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柳叶鱼形态特征

柳叶鱼形态特征

柳叶鱼是胡瓜鱼科,油胡瓜鱼属的鱼类。主要分布于北极洋、北大西洋及北太平洋之温寒带海域。

下颌明显突出于上颌。

柳叶鱼 侧线鳞170~220。背鳍软条10~14,臀鳍鳍条17~24。

柳叶鱼

脂鳍延长而成长方形,长度可达背鳍长之1/2。最大可达25公分,通常为15公分。雄鱼臀鳍稍呈弧形。体侧有二条稜状突带,一条由鳃孔至尾柄,另一条则是由胸鳍至腹鳍,并延长至臀鳍。体背侧暗褐色,腹面银白色。鳃盖上常散布一些黑色小斑点。

桑叶的形态特征

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3-15m。树皮灰黄色或黄褐色,浅纵裂,幼枝有毛。

叶互生,卵形至阔卵形,长6~15cm,宽4~12cm。先端尖或钝,基部圆形或近心形,边缘有粗齿,上面无毛,有光泽,下面绿色,脉上有疏毛,脉腋间有毛;叶柄长1~2.5cm。雌雄异株,骨朵花序腋生;雄花序早落;雌花序长1~2cm,花柱不明显或无,柱头2。

完整叶片呈卵形、宽卵形、心形等,长约15厘米,宽约10厘米,叶柄长约4厘米,叶片基部心脏形,顶端微尖,边缘有锯齿,叶脉密生白柔毛。老叶较厚黄绿色。嫩叶较薄,暗绿色。质脆易碎,握之扎手。气淡,味微苦涩。药用一般认为霜后采者质佳。聚花果(桑椹)熟时紫黑色、红色或乳白色。花期4~5月,果期6~7月。

桑叶-原植物果实 多皱缩,破碎。完整者有柄,叶片上面黄绿色或浅黄棕色,有的有小疣状突起;下表面色较浅,叶脉突起,小脉网状,脉上被疏毛,脉基具簇毛。质脆。气微,味淡、微苦、涩。

黑鱼的形态特征

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吻

黑鱼2 短圆钝,口大,端位,口裂稍斜,并伸向眼后下缘,下颌稍突出。牙细小,带状排列于上下颌,下颌两侧齿坚利。眼小,上侧位,居于头的前半部,距吻端颇近。鼻孔两对,前鼻孔位于吻端呈管状,后鼻孔位于眼前上方,为一小圆孔。鳃裂大,左右鳃膜愈合,不与颊部相连鳃耙粗短,排列稀疏,鳃腔上方左右各具一有辅助功能的鳃上器,能呼吸空气。

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暗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侧各有2 行黑色斑纹。奇鳍黑白相间的斑点,偶鳍为灰黄色间有不规则斑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鳞片,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二行鳞片,行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部。

背鳍颇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距吻端较近。腹鳍短小,起点于背鳍第4~5根鳍条下方,末端不达肛门。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起点于痛鳍第15~16根鳍条下方。尾鳍圆形。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背鳍软条为49~54条,臀鳍软条为32~38条。

鳔单室,细长,前端圆形,末端较尖,延至臀鳍基底上方。胃呈囊状,幽门垂2个,粗长,约为肠1/3。肠短双曲,长于体长二分之一。

黑龙江亚种主要特征为:背部颜色为深绿黑色,体侧有不规则黑绿色,背鳍和尾鳍与背部同色,胸鳍和臀鳍色浅。

与斑鳢的主要差别是:乌鳢体较长,斑鳢钵较短;两者头顶部斑纹也有明显差别:乌鳢头顶部有七星状斑纹,斑鳢头顶部则呈近似“一八八”三个字之斑纹;此外,乌鳢的头比较尖长,更似蛇。

苏子叶形态特征

花秋季开放.紫红色,排成腋生、密花、偏侧的总状花序;苞片阔卵形或近圆形.长约4毫米,生有红褐色腺点,无毛;花萼钟形.直伸.长约3毫米,10脉,被长柔毛和腺点,萼檐二唇形,上唇3裂,中裂较小.下唇2裂.长于上唇;花冠长3~4毫米.冠管短,喉部近钟状,冠檐近二唇形.上唇微缺.下唇3裂,中裂特大;雄蕊4.几与花冠裂片等高。果萼明显增大.长1.1厘米,平伸或下垂,基部一边肿胀;小坚果球形,径1.5毫米,褐色,有网纹。采收加工夏秋季开花前分次采摘,除去杂质,晒干。

