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是大肠癌易发人群
哪些人是大肠癌易发人群
1、饮食因素:如高脂肪低纤维饮食;动物蛋白、食物中亚硝胺及其衍生物含量高;摄入酒精;油炸食品;维生素A、C、E及微量元素硒缺乏等。在大肠癌发病中饮食因素被认为是极为重要的因素。
2、大肠的某些良性病变:如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大肠腺瘤、家族性结肠腺瘤病、血吸虫病、大肠息肉等。患慢性溃疡性结肠炎超过10年者发生结肠癌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高数倍;大肠息肉患者发生大肠癌的相对危险度是无息肉者的22倍。
3、遗传因素:据估计约20%的大肠癌病人中遗传因素可能起重要作用,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直肠癌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大肠癌。
4、职业因素与卫生习惯:缺少体力活动可增加患结肠癌的危险性。但一般不认为大肠癌是一种职业病。
肝癌易发人群 经常熬夜的人
很多人有在夜间工作或者娱乐的习惯,其实熬夜非常容易熬出肝病。
过度熬夜会让肝脏疲惫不堪,而平时过度劳累会降低免疫力,两者相加对肝脏的损害很大。
已经感染肝炎病毒的人群熬夜还会加重病情。乙肝病毒侵入人体后,不会直接引起肝细胞损害,只是在肝细胞内吸收营养,同时复制、繁殖。复制病毒的“零部件”,会引起免疫反应,造成肝细胞损伤、坏死。
大肠癌怎么引起的 遗传因素
10%左右的大肠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这种遗传缺陷通常难以纠正,但通过对大肠癌易发性的重视,做好定期的检查,即使发生了肠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同样可以去的良好的效果。
子宫内膜癌易发人群有哪些
长期应用雌激素的患者:出于医疗或其他原因,长期使用雌激素也会导致子宫内膜癌发生,其危险程度与服用激素剂量的大小、服用时间的是非、是否适用孕激素、中间是否停保守治疗以及病人的特点都有关系。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可以进步患子宫内膜癌的几率。关于糖尿病患者或糖耐量不正常者来说,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比正凡人增加2.8倍,而内膜癌患者中也有3%~17%同时是糖尿病患者。
肥胖者:肥胖是造成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因素之一。早在1960年代就有人调查发觉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均匀体重比对比组高13%。专家指出,肥胖者体内脂肪过多不仅增加了雌激素的储存,也使雌酮合成增加,而雌酮合成增加被以为是子宫内膜癌的致癌因素。因此,如果体重在不长的时间内持续增加22公斤,或超过正常体重的40%(被视为警卫值)时,就应当注意操纵体重了。
肠癌的产生与年龄有什么关系
肠癌与年龄的关系?患上肠癌的患者一般都是年龄比较大的人,有些人是高发人群里的,因此不可避免的会患上大肠癌这个疾病,很多的患者不知道肠癌的病因都有什么呢,针对这个问题,下面就让权威专家来为我们详细解说。
肠癌的病因一般包括以下几点:
1、年龄:随着年龄的慢慢的增长,在生活中各种致病的因素对大肠黏膜刺激的时间也随之增长,大多数患者在50岁以后发病。这是肠癌的病因之一。
2、家族史:专家说在家族中有一个患上了大肠癌疾病,那么他的后辈患上这个疾病的几率是非常的高的。
3、结肠炎性疾病史:某些结肠疾病如克罗恩病或溃疡性结肠炎可能增加结直肠癌得发病机会。他们结肠癌得危险性是常人得30倍。这是肠癌得病因。
4、大肠息肉史:大部分结直肠癌是从小得癌前病变发展而来,它们被称为息肉。其中绒毛样腺瘤息肉更容易发展成癌,恶变得机会约为25%;管状腺瘤样息肉恶变率为1-5%。
