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走出治疗佝偻病的误区

走出治疗佝偻病的误区

(一)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缺维生素D

有关资料表明:常规食物中的维生素D不能满足儿童正常生理需要,虽然晒太阳可以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由于种种原因,例如在冬春季节,包括南方夏天的梅雨季节,以及城市高层建筑的阻挡和空气污染等原因,婴幼儿的日照常常是不够的,这样就有可能造成微生素D的缺乏。但是,毕竟只是可能,并不是每个孩子都缺乏。如今,由于生活条件的好转,正规厂家婴幼儿配方奶粉中,以及一些儿童食品中都添加了维生素D,加上许多家属时不时的给孩子吃一些复合维生素制剂,其中也包含了许多维生素D,所以,儿童佝偻病,并不象过去那样常见了。即使有,也比较轻微,临床上能见到典型佝偻病的孩子越来越少了。而现实生活中,许多家长把鱼肝油当作保健品给孩子长期吃,这是很危险的。

(二)头发或尿钙检查对佝偻病无任何意义,血钙和血磷测定对早期诊断佝偻病无帮助。

有些小诊所或药店,为了鼓励家长买药,宣称给孩子做头发或尿液钙检测可以诊断佝偻病,他们说该方法没有损伤,没有痛苦。但是这种方法绝对不可信的,已经完全被医学界否定。一次尿钙检测的结果是不可靠的,24小时尿钙检测才有一定价值。

血钙和血磷测定对早期诊断佝偻病无帮助。佝偻病早期,血钙和血磷一般不降低,严重时才会有血钙和血磷下降,因此,血钙和血磷测定,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也没什么价值。目前临床上,测定指头血中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的方法比较可靠,检查值如果大于250u/L,结合孩子的临床情况,可以考虑是佝偻病。

(三)出汗多,有枕秃,不一定就是佝偻病

许多家长照本宣科,以为孩子只要枕秃或夜间出现汗多,就一定是缺乏维生素D。其实孩子爱出汗,还有其他原因。孩子在白天活动量比较大,交感神经就会兴奋,代谢旺盛,转入睡眠时,人体进入基础代谢,但孩子的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只能从代谢旺盛渐渐过渡到基础代谢,所以体内大量的热能会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如果孩子的出汗现象在入睡后1~2小时逐渐消失,可视为正常。由于头部出汗多,孩子睡觉时不太舒服就会出现摆头现象,枕部便会出现脱发圈。因此,出汗多、有枕秃的儿童不一定都是佝偻病。大家要注意,典型的患有佝偻病的小儿常常是整夜出汗,上半夜换衣服后,下半夜衣服仍然是湿的,而且出汗有酸臭味。当然这种情况也不是绝对的,需要和其他情况结合起来综合分析。

(四)鱼肝油,正确保存最重要。

由于维生素D见光后非常容易分解,因此,选择包装蔽光好的维生素D制剂治疗佝偻病十分重要。一些包装蔽光不好的浓缩鱼肝油滴剂制剂,或者家长把鱼肝油制剂任意放置,不盖好盖子,其中维生素D就会分解变质,含量难以保证。有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儿童佝偻病预防效果不好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家长们尽量选择大药厂的包装好的鱼肝油制剂,同时注意避光存放。

(五)大剂量肌肉注射轻易不要用

如今,用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的传统方法受到了不少专家的质疑,如肌肉注射30万、60万单位维生素D,隔月一次,这种方法可能引起维生素D中毒,使钙在内脏器官沉积,造成脏器损伤等严重影响。即使没有发生维生素D中毒,大剂量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也有抑制作用,使儿童抵抗力下降。因此,小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将成为趋势。但对于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治疗,或其他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的,可考虑大剂量治疗法。

(六)维生素D生理需要量是多少?

