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肌的康复方法
盆底肌的康复方法
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
非手术治疗主要有盆底肌锻炼,生物反馈疗法及电刺激疗法,可以使受损伤的肌肉、神经得到真正的纠正,具有长期疗效。
在欧美及日韩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已经普及了盆底肌肉评估、生物反馈训练和电刺激治疗,对产后42天的妇女常规进行盆底肌肉训练,从而大大的减少了盆腔器官脱垂以及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同时,唤醒盆底的神经及肌肉,使阴道更好的回复到紧缩状态,从而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快感及高潮。
盆底评估与生物反馈训练疗法是通过引导表面肌电图和引导尿道收缩压的测定,反馈显示为肌电图或压力曲线,通过影响显示及声音提示,使患者更清楚、更直观地了解自身盆底肌功能状态,并参与到治疗当中。结合个体化电刺激治疗,可唤醒、激活盆底肌,加快产后阴道及盆底肌张力和弹性的恢复,对预防和治疗产后阴道脱垂及松弛、尿失禁等盆底障碍性疾病有不错的效果。
“盆底防治”不仅仅是盆底评估与生物反馈技术,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肥胖女性,可减少体重5%-10%,尿失禁的次数将减少50%以上。
生完孩子屁股大怎么收 月子里使用腹带
产后42天是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和治疗的最佳时机。所以,月子里就少不了使用绑腹带了,其主要作用就是固定骨盆,同时兼有收胯、防止骨盆错位的效果,不仅可以帮助你回缩骨盆,还可以治疗产后骨盆松弛带来的疼痛症状。在专业的骨盆复位矫正下,最少可以回缩2-3厘米。
“网”往女性健康的盆底肌
核心提示:
①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与盆底肌肉薄弱大有关系。
②怀孕和分娩,会让盆底肌肉大受损伤。
③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漏“网”之忧:尿失禁、子宫脱垂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吊力”不足,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可以说,女人要健康、幸福,必须有一个强健的“网”。
孕产,盆底肌薄弱的主因
怀孕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薄弱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十月怀胎,随着胎儿逐渐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随之增大,盆底肌的弹性极限受到挑战。分娩时,盆底肌肉又进一步受到胎儿的挤压和撕扯。
另外,如果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过多,例如超过20千克(一般建议控制在12。5千克以下),以及多次生育、胎儿巨大、分娩时出现难产、使用产钳等,更容易造成盆底肌受损。
盆底肌自我保健操
早在1948年,美国性学家凯格尔就提出妇女要进行盆底肌训练,即有意识、有节律地做盆底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运动,从而加强盆底肌的力量。
和其他保健操一样,盆底肌训练也可以分为徒手与器具两种。
徒手训练 ①紧缩肛门,开始时以收缩3秒为一次(若坚持不到3秒可以缩短时间),随着锻炼效果加强,逐渐延长到10~15秒。②放松肛门,和收缩保持一样长的时间。如此重复,每天2~3次,每次以10分钟为宜。
器具训练 即“阴道哑铃”。在阴道塞入“哑铃”样的小器械,让阴道收紧以免其脱出。每天坚持一小段时间(约10分钟)锻炼,从坐位、站立位到慢步、快步走,小器械则从轻至重,逐渐增加难度。这种训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器具选择不当造成感染或损伤。
游戏般的盆底肌康复训练
可是,由于盆底肌“看不见摸不着”,大概有10%的女性完全不懂得如何收缩盆底肌肉,更多的女性则是上述训练做得不正确。有些女性在收缩盆底肌肉的时候,屏住呼吸、“肚皮紧紧的”,无法做到自然呼吸;也有的同时收缩腹部和大腿的肌肉,这些错误的训练是无法达到锻炼效果的。
现在,有一种更专业、更直观的手段,就是“盆底肌康复训练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刺激和反馈系统两部分。
盆底肌康复治疗有用吗
女性朋友在妊娠和分娩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盆底损伤。支持盆底的组织结构主要有肌肉、筋膜、韧带等。当其中一项有损伤时,则会影响女性产后的恢复,甚至影响女性的生理机能。所以为了女性朋友产后更好的恢复,应该及早得进行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得预防疾病发生。
由于妊娠和分娩,使妇女泌尿生殖系统和盆底肌肉神经解剖学及生理学发生很大变化,这些变化多在产后7~8周恢复至孕前状态。如产后不能及时修复,日后就会发生一系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包括压力性尿失禁、粪失禁、生殖器官脱垂和产后女性性功能障碍等。因此产后及时复查盆底肌力,发现肌力下降及时治疗。
盆底肌康复治疗时间为多少及注意事项?
