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呕吐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呕吐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儿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或患儿对“口服补液 ”不能耐受,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外科梗阻性疾病,应施行手术解除梗阻段。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如婴儿喂养不当,咽下大量气体,应在喂奶后将患儿俯在母亲肩上,拍背,使患儿打嗝,排出气体。

3、应当服用止吐药。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为吗丁啉,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4、再发性呕吐在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饮凉开水或冰水,喝温水易引起呕吐。

看了上面的介绍,大家有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呢?对于呕吐这个问题,有轻重,也需要找到呕吐的原因,这样才好对症下药哦,所以如果呕吐太严重,就要去检查哦,这样才能知道病因,这样才能够得以更好的治疗,然后快速的康复哦。喜欢大家身体都棒棒的。

呕吐的治疗

呕吐是临床常见症状,恶心常为呕吐的前驱感觉,也可单独出现 表现上腹部特殊不适感,常伴有头晕、流涎、脉缓、血压降低等迷走神经兴奋症状。

一、呕吐的西医治疗

1.禁食6~8小时。轻度或中度脱水可服“口服补液盐”,多次少量服,多数病儿能纠正脱水和酸中毒。如不能纠正或患儿对“口服补液 ”不能耐受,最好的办法是根据血生化检验进行静脉输液矫治。

2.治疗原发病。外科梗阻性疾病,应施行手术解除梗阻段。如为内科性呕吐,即应治疗原发病。如婴儿喂养不当,咽下大量气体,应在喂奶后将患儿俯在母亲肩上,拍背,使患儿打嗝,排出气体。

3.应当服用止吐药。最安全最有效的药物为吗丁啉,每次每公斤体重0.3毫克,每日3次,饭前15~30分钟服用。

4.再发性呕吐在禁食期间可少量多次饮凉开水或冰水,喝温水易引起呕吐。

二、呕吐的中医治疗

1.外邪犯胃治则:疏邪解表,芳香化湿。

方药:藿香正气散为主。

蕾香9克紫苏9克白芷6克大腹皮9克厚朴6克半夏9克陈皮6 克白术12克茯苓15克生姜3片大枣5枚甘草3克随症加减:宿滞,胸闷腹胀者,去白术、甘草、大枣,加神曲9克、鸡内金9克,以消导积滞;寒热无汗者,加防风9克、荆芥9克,以祛风解表;夏令感受暑湿,呕吐而并见心烦口渴者,去香燥甘温之药,加黄连3克、佩兰9克、荷叶9克,以清暑解热;如感受秽浊之气,突然呕吐者,可先吞服玉枢丹,以辟浊止呕。

2.饮食停滞治则: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方药:保和丸为主。

山植9克神曲9克半夏9克茯苓12克陈皮9克连翘9克莱菔子12克随证加减:腹满便秘者,可加大黄9克(后下)、枳实9克、厚朴6克,以导滞通腑,浊气下行,则呕吐可止;胃中积热上冲,食已即吐,口臭而渴,苔黄脉数者,加付茹10克、生姜3片,以清胃降逆。

3.痰饮内阻治则:温化痰饮,和胃降逆。

方药:小半夏汤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半夏12克生姜3片茯苓15克桂枝6克白术15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脘腹胀满者,去白术,加厚朴9克、大腹皮9克,理气除满;呕吐清水痰涎多者,加牵牛子、白芥子各2克,研未装胶囊,每日分3次吞服,可增强化痰蠲饮之力;痰浊上蒙,症见眩晕呕吐者,可加天麻10克、代赭石12克、权实9克,以化痰降逆;

