豇豆的采收贮藏
豇豆的采收贮藏
采收
长豇豆播种后,约经60天(春播)或40天(夏播)开始采收嫩荚,而开花后约经7-12天,荚充分长成,组织柔嫩,种子刚刚显露时应及时采收,质柔嫩。产量高。豇豆每花序有两对以上花芽,通常只结一对豆荚。如肥水充足,及时采收和不伤花序上其他花蕾时,可使一部分花序多开花结荚,这样可以提高结荚率,增加产量,采摘初期每隔4-5天采一次,盛果期每隔1-2天采一次,采收期共约30-40天。矮性种亩产600-800kg,蔓性种1250-1500kg。
留种
豇豆留种可分夏播和秋播两种,留种株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结荚节位低、结荚集中而多的植株,成对种荚大小一致,籽粒排列整齐,以选留中部和下部的豆荚做种,及时去除上部豆荚,使籽粒饱满。当果荚种壁充分松软,表皮萎黄时即可采收,挂于室内阴干后脱粒,晒干后乘热将种子装入缸内,密封贮藏或在缸内滴入数滴敌敌畏和放置数粒璋瑙丸密封贮藏,防止豆蟓危害。如少量种子,亦可将豆荚挂于室内通风干燥处,不必脱粒,至翌年播种前取出后脱粒即可,种子生活力一般为1-2年。秋播要注意时机。
贮藏
刚刚采摘的鲜鲜豇豆,应急时保鲜收藏,一般采用塑料袋密封保鲜。温度应保持在10-25℃之间,温度过低,烹饪出来的味道很差,也炒不熟;温度过高,会使豇豆的水份挥发太快,形成干扁空壳,影响烹饪的味道;也容易腐烂变质。
干品的收藏,用刚刚采摘的新鲜豇豆,经沸水煮至熟而不烂时捞出沥干,在太阳下晒干或用机械烤干;用时拿出经凉水浸泡至软备用,其味甘而鲜美,回味无穷。
豇豆种植技术
豇豆的生育发育特征
豇豆的个体发育,以蔓性种来说,自播种至豆荚成熟或种子成熟,可分为四个时期、种子发芽期、幼苗期、抽蔓期和开花结荚期。
1、种子发芽期。自种子萌动至第一对真叶开展的过程为种子发芽期。子叶出土,不进行光合作用,靠贮藏养分在发芽时分解使用,至第一对真叶开展,便可进行光合作用,独立生活。
2、幼苗期。自第一对真叶开展至具有7~8复叶为幼苗期。幼苗期节间短,茎直立,根系也逐渐开展。以后节间伸长,不能直立而缠绕生长,同时基部腋芽开始活动,便转入抽蔓期。
3、抽蔓期。有7~8片复叶至植株现蕾为抽蔓期。这个时期主蔓迅速伸长,基部开始多在第一对真叶及第2~3节的腋芽抽出侧蔓,根瘤也开始形成。
4、开花结荚期。植株现蕾后至豆荚采收结束或种子成熟,一般为50~60天,从单花来说,开始分化至花器形成约需25天,现蕾至开花约5~7天,开花至豆荚商品成熟约9~13天左右,至豆荚生理成熟还需4~10天,因品种和栽培季节而不同。
豇豆的种植环境
1、温度。豇豆耐高温,不耐霜冻。发芽适温为25~35℃,生长发育适温为20~25℃,高于35℃或低于15℃,生长结荚即受影响。接近0℃时,植株会受冻害。
2、光照。豇豆对日照长短的反应不敏感,只有少数品种对日照长短要求严格,适于在短日照季节生长。一般来说,短日照可以加速生长发育,提早成熟。豇豆喜阳光,在开花结荚期间,如果光线不足,会引起落花落荚。
3、水分。豇豆是消耗水分量中等的蔬菜,具有较强的抗旱能力。土壤水分过多,易导致发芽率降低,烂根死苗和落花落荚,也不利于根瘤菌活动。土壤水分不足,会抑制生长发育,影响产量。
4、土壤。种植豇豆以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土壤最为理想。最适宜的土壤酸碱度为PH6.2~7。豇豆要求氮、磷、钾全面肥料,由于豇豆的根瘤菌远不如其它豆科植物,应适当增施氮肥。同时增施适量磷肥,可以促进根瘤菌活动,增加产量。
豇豆的种植技术
1、良种选择:豇豆在无锡地区春夏秋均可栽培,生长季节长,必须根据各季节的气候条件,选用适当的品种,一般地我常用的品种为之豇系列、扬豇系列、南京星光系列、燕带豇、七寸豇、八寸豇、地豇豆等。
2、栽培季节和播种期:早春豇豆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即可在大棚等设施内播种育苗,4月中旬以后可地膜直播,4月底至5月上旬后即可露地直播。春夏豇豆播种期可一般延续至7月上中旬。秋 豇豆在7月至8月上旬播种,以七寸豇和八寸豇为主。
