揉宝宝手掌大鱼际,次数在50次左右。按揉这里,可以健脾促消化,增强肠的蠕动功能,让宝宝的肠功能更好。
方法五:补肾。家长按住宝宝的小拇指最外面一节的指腹,顺时针旋推,150~300次。在这里,是宝宝肾经的反应点,肾主水,所以推拿此处可以补肾水,防治宝宝因腹泻而发生脱水的情况。
方法六:清大肠
食指桡侧缘(靠近大拇指的一侧)自食指尖到虎口成一直线即是大肠穴。从虎口向食指尖方向直推100-300次,这种方法可以同时对腹泻和便秘有调理作用。
方法八:运内八卦
摊开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作圆周,此圆周即内八卦。沿此圆周顺时针掐摩称“运内八卦”,作100-300次。助消化、止泻作用。
方法九:揉龟尾
推拿方法:尾骨末端就是龟尾,用拇指按揉100-300次。
2、针对病症:小儿积食
孩子由于脾胃发育还没有成熟所以很容易积食,表现为不思饮食,食而不化,腹胀,呕吐乳食以及大便污臭。积食使孩子的脾胃受伤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身体健康,所以预防和医治积食对于孩子的健康来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方法一:推中脘。以肚脐和胸骨最下端做一条连线,找中点即为中脘穴。食指和中指并拢后往下推中脘穴,可减轻腹胀和呕吐等症状,时间1到3分钟为宜。
方法二:转八卦。以掌心为中点,周围半寸范围即为内八卦。可用大拇指指肚在内八卦范围内转圈,可减轻恶心、腹胀等症状。
方法三:推六腑
孩子前臂阴面靠小指沿一直线自肘推向腕,每次300次。
方法四:推四横纹
在食、中、无名、小指的靠近手掌的指关节横纹处来回推拿,每次3分钟。
方法五:补脾经
脾经穴在小儿拇指桡侧面。用左手中指或无名指夹住小儿左手四指,再以拇指与中指捏住小儿拇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后,直推小儿脾经穴,从拇指指尖推向拇指根,注意是要单方向直推,不宜来回推。300次左右。
方法六:捏脊
用拇指指腹与食指、中指指腹对合,挟持背部肌肤,拇指在后,食指、中指在前。然后食指、中指向后捻动,拇指向前推动,边捏边向项枕部推移。每次5到8次。
三、小儿推拿的注意事项
宝宝推拿的时间应该要控制,如果时间太短的话起不到效果,而且时间太长我们又害怕伤害到宝宝的身体,所以我们建议小儿推拿的时间最好是在十到二十分钟左右。
1、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2、身心放松。做小儿推拿时除思想应集中外,尤其要心平气和,全身也不要紧张,做到身心都放松。
3、取穴准确。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4、用力恰当。因为力度过小起不到应有的刺激作用,力度过大易产生疲劳,且易损伤皮肤。
5、循序渐进。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6、持之以恒。无论用推拿来进行小儿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常需积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小儿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爱心和恒心。
小儿推拿后能吃药吗
小儿推拿的治疗原理是推拿师根据孩子病情,以不同的推拿手法作用于小儿体表的特定部位,通过穴位补泻以及脘腹部的直接操作,可调节小儿胃肠蠕动、改善胃肠道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加速消化液分泌、促进炎症消散、有利于病体在不干扰人体免疫机制的情况下迅速恢复。孩子患病后要经医院检查,根据情况需要而选择治疗方法。病情严重的情况下以医院的治疗方案为主,同时配合小儿推拿。所以小儿推拿后是可以吃药治疗的。