小儿每日需要维生素D400~800国际单位,每日需要维生素A1500~2000国际单位,所以家长们可以大概计算一下孩子奶粉内鱼肝油的含量 ,如果缺乏的不多,加上孩子又经常晒太阳,没有佝偻病的表现,完全可以不用预防性补充鱼肝油。如果是冬天,天气不好,加上孩子吃饭不好,那就可以选择儿童专用的鱼肝油,预防吃一段时间,但时间也不要太长。

(七)补充足量的维生素D依旧可能患佝偻病。

对于占绝大多数(95%以上)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经过正规补充是可以纠正的。但对于少数非营养性的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则不然,经过常规预防或治疗仍不见效的佝偻病,应去医院正规检查,要排除一些因家族性低磷血症;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V-D依赖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等造成的佝偻病。

(八)鱼肝油制剂千差万别,谨慎使用。

鱼肝油制剂有不同的配方。有淡鱼肝油,如橙汁鱼肝油中含V-D只有11单位,含V-A77单位,如果每天需补充400单位的V-D, V-A的摄入量却远远超过了生理需要量,因此,不宜用橙汁鱼肝油作为预防或治疗儿童佝偻病。

建议应该给儿童补充浓缩鱼肝油制剂,但浓缩鱼肝油制剂也由于V-D与V-A比例不同而有许多种剂型。2:1剂型含V-A10000单位,含V-D5000单位,如果按每天补充V-D400单位,则补充V-A800单位,没有超过规定的小儿每日应补充的V-A量,不会造成V-A过量或中毒。3:1剂型的含鱼肝油含V-D600单位,含V-A1800单位。10:1剂型的含V-D1000单位,含V-A10000单位,都不适宜小儿服用,尤其是10:1的含V-A量太高,更不适宜小儿补充V-D使用。另外,还有纯的V-D制剂,也比较适宜补充每天的生理需要量,如WHO组织推荐的浓缩V-D胶丸,每丸含V-D 10万单位,有资料表明,小儿从出生后两周开始服用,每月一丸可预防佝偻病。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是贝特令和伊可新两种,相对比较安全,但是还是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九)及早发现过量中毒

大多鱼肝油制剂是维生素A和D的混合制剂,所以那种成分过量了,都会引起中毒。如果每天摄入维生素A数万单位(比如有一种鱼肝油所含的维生素A和D的浓度 比为10:1,服量在10滴以上则维生素A的量就过大了),就会引起维生素A中毒经过数月后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早期表现为烦躁、食欲减退,以后会出现四肢骨疼、头疼、呕吐、前囟门隆起、毛发干枯、口唇破裂、肝脾肿大等。

维生素D中毒:对维生素D敏感的小儿每天摄入维生素D4000国际单位(约服维生素A、D浓度比为10:1的浓鱼肝油滴剂25滴以上),经1~ 3个月后就可能出现中毒症状。最早出现的症状是食欲减退甚至厌食、烦躁、哭闹、低热,不仔细分析易误诊为维生素D缺乏(欲称“缺钙”)。逐渐孩子会出现烦渴、尿频、夜尿多,由 于骨骼、肾、血管均出现相应的钙化而影响其功能,如肾衰竭、心脏杂音等。

(十)相信医生,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鱼肝油。

佝偻病,看似简单的病,但是家长们最好不要在家里盲目用药。作为医生,诊断任何一种疾病,医生都是要根据疾病的病史,临床表现,查体以及实验室检查综合评估的。所以,家长们不要但凭经验和猜测给孩子用药,“是药三分毒”,请相信我们的医生,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同时定期去医院做相关检查,这是最合理的方法。

维生素D中毒原因

维生素D中毒(vitamin D intoxication)是医源性疾病之一。VitD中毒主要由于在防治佝偻病时错误诊断和过时使用维生素D制剂,如鱼肝油、维生素D2(骨化醇)、维生素D2(胆钙化醇或胆维丁)和维丁胶性钙等。

病例中毒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

①未详细了解患儿过去所用维生素D剂量,简单告以“多吃”或“常吃”鱼肝油,而忽略告诉家长D制剂的正确用量及疗程,以及有家长认为维生素都是营养药,吃得越多越好,就给孩子长期服用。

②未全面分析患儿佝偻病的诊断及其轻重程度,甚至仅因多汗一个症状或枕秃、郝氏沟等一个体征,就给以大剂量突击治疗。③片面满足家长要求,认为“打针省事”或“打针管事”,连续流利数次D2或D3。

④诊断错误,如有出牙晚、走路迟、烦躁、多汗、后枕秃、体弱等症状中一二项,即误为佝偻病而给突击疗法。X线检查也常把尺骨远端正常变异误诊为佝偻病。

⑤对维生素D敏感的患儿每天摄取维生素D4000IU,经1~3月后即可出现中毒症状。

晒太阳≠补钙,这些错误妈妈别再犯 带宝宝晒太阳的益处

晒太阳能够帮助人体获得维生素D,这是人体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维生素D可以帮助人体摄取和吸收钙、磷,不但有助于骨骼的健康成长,而且可以预防和治疗佝偻病。

