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通里的定位在哪里

通里的定位在哪里

通里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快速取穴:

1.坐位,仰掌,在前臂前区,于尺侧腕屈肌桡侧缘,在神门与少海连线上,神门上1寸处。

2.仰掌,平尺骨头中部,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

通里穴的作用主治

通里是心经要穴,心经对调节人的情志有重大作用,通里有开心窍的作用,人在心经气血不通的时候,就容易心慌,心神不安,通过刺激通里,可以清热安神,通经活络,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动过缓,中风失语,绕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疝气,支气管炎等症。

通利穴常用配伍

1.配少府,腕骨,内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清心泻火,治疗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木舌,重舌,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甚则尿血等。

2.配心俞,厥阴俞,人迎,内关,针刺补法,或用温针,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治疗心阳不振之心悸,心痛。

3.配神门,内关,三阴交,复溜,针刺补法,滋阴降火,清心除烦,治疗阴虚火旺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

4.配心俞,巨阙,间使,神门,针刺补法,补益心气,安神定惊,治疗心气虚惊恐。

殷门的定位在哪里

殷门穴在人体的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穴的连线上,在承扶穴下6寸处。

快速取穴法:

俯卧位,穴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连线的中点处,再向上量1横指处(即1寸),按压有酸胀感。

作用功能主治

殷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在大腿后侧正中,敲打这处穴位,可以通经活络,疏通经脉,专门治疗腰背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还可以促使腿部消耗多余的脂肪,促进气血循环,使大腿具有修长,平滑的曲线美。

主治疾病 :腰痛,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腰臀肥胖等。

按摩方法

1.正坐,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其他手指弯曲,放在大腿后正中,臀部与膝盖中间的位置偏上处,中指所致位置。

2.中指和食指并拢,用指腹按揉这个穴位。

3.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各按揉1-3分钟。

上脘的定位在哪里

上脘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再向上量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2.位上腹部正中线,肚脐中央垂直向上7横指处即是上脘穴。

上脘的作用主治

1.上脘具有健脾安胃,清热化痰,宁神的作用,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反胃,呕吐,食不化,胃痛,纳呆,腹胀腹痛,咳嗽贪多,胃炎,胃扩张,膈肌痉挛,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2.上脘配伍中脘,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的作用,能治疗胃脘疼痛,饮食不化;配伍丰隆,有理气止痛,清热化痰的作用,能治疗心痛呕吐,伤寒吐蛔;配伍神门,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烦躁。

按摩手法

正坐,双手伸向胸前,手掌放松,大约呈瓢状,手心向下,中指尖所在部位取穴, 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以有刺痛感为度,每天早晚,两手上下交替揉按穴位,每次揉按1-3分钟。

大椎的定位在哪里

大椎属于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背部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坐位,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7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大椎穴,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大椎作用

大椎为督脉之穴,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该穴位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被称为“阳中之阳”,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引阴气的作用,刺激这一穴位,可以调节全身阳气,起到解表退热,温经通络之功,能帮助维持生命机能,保卫机体,抗御外邪,是防治呼吸,神经,血液系统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保健养生的要穴;此穴位于肩项部,因此也可以用于防治颈项和脊柱病症。

主治疾病

1.按摩大椎能解表通阳,清脑宁神,对于治疗外感发热,内伤发热,感冒引起酸痛,肝阳上亢引起头痛目眩,面红耳赤均有良效。此外还能治疗肩背痛,头痛,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湿疹,血液病,扁桃体发炎等疾患。

2.配腰俞穴,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能治疟疾;配合谷,中冲,有解表泻热的作用,能治伤寒发热,头昏;配长强,有通调督脉的作用,能治脊背强痛。

按摩大椎的正确手法

正坐或俯卧,左手伸到肩后反握对侧颈部,虎口向下,四指扶右侧颈部,指尖向前,大拇指指尖向下,用指腹或指尖揉按穴位,以有酸麻胀痛感为宜,两侧穴位先左后右,每次各揉按1-3分钟。

