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旺脾湿与高血压
肝旺脾湿与高血压
肝、脾功能失常与高血压的发生和治疗效果存在直接的关系。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在体循环动脉硬化病理基础上导致的血压升高。西医研究发现,原发性高血压病与先天遗传和后天高热量饮食、精神紧张等因素有关,治疗以对症降压为主。中医大多只是根据高血压发生后的症状、体征来辨证论治、审证求因,也未能达到审因论治、治病求本,即祛除“病根”的目的,所以总体疗效也不理想。找出高血压的发生原因,是从根本上有效预防、治疗的前提。
同样的饮食结构、生活节奏,为什么只有特定的人群发病?显然,高血压的发病以患者自身体质异常为基础,这种异常在发病前就已长期存在。我们的相关研究发现,高血压患者大多平素(自幼)性急易怒且怒则发,有才能且喜操心劳神,方圆脸而多颧骨高,肌肉较发达而棱角分明,多不喜欢喝水或饮水过多,大便易干,易于局部出汗(如脚汗、头汗),皮肤多油脂,舌胖大。另外,较多的人易手心热,易足冷,性成熟时间延迟等。
这说明,原发性高血压的易患人群是“木火形人”,即体质禀赋中木气过盛,火气次盛,土气和金水之气偏弱的人。这种禀赋使肝气过盛而脾胃被克制,心火易生而肺肾失治。肝气盛则性急易怒,怒则发作。同时,肝气过盛致阴不制阳则肝阳上亢,表现为头晕面红、目赤目胀等。脾胃被克制则饮食的消化、转运发生障碍,导致水湿内生,临床表现为不渴或饮水过多,脚汗、头汗、皮肤多油脂、舌胖大苔腻。心火易生表现为手心热,口舌生疮,心肝气盛则使水液、精气易于向上输布,故口不渴而大便干,上盛而下弱。水湿夹热,久必生痰,肝木克土,久必气滞血瘀。痰湿热积滞于血管则血管变硬,肝气盛夹肝阳上亢则交感神经紧张度高而使血管拘紧,二者长期存在,共同造成了血压的持续升高,这就是高血压的发生机制。
上述发病机制中,肝气盛夹肝阳上亢已得到公认,而脾失健运导致的痰湿阻滞则被忽视。临床上,原发性高血压早期仅低压高者或低压高且降压药难降者,素体湿气都很重,因此,脾湿是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病机制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指导临床防治至关重要。
体质性肝盛脾湿共同构成了原发高血压病形成的内在基础,这就要求高血压的治疗、预防必须注意两点:一为肝脾双调,二是必须纠正产生高血压的病理性体质。
这里向您推荐传统气功“六字诀”:通过“嘘(xu)、呵(he)、呼(hu)、口四(xi,四声)、吹(chui)、嘻(xi,平声)”六个字的发音(出声或只摆口型不出声,低频,松静匀长,每音发6次后依次发下一音,每天习练1~3次),达到调整人体状态、养生祛病的目的。有关研究发现,六字诀的习练对调整血压有一定的作用,但要注意,功法习练必须有老师指导。
饮食清淡是防治高血压的必要手段。饮酒、高热量饮食一方面加重内热,早衰减寿,一方面加重脾胃负担而生痰湿,是促成高血压发生的直接因素,最当注意。五谷杂粮加牛奶、豆类,足够供给人体基本的营养。这里向您推荐一个高血压食疗方:青豆、黑豆、薏仁、莲子、生姜、大枣各适量,豆浆机打浆,煮沸后饮用。此方可以补精气,沉降潜阳,健脾利湿,活血,能应对高血压的脾湿痰瘀和阳气上亢。患者应注意在中医师指导下,因人而异地适当变动。如夜尿多可加山药、芡实,冠心病或大便稀应去薏仁,心火重加绿豆。服用时,视血压及全身情况决定降压药的用量,不可急于停药。
肝火旺会引起高血压吗
肝火旺有可能引起高血压。
肝火旺时经常会有情绪激动,愤怒,紧张等不良情绪,可以增加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兴奋性,导致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使血压增高,所以肝火旺有可能引起高血压。
糖尿病是什么引起的
引起糖尿病有三个原因:
——五脏皆柔弱这善病消瘅
五脏中核心的是肾。肾功能的虚弱是引起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和核心原因。
——肝 肝火旺,肝经有热工作压力大也影响糖的代谢。糖的代谢是在肝里面进行的。
——脾胃的运化失调
就是生活方式病,饮食不规律。膏梁厚味。
糖尿病也有15%的遗传。
糖尿病是怎么来的?通俗的说:糖尿病分泌胰岛素是从胰岛分泌的。
中医把胰岛功能归到脾的功能里面。中医说的脾不是一个脏器,是一个功能体系。脾在五行中属土,五味中属甜,就是甜味的东西入脾,所以这种“甜味的土”流到血液中过多就会血糖高,流到尿里面过多就是尿糖高。草木不旺盛,水土就会流失。草木归肝主,肝属木肾主水。肾水少草木不旺盛水土流失,所以这是形成糖尿病的一个通俗的解释。
无论是肾肝脾形成的糖尿病,最终造成体内阴虚燥热,就是肺阴虚 肝阴虚 肾阴虚。阴虚生的内热就是阴虚燥热。所以治疗养生康复都是从这三个脏器下手。就是滋肾阴。 疏肝解郁 养血柔肝。健脾祛湿。
糖尿病人吃得多 喝得多 尿得多,逐渐体重降下来。但是一开始大部分都是大胖子。
用西药控制血糖在正常范围内。用中药活血化淤 滋水涵木 健脾祛湿来提高三个脏腑的功能。减少推迟延后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这是治疗糖尿病养生 保健 治疗 康复最根本的地方。
