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听力筛查什么时间做
新生儿听力筛查什么时间做
卫生部规定在2-7天内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在医院生产的宝宝,一般在出生后72小时就进行筛查,及时发现新生儿听力障碍。如果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的话,出院前可以再做一次。还是没有通过的话要进行复筛,即在宝宝42天时到医院进行复查。
专家教你发现新生儿的听力异常
新生儿2~7天可进行听力筛查
麦飞主任指出,对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耳聋的重要手段。麦飞建议家长要积极主动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参加新生儿听力筛查。据介绍,新生儿2~7天可做听力筛查,只要孩子安静,常用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检查过程可在1~2分钟内完成。
家长发现孩子听力异常的方法 由于孩子不会表达,一些没有给孩子做听力筛查的家长,通常要在孩子2岁左右才会发现孩子有无听力语言障碍,而这时候已经错过语言和听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孩子康复的机会很小。
因此平时可以通过细心观察发现孩子的听力是否异常:孩子刚一出生就能听到声音,虽然他们不会做出主动的反应,但他们却能在声音的刺激下产生下意识的反射活动,比如在他看不见的情况下在他耳旁敲击物品产生声音,他会做出眨眼、身体抖动等动作;四个月之后,孩子就有了主动寻找声源的能力,听到强的声音刺激后会用眼神或转动头去寻找。
婴儿听力发育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宝宝听力一定有问题
很多爸爸妈妈在知道新生儿听力筛查没有通过后,就开始焦躁不安,认为宝宝的听力一定是有问题的,其实这个是存在疑问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的发育特点,如果宝宝听力发育还未完全,有可能导致宝宝的出生时,听力筛查不过关。另外,如果在妈妈的肚中由于羊水或异物堵塞了宝宝狭小的耳道,也会令宝宝视力有问题。还有“淘气”宝宝不配合听力筛查时导致的不过关。因此,在宝宝出生后如果有听力筛查未通过的情况,爸爸妈妈要记得在出生后42天后复查,若宝宝还存在听力障碍的情况,需要到指定机构进行专项检查并了解确切诊断信息。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
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可筛查的几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发现听损伤患儿,并且尽可能早地对其实施干预,使其言语和智力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当,从而改善听损伤患儿在社会交往、教育和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因此,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至关重要。目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在我国大中城市已广泛开展,2003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都要进行听力筛查。从2009年6月1日起,北京市对所有本市户籍新生儿实行免费听力筛查。
目前我国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中,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的3~7天进行初筛,在基层及农村地区,由于产妇产后住院时间较短,也有在产后24小时进行初筛;而高危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初筛者于产后1个月或42天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生理学检测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二者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客观、有效、快速、准确、无创性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也是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损伤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机构采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主要用于检测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其具有客观、敏感、快速、无创等特点,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常用的有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由于耳声发射受新生儿受试状态、中耳和外耳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证筛查的通过率,筛查时间一般选在产后3~7天,新生儿处于自然熟睡或安静状态时进行,测试环境要相对安静,测试前要清洁外耳道。
由于耳声发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未通过率可达10~20%。因此未通过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并不一定说明孩子听力有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它们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造成衰减,导致耳声发射能量减弱或消失,造成了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这种情况在剖宫产新生儿,以及产后不满3天即进行初筛的新生儿中尤为多见。随着吃奶、哭闹等带动软骨运动,可以使一部分羊水和胎性残积物排除,从而在满月或产后42天复筛时顺利通过。另外,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未通过属暂时性,随身体各器官的发育,产后42天复查时听力筛查通过率会明显提高。