紫外线还可以刺激骨髓制造红血球,防止贫血,并可杀除皮肤上的细菌,增加皮肤的抵抗力。

晒太阳还能增强宝宝的免疫功能、增加吞噬细胞活力,有效预防感冒。

很多妈妈都知道带宝宝晒太阳有益处,但是却经常会出现一些的误区,导致宝宝享受到阳光带来的益处,反而受到了小小的“伤害”。

婴儿佝偻病早期症状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简称为佝偻病,在婴儿期较为常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体内钙磷代谢紊乱,而使骨骼钙化不良的一种疾病。佝偻病发病缓慢不容易引起重视。佝偻病使小儿抵抗力降低,容易合并肺炎及腹泻等疾病影响小儿生长发育。

佝偻病常见于婴幼儿及儿童,佝偻病的症状最初主要表现在精神、神经方面。如烦躁不安,夜间容易惊醒和多汗,在吃奶和哭闹时出汗更多,有时连枕头也会被浸湿。接着就会出现骨骼发育方面的病变,例如头颅按上去有乒乓球那种弹性感,方颅,前囟门大而闭合迟缓,头后枕部的毛发稀少,牙齿的萌出和坐立、行走也迟于正常婴儿。

以上就是对婴儿佝偻病早期症状详细介绍,婴儿在出现以上情况的时候,都是要注意要及时进行身体检查,否则等疾病严重后在治疗,对婴儿身体损害是很大的,而且这样疾病治疗本身就需要一段时间,因此家长更不能耽误。

佝偻病是一种什么疾病 佝偻病能治好吗

佝偻病小孩子如果多在户外活动,接受足够的日光照射,并且补充了足够的生理性剂量的维生素D是可以治疗好的。

建议小孩生后两周左右,补充维生素D四百个单位,来帮助预防、治疗佝偻病。

但如果已经到了佝偻病后期,患儿出现了明显的骨骼发育畸形,这时候就可能就需要进行矫正治疗。

关于佝偻病有哪些错误认识

佝偻病是在孩子幼年时期经常会出现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其实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造成的,但是目前却有很有家长朋友们都觉得佝偻病其实就是因为缺钙了,因此就会给孩子补钙,这种观念其实是错误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1、把佝偻病称为“缺钙”。一些家长认为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小儿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V-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最常见的是V-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家长十分重视补钙,给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V-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小儿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小儿厌食。

2、佝偻病小儿血钙低。这是不全面的认识,V-D缺乏可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V-D缺乏性佝偻病,以骨骼改变为主要表现。血钙可在正常范围或偏低,一种是V-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以血钙低为主要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当V-D缺乏时,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也不足,不能使低血钙恢复,出现低血钙表现。因此,患佝偻病时血钙不一定低。

3、预防佝偻病和治疗佝偻病分不清。预防佝偻病是在小儿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投药,维持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一旦患了佝偻病就需要治疗了,治疗佝偻病与预防性使用V-D和钙剂的量差异很大,治疗后病情稳定,仍需要使用预防性给药。

4、佝偻病的骨骼后遗畸形可通过治疗消失。通过治疗,骨骺的X线改变可逐渐消失,但出现的骨骼后遗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等不能恢复,可随着下肢骨的生长延长,胸大肌的发达,畸形部分被掩盖,畸形严重者需要手术矫形,因此,预防佝偻病是很重要的。

5、只要补充足量的V-D和钙剂就不会患佝偻病。对于占绝大多数(95%以上)V-D缺乏性佝偻病是这样的,但对于少数非营养性的V-D缺乏性佝偻病则不然,经过常规预防或治疗仍不?效的佝偻病,应除外特殊原因造成的佝偻病,如:家族性低磷血症;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V-D依赖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等。以上是给大家介绍的关于新父母们对孩子出现佝偻病之后的一些错误观念,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朋友来认识这种疾病,从而也能够摒弃这些错误的做法,接受新的应对措施。

防治佝偻病光补钙不行

佝偻病是婴儿期的一种常见疾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的,该病会使孩子抵抗力低下,出现肺炎和腹泻等疾病,对孩子的生长发育也有不良影响。有些遗憾的是,由于一些家长在对该病的预防和治疗方面走进了误区,导致最佳预防和治疗时机被延误。那么,应该怎样科学预防和治疗佝偻病呢?

