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按宝宝成长各阶段添加辅食
教你按宝宝成长各阶段添加辅食
4-6个月
初次给宝宝宝喂辅食的时间,最好在早晨喂完奶后用小勺给宝宝少量喂食,这时宝宝比较警醒并愿意接受新事物。一开始最好给宝贝添加少量蔬菜汁或水果汁。当宝宝适应后,才开始添加第二种,一般不主张过早添加肉类食品,而每天添加的淀粉类(粥、米糊、面条等)的总量也不应该超过50克。每顿的辅食中,食物的种类不应该超过2种,避免过多饮食导致宝宝的不适应或厌食。一般可分两餐喂。制作水果泥蔬菜泥之前一定要仔细削皮,蒸熟或煮透。避免进食容易引起过敏的面粉类食物。
宝宝一开始可能不喜欢父母用小勺喂他,因为本来流畅的吸吮因为不得不等待每一勺食物而被打断。但是新食物的滋味对宝宝而言很特别,他如果感到陌生的话,可能要15-20次才能适应并且享受起这种新的刺激。妈妈们往往在喂到5-8次时就放弃了,使宝宝丧失了接触新食物的机会。
7-9个月
宝宝已经开始长牙,能吃很多东西了,而且身体每天所需要的营养素有1/3是来自辅食。这一阶段家长不仅仅要让宝宝的胃肠能够接受越来越多种类的辅食,同时要锻炼宝宝用手拿东西吃的能力。有效地使用手指进食是宝宝智能发育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这需要手眼协调,灵活的手指和一定程度的不依赖父母。比如可以让宝宝自己拿着一小片馒头或饼干随意啃。母乳(或其他乳品)每天喂三次或两次,两次辅食在喂完奶隔开一小段时间后进行。辅食逐渐从泥状变成稠糊状,如蛋羹、碎豆腐、碎青菜、肉松等。训练宝宝将食物放在嘴里后会动上下颚,并用舌头顶住上颚将食物吞咽下去。开始添加容易消化吸收的鸡肉、鱼肉逐渐过渡到较难吸收的猪肉、牛肉、动物肝等。在每天添加的辅食中,蔬菜是不可缺少的食物。可以开始少尝试吃一些生的食物,如番茄及水果等。蛋羹由半个鸡蛋过渡到整个。
这时候的宝宝已能坐得较稳了,喜欢坐起来吃饭,可把宝宝放在儿童餐椅里让他自己吃辅食。当他被放进椅子里戴上围脖,并看到准备食物的情景,就会开始期待食物了。
在这个阶段,妈妈要注意的事项是:
1.不能过早添加调味料,以免妨碍宝宝的味觉发展
2.不要把食物弄得过细,使宝宝失去了训练咀嚼及吞咽的能力。
3.食物的颜色要鲜艳,吸引宝宝的兴趣。
10-12个月
这一时期要注意饮食的营养素均衡。辅食最好是带有咬劲的细碎状食物。已经长出好几颗乳切齿的宝宝如果已经学会了咀嚼动作,会用牙龈磨碎食物,每次喂辅食可以吃小半碗,就应该开始训练宝贝自己吃饭和咀嚼,这样有助于宝贝的上下颚及脑部发育。给宝宝提供一些有咬劲的食物,如肉或鱼可撕成小片,蔬菜可切成片或丝等。
进食的时间可以调整成与大人的三餐时间一致,另外在早晚十点钟各加一餐。进食的内容可为三餐奶两餐辅食,如果宝宝辅食吃得好,将一餐奶改为辅食,以免影响宝宝吃辅食的量。辅食的内容主要有稠粥、菜泥或碎菜、蛋羹、烂面条、豆腐末、肉末或肝泥等等。
宝贝吃了一段时间辅食后,常有欲望想要自己拿汤匙吃。但是宝宝手的灵活性和协调性有限,无法自如使用像勺子或叉子之类的器具,可能会经常弄得很脏。妈妈要多点耐心,不要责备宝贝,以免影响宝贝的动作和心理发育。多鼓励宝贝这样做,并且可以一边自己喂,一边让宝宝尝试自行动手。有条件的家庭,可以相约几个年龄相仿的宝宝在一起进食,通过宝宝的竞争意识及互相学习能力,使宝宝更爱进食。
婴儿期饮食
