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便秘艾灸部位有哪些

便秘艾灸部位有哪些

便秘艾灸穴位选择

中脘: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

天枢:脐旁2寸。

关元:腹部正中线脐下3寸。

支沟:腕背横纹中点上3寸。

上巨虚:外膝眼正中直下6寸,也即足三里穴下3寸。

三阴交:足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后缘。

照海:足内踝下凹陷中。

解析:

灸疗法则:通调腑气,润肠通便。

便秘病位在肠,故取中脘, 天枢,关元通调大小肠;上巨虚属于胃经,与大肠上下呼应,更能通调大肠腑气;支沟调理三焦气机以通腑气,三阴交,照海滋养肾阴肾水增液行舟。

艾灸能治便秘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肠胃积热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腹胀腹痛,面红身热,口干或口臭,小便短赤,舌红苔黄燥。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合谷,内庭穴。

功效:通腹泄热,导滞通便。

气机郁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不畅,欲解不得,严重者少腹作胀,嗳气频作,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太冲,内庭,中皖穴。

功效:行气导滞通便。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枢, 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穴。

功效:温阳通便。

艾灸疗法对便秘的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都会遇到大便干燥,大便排出不畅,一般每周排便少于2—3次(所进食物的残渣在48小时内未能排出)即可称为便秘。这个时候,会感到特别的难受,这时候我们就会去药店买药,但是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疾病的方式不是只有吃药和打针,还有最受欢迎的治疗艾灸。现代的人们,经常不注意规律饮食,运动量也非常的少,这样就容易出现便秘的情况,不仅会导致毒素积累,而且会引发其他的疾病。便秘是消化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病症之一。但是在生活中很少被人们所重视。

许多医学书籍当中,随着医学基础研究和诊疗技术的发展,便秘的医学诊断和治疗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了。我们已清楚地认识到,少部分患者便秘是由肠道及全身性疾病引起,属器质性便秘,大多数便秘患者届单纯性(功能性)便秘,就是由于排便反射失常或阻塞引起的直肠性便秘以及结肠蠕动缓慢引起的结肠性便秘。

中医介绍,艾灸疗法可以让你摆脱便秘之苦,下面就来看看艾灸是如何治疗便秘的吧!

艾灸可以使用温和灸,重点灸天枢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都是属于胃经的要穴,不仅可以让便秘的人顺利通便,而且可以使拉肚子的人止泻,所以从这两个穴位的作用上体现出艾灸穴位的双向调节作用,这也是艾灸的独特魅力所在。艾灸时每穴灸15分钟,每天一次,为增加效果,可以使用隔姜灸,方法和穴位同上,这样可以增强调节作用,更快缓解症状。

治疗便秘的艾灸治疗取穴

天枢

标准定位:在选择穴位的时候,要采用仰卧的姿势,天枢穴位于人体中腹部,肚脐两侧2寸处。

主治疾病:便秘、腹胀、腹泻、脐周围痛、腹水、肠麻痹、消化不良、恶心想吐等症。

大横

标准定位:大横穴位于人体的腹中部,距脐中4寸。

主治疾病:泄泻,便秘,腹痛。

大肠俞

标准定位:在腰部,当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肠炎,痢疾,便秘,小儿消化不良。

支沟

标准定位:伸臂俯掌,于手背腕横纹中点直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与间使穴相对取穴。

主治疾病:消化系统疾病:习惯性便秘,呕吐泄泻。

三九天艾灸灸哪里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三九天的时候是很适合进行艾灸的,三九天预示着寒冷天气的到来,天气越来越冷,人体不注意保暖就很容易出现疾病,艾灸作为一种中医养生法,可以帮助预防以及治疗一些疾病发生。

其次就是三九天这天也是数九天的开始,这时候可以开始进行三九灸,三九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具有很好的驱寒暖身、温经散寒以及增强体质的作用。

由此可以知道三九天是很适合进行艾灸的,艾灸主要是对准人体穴位进行,人体穴位比较多,不同穴位艾灸所起到的效果不一样,可以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决定艾灸的部位。