●宝宝爱出汗,并不都是佝偻病

9个月的畅畅晚上睡觉时总要出很多汗,有育儿经验的姥姥很肯定地说是缺钙造成的佝偻病,让畅畅妈给孩子补充点钙剂试一试。慎重的畅畅妈带着畅畅到医院检查后,医生却说畅畅并没有烦躁、哭闹、消瘦等症状,只是单纯的出汗多,属于正常现象,不必太在意,也不必盲目给孩子补充钙制剂和维生素D。虽然虚惊一场,但畅畅妈却从此把预防宝宝佝偻病的事放在了心上。

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医师朱晓华说,一般来说,孩子平时身体虚弱、夜晚入睡时大汗淋漓不止甚至整夜出汗,同时伴有烦躁、哭闹、消瘦等症状时,才判断孩子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除了出汗多外,患有该病的孩子汗水多有酸臭味,还容易出现抽搐、痉挛等现象,孩子长牙齿、坐立、行走等方面也晚于正常婴儿,一些孩子还有X形或O形腿的表现。另一方面,由于婴儿的神经功能发育并不完善,同时由于生长发育迅速,所产生的热量和代谢物也比较多,有些孩子体内的热量会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现出汗多的情况,这些都是正常现象,因此单纯出汗多并不能成为判断孩子患有佝偻病的依据。

●佝偻病病因,缺维生素D所致

为了预防佝偻病,靓靓妈从靓靓3个月大时就开始给她补钙,可没想到靓靓半岁时还是出现了佝偻病早期的症状。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申孟平指出,在很多家长的观念中,佝偻病是由于缺钙引起的,实际上事实并非如此,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而引起的磷钙代谢障碍,缺钙只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虽然也有些孩子发病是由于钙摄入不足,但最常见的仍是维生素D摄入量不足。因此不能简单地认为佝偻病是缺钙造成的。

据介绍,妈妈在怀孕期间要注意补钙、多晒太阳、多喝牛奶、多进行户外运动,宝宝出生后到1岁是预防佝偻病最关键的时期,妈妈要让宝宝每天适当日晒、多进行户外活动,适量补充钙、鱼肝油、维生素D和锌等。

有些家长把鱼肝油当做保健品让宝宝长期服用。需要提醒的是,盲目过量补钙会造成宝宝便秘和小儿厌食等情况的出现,而过量补充维生素D也有可能导致中毒,因此补充钙和维生素D时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香菇也能治疗佝偻病

佝偻病一般是因为患儿缺乏日晒、维生素D摄入不足,使得钙质的吸收利用也出现障碍,并导致一系列的症状。通常最初是一些精神症状,例如容易哭闹、夜惊,后续还会出现骨骼发育方面的问题,一般给患儿补充维生素D就可以有效纠正这一问题。

香菇不仅味美,功效也不一般,其有一大功效不可不提,那就是防治小儿佝偻。因为香菇中的麦角甾醇,在日光照射下,可以很快地转变为维生素D,维生素D可以防治佝偻。所以处在成长发育期的孩子,多吃香菇可以保持好的体形。另外,贫血、免疫力低下及年老体弱者食用香菇也很适宜。

儿童佝偻病防治新概念

一、预防佝偻病是补充钙制剂还是维生素D?

婴幼儿佝偻病主要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引起的,母乳喂养或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以及每天吃400毫升牛奶的幼儿,一般是不会缺钙的,不需要另外补充钙制剂。而食物中的维生素D肯定不能满足儿童正常生理需要,晒太阳可以增加皮肤合成维生素D,但由于种种原因,婴幼儿的日照常常不够,尤其在冬春季节,包括南方夏天的梅雨季节。但目前在各种儿童食品中都添加维生素D的做法引起了专家们的忧虑,一是不能判断维生素D的摄入量,二是很容易引起儿童维生素D中毒。国外仅在配方奶粉中添加维生素D预防儿童佝偻病,取得了良好效果。