行间的定位在哪里

行间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足背,第1,2趾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伸足或仰卧位,在足背,第1,2趾之间连接的缝纹头,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2.侧坐伸足或仰卧位,在足背,第1,2趾之间, 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按压有凹陷处。

行间的功效与作用

行间是火穴,肝属木,木生火,《类经·图翼》上说:“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行间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刺激行间具有疏肝泄火,清热凉血,镇肝熄风,疏经活络,理气止痛之功,对于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引发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行间为肝经荥穴,本穴可疏肝解郁,温经散寒,清热消肿,缓急止痛,主治肝经郁热所致的蛇串疮,目赤肿痛,头痛,目眩,心里烦热,燥咳失眠等;因肝经环绕阴器,所以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证,如阴囊湿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症;因肝火旺所致两肋胀痛,嘴苦也可揉行间来缓解。

乳根的定位在哪里

乳根的准确位置

乳根属足阳明胃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凹陷处。

快速取穴:仰卧或正坐,在乳头直下推1个肋间隙,即在第5肋间隙中,按之有酸胀感处,即为乳根穴。

乳根的作用

乳根,名意指本穴为乳房发育充实的根本,胃经上的乳根与库房两穴为调节乳腺的重要腧穴,乳根所处生理位置极为重要,其左侧腧穴内侧有心包及其内的心脏,右侧则有膈,肝的上缘,所以这个腧穴关系到心,肺,肝三大脏器,按摩该穴位有通乳化瘀,宣肺理气之功,一旦腧穴被打通开启,乳腺得到刺激,还能改善乳房松弛下垂的问题。

主治疾病

刺激乳根能通乳化瘀,宣肺理气,降逆定喘,消痈催乳,可以疏通局部气血,促进乳汁分泌,主治胸肺,乳房等疾患。

1.经常按揉乳根,对乳瘫,乳痛,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具有很好的疗效。

2.长期按压此处穴位,还能治疗胸痛,心闷,咳嗽,气喘,呃逆,肋间神经痛,狭心症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3.配少泽,膻中治疗乳痈;配乳中穴治疗乳汁不足。

按摩方法

1.食指按住两侧乳根穴,吸气时下压,呼气时松开,操作20次。

2.按摩者用中指点按被按摩者乳根穴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3.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乳根穴1-3分钟,以不感疼痛为度。

4.将拇指,食指分开,用虎口处轻轻上托乳房,食指或中指稍用力下压,缓解点揉乳根穴5-10分钟,动作宜轻柔缓和,逐渐用力,使腧穴出现酸胀感。

足五里的定位在哪里

足五里准确位置

足五里穴位于大腿内侧,耻骨联合上缘的下方,长收肌的前缘,气冲下3寸,按压有动脉搏动感处。

足五里的作用

足五里为足厥阴肝经穴位,按摩足五里有行气提神,疏肝理气,通利水道的作用。按摩这个穴位对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四肢倦怠,嗜卧具有良好的疗效;长期按摩,还能够有效治疗阴囊湿疹,尿潴留,遗尿,阴部痒湿,股内侧痛,胸闷气短等疾患。

足五里保健按摩手法

1,正坐,垂足,把手放在大腿的根部,手掌心朝着腿部,四指并拢,食指的指尖所在部位取穴。

2.四指并拢,从下往上揉按,有胀,酸,疼痛的感觉。

3.两侧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揉3-5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揉。

通里的定位和主治 通里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快速取穴:

1.坐位,仰掌,在前臂前区,于尺侧腕屈肌桡侧缘,在神门与少海连线上,神门上1寸处。

2.仰掌,平尺骨头中部,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

阳溪的定位在哪里

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手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时手拇指向上翘,顺着拇指背侧腕横纹处,两条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即是。该穴位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阳溪穴为大肠经之经穴,五行属性属火,具有清泻阳明郁热火毒之功,而治疗头面五官疾患。