痰郁化火者,可加黄连3克、全瓜萎12克,以清热化痰,和

小儿呕吐中医治疗

(1)乳食积滞:呕吐物多为酸臭奶块或不消化食物,口气臭秽,腹部胀满,泻下酸臭或大便秘结,舌苔厚腻,脉滑或指纹紫滞。治法:消食导滞。方药:山檀、神曲、半夏、陈皮、炒谷麦芽(各)、莱菔子、枳壳各10克,胡黄连6克。中成药:小儿化食丸每次1丸,每日2次;加味保和丸,每次3—6克,每日2次。(2)胃热炽盛:食人即吐,呕吐物酸臭,口渴喜饮,唇干面赤,大便臭秽或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象滑数。 治法:清泻胃热。方药:生石膏(先煎)25克、黄连1.5克、生地10克、升麻6克、丹皮6克、姜竹茹10克、姜半夏6克、制军10克。中成药:牛黄清胃丸,每次1丸,每日2次。(3)脾胃虚寒:病起较缓,病程较长,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多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残余乳食,无明显酸臭味,面色觥白,神倦肢冷,或腹痛绵绵,大便溏泻,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温胃和中。方药:丁香3克、吴萸6克、干姜1克、小茴香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0克、炙甘草3克。中成药:虚寒胃痛冲剂,每次1/2-1袋,每日2次。(4)肝气犯胃:呕吐酸水,或嗳气频频,胸胁胀痛,烦躁易怒,舌红、苔薄黄,脉弦。治法:疏肝和胃。方药:醋柴胡、陈皮、半夏、吴萸、川朴、山栀各6克,黄连1.5克,白芍、荷叶各10克。中成药:舒肝丸,1/2—1丸,每日2次。(5)惊恐扰气:多发生于跌仆惊恐之后,频频恶心,呕吐清涎,面色乍青乍白,心神不安,夜卧惊惕,舌淡红苔白,脉弦数。治法:镇惊和胃。方药:丁香、生姜各3克,半夏6克,钩藤、茯苓、远志、白芍各10克。

妊娠呕吐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一)治疗

治疗原则为住院休息,适当禁食,记出入量,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防治并发症。

1.补液治疗 每天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平衡液共3000ml左右,加入维生素B6 100mg、维生素C 2~3g,维持每天尿量≥1000ml并给予维生素B1肌内注射。为更好地利用输入的葡萄糖,可适当加用胰岛素。恶性呕吐者可给予胃肠外营养。

补液量应根据脱水的严重程度给予:

(1)轻度脱水者:稍感口渴,皮肤弹性略差,尿量正常,体液丢失占体重的2%~3%,补液量约30ml/(kg·d)。

(2)中度脱水者:口渴明显,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体液丢失占体重的4%~8%,补液量约60ml/(kg·d)。

(3)重度脱水者:患者可神志不清,嗜睡,昏迷,血压下降,尿量极少甚至无尿,体液丢失占体重10%~13%以上,补液量约80ml/(kg·d)。

失水纠正良好者,24h尿量不少于600ml,尿比重不低于1.018。

2.止吐镇静治疗 可用氯丙嗪注射液,每天25mg,用1~2天。也可应用甲氧氯普胺等药物。开始时予静脉或直肠给药,症状缓解后应改为口服给药。生姜也可减轻或消除症状且无副作用。

3.纠正电解质紊乱 缺钠者适当补钠。补液同时应补钾,一般每天剂量3~4g,严重低钾血症时予补钾6~8g,须注意观察尿量多少,监测血清钾和心电图变化,随时调整剂量。

补钠量(mmol/L)=体重(kg)×0.6×(140-测定的血钠浓度mmol/L)

补钾量(mmol/L)=体重(kg)×0.4×(正常血清钾-测定的血清钾)

4.纠正代谢性酸中毒 应根据血二氧化碳值,适当补充碳酸氢钠或乳酸钠溶液,常用量为125~250ml。严重病例应按下列公式补碱,一般初次剂量为需补总量的1/3,待复查二氧化碳结合力后再决定是否应继续补充。

需补5%碳酸氢钠(ml)=(23-实测二氧化碳结合力值mmol/L)×体重(kg)×0.5

需补1/6乳酸钠(ml)=(23-实测二氧化碳结合力值mmol/L)×体重(kg)×1.8

5.心理支持治疗 医务人员及患者家庭应给予患者心理支持。患者周围环境应避免有异味刺激,避免让患者进食不想吃的食物,否则会激发呕吐。经上述治疗 2~3天后,患者病情多迅速好转,呕吐停止,想进食,尿量增加,尿酮体转阴性,此时可鼓励患者进食少量流质,少食多餐,随病情好转而逐渐增加进食量。如每天饮水量和食量不足时,仍应适当补充液体。少数患者出院后症状复发,则须再次入院。

