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血中药材有哪些 炮姜
止血中药材有哪些 炮姜
炮姜为姜科植物姜干燥根茎的炮制品,又名黑姜,以干姜砂烫至鼓起,表面呈棕褐色,或炒炭至外表色黑,内至棕褐色入药。
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经。
功能主治:温经止血,温中止痛,用于阳虚失血,吐衄崩漏,脾胃虚寒,腹痛吐血。
用法用量:煎服3-9g。
中药炮姜的制作方法
1、中药炮姜的炮制
炮制是中药加工中的专用名词,用我们平时的话说,也就是炒制,中药炮姜就是把新鲜的姜晒干以后,再放入锅中炒制,一直炒到外表发黑而内里是老黄色时,才能取出,晾凉以后即可入药。
2、中药炮姜的功效
中药泡姜在泡制好以后可以与一些补气和补血的药用搭配使用,具有温经活血和温中散寒等多种功效,在中医中经常被用来治疗人类的腹泻和便血以及四肢怕冷等不良症状,治疗功效明显。
3、中药炮姜的特点
生姜在经过不同的加工方法以后可以制成煨姜和干姜以及炮姜等多种中药材,而炮姜就是这些姜类中药中最重要的存在,它也叫黑姜,通过加工让生姜的辛散之气去除,让它具有了更出色的止血和温中以及止泻等功效,因此中药炮姜多被用于人类胃腹冷痛之症的治疗。
什么情况下不能喝艾叶水 每天喝一杯艾叶水好吗
每天适量饮用是有一定好处的。
每天适量饮用艾叶水是有一定好处的,因为艾叶水的主药材是艾叶,其是一种药用价值较高的中药材,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杀菌等功效,常用于气血不通、经络不顺畅、湿气重、睡眠不足等等,但是艾叶水作为一种中药材并不能多喝,因为中药材有一定的副作用,饮用过多会给自身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
养胃的中药材有哪些?
1.取橘络3克(果皮内层的筋络)、生姜6克,水煎加红糖服用,对受寒胃痛者有一定疗效。 这个偏方中的橘络起到了理气、通络止痛的作用。而生姜的作用则是能够发表散寒、温中,至于红糖的药效,中医营养学认为,红糖性温,能“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
2.清晨养胃汤 材料:红枣50克,带蚕蛹的蚕茧20个,适量白糖。 做法:1.将洗净的红枣,和蚕茧一起入锅,加800克水。2.煮沸后改用小火慢煎15分钟。 3.滤汁入大碗,加入白糖调味即成。 功效:汤甜味美,养胃健脾,润肺生津。
3.桑椹三明治 材料:切片面包若干(无味或咸味)、桑椹罐头1瓶。 做法:1.将桑椹罐头打开,舀出3~4粒桑椹粒放在面包上。 2.再舀几勺桑椹汁,均匀地浇在面包片上,将面包片对折即可。 功效:不仅养胃,还具有明目、清肝及健脑的作用。
4.早晚养胃粥 材料:粳米50克、大枣10个、莲子20克。 做法:1.莲子用温水泡软、去芯,粳米淘洗干净,大枣洗净。 2.三者同入锅内,加清水适量,旺火煮开后,文火熬煮成粥。 3.根据个人口味调味后早晚食用。 功效:养胃健脾,还可防治缺铁性贫血。
常用止血中药简介
三七
《本草纲目》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三七的根。别名:参三七、田七、山漆、旱三七、广三七。处方用名:三七。药用部分:根。
性味:甘、微苦、温。
归经:入肝、胃经。
功能:化瘀止血,活血定痛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作用甚佳,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长。适用于人体内外各种出血证,对出因兼有瘀滞者尤为适宜。可单独应用,研末吞服;也可配伍蕊石、血余炭等同用;研未外敷,可治创伤出血。