2.本穴泻火之力强,故可治疗痰火扰心或蒙蔽清窍的心烦,癫狂等症,而达安神之效。

3.本穴位于腕关节处,具有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治疗邪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腕臂酸痛。

相关推荐

阳谷的定位在哪里

阳谷的准确位置 阳谷穴在人体的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快速取穴法: 1、屈肘,掌心向外,由腕骨向腕部推,相隔一骨(三角骨)的凹陷处。 2、由腕骨直上,可摸到两块骨(尺骨茎突和三角骨),在两骨的结合部有一凹陷处。 阳谷,五腧穴之经穴,是阳气的生发之谷,可以为身体的各个部分输入阳气,这个穴位有明目安神,通经活络,调和营卫的功效,经常按压该穴可以使气血得以顺畅运行,促进人体新陈代谢,协调脏腑功能,有效增强机体抗病能力。 主治疾病 刺激阳谷穴对很多痛证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因为痛证大多数原因是由于

身柱的定位在哪里

身柱的准确位置 身柱属督脉的穴道,在人体后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三胸椎棘突凹陷处。 快速取穴:坐位,在背部脊柱区,两肩胛骨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的交点处为第7胸椎棘突,再向上数4个椎体,即第三胸椎,它的下缘凹陷处。 身柱的功效与作用 身柱穴接近肺脏,通于脑髓,督脉气血在此穴吸热后化为强劲饱满之状,故本穴为督脉之脉气所发出入的门户,刺激该穴能鼓舞督脉之阳气使诸脉之气都充足,从而起到通阳气,理肺气,补虚损,解表邪,解疔毒,宁神志之功。 主治疾病:气喘,感冒,咳嗽,肺结核,因咳嗽导致的肩背痛,虚劳喘咳,支气管炎,肺

大赫的定位在哪里

大赫的定位 大赫穴位于人体下腹部,从肚脐到耻骨上方画一线,将此线五等分,从肚脐往下五分之四点的左右各一指宽处,就是大赫穴。 快速取穴法:平躺,将其中一手掌置于腹部,掌心向内,再将拇指刚好处于肚脐处,则无名指所在位置就是该穴。 大赫的作用 大赫穴属足少阴肾经穴,是冲脉与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起到调补肝肾,健脾利湿,固摄带脉的作用,对治疗女性不孕症有帮助,对于男性遗精也有很好的疗效。 主治疾病:子宫脱垂,带下,月经不调,痛经,泄泻,痢疾,遗精等。 大赫对症按摩疗法 1.用双手的食指,中指,无名

目窗的定位在哪里

目窗的准确位置 目窗穴在人体的头部,当前发际上1.5寸,头正中线旁开2.25寸处。 快速取穴法: 1.正坐位,在头部,瞳孔直上,自前发际直上2横指处,按压有酸胀感。 2.正坐位,在头部,瞳孔直上,头临泣后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目窗作用和功效 目窗属足少阳胆经经穴,刺激这个穴位,有清头明目,发散风热,补气升阳之功,对头痛,目眩,目赤肿痛,远视,近视,面部浮肿,上齿龋肿,小儿惊痫,有非常好的治疗作用。 目窗自我取穴按摩方法 1.端坐在桌子旁边,略微低头,肘臂放在桌子上,手掌心朝内,小指平贴在发际处,中指所在

天井的定位在哪里

天井的准确位置 天井属手少阳三焦经经脉穴道,位于人体的手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快速取穴: 1.坐位,以手叉腰,在臂外侧,于肘尖(尺骨鹰嘴)后上方之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2.屈肘90度,在比外侧尺骨鹰嘴窝中,肘尖直上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天井的作用与好处 按摩天井有清热凉血,行气散结,安神通络的作用,对治疗麦粒肿,淋巴结核具有特效;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肘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偏头痛,颈痛,项痛,背痛,扁桃体炎,荨麻疹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和保健作用。 天井自我取穴按摩手法 1.正坐