6.终止妊娠指征 体温持续高于38℃;卧床休息时心率>120次/min;持续黄疸或蛋白尿;出现多发性神经炎及神经性体征;有颅内或眼底出血经治疗不好转者;出现Wernick’s脑病。

(二)预后

1.虽然有专家学者认为妊娠剧吐可能会导致宫内发育迟缓(IUGR),但迄今为止的绝大多数研究的结论是,妊娠剧吐者其胎儿发生IUGR的机会并不增加,他们的围生结果与无妊娠剧吐者没有统计学差别。Eliakim等检索1996~2000年英文文献所得出的结论中,也认为妊娠剧吐不影响围生结果。

2.妊娠剧吐是妊娠期恶心、呕吐发展到严重程度的那一小部分病人,这是个严重疾病,如果处理不当或者不予治疗,甚至可以死亡。

3.妊娠剧吐经过住院治疗,包括静脉输液、电解质补充,维生素和止吐药等治疗后,绝大多数病人病情很快改善并随着妊娠进展而自然消退,且无长期后遗症。

刮痧能治疗呕吐吗

一、饮食停滞

(二)治法

(1)选穴

下脘至气海、足三里、腹结、内关、内庭。

(2)定位

下脘: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2寸。

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足三里:膝盖下3寸,胫骨外侧一横指处。

腹结:位于人体的下腹部,大横穴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建里(任脉)旁开4寸处。

内关:位于前臂,腕横纹上2寸,在桡则腕屈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内庭:足背第二、第三趾间缝纹端。

治疗呕吐偏方 慢性呕吐按摩法

按揉中脘、天枢穴:自己用手掌或他人用拇指按揉中院穴(脐上4寸处)、天枢穴(肚脐横开2寸处),每穴各2分钟。

擦腹直肌:双手分别放在腹直肌上,自上而下反复擦动,约1分钟。

点揉脾俞、胃俞穴:他人用拇指指尖或肘尖点揉脾俞(在第11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胃俞穴,每穴约半分钟,不可用蛮力。

妊娠呕吐的治疗

妊娠初期发生的呕吐叫做孕吐(emesie)或妊娠呕吐,妊娠20周前可以自然缓解。而妊娠剧吐是指孕妇的妊娠呕吐症状加重,进食困难,导致营养障碍,代谢异常、需要治疗的一种状态。治疗一般以禁食、输液疗法为主。本文主要阐述妊娠呕吐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对患者有所帮助。

妊娠呕吐的治疗:

治疗原则为住院休息,适当禁食,记出入量,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补充营养,防治并发症。

补液治疗每天应静脉滴注葡萄糖液、葡萄糖盐水生理盐水、平衡液共3000ml左右加入维生素B6100mg、维生素C2~3g,维持每天尿量≥1000ml并给予维生素B1肌内注射。为更好地利用输入的葡萄糖,可适当加用胰岛素。恶性呕吐者可给予胃肠外营养。

补液量应根据脱水的严重程度给予:

(1)轻度脱水者:稍感口渴,皮肤弹性略差,尿量正常,体液丢失占体重的2%~3%,补液量约30ml/(kg·d)。

(2)中度脱水者:口渴明显,皮肤弹性差尿量减少,体液丢失占体重的4%~8%补液量约60ml/(kg·d)。

(3)重度脱水者:患者可神志不清,嗜睡,昏迷血压下降,尿量极少甚至无尿,体液丢失占体重10%~13%以上,补液量约80ml/(kg·d)。

失水纠正良好者,24h尿量不少于600ml,尿比重不低于1.018。

呕吐出血针灸治疗

推拿疗法

推揉脾经100~300次(约3分钟),健脾和胃。推板门穴10 0~300次(约3分钟),降逆止吐。按揉外劳宫穴100~300次(约3分钟),温阳散寒止吐。直推天柱穴 100~500次(约5分钟),降逆止呕。摩腹100~300次(约3分钟),消食和胃,降逆止呕。

