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在家自测血压吗
可以在家自测血压吗
要是你自己患有假性高血压,那么在医院做的1~2次体检,是查不出真相的。其实,平时也可以在家自测血压。曰本高血压学会的治疗方案也把自测血压视为在高血压防治上 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的家用血压计比以前的要更加精准,且增加了不少便于使 用的机种。现在,家用血压测量计的种类非常多,如手臂式、腕式 和手指式等机型。可以选用传统的手臂式血压测量计,因为这种机 型能够更加准确地测量出血压值。现在的家用血压计在精准度上也 并不比医院用的差。今后,可以经常在家里测量血压。
如何在家更加准确自测血压呢
一、电子血压计选择
家庭自测血压推荐使用经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目前,常用的国际标准有欧洲高血压学会国际标准、英国高血压学会和美国仪器协会标准,我国推进使用的是欧洲高血压学会标准。
二、一般原则
1.家庭自测血压应接受医务工作者培训或指导,患者不能根据家庭自测血压结果随意增减降压药,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调整。
2.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血压时务必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坐位,双脚自然着地;裸臂绑好袖带,袖带大小合适;袖带必须和心脏保持统一水平。
3.诊断和治疗初期,每日早晚各1次,连续家庭血压测量1周;长期观察中每3个月自测血压1周;第1天血压值去除,仅计算后6天的血压值;家庭自测血压每次连续2遍~3遍,每遍间隔1分钟;建议仅计算后两遍的血压数值。
三、家庭血压测量频率
1.初始高血压或初始家庭血压测量者,应每天早(6:00~9:00)和晚(18:00~21:00)各1次,每次测量2遍~3遍,连续自测7天,第1天血压值去除,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作为评估治疗的参考。最好在早上起床后、服降压药和早餐前、排尿后、固定时间自测坐位血压。
2.治疗阶段,如果血压稳定且达标则每周自测1天~2天;如血压不稳定或未达标,则增加次数,每天2次或每周数天。如果要改变治疗,应该参考家庭自测血压2周的平均数值去评估治疗的效果。
3.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已控制,家庭自测血压应当每周测1天~2天,早晚各1次;如怀疑高血压未控制或治疗的依从性差,则应增加家庭自测血压的频率。
四、自测限值
家庭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为正常高限值。非同日3次家庭自测血压值大于等于135/85毫米汞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一般高血压治疗的家庭自测血压目标值应小于135/85毫米汞柱。
五、适合人员
家庭自测血压适用于老年人、妊娠妇女、糖尿病、可疑白大衣性高血压、隐蔽性高血压、难治性高血压、预测预后、改善治疗依从性、长时期血压变异和降压疗效评估等。对伴有精神焦虑、抑郁或擅自改变治疗方案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家庭自测血压。
学会自己检测血压
许多高血压病人对自己的血压波动情况并不十分清楚,有的病人因为没有明显症状或暂时没有出现并发症,就不关心自己血压的高低,结果导致高血压病的进一步恶化或引起其他更严重的疾病。这些问题在高血压患者中屡见不鲜。
仅7%患者能坚持每天测血压
目前原发性高血压虽然尚无根治方法,但是高血压对心、脑和肾脏的破坏往往与血压高低密切相关;同时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降压治疗可以减少高血压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使血压降到目标值是硬道理。然而血压易受环境、活动、情绪及用药不规则等多种因素影响而发生波动,因此高血压病人要经常自我测量血压,使血压尽可能地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据调查显示,目前中国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率很低,仅有不到7%的高血压患者能坚持每天测量血压,超过40%的患者只有在头晕、头痛等症状发生时才测量血压,有3.1%的患者甚至半年才测量血压一次,而这些往往都会造成病情延误和严重的后果。
