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投诉建议我要投稿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风寒型感冒拔罐部位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风寒型感冒拔罐部位

1.位置:

大椎穴位于脊柱区,后正中线上,当第七颈椎棘突下间凹陷处。俯首或俯伏取穴。

2.取穴:

患者在取穴时正坐低头,大椎穴位于后正中线上,颈部下端,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约与两肩峰相平(也可正坐低头,手按颈项部骨突最高点处下缘即是)。若突起骨不太明显,让患者活动颈部,不动的骨节为第一胸椎,约与肩平齐。

3.功效:

益气壮阳,大椎穴有解表通阳,补虚宁神,清热解表、截虐止痫的作用。

1.位置:

风门穴在背部,当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2.取穴方法:

患者通常采用正坐或俯卧姿势,风门穴位于背部,从朝向大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以第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或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

3.功效:

运化膀胱经气血上达头部。风门穴有祛风解表,宣肃肺气,宣肺解表,益气固表的作用。

1.位置:

肺俞穴在背部,当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的背俞穴。

2.取穴方法:

俯卧位,肺俞穴在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1.5寸处取穴。

3.功效:

散发肺脏之热。肺俞穴有解表宣肺,清热理气,调肺和营、补劳清热的作用。

1.位置:

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即:在手肘关节弯曲凹陷处。

2.取穴方法:

屈肘90度,肘横纹外侧端凹陷中。

3.功效:

转化脾土之热,燥化大肠经湿热,提供天部阳热之气。

1.位置:

印堂穴在额部,当两眉头之中间,连线中点。

2.取穴方法:

取穴时,印堂穴在人体采用正坐或仰靠、仰卧姿势,印堂穴位于面部,当两眉头间连线与前正中线之交点处即是,印堂穴是经外奇穴。

3.功效:

清头明目,通鼻开窍。

1.位置:

太阳穴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处。

2.取穴方法:

正坐或侧伏位,丝竹空与瞳子髂连线中点向外约1横指处取穴。

3.功效:

清肝明目,通络止痛。太阳穴是经外奇穴,按摩此穴位可以清肝明目,通络止痛。

1.位置: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2.取穴方法:

拇、食指并拢,于最高点取之。

3.功效:

合谷有疏风解表、清泄肺气、通降肠胃作用。


拔罐的临床运用

1.拔罐的方法

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拔火罐的实际应用

1.拔罐的方法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

(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

(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感冒拔罐拔哪个部位 感冒辩证分型论治

风寒证:鼻塞,流清涕,咳嗽,痰液清稀,咽喉微痒,打喷嚏,恶寒重,发热轻,头汗,头痛,肢体酸重,口不渴或虽渴但喜热饮,舌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风热证:鼻塞而干,少涕或流浓涕,咳嗽声重,咳痰色黄而黏,咽喉肿痛,恶寒轻,发热重,有汗热不解,头痛或昏胀,面红目赤,口干渴喜冷饮,舌苔薄黄,脉多浮数。

暑湿证:咳声重浊不扬,咳吐白色黏痰,身热不扬,汗出不畅,肢体酸重,头昏重而胀,胸脘痞闷,纳呆,腹胀,大便溏泻,尿少色黄,舌苔白腻或淡黄腻,脉濡。


感冒拔罐拔哪个部位 感冒拔罐治疗处方

主穴:肺俞,中府。

配穴:风寒证者加风门;风热证加大椎;暑湿证者加中脘,足三里。

拔罐疗程:每日1次,每次留罐10-15分钟,7天为一疗程。

方义:风邪与寒,热,暑湿之邪夹杂伤表者,故取肺俞,中府疏风祛邪解表;风寒证 者加风门祛风散寒,风热证者加大椎疏散风热;暑湿证者加中脘,足三里和中化湿。


拔火罐的临床应用

1.拔罐的方法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拔部位上,即可吸住。

2.拔罐的应用(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3.拔罐注意事项(1)操作禁忌拔火罐时切忌火烧罐口,否则会烫伤皮肤;留罐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否则会损伤皮肤。(2)部位禁忌皮肤过敏、溃疡、水肿及心脏、大血管部位,孕妇的腰骶、下腹部,均不宜拔罐。