针灸治疗

外邪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合谷、公孙,用泻法,祛邪解表,和胃降逆。

饮食停滞型:常用内关、公孙、足三里、天枢、下脘,用泻法,消食化滞,和胃降逆。

肝气犯胃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阳陵泉、太冲,用泻法,疏肝和胃降逆。

脾胃虚寒型:常用脾俞、胃俞、中脘、内关、足三里,补法加灸,温中健脾,和胃降逆。

脾胃阴虚型:常用中脘、内关、阴陵泉、胃俞,用补法,滋阴养胃,降逆止呕。

脾胃实热型:常用内关、中脘、公孙、天枢、支沟、下脘,用泻法,清热导滞,和胃止呕。

惊恐气逆型:常用中脘、足三里、内关、太冲、神门、阳陵泉,用泻法,清肝安神,降逆止呕。

相关推荐

治疗呕吐穴位 痰饮内阻呕吐敷贴方法

症状:呕吐清水痰涎,或胃部表现为如囊裹水,腕痞满闷,食欲不佳,头眩、心悸、或者逐渐消瘦,舌苔白滑而腻。 敷贴穴位:中脘穴(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处),内关穴(腕横纹上2寸),公孙穴(当第1跖骨基底的前下方,赤白肉际处),丰隆穴(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八寸),足三里穴(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 敷贴方法:用公丁香5克,柿蒂、半夏各10克,姜竹茹、旋复花各12克,陈皮、桔梗各6克。将上述材料一起研磨成细末,用姜汁、醋各半调匀后分别敷贴于上述穴位上,每日1次,每次敷贴6-8小时,对于偏寒湿体质的人群,可在

呕吐身体虚弱治疗方法

食疗治法:健脾益气,和胃渗湿 方药:参苓白术散 方中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砂仁,陈皮,桔梗,扁豆,山药,莲子肉,薏以仁理气健脾化湿, 脾胃虚弱的饮食若平素脾胃虚寒的人,或寒证的胃痛、腹痛、泄泻等,应多食性味辛热的葱、姜、韭、蒜、胡椒等。 若脾胃虚弱的人,宜食用红枣、山药、扁豆、芡实、莲子肉等。 若胃热素盛的人,宜食梨、藕、甘蔗、蜂蜜等干寒生津之品。 若气机阻滞的病人,宜多食萝卜、佛手、金橘,或用橘皮做成的调料,兹将与脾胃病有关者,择要叙述。 小儿脾胃虚弱的补养 中医认为可以从饮食来改善脾胃虚弱的

治疗恶心呕吐的小偏方

广州的夏季湿热,常使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在这样的天气下,一些脾胃稍弱的女性,经常会几天都不怎么想吃东西,吃下去常犯恶心,想吐。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生池晓玲解释说,恶心呕吐在中医看来,是由于外邪侵袭,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劳倦过度和脾胃虚弱等原因,引起胃失和调、气逆而上所致。出现这种情况,饮食应选用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面食、稀粥、蛋类、汤类等。 湿热犯胃恶心呕吐食疗方剂 1、鲜芦根30克,广霍香10克,白糖适量。先将鲜芦根和广霍香加水适量煎煮,取汁,兑入白糖,调味即可。每日1剂,分1-2次温服,连服2天。

儿童快速止吐偏方 韭菜根止吐

韭菜根洗净,捣烂绞其计约一小酒杯,用开水冲服。 止吐,治恶心、呕吐反胃。

什么是恶心

恶心常为呕吐的前期症状,恶心后出现呕吐。但也有只恶心而无呕时的。呕吐是胃或部分小肠的内容物逆流经口腔排出体外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讲,恶心、呕吐是机体的保护性动作,我们需针对原发病治疗,但频繁而剧烈的呕吐往往会导致水电解质的失调,需要及时止吐治疗。恶心通常出现在妊娠的前3个月,也可由严重的焦虑、疼痛、酒精中毒、过度饮食或不恰当的饮食引起。

