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命门的针刺方法 命门穴位层次解剖

命门的针刺方法 命门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该筋膜包裹竖脊肌,可分为浅,深两层,浅层在竖脊肌的表面,向内侧附着于棘突,其腰部明显增厚与背阔肌的腱膜筋膜结合;深层位于竖脊肌深面。

4.棘上韧带或竖脊肌:该处棘上韧带由第2腰神经后支分布,竖脊肌由脊神经后支支配。

5.第2,3腰椎棘突间的棘间韧带:由第2腰神经后支分布。

天柱针刺注意 天柱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3枕神经分布,第3枕神经由第3颈神经的后支纤维组成。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神经分支和皮下静脉。

3.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皮下,为三角形的阔肌,两侧的斜方肌加在一起,形似斜方形,故名斜方肌。此肌受副神经脊髓根和第3,4颈神经前支支配。

4.头夹肌: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是不规则的三角形扁肌,受第3至第8颈神经后支支配。针刺此穴时,针尖在此肌的内侧通过。

5.头半棘肌:为项背部的小肌肉,头半棘肌位于头夹肌的深面。瘦人项部两条纵行的隆起,即为此肌的体表投影。此肌受颈神经后支支配。

胸部云门位置 云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三角肌筋膜-三角肌-胸喙缩筋膜-喙突。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针刺天枢作用 天枢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浅层布有第9,10,11胸神经浅支的外侧皮支和前皮支及脐周围静脉网。深层有腹壁上,下动静脉的吻合支,第9,10,11胸神经前支的肌支。

鱼际针刺方向 鱼际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鱼际筋膜-拇短展肌-拇对掌肌-拇短屈肌。有拇短展肌,拇指对掌肌;有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掌侧为正中神经掌侧皮支。

风门怎么进针 风门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胸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斜方肌:该肌由副神经及第3,第4颈神经支配。

4.菱形肌:该肌又肩胛背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由第5颈神经组成。

5.上后锯肌腱膜:上后锯肌由第1,第2,第3,第4肋间神经支配。

6.竖脊肌(骶棘肌):该肌由脊神经后支节段性支配。到穴区肌肉的神经主要是第2,第3胸神经后支的外侧支。

竖脊肌的深面有背深部的横突棘肌等小肌肉。

风池针刺方法 风池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头夹肌-头半棘肌-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之间,浅层布有枕小神经和枕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深层有枕下神经等结构。

针刺哑门注意事项 哑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较厚,有头发。该穴位的神经分布为枕大神经和第3枕神经,其神经纤维分别来自第2颈神经和第3颈神经。

2.皮下组织:较厚,内有上述皮神经及皮下静脉。其结构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针刺通过该层时阻力较小,并有松软感觉。

3.斜方肌:针在左右斜方肌间通过。

4.项韧带:为项部的三角形 弹力纤维膜,其结构主要为致密的结缔组织,纤维排列紧密,针刺时通过该韧带的部位较风府穴位厚,阻力较大并有一定的韧感。

5.左右头夹肌之间通过:该肌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6.左右头半棘肌之间通过:该肌由颈神经后支支配。

命门怎么针刺方法正确

命门的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背正中线,第2,3腰椎棘突间,后正中线上与脐相对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侧面成90°。

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如捣针时则放射至左右侧。

针刺命门的作用主治

命门为督脉经穴,乃本经脉气所发,系五脏六腑之本,穴在第十四椎(第二腰椎)下凹陷处,正当两肾俞之中间,当肾间动气处,为元气之根本,生命之门户。该穴有培元补肾,止带止泻,舒筋活血,强健腰膝,疏调经气作用,多用太于治疗脊强,腰痛,带下,遗精,泄泻,子宫内膜炎等症。

针刺命门 危害

针刺命门过深时,针尖阻力突然消失,下肢有强烈触电感,即刺入蛛网膜下腔,再进针可先后穿过硬脊膜,蛛网膜,而进入蛛网膜下腔,若刺及蛛网膜下腔的马尾后,可出现下肢的强烈触电感,针刺过深的话,容易损伤脊髓,发生蜷曲不能伸的佝偻之证。

相关推荐

阳陵泉针刺深度 阳陵泉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绯肠外侧皮神经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5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和浅静脉。 3.腓骨长肌:由绯浅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到第1骶神经。 4.趾长伸肌:位于腓骨长肌的内侧,由腓深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4腰神经到第1骶神经。 5.胫腓关节:若水平直刺,碰到的硬性阻力即胫腓关节,此时针必须改变方向朝下,才有可能穿过小腿骨间膜,向内透刺阴陵泉。 深层有胫前返动,静脉,膝下外侧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和腓总神经分支。

