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筛和唐筛的区别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高
糖筛和唐筛的区别 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高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生率在全球范围内呈上升趋势,2013年我国一项多中心大样本研究数据显示,全国妊娠期糖尿病发病率已达17.5%,而北京地区的发病率则为19.7%。妊娠期糖尿病已成为妊娠期最常见的合并症之一,且呈现发病年轻化趋势。
糖筛和唐筛的区别
1、糖筛,糖筛目地就是为了排查准妈妈妊娠糖尿病,更进一步检查准妈妈血糖值,看是否有异常。如果家族有亲人患糖尿病,或者身材过于肥胖的准妈妈,应该在怀孕20周就要提前做这个糖筛检查,其他正常的准妈妈应该在24周到28周来做糖筛检查,因为这个阶段,宝宝的发育非常的快速,准妈妈的体内的胎盘分泌也是非常旺盛的,这时如果有导致糖尿病的因素在体内会最明显,不会被忽略掉。
2、唐筛,唐筛就是用于针对唐氏综合症的排查。主要是检查胎宝宝是否先天性愚钝唐氏儿。针对检查甲胎蛋白,人类绒毛激素等等来确定结果。唐筛是通过抽取准妈妈的血液,来推算胎儿患有先天性唐氏儿的概率是否高。早期的唐筛在孕期九周到13周进行,中期唐筛是15周到20周进行,唐筛检查准妈妈直接通过抽血,这一项检查对准妈妈和宝宝都是没有任何的危险性的,大家可以放心检查。如果检查的报告显示高危人群,那么这时准妈妈就需要去做更进一步的产前诊断,建议可以通过做羊水穿刺来做更精确的判断,排查是否真正的存在唐氏综合症的缺陷。
糖筛和唐筛的区别 二者的区别
“糖筛”是妊娠期糖尿病筛查;而“唐筛”则是唐氏筛查的简称。
糖筛(OGTT)的检查对象是所有未诊断为孕前糖尿病的孕妈,目的是评价个体血糖调节能力和胰岛素功能,判断是否患有妊娠期糖尿病;唐筛一般是要求34岁及以下的孕妈做,目的是判断胎儿患有唐氏综合征的危险程度。
糖筛一般在孕24~28周进行;唐筛一般在孕15~29周进行。
此外,这两项检查的注意事项和后续流程等都不一样,孕妈一定要看清楚自己的检查单做相应的检查。
糖筛(OGTT)有多重要?那就不得不说妊娠期糖尿病
糖筛和唐筛的区别 什么是妊娠期糖尿病
妊娠期糖尿病是指在妊娠期首次发生或发现的糖耐量异常,患者通常没有任何自觉症状,需要借助化验检查才能发现。
做唐筛需要空腹吗
唐氏筛查不需要空腹。
与一般涉及肝功等体检不同,唐氏筛查不用空腹。唐筛和糖筛不同,糖筛是排查妊娠期糖尿病的,一般在24周做,需要空腹12小时。
唐筛检查是一种安全、方便的检查,对孕妇、胎儿都没有危险性。检查是通过化验孕妇血液中甲型胎儿蛋白(AFP)、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的浓度,所以孕妇只需要抽一点血就可以进行检查,不会有危险。
孕检唐筛≠糖筛
“唐筛”到底是什么?