药材性状叶片多皱缩卷曲,常破碎,完整的叶片呈卵圆形,长4~13厘米.宽2.5~9厘米或过之.顶端急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有撕裂状锯齿.叶柄长2~7厘米.两面紫色至紫蓝色或上面紫绿色,疏被灰白色毛,下面可见多数凹陷的腺点。质脆易碎。气辛香,味微辛.以叶片大、色紫、不带枝梗、香气浓郁者为佳。性味和功用辛.温。归肺、脾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常用量5~10克。

梭鱼的形态特征

1.梭鱼,又译金梭鱼或梭子鱼,俗称海狼(Barracuda)或麻雀锦,是一种金梭鱼科魣属的条鳍鱼。个性凶狠且具侵袭性,爱联群出动,因其较大的体积(可长达1.8米)和凶猛的外形而广为人知。梭鱼身体属长圆柱形,嘴巴尖,下巴阔大,头如梭,长有突出的犬牙状牙齿。两边背鳍分开,一边有五条刺针,另一边则有一条刺针和九条放射状搜索线条,全身横线明显。梭鱼主要是用来作观赏用途,但亦可作食用,产于沿海或海水淡水交界处,肉质鲜美,不过却含有珊瑚礁鱼毒素。 上下颌上长着尖锐的牙齿。两只宽大的背鳍和叉形的尾巴可以给梭鱼提供足够的前进动力。梭鱼喜欢在海面上蹦蹦跳跳。它们常常跃出水面,连续不断地做跳跃动作。识别梭鱼并不困难。梭鱼的眼睛周围的颜色是略带红色的黄色。

2.梭鱼(湾海产),北方叫红眼鱼、肉棍子;棱梭,又称犬鱼、尖头西;鲻鱼,俗称乌鲻、白眼。其共同特征是体呈纺锤形,性活泼,常跳跃。

中国古代的劳动人民就对梭鱼有了较多的认识。屠本峻在《海味索隐》中说它“不嫌入淤而食泥”。梭鱼常常用下颌刮食海底泥沙中的低等藻类和有机碎屑。梭鱼的鳃耙密集,牙齿退化成微小的毛刷状。梭鱼幽门胃的肌肉很发达,象一个沙囊,非常适合研磨和压碎泥沙中的食物。

梭鱼在开阔的温暖海域产卵。每到产卵季节,梭鱼将卵子和精子直接释放到海水中。受精卵孵化出来的幼鱼靠浮游生物为食。梭鱼有一个长长的流线型的身体。这使它在水中能迅速游动。梭鱼有一个向前延伸的下颌。

梭鱼属于鲻形目的鲻科。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脂眼睑不甚发达,仅遮盖眼边缘。体被圆鳞。背侧青灰色,腹面浅灰色,两侧鳞片有黑色的竖纹。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亦进入淡水。性活泼,善跳跃,体型较大,我国产于南海、东海、黄海和渤海。

体细长,前部圆筒状,后部侧扁。头短小而宽,背面扁平,吻端钝尖。口小,前下位,口裂略呈人字形,上颌中央有1缺刻,可与下颌中央突起相吻合。上颌稍长于下颌。上颌齿细弱,下颌无齿。眼较小,侧上位;眼间隔宽平,宽约为眼径的1.9倍之内;眶前骨末端在近口角处稍下弯,边缘有锯齿。前鳃盖骨和鳃盖骨边缘平滑。

鳃孔大。尾柄粗,长为高的1.8-2.2倍。背鳍2个,分离。第1背鳍位于体背中间稍偏前,由4根鳍棘组成,前3棘粗,第1棘最长;第2背鳍位于第1背鳍末基与尾鳍基之间中央稍偏后,前缘有1棘,后缘微凹。胸鳍较宽长,侧中位,鳍条向下渐短。腹鳍较小,位于胸鳍起点与第1背鳍起点之间近中央下方,左右两鳍靠近,各有1棘。臀鳍始于第2背鳍起点稍前下方,两鳍近同形,后基近相对,其前缘有3棘。尾鳍浅叉形。体被大栉鳞,胸鳍基部上缘无长鳞。无侧线。