随着宝宝的逐渐成长,很多时候婴儿期宝宝的饮食结构也要发生变化,因为单一的母乳喂养或是配方奶粉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宝宝对营养的需求,所以一般是要在宝宝的饮食中加入辅食。宝宝辅食是完整均衡的营养,对成长中的孩子是很重要的,特别是在0岁阶段的营养给予,更是奠定宝宝一生健康的根基。
一般宝宝辅食就是要逐渐给宝宝加一些除了母乳之外的食物,包括果汁、菜汁等液体的食物,米粉、果泥、菜泥等半固体食物,煮的很烂的米饭、面条、切成很小块的水果、蔬菜等固体食物,这些食物就是婴幼儿的辅助食品。虽然宝宝辅食的种类大致相同,但是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根据宝宝成长阶段的不同,宝宝辅食在要求上也还是有差异的,宝宝辅食最好也是从流状逐渐向块状转化。
婴儿辅食添加最佳时间
随着宝宝一天天长大,光吃母乳或者婴儿配方奶已经无法满足其营养需求了。所以,妈妈应该紧跟宝宝成长的脚步,给予宝宝一些辅食。那么,婴儿添加辅食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
婴儿添加辅食的最佳时间是从4-6个月开始。在4-6个月之间,只要宝宝发出了以下信号,例如头部能够保持竖直、稳定的姿势,食欲增强,体重明显增长,停止吐舌反射等等,妈妈就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另外,不建议妈妈过早或过晚给宝宝添加辅食哦。过早添加辅食的话,宝宝会因为消化功能尚欠成熟而出现呕吐和腹泻,消化功能紊乱等问题;而过晚添加辅食,会造成宝宝营养不良,甚至宝宝会因此拒吃非乳类的流质食品。
宝宝6个月了换什么奶粉
一:选对成长阶段
首先要针对宝宝的成长阶段选择,因为处在成长期的宝贝,消化能力不同,每个阶段所需的营养比例也不相同。婴幼儿配方奶粉一般分别3个阶段,0~12个月的婴儿可选用1段婴幼儿配方奶粉;12个月以上至36个月的幼儿可选用2、3段婴幼儿配方奶粉。
二:选择亲和人体的
母乳是最亲和人体的,它的营养成分及利于被人体吸收等优点一直被世界推崇,这些都正在被科学家所解密或破译。妈妈们选择奶粉时就要选择最亲和人体母乳配方的奶粉。
三:选择适合成长发育的
质量好的奶粉冲调性好,冲后无结块,液体呈乳白色,品尝奶香味浓。妈妈要观察所选奶粉是否符合以上标准。实际上真正好品质的奶粉都是比较容易融于水的。奶粉的味道也比较适中,太甜容易导致宝宝偏食。
好了,看完了上文的介绍,相信您已经知道了六个月大的宝宝适合喝什么样的奶粉了,宝宝的奶粉品牌最好是不要更换的太过频繁,不然会导致宝宝出现消化不良等情况,这个时候已经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了,米粉和蛋白是不错的选择。
宝宝辅食添加需要五个阶段
1、准备期(3~4个月)
沐浴后,用调羹或奶瓶喂少许凉开水或烧熟的蔬菜汁,鲜榨的苹果汁、橘子汁可用白开水稀释后用来补充水分。这个时期是宝宝开始适应母乳以外的味道以及适应调羹和奶瓶的时期。家长可以先尝尝看,确保温度适宜,再喂宝宝。调羹和奶瓶要注意消毒。
TIPS:
★添加蔬菜汁、水果汁时,最好一样一样尝试,如有过敏反应,可以及时确认并停止食用。
★往蔬菜汁和水果汁里加些水,以免宝宝养成重口味的习惯。
★先给宝宝喂淡淡的蔬菜汁,过一阵再喂水果汁,不然,宝宝吃惯了甜甜的果汁,会对蔬菜汁敬而远之哦!