夏季易怒烦躁快养脾
因为一点小事就心烦意乱、暴跳如雷,明知不该和人吵架却怎么也控制不住……在烈日的炙烤下,一些人的身体里也仿佛出现了一把“无名之火”。一些特殊人群在夏季肝火确实会比较旺盛,而肝火过旺往往容易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对于夏季爱发脾气的人而言,在降肝火的过程中一定不要忘了健脾。
肝火旺:动不动就发脾气
一些人在夏季肝火确实会比较旺一些,除了容易感觉口干、口苦之外,这类人群最大的特点就是烦躁、易怒。平时阳气比较旺盛的人,比如血气方刚的年轻小伙子,或是肝炎、肝硬化、脂肪肝、肝癌等肝病患者,都容易表现出肝火旺的特点。
此外,处在更年期的女性和男性也属于容易发脾气的人群。还有,有动脉硬化或高血压、心脏病等疾病的老人,以及长期受肿瘤等慢性疾病折磨的病人,更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忍耐能力也会差一些。
健脾、疏肝、祛湿是养脾去火的关键。
如何按摩期门 按摩期门主治疾病
胸胁胀痛,呕吐,吞酸,呃逆,腹胀,泄泻,胸中热等肝胃病,以及肝旺脾虚之四肢困倦,疲乏春困之症,还能明显改善消化道症状,促进黄疸及肝脏炎症消退,有利于肝功能恢复。
吃猪头肉有什么营养价值 猪头肉有哪些禁忌人群
第一,三高人群,高血脂、高血压和高血糖患者,应该远离此类食物。
第二,肥胖症患者、脂肪肝患、胆囊炎、胆囊结石患者,都不适宜食用猪头肉。
第三,咳嗽痰多患者,在中医看来,痰多,属于脾湿热导致,而肥甘肉厚的食物,会加重脾湿现象。
第四,消化不好的人群,如儿童、老人,可以食用,但要少量,不然会加重消化不良。
肝火旺会引起高血压吗 肝火旺会导致哪些疾病
肝火炽盛,气火循肝经上逆于头面,容易出现头晕目眩、头胀且痛、头筋突起、面红目赤、耳鸣耳聋、口干舌燥等不适。
肝主要主疏泄,情绪不佳时往往容易导致肝气郁结化“火”,特别是大怒、受惊之后,肝脏有余火,进而会扰乱心神,让人心神不宁、烦躁不安,无法安然入睡。
肝火旺可导致月经失调,这是因为肝火旺而引起妇女月经紊乱,表现为经血量减少、经期延迟或者闭经等。
人参花适合哪些人群
“疲老”;免疫力低下、风湿、类风湿;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中风后遗症;糖尿病;更年期综合征;胃肠肝功能紊乱;癌症等。
肝火旺会导致哪些疾病 高血压
肝火旺时经常会有情绪激动,愤怒,紧张等不良情绪,可以增加交感神经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兴奋性,导致心率加快,心排血量增加,容易诱发高血压。
来月经之前长痘痘中医治疗方法
经期前长痘患者中医辨证多属肝经郁火亢旺、湿、癖、热并重,故予以清肝凉血,化癖利湿为治法。实热证以清热利湿为原则,肝旺脾弱虚中夹实之证。以养血柔肝,健脾和胃为原则。另外,调整性腺和内分泌的功能,受制于雄激素分泌量,是治疗经前期长痘的关键。
分证论治经期前长痘:
1、湿热蕴阻证
主症:症见面部痤疮,口苦咽燥,腑行艰结,带下色黄。苔黄白腻或厚黄糙腻,质偏红,脉弦细。
治法:治以清热利湿。
方药:方用三妙丸合连朴饮加减。常用药物:如苍术9克,川黄柏9克,怀牛膝12克,生薏苡仁12克,川连3克,川厚朴9克,山栀子9克,黄芩9克,半夏9克,生大黄12克(后下)。
2、肝郁化火证
主症:症见面部痤疮,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经前乳胀,经行量少不畅,腑行艰结,苔薄腻,舌质偏红,脉弦细数。
治法:治以疏肝清热。
方药:方用丹桅逍遥散加减。常用药物:如丹皮9克,栀子9克,生地12克,赤芍9克,柴胡9克,郁金9克,生大黄12克(后下),钩藤12克(后下),生甘草9克。
3、肝旺脾弱证
主症:症见面部痤疮,口干咽燥,心烦失眠,纳谷欠香,大便溏薄,苔薄腻,舌质淡红,脉弦细。
治法:治以养血柔肝,健脾和胃。
方药:方用归芍地黄丸合参等白术散加减。常用药物:如生熟地各12克,当归9克,白芍9克,丹皮9克,茯苓9克,怀山药12克,山萸肉9克,泽泻12克,扁豆衣12克,白术9克,莲子肉12克,生熟薏苡仁各12克,桔梗9克,大枣10克,生甘草6克。
肝火旺会影响血压高吗 肝火旺血压升高怎么办
肝火旺和高血压都和情绪息息相关,平时多保持平和的心态,心情舒畅有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及血压的控制。
位置: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即除拇指外其余四个手指并起来的宽度)、胫骨后方凹陷处。
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按压对侧三阴交,一压一放为1次;或先顺时针方向、再逆时针揉三阴交,持续5-10分钟。
功效:在人体上,此穴是足部三条阴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风云际会的穴位,而这三条经都与高血压有着莫大的关系,肝藏血,脾统血,而肾藏精,精又生血。
肝脏的排毒时间一般为晚上11点到2点左右,如果睡眠不好血压也容易升高,所以平时要想办法保证晚上11点前入睡,宁可早起也不晚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