3、整地作畦和施基肥:豇豆忌连作,需轮作两年以上,否则容易发生病害。前作收获后深耕20~30厘米,亩施基肥3000千克,过磷酸钙25~30千克,草木灰或砻糠灰50~75千克或硫酸钾10~20千克。酸性土壤可适当增施石灰75~100千克,然后将土打碎耙平,作成畦宽连沟1.3米的高畦。
4、合理密植:早春豇豆由于气温低,雨水多,提倡育苗移栽。幼苗出土后,第一对真叶尚未展开时就应定植,定植要掌握栽小、栽旱的原则。栽植时每穴栽二株。夏秋豇豆多采用直播,每穴播种量少则3~4粒,多至4~5粒,出苗后每穴间留至二株。播种密度为行距0.8~1米,株距0.26~0.33米。
豇豆种植的田间管理
1、肥水管理:前期要适当控制水份,进行蹲苗,促进生殖生长,以形成较多的花序。春季栽培的,前期肥水要适当控制,待第一花序座荚后,逐渐增加肥水,促进生长、多开花、多结荚。豆荚盛收开始,要连续重施追肥。每隔4~5天追肥1次,连续追3~4次,可每亩穴施普通复合肥40~50千克或人粪尿1000千克,施肥后浇水。秋季栽培的则应一促到底。地膜覆盖的春豇豆,因根系发达,吸肥力强,追肥次数少,故需增施基肥。
2、植株调整:当蔓长到17~30厘米时,需搭人字架引蔓。当植株长至一定大小时,需进行整枝,即将主蔓第一花序以下的侧芽全部抹除,主蔓第一花序以上的侧枝,留一叶摘心,以促进开花结荚。当主蔓长到1.3~1.7m时打顶,使养料集中多结荚。
3、设立支架:5~6片真叶时应设立支架。初期应按逆时针方向将蔓牵引上架并用绳子固定,一般在晴天中午或下午进行;后期缠绕能力很强,无须人工协助。
4、温度和水分管理:喜温暖,生长适温20~30℃,15℃以下生长缓慢,5℃以下产生冻害,耐高温,35℃时仍能开花和结荚,但品质不佳。较耐旱而不耐涝,前期应适当控水,当主蔓上约有一半花序开始结荚时,要充分浇水以保证土壤湿润。
5、整枝摘心:当主蔓长出第一个花序时,花序以下的侧枝应全部摘除,花序以上的侧枝要进行摘心,基部留2片叶子;当主蔓攀爬满支架时打顶,以促使下部侧枝萌发花芽。
豇豆的采收留种
豇豆采收时,注意不要损伤其余花芽,更不要连花序一齐摘掉。豇豆系陆续采收的作物,要及时在种子膨大以前采收。留种豇豆,于豆荚成熟时进行株选和果选。种株要及早摘心,于主蔓中下部第3~4个花序选发育良好的果实留种,待种荚转黄松软时采收。
豇豆的病虫害防治
蚜虫主要在苗期危害,并能传布豇豆花叶病毒病,用40%乐果每7~10天喷一次。豆野螟一般于7~8月间(夏秋豇豆)大量发生,危害豆荚。花期用敌敌畏800倍每6~10天喷一次,南方夏秋季雨水多时,常会引起豇豆煤霉病危害。发生初期,可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托布津1000倍液喷2~3次即可防治,而豇豆锈病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每隔7~10天喷一次,共2~3次。
龙眼的采摘与贮藏
新鲜龙眼的采摘
龙眼果实在8- 9月份的高温、高湿条件下成熟采收,由于此时果实含水量大、糖份高,呼吸强度特别旺盛,采后的果实生理、生化变化剧烈,鲜果极易褐变变 质,极不耐贮藏。在 25℃的常温下,果实在1天内就开始褐变,5-6天果皮即已变褐,一周内全部变质腐烂。适宜的低温可以延长龙眼的贮藏期,同时采用一 定的化学药剂处理并配以气调因素进行贮藏效果更好,贮藏40天仍色鲜质优,风味优良。
龙眼属于非呼吸高峰型果实,没有明显的呼吸高峰,但呼吸强度很大,是香蕉、柑橘等水果的2-3倍。乙烯释放量始终保持在较低水平,比香蕉、梨 等水果低得多,没有明显的乙烯高峰,可见龙眼果实对乙烯不敏感。龙眼采后极易褐变,在25℃下1天内就开始褐变,5-6天果皮即已变褐。
龙眼的采收及采后处理
龙眼的成熟与采收时间因地区、品种、用途和气候不同而有先后,贮藏用的龙眼果实应当在充分成熟时采收为宜。龙眼果实成熟的标准,当果皮由青色 转为淡褐色或黄褐色,表面变的薄而平滑,绒毛脱落,果肉有坚硬变的柔软并富有弹性,生青味消失,果核有红色转为黑色(红核品种除外),15天左右即可采 收。另不同的采后处理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采收。
