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性不好也是强迫症吗
记性不好也是强迫症吗
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人都会出现健忘的现象,然而现在健忘已经不仅仅是老年才会发生的一种疾病了,很多年轻人都越来越健忘,这已经成为现在年轻人的一个标志了,其实记性不好很有可能是强迫症造成的。
专家提示,有些强迫患者感觉自己的忘性大,还以为是自己患上强迫症之后又得了健忘症,实际上,可能您并非患上了两种疾病,因为健忘很可能是强迫症的症状之一,是强迫症所致。
忘性大就是健忘,其是一种记忆力差、遇事易忘的状态。其多因心脾亏损、精气不足或瘀痰阻痹等原因所致。另外,一些疾病也可导致患者健忘,就如强迫症。健忘可分为器质性健忘和功能性健忘两大类,而这两类均可由强迫症引发。
器质性健忘是由于大脑皮层记忆神经出了问题造成记忆力减退或丧失。具体到强迫症,近期有大量研究资料表明,长期不愈的强迫症病人在调节错误识别加工的脑功能网络区域会出现机能紊乱现象。研究显示,患者的眶额皮层在双侧、左侧或右侧存在明显的活动异常现象,而眶额皮层是大脑中情绪信息加工的最高级整合中心,如果这一区域的功能出现异常不仅会损害人们对于行为结果情绪意义和刺激动机意义的评价能力,还会使人在需要适应环境时无法快速做出改变,造成他们无法学会对有价值或是讨厌的外界刺激做出适当反应,另外也会影响脑部记忆、分析的功能。所以如果强迫症患病时间长了,脑部组织的受损会让患者渐渐发现自己忘性大。
功能性健忘,是指大脑皮层记忆功能出了问题。强迫症患者躯体上承受着强迫症状折磨,心理上也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负担,他们接触的东西记忆在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常常扎得不深,所以总感觉忘性大。
通过我们的讲解大家也应该知道,有时候我们经常健忘并不一定是我们患上了健忘症,很有可能是强迫症,所以我们如果有健忘的症状,还是应该尽快到医院去做一个全面的检查,让医生给出专业的诊断。
强迫症有哪些表现
强迫症发病率高,起病早,约2/3的患者在25岁前发病,发病后出现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经常有一些违背自身意愿的想法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强迫症危害较大,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患者的工作和人际交往。一旦发现症状,应及早治疗。强迫症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
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是强迫症的症状
强迫思维与正常思维有所不同,强迫思维会出现与自身意愿违背的观念、意向,甚至出现不良情绪。内容多样,如上班行走途中经常怀疑自身是否已关紧门窗,情绪不好时站上阳台上有自杀的冲动,碰到不干净的东西心里不舒服且以为自己会得病等。强迫行为也是强迫症的症状之一,指为减轻焦虑采取行动,焦虑来源于强迫思维。强迫行为并非出于自愿,而是在不得不做的情况下发生,比如怀疑门窗没关紧,于是走回家,反复将门窗关紧后再出门,碰到脏东西要反复清洗。一些病程迁延的患者做某些事情时会形成某种程序,比如洗手的顺序要按照先洗指尖,然后再洗手腕,如果顺序反了重新洗。
强迫症具有以下特点:
1.强迫思维来源于自身,并非外界强加;
2.患者至少徒劳抵制一种思维和行为;
3.强迫思想让患者感到不适,但又不得不按照强迫思维所产生的想法完成相应的动作。
4.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反复出现,日久形成某种固定程序。
心理治疗是强迫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强迫症属于焦虑障碍,是一种心理疾病,其心理机制千差万别。在心理治疗中,心理医生通过倾听患者,帮助其发现病因,并根据病因寻找解决的方法,逐渐增加其适应环境的能力。
临床上常用的心理疗法有很多,不同人使用不同的疗法取得的疗效不一样。大部分人适合用认知行为治疗法,通过阻断强迫思维和暴露强迫行为进行治疗。阻断强迫思维指当违背自身意愿的想法反复出现时,他人转移其注意力并督促其加以控制。暴露强迫反应指鼓励患者积极暴露强迫行为,然后再加以纠正。目前,认知行为治疗法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强迫症病因有哪几种
强迫症的发病和年龄和性格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很多患有强迫症的人都是一些年轻人,青春期强迫症就是强迫症所有类型当中最常见的一种强迫症类型。强迫症病因和患者的自身性格和生活环境息息相关,但是强迫症的发作还有其他原因,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强迫症病因。