“唐筛”的全称为“唐氏儿筛查”,是一种通过抽取孕妇血清,检测母体血清中甲型胎儿蛋白和绒毛促性腺激素的浓度,并结合孕妇的预产期、年龄、体重和采血时的孕周等,计算生出唐氏儿的危险系数的检测方法。
“唐氏儿”如果由于某些原因,胎儿染色体数目异常,从而影响胎儿发育,甚至胎儿畸形。主要表现为智力低下,发育迟缓。在我国,大约每750名新生儿中就会有1个患有唐氏综合征。而这种疾病目前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因此重视产前筛查的意义重大。
多年来,国内外一直把大于35岁的孕妇作为高危产妇进行唐氏综合征的产前诊断。然而随着环境污染及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即使没有任何异常家族史的正常孕妇仍有可能生出唐氏儿。近几年的筛查结果表明,35岁以上孕妇生育的唐氏儿占其总出生量的15﹪,因此,唐氏产前筛查是阻止唐氏儿出生的关键。
进行筛查的最佳时间是怀孕的第15~20周。一般抽血后一周内孕妇即可拿到筛查结果,如结果为高危也不必惊慌,因为还要进一步做羊水穿刺和胎儿染色体检查才能明确诊断。
唐氏筛查得到的不是绝对值而是可能性,即生育唐氏儿的危险性大小,因此经过筛查定为低危也不能绝对保证胎儿百分之百健康。但就目前来看,唐氏筛查是最先进、最可靠的筛查方式。
“糖筛”又是什么呢?
“糖筛”是指育龄妇女妊娠期间糖尿病筛查的简称,糖筛高危一般医生会建议继续做糖耐检查,以确诊有无妊娠合并糖尿病。
妊娠之后首次发现或首次发病的糖尿病,称为妊娠期糖尿病,近年来其发病有增高趋势,大概占所有孕妇的10%左右。这是由于妊娠期间,由于各种因素可以导致糖的代谢发生异常,但是很多人并没有相应症状,甚至空腹血糖也是正常的,所以并没有引起相应的重视。但妊娠糖尿病会对孕妇及胎儿有多种不良影响,所以,有条件的孕妇最好都做糖筛检查,以尽早检测出是否有妊娠糖尿病并治疗。
一般在孕24-28周采血化验筛查。糖尿病筛查方法:筛查前空腹12小时,将葡萄糖粉50克溶于200ml水中,5分钟内喝完,喝第一口开始计时,1小时后抽血查血糖,血糖值≥7.8mmol为糖筛查异常,需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若糖耐量测试有2项或2项以上达到或超过正常值,则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仅1项高于正常值,则诊断为糖耐量异常。最重要的是: 必须喝完糖水超过一个小时才能抽血的!
特别提示姐妹们,如果搞不清自己要做的是哪项检查,还是要仔细咨询医生。特别是有些医院两项检查不在一个地方抽血,或者检查不在同样的时间,不要走错了地方去错时间。
妊娠期糖尿病的分型诊断方法有哪些
1型和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不一样,各有特点。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家族中母亲患有糖尿病,下一代糖尿病的发病率高。
1.1型糖尿病此型患者发病率占糖尿病发病率的10%,40岁以前发病多见。大多数需胰岛素终生替代治疗。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症。当遇有应激、感染、手术、停用降糖药时,易并发酮症酸中毒。极少数患者也可出现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久病,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肾病发生早,临床表现严重。当临床出现大量蛋白尿,同时并发高血压、肾性贫血、氮质血症时,患者最后可能死于尿毒症。
2.2型糖尿病此型患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40岁以后发病多见。大多数患者无“三多一少”症,仅在出现并发症或健康查体时发现。体型较肥胖。发病后体重可较前短时间减轻。早期在餐前可有低血糖反应,并且终身仅需口服降糖药就能使血糖达标。仅有少数患者口服降糖药失败后,必须依靠胰岛素治疗。这类患者中一部分注射一段时间胰岛素后,使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再给口服降糖药,仍可有效。另一部分患者则终生需胰岛素治疗。当遇有感染、应激、手术等诱因,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年龄越大,以往无糖尿病病史患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发病率越高。