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太极拳的副作用 胸闷气短
练太极拳的副作用 胸闷气短
太极拳讲究凝神静气,练习太极拳一定要摒弃一切杂念,配合均匀的呼吸进行才行。如果动作过大、过猛,很容易出现练完太极拳出现喘气不已、胸闷气短的情况。而出现这些情况就是因为你太过追求动作和呼吸了,静不下来,练太极拳的过程也变成了你让自己掉入太极拳的副作用坑里的过程。
天热胸闷怎么缓解
保持空气流通
1、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首先不要慌张,要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多做几次深呼吸;
2、打开门窗,注意通风,让室内的空气流通。
按揉内关穴
1、当出现短暂的胸闷气短时,可以试试按揉内关穴;
2、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3、内关穴的位置:手掌朝上,当握拳或者手掌上抬时就能看到手掌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两条筋中间,腕横纹上两寸。
缓解压力
1、心情不好、心理负担重也会引发胸闷,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缓解压力;
2、可以多去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瑜伽等;
3、听音乐、唱歌、和朋友相聚谈心也是不错的舒缓压力的方法。
及时就诊
如果是病理原因引起的胸闷气短,如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呼吸道疾病等,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太极拳各阶段的呼吸法
太极拳各阶段的呼吸法
一、自然呼吸阶段
“自然呼吸”即人的本能呼吸方式。初学或习拳两三年者均应采取此种呼吸方法。修炼太极拳时,按自己平时的习惯,毫不着急、毫不努气地自然呼吸,不必受动作约束。动作时,当吸则吸,当呼则呼,一切通畅自然。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重形不重意”“练形不练气”。如过早地关注呼吸配合动作,易出现憋气,对健康不利,对学动作不利。本阶段,应着重用心把握好动作规格,把动作学准确,将功架学扎实,打好形体基础,这是学好拳的关键一步。
二、意识介入呼吸阶段
是指在自然呼吸习拳的基础上,意识适当介入呼吸与动作配合。本阶段,拳架应比较熟练,打拳完整协调,连贯圆活,和谐流畅不“断劲”。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导体”“以体导气”“开头利气”,形成“先外后内”“以外导内”之拳势。这时,意识能够主导整体动作的部分要素,大脑皮层可以兼顾呼吸运动,在意识的引导下,对一些简单和开合明显的动作以呼吸配合。
呼吸时,采用“腹式深呼吸”方式,每式动作开始时吸气,动作完成时呼气,即“开吸合呼”。并逐步增加在套路中呼吸配合动作的比例。进而,按动作要领,反复修炼,以形体引导,促关节经穴开启,达人气流注,使呼声吸与动作自然结合,初步形成不完全的“拳势呼吸”(这时,意、气与劲、形还不够协调统一)。本阶段,仍不要太注重呼吸配合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因势利导,顺其自然,水到渠成。切记“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
三、拳势呼吸阶段
“拳势呼吸”是指呼吸与动作(肢体的展收、劲力的蓄发、攻防意识的表现等)紧密配合的呼吸运动,是习拳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形成的一种呼吸方法。本阶段,动作已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动作规范,已由“以外导内”达“以内引外”的拳法要求。这一阶段意、气、形的技术特点是“以意御气”“以气运身”“重意不重形”。这时,意识已是主导整体动作各要素的主帅,在意识支配导引下,形成呼吸配合动作,动作导引呼吸的有机结合。
真正做到了“意到气到,气到劲随”“内外相合”与神、意、气、劲、形相统一的、有序的完全拳势呼吸。呼吸方法:以鼻吸气,以鼻呼气或口鼻同时呼气,不可用口吸气;呼吸要领为深、长、均、细、缓;呼与吸交换时,有个似停非停,似感弧形的暂短过渡,此时,呼或吸要柔缓、轻细、圆滑的自然换接。呼吸的基本形式是“气沉丹田”的腹式呼吸。