采收应在晴天的早晨或傍晚进行,早晨应在露水干后为宜,不应在中午太阳光强烈、雨天、有台风时采收,因在此条件下采收的果实易变质和发生病 害。采时不宜将果穗基部采的太深,应在果穗基部下l-2张复叶处用采果剪剪断,不要伤及树体。果实应轻采轻放,叠放整齐,装筐时,先在筐底放些叶片作垫 衬。采摘下来的果实不能在烈日下晒,宜放在树荫下或送库房整理、包装。在包装前,应修齐果穗,坏果与破裂果要剔除,将果穗上的叶子保存下来,有利于贮 藏。
龙眼果实采收后装入塑料周转箱或板条箱内贮藏效果最好,每箱装12公斤左右,以便于运转和贮藏,装箱时要果穗朝外、果枝朝内,轻装轻放。采后应及时处理,最好当天采收、当天处理、当天入库贮藏。
龙眼贮藏品种的选择
龙眼的品种很多,全国约有400 个栽培品种。由于龙眼品种在一些地方长期沿用实生繁殖,不同地区的同一品种在种性上相差甚大,良莠不一,但 也出现一些稀有名贵品种,例如冰糖肉、东壁。它们不但品质好,而且较耐藏。泉州的耐藏性也较好,贮藏50天,好果率达95%以上。在福建的一些品种中,福 眼、赤壳、水涨等不耐贮藏。
龙眼防腐处理
采取药物防腐结合塑料袋包装、低温贮藏,可以收到满意的贮藏保鲜效果。防腐剂有:新科源果蔬保鲜剂2号、克霉灵(含50%仲丁胺的熏蒸剂)、仲丁胺加赤霉素、多菌灵、甲基托布津、特克多等。
克霉灵熏果,将龙眼散果放在0.04毫米厚的塑料袋中,按每公斤用药0.1毫升的剂量,用旧布片吸收,置于袋中,扎紧密封24小时,然后开袋 冷藏。如贮量大时,按每立方米库容用药14克的量在库房中密闭熏蒸。也可用药浸果,以原液10-15倍液浸5分钟,取出晾干,装袋贮藏。
仲丁胺既可用于熏蒸,也可用于洗果。熏蒸用量以0.15毫升/公斤果实为宜,对贮藏在塑料袋中的龙眼果实进行24小时密封熏蒸。洗果用原液30倍稀释液浸果10分钟,晾干,装袋冷藏。仲丁胺熏果的效果比浸果的好。
龙眼防褐变处理
采用5-7℃低温贮藏,或-23℃低温速冻保藏可有效防止其褐变发生,采用100℃沸水热烫也可杀酶防褐,或在5-7℃温度,90%-95%相对湿度下。采用6%-8%的氧和4%-6%的二氧化碳气调贮藏,可防止褐变。
用含3%柠檬酸和2%亚硫酸氢钠的倍液,或用包聚型复方卵磷脂100倍液洗果,稍晾干后,装在0.04毫米厚的聚乙烯薄膜袋中,每袋500克,封口冷藏。或用0.5%柠檬酸加0.03%维生素C溶液或1%柠檬酸溶液浸果,对延缓果皮褐变和果肉变质有明显作用。
新鲜豇豆与泡豇豆的区别
1、新鲜豇豆
豇豆(学名 Vigna unguiculata),俗称角豆、姜豆、带豆、挂豆角。豇豆分为长豇豆和饭豇两种,属豆科植物。豇豆属豆科一年生植物。茎有矮性、半蔓性和蔓性三种。南方栽培以蔓性为主,矮性次之。蝶形花科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小叶3,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5~13厘米,宽4~7厘米,顶端急尖,基部近圆形或宽楔形,两面无毛,侧生小叶斜卵形;托叶卵形,长约1厘米,着生处下延成一短距。萼钟状,无毛;花冠淡紫色,长约2厘米,花柱上部里面有淡黄色须毛。荚果线形,下垂,长可达40厘米。花果期6~9月。
新鲜的颜色鲜绿,上面有一层雾状的水。摸起来硬硬的,一股青色的味道
2、泡豇豆
泡豇豆,豆色微黄、味清香、质脆嫩,既可作为凉菜直接食用;也可制作成某些热菜,如肉末炒豇豆等。其中泡红辣椒可作为鱼香肉丝、豆花鱼等菜肴的配料。
3、新鲜豇豆向豇豆的华丽转身
刚刚采摘的鲜鲜豇豆,应急时保鲜收藏,一般采用塑料袋密封保鲜。温度应保持在10~25℃之间,温度过低,烹饪出来的味道很差,也炒不熟;温度过高,会使豇豆的水份挥发太快,形成干扁空壳,影响烹饪的味道;也容易腐烂变质。如果新鲜豇豆做成泡豇豆既没有使食物浪费,也使豇豆的味道更加多样化了!