大部分女性朋友在生育以后,非常容易出现盆底肌松弛的情况,但是这种情况即使发生,如果患者没有及时就医检查,身体也是没有明显症状的,因此往往被我们所忽略。但是盆底肌松弛以后,身体并不是完全没有按时,例如漏崩、尿频等,这些看似膀胱松弛的症状,可能都属于盆底肌松弛。那么想要改变这种情况,盆底肌修复最佳时间与注意事项是什么呢?
盆底肌修复最佳时间与注意事项是什么
首先想要修复盆底肌,建议女性朋友们一定要趁早,一般在生育以后半年内进行修复是最好的。虽然很多女性在生育过后,即使出现盆底肌松弛,也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行好转。但是如果超过半年以上,情况没有得到改善,那么就需要及时接受检查与治疗,此时是修复的最佳时机。如果女性朋友没有引起重视,而盲目的持续拖延,可能会造成情况进一步加重。
除此之外在盆底肌修复的过程中,我们不必感到紧张,只需要在生活中能一如平时一样生活,但是适当增大运动量,并且注意饮食营养的搭配即可。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朋友一定在生活中不要感到过分疲劳,并且尽量保持身体放松,不要造成肌肉紧张,这是帮助身体恢复的关键。另外在性生活的过程中切忌过于猛烈,性生活不要过频,这是保证盆底肌修复的关键问题。
除了以上“盆底肌修复最佳时间与注意事项是什么”以外,女性朋友们一定要了解盆底肌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千万不要急于求成。对部分女性认为产后一个月就应当进行盆底肌修复,但此时生育过后,身体并未完全康复,因此至少应当在生育过后三个月内进行修复锻炼,以确保身体快速恢复和保证身体健康。
盆底肌修复该怎么做和
女人一生中最骄傲的事情莫过于成为一个妈妈,宝妈们为了宝宝的出生也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生完孩子后几乎所有的女性朋友都会面临一个问题:盆底肌肉松弛,阴道松弛。年龄偏大或者生育过多次的女性表现更为明显。因此,产后如果恢复盆底肌肉弹性就成了广大女性朋友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盆底肌肉松弛会引发女性阴道松弛、阴吹、漏尿等私处的尴尬问题,已经成为了影响广大女性日常生活的最大困扰。
盆底肌修复怎么做
缩肛运动”是盆底肌康复的最基本方式,即通过主动收缩肛门、阴道、尿道周围的肌肉,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加强盆底肌肉,改善尿道、肛门括约肌的功能。
雀仕瑾紧致专家刘晓介绍到:一般情况下,顺产的产妇在产后12小时后,就可以开始通过做缩肛运动来进行盆底训练,剖腹产的在麻药消失后即可开始。“女性产后可以自行在家锻炼,每次收紧不少于5秒后再放松,连续做15~30分钟,每天进行2~3次,或每天做150~200次。”她说,但也要注意先掌握正确的锻炼方式,要学会在放松腹部时收缩肛门,这样才能见效。一般来说,6~8周为1个周期,坚持4~6周即有改善,坚持3个月后会有明显效果。“如果再配合雀仕瑾一类的外用紧致精华,有效率达80%~90%。”
“无论是第几次妊娠,在妊娠的12~24周和产褥期,就应该进行盆底肌肉锻炼,预防产后的压力性尿失禁。”刘晓还提醒,产后一年内是最佳的盆底功能训练时间,这种“缩肛运动”不仅适用于轻中度尿失禁患者和轻度子宫、膀胱、直肠脱垂患者,也可以改善性生活质量。“产后6~8周,盆底功能应该能够恢复正常,这时应去医院做一个盆底功能评估,产后42天也是进行盆底肌肉康复训练、治疗的最佳时机。”
盆底肌修复怎么做,刘晓介绍,如果患者已出现了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严重松弛等症状,单纯做“缩肛运动”显然已不够,还必须要配合使用雀仕瑾来缩阴。
曾经有专家分析,产后阴道松弛是因为胎儿娩出过程中导致阴道弹性纤维断裂受损,而雀仕瑾正是结合女性生殖特点独创了“超强渗透+快速修复”的原理。上市销售近20年来口碑效果一直都很好。据了解雀仕瑾利用纯天然植物纤维修复因子在阴道内释放,其独有的修复型胶原蛋白及透明质酸通过渗、排、修、紧四步,四维立体,深层排毒,彻底修复阴道内壁弹性纤维层,重新建立阴道微生态良性循环,从而恢复阴道壁肌肉紧握力,令你的私处粉嫩如初,带给您革命性的的紧致体验!