此型患者绝大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也可并发糖尿病肾病,但较1型糖尿病少见。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需要综合征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其他资料,其中血糖测定至关重要。但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无明显自觉症状,空腹血糖也正常,因此,妊娠期仅依靠空腹血糖检查,容易导致漏诊。另外,妊娠期孕妇肾糖阈明显下降,尿糖不能准确反映机体的血糖水平,所以,妊娠期不能借助尿糖检查来筛查和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只能依靠血糖筛查,异常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确诊。
妊娠期糖尿病的症状
1型和2型糖尿病临床表现不一样,各有特点。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异,家族中母亲患有糖尿病,下一代糖尿病的发病率高。
1.1 型糖尿病 此型患者发病率占糖尿病发病率的10%,40岁以前发病多见。大多数需胰岛素终生替代治疗。有典型的多饮、多食、多尿及体重减少即“三多一少”症。当遇有应激、感染、手术、停用降糖药时,易并发酮症酸中毒。极少数患者也可出现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久病,血糖控制不良的患者,肾病发生早,临床表现严重。当临床出现大量蛋白尿,同时并发高血压、肾性贫血、氮质血症时,患者最后可能死于尿毒症。
2.2型糖尿病 此型患者占糖尿病发病率的90%,40岁以后发病多见。大多数患者无“三多一少”症,仅在出现并发症或健康查体时发现。体型较肥胖。发病后体重可较前短时间减轻。早期在餐前可有低血糖反应,并且终身仅需口服降糖药就能使血糖达标。仅有少数患者口服降糖药失败后,必须依靠胰岛素治疗。这类患者中一部分注射一段时间胰岛素后,使胰岛功能得到恢复,再给口服降糖药,仍可有效。另一部分患者则终生需胰岛素治疗。当遇有感染、应激、手术等诱因,也可发生酮症酸中毒。年龄越大,以往无糖尿病病史患者,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的发病率越高。此型患者绝大多数死于心、脑血管并发症。也可并发糖尿病肾病,但较1型糖尿病少见。
妊娠期糖尿病是糖尿病的一种特殊类型,其诊断与其他疾病一样需要综合征状、体征、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其他资料,其中血糖测定至关重要。但多数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无明显自觉症状,空腹血糖也正常,因此,妊娠期仅依靠空腹血糖检查,容易导致漏诊。另外,妊娠期孕妇肾糖阈明显下降,尿糖不能准确反映机体的血糖水平,所以,妊娠期不能借助尿糖检查来筛查和诊断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糖尿病只能依靠血糖筛查,异常者进行口服糖耐量试验确诊。
1.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 GDM筛查时间、办法及标准尚未完全统一。
1 妊娠期糖尿病的筛查方法:目前最常采用的筛查方法为50g葡萄糖负荷试验glucose challenge test,GCT简称50g糖筛查,该方法是由Osullivan 1964年提出的。进行筛查时随机口服50g葡萄糖将50g葡萄糖溶于200ml水中,1次服下,服糖后1h取静脉血查血糖。国外学者推荐进食后和空腹均可进行糖筛查,为避免早餐和50g葡萄糖同时服用,影响筛查结果,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建议空腹状态下服用50g葡萄糖,或者早餐仅含少量碳水化合物。有文献报道GCT与OGTT结果不甚一致,GCT≥10.2mmol/L的妊娠妇女,有43% OGTT正常。另有报道,GCT≥11.1mmol/L仍不能诊断GDM,其中20%的妊娠妇女OGTT仍正常,GCT高达13.3mmol /L,OGTT仍有正常者,而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与OGTT相关性更好,FBG≥5.6mmol/L,96%经OGTT诊断为GDM。Agarwal等研究显示:GDM高发人群,可以以FBG代替GCT,此法仅3.7%妊娠妇女诊断错误。目前,我国仍以50g糖筛查方法对妊娠期糖尿病进行筛查,空腹血糖可作为参考。
