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潜在的六大危害 游泳有时会发生腹痛
游泳潜在的六大危害 游泳有时会发生腹痛
游泳者空腹或吃的过饱时,特别是喝了大量冷饮后,马上下水游泳,肠胃容易发生痉挛,从而引起腹痛。
游泳者准备活动不充分,开始游泳时速度过快,一时难以适应强度较大的活动量,腹部,脾部发生淤血肿胀,也会引起腹痛。
游泳时呼吸短浅,节奏紊乱,造成呼吸肌疲劳,特别是膈肌疲劳,减弱对肝脏的按摩作用,使肝静脉血流受阻,肝,脾发生淤血肿胀。
游泳时间过长反伤身
游泳是炎炎夏日适宜的运动,能有效燃烧人体脂肪,使身体各个部位都得到锻炼。但如果游泳的时间过长,以及游泳的方式不正确,反而会损害人的健康。
由于水能够导热,故人在游泳时,会不断地通过水释放热量。如果游泳时间不长,人体能够通过封闭毛孔、收缩血管等条件反射来保持体内热量,维持人体组织需要。然而如果游泳时间过长,身体的热量会大量流失,体温调节功能会遭到破坏,导致皮肤血管收缩,小静脉扩张,血液流速缓慢甚至停滞在皮下静脉中。这样一来,人体就会出现不适症状,造成皮肤青紫、嘴唇发黑,身上出现细小的鸡皮疙瘩,严重者甚至发生痉挛。在这种情况下,很容易导致感冒、心动过速以及肌肉劳损等。
因此,夏季游泳时,一般不要超过两小时;冬季游泳时,时间更不宜过长。
游泳方式也跟健康息息相关。比如潜泳是一种技术难度系数较大的游泳方式,它对人的游泳技术与身体条件要求都比较高,如果没有充分准备,很可能会给人体造成伤害,严重者甚至会危及生命。潜泳时,人需要较长时间屏住呼吸。这一段时间内,胸腔压力会暂时升高,会阻碍静脉的血液回流心脏。同时,因为心脏向肺部以及全身输出血液的阻力加大,也会造成血液循环的暂时障碍,使得头部出现暂时的缺血和缺氧状态。潜泳时,人的呼吸会暂时停顿,肺内无法进行充分的气体交换,如果时间过长,可导致血氧饱和度大幅下降,从而造成身体部分组织器官和头部缺氧。在这种状态下,如果体质较差,很容易出现急性心血管疾病突然发作。如果没有做好充分准备或者身体素质较差,尤其是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宜随意潜泳。
孕妇游泳注意事项
不要潜入水中。潜水可能给腹部造成过分的冲击,整个孕期都应避免挤压和震动腹部的运动;
不要脚朝下跳入池中。脚朝下跳水容易使水进入阴道,造成感染,同时跳水易对腹部造成冲击。要缓慢地使身体进入水中。
游泳时应有人在旁或在岸上监护。
运动时间不宜太长,应以运动结束不觉太累为宜。
请不要穿着湿游泳衣到处乱坐,不要借用或租用游泳衣游泳。细菌也喜欢阳光、沙滩和水,越热越潮湿,细菌繁殖得越快。如果穿着湿游泳衣到处乱坐,细菌容易侵入阴道繁殖,引起阴道炎。
游泳完以后注意事项
一定要将身体冲洗干净,但蒸气浴则应禁止。
立即解小便,可预防阴道炎发生。
用氯霉素眼药水点眼,以防眼睛感染病菌。
游泳后体表温度有所降低,要注意保暖。
锻炼后要及时补充液体。
游泳之后如果感到腹部疼痛,发现出血现象,要立即找医生或助产士询问清楚。
游泳池能传染什么疾病
皮肤浸泡在水中的时间越久,感染皮肤病的机会就会增高,因为泡水太久,作为皮肤屏障的角质层越容易出现松懈,很容易受到病毒和细菌的侵害,而大多数公共泳池并不会很经常地换水,因此很容易感染真菌性皮肤病,如体癣、足癣、水猴子等。