拔罐的应用

(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拔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

(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

(3)闪罐罐子拔住后,立即起下,反复吸拔多次,至皮肤潮红;多用于面瘫。

(4)刺络拔罐先用梅花针或三棱针在局部叩刺或点刺出血;再拔罐使罐内出血3~5毫升;多用于痤疮等皮肤疾患。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

方法一:

取穴:大椎,风门,肺俞,曲池,印堂,太阳,合谷穴。

操作方法:1.闪火法,对穴位实行连续闪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一次每次10-15分钟。2.对穴位留罐,或配合药罐,贮水罐留罐,药罐可用羌活,防风,川芎各9克,白芷,苍术,黄芩,生地黄各6克,细辛,甘草各4.5克,以水煎煮后留罐,1日一次,每次10-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1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方法2:

取背部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用走罐法,将润滑液或温水 涂抹于背部及罐口,沿督脉或膀胱经循行部位连续走罐,以皮肤潮红为度,1日1次,每次15-2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风池,太阳,肺俞穴。

操作:刺络拔罐法:用消毒的三棱针在穴位上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上,1日1次,每次5-10分钟。

疗程:3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取穴:大椎,曲池,委中,足三里。

操作方法:用三棱针在大椎,委中穴位点刺出血,然后将罐迅速吸拔到点刺的穴位5-10分钟,起罐后患者仰卧,取委中,阴陵泉,足三里留罐5-10分钟,1日1次。

疗程:3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一天,再进行下一疗程。


孕妇背部可以拔罐吗

现代人大多久坐少动,容易造成背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而且背部比较平整,肌肉丰厚,易于拔罐,尤其是拔膀胱经,是最普遍的一种养生手段。目前临床上的做法主要是顺着膀胱经从颈部到背部进行走罐,然后会在特定穴位上留罐。

拔罐最优势的疗效是它可以疏通经络、疏风散寒,对于普通感冒或受寒造成的肩背腰部疼痛,辅助治疗效果最好。感冒可选择大椎穴、肺俞和风门穴;背疼多是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留罐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不应超过15分钟,通常以5分钟左右最为安全。

最后要提醒的是:体质虚弱的人、心脏病患者、孕妇、妇女月经期不宜拔罐。皮肤有过敏、溃疡或水肿,以及颈部两侧、胸腹部、四肢内侧,也不太适宜拔罐。在家拔罐建议选择抽气罐,而不是传统的火罐,以免烫伤。

感冒拔罐拔哪个位置图 感冒的护理措施

平时注意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机体抵抗力。老幼体弱者、大量吸烟者、糖尿病患者或有慢性肺部疾病的人要在冬、春季注意预防。容易罹患流行性感冒并发症的人每年最好注射抗流行性感冒的疫苗。

注意室内卫生,保证通风。流感期间,用文火慢熬食醋,熏蒸2小时,隔日1次。进行空气消毒。避免出现骤冷骤热的变化。

胃口差的可以少食多餐,忌食生冷、寒凉性食品。多进食清淡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多饮热开水,热姜糖水或热橘汁水。

感冒期间要常换牙刷以免反复传染,经常用温盐水漱口也有利于消毒。

如果有咳脓痰、咽疼、扁桃体化脓肿大或剧烈咳嗽症状,应用抗生素防止感冒发展成支气管炎、肺炎和扁桃体炎等。如感冒超过10天还没有好或症状严重,应该去看医生。

患感冒的人应尽可能留在家中,与外界隔离。这样才有机会休息,有利于尽快康复,在流感期间,应尽量少出入公共场所。


感冒拔火罐有用吗

刮痧、拔罐对于治疗感冒有一定的功效。刮痧可以宣泄肺卫,从而帮助机体抵御外邪。对于体质好,尤其是轻度和初期的风寒感冒患者疗效较为明显。因风寒刚刚入里,易于“刮”出。感冒属寒邪或热邪侵入人体,拔罐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调整人体阴阳平衡,增强体质,激发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缓解感冒症状。