定期家庭自我测量血压是高血压患者了解血压水平的一种非常可靠实用的方法,也是平稳控制高血压、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措施。
根据患者的病情,在每天不同时间段多次测量血压,可了解日常生活中血压的动态变化状况。另外,这样做患者能真切地感受到服用药物、限盐、戒酒、减重等手段对血压控制的积极作用,纠正服药不规律、不重视非药物治疗的不良习惯。
每次测血压3遍取平均值
患者在家自测血压时不可太随意,一定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 测血压前至少休息5分钟。
2. 袖带与心脏保持同一水平。
3. 取靠背椅坐位,测血压时保持安静,不讲话,不活动肢体。
4. 每次测血压3遍,取其平均值为本次血压值。
5. 自测血压的间期及频率。不同阶段的高血压病人,测量血压的频率不同。
初始阶段:连续测量7天,每天6~9时之间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18~21时测量一次,每次3遍,取其平均值。
计算时排除第一天血压值,仅计算后6天血压平均值,即记录12个读数,取其平均值。
治疗阶段:根据第一周自测血压值指导药物治疗。如改变治疗,则自测血压2周,用2周血压平均值评估疗效。
随访阶段:如高血压得到控制,建议每周自测血压一次;如血压未控制或血压波动大,则建议增加自测血压频率,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或每周自测几次。
特殊情况:如要鉴别隐蔽性高血压、白大衣高血压(在诊室测量血压时高)、难治性高血压,建议每天自测血压早晚各一次,连续测量2~4周。
要了解24小时血压波动变化,可增加自测血压频率,如6~8时、12~14时、16~18时、20~22时各测一次,连续自测2~4周。
长期观察:一般每周自测血压一回,早晚各一次,每3个月重复头一周的自测血压频率,即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测7天。血压平稳后,不提倡太过频繁测量血压。
首选上臂式电子血压计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提出,自测血压时提倡使用经国际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所以我们建议,高血压患者家庭选择购买符合国际标准、精准度高、便利性强的电子血压计或水银血压计,即便无医生帮助也能准确地了解各种状态下的血压变化,掌握降压药物的疗效,使血压达标,降低心脑血管的发病率。
家庭自测血压7大好处
有助于早期诊断高血压
目前,日本约有3 500万高血压患者,约有3 500万台电子血压计分布在各个家庭中。许多病人是通过自测血压发现血压偏高进而去医院确诊的。因此,日本高血压的知晓率达60%以上。但中国仅30.2% ,即在中国有2/3的病人自己并不知晓自己患有高血压。不少病人发生中风、肾衰或心脏病后才知道自己患有高血压。因此,大力提倡35岁以上的人每年测一次血压,尤其有高血压家族史(父、母有高血压)者,以早期发现高血压。
帮助发现“被掩盖的高血压”
实际上,有不少的高血压病人被漏诊。由于早期高血压病人的血压一般波动很大,医院测压时只是测量某一次血压,往往处于“正常”值范围之内,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或自己多次测量血压,可以发现其他许多时间点血压均明显升高,这被称为“被掩盖的高血压”,不及早发现、及早降压,对靶器官损伤会很大。
可检出“白大衣高血压”
“白大衣高血压”在确诊的高血压人群中占10%以上,尤其在早期新诊断的高血压病人中更多见。在诊所测压值明显高于自测血压值(一般≥20/10毫米汞柱)。研究发现,诊所测压和“金标准”24小时动态血压测得的数值不相关,而自测血压和24小时动态血压测得的结果却是相关的。可见,自测血压比诊所测压能更准确地判断是否患有无须治疗的白大衣高血压。
提高高血压病人治疗的顺应性
一项研究把250例新诊断或血压未控制的高血压病人分成两组,一组提供电子血压计家庭自测血压干预治疗;另一组为对照组,进行一般治疗,无自测血压。随访6个月后,发现在家自测血压组病人总的顺应性、按时服药率及血压下降水平均明显优于无自测血压组。说明病人掌握自己血压变化,提高了治疗的依从性,有助于配合医生做自己的“最好的医生”。
