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腹痛的验方及敷脐治疗
产后腹痛的验方及敷脐治疗
验方治疗
1.当112g,桃仁12g,甘草5g,川芎15g,炮姜5g,香附12g。分2次煎服。每日1剂。
2.焦山楂30~50g,生蒲黄5g。。上药水后冲红糖,在碗中浸泡片刻。每日1剂,早、晚2次服用。
3.刘寄奴30g,酢浆草30g。洒水各半煎服,每日1剂。
4.金枯干根12g。炖红酒服,每日l剂。
5.绿茶2g,山楂片25g。水煎汁,分三次温服。其渣可复泡续饮,每日l剂。
敷脐疗法
(一)方剂1
1.组成党参、当归、川穹各10g,甘草6g,黄酒适量。
2.用法上药共为细术,每次10g,黄酒调成糊状,擞贴于患者脐部,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之,每H换药1次,直至病愈为止。
3.说明本方适用于血虚型产后腹痛。症见产后小腹隐痛或腹中疼痛,喜温喜按,小腹柔软无块,恶露量少色淡,头晕目眩,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二)方剂2
1.组成艾绒适最。
2.用法将艾绒铺脐部,以纱布覆盖,放上热水袋即可。
3.说明本方适用于寒凝型产后腹痛,症见痛有冷感,得热稍减,面色青白,四肢不温,恶露量少,色紫黯有块,涩滞不畅,舌质黯,脉沉紧。
产后腹痛如何食疗
大家都知道产后腹痛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产后又不能吃药,那就要食疗了。产后腹痛如何食疗呢?请看下文。
一、桂皮红糖汤 桂皮5-10克,红糖20克,水煎温服,对产后腹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红糖姜饮 红糖100克,鲜生姜10克,水煎服,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和产后胃部疼痛。
三、 干芹菜红糖汤 干芹菜(连根茎汁)100克,水煎服或加红糖和黄酒,空腹徐徐服下,可缓解产后腹痛。
四、黄芪党参炖母鸡 母鸡一只(约2000克),黄芪、党参、山药、大枣各33克,隔水蒸熟食用,对产后身体虚弱,产后腹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五、桃仁汤 桃仁9克,红糖20克,煎水,内服,治疗产后腹痛有较好的疗效。
六、黄瓜藤汤 取黄瓜藤适量,阴干,每服取30克,加红糖50克,米酒50毫升,加水适量,煎服,每日1次,连服3次,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
七、 白茄根汤 取白茄根4条,洗净,水煎服,冲红糖加米酒服,每日1次,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
八、苋菜籽汤 取苋菜籽60克,焙干炒黄后,研细末,加适量红糖,分两次开水冲服,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产后腹痛有一定效果。
产后下腹痛的治疗方法
病因
本病主要病机是气血运行不畅,不荣则痛或不通则痛。产后腹痛的发生与新产后子宫缩复及产妇身体状态密切相关。
妊娠期,子宫藏而不泻,蓄藏精血,濡养胎儿,随着胎体逐渐増大,子宫渐蓄至极。分娩后,胎儿、胎衣次第俱下,子宫由藏而泻,并由膨满顿呈空虚状态,加之子宫缩复排出余血浊液,子宫在此一臧一泻过程中,气血变化急剧,若产妇体健,多可适应。