★家长在尝试食物温度时,要另外拿个调羹,千万不能用宝宝的调羹,以免交叉感染。
2、断奶初期(5~6个月)
宝宝体重达到7千克时,就可以开始添加辅食了。把米汤、煮烂的蔬菜弄碎用调羹喂给他。这时宝宝还不能很好地吞咽,食物可能会从嘴里漏出来。可以给宝宝戴上围兜以防弄脏衣服。用调羹喂的时候,用手托住宝宝的下巴,轻轻地把脸往上抬,这样嘴巴和食道就成了一条直线,食物就很方便喂进去了。宝宝食后2~3小时开始排便。大便的颜色会随着食物的不同发生变化,并非异常。宝宝身体不舒服时会出现软便、发酵臭以及排便间隔短等征状。
3、断奶中期(7~8个月)
宝宝逐渐适应吃辅食之后,可以吃的食物一下子多了起来。食物的软硬和大小以宝宝的牙龈和舌头能弄碎的程度为宜。
4、断乳后期(9~11个月)
10个月开始准备断奶。用练习杯、吸管来进行喝水练习。到了断奶后期,宝宝开始把食物或饮料含在嘴里,一点一点开始吞咽。宝宝把食物放进嘴里后,妈妈跟他说:“嚼呀嚼。”宝宝用手抓食物吃时,妈妈不要责骂,最为重要的是保护宝宝对吃饭的兴趣。可以用毛巾将宝宝的手、餐桌、地板擦干净。宝宝开始玩食物了,妈妈就对他说:“吃好了吧?”然后结束吃饭。宝宝在可以按照自己的意识来控制嘴的动作后,会故意把食物吐出来,以观察家长的反应。
TIPS:
★当宝宝把食物吐出来,拿一拿、抓一抓、捏一捏时,爸爸妈妈也别太在意,那是宝宝在探索新事物呢。如果你一味阻止,反而容易激起宝宝的好奇心,会强化他的这种表现。如果你的态度再强硬一点,还会打击他的吃饭兴趣。
5、结束期(12~15个月)
煮得软软的蔬菜,清淡的鱼肉都可以给宝宝吃。如果宝宝不喜欢硬的食物,可以弄碎后喂给他。调味料的添加要严格控制,盐、糖不能过量。1岁以后可以开始喝牛奶。宝宝开始关注家长是怎么吃饭的,希望自己拿着调羹或者叉子吃。但他吃不好,总是会把食物弄洒了。这时候,妈妈应添把手,帮助宝宝把食物顺利地送到嘴里。
TIPS:
★添辅食是宝宝除母乳以外第一次尝到的食物,妈妈不要害怕浪费时间,尽量亲自给宝宝制作辅食。
★有时间的时候,做几个简单的可用微波炉加热的菜式,冷冻保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忙或者身体不舒服的时候则无需勉强,偶尔也可以选择市场上销售的辅食。
这些食物不适宜作为宝宝辅食
辅食添加的时候,我们经常食用的食物种类是否适合添加呢?其实,有很多食物不适宜出现在宝宝的辅食里。
主食类
谷类、淀粉类食物,很容易消化和吸收,且不易致敏,很多家长给宝宝添辅食时首选米粉、稀粥等谷类、淀粉类食物,这是正确的,但过分注重营养的爸妈们常常会犯“过犹不急”的错误,偏向于选择精细的谷类食物,但其实精细的谷类食物里维生素遭到破坏,特别是减少了B 族维生素的摄入会影响宝宝神经系统的发育。而且,还会因损失过多的铬元素而影响视力发育,成为近视眼的一大成因。
荤食类
荤食类富含铁质和蛋白质,通常都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的食物,将肉炖至酥软或者撕成细丝,都有利于让宝宝顺利吃进。不过以下所列举的这几种食物,在辅食的初阶段,不要让它们出现为好。
蛋清
鸡蛋清中的蛋白分子较小,有时能通过肠壁直接进入婴儿血液中,使婴儿机体对异体蛋白分子产生过敏反应,导致湿疹、荨麻疹等疾病。蛋清要等到宝宝满一岁才能给。
汞含量较高的鱼