呼吸的基本规律是“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胸腔舒张时吸气,胸腔收缩时呼气;随劲力蓄收时吸气,随劲力发放时呼气。在发明劲时,一般采用”腹式逆呼吸“法,先借气蓄力,再以气催力。即结合肢体动作,吸气聚蓄力于丹田;发力时,借助呼气催促,将内蓄的气感、劲力爆发出去。
本阶段,以拳势呼吸为主,自然呼吸为辅。太极拳不是按呼吸规律编排的,呼吸与套路结构不可能处处相配合。练养时,绝不能因动作而限制呼吸。应铭记,“气以直养而无害”。
大学生太极拳学习中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对于大学生太极拳练习者来讲,建议练习太极拳时尽量使用自然呼吸法,而对于有一定基础的大学生太极拳练习者就有必要使用腹式呼吸方法。
一、大学生练习太极拳时的几种呼吸方法
1、 自然呼吸法
又称混合式呼吸法。要求太极拳练习者的呼吸不能随着练习者的思想意识和练习动作的不同而改变。在练习太极拳的初级阶段特别提倡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太极拳练习者要做到呼吸自然,不能因为肢体动作的改变而引起呼吸的改变使得练习者的呼吸急促。我们知道人体运动时,运动者的机体的需氧量就会超过不运动时的候需氧量。那么经常经常练习太极拳的练习者,由于动作相对柔和,身体协调,所以这时只要增加呼吸的深度就可以满肌体对氧气的需求。
由于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太极拳时的姿势和动作不同,所以练习者的呼吸肌即时的收缩也不同,这就使得练习者的自然呼吸的程度产生不同。我们所讲的太极拳的练气功夫,就是要练习者在不同强度的基础上,顺太极拳动作的开合练习提高呼吸的深度与强度。所以自然呼吸法是太极拳初级练习者必须练习的基础,同时自然呼吸法它是形成腹式呼吸的基础。
2、腹式呼吸法
这种呼吸的生理运动过程是:当胸肋向外向外扩张,两肩也向上抬时,这时身体外面的空气便就会压入练习者的肺体内而完成吸气动作,然后胸肋复还原位,双肩下沉时,练习者肺内气就会排出体完成呼气。从太极拳的特征来说,腹式呼吸能加大练习者的肺活量,正是这种腹式呼吸法,表现出了太极拳的柔、匀、细、长的动作协调特性,在练习者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采的气沉丹田,内外结合,缠绕运动,舒畅经络等对腹式呼吸法的相对频繁,大学生练习太极拳时,要做到练习者在全身放松,口辱轻闭,齿轻合,进行腹式呼吸。
3、胸式呼吸法
胸式呼吸法是呼吸时肋骨向外移动,胸部向外扩张,是以肋阔肌收缩一种胸式呼吸方法。大学生太极拳练习者在练习太极拳的时候,要做到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这样就能充分利用胸式呼吸法进行呼吸。在练习太极推手时,为了起到“引进落空”和“瞬间转化”的作用,这就要求练习者的单个动作在练习的时候充分利用胸部开合、提沉的练习动作。所以大学生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充分注意,尽量做到采用符合技术动作要求的呼吸形式。
4、发声呼吸法
是利用口鼻出声的一种呼吸形式。在太极拳的运动过程中,太极拳练习者根据动作要求,利用呼吸机能的短促吸气和呼气,使练习者在动作发劲时发出“哼哈”二声。在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运用这种发声呼吸法可以协调提高练习者的发力动作,尤其是在技击太极拳的运动中运用较多。
二、呼吸与动作的配合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1、自然呼吸法与动作配合的要点
大学生在初学太极拳时,运用的是自然呼吸法来练习太极拳,其要点是呼吸顺其自然,一呼一吸,不随意识和动作的改变而改变,呼吸自然,动作才能自然。练拳时要心平气和, “安神静练,物我两忘,心息相依,呼吸自然”。十六字的要求必须做到。
2、腹式呼吸法与动作配合的要点
腹式呼吸法是太极拳练习中最常采用的呼吸形式。大学生运用腹式呼吸法练习太极拳时,就要尽量做到用鼻子吸气的同时用舌尖抵上堂,同时练习者的小腹渐渐自然外突、肺部向下自然舒展扩张,横膈肌同时下降,练习者向外呼气时口腔张开,舌尖这时离开上堂,小腹回收,这时练习者在呼吸时要做到“深、长、细、匀、缓、静”。
大学生练习太极拳的初练就要先把姿势练正确,这一阶段的练习者的动作连和呼吸可任其自然,不用总是想着“存想丹田”,大学生练习太极拳的初级练习者要做到,练习时身法端正,不许使力硬压丹田。待拳套熟练后再配合腹式深呼吸。