一般要是养生艾灸,那么常见的艾灸部位有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等。

艾灸对便秘有用吗

艾灸对便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艾灸天枢,足三里等胃经的重要穴位,能对机体起到双向良性调节作用,起到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的好处,从而有效缓解便秘。


便秘艾灸部位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肚脐中旁2寸。

神厥:在腹中部,肚脐中央。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腹结: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大敦:在足部大拇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三焦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在腰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支沟:前臂正中,腕横纹上3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膏肓: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三伏天艾灸怎么样灸才是正确的 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

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三伏天是很适合艾灸的时间时间,人体是具有很多穴位的,不同穴位有着不一样的作用,因此三伏天艾灸哪些部位,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不同的患者,不同的体质,不同的病情,来选择不同的艾灸部位,若单纯作为冬病夏治,选用艾灸肺腧、大椎穴、外关穴等。

其次若是用于治疗疾病,那么可以艾灸中脘、足三里、天枢、肾腧太溪等穴位来进行调理。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

中皖: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上4寸。

天枢:在腹中部,距肚脐中旁2寸。

神厥:在腹中部,肚脐中央。

关元: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中下3寸。

足三里: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脾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胃俞:在背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大横:在腹中部,距脐中4寸。

腹结:在下腹部,大横下1.3寸,距前正中线4寸。

中极:在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大敦:在足部大拇指末节外侧,距趾甲角0.1寸。

三焦俞:在背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气海俞:在腰部,第三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支沟:前臂正中,腕横纹上3寸,在桡侧屈腕肌腱同掌长肌腱之间取穴。

三阴交: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膏肓:在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便秘艾灸最简单的部位 便秘艾灸操作手法

1.艾条灸:每穴每次灸5-10分钟,每日1次。

2.艾灸盒灸:将艾灸盒内放置点燃的艾条2根,从上至下按中脘,天枢,关元的次序,每穴灸10分钟。

3.敷脐疗法:取生大黄,芒硝各10克,厚朴,枳实,猪牙皂各6克,冰片3克,共研细末,每次取3-5克,加蜂蜜调成糊状,敷贴于肚脐,外用胶布固定,2-3日换药1次。

三伏天针灸好还是艾灸好 艾灸治失眠灸哪里最好

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决定。

艾灸简称灸疗或灸法,主要是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对于失眠的人群来说,适当进行艾灸是可以缓解其症状的。

失眠患者可以进行的艾灸部位有很多,常见的有内关穴、心俞穴、神门穴、涌泉穴等穴位。

便秘艾灸哪个部位图解 阴虚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头晕耳鸣,心烦少寐,潮热盗汗,腰膝酸软,舌红少苔。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 归来,三阴交,太溪,丰隆穴。

功效:滋阴润肠通便。

肝气郁结能艾灸吗 肝气郁结艾灸注意事项

1、因为是以火熏灸,所以艾灸部位有伤口的不宜食用艾灸,艾灸时也要注意不要烫伤皮肤。

2、极度疲劳、过饱过饥、妇女经期都不宜艾灸。

3、没有自制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不宜艾灸。

三九灸灸哪些部位好

建议根据自身身体实际情况而定。

三九灸就是三九天灸,是冬治“三九”中的一种独特治疗技术,遵循了人体经络的规律,结合人体体质以及发病特点进行的一种中医疗法。

三九灸具有一定驱寒暖身、排毒泄寒、美容养颜等作用,对于人体健康是很好的,人体不同部位分布的穴位不一样,而不同穴位艾灸所起到的效果不一样,加上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一样,因此建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三九灸会比较好一些。