汞主要以甲基汞的有机形态积聚于食物链内的生物体,特别是鱼类,而甲基汞可能会影响人类神经系统,孕妇、胎儿和婴儿更容易受到影响。在选择鱼类时,应避免进食体型较大的鱼类或其他汞含量较高的鱼类,包括鲨鱼、剑鱼、旗鱼、鲶鱼、罗非鱼金目鲷及吞拿鱼,特别是大眼吞拿鱼、蓝鳍吞拿鱼等。
海鲜类
螃蟹、虾等带壳类海鲜会引发婴儿的过敏症状,也建议不宜在1岁以前喂食。
蔬菜类
宝宝3 个月之后,就可以给宝宝添加一些蔬菜汁,再大一些就可以添加蔬菜泥。蔬菜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好处多多,但也要注意有些蔬菜,还是不宜过早出现在辅食中的。
宝宝出牙阶段辅食该如何添加
宝宝4-6个月的时候,开始添加辅食,到1岁以后逐步向成人饮食模式过渡,在这个阶段,宝宝的饮食习惯逐渐养成。
这个时期,也是宝宝长牙的重要阶段,妈妈给宝宝添加合适形状的辅食,不但能促进长牙,帮助宝宝练习咀嚼、消化,甚至对语言能力发育也有帮助,妈妈要用心对待,不能一直给宝宝吃糊状食物哦。
宝宝出牙规律
宝宝通常是在6个月左右开始出牙,2岁-2岁半(有的会到3岁)出齐20颗乳牙,一般先长下牙再长上牙,左右牙齿对称长出。
不过,宝宝出牙时间的个体差异很大,有的宝宝可能4个月就开始出牙,有的宝宝则到了10个月还没有出牙。只要宝宝在1岁以内长出第一颗乳牙,3岁以内乳牙长齐都是正常的。
出牙不同阶段,宝宝辅食添加有讲究
4-6个月:糊状食物
这个时期,宝宝虽然还看不到牙齿的影子,但其实乳牙就像泥土中的种子一样,正要发芽。
当宝宝看到成人食物会流口水,推舌反应(小宝宝的舌头会对进入嘴巴里的固体食物或者硬物推出,防止外来异物进入喉部导致窒息)也逐渐消失时,妈妈就可以尝试给宝宝添加辅食了。
★ 辅食添加原则
辅食添加要从泥糊状食物开始,首选谷类食物,比如强化铁的营养米粉,从1勺开始逐渐添加,遵循由一种到多种,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少量到多量的原则,循序渐进。
可以选择在宝宝心情比较好,并且在两餐之间(半饱)喂食,这样宝宝一般比较容易接受,每次只添加一种新的食物,观察3-5天,如果宝宝对这种食物很适应,再添加新的食物。
★ 营养辅食推荐
糙米糊、小米糊、蛋黄泥、苹果泥、香蕉泥、梨泥、木瓜泥、哈密瓜泥、土豆泥、南瓜泥、番薯泥、胡萝卜泥、小白菜泥、空心菜泥、鸡肝泥、猪肝泥、肉泥。
7-8个月:容易捣烂的食物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开始出牙,他会想要你手里的食物了。宝宝开始练习吞咽,多用舌头和牙龈将食物碾碎。
这时要逐渐改变食物的质感和颗粒大小,可以尝试开始喂食稍硬(用舌头能碾碎的硬度)的辅食,这样会锻炼到舌根,对以后的语言表达也是很有益处的哦。
比如,妈妈可以将胡萝卜蒸熟到软烂,给一小块宝宝手上,让他啃到满脸都是也没关系。
★ 营养辅食推荐
南瓜面条、丝瓜瘦肉粥、鸡肉木耳粥、鸡肉青菜粥、牛肉山药粥、鸡蛋羹、鱼类等等。
9-11个月:稍硬的块状食物
这是宝宝的下颌功能已经越来越发达了,食物要做成牙床可以咀嚼的硬度,让宝宝练习咀嚼。不过,宝宝的小牙还不能用力咀嚼,所以,也不能急于吃过硬的食物,一般稍用力就能捏碎的硬度比较合适。