帮助发现所谓“控制良好”的高血压病人
平时高血压病人常一月一次地来医院就诊、测压、开药,如每次清晨服药后,上午来就诊测得血压“正常”,岂不知,下午、晚间血压可能会升高。自测血压可以多次测压,帮助发现诊所未发现的异常高血压,有助于医生更合理地用药。
有利于发现和控制“清晨高血压”
长期的临床观察发现,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性。心梗、猝死和中风等好发于清晨醒后的数小时内。如果清晨血压较夜间最低的收缩压差值≥50毫米汞柱或清晨平均收缩压≥170毫米汞柱、平均血压≥150/90毫米汞柱,称为血压的“晨峰”,即清晨高血压。佛明翰研究发现,清晨猝死的危险度较其他时间至少高70%。提倡清晨及时自测血压,以发现血压升高,及早自我调整用药的时间及服法。当然,少数人不存在“晨峰”现象而是“晚峰”,即每天清晨血压不高,但下午到晚间血压很快上升。这种状况常常是由病人自测血压发现而告知医生的。
帮助了解“长效降压药物”是否长效
一般用24小时动态血压谷/峰(T/P)比值≥50%来衡量一种降压药物是否能持续作用24小时。有些降压药是公认的长效药,但由于存在个体药物代谢的差异,少部分人服用后,不能维持24小时,如清晨服一次氨氯地平(络活喜)、氯沙坦(科素亚)等,到下午血压就回升。这时必须改为一天2次服药或选用其他中效药物来降压。遇到这种现象无须多次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只需病人多次测压就可以掌握。病人只需每天清晨测压,反映了服长效降压药24小时后的血压(谷值),服药3~8小时多次测压有助于了解是否有效及降压幅度(峰值),下午4~8点测压了解清晨服药后10~14小时血压控制程度。
起床头晕呕吐的检查方法
测血压尽量用右臂
此外,掌握正确的自测血压方法尤为重要。范主任介绍,通常,在家中自测血压的方法为:早上起床时测一次,中午、晚上各测试一次,每天3次。一次血压高,不能诊断为高血压,应该至少连续测一周,如果每次血压都高,才认为可能是高血压。
建议市民在家可以使用袖带式血压计,相对比较准确。在家自测血压应该测同一只胳膊,最好是右胳膊,因为两只胳膊测出的血压值本身就有差别。
测血压尽量用右臂
专家说,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疲劳、心跳快、不明原因流鼻血等症状,都有可能是高血压的前兆,应及时就诊。现在患单纯高血压的患者至多占高血压患者的20%,大部分高血压患者伴随患有肥胖、高血脂、高血糖,表现为“代谢综合征”。
市民在进行身体检查时,要进行全面检查,除测量血压外,还要注意体重和血糖的变化。
以上的文章我们了解到了早晨起床头晕呕吐,我们可以通过测量血压的方式来测量自己是否患有血压疾病,包括日常生活当中自己的新陈代谢有问题,身体不注意血糖变化都有可能会引发后果很严重。
测血压前先排小便
高血压是当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且患病率仍在上升,如今,人们已经普遍认识到它的危险性。持久、有效地降压必须建立在正确监测血压的基础上。除了在医院就诊时测血压外,患者还会进行血压的自测。
自测血压是提高血压控制率的有效途径。但是,在家中自测血压需要注意,必须在排空膀胱之后进行。否则如果膀胱充盈,腹腔压力会比较大,回心血量增加,导致血压增高,测量不准。当人在憋尿时,膀胱壁处于紧张状态,此时监测血压,其必定会迅速上升。这是因为膀胱壁张力增高后,膀胱反射性引起血压升高。因此,在家自行测量血压也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测血压前,休息并放松5分钟,排空膀胱。
▲不舒服、感冒、焦虑、疼痛时不要测量。
▲进餐后至少两个小时,饮用咖啡或吸烟后至少半小时再进行血压测量。
▲测量时应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在手臂下放一个软垫或毛巾,保持与心脏在同一水平。
▲整个测量过程不要讲话,不活动肢体,保持安静。
另外,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家庭自测血压,更不能根据自测血压的结果自行改变治疗方案。如果需要调整治疗和用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资料显示,我国相当多的居民从未测过血压,仅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时才发现自己患有高血压。而在西方发达国家,人们都十分重视高血压患者家庭自测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血压测量方法