四白针刺方向 四白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较薄,有三叉神经第2支(上颌神经的分支眶下神经分布)。 2.皮下组织:有眶下神经和面神经颧支的分布。血液供应主要来自眶下动脉的分支,也有面动脉的分支;静脉则与同名动脉伴行。 3.眼轮匝肌与提上唇肌:穴位区为眼轮匝肌下部纤维(受面神经的颞支及颧支支配)与提上唇肌起始部纤维(受面神经颊支支配)交错之处。 4.提口角肌:位于提上唇肌的深面,其起始部在取穴点略下方。 5.眶下孔或上颌骨。

针刺肾俞注意事项 肾俞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第2腰神经后支的内侧支分布。 2.皮下组织: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通过。 3.胸腰筋膜浅层和背阔肌腱膜:此层筋膜为腰背部的深筋膜,在腰部特别发达增厚,位于竖脊肌浅面,也是背阔肌的起始腱膜。此层筋膜易受劳损,常成为腰腿痛原因之一。该筋膜由背阔肌的支配神经和相应的腰神经后支分布。 此层筋膜深面有由第1,第2,第3腰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构成的臀上皮神经通过;若刺及该神经丛,可产生向臀部及大腿前内侧放射的触电感,腹腔内对应的器官为肾。

郄门痛是什么原因 郄门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筋膜-前臂筋膜-桡侧腕屈肌-指浅屈肌-正中神经-指深屈肌-前臂骨间膜。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有指浅屈肌,深部为指深屈肌;有前臂正中动,静脉,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其下为正中神经掌皮支,最深层为前臂掌侧骨间神经。

针刺太冲的作用 太冲穴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拇短伸肌腱的外侧-第1骨间背侧肌。浅层布有足背静脉网,足背内侧皮神经,深层有腓深神经和第1趾背动,静脉。

针刺血海的功效 血海穴穴位层次解剖

1.皮肤:由股神经前皮支分布,到该穴皮肤的神经纤维来自第3腰神经。 2.皮下组织:内有上述皮神经的分支。 3.股内侧肌:为股四头肌之一部分,由股神经支配,到该肌的神经纤维来自第2到第4腰神经。 4.针的深面是股骨的前内侧缘:深层有股动,静脉的肌支和股神经的肌支。

手三里针刺方法 手三里穴位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桡侧腕长伸肌-桡侧腕短伸肌-指伸肌的前方-旋后肌。浅层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前臂后皮神经等。深层有桡侧返动,静脉的分支或属支以及桡神经深支。

命门针刺方法

取穴法:俯卧,背正中线,第2,3腰椎棘突间,后正中线上与脐相对处取穴。 进针方向:从背侧面向腹侧面直刺与背侧面成90°。 深度:针0.5-1.0寸,留针20分钟;艾炷灸3-7壮,或温和灸10-20分钟。 感觉及放射方向:酸胀。如捣针时则放射至左右侧。

老人腰疼怎么按摩

1、老人腰疼可以按摩命门 腰疼的时候,建议你可以按摩命门穴,这个穴位在腰部的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可以咸顺时针继续宁按摩之后再逆时针进行按摩,可以起到缓解腰痛的作用。还可以按摩肾俞穴,这个穴位命门穴相邻,按摩的方法也是同按摩命门穴一样,可以起到补肾健腰的作用。此外,还可以适当的对腰眼穴进行按摩,每天按摩几次可以缓解腰疼的症状,还能够活血通络。 2、老人腰疼可以按摩肾俞 因肾虚而引起腰痛时,按压这个穴位可以见效。其位置在命门穴左右两侧一寸五的地方。方法,用两只手在命门的两边上下抚摩肾俞穴部位5-7次,每

按摩3个穴位治疗腰痛

命门命门穴位于腰部第二腰椎棘突下的凹陷处,与肚脐相对。右手或左手握拳,以拳尖置于命门穴上,先顺时针压揉9次,再逆时针压揉9次,重复压揉36次。坚持按揉此穴,可起到温肾阳、利腰脊的作用。 揉肾俞穴 肾俞穴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与命门穴相平。双手握拳,将拳尖放在两侧肾俞穴上,先顺时针压揉,再逆时针压揉。每天坚持按揉此穴,具有滋阴壮阳、补肾健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