宝宝经常生病怎么办
中医在治疗小儿疾病方面有很多简、便、廉的绿色疗法,孩子容易接受,父母也省心。
药浴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是借助药力和热力,通过皮肤、黏膜作用于机体,促使腠理疏松、气血流畅,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药浴的药液由中药配伍而成,包括柴胡、荆芥、青蒿、川芎等经皮肤吸收性良好的中药,具有疏风解表、发汗退热的作用。如果孩子高热,在服用退热药的同时进行药浴,会使药力发挥得更快。
家长也可以在家里用这样的方法:用艾叶60克(艾叶芳香,利于疏泄腠理),煎汤泡澡或泡脚,药液温度为39℃~41℃,如果泡脚,药液以浸泡到足踝为度。每晚1次,每次10~20分钟,效果也不错。
穴位贴敷
三伏天、三九天进行中药穴位贴敷治疗,主要针对孩子反复呼吸道感染、哮喘等呼吸道疾病。中药贴敷是根据孩子不同的体质和病情,进行科学辨证,再将调配好的中药用具有增强药物渗透作用的热性药的汁配出不同的药,选取不同的穴位进行贴敷,起到刺激穴位、提高免疫力的作用。优点是药物不经胃肠道代谢,能有效保护孩子脆弱的脏腑,而且治疗方便。对偏寒体质、偏热体质的孩子,以及哮喘、易反复呼吸道感染的孩子,通过系统贴敷可以调节体质,增强抵抗力。
耳压法
人的耳郭穴位很多,可根据情况在耳郭处辨证取穴,如咽喉、气管、肺、大肠、脾、肾、内分泌等穴位。先将耳郭皮肤用75%酒精消毒,取0.4厘米见方的胶布,中心贴1粒王不留行子,对准耳穴贴压,用手轻轻按压或轻揉片刻,刺激穴位,同样可达到增强免疫力、防病的作用。
推拿疗法
小儿推拿早在明清就自成体系,患儿和家长均易于接受。推拿时只要治疗师根据病情辨证,取穴正确、手法熟练、时间充足,就能取得好的疗效。推拿时要求手法要均匀、柔和、流畅、轻重适宜,宝宝皮肤嫩,需事先在手上蘸一些滑石粉,以起到滑润皮肤、增强功效的作用。但在孩子有皮肤病、创伤出血、骨折等情况时则不宜进行推拿治疗。每次以15~30分钟为宜。
小儿腹泻:3岁以下宝宝最易腹泻,其中常见为伤食泻,因宝宝肠胃功能较弱,如果喂养不当,极易损伤脾胃,造成腹泻。
天河水穴:部位:手掌向上,从腕横纹中央到肘横纹。手法:用指腹从腕横纹中央推向肘横纹中央即可。
清胃经穴:部位:手心向上,大鱼际外侧缘赤白肉际处,从腕横纹到拇指根部。手法:用指腹从腕横纹推到拇指根部。
运八卦穴:部位:以手掌心为圆心,从圆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一圆圈,此圆为八卦穴。手法:四指在掌心顺时针方向自然化圈。
还有清补大肠穴、揉外劳宫、揉板门等穴位推拿法,需根据病情对症选穴。
咳嗽:咳嗽分几种症型,包括风寒、风热、痰湿,下面介绍一下临床上最常见的风寒咳嗽,包括鼻塞流涕、发热头痛、怕冷等症状。
小儿推拿安全吗 给宝宝推拿的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时手法要轻,不要过重,而且在推拿前应逗小孩开心,以便其配合进行推拿。
儿童身体抵抗力弱,病情发展迅速、病症诱因复杂,寒、热、积、滞,不同成因,区别疗法。家长最好在专业推拿师的指导下给孩子做推拿。
掌握常用穴位的取穴方法和操作手法,根据孩子的症状,在手、小臂、躯干、头部特定穴位,轻柔地用不同的手法按摩推拿。以求取穴准确、手法正确。
推拿手法的次数要由少到多,推拿力量由轻逐渐加重,推拿穴位可逐渐增加。
无论用推拿来进行保健或治疗慢性病,都不是一两天就能见效的。需假以时日,才能逐渐显出效果。所以给宝宝做推拿应有信心、耐心和恒心。