3、胸式呼吸法与动作配合的要点
大学生在运用胸式呼吸法练习太极拳时,胸肋扩张,两肩上抬,完成吸气,胸肋还原,沉肩坠肘,完成呼气,要做到气沉丹田,含胸拔背,沉肩坠肘的特点。单个动作的练习就是利用胸部开合、提沉,起到以胸化劲的效果。其基本要点是动作时肢体上举、后收时吸气,向下、向前时呼气;胸腔舒张时吸气,胸腔收缩时呼气;随劲力蓄收时吸气,随劲力发放时呼气。
4、发生呼吸法与动作配合的要点
发生呼吸法一般运用在练习陈式太极拳时,陈氏太极拳有窜蹦跳跃动作,有发劲动作,动作有慢有快,运动量很大,特别是在发劲时须开口吐气发生,以适合发劲的速度。如做“掩手锤”这一太极拳的动作时,为突出效果,练习时一定要深呼吸一口气,同时要屏住呼吸,气力相合,骤然出拳达到以气催力的效果。
太极拳八种呼吸方式
一、“起与落”的呼吸:这主要指的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当手臂由体侧向上举起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举至肩平向下按时,应当均匀地呼气。都应用鼻子呼吸。如陈式老架一路的起势和收势,都手臂向上举起时,就应均匀地吸气,当手臂下按时,就应当均匀在呼气。
二、“开与合”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也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当手臂向外展开时,就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向里合时,应当均匀地呼气。如陈式一路的懒扎衣。当双手大逆缠弧形转开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双手顺缠弧形而合。同时脚跟内侧擦地成侧弓步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三、“升与降”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是身体重心的上升和下降与呼吸的配合。当身体重心上升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身体重心下降时,应当均匀地呼气。如陈式一路的斜行拗步,当身体下降做斜行拗步时,应当缓慢均匀地呼气;当身体重心上升准备做上三步时,应当均匀地吸气。
四、“屈与伸”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当手臂屈肘回收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由屈到伸时,应当均匀地呼气。如陈式一路的上三步,当手臂随腰缠丝屈肘微屈的过程,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右手臂随脚向前伸,左手向后时,应当均匀地呼气。
五、“蓄力与发力”的呼吸:这里主要指全身和手脚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如陈式一路的掩手肱拳,当全身和手脚蓄劲时,应当均匀缓慢地深吸气,当右拳内旋迅速向右斜前方发出时,应当迅速地大呼一口气,鼻嘴一块呼。蓄劲如拉弓,吸气相对的长,发力如射箭。呼气相应地短,这也是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六、“内旋与外旋”的呼吸:这里主要指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当拇指带动前臂向手心方向旋转(里转)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外旋)时,应当均匀地呼气。如陈式一路的金刚捣碓,当手臂里旋,右臂提起,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拇指向手背方向旋转。右手变拳落在左手心上,应当呼气。当右拳再次提起(内旋),应当吸气;当右拳外旋随着右脚落地震脚扎拳时,应当呼气。
七、“向心与离心”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是手臂动作和呼吸的配合。当手臂动作近向心脏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手臂动作远离心脏时,应当均匀地呼气。如陈式一路的左蹬一根,当双手向胸前逆缠近向心脏时,应当均匀地吸气:当双掌向左右两侧分开远离心脏时,应当均匀地呼气。当身体微下沉,双掌向腹前交叉,同时体重落在右脚上,左脚提起。双掌变拳,这时应当深吸气;当双拳向左右两侧发出,同时左脚快速向左侧蹬出,这时应当迅速呼气。