头维的定位在哪里

头维的准确位置图 头维穴位于头侧部的发际中,在发际点向上一横指处,嘴动时该处肌肉也会动(当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旁开4.5寸)。 取穴方法 1.正坐位,在鬓发前缘直上与神庭横开的交点处。 2.正坐位,在头侧部,从额角发际向上轻推1指宽,动嘴可觉得肌肉也会动之处,即为本穴。 头维在额角的发际处,两侧的穴位像卫兵一样维护着头脑的健康,该穴有祛风活血,通络镇痛的功效,经常按摩此穴,能有效缓解头痛,对目痛多泪,喘逆烦满,呕吐流汗,眼睑瞤动不止,面部额纹消失,迎风泪出,目视不明,偏头痛,前额神经痛,血管性头痛

会阳的定位在哪里

会阳位置 会阳在骶部,尾骨端旁开0.5寸处。 快速取穴: 1.坐位或跪伏位,在骶部,于尾骨下端旁0.5寸处的凹陷中,按压有酸胀感。 2.坐位或跪伏位,在尾骨下端旁凹陷处,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会阳穴,有清热利湿,理气升阳的作用,对泄泻,便血,痔疮,带下有很好的疗效;临床上配伍曲池,血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痒的作用,能够治疗阴部皮炎,瘙痒症状;配伍百汇,长强穴,有升阳固脱的作用;利用针刺会阳穴,配伍肾俞,使用泻法,能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 会阳保健按摩方法 双手向后,手掌心朝向背部,中指伸直,其余手指弯曲,将

少府的定位在哪里

少府的位置 少府属于手太阴心经经脉的穴道,位于第四,第五掌骨之间,屈指握拳时,小指尖处。 快速取穴法: 1.仰掌,在手掌面,握拳,手指屈向掌心横纹,在小指尖下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 2.仰掌,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在小指尖下凹陷处,按压有酸痛感。 少府的作用与好处 1.少府穴为心经之荥穴,有发散心火,清心除烦,泻热止痒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各样的心脏疾患,包括风湿性心脏病,心悸,心律不齐,心绞痛,胸痛等症。 2.此处穴位能通达心,肾,能疏解两经抑郁之气,所以可以医治女性生殖器官类疾病,以及遗

列缺的定位在哪里

列缺的准确位置 列缺属于手太阴肺经经脉的穴道,在桡骨茎突的上方,腕横纹上1.5寸处,即左右两手虎口相互交叉时,当一手的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桡骨茎突上之小凹窝处,约距腕关节1.5寸处。 快速取穴法 1.以被取穴者左右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在食指尖到达之处。 2.立掌,将拇指向外上方翘起,先取两筋之间的阳溪,在阳溪上1.5寸的桡骨茎突中部有一凹陷处,即为该穴。 列缺的功效与作用 列缺所属经脉为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任脉,具有止咳平喘,通经活络,宣肺疏风,通调任脉之功。该穴位能疏通

天冲的定位在哪里

天冲准确位置 天冲穴在头部,当耳根后缘直上入发际2寸,率谷后0.5寸处。 快速取穴法:正立,两只手抬起,手掌心朝外,将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平贴在耳尖后,食指位于耳尖后的发际,则无名指所在的位置就是天冲穴。 按摩天冲的好处 天冲属足少阳胆经,此穴是 足太阳与足少阳经交会之处,因此位置十分重要,此穴有消肿止痛,益气补阳,祛风定惊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痛,牙龈肿痛,惊恐,癫痫,瘿气等疾患。配目窗,风池穴,能有效治疗头痛。 天冲穴对症按摩疗法 1.用双手食指点按天冲穴,每日早,晚各1次,每次点按3-5分钟,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