体背灰青色,体侧淡黄色,上部具有几条黑色纵纹和许多斜横纹,腹部白色。眼晶液体呈红色。尾鳍、胸鳍淡黄色。其他各鳍均浅灰色。体长一般为20-40厘米。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眼较小,脂眼脸不发达,眼旁一圈呈红色。上颌骨在口角处突然向下弯曲。第一背鳍起点距,吻端较距尾基近。尾鳍后缘微凹。

白鱼的形态特征

鱼(White Fish)属鲤科鱼类,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体形长,甚侧扁,头背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很厚,上翘,口裂与体长轴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部至肛门有腹棱;背部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中凶猛性鱼类。它可以在1~32度水体环境中生活,长年捕食生长。雌性3龄,雄性2龄成熟,6~7月产卵,幼鱼喜栖湖泊进岸水域或河道、港湾水流较缓沿岸生活。自然分布甚广,是我国南北水域常见的淡水鱼类。

白鱼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其肉质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贯被视为上等佳肴。原为野生品种,近些年养殖工作者有效地解决了白鱼的人工繁殖,苗种的培育与白鱼用颗粒饲料问题,已能进行大面积人工饲养。学名翘咀红白鱼,是一种凶猛鱼类,也属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与“太湖三宝”合称“太湖四珍”。少刺多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白鱼的形态特征

白鱼(White Fish)属鲤科鱼类,俗称大白鱼、翘嘴白鱼。体形长,甚侧扁,头背平直,头后背部隆起。口上位,下颌很厚,上翘,口裂与体长轴几乎成垂直。眼大,位于头的侧下方。下咽齿末端成钩状。腹鳍基部至肛门有腹棱;背部具强大而光滑的硬刺;尾鳍分叉,下叶稍长于上叶。体背略呈青灰色,两侧银白,各鳍灰黑色,平时多生活在流水及大水体的中上层,游泳迅速,善跳跃,以小鱼为食,是一中凶猛性鱼类。它可以在1~32度水体环境中生活,长年捕食生长。雌性3龄,雄性2龄成熟,6~7月产卵,幼鱼喜栖湖泊进岸水域或河道、港湾水流较缓沿岸生活。自然分布甚广,是我国南北水域常见的淡水鱼类。

白鱼生长快,个体大,最大个体可达10公斤,其肉质白而细嫩,味美而不腥,一贯被视为上等佳肴。原为野生品种,近些年养殖工作者有效地解决了白鱼的人工繁殖,苗种的培育与白鱼用颗粒饲料问题,已能进行大面积人工饲养。学名翘咀红白鱼,是一种凶猛鱼类,也属太湖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与“太湖三宝”合称“太湖四珍”。少刺多肉,味道鲜美,营养价值较高。

鳙鱼的形态特征

测量了42条鳙鱼的标本。鳙鱼体长68—342mm;体长为体高的2.7—3.7倍,为头长的2.5—3.9倍,为尾柄长的5.2—7.6倍,为尾 柄高的7.7—11.6倍。头长为吻长的3.0—4.2倍,为眼径的3.6—7.7倍,为眼间距的1. 8—3.0倍,为头宽的1. 4—1. 9倍。尾柄长为尾柄高的1. 3—1. 9倍。

鳙鱼体侧扁,较高,腹部在腹鳍基部之前较圆,其后部至肛门前有狭窄的腹棱。头极大,前部宽阔,头长大于体高。吻短而圆钝。口大,端位,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稍突出,口角可达眼前缘垂直线之下,上唇中间部分很厚。无须。眼小,位于头前侧中轴的下方;眼间宽阔而隆起。鼻孔近眼缘的上方。下咽齿平扁,表面光滑。鳃耙数目很多,呈页状,排列极为紧密,但不连合。具发达的螺旋形鳃上器。鳞小。侧线完全,在胸鳍末端上方弯向腹侧,向后延伸至尾柄正中。