选择包装蔽光好的维生素D制剂预防佝偻病十分重要。由于维生素D见光后非常容易分解,因此,浓缩鱼肝汕滴剂,及一些包装蔽光不好的制剂,其中维生素D含量难以保证。专家认为,这是我国儿童佝偻病预防效果不好的重要原因。

有些儿童钙摄入不足,应从改善饮食结构着手。钙在牛奶、豆制品中的含量高,应多吃这类食品。目前,市场上的钙制剂品种很多,可参考钙制剂中钙元素含量的多少、口感、吸收率以及价格的高低来购买。一般钙制剂中钙的吸收率在25%~35%之间,钙的吸收率超过90%是不可能的。过多补充钙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影响其他营养素如铁、锌的吸收,对儿童的健康不利。因此,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二、头发或尿钙检测能否诊断佝偻病?血钙和血磷测定能否早期诊断佝偻病?

做头发或尿液钙检测诊断佝偻病是绝对不可信的,已经完全被医学界否定。一次尿钙检测的结果是不可靠的,24小时尿钙检测才有一定价值。佝偻病的诊断应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及化验、X线检查等综合判断。

佝偻病早期,血钙和血磷一般不降低,严重时才会有血钙和血磷下降,因此,血钙和血磷测定,对佝偻病的早期诊断也没什么价值。测定血中碱性磷酸酶含量或骨碱性磷酸酶活性,用钼靶拍摄手腕部X线片是早期佝偻病的可靠方法。

三、出汗多、脑后有枕秃是否是佝偻病?

佝偻病的孩子临床表现之一就是多汗,但家长对如何判断孩子多汗常把握不准。孩子在醒时总是活动不停,交感神经兴奋,代谢旺盛;转入睡眠时,人体进入基础代谢,但孩子的植物神经功能发育还不完善,只能从代谢旺盛渐渐过渡到基础代谢,所以体内大量的热能仍然会以出汗的方式释放出来。如果孩子的出汗现象在入睡后1~2小时逐渐消失,可视为正常。由于头部出汗多,使孩子睡觉时经常摆头,枕部便会出现脱发圈。因此,出汗多、有枕秃的儿童不一定都是佝偻病。患有佝偻病的小儿常常是整夜出汗,上半夜换衣服后,下半夜衣服仍然是湿的,而且出汗有酸臭味。

佝偻病儿童除多汗外,骨髓改变是其重要特征。不同年龄儿童患佝偻病有不同的骨骼改变,如新生儿佝偻病常常前囟门增大,1岁以内佝偻病儿童以头部和胸部改变为主,站立行走后以下肢改变为主。

四、治疗佝偻病是使用大剂量还是小剂量?

用大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的传统方法受到了不少专家的质疑,如肌肉注射30万、60万单位维生素D,隔月一次,这种方法可能引起维生素D中毒,使钙在内脏器官沉积,造成脏器损伤等严重影响。即使没有发生维生素D中毒,大剂量维生素D对免疫系统也有抑制作用,使儿童抵抗力下降。因此,小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将成为趋势,如每日口服31200单位维生素D。但对于不能坚持长期服药治疗,或其他疾病影响维生素D吸收的,可考虑大剂量治疗法。

补钙不能预防佝偻病吗

大多数父母对佝偻病本身有足够的认识,但具体到他们的孩子身上,认识往往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在使用药物方面,到现在还有家长询问:他们的孩子有枕秃,晚上睡觉不好,医生说缺钙,给开了巨能钙,依可欣。还有的说孩子有佝偻病,但一直服用钙剂和鱼肝油,为什么还会患佝偻病。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诊断错误,单凭枕秃,晚上睡眠不好,是不能诊断佝偻病的。二是如果小儿确实患有佝偻病,服用巨能钙和每天一粒依可欣也不能有效治疗佝偻病,服用的只是预防量。这就是概念不清。

因此,总结在治疗方面的错误如下:补钙就能预防佝偻病。佝偻病的病因是V-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在小儿导致佝偻病最主要的原因是V-D不足,钙摄入不足是次要的,因此,单纯补钙是不能预防佝偻病的。

关于佝偻病有哪些认识误区

预防佝偻病是在小儿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投药,维持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一旦患了佝偻病就需要治疗了,治疗佝偻病与预防性使用V-D和钙剂的量差异很大,治疗后病情稳定,仍需要使用预防性给药。

