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里的定位在哪里
通里的定位在哪里
通里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快速取穴:
1.坐位,仰掌,在前臂前区,于尺侧腕屈肌桡侧缘,在神门与少海连线上,神门上1寸处。
2.仰掌,平尺骨头中部,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
通里穴的作用主治
通里是心经要穴,心经对调节人的情志有重大作用,通里有开心窍的作用,人在心经气血不通的时候,就容易心慌,心神不安,通过刺激通里,可以清热安神,通经活络,常用于治疗心绞痛,心动过缓,中风失语,绕脐腹痛,泄泻,痢疾,便秘,疝气,支气管炎等症。
通利穴常用配伍
1.配少府,腕骨,内庭,金津,玉液,点刺出血,清心泻火,治疗心火上炎之口舌生疮,木舌,重舌,心烦口渴,小便短赤,甚则尿血等。
2.配心俞,厥阴俞,人迎,内关,针刺补法,或用温针,温补心阳,安神定悸,治疗心阳不振之心悸,心痛。
3.配神门,内关,三阴交,复溜,针刺补法,滋阴降火,清心除烦,治疗阴虚火旺之心烦补眠,口燥咽干。
4.配心俞,巨阙,间使,神门,针刺补法,补益心气,安神定惊,治疗心气虚惊恐。
殷门的定位在哪里
殷门穴在人体的大腿后面,当承扶与委中穴的连线上,在承扶穴下6寸处。
快速取穴法:
俯卧位,穴在大腿后面,承扶与委中连线的中点处,再向上量1横指处(即1寸),按压有酸胀感。
作用功能主治
殷门穴属足太阳膀胱经经穴,在大腿后侧正中,敲打这处穴位,可以通经活络,疏通经脉,专门治疗腰背疼痛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明显;还可以促使腿部消耗多余的脂肪,促进气血循环,使大腿具有修长,平滑的曲线美。
主治疾病 :腰痛,腰背痛,坐骨神经痛,下肢痿痹,腰臀肥胖等。
按摩方法
1.正坐,双手食指和中指并拢,其他手指弯曲,放在大腿后正中,臀部与膝盖中间的位置偏上处,中指所致位置。
2.中指和食指并拢,用指腹按揉这个穴位。
3.左右两侧的穴位,每次各按揉1-3分钟。
上脘的定位在哪里
上脘的准确位置
科学定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中上5寸的位置。
快速取穴法:
1.仰卧位,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神阙与胸剑结合点连线的中点处,再向上量1寸处,按压有酸胀感。
2.位上腹部正中线,肚脐中央垂直向上7横指处即是上脘穴。
上脘的作用主治
1.上脘具有健脾安胃,清热化痰,宁神的作用,长期按摩这个穴位,对反胃,呕吐,食不化,胃痛,纳呆,腹胀腹痛,咳嗽贪多,胃炎,胃扩张,膈肌痉挛,肠炎具有良好的疗效。
2.上脘配伍中脘,有行气止痛,健胃消食的作用,能治疗胃脘疼痛,饮食不化;配伍丰隆,有理气止痛,清热化痰的作用,能治疗心痛呕吐,伤寒吐蛔;配伍神门,有清热化痰,宁心安神的作用,能治疗失眠烦躁。
按摩手法
正坐,双手伸向胸前,手掌放松,大约呈瓢状,手心向下,中指尖所在部位取穴, 双手中指同时用力按揉穴位,以有刺痛感为度,每天早晚,两手上下交替揉按穴位,每次揉按1-3分钟。
大椎的定位在哪里
大椎属于督脉的穴道,位于人体背部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快速取穴:坐位,在颈背交界处椎骨的最高点即为第7颈椎,它的下缘凹陷处即为大椎穴,按压有酸胀感。
按摩大椎作用
大椎为督脉之穴,督脉总督一身的阳气,该穴位是手,足三阳经与督脉的交会穴,被称为“阳中之阳”,具有统领一身阳气,联络一身引阴气的作用,刺激这一穴位,可以调节全身阳气,起到解表退热,温经通络之功,能帮助维持生命机能,保卫机体,抗御外邪,是防治呼吸,神经,血液系统疾病,增强机体免疫力,保健养生的要穴;此穴位于肩项部,因此也可以用于防治颈项和脊柱病症。
主治疾病
1.按摩大椎能解表通阳,清脑宁神,对于治疗外感发热,内伤发热,感冒引起酸痛,肝阳上亢引起头痛目眩,面红耳赤均有良效。此外还能治疗肩背痛,头痛,咳嗽,气喘,支气管炎,湿疹,血液病,扁桃体发炎等疾患。
2.配腰俞穴,有通督行气,清热截疟的作用,能治疟疾;配合谷,中冲,有解表泻热的作用,能治伤寒发热,头昏;配长强,有通调督脉的作用,能治脊背强痛。
按摩大椎的正确手法
正坐或俯卧,左手伸到肩后反握对侧颈部,虎口向下,四指扶右侧颈部,指尖向前,大拇指指尖向下,用指腹或指尖揉按穴位,以有酸麻胀痛感为宜,两侧穴位先左后右,每次各揉按1-3分钟。
行间的定位在哪里
行间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足背,第1,2趾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