生活中三九灸常见的艾灸部位有神阙穴、关元穴以及中脘穴等。

艾灸出水是什么原因 艾灸部位出水泡说明什么

在艾灸时,如果艾灸的燃点距离皮肤较近或者艾热产生的温度过高,随着时间的推移,也没有及时调整的话,很可能就会导致艾灸部位出现烫伤水泡的情况。

如果在艾灸时突然感到疼痛,再一看皮肤马上起泡,或者艾灰掉落后瞬间起泡,这些基本都是烫伤。

艾灸有疏通经络的作用,而在艾灸时会导致艾灸部位的代谢加快,从而出现水泡的现象,此时说明可能身体内的寒湿程度较为严重。

艾灸对便秘有用吗 阴寒积滞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艰涩,腹中冷痛,面色青淡,小便清长,四肢不温,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灸中皖,天枢, 神厥,关元,足三里,气海,太溪,脾俞,胃俞,大肠俞,命门,肾俞,关元穴。

功效:温阳通便。

艾灸对便秘有用吗 血虚型便秘艾灸部位

主要症状:大便干结,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失眠多梦,健忘,口唇色淡,舌淡苔白。

艾灸取穴:天枢,支沟,水道,归来,丰隆,足三里,三阴交穴。

功效:养血,润燥通便。

相关推荐

艾灸可以治疗口臭吗 胃强脾弱导致的口臭

这个类型的口臭是最为常见的。胃强脾弱者,胃口大但是脾虚导致无法完全消化吸收,胃中积食恶气上漫从口中泛出,导致口臭,可表现为寒湿证和湿热证两种。 艾灸位置:脾俞穴、命门穴、左阳池穴、中脘穴、足三里穴。 艾灸方法:将点燃的艾条在距离穴位2厘米处施灸,以局部感到温热为度,局部皮肤可发红的现象。每穴依次灸10-15分钟,每日灸1次,10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3日。 诸穴均可采用温和灸、隔姜灸或隔蒜灸。 如何判断:寒湿证者除了口臭外,还畏寒,便溏,喜热饮,舌体胖大,边齿痕等临床表现。 艾灸位置:胃俞穴、腰

艾灸减肥的原理

1、艾灸产生热:皮肤受热后毛孔扩张,使药物可以快速渗透到皮下,直达病灶。细胞温度每升高一度,其利用氧气的氧化率就提高2.5倍。艾灸可以提高细胞吸收营养的能力和速度。 2、艾灸结合了艾草以外的其他中药:艾灸的材料中加入诸多名贵中草药后,使其药性成分快速达到病灶,在热力和灸力的作用下,瞬间起到通经活络,活化细胞的作用。 3、艾灸可以达到瞬间刺激经脉腧穴,打通经络之目的。 4、艾灸人体腧穴时,人体经络腧穴自我双向调节作用。如腹泻与便秘,完全相反的两种病态,可以只艾灸天枢一个穴位,即可解决便秘与腹泻两种问题。

面瘫能不能艾灸

面瘫能艾灸。 本病多由于劳作过度,机体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卫外不固,风邪乘虚入中面部经络,导致气血痹诅,面部少阳经络,阳明经筋失于濡养,以致肌肉纵缓不收而发。治疗以祛风通络,益气养血为主,通过艾灸相关穴位,益风祛瘀,活血通络之功,对改善面瘫症状明显效果。 面瘫常用艾灸部位 面瘫艾灸多以阳明经腧穴为主,足太阳经腧穴为辅。 治则:祛风通络,养血合营。 艾灸处方:颊车,地仓,翳风,合谷,阳白,外关,足三里,下关。 艾灸方义:翳风,合谷,下关,外关疏散风邪,通经活血;颊车,地仓,阳白疏调局部经气,通经活络;足

艾灸疗法可减虚胖

艾灸减肥穴位:大椎穴——第七颈椎棘突下 艾灸疗效:在大椎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面部和颈部的血液循环,改善血液粘稠情况。可以效治疗面颈部脂肪和毒素堆积,热痘痘等面部疾患。 艾灸减肥穴位:中脘穴——脐上四寸 艾灸疗效:在中脘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加速肠胃蠕动和排空,增强食物消化速度和能力。可以效改善腹部脂肪堆积、胃胀和胃痛等疾患。 艾灸穴位:关元穴——脐下三寸 艾灸疗效:在关元穴进行艾灸主要是为了增强下腹部的肌肉纤维弹性,加速水分排空,祛湿驱寒,能效治疗下腹水肿、胀痛,调节女性内分泌和月经不调等。 艾灸