★ Tips:这个时候,孩子可能更喜欢自己动手抓食物吃,你可以将胡萝卜煮熟切成细长形,盛在小碗里,让宝宝自己用手拿着吃,不但可以练习咀嚼,还可以培养孩子对食物的兴趣,锻炼手眼协调能力。
12个月以后:逐渐向成人饮食模式过渡
这个时候,宝宝开始长出第一颗乳磨牙,有了乳磨牙以后,他的咀嚼功力会大大提升,可以吃更多种类的食物,宝宝的饮食可以逐步将早、中、晚餐都替换成辅食,并在两餐之间加上小点心。1岁半以内的宝宝,食物还是要相对细软一些。
★ Tips:宝宝的饮食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提倡自然食物、均衡营养,每天要摄取不少于400ml的奶类。
宝宝的辅食添加与配餐
宝宝添加辅食,应该从单一谷物的经典细腻的米粉开始。因为添加初期,宝宝肠胃虚弱,米粉一定要细腻,单一谷类食物不仅具有原味、单一口味、易消化吸收的特点,引起婴儿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然后依序是根茎类蔬菜、叶茎类蔬菜、水果、瘦肉、蛋黄。最后是鱼虾等海鲜类。
宝宝从单纯饮用母乳、配方奶等流质食物到完全食用成人食物的过渡期间,各种婴幼儿辅食就是这个转换期陪伴宝宝成长的大功臣。很多爸妈给宝宝选择辅食时非常谨慎,然而坊间对辅食添加的说法千差万别,然后在给宝宝添加辅食的过程中,有些父母总会不小心就踩进一些误区,如果不及时调整,改善还可能将会对宝宝的发育成长造成影响!那么,正确辅食添加的顺序是怎样的呢? 从米粉开始循循渐进!宝宝添加辅食,应该从单一谷物的经典细腻的米粉开始。因为添加初期,宝宝肠胃虚弱,米粉一定要细腻,单一谷类食物不仅具有原味、单一口味、易消化吸收的特点,引起婴儿过敏的可能性是最低的。然后依序是根茎类蔬菜、叶茎类蔬菜、水果、瘦肉、蛋黄。最后是鱼虾等海鲜类。
婴儿添加辅食顺序表
健康可爱的宝宝是上天赐给每对父母最美的礼物,让宝宝健康成长是每对父母的最大心愿。不少年轻爸爸妈妈们因为缺少经验,将宝宝健康所需营养全部寄托在配方奶粉上,忽略了辅食的补充作用。事实上,合理的添加辅食,不仅有助于辅助宝宝营养需求,还可以锻炼宝宝咀嚼能力,帮助宝宝养成良好饮食习惯。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看一看婴儿添加辅食顺序表吧。
既然辅食如此重要,那么,究竟该什么时候给宝宝添加辅食呢?研究表明,6个月后的母乳中铁的含量越来越少,需要从辅食中得到补充。世卫组织建议婴儿从6个月大的时候开始在母乳喂养的基础上摄入辅食。
6个月:单一口味的水果和蔬菜泥、一阶段婴儿米粉、蛋黄泥、米糊、奶糊等,以补充热量、蛋白质、钙、铁、纤维素及维生素A、B、C等。
6~8个月:混合口味的各种水果和蔬菜泥、二阶段婴儿米粉、豆腐泥、藕粉等,以增加热量、动物蛋白质、铁、锌、及维生素A、B等。
8~12个月:混合口味的各种水果和蔬菜泥、三阶段婴儿米粉、肉泥、肝泥、稠粥、面条泥等。补充热能、矿物质、蛋白质、维生素、纤维素,训练咀嚼。
辅食在宝宝成长发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不仅可以补充宝宝们日渐增加的营所需能量和养,更在婴儿逐步适应成人饮食习惯、养成合理健康饮食结构的过程中起到过渡作用。希望这份婴儿添加辅食顺序表可以帮助宝妈们更好规划宝宝饮食、共同保护宝宝们健康成长。
母乳6个月后就没营养了吗
母乳营养只保持产后6个月?