在对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认识后,进行听力筛查的时候,家长对不懂的地方,都是要进行咨询,而且进行听力筛查过程中,对宝宝各方面要进行照顾,同时听力筛查未通过后,要选择一些缓解方法,使得问题不会加重。
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
新生儿听力损伤的发病率约为1~3‰,是新生儿可筛查的几种疾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是指使用客观的生理学方法对所有活产出生的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其最终目的是尽可能地发现听损伤患儿,并且尽可能早地对其实施干预,使其言语和智力发育水平与同龄人相当,从而改善听损伤患儿在社会交往、教育和就业等方面所处的劣势地位。因此,实施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至关重要。目前,新生儿听力普遍筛查在我国大中城市已广泛开展,2003年北京市卫生局发布《北京市0~6岁儿童听力筛查、诊断管理办法》,要求所有新生儿在出生后住院期间都要进行听力筛查。从2009年6月1日起,北京市对所有本市户籍新生儿实行免费听力筛查。
目前我国常用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流程中,正常新生儿一般在出生后的3~7天进行初筛,在基层及农村地区,由于产妇产后住院时间较短,也有在产后24小时进行初筛;而高危新生儿在病情稳定后出院前进行初筛。未通过初筛者于产后1个月或42天左右进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转诊至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诊断性检查。
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生理学检测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二者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客观、有效、快速、准确、无创性的新生儿听力筛查方法,也是早期诊断新生儿听力损伤的最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绝大多数机构采用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筛查。
耳声发射主要用于检测耳蜗外毛细胞的功能,其具有客观、敏感、快速、无创等特点,已成为新生儿听力筛查的一项常规技术,常用的有瞬态诱发性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由于耳声发射受新生儿受试状态、中耳和外耳生理特性的影响,为保证筛查的通过率,筛查时间一般选在产后3~7天,新生儿处于自然熟睡或安静状态时进行,测试环境要相对安静,测试前要清洁外耳道。
由于耳声发射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的初筛未通过率可达10~20%。因此未通过耳声发射听力筛查并不一定说明孩子听力有问题,还有可能是因为新生儿外耳道和中耳腔可能有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它们对传入的刺激声和传出的反应信号造成衰减,导致耳声发射能量减弱或消失,造成了听力筛查“未通过”的假象。这种情况在剖宫产新生儿,以及产后不满3天即进行初筛的新生儿中尤为多见。随着吃奶、哭闹等带动软骨运动,可以使一部分羊水和胎性残积物排除,从而在满月或产后42天复筛时顺利通过。另外,早产儿和低体重儿听力传导和神经系统发育可能不成熟,住院期间听力筛查未通过属暂时性,随身体各器官的发育,产后42天复查时听力筛查通过率会明显提高。
在对听力筛查未通过怎么回事认识后,进行听力筛查的时候,家长对不懂的地方,都是要进行咨询,而且进行听力筛查过程中,对宝宝各方面要进行照顾,同时听力筛查未通过后,要选择一些缓解方法,使得问题不会加重。
宝宝听力初筛和复筛方案
听力初筛方案和复筛方案是什么?
孩子出生后不久,不仅要进行听力初筛,还要进行听力的复筛,而很多人并不了解听力筛查,不知道听力初筛和复筛方案是什么,对于听力有问题的孩子,听力筛查是非常重要的,而不同的孩子,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方案是不同的,正常分娩和NICU新生儿应采用不同的筛查方案。
1.正常分娩: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AE)或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作为一线初筛工具。所有新生儿在出院前均应接受听力初筛;未通过初筛的应在出生42d内进行复筛。复筛时一律双耳复筛,即使初筛时只有单耳未通过,复筛时亦均应复筛双耳。复筛仪器同初筛。
2.入住NICU的新生儿及婴儿:病情稳定,出院前应施行AABR筛查,以免漏掉蜗后听力损失(如听神经病)。未通过AABR测试的婴儿,应直接转诊到听力中心复筛,并根据情况进行包含诊断性ABR在内的全面听力学评估。
3.在1月龄内再次住院治疗的婴幼儿(无论住NICU或普通病房):当伴有迟发性听力损失的可能时(如有换血指征的高胆红素血症或血培养阳性的败血症等),出院前应复筛听力。
4.在听力筛查时除力求发现已经存在的听力损失外,还要通过分析病史和家族史,了解受试者是否有迟发性听力损失的高危因素,可疑者应对其听力进行定期跟踪和随访。
孩子出生后如果听不清或听不到声音,在语言发育的关键年龄(3 岁以内)缺乏言语和环境声的刺激,听觉-言语链就会出现障碍,这样会影响他们日后的言语-语言发育。轻者会导致辩音不清,重者会导致听觉言语障碍,甚至会导致性格孤僻、注意力不集中和学习困难等一系列问题。只有通过新生儿听力筛查才可以早期发现宝宝的听力损失;给予及时干预和康复,减少其对言语-语言和认知发育的影响。新生儿听力筛查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最有效的方法。
宝宝听力的不同因素对筛查结果的影响