妊娠呕吐的中医治疗

1、脾胃虚弱:孕后恶心呕吐,或食人即吐,呕吐清液或食物,体倦乏力,神疲思睡,舌质淡、苔薄白,脉细滑无力。 治法: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党参、白术、茯苓各,陈皮、苏梗各,砂仁(后下)、炙甘草,生姜。中成药:香砂六君子丸。 2、肝胃不和:孕后恶心呕吐剧烈,不能进食,呕吐酸水或苦水,心烦口干、口苦,胸胁胀痛,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治法:抑肝和胃,降逆止呕。 方药:苏叶、黄连、陈皮、竹茹各,白术、茯苓、白芍各,砂仁。中成药:左金丸。 3、痰湿阻滞:孕后恶心呕吐痰涎,不思饮食,口淡黏腻,腹胀便溏,舌质淡、

经常呕吐恶心怎么治疗?

1. 服用某些药物 如果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首先要检查最近是否服用过或者是正在服用某些药物,因为药物是导致出现恶心想吐的原因之一。比如像红霉素等抗生素、化疗药物或洋地黄类药物等,这些药物如果服用的方法或者时间不正确,都会导致我们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 如果是这方面原因所引起的恶心想吐,就应该立即停药并且多休息,这样才能得到很好的缓解。 2.妊娠 对于恶心呕吐是怎么回事这个问题,专家指出很好可能是怀孕所导致。可以说所有妊娠期的女性都会出现恶心想吐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妊娠早期的女性来说,这一现象更加的严重。这个时

治疗宝宝呕吐的偏方

寒邪犯胃 突发呕吐,发热恶寒,头痛无汗: ◇生姜30克。将生姜捣烂如泥,用开水适量调姜水服,每日2次。 ◇生姜30克,陈皮12克,红糖适量。水煎温服。 ◇花椒、炙甘草各3克,干姜10克。水煎取汁温服。 ◇藿香15克,陈皮12克,紫苏梗6克。水煎取汁,分3次温服。 ◇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煎取汁频频温服。 ◇生姜30克,半夏10克。水煎取汁分2次温服。 饮食所伤 呕吐酸腐,脘腹胀滿,不思饮食: ◇焦麦芽、焦谷芽、焦山楂各15克。水煎取汁分2次服。 ◇焦山楂30克,生姜3片。水煎取汁服。 ◇白首乌30克,鸡

小儿呕吐治疗保健

小儿呕吐治疗用药 1、呕吐严重者须禁食4小时,除胃穿孔外,可用生理盐水或1-2%碳酸氢钠液洗胃注意侧卧以防吐出物吸入气管内。 2、呕吐停止或减轻后,可给予少量、较稠微温易消化食物或米汤等流质饮食。 3、有脱水或电解质紊乱者,应及时按需要补液和供给电解质。若有周围循环衰竭应按循环衰竭处理。 4、呕吐频繁者须予以止吐、镇静剂、如鲁米那冬眠灵、吗叮啉栓剂等,慎用胃复安 5、解痉药物,如癫茄合剂、阿托品654-2、普鲁本辛、1-2%普鲁卡因(1-2ml/岁/次)根据病情也可选用但注意应用不当可掩盖症状,不利于明确

中医如何治疗孕妇呕吐

妊娠呕吐中医治疗方法 (一) 【辨证】胃阴不足。 【治法】健脾益肾,降气安胎。 【方名】土金双倍汤。 【组成】人参9克,苏子9克,茯苓9克,谷芽9克,巴戟天9克,菟丝子9克,白芍9克,白术15克,薏苡仁15克,山药15克,神曲6克,砂仁1粒,甘草0.6克,柴胡1.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胎产秘书》卷上。 (二) 【辨证】胃阴不足。 【治法】养阴清胃。 【方名】安胎凉膈饮。 【组成】知母6克,麦冬6克,人参3克,芦根12克,葛根9克,黑山栀4.5克,竹茹4.5克,葱白2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