干品的收藏,用刚刚采摘的新鲜豇豆,经沸水煮至熟而不烂时捞出沥干,在太阳下晒干或用机械烤干;用时拿出经凉水浸泡至软备用,其味甘而鲜美,回味无穷。
油豆角介绍
油豆角(PhaseolusvulgarisL.)是我国东北地区(黑龙江、吉林为主)特有的一种优质菜豆品种,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可达到其干质量的20%以上。它的氨基酸组成及比例也比较合理,含有人体必须的18种氨基酸,其中必需氨基酸,特别是赖氨酸含量较高。此外油豆角还富含膳食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从口感与营养两方面讲,油豆角都是优质的菜豆。油豆角是一种冷敏性蔬菜,长时间置于不适宜的低温条件下容易发生生理伤害,表面水浸凹陷是最主要的冷害症状,严重影响油豆角的品质。油豆角在贮藏中容易发生的主要问题是表面出现褐色斑点,老化时豆荚外皮变黄,纤维化程度增高,种子长大,豆荚脱水等。为了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减少生产者和经营者的损失,急需解决油豆角的保鲜问题。油豆角的保鲜管理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它包括采前、采收、采后商品化处理、贮藏、运输和销售等几个环节。对于这几个环节都需要进行精细控制,每一步都影响油豆角的贮藏寿命,如果仅控制某一个环节,而忽略了其他环节,都会严重地影响油豆角的耐藏性。
豆角,又叫做豇豆,是夏天盛产的蔬菜。属豇豆种中能形成长形豆荚的栽培种,一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别名豆角、长角豆、带豆、裙带豆。含有各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嫩豆荚肉质肥厚,炒食脆嫩,也可烫后凉拌或腌泡。豆荚长而像管状,质脆而身软,常见有白豆角和青豆角两种。在选购豆角时,一般以豆条粗细均匀、色泽鲜艳、透明有光泽、子粒饱满的为佳,而有裂口、皮皱的、条过细无子、表皮有虫痕的豆角则不宜购买。
杨桃怎么保存
1 贮藏特性:杨桃为一种不耐贮藏的果实,采后在常温下很快变软、失水、腐烂。杨桃贮藏期的主要病害为杨桃炭疽病,受害果实腐烂散发酒味。防治方法:清除落果、腐烂果并深埋。
2 合理采收:杨桃采收分青果和红果两种采收方式。果实已发育饱满,尚未充分成熟,仍保持青绿色时采收称青果采收;果实留在树上充分成熟,果色转为黄红蜡色时采收,称红果采收。红果较青果品质更佳,但易遭风、鸟、虫害及造成落果。采果时,不能碰伤果实,装果容器要光滑,不能装果太多。
3 贮藏保鲜:在常温条件下,不经任何处理,杨桃果实贮藏2天左右就会失水变软,棱角发生褐变甚至腐烂。有资料报道,低温有利于杨桃的贮藏,25%变黄的杨桃果实,贮藏适温为5℃。
沙棘的采收贮藏
1.采收适期
沙棘果的成熟期,以特有的颜色和果实大小为标志,并依此决定采收期。在通常情况下,从俄罗斯和蒙古等高纬度地区引入的品种,成熟期较早,像丘依斯克、阿尔泰等品种,在8月初即可成熟。优胜沙棘和橙色沙棘等品种,多在8月下旬成熟。中国自产的中亚沙棘多在8月下旬成熟。中国沙棘来自不同种群,其成热期也有区别,产于华北地区的,如涿鹿、丰宁等地,果熟期多在8月下旬至9月上旬;产于西北地区的,如甘肃、青海等地,则多在9月中下旬成熟。[8] 沙棘果实成熟后,其果柄处不形成分离层,所以只要鸟雀不啄食的话,沙棘果实可以长期在树上保留,甚至可以保存到下个年度的收获季节。当然,有些品种,例如从高纬度地区引来的一些品种,也常有成熟后即不断落果的情况。