若产妇的身体本身就气血比较虚弱,或者是在生产时候失血过多了,导致血虚,则会产生疼痛。
或子宫余血浊液,因寒致瘀,或气滞血瘀,或胞衣、胎盘残留,冲、任、胞脉阻滞,不通则痛。常见的病因为气血两虚、瘀滞子宫。
病机
1、气血两虚
素体虚弱,气血不足,复因产时、产后失血过多,因产后虚,冲任血虚,胞脉失养;或血少气弱,运行无力,血行迟滞,不荣则痛。
2、瘀滞子宫
产后元气亏损,血室正开,起居不慎,感受寒邪,血为寒凝;或胎盘、胎膜滞留子宫;或情志不畅,肝气郁结,疏泄失常,气滞则血瘀;瘀血内停,阻滞冲任、子宫,不通则痛。
产后腹痛的饮食偏方有哪些
腹痛是指腹腔内由于一些原因而发生病变引起疼痛的疾病,其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且是一种不分年龄阶段都易患得的消化内科疾病。专家介绍,临床上,有一些孕妇在产后易出现腹痛的症状。那么对此,有没有治疗此病的饮食偏方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产后腹痛的饮食偏方:
一、 桂皮红糖汤
桂皮5-10克,红糖20克,水煎温服,对产后腹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二、 红糖姜饮
红糖100克,鲜生姜10克,水煎服,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和产后胃部疼痛。
三、 干芹菜红糖汤
干芹菜连根茎汁100克,水煎服或加红糖和黄酒,空腹徐徐服下,可缓解产后腹痛。
四、 黄芪党参炖母鸡
母鸡一只约2000克,黄芪、党参、山药、大枣各33克,隔水蒸熟食用,对产后身体虚弱,产后腹痛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五、 桃仁汤
桃仁9克,红糖20克,煎水,内服,治疗产后腹痛有较好的疗效。
六、 黄瓜藤汤
取黄瓜藤适量,阴干,每服取30克,加红糖50克,米酒50毫升,加水适量,煎服,每日1次,连服3次,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
七、 白茄根汤
取白茄根4条,洗净,水煎服,冲红糖加米酒服,每日1次,可辅助治疗产后腹痛。
八、 苋菜籽汤
产后腹痛的饮食偏方还包括取苋菜籽60克,焙干炒黄后,研细末,加适量红糖,分两次开水冲服,每日1次,7-10天为一疗程,治疗产后腹痛有一定效果。
以上是关于产后腹痛的一些饮食偏方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您疾病的改善有帮助。产后的女性很虚弱,因此要注意饮食,要多吃一些含有铁的食物,这样可以补血。最后,提醒您多注意自身的健康,切不可动一些生凉的东西。
油麦菜的营养价值 油麦菜的食疗方
1治产后无乳:莴苣三枚,研作泥,好酒调开服。(源自《海上集验方》)
2治小便不下:莴苣捣成泥,作饼贴脐中。(源自《海上集验方》)
3、治小便尿血:莴苣,捣敷脐上。(源自《本草纲目》引《杨氏方》)
哪些方法可治疗产后腹痛
一、针灸法
1、血虚型产后腹痛者,可针刺足三里、三阴交穴,轻刺激,同时用艾条灸气海、关元穴。
2、血瘀型产后腹痛者,可艾灸天枢、气海穴。
二、按摩法
1、患者仰卧,由家人立其侧,一掌横置其脐上,另一掌横置于耻骨上,两掌随其呼吸做上下起落、轻重适宜的摩按3~4分钟。
2、以单掌在患者小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摩擦5~10分钟,稍用力。
3、以指腹点按三阴交穴1~3分钟。
4、以双手推擦其腹股沟处1~3分钟。