鳙鱼背鳍基部短,起点在体后半部,位于腹鳍起点之后,其第1-3根分枝鳍条较长。胸鳍长,末端远超过腹鳍基部。腹鳍末端可达或稍超过肛门,但不达臀鳍。肛门位于臀鳍前方。臀鳍起点距腹鳍基较距尾鳍基为近。尾鳍深分叉,两叶约等大,末端尖。鳔大,分两室,后室大,为前室的1.8倍左右。肠长约为体长的5倍左右。腹膜黑色。雄性成体的胸鳍前面几根鳍条上缘各具有1排角质“栉齿”,雌性无此性状或只在鳍条的基部有少量“栉齿”。背部及体侧上半部微黑,有许多不规则的黑色斑点;腹部灰白色。各鳍呈灰色,上有许多黑色小斑点。

羊蹄叶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50-100厘米,上部分枝,具沟槽。基生叶长圆形或披针状长圆形,长8-25厘米,宽3-10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心, 边缘微波状,下面沿叶脉具小突起;茎上部叶狭长圆形;叶柄长2-12厘米;托叶鞘膜质,易破裂。

花序圆锥状,花两性,多花轮生;花梗细长,中下部具关节;花被片6, 淡绿色,外花被片椭圆形,长1.5-2毫米,内花被片果时增大,宽心形,长4-5毫米,顶端渐尖,基部心形,网脉明显,边缘具不整齐的小齿,齿长0.3-0.5毫米,全部具小瘤,小瘤长卵形,长2-2.5毫米。瘦果宽卵形,具3锐棱,长约2.5毫米,两端尖,暗褐色,有光泽。花期5-6月,果期6-7月。

柳叶的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根茎匍匐,密生纤维状须根。茎高25-50厘米,直立,基部粗1.2-2毫米,钝四棱形,具槽,常呈水红色,几无毛或略被短柔毛,大都不分枝或具少数短分枝。叶通常 4对,卵圆形或椭圆状卵圆形,长3-11厘米,宽2-4.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渐尖,基部圆形,边缘疏生极不明显的小齿或浅波状或近全缘,两面无毛,上面深绿色,下面较淡,带红色,密生小凹腺点,侧脉约4对,与中脉在上面凹陷下面突出,叶缘以内网结;叶柄长0.7-1.2厘米,水红色,腹凹背凸,被具腺柔毛,常呈水红色。花对生,排列成顶生或间有少数腋生的长9-15厘米的总状花序;花梗长2-2.5毫米,与序轴密被微柔毛及具腺柔毛;总梗长 2.5-3.5厘米;苞片退化。花萼于花时常呈紫红色,长约2毫米,果时增大,长3毫米,外被微柔毛,盾片开展,半圆形,高1.5毫米,果时高达4厘米。花冠于冠檐紫红色但筒部色淡或白色,长1.5-1.7厘米,外被微柔毛;冠筒长1-1.2厘米,前方基部曲膝状,向上渐增大,至喉部宽达4毫米;冠檐2 唇形,上唇盔状,直伸,卵圆形,先端微凹,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宽约4.5毫米,先端微凹,两侧裂片卵圆形,宽3毫米,先端微凹。雄蕊4,二强;花丝扁平,中部以下被纤毛。花盘肥厚,前方呈指状伸长且超过子房;子房柄明显,长0.5毫米。花柱细长。子房光滑。小坚果成熟时暗褐色,三棱状卵圆形,长 0.75毫米,宽约0.5毫米,具瘤,腹面中央隆起,其上有一细小果脐。花期4月,果期5月。