在不落果的情况下,以什么时候采收最为理想呢?根据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杨诲荣等的研究,从维生素C含量变化的情况看,以成熟和近成熟期含量最高;达到过熟状态时,维生素C含量则迅速下降,差额达2/5以上。达到过熟以后,则处于比较稳定的状态。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情况也是这样,以果实成熟初期含量最高,达到过熟时则会下降。沙棘油则是在果实成熟期的两周内含量最高。所以,从果实营养成分的变化来看,以果实成熟期前后采摘最为适宜。同时,有些品种在果实过熟时,果实会破裂流出浆液。另外,鸟雀啄食沙棘果也很严重,在确定采收计划时,这些因素都应该考虑在内。[8]
2.采收方法沙棘长有许多棘刺,果实小,皮薄易破,果柄短不能自然脱落,给采收带来许多困难,所以采收所用的劳动几乎占栽培沙棘劳动的90%。因此,如何提高采收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是采用以下3种采收方法:(1)手工采收法 采收沙棘果实的方法有:摘果、钩果、抖果或结合整形剪枝,把一枝该剪的连枝带果剪下。这些方法皆为手工采集,效率很低,一个劳力每天平均只能采收6~8千克。
(2)机械采收法 为了提高采收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俄罗斯在沙棘工业种植园,多采用C.H.科瓦列夫的吸入装置和西伯利亚M.A.里萨文科园艺研究所的打落装置采收果实。前者可比人工采摘提高工效1.5~2倍。果实损失小,但耗能高;后者也能提高工效,但仅限于沙棘果刚成熟且坚硬时方可采用。
(3)化学采收法 除手工和机械采收外,还可用化学方法进行(处理)采收。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的李方等(1987~1989年)以中国沙棘为试材,在沙棘果实由绿变黄时(在呼和浩特市8月10日至15日左右)喷布不同浓度的40%乙烯利进行催熟采收。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成本低、效率高,能显著提高果实完好率。适宜浓度为8 000~10 000毫克/千克。[8]
3.保鲜沙棘果实贮藏的条件要求非常严格。刚采收的沙棘果实如暂时不能出售,必须进行短时间的贮藏。贮藏果实必须保持低温、通风和能排除有害气体的环境。贮藏的温度以1~5℃为宜,空气的相对湿度应保持在90%~95%。如果是在结冰季节采收的果实,可用少量的水洒在堆积好的果实堆上,把果实封冻起来,再在果实堆上覆盖一层柴草,以保持其清洁。
豇豆的采收与贮藏
长豇豆播种后,约经60天(春播)或40天(夏播)开始采收嫩荚,而开花后约经7~12天,荚充分长成,组织柔嫩,种子刚刚显露时应及时采收,质柔嫩。产量高。豇豆每花序有两对以上花芽,通常只结一对豆荚。如肥水充足,及时采收和不伤花序上其他花蕾时,可使一部分花序多开花结荚,这样可以提高结荚率,增加产量,采摘初期每隔4~5天采一次,盛果期每隔1~2天采一次,采收期共约30~40天。矮性种亩产600~800kg,蔓性种1250~1500kg。
留种
豇豆留种可分夏播和秋播两种,留种株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结荚节位低、结荚集中而多的植株,成对种荚大小一致,籽粒排列整齐,以选留中部和下部的豆荚做种,及时去除上部豆荚,使籽粒饱满。当果荚种壁充分松软,表皮萎黄时即可采收,挂于室内阴干后脱粒,晒干后乘热将种子装入缸内,密封贮藏或在缸内滴入数滴敌敌畏和放置数粒璋瑙丸密封贮藏,防止豆蟓危害。如少量种子,亦可将豆荚挂于室内通风干燥处,不必脱粒,至翌年播种前取出后脱粒即可,种子生活力一般为1~2年。秋播要注意时机。