2 筛查人群的选择:哪些妊娠妇女须行GDM筛查一直存在争论,第一、二、三届国际GDM会议建议对全部妊娠妇女均行GDM的筛查,第四届国际GDM会议则建议行选择性筛查。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将高龄、肥胖、一级亲属有糖尿病患者、有GDM史、巨大儿生产史及难以解释的死胎史列为GDM危险因素洧上述危险因素者应作为GDM筛查的重点人群;认为在非GDM高发种族中,同时具有以下特征者为GDM低危人群:①年龄
但有研究发现,具有上述4项低危特征者仅占妊娠妇女总数的10%~11%,为减少10%的筛查人群,却可能使4%GDM漏诊。Baliutaviciene等的研究亦证实,根据ADA的建议,对低危人群不进行GCT、筛查,将使10.9%的GDM漏诊。目前,国内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多数进行普遍筛查,而一些偏远落后地区尚未开展GDM筛查,具体行普遍筛查还是选择性筛查,各地可根据具体条件而定。
3筛查时间的选择:目前公认的筛查时间是妊娠24~28周,多数学者认为妊娠期胎盘分泌的胎盘泌乳素及雌孕激素对胰岛素有拮抗作用,其分泌高峰为妊娠24~28周,此时妊娠妇女对胰岛素的需要量达高峰,表现是糖耐量受损,在此期间容易检出GDM。Nahtim等对255例妊娠妇女于妊娠14~18周行50g糖负荷试验GCT,如服糖后1h血糖≥7.5mmol/L视为GCT阳性。随后行100g糖的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诊断GDM,GCT阴性者于妊娠24~28周重复上述步骤,此法56%GDM患者于妊娠16周左右得到诊断并进行必要治疗,为改善妊娠结局争取时间。Bartha等对3986例妊娠妇女于第1次产前检查即进行GCT,以服糖后1h血糖≥7.8mmol/L为阳性。随后进行100g糖的OGTT,统计有27.7%GDM较早得到诊断,改善其妊娠结局,从而建议将GDM的筛查时间提前到妊娠18周前,未诊断者于妊娠 24~24周重复检查1次。目前国内的筛查时间为妊娠24~28周,如果该次筛查正常但又有糖尿病高危因素存在,应该在妊娠32~34周再复查。对具有多饮、多食、多尿者以及孕早期空腹尿糖反复阳性等糖尿病高危因素者,应在首次孕期检查时进行血糖筛查以便及早诊断出孕前漏诊的糖尿病患者。
450g 糖筛查界值的选择:目前国内以服糖后1h血糖值7.8mmol/L作为界值,如服糖后1h血糖≥7.8mmol/L应进一步行75g葡萄糖耐量试验 OGTT。Coustan等报道以7.8mmol/L做为界值,GDM的检出率为80%~85%。如果将界值降至7.2mmol/L,敏感性达100%,但特异性较差,需要行OGTT的孕妇由14%增加至23%。国内有学者对1257例孕妇进行50g葡萄糖负荷试验结果表明,血糖值在 7.20~7.79mmol/L之间者,应结合有无GDM高危因素考虑是否须做OGTT。50g葡萄糖负荷试验血糖值≥11.1mmol/L的孕妇,患有 GDM的可能性极大,这部分孕妇应首先检查空腹血糖,空腹血糖正常者再行OGTT。空腹血糖异常者,不须再做OGTT。 总之,对非糖尿病孕妇应用50g葡萄糖负荷试验作为筛选GDM的方法,具有简单易行、敏感性及特异性高等优点,值得推广。
2.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 对于50g糖筛查实验异常的孕妇须进一步行葡萄糖耐量实验,葡萄糖耐量实验所采用的葡萄糖负荷量及诊断标准目前国际上还不统一。常用的葡萄糖负荷量及诊断标准如表1所示。多数学者按下述标准诊断:2次或2次以上空腹血糖达到或超过5.8 mmol/L;或者OGTT4项值中至少2项达到或超过标准,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按美国糖尿病资料组标准,空腹血糖正常而服糖后2h血糖为 6.7~9.1mmol/L时,诊为妊娠期糖耐量受损gestational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test,GIGT。按照WH0推荐的OGTT诊断标准,2次血糖值中任何一项异常可确诊妊娠期糖尿病;如果空腹血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