快速取穴法:
1.侧坐伸足或仰卧位,在足背,第1,2趾之间连接的缝纹头,按压有凹陷处,即为本穴。
2.侧坐伸足或仰卧位,在足背,第1,2趾之间, 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按压有凹陷处。
行间的功效与作用
行间是火穴,肝属木,木生火,《类经·图翼》上说:“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行间是一个泻心火的穴位,刺激行间具有疏肝泄火,清热凉血,镇肝熄风,疏经活络,理气止痛之功,对于多为情志内伤,肝郁气滞,久而化火,肝经火毒,外溢肌肤引发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行间为肝经荥穴,本穴可疏肝解郁,温经散寒,清热消肿,缓急止痛,主治肝经郁热所致的蛇串疮,目赤肿痛,头痛,目眩,心里烦热,燥咳失眠等;因肝经环绕阴器,所以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证,如阴囊湿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症;因肝火旺所致两肋胀痛,嘴苦也可揉行间来缓解。
乳根的定位在哪里
乳根的准确位置
乳根属足阳明胃经经脉的穴道,在人体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凹陷处。
快速取穴:仰卧或正坐,在乳头直下推1个肋间隙,即在第5肋间隙中,按之有酸胀感处,即为乳根穴。
乳根的作用
乳根,名意指本穴为乳房发育充实的根本,胃经上的乳根与库房两穴为调节乳腺的重要腧穴,乳根所处生理位置极为重要,其左侧腧穴内侧有心包及其内的心脏,右侧则有膈,肝的上缘,所以这个腧穴关系到心,肺,肝三大脏器,按摩该穴位有通乳化瘀,宣肺理气之功,一旦腧穴被打通开启,乳腺得到刺激,还能改善乳房松弛下垂的问题。
主治疾病
刺激乳根能通乳化瘀,宣肺理气,降逆定喘,消痈催乳,可以疏通局部气血,促进乳汁分泌,主治胸肺,乳房等疾患。
1.经常按揉乳根,对乳瘫,乳痛,乳腺炎,乳汁分泌不足具有很好的疗效。
2.长期按压此处穴位,还能治疗胸痛,心闷,咳嗽,气喘,呃逆,肋间神经痛,狭心症等病症,具有很好的调理保健作用。
3.配少泽,膻中治疗乳痈;配乳中穴治疗乳汁不足。
按摩方法
1.食指按住两侧乳根穴,吸气时下压,呼气时松开,操作20次。
2.按摩者用中指点按被按摩者乳根穴1分钟,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
3.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按揉乳根穴1-3分钟,以不感疼痛为度。
4.将拇指,食指分开,用虎口处轻轻上托乳房,食指或中指稍用力下压,缓解点揉乳根穴5-10分钟,动作宜轻柔缓和,逐渐用力,使腧穴出现酸胀感。
足五里的定位在哪里
足五里准确位置
足五里穴位于大腿内侧,耻骨联合上缘的下方,长收肌的前缘,气冲下3寸,按压有动脉搏动感处。
足五里的作用
足五里为足厥阴肝经穴位,按摩足五里有行气提神,疏肝理气,通利水道的作用。按摩这个穴位对少腹胀痛,小便不通,阴挺,睾丸肿痛,四肢倦怠,嗜卧具有良好的疗效;长期按摩,还能够有效治疗阴囊湿疹,尿潴留,遗尿,阴部痒湿,股内侧痛,胸闷气短等疾患。
足五里保健按摩手法
1,正坐,垂足,把手放在大腿的根部,手掌心朝着腿部,四指并拢,食指的指尖所在部位取穴。
2.四指并拢,从下往上揉按,有胀,酸,疼痛的感觉。
3.两侧穴位,先左后右,每次按揉3-5分钟,也可以两侧穴位同时按揉。
通里的定位和主治 通里的定位
科学定位: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快速取穴:
1.坐位,仰掌,在前臂前区,于尺侧腕屈肌桡侧缘,在神门与少海连线上,神门上1寸处。
2.仰掌,平尺骨头中部,在尺侧腕屈肌桡侧缘。
阳溪的定位在哪里
阳溪在腕背横纹桡侧端,手拇指向上翘起时,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取穴时手拇指向上翘,顺着拇指背侧腕横纹处,两条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即是。该穴位主要用于治疗以下疾病:
1.阳溪穴为大肠经之经穴,五行属性属火,具有清泻阳明郁热火毒之功,而治疗头面五官疾患。
2.本穴泻火之力强,故可治疗痰火扰心或蒙蔽清窍的心烦,癫狂等症,而达安神之效。
3.本穴位于腕关节处,具有通经活络,舒筋利节,祛风除湿,消肿止痛的作用,可治疗邪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的腕臂酸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