八、“虚与实”的呼吸:这里主要指的是脚的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当脚“虚”时,就应当吸气;当脚“实”时,就应当呼气。如陈式一路的前招,当左脚“虚”时,就应当吸气,当左脚由“虚”变为“实”时,就应当呼气。
练拳必须带气,这是很有道理的。太极拳就是“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认真练方法,无意得真功”只要掌握太极拳套路的每个动作规格要求,认真去练习,动作和呼吸能够正确配合,功到自然成,就会有气感的。练太极拳还一定要做到心静体松,拳论说:“时时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净气腾然”可见练得越放松,动作越柔和。气感就越强。练拳要以心行气,以气运身,做到意到气到力到。这样可以舒展筋骨,调和气血,增加内劲,对太极拳运动的提高和深造大有好处。
天热胸闷喘不上气 天热胸闷怎么缓解
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首先不要慌张,要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多做几次深呼吸;
打开门窗,注意通风,让室内的空气流通。
当出现短暂的胸闷气短时,可以试试按揉内关穴;
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
内关穴的位置:手掌朝上,当握拳或者手掌上抬时就能看到手掌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两条筋中间,腕横纹上两寸。
心情不好、心理负担重也会引发胸闷,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缓解压力;
可以多去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瑜伽等;
听音乐、唱歌、和朋友相聚谈心也是不错的舒缓压力的方法。
如果是病理原因引起的胸闷气短,如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呼吸道疾病等,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太极拳有助于缓解头痛
经过一列的研究发现,练习太极拳不仅能强身健体,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有助于减轻成年人紧张性头痛症状,并可增强患者身体一些方面的机能。因此,有紧张性头痛的人群不妨练练太极拳。
精神过度紧张和压力是引起紧张性头痛的主要原因之一。太极拳是一种静中有动、令人放松的运动,能够有效地调节人们的身心和谐。练习太极拳可以提高练习者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机能,增强体质,达到有病治病、健身防病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要求心静和注意力集中,动作需要完整,由眼神到上肢、躯干、下肢,上下照顾,前后连贯,这就需要练习者有良好的支配和平衡能力。在练习太极拳的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和身体的其他系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
太极拳,一个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希望大家能够去学习学习,没事练练太极拳,不仅强身健体,还能治疗头痛的毛病,这实在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都是能够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生活。
太极拳功效有什么
首先,经常打太极拳的人,较少发生脊柱老年性退行性病变,也就是脊椎骨增生或骨刺增生的较少(占25.8%),脊柱的活动度较好,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占85.7%;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发生脊柱退行性改变的较多(占47.2%),弯腰时手指能触到地面的只占20.6%。