便秘艾灸灸哪里配图片 便秘艾灸穴位辨析

灸疗法则:通调腑气,润肠通便。 便秘病位在肠,故取中脘, 天枢,关元通调大小肠;上巨虚属于胃经,与大肠上下呼应,更能通调大肠腑气;支沟调理三焦气机以通腑气,三阴交,照海滋养肾阴肾水增液行舟。

艾灸膝盖的正确方法 8种人千万不能艾灸

1、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艾灸。 2、热性体质,例如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皮肤过敏者不适宜用艾灸。 4、高血压患者病情突发时不宜艾灸,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 5、体内金属埋件者,谨慎艾灸。 6、良性肿瘤需要辩证施灸,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以免导致热血妄行。 7、心脏部位不可多灸、久灸,外阴、乳头等娇嫩部位不能灸。 8、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者禁灸。

艾灸出来的水泡是什么原因

艾灸是具一定温度的,当操作不当,艾灸的距离过近或者艾灸的时间较长时,就容易造成局部的温度过高,引起烫伤起水泡。 艾灸是以一定的温度对局部进行刺激,可以能导致艾灸部位代谢加快,而出现水泡的现象,并且一般在临床上艾灸的过程中,并不强求艾灸部位要起水泡。

吃坏肚子肚子疼怎么办 艾灸缓解腹痛

艾灸的温热刺激不仅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和消除平滑肌痉挛,使局部代谢能力加强,促进炎症等病理产物的消散吸收;还可以引起大脑皮质抑制性物质的扩散,发挥镇静、镇痛的作用。因此吃坏肚子肚子疼也可以用艾灸进行治疗缓解,具体方法如下: 穴位:中脘、膻中穴、足三里 操作方法:点燃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约3厘米高处,艾条在施灸部位上下左右往返移动,红枣反复旋转进行灸治,以皮肤温热而不至于灼痛为度,一般艾灸10-15分钟腹痛即可得到缓解。

实用常见病艾灸疗法 艾灸治疗便秘

每2-3天或更长时间排便一次,且无规律,长伴随排便困难或排便间隔时间较长,腹胀,腹痛,大便带血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伴随头痛头晕,腹中胀满疼痛,易怒等症,甚至引发痔疮,肛裂。 中脘穴:位于上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上4寸,艾灸该穴位健脾益胃之功效,主治气机郁滞所致大便不畅,欲解不得,少腹作胀,嗳气频作等症。 大肠俞穴:在腰部,两腰骨高点连线与脊柱交点向两侧旁开两指,即第四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艾灸该穴位调理肠胃,排毒的作用,助于排出体内毒素,防止便秘,保持肠道卫生。 艾条温和灸:点燃艾条一端,将艾

冬至艾灸的好处与功效 8种人千万不能艾灸

艾灸并非人人适宜,如以下8种人则不宜艾灸: 1、阴虚阳亢,邪热内盛,热症和实症不适合艾灸。 2、热性体质(口腔溃疡、脓包、怕热不怕冷、便秘等)人群。 3、高热病人、大饥大饱、过度疲劳、身体红肿、皮肤过敏者不适宜用艾灸。 4、高血压患者病情突发时不宜艾灸,比较稳妥的方法是先控制血压,再辨证取穴。 5、体内金属埋件者,谨慎艾灸。 6、良性肿瘤需要辩证施灸,恶性肿瘤不建议艾灸,以免导致热血妄行。 7、心脏部位不可多灸、久灸,外阴、乳头等娇嫩部位不能灸(仅针对传统艾条施灸,灸大夫隔物灸仪系列除外)。 8、脉搏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