贮藏
刚刚采摘的鲜鲜豇豆,应急时保鲜收藏,一般采用塑料袋密封保鲜。温度应保持在10~25℃之间,温度过低,烹饪出来的味道很差,也炒不熟;温度过高,会使豇豆的水份挥发太快,形成干扁空壳,影响烹饪的味道;也容易腐烂变质。
干品的收藏,用刚刚采摘的新鲜豇豆,经沸水煮至熟而不烂时捞出沥干,在太阳下晒干或用机械烤干;用时拿出经凉水浸泡至软备用,其味甘而鲜美,回味无穷。
豇豆储藏办法
1.窑窖贮藏法:
这是一种在我国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老贮藏方法。包括窑、窖两种,在土层侧面横伸掘进者称窑,向土层地下纵向掘进者为窖。可分为棚窖、土窑洞和井窖等形式,其中以棚窖最为普遍。主要依靠厚厚的土层夏季隔热,冬季保暖。并可利用简单的通风设备来调节和控制窖内的温度,产品可以随时入窖出窖,并能及时检查贮藏情况。
2.通风库贮藏法:
通风贮藏库多用砖石、木料建成,并且设置良好的冷气进口和热气出口控制设备,不断引进库外较新鲜的冷凉空气,排出库内热而污浊的空气,以降低库温。该库降温性能优于棚窖。但由于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夏季不能使用,适于春、秋两季应用。冬季为了保温,有时需要加温。
3.机械冷藏法:
在有良好隔热效能的库房中,装置机械制冷设备,根据贮藏的豆荚或豆粒种类对贮藏温、湿度的不同要求,进行人工调节和控制,以达到较长时期贮藏保鲜目的的方法,它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可以常年贮藏,贮藏效果较好。
4.气调贮藏法:
这是一种控制贮藏环境中的气体组成,以达到贮藏保鲜目的的现代贮藏方法,按其封闭设备不同可分为气调冷藏库贮藏和塑料薄膜封闭贮藏。气调冷藏库建筑和设备复杂,使用方便,目前尚未大量普及。而薄膜封闭气调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既可配合简易塑料袋包装,定期通风或在袋上嵌上一定大小的橡胶薄膜,通过橡胶薄膜的选择透性,使袋内气体达到适宜标准。一般氧含量应低于2%,二气化碳浓度不宜超过3%。
至于储藏时间,按以上四种方法,时间是依次增长的。不过造价也会递增。如果按你说的自己挖地窖,自己装制冷设备,你需要参考的资料包括冷库设计规范,冷库设计之类的书籍。如果要想合理的设计冷库,肯定会涉及很多的东西。祝你好运了!
还有就是注意:采收后应注意预冷,可以水冷式预冷,亦可采强力通风预冷。由于豇豆于3℃以下会有冷害现象,应避免用碎冰直接撒于豆表。豇豆表面出现水浸状斑点,然后逐渐扩大腐烂,是冷害表症。豇豆储存应注意维持高湿度,否则将因失水多而缩短储存期。
豇豆适合什么人吃 豇豆的吃法
准备好豇豆、盐、糖、生抽、姜末、麻油、鸡精、花椒粉、白芝麻等。
将豇豆焯水5分钟左右后沥干并且切段,放在一旁备用。最后,把油、盐、糖、生抽、麻油、鸡精、花椒粉等所有的辅料调拌均匀后倒入事先准备好的豇豆上即可。这道凉拌豇豆可以根据个人的口味来放入不同的调料,这样调出来的口味也会有所变化。
准备好500g豇豆、适量的大蒜、辣椒粉、油、盐、鸡精。
豇豆的筋要去掉,然后把豇豆采摘成拇指般的小段且洗净沥水。最后,热油后先放入切好的大蒜炝锅,待香味出来之后马上倒入豇豆翻炒,在翻炒的时候可以放入微量的水防止烧锅;豇豆七层熟之后放入辣椒粉、鸡精就可以出锅了。
准备好瘦五花肉200g、豇豆400g、蒜苗80g、大蒜一个、青红辣椒各一只。