其次,经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压平均值为130/80毫米汞柱,而不练太极拳的人则为154/82毫米汞柱。常打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发生率较低,占37.5%,而不练太极拳的老人血管硬化率占46.6%。又比如做20次蹲下起来的运动试验,时常打太极拳的人,反应全部正常;而不练太极拳的人,有35%表现出心脏收缩无力。
第三,能锻炼神经系统,提高感官功能。由于打太极拳时,要求全神贯注,不存杂念,人的思想始终集中在动作上,故使大脑专注于指挥全身各器官系统机能的变化和协调动作,使神经系统自我控制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有利于大脑充分休息,消除机体疲劳。
第四,能增强呼吸机能,扩大肺活量。这是因为练太极拳时要求气沉丹田,呼吸匀、细、深、长、缓,保持腹实胸宽的状态,这对保持肺组织弹性、增强呼吸肌、改进胸廓活动度、增加肺活量、提高肺的通气和换气功能均有良好作用。
中医学认为,时常打太极拳之所以健身,是因为此项运动能畅通经络,培补正气。当太极拳练到一定程度后,便产生腹鸣、指麻等体内行气现象,再坚持练习,到一定功夫便可通任、督、带、冲诸脉,同时增加丹田之气,使人精气充足、神旺体健。
也正因为上述众多太极拳的保健作用,所以,时常打太极拳对许多疾病有防治和康复作用,如: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后恢复期,高血压病,风湿性心脏病以及肺原性心脏病,中度神经衰弱,各种类型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胃肠神经官能症,老年性便秘,胃、十二指肠溃疡并发症,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非活动性肺结核等许多疾病。此外,由于打太极拳可以补益肾精、强壮筋骨、抵御疾病,所以经常坚持这项运动,能防止早衰,延缓衰老,使人延年益寿。
太极拳的副作用 膝盖疼痛
太极拳属于温和的运动,但是也不能过度或者说在进行练习时动作过猛。对于身体较弱或者是已经上了年纪的锻炼者,更是需要循序渐进,不可强迫自己每一个动作都一定要做到位。比如深蹲,实在蹲不了90度,可以先浅蹲,慢慢来才行。不然,出现腰酸背痛膝盖痛都是正常的。严重地可能因为动作过大过猛出现拉伤。
高血压应该如何护理
一、改变生活习惯
1、少吃或不吃甜食,控制体重、防止超重。
2、限盐(<5克/日),增钾(多吃海产动植物)。
3、能自我控制情绪,保持愉悦心态,避免紧张或激动。
4、戒除烟酒。
5、坚持体育锻炼,训练强度须依个人健康状况而异,如练太极拳、散步等。
二、注意血压变化
1、有条件测血压者,可在清晨刚醒而未起床时,测基础血压,有利于调整药物。但勿因某次偶测血压值而自行加减药物。必要时作24小时血压监测监测。
2、服扩张血管药物者,特别是老年人,要防止体位性低血压、由卧位改变到立位或转头时应缓慢,以防摔伤。
三、药物治疗时
1、长期血压升高,常导致左室肥厚或伴心律失常,应及时进行有效的抗高血压治疗,切勿擅自停药,坚持定期复查。
2、高血压者伴有高脂血症,冠心病的发病率高,采用血脂康可消除心绞痛、胸闷、气短等症状;或倍他乐克等B——受体阻断剂有抗心绞痛和抗心律失常作用。
3、严冬、酷暑季节变化对血压均有影响,注意养生。
4、目前有的降压药比较简单,每天只服一次就够用了,应当说患者都能作到按时服药,关键在于重视。
常练太极可降血糖降压
太极拳是中老年人的健身运动,它不仅仅可以帮助增强抵抗力,还可以帮您降血糖降压。下面我们为大家详细介绍,常练太极拳的优势有哪些,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测量两组心肺耐力发现,有打拳习惯的中年男性,最大摄氧量较同龄者增加29%,女性则增加15%。而有打拳习惯的老年人,最大摄氧量也较同龄者多出18%至19%。
专家指出,由于心肺耐力(最大摄氧量)会随着年龄渐长而下降,经过持续追踪这些中老年人两年后,再度测量发现,有持续打太极拳习惯的中老年人,心肺耐力减少量只有不运动者的一半,显示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的心肺耐力具有保护效果。
打太极拳不仅可增强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高血压、糖尿病人练3至6个月后,甚至可减少用药量,专家鼓励中老年人,没事不妨多练拳。常练太极拳的优势是维持心肺耐力,而且,太极拳对增加身体柔软度及降低体脂率也有帮助。