5、推擦其四肢内、外侧面,以热为度。推大腿内侧时,方向从下向上。
6、按揉足三里、太溪穴各1分钟。
7、推擦涌泉穴,以热为度。
8、空拳叩击腰部肾俞穴40次。
三、外治法
用生姜30克,半夏20克,丁香15克。生姜煎浓汁,半夏、丁香研末,共调成糊状。取适量敷脐部,每日1次,连用3~4天。
热感冒咳嗽怎么办 敷脐治疗法
麝香具有活血散结、消肿止痛的作用。具体方法是:取麝香追风膏一片,桑菊感冒片2片,把它研磨成细粉后敷在肚脐上,然后用麝香追风膏药贴封,每天更换一次。麝香追风膏和桑菊颗粒联合,有活血、疏散风热,宣肺止咳的功效对治疗风热感冒所致的咳嗽,咽痛有一定的缓解和治疗作用。
芥子油的用法用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注意】肺虚咳嗽及阻虚火旺者忌服。 ①《纲目》:"多食昏目动火,泄气伤精。" ②《得配本草》:"阴虚火盛,气虚久嗽者忌用。"
【附方】①治感寒无汗:水调芥子末填脐内,以热物隔衣熨之,取汗出妙。(《简便单方》) ②治上气呕吐:芥子二升,末之,蜜丸,寅时井花水服,如梧子七丸,日二服;亦可作散,空腹服之;及可酒浸服,并治脐下绞痛。(《千金方》) ③治妇人中风,口噤、舌本缩:芥子一升,细研,以醋三升,煎取一升,涂颔颊下。(《圣惠方》) ④治关节炎:芥末一两,醋适量。将芥末先用少量开水湿润,再加醋调成糊状,摊在布上再盖一层纱布,贴敷痛处。三小时后取下,每隔三至五天贴一次。(徐州《单方验方新医疗法选编》) ⑤治阴证伤寒,腹痛厥逆:芥菜子研末,水调贴脐上。(《生生编》) ⑥治大人小儿痈肿:芥子末,汤和敷纸上贴之。(《千金方》) ⑦治肿及瘰疬:小芥子捣末,醋和作饼子,贴。数看,消即止,恐损肉。(《补缺肘后方》) ⑧治咽喉闭塞不通甚者:芥子三两,捣,细罗为散,以水蜜调为膏,涂于外喉下熁之,干即易之。(《圣惠方》) ⑨治耳聋:芥子捣碎,以人乳和,绵裹内之。(《千金方》) ⑩治眉毛不生:芥菜子、半夏等分。为末,生姜自然汁调搽。(《孙天仁集效方》)
肠粘连有什么治疗方法
1、灌肠疗法 药用厚朴、枳实、生大黄(后下)、玄明粉(分冲)、炒莱菔子(打碎)、赤芍、当归各15g,广木香9g.每日1剂,每次加水800ml煎至200ml,早晚各煎1次做低位灌肠。一般灌肠4小时后可见效,用药2次后病情缓解。病情严重者,4~6小时后可重复使用,以恢复排便、排气,腹痛消失为度。然后以通腑轻剂善后,药用厚朴、青皮、陈皮各8g,木香、生大黄、枳壳各6g,炒莱菔子9g,炒谷芽、炒麦芽各15g,水煎内服。腹感微胀者可同时用皮硝30g敷脐。
2、中药敷脐法 (1)用中药芒硝和食用面粉各等份,加食醋和白酒等量调和为泥状,每晚临睡前敷于脐部,以肚脐为中心,敷料直径可延长至3cm,以绷带固定,晨起后洗净。适用于各种肠粘连之腹痛、腹胀,对夜间腹痛尤甚者疗效更佳。(2)桃红松解散:药用当归、丹参、红花、桃仁、厚朴、元胡、陈皮、白术、生白芍、甘草、赤芍各等份,粉碎后装入1个10cm×10cm的纯棉布包中。将药包敷在神阙穴,外用绷带或宽布带固定,局部加用温水袋热敷或红外线理疗,每次20分钟~30分钟,每天3次。药袋平时戴在身上,4天为一疗程。治疗期间需进流食。经观察,用此法治疗术后肠粘连的总有效率达96.67%
3、隔姜灸脐法 将生姜切成2mm厚的薄片,置于脐上,然后将拌有冰片的艾绒捏成宝塔糖样大小的艾炷,置姜片上施灸。当患者感觉灼烫难忍时,可将姜片微微提起,绕脐作顺时针旋转,并时而接触脐部,至艾绒烧完,余热用尽,再置艾绒施灸,一片姜烧3炷艾为1次,需15~25分钟,每日3次。经临床验证,本法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显效率为94.44%.