1、自我测量血压
自我测量血压是受测者在家中或其他环境里给自己测量血压,简称自测血压。自测血压有以下6大意义。
1.区别持续性和“白大衣”高血压。在家中自测的血压值不应超过135/85毫米汞柱。
2.评估抗高血压药物的疗效。
3.改善病人对治疗的依从性。
4.可能降低治疗费用。
5.自测血压具有时间上的灵活性。例如,部分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多在5~6点或19~20点升高,依靠诊室偶测血压易漏诊,而自测血压易于发现这部分患者。
6.可经常性观测。随时了解治疗中血压的变化,为诊疗提供更加完善的资料。
自测血压的具体方法与诊所偶测血压基本上相同。可以采用水银柱血压计,但必须培训柯氏音听诊法。一般推荐使用符合国际标准(ESH和AAMI)的上臂式全自动电子血压计。不推荐使用半自动、手腕式和指套式电子血压计。自测血压时,也以3次读 数的平均值记 录,同时记录测量日期、时间、地点和活动情况。一般而言,自测血压值低于诊所血压值。目前尚无统一的自测血压正常值,推荐135/85mmHg为正常上限参考值。
2、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是目前临床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具体的要求如下。
测量血压的环境应安静、温度适当。测量前至少休息5分钟。测前半小时禁止吸烟,禁饮浓茶或咖啡,小便排空。避免紧张、焦虑、情绪激动或疼痛。
被测者一般采取坐位,测右上臂,全身肌肉 放松;不应将过多或太厚的衣袖推卷上去,挤压在袖带之上。肘部应置于心脏同一水平上。
袖带的气囊应环绕上臂的80%,袖 带下缘应在肘弯上2.5厘米。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下肘窝处肱动脉上(不可将听诊器胸件置于袖带里 ),轻按使听诊器和皮肤全面接触,不能压得太重。
原发性高血压检查项目
1.诊所偶测血压
诊所偶测血压(简称偶测血压)是由医护人员在标准条件下按统一的规范进行测量,是目前诊断高血压和分级的标准方法。应相隔2min重复测量,以2次读数平均值为准,如2次测量的收缩压或舒张压读数相差超过5mmhg,应再次测量,并取3次读数的平均值。
2.自测血压
采用经国际标准(bhs和aami)考核的上臂式半自动或全自动电子血压计在家中或其他环境中患者给自己测量血压,称为自测血压或家庭测压。自测血压通常稍低于偶测血压,其正常上限参考值为l35/85mmhg。自测血压可在接近日常生活的情况下获得多次测量值,从而可提供日常状态下有价值的血压信息,在评价血压水平和指导降压治疗上已成为偶测血压的重要补充,在诊断单纯性诊所高血压和改善治疗的依从性等方面均极其有益。
3.动态血压监测
一般监测的时间为24h,测压时间间隔为15-30min,白天和夜间的测压时间间隔宜相同。如仅作诊断评价亦可仅监测白天血压。动态血压监测提供24h中白天和夜间各时间段血压的平均值和离散度,可较为客观和敏感地反映患者的实际血压水平,且可了解血压的变异性和昼夜变化节律性,估计靶器官损害与预后,比偶测血压更为准确。
动态血压监测的参考标准正常值为:24h均值低于130/80mmhg,白天低于135/85mmhg,夜间低于125/75mmhg.夜间血压均值一般较白天均值低10%-20%。正常血压波动曲线状如长柄勺,夜间2~3时处于低谷,凌晨迅速上升,上午6~8时和下午4~6时出现两个高峰,尔后缓慢下降。高血压患者的动态血压曲线亦类似,但水平较高,波动幅度较大。(
三种人自测血压应该注意的方法
在家自测血压的基本事项相信不少人都有所了解,所以这里我们要提醒三类人群,自测血压时特别要注意方法,否则容易造成数据不准确。
1.特殊的老年患者
老年患者最常见的高血压类型是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此外,白大衣高血压、隐性高血压,以及体位性低血压也较为多见,还有可能表现为假性高血压(收缩压偏高)与假性低血压(收缩压偏低)。因此对于特殊的老年人,每次应测量2次或多次血压,并算平均值。此外,还要常规加测站立位血压,及早发现体位性低血压。
2.心律失常患者
特別是脉搏短促明显的房颤患者,测量血压原则上是提高充气压,减慢放气速度,测量多次血压,取其平均值。充气至200—250毫米汞柱后缓慢放气,听到的第1个搏动声为收缩压。如果自测血压有困难,此类人群最好能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这样能获得更为客观的血压值。