2、用于跌打损伤之瘀滞肿痛。可单独应用,也可配伍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3、近代用本品研粉内服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用量:3克。研粉冲服,每次1-1.5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性温,凡出血而见阴虚口干者,须配滋阴凉血药同用。
仙鹤草
《滇南本草》为蔷薇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龙芽草的全草。别名:脱力草。处方用名:仙鹤草。药用部分:全草。
性味:苦、涩、平。
归经:入肺、肝、脾经。
功能:收敛止血、解毒疗疮,杀虫。
主治与应用:
1、本药味涩收敛,止血作用较佳。广泛应用于各种出血证,常随证配伍相应的药物。如用治血热妄行之出血证,常配鲜生地、侧柏叶、地榆等凉血止血之品;治疗虚寒性出血证,常与炮姜、艾叶等温摄止血药同用。
2、用于疮疖肿疡、痔肿,可用茎叶熬膏调蜜外涂,并同时水煎内服。
3、用于滴虫性阴道炎所致的阴部湿痒证。可用本品煎浓汁冲洗阴道。
用量:9-30克,大剂量用60克。外用适量。
白及
《本经》为兰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及的地下块茎。处方用名:白芨、白及、白芨粉。药用部分;块茎。
性味:苦、苦、涩、微寒。
归经:入肺、胃、肝经。
主治与应用:
1、主要用于肺胃出血证。可单用本品研末,用糯米或凉开水调服。也可随证配伍相应的药 物,如治肺阴不足、干咳咯血证,常与百合、麦冬、阿胶、楷杷叶等药配伍;治疗溃疡 病出血,常与乌贼骨同用,即乌芨散。
2、用于外伤出血,可单用或配煅石膏研末外敷。
3、用于疮痈肿毒,手足皲烈。治疮痈初起未溃破者,常配银花、天花粉、皂角刺等;治疮痈已溃,久不收口,常研末外用;治手足皲烈,可研末用麻油调涂。
用量:9-15克。研粉吞服,每次1.5-3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反乌头。肺有实火,外邪盛时不宜早用。
蒲黄
《本经》为香蒲科水生草本植物狭叶香蒲或香蒲属其它植物的花粉。处方用名:蒲黄、炒蒲黄、酒炒蒲黄、蒲黄炭。药用部分:花粉。
性味:苦、酸、微寒。
归经:入肝、心经。
功能:收涩止血, 活血祛瘀,利尿。
主治与应用:
1、本品止血则不留瘀,生用或炒用止血作用均显著,传统认为炒用为佳。广泛用于衄血、咯血、便血、尿血、崩漏、产后出血不止及创伤出血等证。蒲黄尚有利尿作用,故用于血淋证更为适宜。单用水煎服或粉末吞服均可,临床上多随证配合相应药物同用。
2、用于产后瘀痛、痛经及瘀血阻滞引起的心腹疼痛证,常与五灵脂相须配伍使用,即失笑散。
用量:3-9克。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忌服。入煎剂宜包煎
祛斑的中药材有什么
中药祛斑的药材有桃仁、红花、三棱、莪术、川芎、赤芍、柴胡、枳壳、香附、郁金、白芍、青皮、甘草、附子、熟地、肉桂、山药、山茱萸、菟丝子、鹿角胶、枸杞子、当归、杜仲、薏苡仁等。选方可用:通窍活血汤、桃红四物汤、逍遥散、右归丸、桂附八味丸等。
止血中药材有哪些 紫珠
紫珠为马鞭草科植物杜虹花或者紫珠的叶,夏,秋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生用。
性味归经:苦,涩,凉,归肝,肺,胃经。
功能主治:凉血收敛止血,散瘀解毒消肿,用于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热毒疮疡,水火烫伤。
用法用量:煎服3-15g,研末吞服1.5-3g。外用适量,敷于患处。
宫寒女性吃什么食物 当归
当归是一种中药材,有补血活血,调节月经,润肠通便的效果,是血中圣药,很多治疗妇科疾病的药材方中都会有当归的,所以当归自然也有暖宫的功效,平时想要去除宫寒食用当归的话也可以煮茶水或者是熬汤喝,也有很好的疗效。
姜炭与炮姜的区别