研究表明,听力筛查用OAE或AABR[结果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新生儿期外耳道羊水、胎脂、胎性残积物滞留会使耳声发射的传人刺激声和传出反应信号衰减或消失,从而导致耳声发射引出信号的减弱或消失。因此,筛查前适当用小棉棒清理外耳道,使外耳道洁净尤为重要。此外,筛查时间的确立也是影响假阳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早进行听力筛查会导致假阳性增高。国内外研究显示,初筛的适宜时间为新生儿出生后的48小时以后。
2.新生儿中耳积液是影响0AE测试结果的主要干扰因素。中耳积液的患儿,无论耳蜗功能正常与否,其测试结果均可显示为异常。笔者认为如果是由于新生儿中耳积液导致筛查未通过,随着中耳积液的吸收,3个月后听力诊断性检奁时有的患儿听力可转变为正常,这种情况称为“阳转阴”可能更为合适。
3.筛查时小儿体动较多或烦躁。会出现假阳性,应该尽量避免。另外,如发现小儿感冒、鼻塞、流涕、咳嗽或喉鸣及呼吸音重等情形,建议先行治疗,等待症状好转后再进行复查,以免出现假阳性。如果小儿喉鸣及呼吸音较重,反复治疗效果不佳,又确实需要了解听力情况时,建议直接进行诊断性听力检查。
4.技术及操作等不规范。如耳塞未完全插入外耳道;耳塞的插头与导线之间断线;测试环境不符合标准等。
新生儿听力筛查右耳未通过是可以进一步做一些复查的,以免是检查错误造成的误会,但是如果不是误会的话,家长最好带上宝宝到一些专科的医院治疗,毕竟早发现早治疗,宝宝恢复听力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为何要进行儿童听力筛查
国内外研究表明,听力损伤的早期发现和早期干预,可使患儿最大限度地接近和达到正常同龄孩子的言语发育水平,减少儿童情感、心理和社会交往等能力的发育迟缓,减少患儿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的沉重负担。
2004年12月,我国卫生部向全国颁布文件,首次正式将“新生儿听力筛查技术规范”纳入到《新生儿疾病筛查技术规范》,强调有条件的地方要进行新生儿听力筛查。即运用快速、无创的技术对出生后3-7天的新生儿在住院期间进行听力检测,未能通过筛查者1个月或42天复查,复查未通过者在3个月大时到儿童听力诊断中心进行详细听力检查,确诊听力是否有损伤,有损伤者及时给予干预治疗和康复。北京市卫生局规定,既使通过了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还需要接受社区每年一次的儿童听力筛查;具有听力损伤高危因素的孩子,需要在3岁以前接受每6个月一次的听力监测,目的是早期发现一些儿童时期可能出现的迟发性听力损伤。
开展新生儿及儿童听力筛查,目的是早期发现听力损伤,最终目的是让他们开口说话,这对于家庭对于社会,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希望家长提高意识,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孩子的听力。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类型
与其他筛查一样,新生儿听力筛查也有全体人群筛查( universal screening)和目标人群筛查( targeted screening)两种。
全体人群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也称普遍筛查,即对每一出生的新生儿都要进行筛查。目标人群的新生儿听力筛查仅对具有高危因素的新生儿进行筛查。由于并不是所有的先天性听力障碍患儿都有高危因素,因此,仅仅对目标人群进行筛查势必会漏诊一些患儿,全体人群筛查应该是努力的目标。只是由于全体人群的筛查成本较高,对组织工作的要求也较高,所以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先从目标人群筛查开始着手,随着方法学的逐步成熟和财政资源的El益丰富,再过渡到全体人群的筛查。我国目前总体上要求开展全体新生儿筛查,但在一些条件尚不具备的地方,可先行进行目标人群筛查。
新生宝宝怎么做听力筛查
为了确保好孩子的健康,一般都会给新生宝宝做各项检查,而听力筛查就是其中一种,本文我们就来看看是怎么给新生宝宝做听力筛查的。
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由于许多家长对听力筛查技术和方法缺乏了解,因而对听力筛查的结果产生误解。如有的家长认为孩子没有通过听力筛查就是听不见,从而产生担心和焦虑;相反,有的家长认为孩子虽然没有通过听力筛查但能听见关门声,觉得孩子听力没有问题而不带孩子去做进一步检查。下面我们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听力筛查,听力筛查都有哪些常用方法以及基本原理。
新生儿听力筛查就是通过一种客观、简单和快速的方法,将可能有听力障碍的新生宝宝筛查出来,并进一步确诊和追踪观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常用方法有耳声发射(OAE)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两种技术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都是无创性的。我国大多数医院采用耳声发射进行听力筛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主要用于重症监护病房(NICU)新生儿的听力筛查。
正常耳蜗可以产生一种很轻柔的声音,经过听骨链和鼓膜传导到外耳道,并可以被检测到。如果婴儿有蜗性听力损失,就不会产生耳声发射,用耳声发射(OAE)检测就通不过。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可以反映外耳、中耳、耳蜗及蜗神经通路的功能,自动听性脑干反应通不过,说明听觉通路上可能有问题。
一般在宝宝睡眠安或静状态下,将大小合适的探头或耳罩放置在宝宝的一侧耳朵开始进行测试,做完一侧耳朵再做另外一侧耳朵。OAE 或AABR通不过,都需要复筛或转诊。
新生儿听力筛查时间
初步筛查过程(初筛):
即新生儿生后3-5天住院期间的听力筛查。
第2次筛查过程(复筛):
即出生42天内的婴儿初筛没“通过”;或初筛“可疑”;但属于听力障碍高危儿,即使“通过”了初筛,也需要进行听力复筛。
新生儿听力发育指标
0-7天宝宝听力发展状况:
宝宝已有了听觉,大部分的宝宝在出生24小时后对听刺激1-2次就能引起反应,对大人说话的声音也很敏感。大人在宝宝身旁轻声说话,观察宝宝是否会随声音变化有不同反应。
8-30天宝宝听力发展状况:
听力发育完全成熟,他会密切注意人类的声音,也会对噪音敏感。在宝宝身旁说话,宝宝将头转向熟悉的声音和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