鲚鱼的形态特征

头短,侧扁。吻短,圆突。口大,下位。口裂倾斜。上颌骨后延伸达或伸过胸鳍基底。下缘具细锯齿。两颌具绒毛状牙一行,犁骨、腭骨均有细小牙。鳃孔大。鳃盖条9-10。鳃耙细长。体被圆鳞。腹缘棱鳞16-17+22-26。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臀鳍低而延长,与尾鳍相连。腹鳍短小。胸鳍上部游离鳍条6延长成丝状,后超过臀鳍起点。尾鳍不对称,上叶长于下叶。体长191mm。体延长,甚侧扁,前部高,向后渐低,呈尖刀状。背鳍基底前部上凸,向头尾下斜。背缘较腹缘宽,腹缘广弧形而窄。头稍小而侧扁,吻端尖。口大,下位,稍斜裂。上颌长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超过鳃孔。两颌齿细小。眼中大,侧上位,靠前;眼间隔宽而圆凸,宽约为眼径的2倍。鳃盖骨薄而平滑。鳃孔宽大。尾部细长,超过体长之半。背鳍1,13;臀鳍74-86;胸鳍6+12;腹鳍I-6。纵列鳞60-65。鳃耙16-17+22-26。体长为体高5.3-6.1倍;为头长5.6-6.4倍。头长为吻长3.7-5.4倍;为眼径4.1-5.6倍。背鳍1个,基底短,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起点前有1小棘,鳍条向后渐短。胸鳍较小,侧下位,上方有长丝状游离鳍条6根,尖端达到或稍超过臀鳍起点。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臀鳍基底甚长,始于胸鳍尖端或稍前下方,后缘与尾鳍相连,鳍条90以内。尾鳍短小,上叶长约为下叶长的2倍。体被薄圆鳞,易脱落,纵列鳞58—65行。腹缘自峡部到肛门前有锯齿状棱鳞。无侧线。体背灰黄色,体侧和腹侧银白色。背鳍、臀鳍和尾鳍浅灰色,胸鳍和腹鳍白色。体长一般为15—20厘米。体形与鲚相似,但臀鳍条数目较少,仅73-86根;体侧纵列鳞也较少。体呈淡黄色。其吻端和各鳍条均呈黄色,鳍边缘黑色体呈白色,体背淡绿色。体延长,侧扁,向后渐细尖,腹部有棱鳞。

相关推荐

鱼翅的形态特征

鲨鱼属软骨鱼类,鳍骨形似粉丝。从现代营养学的角度看,鱼翅(即软骨)并不含有任何人体容易缺乏或高价值的营养。 鱼翅之所以能食用,是因为鲨鱼的鳍含有一种形如粉丝状的翅筋,其中含80%左右的蛋白质,还含有脂肪、糖类及其他矿物质。鱼翅是比较珍贵的烹调原料,但营养价值并不高,因鱼翅所含的蛋白质缺少一种必需的氨基酸(色氨酸),是一种不完全蛋白质。

安康鱼的形态特征

安康鱼身体粗短柔软,无鳞,略呈纺锤形,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40-90厘米、体重300克~8KG。安康鱼(monkfish)长着一个超级大的、布满了牙齿的嘴巴和罕见的平平的身体。另外,它的身体上的皮肤还粘乎乎的。但是,就是这么一种外表丑陋的家伙仍然在为满足人们的“口福”做贡献。在欧洲和北美,有数百万人喜欢吃这种味道鲜美的大鱼,它因此常常被称为“穷人的牡蛎”。此安康鱼是在大西洋海岸发现,它最大可以长到090厘米长,最重可达10公斤!头大而平扁 ,吻尖而平扁,吻背中间有一大的骨质隆起,眼间区宽而稍凹

草鱼的形态特征

草鱼属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草鱼的俗称有:鲩、鲩鱼、油鲩、草鲩、白鲩、草鱼、草根(东北)、厚子鱼(鲁南)、海鲩(南方)、混子、黑青鱼等。英文名:Grass carp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许多国家。因其生长迅速,饲料来源广,是中国淡水养殖的四大家鱼之一。 草鱼,鲤科。

瓜叶菊的形态特征

茎 瓜叶菊为多年生草本。茎直立,高30-70厘米,被密白色长柔毛。 叶 瓜叶菊叶具柄,叶片大,肾形至宽心形,有时上部叶三角状心形,长10-15厘米,宽10-20厘米,顶端急尖或渐尖,基部深心形,边缘不规则三角状浅裂或具钝锯齿,上面绿色,下面灰白色,被密绒毛;叶脉掌状,在上面下凹,下面凸起,叶柄长4-10厘米,基部扩大,抱茎;上部叶较小,近无柄。 花 瓜叶菊为头状花序直径3-5厘米,多数,在茎端排列成宽伞房状;花序梗粗,长3-6厘米;总苞钟状,长5-10毫米,宽7-15毫米;总苞片1层,披针形,顶端渐尖。