游泳池里的水常用漂白粉消毒,漂白粉有轻度刺激性,游泳后双眼容易出现轻微的发红症状,往往在数十分钟后会自行消失。但很多游泳池不需要健康证即可入场,如果和一些患上沙眼、红眼病的人一池游泳,病原体会通过池水传染,健康的人也可能会然上此类疾病。
游泳时,若耳道里有耵聍(即平时所说的耳屎),耵聍遇水泡胀后就会腐蚀耳道皮肤,或耳道有湿疹也易引发中耳炎。
游泳的水中可能潜伏一些会引起腹泻的细菌,包括隐孢子虫、蓝氏贾第鞭毛虫、志贺氏菌属和大肠杆菌等。游泳时如果不小心喝了泳池的水,则可能会发生腹泻,但腹泻不一定会在游泳当天马上出现,有时甚至在游泳1-2周后出现。
游泳时7大危险及应对措施
【1】腿抽筋:小腿抽筋也叫“腓肠肌痉挛”,主要是指脚心和腿肚抽筋。发作时不仅疼痛难忍,而且还不能活动。出现腿抽筋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下水前的热身活动不足,还有一部分原因是身体缺钙或者缺乏运动。游泳时一旦发生小腿抽筋,务必保持镇静,因为惊慌可能导致呛水核抽筋加剧。此时要深吸一口气,把头潜入水中,使背部浮上水面,两手抓住脚尖,用力向自身方向拉,同时双腿用力,可以反复几次。对于刚学会游泳或正在学习游泳的人,则应马上靠岸或靠近水线,如果情况危急应大声呼救。
【2】头痛、恶心、呕吐:游泳时头痛,可能是慢性鼻炎、呛水或身体寒冷、暂时性脑血管痉挛引起供血不足等多种原因造成的。这时,泳者应迅速上岸,用大拇指在头顶百会穴、太阳穴及列缺穴按揉,然后用热毛巾敷头,再喝一杯热开水即可。鼻子呛进脏水有时会出现恶心、呕吐。此时,泳者应赶快上岸,用手指压中脘、内关穴,如果有仁丹,也可以含上一粒。为预防肠炎,还可吃几瓣生大蒜。
【3】胸闷:下水后,水对人体的压力会变大,此时老年人和刚刚学习游泳的人可能出现胸闷不适。你可以先上岸,多做几次深呼吸或者重新做一次热身运动。
【4】耳痛、耳鸣:多是耳朵里灌进水或鼻子呛水引起的。此时要及时排水,方法有胃:深呼吸,闭紧嘴,将腮帮鼓起,并将头歪向耳朵进水的一侧,用手拉住耳垂,用同侧腿进行单足跳;手心对准耳道,用手把耳朵堵严压紧,左耳进水就把头歪向左边,然后迅速将手拨开,水即会被吸出;游泳结束后,要及时去除耳道内的积水,抹几滴醋和酒精,能防止耳朵因进水而受到危害。
【5】眼睛痒痛:眼睛痒痛可能是因水不洁净引起。应佩戴合格的泳镜,上岸后,泳者应马上用清洁的淡盐水冲洗眼睛,然后用氯霉素或红霉素药水点眼,临睡前最好再做一下热敷。
【6】头晕:出现头晕、脑胀主要原因是游泳时间过长,血液聚集于下肢,脑缺血,机体能量消耗较大,身体过度疲劳的造成的。此外,饭后1小时内游泳也会头晕,因为此时大脑缺氧,容易犯困、头晕。这时,泳者应立即上岸休息,全身保温,并适当喝些淡糖水或盐水。
【7】腹痛、腹胀:刚吃过饭或空腹游泳时会产生腹痛腹胀。这时泳者应上岸仰卧,用拇指尖点压中脘穴、上脘穴或足三里穴。
新生儿游泳到底能不能用脖圈
婴儿游泳起源于国外,但是,婴儿游泳脖圈是近年才在国内兴起的新潮流,因此,一直备受争议。许多专家认为在其安全性还有待考证的前提下,给宝宝使用并不安全。
儿科专家张思莱:
对于孩子,哪怕存在万分之一的危险,也应该重视。目前没有相关跟踪研究以及远期观察证明脖圈无危险性以及对颈椎无伤害。这种游泳方式是否有危害,没有管理部门监管。