对佝偻病的认识误区还存在于,很多人认为佝偻病的骨骼后遗畸形可通过治疗消失。专家表示,通过治疗,骨骺的X线改变可逐渐消失,但出现的骨骼后遗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等不能恢复,可随着下肢骨的生长延长,胸大肌的发达,畸形部分被掩盖,畸形严重者需要手术矫形,因此,预防佝偻病是很重要的。

佝偻病是不是只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很多人认识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专家表示,这也是佝偻病的认识误区之一。

佝偻病对小儿后期的生长发育危害很大,其主要是引起婴儿抬头、坐、站、行走都较晚。关节松弛而有过伸现象,大脑皮层功能异常条件反射形成缓慢,语言发育落后,贫血等症状。

比较严重的佝偻病的患儿中,还会出现其他的骨骼变形,如鸡胸、漏斗胸、X型腿、O型腿、肋串珠、手镯和脚镯等。由此可见佝偻病的危害范围之广。

佝偻病认识上有哪些误区呢?在日常生活上注意自己的身心健康,争取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把这种疾病控制在萌芽状态,防止这种疾病的恶化。以免病入膏肓,引起治疗难。

大部分新父母对小孩佝偻病错误观念

1、把佝偻病称为“缺钙”。

一些家长认为补钙就是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虽然较过去明显减少,但仍然存在。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失常的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缺钙”是继发于维生素D不足,当然,也有部分小儿是单纯摄钙不足,或两者兼而有之,也就是说,V-D不足,摄钙不足,或两者兼有,都可导致佝偻病,而常见的是V-D不足,所以把佝偻病称为缺钙是不恰当的,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解。由于这样的误解,在没有医生指导下,一些家长十分重视补钙,给小儿吃各种各样的钙,而不补充足量的V-D,结果是无效补钙,相反,补钙过多,不能有效利用,从大便中排泄,不但浪费药源,还导致小儿便秘,影响胃肠道功能,造成小儿厌食。

2、佝偻病小儿血钙低。

这是不全面的认识,V-D缺乏可导致两种情况,一种是V-D缺乏性佝偻病,以骨骼改变为主要表现。血钙可在正常范围或偏低,一种是V-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多见于六个月以内的小婴儿,以血钙低为主要表现。这主要是由于当V-D缺乏时,甲状旁腺代偿性分泌也不足,不能使低血钙恢复,出现低血钙表现。因此,患佝偻病时血钙不一定低。

3、预防佝偻病和治疗佝偻病分不清。

预防佝偻病是在小儿未患佝偻病前,给预防性投药,维持小儿每日生理需要,防止佝偻病发生。一旦患了佝偻病就需要治疗了,治疗佝偻病与预防性使用V-D和钙剂的量差异很大,治疗后病情稳定,仍需要使用预防性给药。

4、佝偻病的骨骼后遗畸形可通过治疗消失。

通过治疗,骨骺的X线改变可逐渐消失,但出现的骨骼后遗畸形,如“X型”腿,“O型”腿,鸡胸等不能恢复,可随着下肢骨的生长延长,胸大肌的发达,畸形部分被掩盖,畸形严重者需要手术矫形,因此,预防佝偻病是很重要的。

5、只要补充足量的V-D和钙剂就不会患佝偻病。

对于占绝大多数(95%以上)V-D缺乏性佝偻病是这样的,但对于少数非营养性的V-D缺乏性佝偻病则不然,经过常规预防或治疗仍不?效的佝偻病,应除外特殊原因造成的佝偻病,如:家族性低磷血症;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V-D依赖性佝偻病;肾性佝偻病等。

6、多汗、烦躁、易惊、枕秃是佝偻病特异性表现。

诊断小儿是否患有佝偻病,仅依据临床表现,其准确率是很低的。哪一个表现都不是特异性的,正确诊断必须源自对病史资料,临床表现,血生化检测结果和骨骺X线检查的综合判断。血清25-(OH)D在早期即明显降低,是可靠的诊断标准。

7、佝偻病只影响小儿骨骼的生长。

不是的,患有佝偻病的小儿,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患肺炎,腹泻,贫血等其他疾病。