将食材清洗干净,五花肉切成丝、辣椒剁碎、大蒜切丁、蒜苗切段备用。第锅中倒入微量油后放入五花肉,五花肉炒至金黄色时装盘备用。重新开火倒入油翻炒蒜苗和辣椒,3分钟过后豇豆下锅;豇豆和蒜苗炒至8层熟后倒入之前的猪肉。将锅中的食材翻炒均匀后加入适量的鸡精就可以出锅了。
栗子如何采收与贮藏
采收
栗子采收方法有两种,即拾栗法和打粟法。拾栗法就是待栗充分成热,自然落地后,人工拾栗实。为了便于拾栗子,在栗苞开袭前要清除地面杂草。采收时,先振动一下树体,然后将落下的栗实、栗苞全部拣拾干净。一定要坚持每天早、晚拾一次,随拾随贮藏。拾栗法的好处是栗实饱满充实、产量高、品质好、耐藏性强。打栗法 就是分散分批地将成熟的栗苞用竹竿轻轻打落,然后将栗苞、栗实拣拾干净。采用这种方法采收,一般2~3天打一次。打苞时,由树冠外围向内敲打小枝振落栗苞,以免损伤树枝和叶片。严禁一次将成熟度不同的栗苞全部打下。打落采收的栗苞应尽快进行“发汗”处理,因为当时气温较高,栗实含水量大,呼吸强度高,大量发热,如处理不及时,栗实易霉烂。处理方法是选择背阴冷凉通风的地方,将栗苞薄薄摊开,厚度以20~30厘米为宜,每天泼水翻动,降温”发汗”处理2~3天后,进行人工脱粒。
贮藏
栗实有三怕:一是怕热,二是怕干,三是怕冻。在常温条件下,栗实腐烂主要发生在采收后一个月时间里,此时称之危险期。采后2~3个月,腐烂较少,则属安全期。因此,做好起运前的暂存或入窑贮藏前的存放,是防止栗实腐烂的关键。比较简便易行的暂存方法是,选择冷凉潮湿的地方,根据栗实的多少建一个相应大小的贮藏棚。棚顶用竹(木)杆搭粱,其上用苇席覆盖,四周用树枝或玉米、高梁秸秆围住,以防日晒和风干。棚内地面要整平,铺垫约10厘米厚的河沙,然后按l份栗实3~5份沙比例混合,将栗实堆放在上面,堆高30~40厘米,堆的四周覆盖湿沙10厘米。开始隔3~5天翻动一次,半月后隔5~7天翻动一次,每次翻动要将腐烂变质的栗实拣出。为了防止风干,还要注意洒水保湿。
贮藏三法
1、沙藏法:在室外挖沟(窖)贮放。选择排水良好的场地,挖宽1米、深60厘米、长不限的沟,整平后,沟底铺一层湿沙(含水量30~35%),放一层栗子,依次层积,每层沙和栗子厚约5~6厘米。最上一层沙距坑面10厘米为止。坑内可插秫秸把通风,最后封土成屋脊形,防雨水下渗。
2、带苞贮藏:选排水良好的场地,地面铺10厘米厚的沙子,将苞果露天堆放。堆的大小可不等,但最高不超过1米,过高容易发热。堆上用秫秆盖好。注意检查,如堆内发热或干燥,可适当泼水,降温保湿。这种贮藏法简便省工,贮藏期长,可保持到次年3~4月,但带苞贮藏的栗子易发芽。如有象鼻虫危害的苞果不易采用此法,因堆藏湿度高,有利于象鼻虫活动。
3、塑料薄膜帐或薄膜袋贮藏采用正常成熟的栗果,经发汗与散热1个月后,即可采用薄膜帐或打洞薄膜袋贮藏。薄膜袋可以放在竹笼、纸筐或木箱里。为防止发霉,装袋前要洗果,并用500倍的托布津溶液浸果几分钟,晾干后装袋。薄膜袋的容量以25公斤为宜,薄膜厚度0.05毫米,袋两侧各打上直径为2厘米的小洞,洞距为5厘米。如采用不打洞袋,则要随时翻检,以利通风和散水气。在气温高,袋内湿度过大时,更应勤加检查,减少腐烂发芽和失重降低。
豇豆的采收与贮藏
采收 长豇豆播种后,约经60天(春播)或40天(夏播)开始采收嫩荚,而开花后约经7-12天,荚充分长成,组织柔嫩,种子刚刚显露时应及时采收,质柔嫩。产量高。豇豆每花序有两对以上花芽,通常只结一对豆荚。如肥水充足,及时采收和不伤花序上其他花蕾时,可使一部分花序多开花结荚,这样可以提高结荚率,增加产量,采摘初期每隔4-5天采一次,盛果期每隔1-2天采一次,采收期共约30-40天。矮性种亩产600-800公斤,蔓性种1250-1500公斤。
留种