每次推拿以10-20分钟为宜。在施以推拿术可选用一定的药物作润滑剂,如滑石粉、香油、按摩乳等。若局部皮肤破损、溃疡、骨折、结核、肿瘤、出血等,禁止在此处做推拿。操作时手法尽量直接接触皮肤。推拿后有出汗现象时,应注意避风,以免感冒。此外,在过饥、过饱、或过度疲劳时,也不要给宝宝推拿。
宝宝咳嗽是感冒还是肺炎,这套推拿手法效果棒棒哒 小儿感冒咳嗽和肺炎都适用的推拿手法
孩子咳嗽,不管是风热感冒还是肺炎,在这里教给大家一套最具有实战价值的小儿推拿手法,效果非常好。当然宝妈不放心的话,也可以遵医嘱用药,特别是肺炎,但这套手法都可配合。
平肝清肺,常用在孩子发烧、咳嗽、有痰或者有呼吸道疾病的时候用。它的主要作用在于恢复肺的肃降功能。肺的功能恢复了,疾病自然就好得快啦!肝穴位于食指指纹面,肺穴位于无名指指纹面。两穴同推,由指根向指尖直推5到10分钟。
清天河水,清热解表。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从腕横纹推到肘横纹,名清天河水。食指中指并拢直推5到10分钟。这是小儿推拿中的一个明星穴。很多家长接触小儿推拿的时候都是从孩子发烧开始使用清天河水来给孩子退烧而认识小儿推拿的。
四横纹穴:5—10分钟。【功效】调理脏腑,疏通气机,主治腹胀、腹痛、积滞、纳呆、便秘、干咳少痰、泄泻。【手法】以拇指指端从小儿手掌侧面,自食指根部推至小指根部,来回推之。【演示】
运八卦穴。手掌面,掌心的周边,划一圆圈即是八卦穴。属面型(也称环型)穴位。操作方法:逆运八卦——取左手逆时针周而复始的推运。作用:和中利隔、顺气化痰、消宿食、开饱胀、调和五脏,有升清降浊之功。
以上各穴各推5到10分钟。注意用力要柔和,推拿手法如妈妈抚摸宝宝的脸庞一样。
中医4个推拿方法能帮小孩长个子
1、推揉中脘穴
中脘穴位于胸骨下端与肚脐连接的中间点,按摩这个穴位可以让小朋友的肠胃蠕动得更快,也有促进消化的作用,食物被人体吸收、消化了,身体自然就能长个儿了。
推拿方法:家长或孩子可将食指与中指并拢,每天按压此穴50-60次。
2、捏脊柱
捏捏孩子的脊柱可以刺激到五脏背腧穴,五脏六腑舒适了体内的气血自然也会运转得更顺畅,中医还认为,捏脊柱可以让小孩睡得更好更香。
推拿方法:拇指与食指呈“捏”的状态,轻轻捏住脊柱两侧的皮肤,施力的力度可放轻一点,从上往下,然后从下往上来回捏几次即可。
3、推拿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是一个养生大穴,成人按了可以保健身体,小朋友常按此穴也有助于身高、骨骼发育。这个穴位位于膝盖下方,是比较好找的一个穴位。
推拿方法:找到此穴以后,用拇指轻轻按摩足三里穴50次,间隔10秒之后再按30次。
4、按摩腹部
为什么小孩老是长不高,可能与消化不好有很大的关系,此时家长们可以通过按摩孩子的腹部来促进消化。
推拿方法:家长将双手手掌搓热,然后把手掌轻轻的盖住孩子的腹部,把力道放在掌心,从腹部四周开始摩、按,力度要轻一点,避免产生疼痛。
小儿推拿治疗秋季腹泻
1、小儿推拿对秋季腹泻(湿热泻)很有效,多年来临床治疗秋季腹泻的经验,推拿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的恶化发展,防止脱水现象发生,一般治疗1-2天发烧、呕吐停止,大便次数明显减少,3天大便可控制在4次以下,4-5天痊愈。
2、小儿推调理秋季腹泻(湿热泻)原则:清热利湿,健脾止泻。
3、小儿推拿穴位:清脾经、清胃经、清大小肠、退六腑、顺揉中脘、顺摩腹、推下七节骨、分推腹阴阳、捏脊、揉龟尾、按揉足三里、推天柱骨,揉脾、胃俞,如果腹泻严重时,配合艾灸肚脐,关元,肾俞,大肠腧,一般配合艾灸,3天一定起效。
4、推拿疗法治疗小儿腹泻,效果卓着,强调辨证论治,重视手法补泻。对于迁延性腹泻,小儿推拿是首选的治疗方法。每天推拿1次,10次为一个疗程;轻型腹泻,每天推拿1-2次,5天为一个疗程;重型腹泻,应以药物治疗为主,配合推拿治疗,每天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