在回复咨询中,感觉大多数父母对佝偻病本身有足够的认识,但具体到他们的孩子身上,认识往往出现比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在使用药物方面,到现在还有家长询问:他们的孩子有枕秃,晚上睡觉不好,医生说缺钙,给开了巨能钙,依可欣。还有的说孩子有佝偻病,但一直服用钙剂和鱼肝油,为什么还会患佝偻病。这种认识的错误是显而易见的。一是诊断错误,单凭枕秃,晚上睡眠不好,是不能诊断佝偻病的。二是如果小儿确实患有佝偻病,服用巨能钙和每天一粒依可欣也不能有效治疗佝偻病,服用的只是预防量,这就是概念不清。

小孩睡觉磨牙是怎么回事 患佝偻病会磨牙

钙在人体中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对神经系统起到调节作用,部分佝偻病患者,由于长期缺钙,容易导致儿童中枢神经自控能力较差,这也就是佝偻病儿童容易出现夜间磨牙的原因了。并且此类磨牙,同时还多伴有夜间惊啼、多汗烦躁等现象。

应对策略:应请医生鉴别诊断,然后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治疗佝偻病。

3岁幼儿鸡胸病怎么办

儿童鸡胸又叫作佝偻病,是由于维生素D缺乏或是钙剂的缺乏引起的骨骼发育的问题。如果有鸡胸病建议去医院做个详细的检查,对症处理。如果鸡胸比较明显,胸廓变形比较严重,可以去相关科室进行康复或矫正。3岁前往往处于佝偻病活动期,3岁以后即进入稳定期。前者发生鸡胸后以治疗佝偻病主,后者则矫正畸形为主。

相关推荐

如何给小儿服用维生素D

维生素d是预防和治疗佝偻病的药物。维生素d包括维生素d2和d3,是动植物在生存期间受到日光紫外线照射后,由无活性的维生素d前体变成有活性的维生素d。维生素d2和d3的作用和用途完全相同。 目前常用的口服维生素d制剂有: 1、浓缩鱼肝油滴剂:每毫升含维生素a50000单位,维生素d5000单位。 2、普通鱼肝油丸:每粒含维生素a3000单位,维生素d300单位。 3、浓缩鱼肝油丸:每粒含维生素a10000单位,维生素1000单位。 4、维生素d2丸:每粒含维生素d210000单位。 5、维生素d3片:每片含

佝偻病患者的注意事项

1、佝偻病的保健需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保证小儿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 2、多晒太阳是佝偻病的保健中很重要的措施,应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尽量暴露皮肤并逐渐增加晒太阳的时间。佝偻病患儿平均每日户外活动应在一小时以上。 3、对体弱儿或在冬春季节,补充富含维生素D,利于吸收的体恒健钙之缘片,以满足身体对钙的需求。这也是对于佝偻病的保健措施。 4、佝偻病治疗上可采用维生素D疗法。佝偻病患儿应多到户外活动,接受日光和新鲜空气,必要时可用紫外线灯照射,不要久坐、久站或多走,更不要勉强学站、学走。

宝宝吃鱼肝油有什么好处宝爸宝妈们都知道吗 防治佝偻病

宝宝生长发育时,若缺乏维生素A、D,则会导致孩子头颅变方形,胸廓畸形,四肢弯曲,即患上了佝偻病。 维生素A: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若是缺少,那么就会导致宝宝骨骼发育迟缓,影响宝宝牙齿牙釉质的细胞发育,损害上皮组织结构,降低免疫功能引起各种感染。 维生素D: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若是缺乏维生素D,钙磷经肠道吸收减少,那么骨样组织就会钙化障碍,所以宝宝适量吃些鱼肝油还是需要的。 一般来说,佝偻病的表现多为易惊、多汗、烦躁和骨骼改变。治疗佝偻病除了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D外,多多晒晒太阳也是一个好方法。

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如何鉴别诊断

(1)软骨营养不良:是一遗传性软骨发育障碍,出生时即可见四肢短、头大、前额突出、腰椎前突、臀部后凸。根据特殊的体态(短肢型矮小)及骨骼X线作出诊断。 (2)低血磷抗生素D佝偻病:本病多为性连锁遗传,亦可为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也有散发病例。为肾小管重吸收磷及肠道吸收磷的原发性缺陷所致。佝偻病的症状多发生于1岁以后,因而2~3岁后仍有活动性佝偻病表现;血钙多正常,血磷明显降低,尿磷增加。对用一般治疗剂量维生素D治疗佝偻病无效时应与本病鉴别。 (3)远端肾小管性酸中毒:为远曲小管泌氢不足,从尿中丢失大量钠、