豇豆留种可分夏播和秋播两种,留种株选择具有本品种特征、无病、结荚节位低、结荚集中而多的植株,成对种荚大小一致,籽粒排列整齐,以选留中部和下部的豆荚做种,及时去除上部豆荚,使籽粒饱满。当果荚种壁充分松软,表皮萎黄时即可采收,挂于室内阴干后脱粒,晒干后乘热将种子装入缸内,密封贮藏或在缸内滴入数滴敌敌畏和放置数粒璋瑙丸密封贮藏,防止豆蟓危害。
如少量种子,亦可将豆荚挂于室内通风干燥处,不必脱粒,至翌年播种前取出后脱粒即可,种子生活力一般为1-2年。秋播要注意时机。
贮藏
刚刚采摘的鲜鲜豇豆,应急时保鲜收藏,一般采用塑料袋密封保鲜。温度应保持在10~25℃之间,温度过低,烹饪出来的味道很差,也炒不熟;温度过高,会使豇豆的水份挥发太快,形成干扁空壳,影响烹饪的味道;也容易腐烂变质。
干品的收藏,用刚刚采摘的新鲜豇豆,经沸水煮至熟而不烂时捞出沥干,在太阳下晒干或用机械烤干;用时拿出经凉水浸泡至软备用,其味甘而鲜美,回味无穷。
豆营的贮藏
贮藏特点
⑴大豆吸湿性强,易生霉,大豆籽粒种皮薄,
发芽孔大,吸湿能力比小麦、玉米强。大豆吸湿返潮后,体积膨胀,极易生霉。开始是豆粒发软,种皮灰暗,泛白,出现轻微异味,继而豆粒膨胀,变形,脐部泛红,破碎粒出现菌落,品质急剧恶化。
⑵大豆易走油、赤变,经过高温季节贮藏的大豆,往往出现两片子叶靠脐部色泽变红,之后子叶红色加深并扩大,严重的发生浸油,同时高温高湿还使大豆发芽力降低。大豆走油赤变后,出油率减少,豆油色泽加深,做豆腐有酸败味,做豆浆颜色发红。
贮藏方法
⑴严格控制入库水分,大豆长期贮藏水分不能超过12%。大豆收获后,要在豆荚上充分晒干再脱粒。入库后水分偏高的大豆,可采取日晒处理,但要摊凉后才可入仓。
⑵适时通风,散热散湿 新人库的大豆籽粒间水分不均匀,加上大豆的后熟作用,堆内湿热容易积聚,引起发热霉烂,因此要适时通风,散热散湿。
⑶低温密闭贮藏 进入冬季后应加强通风降温,趁春暖前采用压盖或塑料薄膜密闭贮藏,一般可以安全度夏。
豇豆的选购和存贮
在选购豇豆时,一般以豆条粗细均匀、色泽鲜艳、透明有光泽、子粒饱满的为佳。豇豆有裂口、皮皱的、太细无子、表皮有虫痕的豇豆则不宜购买。
豇豆如何储存
豇豆通常直接放在塑胶袋或保鲜袋中冷藏能保存5~7天,但是放久了会逐渐出现咖啡色的斑点,有碍观瞻。
如果想保存得更久一点,稍稍洗干净,用开水氽烫并沥干水分,再放进冰箱中冷冻。
要记得水分一定要沥干,这样冷冻过的豇豆才不会粘在一起。
还有一个简单实用并且很多人喜欢的办法,那就是用开水将豇豆焯烫至颜色青绿,在太阳下晒制成干豇豆,保存到冬季,炖烧焖蒸皆美味。
新鲜豇豆怎么保存
一、密封保鲜法
把买来的鲜豇豆放入塑料袋或保鲜袋中,扎紧袋口,放进冰箱的冷藏室即可。这种保存方法可以保存5~7天,但是放久了会逐渐出现咖啡色的斑点,有碍观瞻。还有一点需要提醒,就是鲜豇豆入袋时表面不能带有生水。
二、洒水保鲜法
将豇豆装入带孔的塑料袋中,然后用剪刀把塑料袋剪个孔,放在阴凉处,每天可用手洒少许水在上面,或用湿布或弄湿的干净卫生纸盖在袋子上。这种保鲜法时间比较短,可保鲜2~3天,适合在常温下保存豇豆。
三、焯烫冷冻法
如果你希望鲜豇豆能保存更长时间,可以采用这种焯烫冷冻法,可以保存一个月依然翠绿鲜嫩,原有的风味还不会被破坏。
做法:
1、先烧上一锅水,水中放入适量盐。在烧水的同时把豇豆择洗干净,等锅里的水烧开后,把豇豆放入开水,保持大火,再次烧开后马上捞出豇豆,用冷水拔凉。
2、等豇豆完全冷却后,捞出晾干表面的水分,装进保鲜袋中,尽量挤出空气扎紧袋口,把它们放进冰箱的冷冻室里存放。
这样保存的豇豆,放上一个月依然翠绿鲜嫩,原有的风味还不会被破坏。不过要记得一定要晾干表面的水分,这样冷冻过的豇豆才不会粘在一起,取用比较方便。
鲜豇豆除了可以采用上述几种方法保存外,还可以把鲜豇豆晒制成干菜长期保存,或者把鲜豇豆腌制成酸菜或咸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