这恐怕是对母乳最普遍的误解之一,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误传。正常情况下,新生儿从出生到六个月,完全依靠母乳喂养,就能够得到成长所需全部营养,不必添加任何辅助食品,包括水。六个月以后,宝宝成长所需养分,单纯依靠母乳已经不够,需要添加辅食。
辅食之所以称为“辅”食,正是因为它是辅助母乳的食品。宝宝在一岁之前,母乳仍是主要食品和营养来源。每一位妈妈的乳汁都是为她的宝宝特别设计的,会随着宝宝的成长而变化,来满足宝宝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比如说,当宝宝的身体受到新的病菌或病毒侵袭时,会通过吸吮乳汁将这个新敌人传送到妈妈身体里。妈妈的身体会立刻根据“敌情”制造免疫球蛋白,再通过乳汁传送给宝宝,在宝宝体内建立屏障,保护宝宝不受感染。
6个月也不是绝对的底线,有些早产儿或者过敏体质的宝宝,由于身体的原因,拒绝或不能接受辅食,完全依靠母乳喂养到八九个月甚至更长时间,也一样营养俱全,健壮成长。我认识的一位儿科医生,最小的宝宝因为过敏体质,完全母乳喂养到两岁才开始吃固体食物。其实,直至上个世纪初,绝大多数的宝宝在一岁之前都是完全依靠母乳喂养。迄今为止,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证明母乳在任何阶段会失去营养价值,而是恰恰相反,大量的研究证明,母乳无论在什么时候,都富含营养,如脂肪、蛋白质、钙和维生素等等,尤其是对孩子身体健康至关重要的免疫因子。幼儿自身的免疫系统要到六岁左右才健全,在这之前,长期的母乳喂养,等于为孩子建立了一道天然的免疫屏障,能够有效地预防诸多疾病的侵袭。
这就是为什么国际卫生组织、国际母乳会以及美国卫生部等权威机构,推荐全球的母亲们将母乳喂养坚持到孩子两岁甚至更长时间的原因。
不同阶段的母乳 营养成分也不同
妈妈的母乳会随着产后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来供应宝宝每个成长阶段的营养所需,按时间可以分为初乳、过渡乳、成熟乳和晚期乳。
1、初乳: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初乳中的钠、钾、氯浓度比成熟乳高,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抗体的比例也比成熟乳优质,对新生宝宝来说初乳是很好的保护屏障。初乳还有轻泻作用,可以促进胎便排除,降低新生儿黄疸。初乳中的脂肪含量也低,对肠胃尚未发育好的新生宝宝而言非常有益!
2、过渡乳:产后7-14天内分泌的乳汁。 初乳和成熟乳之间的母乳是过渡乳,这一时期很短,但此阶段母乳含脂肪最高,蛋白质、矿物质逐渐减少。
3、成熟乳:产后14天分泌的乳汁。成熟乳的成分逐渐稳定,尤其是蛋白质维持在一个相当恆定的水平,成熟乳中的蛋白质含量虽较初乳为少但因各种蛋白质成分比例适当、脂肪和碳水化物以及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并含有帮助消化的酶类和免疫物质而优于其他乳类。
4、晚期乳:产后10个月以后的乳汁。随着时间推移,宝宝的成长已经不能完全依靠母乳了。晚期乳的奶量会减少,同时母乳中的营养素也会下降,这是自然的调节系统,乳汁的营养跟宝宝的变化而变化的。乳汁中的蛋白质、脂肪和其他营养素还是非常适合宝宝的。但是妈妈需要根据宝宝的成长情况,添加辅食,满足宝宝全部营养需要。
即使同一次哺乳过程也分成前中后乳,都会有一点点微妙的变化,包括乳汁的颜色、浓度等都有变化。前乳蛋白质要高,后乳脂肪含量要高,前乳含水、糖、蛋白质比较多,就像开胃菜一样,后乳脂肪含量高就告诉你宝宝吃够了,这是一种很神奇的母子之间的交流。这是配方奶是不可能做到的,因为配方奶一点变化也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