刮痧、拔罐后还应注意防风防寒,避免二次病程加重。在刮痧出痧后30分钟内不要洗凉水澡;拔火罐后2小时内不宜洗澡,并且不可以用冷水刺激拔火罐部位,洗澡要用温水。而重感冒患者还应及时就医,刮痧、拔罐可作为辅助疗法,千万不要延误病程。刮痧、拔罐主要起到通经络、散风寒的功效,对风寒感冒疗效更佳,而对于风热感冒,可能会适得其反。特别是体虚者,如果拔罐或者刮痧,容易使气外脱,引起多汗、心慌、气短、无力、出血等症状。

另外除了拔罐和刮痧的治疗方法之外,我们还可以辅助各种药物进行治疗,另外感冒的病人多数抵抗力比较低,我们可以适当的补充一下身体的维生素C,这样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能力,还有需要大家注意的就是,感冒的患者一定要多喝水,这对于缓解症状效果也是不错的。

拔罐疗法治疗慢性病效果不错

感冒 感冒了头昏、鼻塞、肩背酸痛,这时在肩膀和后背上拔上几个火罐,立时会感觉肩背松快、头脑清醒。

慢性咽炎 药物治疗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可要是时不时地在脖子前面的廉泉穴或天突穴拔上个罐,会让你迅速不那么“堵得慌”。

慢性鼻炎 在后背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第一侧线走罐治疗,效果非常好。fvb爱康网 - 爱健康

痛经 拔罐对寒湿凝滞型和气滞血淤型的痛经效果明显,可在腹部的中极、归来、天枢穴和背部的肝俞、肾俞穴上拔罐。

运用拔罐疗法还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养颜美容,是家庭保健的好帮手。

很多人对拔罐有个误区,认为拔罐后印迹越深越好。对此,周教授提示,拔罐部位的淤青程度主要是提示身体局部寒、淤、湿等病邪的程度,但并非淤青越深效果越好。火罐吸附的强度要以不损伤皮肤为度,局部皮肤有炎症或是溃破、有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都不宜拔罐。另外,在前一次拔罐部位的淤青没有消失之前,不要在原处拔罐。

拔火罐的位置怎么选择

传统医学注重背部的养生保健,就是运用拔罐、捏脊、擦背、捶背、刮痧等方法。作用于背部经络和背俞穴,起到强身健体以及辅助治疗相应脏腑疾病的作用。

现代人大多久坐少动,容易造成背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拔罐可以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而且背部比较平整,肌肉丰厚,易于拔罐,尤其是拔膀胱经,是最普遍的一种养生手段。目前临床上的做法主要是顺着膀胱经从颈部到背部进行走罐,然后会在特定穴位上留罐。

拔罐最优势的疗效是它可以疏通经络、疏风散寒,对于普通感冒或受寒造成的肩背腰部疼痛,辅助治疗效果最好。感冒可选择大椎穴、肺俞和风门穴;背疼多是在疼痛部位进行拔罐。留罐时间长短因人而异,不应超过15分钟,通常以5分钟左右最为安全。

最后要提醒的是:体质虚弱的人、心脏病患者、孕妇、妇女月经期不宜拔罐。皮肤有过敏、溃疡或水肿,以及颈部两侧、胸腹部、四肢内侧,也不太适宜拔罐。在家拔罐建议选择抽气罐,而不是传统的火罐,以免烫伤。

拔火罐的时候正确的选择位置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选择不正确的话,是不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的,而且还可能会耽误疾病的治疗,加重病情。另外在治疗的时候还要注意避免出现烧伤或者是烫伤的情况出现。拔火罐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会影响治疗效果。

相关推荐

什么季节火罐最好注意什么

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火、抽气等方法产生负压,使之吸附于体表,造成局部瘀血,以达到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等作用的疗法。疗法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成书于西汉时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中就有关于“角法”的记载,角法就类似于后世的火罐疗法。而国外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也曾经盛行疗法。的应用:(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

哪些病用火罐治疗效果更好?