强迫症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社会心理因素属于强迫症病因:诸如由于工作、生活环境的变迁,责任加重,处境困难,担心意外,家庭不和或由于丧失亲人,受到突然的惊吓等等。有些正常人偶尔也有强迫观念但不持续,但可在社会因素影响下被强化而持续存在,从而形成强迫症。
二、性格特征也是强迫症病因:1/3强迫症患者病前具有一定程度的强迫人格,其同胞、父母及子女也多有强迫性人格特点这也是产生强迫症原因之一。其特征为拘谨、犹豫、节俭、谨慎细心、过分注意细节、好思索、要求十全十美,但又过于刻板和缺乏灵活性等。
三、人格特征也属于强迫症病因:约有三分之二的强迫症患者在病前即存在强迫性人格。强迫性人格的特征是,胆小怕事,谨小慎微,优柔寡断,严肃古板,办事井井有条,力求一丝不苟,注重细节,酷爱清洁。
四、精神因素:上海调查资料中35%患者病前有精神因素。凡能造成长期思想紧张、焦虑不安的社会心理因素或带来沉重精神打击的意外事故均是导致强迫症原因。
五、遗传因素:患者近亲中的同病患率高于一般居民。如患者父母中本症的患病率为5~7%。双生子调查结果也支持强迫症原因与遗传有关。
以上内容就是对强迫症病因的介绍,相信通过以上介绍之后,大家对“强迫症病因有哪几种”这个问题已经了解的非常清楚了,我们只有清楚强迫症的病因才可以做好强迫症的防治,因此大家不要忽视对强迫症病因的了解。
强迫症有什么危害
强迫症是一种心理疾病,是一种不好的情绪反应,大家对强迫症都是很耳熟的了,大家都知道强迫症就是有点强迫自己,但是却很少人知道强迫症其实也是很有危害的,强迫症的出现给人们的脑部神经带来了很大的危害,那么具体强迫症都有些什么危害呢?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开始阶段,强迫症危害只存在于患者本身,患者们由于职业特点、性格态度和生活方式的不同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同症状的强迫症表现。但是患者们往往自己觉察不到,等到被别人发现到医院检查的时候,已经是强迫症了。患者想摆脱但又频繁操作,各种困惑和恼怒出现,脸上少了笑容,沮丧、愁闷甚至是自暴自弃。
强迫症危害不只针对患者自己,还会波及到家属、家庭和工作。那强迫症洗涤来说,影响了其他家庭成员的正常生活顺序,打破家庭的和谐氛围,成员之间闹僵冷战加重患者心理负担,降低治疗成效。工作上不能按时到岗,疾病发作就会影响正常工作质量。尤其当你性情发生改变的时候,同事们会远离你,议论你。强迫症危害也会走向极端,比如因不满别人的议论和异样眼神而做出疯狂举动。
强迫症是很有危害的,上面说的那些危害还不是全面的,只是举例了一点点,还是有其他的更大的危害的。不过,我相信大家看了上面说的强迫症的危害后,仅仅是那么一点也是觉得很有危害的了吧?是不是有点被吓到了?其实没那么可怕,我们可以预防强迫症的发生的。
强迫症患者有什么性格特点
做事追求完美,刻板认真,按部就班,非常细致,在性格上有这种倾向性。当这些人遭遇现实的压力,就有可能促发强迫症。引发强迫症的社会心理因素也有很多,比如说学业压力、工作压力,家庭不和睦等这些诱发因素的存在。
很多强迫症患者都有相似的性格基础,这也被视为了不容忽视的引发强迫症的原因,类似强迫症性格的朋友们能够更加重视疾病的预防,合理调整心理状态,在生活中远离引发强迫症的因素,积极有效的避免强迫症的困扰。
引发强迫症的原因大体有两种类型,一是强迫行为,包括强迫检查、强迫洗涤、强迫记数、强迫仪式动作等;二是强迫思维,包括强迫怀疑,总觉得不干净,会被病菌感染;
强迫症或由过度活跃的习惯所致
多亏了一项新的研究,强迫症(OCD)患者可能会对自己的这种令人沮丧的心理健康疾病有了新的答案。尽管不能确定引发这一障碍的具体原因,学家们认为,强迫症可能是由于大脑中5 -羟色胺等神经递质的失衡引起的,也可能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但是这项发表在《美国精神病学杂志》的新研究表明,强迫症可能与大脑的习惯系统活动过度有关。
强迫症的特点是人们会强迫自己反复地做同一个动作,这种想法在他们的脑海中挥之不去。这可能包括洁癖——不断地洗手——甚至失去控制,如出现恐怖的自残或伤害别人的冲动。完美主义也是强迫症的一种,如不必要的性思想,或害怕因冒犯神明而被惩罚。强迫症的第二个特征是强迫性,人们会通过强迫性仪式来摆脱焦虑感。例如,有些人会重复一些身体动作,如踱步或敲东西,以达到一个“安全”或“正确的”数量,避免自身经历某种灾难。
失去控制的习惯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扫描了37名强迫症患者以及33的健康参与者的大脑。在扫描他们的大脑的同时,研究人员让他们进行一个简单的踩踏板行为,从而避免自己的手腕被电击。强迫症患者通常无法停止自身的踩踏板的冲动,并且他们的大脑尾状核的活动过度活跃。尾状核是大脑控制的习惯的区域。