脖圈充气过多会造成孩子颈部不适,颈椎活动受限,而且孩子的下颌必须努力抬起,才能适用脖圈;若充气不足则不能支撑婴儿漂浮在水面。另外,人体颈部的颈动脉窦如果受压可能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导致脑部缺血,引起昏厥。孩子用脖圈游泳有可能使颈动脉窦受压。
育儿专家崔玉涛:
游泳只是一种普通运动,不比趴着更利于婴幼儿运动功能的发育。用颈圈辅助游泳、潜水刺激协调能力的发育,都是噱头。大人用手抱着、托着孩子游泳即可。
香港黄埔体育会主席简炜杰:
目前暂未看到这种游泳设备的安全性能的科学验证,所以不建议给婴儿使用。使用颈圈会将身体重量都压在颈椎上,而且婴儿在运动过程中,也有机会令颈椎造成损害。
游泳潜在的六大危害 游泳引起耳道疾病
游泳爱好者游泳的时候,耳部没入水中,由于水的压力和耳部构造影响,细菌随水入侵耳咽管进入中耳,或游泳后灌入耳朵内的水未能及时清除干净,导致外耳道和中耳受损感染,从而引起中耳炎。中耳炎病情加重,或用手指,硬物清除耳朵内积水时,使鼓膜破裂,穿孔。
预防措施:不在不清洁的水中游泳,下水前可用橡皮耳塞或涂有凡士林的棉球将外耳入口堵塞后再下水游泳;游泳后及时排出耳朵内残留的水。
冬泳有哪些禁忌
1、忌剧烈运动后游泳:剧烈运动后马上游泳,会使心脏加重负担,体温的急剧下降,会使抵抗力减弱,引起咽喉炎、感冒等。
2、忌饭前饭后游泳:空腹游泳会影响食欲和消化功能也会在游泳中发生头昏乏力等意外情况,饱腹游泳亦会影响消化功能还会产生胃痉挛,甚至呕吐、腹痛现象。
3、忌长时间曝晒游泳:长时间曝晒会产生晒斑或引起急性皮炎亦称日光灼伤。为防止晒斑的发生上岸后最好用伞遮阳、或到有树荫的地方休息、或用浴巾在身上保护皮肤、或在身体裸露处涂防晒霜。
4、忌患中耳炎游泳:不论是慢性还是急性中耳炎,因水进入发炎的中耳,等于“雪上加霜”,使病情加重甚至可使颅内感染等。
5、忌月经期游泳:月经期间游泳,病菌易进入子宫、输卵管等处引起感染,导致月经不调、经量过多、经期延长。
6、忌不做准备活动即游泳:水温通常总比体温低,因此下水前必须做准备活动否则易导致身体不适感。
7、忌高血压患者游泳:特别是顽固性的高血压,药物难于控制,游泳有诱发中风的潜在危险应绝对避免。
游泳潜在的六大危害 游泳可能导致牙齿损伤
游泳池的水净化不好,将使游泳者的牙齿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轻度损伤这,牙齿的珐琅质损坏,牙齿对冷热过敏并发酸。导致游泳牙病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游泳池的水是使用氯化物来净化消毒的,如果氯化物使用不当,池内的水不能保持一定标准的酸碱度,净化后水质果酸,而又未能及时调节使水保持中性,从而对牙齿发生损害。
预防措施:预防牙病的发生,首先要注意加强游泳池水的净化处理,严格控制水质的酸碱度;其次游泳者每次游泳完之后,应该用清水和含氟化物的药膏刷牙漱口。牙齿腐蚀比较明显的,最好去医院请牙科医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