艾草外敷治疗妇科病
治疗痛经
当归、吴茱萸、乳香、没药、肉桂各50克,细辛10克,樟脑适量。用法:先将当归、吴茱萸、肉桂、细辛水煎2次,煎液浓缩为糊状,混入溶于95%酒精适量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研细末,加樟脑适量备用。于月经前3天取药粉5克,用黄酒调成稀糊状,外敷肚脐上,再用胶布固定,药干则调换1次,月经后3天取下。每月1次,连续使用,直至痊愈为止。
治疗月经不调
失笑散20克,当归、赤芍、木香、白芍各15克,红花10克,益母草、山楂各20克,姜汁、黄酒适量。诸药共研细末过筛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以姜汁、黄酒适量,调成稀糊状,分别填于肚脐窝内或子宫穴上,外用纱布再用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
治疗闭经
柴胡、香附各100克,益母草200克,黄酒适量。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20克,以黄酒调成稀稠状,敷于肚脐窝内,以纱布覆盖,外用胶布固定,再加热敷,每天2次,每次30分钟。
治疗崩漏
食盐、蒲黄炭各等份,艾炷适量。将食盐和蒲黄炭混合拌匀,贮存备用。用时将上药适量填入患者肚脐窝,令上药高出皮肤少许,继之把艾炷置药面之上,点燃灸之,至阴道出血停止方可停灸。
治疗带下症
党参、白术、升麻、芡实、桑螵蛸各100克,黄酒适量。将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20克,用黄酒调成稀糊状,敷于肚脐穴上,再用胶布包扎固定,每天1次。此方具有补肾益脾,涩精止带功效,用于治疗脾肾两虚之带下症。
治疗经前乳房胀痛症
王不留行5克,食醋适量。将王不留行研极细末,与食醋调成糊状,填于肚脐中,用麝香虎骨膏外贴。于经前3天使用,每天2次,月经来潮后停止用。此方具有活血通经功效,用以治疗血瘀所致的乳房胀痛症。
治疗妊娠呕吐症
生姜6克,烘干,研为细末,过筛,用水调成糊膏状,敷于肚脐窝内,外以胶布固定。每天换药1次,一般用药3~5次即可奏效。
治疗子宫脱垂
蓖麻适量,雄黄5克,用上药调成膏外敷肚脐窝内;或用蓖麻子去皮捣烂,加入食醋敷肚脐窝内,外覆消毒纱布,再用胶布固定。
治疗妊娠水肿
车前子10克,去壳田螺4个,大蒜5瓣。将上药共捣烂如泥,取适量药膏外敷于肚脐窝内,再用纱布包扎固定。每天1次,连用5~7天。
治疗妊娠便秘
大葱头3个,生姜1块,盐3克,淡豆豉12克。将上药共捣烂如泥饼状,烘热敷肚脐中。每天换药1次,一般连用4~5天。
治疗产后腹痛
处方:取艾叶绒适量。用法:将上药铺垫于肚脐部,以纱布覆盖严,再用熨斗在纱布上往来熨烫(用热水亦可)。此方法用于产后受寒所致的产后腹痛不止,有良效。
治疗产后恶露
红花15克,桃仁25克,益母草30克。将上药共研细末,用黄酒调匀成稀糊状敷于肚脐窝内,每天换药1次,一般连用5~7天。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妙用
吴茱萸为临床常用中药之一,性味辛苦、温,有小毒,入肝、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疏肝下气、温中燥湿之功效,传统内服法主要用于脘腹冷痛、厥阴头痛、疝气痛、痛经、脚气肿痛、呕吐吞酸、寒湿泄泻等。然而,近年来的临床实践发现,吴茱萸外用治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具有用药量少,安全可靠,操作简便等优点。下面就简介吴茱萸外用治病验方九则,供参考:
一、治高血压病:将吴茱萸研为细粉, 20~30克,用醋调成糊状,睡前敷贴两足心,外用布包裹,一般敷药12~24小时后血压开始下降,自觉症状减轻。轻症敷1次,重症敷2~3次即显示明显的降压效果。
二、治痢疾:用吴茱萸6克,六一散9克,先将吴茱萸研细末后与六一散混匀,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外用纱布固定,每天换药一次。
三、治小儿多涎症:用吴茱萸3份,胆南星1份,研末和匀,睡前取15克,用陈醋调敷双足涌泉穴,外用纱布扎紧,每次敷贴12小时,一般3~4次即愈。
四、治小儿腹泻:用吴茱萸12克研成细末,取未熟的米饭(俗称夹心饭)适量与吴茱萸粉合成饼,待温度适宜放在脐部周围,用纱布绷带包扎固定,时间为10小时,晚上敷用为宜。共治疗小儿腹泻患者35例,外敷1次治愈28例,其中年龄最大者5岁,最小者6个月,治疗过程中未发现不良反应。
五、治疗肠粘连:取吴茱萸60-90克,用锅炒烫,生姜30克,捣烂取汁,涂患者腹部,用纱布包裹炒热的吴茱萸,从右下至上腹,再至左上腹,反复热熨,每次约30分钟,临床共治疗100例,腹痛完全消失,饮食、排便恢复76例;腹痛基本消失、肛门排气、能正常进食18例;腹痛不减者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