“不只是强迫症;一系列的人类行为也被认为是强迫性的,如吸食毒品、酗酒以及暴饮暴食等,”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 纽约大学的克莱尔·吉莉安博士在新闻发布会上说:“所有这些行为的共同点是自上而下的失控,或许是由于大脑中控制我们习惯的区域之间沟通不畅引起的,如前额皮质层通常是控制人体意志行为。随着时间的推移,强迫行为会变得越来越根深蒂固,我们的意志对实际的控制力度越来越小。”
换句话说,患有强迫症的人不再能控制自己的习惯,即使他们理性的知道自己的性格是不必要的,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害。国际强迫症基金会称,强迫症只能由训练有素的医生诊断,需要查找三种迹象:反复出现的强迫性的习惯、大量的时理性间被这些强制带走。基本上,强迫症的日常运作。当它变得严重点,重要的是强迫症患者了解是什么导致了他们的担忧和困扰,帮助他们更快达到目的,并通过实践和治疗停止其强制力。
“虽然有些习惯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轻松,像自动准备早餐咖啡,其他人可能做太多了,这会以更加隐蔽的方式控制我们的生活,塑造我们的偏好、信仰甚至于是强迫症和我们的恐惧感。” 该研究的另一作者特雷弗·罗宾斯教授,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这样的条件下——不适应的、重复的习惯支配了我们的行为——是最难以治疗,可通过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进行治疗。”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强迫症
如何知道自己是否患有强迫症
一、强迫症的诊断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二、患者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三、患者的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这就是强迫症的诊断方法。
四、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五、强迫症的诊断还要排除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及脑器质性疾病伴发的强迫症状。
3个方法帮你对付强迫症
1、心理护理:以支持心理治疗为主要内容,坚定病人的治疗信心。在病人的病情有所改善时,及时予以肯定,鼓励强迫症患者,让病人看到希望和光明,对病的康复抱乐观的态度而不是绝望。这就是强迫症的调理措施之一。
2、保护性约束:这也是对于强迫症的调理措施,对有强烈自杀企图和行为的强迫症患者进行保护性约束时,要向强迫症患者讲清保护的目的。否则,病人会误解为保护是对他的惩罚而加重与医护的对立情绪而出现极端的行为反应。这种强迫症的调理措施是较为常见的。
3、建立有效的沟通:强迫症的调理应建立有效的沟通。了解强迫症患者的内心体验、感受,了解病人的情绪反应类型,有助于及时、准确地掌握病人的情绪变化,并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预防问题的发生。
预防强迫症要做好三件事
首先,青少年要切记不要过分在乎自我形象,不要过于追求完美。不要老是问自己:我做得好吗?这样做到底行不行?别人又会怎么看我?
其次,要学会顺其自然。青少年心理强迫症的一大特点是喜欢琢磨,一个芝麻大的事情常常会想出天大的事来。因此青少年在思考问题时,要学会接纳他人,不要钻牛角尖,要明白:适应环境远比改变环境重要。这也是强迫症的预防措施之一。
最后,就是要学会享受过程,不过分看重结果。做事情都抱着一种欣赏、感受和体验快乐的心态。牢记一条生活准则:凡事只许想一次、做一次,力戒重复和不放心
强迫症和焦虑症如何区别
强迫症在发作的时候会出现以下几点症状:
一、强迫症和特定的人格相联系。强迫症人格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不安全感、不完善感、不确定感。具有强迫性人格的人常常具有这样一些特点:胆小怕事、优柔寡断、做事小心谨慎、生活习惯一成不变、喜欢胡思乱想等。
二、强迫症的表现患者感到内心有某种强烈的冲动要作某件事情,虽然从不能将动机变成行动,但患者却感到非常紧张和担忧。如强迫计数,即不由自主地计数,强迫洗手,即因怕脏、怕细菌而不断反复地洗手,强迫仪式动作,这也是强迫症的表现。
三、强迫症患者对自然现象或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进行反复思考,明知毫无意义,心里和脑子里知道是错误的,但是,其行为上却避免不了,患者的逻辑推理正常,自知力也完整,也知道没有必要深究,但是,强迫症患者却无法加以控制。
四、强迫症患者大部分具有追求完美这一点。完美强迫症患者往往想将自己的欲望达到一种完美的境界,在完成自己的欲望的同时,绝对不能容忍丝毫的心身异常的出现,他们内心会出现一种强迫性求全欲。害怕疾病、病菌等不完美、不健康的因素,甚至发展为一种疑病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