金枪鱼的形态特征

体形较长,粗壮而圆,呈流线形,向后渐细尖而尾基细长,尾鳍为叉状或新月形。尾柄两侧有明显的稜脊,背、臀鳍后方各有一行小鳍。具有鱼雷体形,其横断面略呈圆形。金枪鱼的形状也很奇特,它的整个呈流线型,顺着头部延伸的胸甲,仿佛是一块独特的能够调整水流的平衡板。 另外,金枪鱼的尾部呈半月形,使它在大海里能够很快地向前冲刺。强劲的肌肉及新月形尾鳍,肩部有由渐渐扩大的鳞片组成了胸甲,背侧较暗,腹侧银白,通常有彩虹色的光芒和条纹。另一特征是肚皮下有发达的血管网,可以作为一种长途慢速游泳的体温调节装置。 最巨大而稀少的金枪鱼

番泻叶的形态特征

狭叶番泻呈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1.5~5cm,宽0.4~2cm,全缘,叶端急尖,番泻叶近照叶基稍不对称。狭叶番泻为草本状小灌木,高达1米。双数羽状复叶,小叶5~8对,具短柄;托叶卵状披针形,长2~4毫米;小叶片卵状披针形至线状披针形,先端急尖,基部稍不对称,无毛或几无毛。 总状花序腋生,有花6~14朵;花梗基部有一卵形苞片,易落;萼片5,长卵形;花瓣5,倒卵形,黄色;雄蕊10,上部3枚小形,不育,中央4枚等长,最下面3枚向下弯曲,花药稍呈四方形,基部箭形,4室;雌蕊弯曲如镰,子房具柄,被疏毛。 叶面浅绿

银鱼的形态特征

银鱼,体细长。近圆筒形,后段略侧扁,体长约12厘米。头部极扁平。眼大,口亦大,吻长而尖,呈三角形。上下颌等长;前上颌骨、上颌骨、下颁骨和口盖上都生有一排细齿,下颌骨前部具犬齿1对。下颌前端没有联合前骨,但具一肉质突起。背鳍Ⅱ11~13,略在体后3/4处。胸鳍8~9,肌肉基不显着。臀鳍Ⅲ23~28,与背鳍相对;雄鱼臀鳍基部两侧各有一行大鳞,一般为18~21个。背鳍和尾鳍中央有一透明小脂鳍。体柔软无鳞,全身透明,死后体呈乳白色。市面上部分银鱼为保鲜和保色用硫磺熏蒸,静置后呈土黄色,应注意不要购买。体侧各有一排

一叶兰的形态特征

根茎 一叶兰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根状茎近圆柱形,直径5~10毫米,具节和鳞片。 叶 一叶兰的叶单生,彼此相距1~3厘米, 矩圆状披针形、披针形至近椭圆形,长22~46厘米,宽8~10厘米,先端渐尖,基部楔形,边缘多少皱波状,两面绿色,有时稍具黄白色斑点或条纹;叶柄明显,粗壮,长5~35厘米。 花 一叶兰的总花梗长0.5~2厘米;苞片3~4枚,其中2枚位于花的基部,宽卵形,长7~10毫米,宽约9毫米,淡绿色,有时有紫色细点;花被钟状,长12~18毫米,直径10~14毫米,外面带紫色或暗紫色,内面下部淡紫色或深

银鳕鱼的形态特征

鱼体相当延长而稍侧扁,呈圆筒形。头尖形;口中大,上颌略长于下颌。齿细 小,呈齿带,上下颌、锄骨、腭骨均具齿。 头部及身体均被弱小圆鳞。背鳍分离,具有硬棘19~27枚、软条15~19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15~19枚;尾鳍深叉型。 体背深蓝灰色或绿灰色;体腹灰色或淡色;除第一背鳍后,各鳍均具有黑色外缘。体长可达120厘米。寿命可达20年之久。

鲱鱼的形态特征

鲱鱼是体形侧扁的北方鱼类。鲱鱼一词常指大西洋鲱(Clupea harengus harengus)和太平洋鲱(C. harengus pallasii);两者一度被认为是两个种,今认为只是亚种。 鲱鱼头小,体呈流线形;色鲜艳,体侧银色闪光、背部深蓝金属色;成体长20~38公分(8~15吋)。是世界上数量多的鱼类之一。以桡足类、翼足类和其他浮游甲壳动物以及鱼类的幼体为食。成大群游动,自身又为体型更大的掠食动物,如鱈鱼、鲑鱼和金枪鱼等所捕食。鲱鱼可用流网、围网类(主要是旋曳网或拖网)捕捞。在欧洲,捕到的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