雀仕瑾紧致专家认为,对于大部分有明显症状,松弛问题严重的一般使用雀仕瑾四个周期即可彻底恢复紧致水润。当然也可以选择手术的方法。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在某些整形医院开展的阴道紧缩术治疗,只是单纯地切除多余的阴道黏膜,缝合后把阴道直径缩小,这样做的弊端就是会造成私处干涩、疼痛,更加会影响二次生育,手术中的风险性也是需要自己承担的。
总结:关于盆底肌修复怎么做,就是这样,朋友们考虑清楚,想练的赶紧练,不想练的就别纠结,直接去雀仕瑾官网买吧
什么是盆底康复
在中国,女性生完孩子之后都会在家休养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主要是让女性的身体慢慢恢复起来。大家都知道身体健康的重要性,但仍然有很多人不了解盆底康复。那么,什么是盆底康复呢?盆底康复治疗怎么做?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什么是盆底康复
一般来说,怀孕和分娩是盆底肌肉损伤的重要原因。怀孕的时候,随着胎儿的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慢慢增大,肌肉的弹性受到挑战,在分娩是,盆底的肌肉更是受到挤压和拉扯。
除此之外,如果在妊娠期间体重增加的过多,超过20kg,或者多次生育,胎儿巨大,使得在分娩时出现难产,需要通过产钳来将胎儿取出来,这样很容易对盆底肌造成损伤。
一旦盆底肌受到损伤,盆腔内的器官就无法维持正常的位置,从而导致出现相应的功能障碍,比如像阴道松弛、盆底肌器官脱垂、大小便失禁、性生活障碍等。
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材,还能在产后42天后对盆底的8块肌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的可能性,把生育引起的各种身体异常情况降低到低。
除此之外,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训练对产后阴道松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为什么要做盆底康复
女性在怀着宝宝的时候,盆底肌就逐渐在发生改变了,变化行为会一直持续到坐完月子,盆底肌的变化几乎是为了宝宝能够顺利降临人世间而发生的,因此盆底肌的变化对宝宝顺产具有充分必要性。
盆底肌肉康复训练很重要,在分娩之后,盆底肌肉受到巨大损伤,很难自己修复,因此,会导致有些人有漏尿情况,严重的有产道严重松弛。到了晚年的时候就会有盆底肌功能性障碍。
这也是为什么有些经济发达的国家或者地区,女性被要求必须在生产后接受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盆底肌肉康复训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已婚、已育妇女的盆底功能障碍发病率约为30-40,四五十岁的病人集中。盆底功能障碍患者中,一半以上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排尿异常。
很多人不知道,中老年时发生盆底功能障碍,很可能是几十年前分娩损伤引发的。
在女性盆骨和下肢之间,只有盆底肌等支持结构。盆底肌像弹簧床一样,承托和支持着膀胱、子宫、直肠等盆腔脏器,并有多项生理功能,包括控制排尿排便、维持阴道紧缩度等。女性在妊娠、分娩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盆底肌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
盆底肌不修复会自愈吗 怎么判断盆底肌正常
在大声喊叫、大笑或者咳嗽的时候会有尿失禁,久站久坐会出现腰痛、阴道壁膨出等现象,提示是盆底肌肉的功能失常。
做盆底肌检查时让患者躺在检查床上,将检查仪器放置于阴道内,仪器会传导出具有刺激性的电流,根据刺激做出应急反应。如果肌肉收缩状况良好,证明盆底肌恢复正常,如果盆底肌收缩无力,建议患者做盆底肌康复治疗。
“网”往女性健康的盆底肌