感冒 感冒了头昏、鼻塞、肩背酸痛,这时在肩膀和后背上上几个火罐,立时会感觉肩背松快、头脑清醒。慢性咽炎 药物治疗往往难以令人满意,可要是时不时地在脖子前面的廉泉穴或天突穴上个罐,会让你迅速不那么“堵得慌”。慢性鼻炎 在后背脊柱两侧的膀胱经第一侧线走罐治疗,效果非常好。痛经 对寒湿凝滞型和气滞血淤型的痛经效果明显,可在腹部的中极、归来、天枢穴和背部的肝俞、肾俞穴上。运用疗法还可以消除

中医的吸方法是怎样的呢

1、留罐法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2、闪罐法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3、走罐法走罐法:指时先在所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后,再。然后,医

中医养生之的预防保健

临床应用:1.的方法闪火法操作要点:用镊子夹酒精棉球点燃,在罐内绕一圈再抽出;迅速将罐罩在应部位上,即可吸住。2.的应用(1)留罐将罐吸附在体表后,使罐子吸留置于施术部位,一般留置5~10分钟;多用于风寒湿痹、颈肩腰腿疼痛。(2)走罐罐口涂万花油,将罐吸住后,手握罐底,上下来回推拉移动数次,至皮肤潮红;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厚的部位,如腰背;多用于感冒、咳嗽等病症。(3)闪罐罐子住后,

有手法 具体如何操作

一、的机理按中医理论讲,具有行气止痛、祛风散寒、调理脏腑虚实、活血化淤的作用。现代医学认为,治病的机理是:①能使病人皮肤的毛细血管充血破裂,以至自身溶血,从而产生一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这种组胺和类组胺的物质可以被送往全身各处,刺激机体的各个器官,增强各器官的功能,以起到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的作用。②可使机体局部的血管扩张,起到促进细胞组织的新陈代谢及血液循环的作用。③还具有增

后的五大注意事项

后注意事项有哪些的注意事项一定要遵守,这样才能够快速的治疗各种疾病,身体才能够健健康康。专家告诉我们,之前一定不能够吃太饱,并且如果是患有心脏病或者是皮肤疾病、传染病的患者最好都不要进行哦!在之前一定要做好消毒工作,否则很容易造成皮肤出现不适或者是感染。第一:后不能够立即洗澡这是后注意事项中中药的一条,很多人喜欢在之后立即洗澡,认为这样更加的神清气爽。但是专家告诉我

足三里穴方法

用的罐种类很多,如:竹罐、陶罐、玻璃罐、抽气罐等。根据病情的不同,者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1、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2、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3、走罐

感冒的护理措施 风热感冒方法

用刺络罐法,首先以三棱针在穴位上进行点刺,至出血为度,然后用罐立即吸在,点刺的部位上,留罐20分钟,起罐后将吸部的血液用消毒棉球擦净,每日1次。亦可用银翘散、桑菊饮药水煮罐,对穴位施以药罐。此外,对久病体虚的感冒患者,除辨别风寒、风热选穴外,如兼气虚者加气海穴、足三里穴;血虚者加血海、三阴交穴;阳虚者加关元、命门穴。

常见的四种方法

常见的四种方法:1、留罐法留罐法:是指把罐吸附在相应位置后滞留一定时间的方法。此法适用于治疗风湿痹症、感冒咳嗽、胃痛、呕吐、腹痛、泄泻等病症。2、闪罐法闪罐法:是指把罐吸附于相应位置后,用一只手压住皮肤,另一只手握住罐体快速下的方法。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皮肤潮红、充血或淤血为度。此法适用于治疗局部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3、走罐法走罐法:指时先在所部位的皮肤上涂一层凡士林油(或其他润滑油)

应该多长时间呢

前一次部位的罐斑未消退之前,不宜再在原处。 病情重、病灶深及疼痛性疾患,时间宜长;病情轻、病灶浅麻痹性疾患,时间宜短;部位肌肉丰厚,如臀部、大腿部,时间可略长;部位肌肉薄,如头部、胸部、背部、时间宜短。气候寒冷时时间适当延长;天热时则相应缩短。 初次治疗及体弱、紧张、年老、儿童等,易发生意外反应的患者,宜选小罐具,且的罐要少。同时选用卧位,随时注意观察患者的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