3.肥胖患者
肥胖的人如使用过小、过短袖带,测得的血压往往比真实值偏高。因此,上臂粗或肱二头肌发达者,需要使用更长更宽的袖带来压迫肱动脉。
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
在家自测血压记住一个标准值
一般人对高血压的认识是,同一天的3次血压达到或超过140/90mmHg。而在家里量血压,标准要降低5mmHg。就是说,如在家中不同时间、多次测量的血压都达到或超过135/85mmHg,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
家里环境比较安静,也没有“白大衣效应”,所以在测量血压时往往比较放松,诊断标准也就更严一些。另外,国外多项对自测血压资料的汇总分析也支持,将135/85mmHg作为家庭自测血压的诊断标准。
自测血压建议采用国际标准认证的上臂式电子血压计,一般人群不建议使用腕式血压计。自测血压对初诊高血压或血压不稳定的高血压患者,建议连续家庭测量血压7天(至少3天),每天早、晚各1次,每次测2~3遍,取后6天的血压平均值作为参考值。
自测血压前准备:
患者应该在安静温度舒适的环境休息5-10分钟。被测的上肢应该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受试者测压前半小时内未进食或吸烟,焦虑、紧张、室温过冷过热、疲劳、疼痛、膀胱内尿充盈等都会影响血压。
自测血压的要求:
1、首次就诊需测左、右臂的血压,并予记录,以后固定测量较高一侧的上臂血压。如果双臂血压相差不大,可固定测量右臂血压。每次测压需连续两次或以上以平均值做记录。
2、使用12-13厘米X35厘米标准袖带。气囊和袖带的宽度及长度对准确测量血压极为重要。气囊太宽,测得的血压比实际低;气囊太窄,测得的血压比实际血压高。
3、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气表式及电子血压计。水银柱式血压计的水银必须足量,刻度管内的水银凸面正好在刻度0处。使用标尺必须垂直。气压表式及电子血压计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自测血压的方法
测压前准备:
患者应该在安静温度舒适的环境休息5~10分钟。被测的上肢应该裸露,手掌向上平伸,肘部位于心脏水平。受试者测压前半小时内未进食或吸烟,焦虑、紧张、室温过冷过热、疲劳、疼痛、膀胱内尿充盈等都会影响血压。
对测压的要求:
(1)首次就诊需测左、右臂的血压,并予记录,以后固定测量较高一侧的上臂血压。如果双臂血压相差不大,可固定测量右臂血压。每次测压需连续两次或以上以平均值做记录。 海军总医院航海航空医学中心杨文
(2)使用12~13厘米×35厘米标准袖带。气囊和袖带的宽度及长度对准确测量血压极为重要。气囊太宽,测得的血压比实际低;气囊太窄,测得的血压比实际高。
(3)常用的血压计:有水银柱式、气表式及电子血压计。水银柱式血压计的水银必须足量,刻度管内的水银凸面正好在刻度0处。使用标尺必须垂直。气压表式及电子血压计至少每6个月校准一次。
测量血压步骤同前面有关内容。
一些特殊问题:
(1)在某些患者直至袖带内压力下降到0,脉搏声音方才消失。这种情况较多见于儿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心输出量(如贫血、甲亢、妊娠)及明显血管扩张(运动后)的患者。此时就以声音突然变小时作为舒张压。
(2)听诊间隙:在某些人特别是高血压患者,常于较高压力时听到脉搏音,随着压力下降,此声音消失,以后在较低压力水平又重复出现,这种较早出现的、短暂的声音消失被称为听诊间隙。它可持续达40mmHg,因此,很可能将收缩压造成向下误差或将舒张压造成向上误差。克服的方法是:在充气时用手按压桡动脉,直至脉搏消失后才停止增加压力。
(3)上臂位置的影响:上臂位置放置高于心脏水平,可使测得血压过低,相反低于心脏水平则测得血压过高。
哪些人需要自测血压
导语:提倡家庭自测血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公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便更好地控制高血压。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因为焦虑的病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高了,往往过于紧张,甚至擅自加药。
哪些人需要自测血压?