由于许多中老年人都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专家发现,部分高血压患者练习太极拳三至六个月后,血压平均可降低5-10毫米汞柱。而糖尿病患者练习打拳后,轻微糖尿病患者甚至可依靠饮食及运动控制血糖,不必再吃药,中度糖尿病患者平均用药量也可减少20%,这显示太极拳运动也有降血压、血糖效果。
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常练太极拳的优势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看了上文,我们可以了解,练太极拳的好处有很好,因此,建议中老年人多练习太极拳。
太极拳相比慢跑的好处
太极拳和慢跑都是低强度的有氧运动,但是练太极拳也有着一些慢跑没有的好处。
练太极拳仅需要一个小块平地即可,对场地要求小,在家中即可练习。而慢跑则需要一段较长的人行道路或者操场跑道。
太极拳要求姿势中正,不偏不倚,全身骨骼都在柔和活动之中,经过长时间的正确姿态的练习,可以帮助保持正确的身体姿态,培养良好的体型,也可以改变以往的不良身姿,起到矫正的作用。
并且太极拳以腰为一身主宰,腰部联系上下身,特别注重腰劲,对腰部锻炼非常明显,可以锻炼腰背肌肉,帮助维护腰椎稳定性,对腰椎病的康复起到很好的效果。科学研究发现,打太极拳不仅可增强心肺耐力及下肢肌力,当练习3-6个月后,轻微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甚至可依靠这种方法促使突出的椎间盘回纳。
太极拳除了一般有氧运动的增强心肺功能,强壮心血管,提高全身素质等作用外,其哲学思想更可以让人提高修养,陶冶情操。太极拳舍己从人、不丢不顶、顺其自然的拳理,也是人生之中的哲理。因此太极拳不仅是一种运动,更是一门提高文化内涵、行为修养的修行。
练太极拳能治肝病吗 练太极拳对肝病的好处
练太极拳可以疏通经络,平衡阴阳气血,使血气运行通畅,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让大脑皮层和植物神经系统更有效地调节肝脏功能。
练太极拳能促进全身的血液循环,从而促进肝脏的修复以及肝细胞的再生,肝功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练太极拳可以帮助肝病患者消除负面情绪,享受太极拳练习带来的欢乐和安宁,缓解精神压力,营造积极良好的心态,从而有助于疾病的控制。
天气热胸闷怎么回事 天热胸闷怎么缓解
当出现胸闷气短等症状时,首先不要慌张,要先让自己平静下来,多做几次深呼吸,打开门窗,注意通风,让室内的空气流通。
当出现短暂的胸闷气短时,可以试试按揉内关穴,内关穴是心脏的保健穴,能够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内关穴的位置:手掌朝上,当握拳或者手掌上抬时就能看到手掌中间有两条筋,内关穴就在两条筋中间,腕横纹上两寸。
心情不好、心理负担重也会引发胸闷,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缓解压力,可以多去空气清新的地方散步、慢跑、打太极拳、做瑜伽等,或者听音乐、唱歌、和朋友相聚谈心也是不错的舒缓压力的方法。
如果是病理原因引起的胸闷气短,如肺部疾病、心脏疾病、呼吸道疾病等,一定要到正规的医院进行全面的检查,并且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练太极拳的副作用有哪些 关节疼痛
练太极拳的时候,经常会有要求重心下放或者是移动双腿的动作。当姿势要求保持越低的时候,膝关节承受的压力也就越大,这也必然要求有更多的肌纤维来参与正常的工作,才能支持膝关节维持支撑。经常进行练习,或者是在练习时动作幅度过大,都可能导致关节出现疼痛的情况。
常练太极拳有降血压作用
太极拳。适用于各期高血压患者。太极拳对防治高血压有显著作用。据北京地区调查,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老人,其血压平均值为 134.1/80.8毫米汞柱。明显低于同年龄组的普通老人(154.5/82.7毫米汞柱)。高血压者打太极拳有三大好处。第一,太极拳动作柔和,全身肌肉放松能使血管放松,促进血压下降。第二,打太极拳时用意念引导动作,思想集中,心境宁静,有助于消除精神紧张因素对人体的刺激,有利血压下降。第三,太极拳包含着平衡性与协调性的动作,有助于改善高血压患者动作的平衡性和协调性。太极拳种类繁多,有繁有简,可根据每人状况自己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