炮姜与姜炭功能有异,且两者炮制方法、程度上也有较大差异。炮姜多利用辅料,炮制时间短,注重药物的膨胀度,意在除去部分挥发油,偏于温中。姜炭炮制火力大,制品炭化多,注重药物之颜色,意在炒炭存性,偏于止血。由于不同的炮制方法决定药物不同的功能与主治,这便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在炮制实践中,炮姜多以砂伴炒为佳,烫法有受热均匀,炮制程度均一的优点。且炮制时间短,损耗少。姜炭宜清炒为佳(炒炭法),便于处理。由于炮制程度不一,炮姜炭化少,损耗率一般为20%,而姜炭炭化多,损耗率高达40%,导致其成本较高。
干姜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其炮制品炮姜最早记载于汉《伤寒论》。至宋代,《太平圣惠方》中所载干姜除“炮”外,又出一“炮炭”即姜炭。故此可以认为姜炭从宋代开始为干姜的又一炮制品。明代缪希壅在《炮制大法》中指出干姜:“若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本草崇原》中指出:“后人以干姜炮黑谓之炮姜,姜味本辛,炮过则辛味稍减,若炮制太过,本质不存,谓之姜炭,其味微苦不辛,其质轻浮不实,又不及炮姜之功能”。《全国中药炮制规范》明确把两者区分开:“炮姜温中散寒,用于脾胃虚寒腹痛吐泻。姜炭温经止血.主治吐衄崩漏,阴虚失血”。故可以认为炮姜、姜炭应该是干姜的两种不同炮制品。
医典药论
1.论姜炭善止血:
1.1.李中梓:“吐衄下血崩漏淋产证,熟者反能止之,何也?盖物极则反,血去多而阴不复,则阳亢无所附,得此助阳之生而复矣,且见火则味苦色黑,守而不走,血安得不止耶?然必病久气虚,亡阳而多盗汗及手足冷者宜用;若初病火炽,遽尔投之,是抱薪救火,危亡立至矣。”《雷公炮制药性解》
1.2.缨希雍:“其言止血者,盖血虚则发热,热则妄行,干姜炒黑能引诸补血药入阴分,血得补则阴生而热退,血不妄行矣。”(《本草经疏》)
1.3.冯兆张:“姜,若至炒黑,则辛辣变为苦咸味,既下走,黑又止血,辛热之性虽无,辛凉之性尚在,故能去血中之郁热而不寒,止吐血之妄行而不滞,较之别药徒以黑为能止血为事者,功胜十倍。”(《冯氏锦囊·药性》)
1.4.姚球:“干姜,炮灰色黑,入肾助火。火在下谓之少火,少火生气,气充则中自温也。血随气行,气逆火动,则血止溢。炮姜(炭)入肾,肾温则浮逆之火气皆下,火平气降,其血自止矣。”(《本草经解》)
1.5.赵其光:“后世遇失血每用姜炭,以为火从水化,使洛阳不僭而血自止。不知姜炭全失姜之本性,止宜炒以守中,配入凉血之味,使寒不凝而血乃和。”(《本草求原》)
2.论姜炭散寒助阳:
2.1.徐大椿:“姜炮黑,辛苦大热,入脾胃而守中逐冷,救急回阳,为温中止血专药,产后虚冷必须之,即设假热外浮,非炮姜导之不可。”(《药性切用》)
2.2.汪级:“黑姜,色黑则人肾经,火化则不热而止于温,苦坚肾水,辛补命火,续绝回阳。”(《医林纂要·药性》)
2.3.张秉成:“干姜,炮黑则辛少苦多,操散之性已减,温守之力尤独,能入血分,协助补药之力,故营血虚寒而欲温补者,非此不为功,即纯虚而无寒者,亦可用之,不温则虚不复也。”(《本草便读》)
3.论姜炭燮理阴阳的配伍应用:金灵昭:“按前贤朱丹溪云,姜本车热,炒黑则苦平矣,能由阳入阴,由阳出阳,所以引气药入血分而补血,引血药入血分而止血,如血虚发热、产后大热必须用之。止血痢肠红及唾血、吐血、呕血、下血、血脱,面色白而夭不泽,六脉懦弱,有阴无阳者,大宜加之,如古方有用四君子配当归、熟地,加炒黑干姜而治气虚血脱者;有用四物汤配人参、黄芪,加炒黑干姜而治血虚气弱者,有阳生阴长、阴和阳合之义。”(引自《本草汇言》)
用药禁忌
阴虚火旺者及孕妇慎服。
1、《本草徵要》:“血寒者可多用,血热者不过用三四分为向导而已。”
2、《本草备要》:“多用报阴耗气,孕妇忌之。”
3、《得配本单》:“孕妇服之令胎内消,气虚者服之伤元,阴虚内热多汗者禁用。”
炮姜的功效与作用 治腹痛、腹泻
炮姜性质温和可以温暖脾胃,能温中止痛和止泻,对人们因脾胃虚弱出现的腹泻和腹痛有良好的治疗功效,在治疗时可以与厚朴和附子等中药材搭配使用,另外炮姜对女性产后血虚也有很好治疗效果,可以与当归和桃仁一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