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两亿人,但是高血压控制率不足10%,其中原因之一是病人不知道自己的血压水平,仅凭感觉用药。而有相当多的农民从未测过血压,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患有高血压,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知自己患有高血压。
2008年的10月8日是第11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家庭自测血压”,而提倡家庭自测血压的目的,就是要引导公众尤其是高血压患者通过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以便更好地控制高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鉴别诊断高血压类型、评估降压疗效以及预测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等均有重要价值。
按照欧洲高血压学会建议,自测血压的适用对象是:可疑白大衣高血压、可疑隐蔽性高血压、抗高血压治疗指导、老年高血压、妊娠、糖尿病、难治性高血压,改善病人治疗依从性,预测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但对精神抑郁或焦虑,或擅自修改治疗方案的人,不建议自测血压。因为焦虑的病人一看到自己的血压高了,往往过于紧张,甚至擅自加药。
白大衣高血压,是指有些人去医院就诊时,在医生诊室测量血压时血压升高,但回到自己家中自己测血压或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时血压正常。过去认为这种高血压仅因病人精神紧张导致,实际血压尚属正常。现在经研究发现,它可能是处于正常血压与明显持续性高血压之间的一种中间状态,应加强随访观察。
隐蔽性高血压,则是指只有在运动时监测才能发现的血压升高,在诊室不能检测到,常见于男性、年轻人,伴有较高的晨起心率。
总体而言,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都需要自测血压,尤其是治疗依从性不好的病人,必须坚持自测血压。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如果合并高血压,则属于高危病人。如果再合并其他危险因素,就是非常高危的病人,很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病。这类病人必须自测血压。
患者在进行自测血压之前,需由医护人员培训相关操作技能,包括血压计使用方法、误差校对、测量步骤、器械保存等相关内容。
世界高血压联盟(WHL)提倡的自测血压方法,具体包括:①测量前休息并放松5分钟;②餐后至少2小时、喝咖啡或吸烟后至少半小时再测血压;③保持手臂与心脏在同一水平;④家庭自测血压数值应参考两次7天的早晨和晚上的测量值;⑤不应考虑单独一天或第一天的家庭自测血压值;⑥不舒服、感冒、焦虑、紧张、疼痛时不要测量等。如果是诊断初期,应连续7天早晚各测1次血压;如果是长期观察,可每3个月重复测量1周。测量时间一般为早晨6:00~9:00,晚上18:00~21:00。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应适当增加测量次数。
高血压患者更应该重视自测血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情况,提高治疗依从性,以便更好的控制高血压。自测血压对提高高血压患者治疗的主动性,控制高血压有积极意义,对高血压的鉴别诊断,疗效评估及心血管病发生危险的预测均有重要价值。
因家庭自测血压的血压值通常会低于诊所血压,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相当于诊所血压的140/90毫米汞柱。当非同日多次家庭自测血压的平均值≥135/85毫米汞柱,可考虑诊断为高血压。应及时就医治疗,避免延误病情,给身体带来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