口服锌剂可辅助治疗佝偻病

佝偻病患儿常伴有缺锌临床表现,经血清锌测定证实低锌血症的存在,因此常规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效果不佳,可能与同时锌缺乏有关。因为锌缺乏可能导致小肠粘膜维生素D受体功能发生改变,影响维生素D与其结合从而影响钙吸收。 国外研究表明,锌与骨骼发育有密切关系,维生素D受体是介导1,25(OH)2D3发挥生物效应的载体,在靶细胞与1,25(OH)2D3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维生素D受体是含有两个锌指结构的锌指蛋白,本质上是一种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在维持机体钙磷代谢方面起重要作用,可能是锌指蛋白维生素D受体通过影响钙

宝宝吃鱼肝油有什么好处 防治佝偻病

宝宝生长发育时,若缺乏维生素A、D,则会导致孩子头颅变方形,胸廓畸形,四肢弯曲,即患上了佝偻病。 因为维生素A的主要功能就是维持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若是缺少,那么就会导致宝宝骨骼发育迟缓,影响宝宝牙齿牙釉质的细胞发育,损害上皮组织结构,降低免疫功能引起各种感染。 而维生素D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小肠黏膜对钙、磷的吸收,若是缺乏维生素D,钙磷经肠道吸收减少,那么骨样组织就会钙化障碍,所以宝宝适量吃些鱼肝油还是需要的。 一般来说,佝偻病的表现多为易惊、多汗、烦躁和骨骼改变。治疗佝偻病除了补充足够的维生素A、D外,多

佝偻病治疗

佝偻病的起因是缺乏维生素D和钙。钙是造骨头的主要养料,维生素D是帮助钙消化吸收的。缺少维生素D,钙就吸收不了。因此二者都不可缺少。 佝偻病治疗方法如下: 1.一般治疗。 包括喂养、护理和加强体格锻炼。如饮食缺钙,可给乳酸钙或葡萄糖钙,但每日不得超过l克。如钙磷都缺乏,可用磷酸钙与维生素D同服,并多给蔬菜、水果及蛋黄等食物。加强户外活动,接受日光照射。 2.维生素D治疗。 1)普通疗法: 口服维生素D浓缩制剂(包括浓缩鱼肝油)每日0.5万一2万国际单位。持续一个月后改投预防剂量。夏天口服鱼肝油可减量,但不

补钙反而补出佝偻病

率达40%“判断佝偻病的标准是血浆中25羟基维生素d 3的含量,并补充骨骼的x光片。”苏宜香向南都记者表示,该事件已引起业界很大关注,因此其已研究过最先经浙江经视报道的小患者的检测报告,并建议近期以专家论坛形式结束争论。“患者维生素d 3含量正常且没有x光片配合,个人认为不能确诊,至少并不处于佝偻病的活动期,而佝偻病的潜伏期有2-3个月,因服用某产品3个月就导致佝偻病的说法医学上难以成立。” “相当多家长认为补钙就铁定预防佝偻病,这种认识存在误区。营养缺乏性佝偻病主要是由于体内维生素d不足,致使钙、磷代谢

佝偻病对孩子的影响 引起孩子生长迟缓

佝偻病的小儿,坐、站、走、出牙、说话等体力和智力的发育都可延迟,身材比正常的同龄小儿矮小。小儿患佝偻病如果不治疗,让疾病自然痊愈的话,其身高可能要比本来可以达到的高度少3-4厘米。

佝偻病能治好吗

一般来说,婴幼儿之所以会患上佝偻病,是因为缺乏维生素D。因此若孩子患上了佝偻病,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可以通过晒太阳、食补、药补三个途径来补充维生素D。 途径一、晒太阳 大家都知道晒太阳可以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因此若孩子患了佝偻病,首先要给孩子多晒太阳。据研究,1平方厘米皮肤暴露在阳光下3小时,可产生约20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即使将婴儿全身紧裹衣服,只要暴露面部,每天晒太阳1小时,也可产生400国际单位维生素D;晒太阳应打开窗户或到院子里去,冬天要让儿童多晒太阳;此外,母亲怀孕期及哺乳期多晒太阳,对保障婴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