5、基因背景: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及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等都是由于相应得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得,这类病人不仅发病几率明显增加,并且发病年龄更小。这也是肠癌得病因。
什么能引起导致的肠癌
研究表明,饮食、环境、遗传、种族等因素都与大肠癌的发病有关。而饮食因素、环境因素更为重要。以日本为例,20世纪50年代,日本和中国相同,属于大肠癌发病率较低的国家。随着战后经济恢复、发展的同时,日本大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也日益上升。据日本癌症协会统计,1947-1978年,大肠癌的死亡率大约增加了2倍,而其他各种癌症如肺癌仅上升60%,胃癌和子宫颈癌分别下降30%和60%。
分析其原因,第一,是脂肪饮食增加、纤维素饮食减少所致。我国近年来城市中大肠癌发病率增加,也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关。第二,环境和大肠癌的关系很密切。环境因素主要有:土壤中缺硒;血吸虫病的影响,在我国,血吸虫病高发区同样也是大肠癌的高发区;吸烟容易引起大肠癌。第三,就是遗传因素。约10%的大肠癌与遗传因素有关,所以,对于确诊为家族性结肠息肉病、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及散发性遗传性大肠癌的患者的后代,要密切追踪随访。同时,也不能忽视大肠的一些称为息肉的良性肿瘤。长期患有溃疡性结肠炎的人也有较大的机会患上大肠癌。
综上所述,有以下各种情况之一者均应看作是大肠癌的高发人群:大肠癌高发区的成人,如我国的大城市及东南沿海一带;大肠腺瘤患者,有多发性家族性腺瘤病的家族成员;以前患过大肠癌的患者;血吸虫病患者;大肠癌患者的家庭成员;癌症家庭综合征的成员;盆腔接受过放射治疗者(有人报告盆腔放疗后1020年易患直肠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有人认为,患此病者发生大肠癌的机会比正常人高10倍。
长期排便不畅诱发大肠癌
长期排便不畅诱发大肠癌
大肠癌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但经临床发现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食用了致癌物质;结、直肠癌的慢性炎症,如溃疡性结肠炎;遗传因素,抑癌基因突变和遗传不稳定性导致成为结、直肠癌易感人群;癌前病变,如直肠腺瘤,尤其是绒毛状腺瘤。
不良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也是致癌一大因素。郭延昭表示,日夜颠倒的作息习惯,会打乱人体正常排毒秩序,大便中毒素在体内积累时间过长,有害物质被肠道吸收,长此以往,易致便秘、肛裂、痔疮等病,可能诱发大肠癌。
频放臭屁是大肠癌前兆
常放臭屁,是大肠癌前兆?医:传言不可信!
有鉴于此,「常放臭屁,恐是大肠癌前兆」的谣传,其实并不完全正确,医师指出,除了屁臭不臭不是重点外,更不是大肠癌的「前兆」,反倒是大肠癌末期的病友较可能发生。且频频放屁的症状,也并非是所有肠癌患者都会出现。人体的肠道结构,主要除了居中的横结肠外,又可区分为右大肠(深结肠、盲肠)、左大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两区块。其中,右大肠(深结肠、盲肠)因弹性较佳,因此一旦癌细胞从此而生,往往患者发现时,肿瘤已变得相当大,且症状上多以贫血较为常见。
至于放屁症状,则较容易发生于肿瘤组织位于后段左大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部位的癌友身上。特别是大肠直肠癌者,由于直肠较接近肛门、管腔小,即便肿瘤不大也容易发生阻塞,因此引起放屁频频、腹痛、腹胀、便秘等症状的机率自然较高,也较易有血便问题,发现率也较前者来的高。
肝癌易发人群 负面情绪多的人
当竞争压力大、工作紧张的时候,人们就容易悲观、愤怒、焦虑、抑郁,这些负面情绪会伤肝,导致肝功能失调。
中医认为,抑郁的人常肝气郁结,易怒者则会肝气横逆、肝阳上亢,这两类不良情绪都会伤肝。国外研究发现,易怒的人患肝病的可能性比一般人高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