①尿失禁、子宫脱垂、性生活质量下降,与盆底肌肉薄弱大有关系。
②怀孕和分娩,会让盆底肌肉大受损伤。
③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
漏“网”之忧:尿失禁、子宫脱垂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
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
腹压增大(如咳嗽、打喷嚏、大笑)时有尿液不自主漏出,是压力性尿失禁的表现。经常漏尿使内裤有一种洗不去的难闻气味,更严重的可能需要用护垫,给生活造成极大不便。
“吊力”不足,还可以表现为盆底脏器脱垂(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大便失禁。常有中老年人是因发现外阴有肿物脱出,才到医院就诊的。但由于就诊太晚,脱垂程度较严重,往往错过早期康复治疗的时机,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
压力性尿失禁和子宫脱垂等,是盆底肌薄弱远期的影响,而性生活质量下降,则是近期的主要影响。这在产后妇女中尤为多见。有相当部分产妇出现阴道前后壁轻度松弛、脱垂、兴奋性下降等,加上产后激素变化,阴道黏膜干涩和菲薄,会阴伤口恢复欠佳,直接影响性生活质量。
可以说,女人要健康、幸福,必须有一个强健的“网”。
孕产,盆底肌薄弱的主因
怀孕和分娩,是造成盆底肌薄弱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十月怀胎,随着胎儿逐渐长大,作用在盆底肌肉上的力量也随之增大,盆底肌的弹性极限受到挑战。分娩时,盆底肌肉又进一步受到胎儿的挤压和撕扯。
另外,如果怀孕期间体重增加过多,例如超过20千克(一般建议控制在12。5千克以下),以及多次生育、胎儿巨大、分娩时出现难产、使用产钳等,更容易造成盆底肌受损。
盆底肌自我保健操
早在1948年,美国性学家凯格尔就提出妇女要进行盆底肌训练,即有意识、有节律地做盆底肌肉的收缩与放松运动,从而加强盆底肌的力量。
和其他保健操一样,盆底肌训练也可以分为徒手与器具两种。
徒手训练 ①紧缩肛门,开始时以收缩3秒为一次(若坚持不到3秒可以缩短时间),随着锻炼效果加强,逐渐延长到10~15秒。②放松肛门,和收缩保持一样长的时间。如此重复,每天2~3次,每次以10分钟为宜。
器具训练 即“阴道哑铃”。在阴道塞入“哑铃”样的小器械,让阴道收紧以免其脱出。每天坚持一小段时间(约10分钟)锻炼,从坐位、站立位到慢步、快步走,小器械则从轻至重,逐渐增加难度。这种训练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器具选择不当造成感染或损伤。
游戏般的盆底肌康复训练
可是,由于盆底肌“看不见摸不着”,大概有10%的女性完全不懂得如何收缩盆底肌肉,更多的女性则是上述训练做得不正确。有些女性在收缩盆底肌肉的时候,屏住呼吸、“肚皮紧紧的”,无法做到自然呼吸;也有的同时收缩腹部和大腿的肌肉,这些错误的训练是无法达到锻炼效果的。
现在,有一种更专业、更直观的手段,就是“盆底肌康复训练系统”。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刺激和反馈系统两部分。
刺激系统 针对有些产后妇女“找不到收缩的感觉”,通过仪器,用低频电刺激,使肌肉被动收缩,让她们体会收缩的肌肉的位置,逐渐掌握自主收缩方法。
反馈系统 这是与刺激系统相连的一个显示器,能够显示肌肉收缩的曲线。训练者像玩电子游戏一般,一边训练一边看自己运动的曲线。有趣的是,屏幕还会出现诸如“哎呀,自己肚皮用力了”、“这次收缩没坚持好哦”等人性化的提示语言。同时系统设有各种模块和场景模拟,以增强锻炼的趣味性。
在学会正确的盆底肌收缩方法后,可在家里每天坚持一小段时间的“阴道哑铃”锻炼,以保住“训练的战果”。
盆底肌康复训练,越早开始越好。产后一年内是盆底肌功能恢复的“黄金时间”。在法国,产后妇女都是常规进行盆底肌康复训练的。最近这几年,国内许多大城市的妇产科也已
广泛开展此训练。
没有生育过的女性,同样应该锻炼。把盆底肌训练好,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