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脉的准确位置图
任脉的准确位置图
任脉穴属于奇经八脉穴,起于小腹,交会于督脉,再分别通过鼻翼两旁,止于眼眶,交于足阳明胃经。
安眠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安眠穴穴位的准确位置图
位置:耳垂后的凹陷与枕骨下的凹陷连线的中点处。
取穴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或侧伏位,安眠穴位于项部,当翳风穴和风池穴边线的中点。
生理解剖: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颈阔肌和头夹肌。皮肤由枕小神经和耳大神经双重分布。头夹肌由第二颈神经后支的外侧支到配。
功能主治:失眠,头痛,眩晕,心悸,癫狂。
艾疗操作:直刺0.5~1寸。艾灸3-5壮,或直接灸5到10分钟。
按摩操作:用双手中指指端按揉2分钟。具有镇静助眠的作用。
任脉的准确位置图 任脉功能主治疾病
对于小腹,脐腹,胃脘,胸, 颈,咽喉,头面等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症,部分腧穴均有强壮作用,还可以治疗神志病。
下焦病:小腹胀满,疼痛,二便不通,遗精,月经不调,痛经。
中焦病:腹胀,腹痛,肠鸣,腹泻,胃脘痛,呕吐,纳呆,水肿。
上焦病:胸闷,气喘,咳嗽,胸痛,呃逆。
面颈部疾病:失语,口眼歪斜,牙痛。
急脉的准确位置图作用 急脉穴的准确位置图
在耻骨结节的外侧,当气冲穴外下方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前正中线旁开2.5寸。
带脉的准确位置图 带脉的准确位置
定位:在侧腹部,第11肋骨游离端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取穴:腋中线与平脐横线之间交点即是本穴,按压时有酸胀感。
冲脉的准确位置图片
冲脉循经上至头,下至足,后行于背,前布于胸腹,可谓贯穿全身,分布广泛。
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脊柱之类,与督脉相通。其外行者经大腿上端内侧部(气街)与足少阴经并行,沿着腹部两侧,上达咽喉,环绕口唇。
针刺孔最有什么作用
针刺孔最的准确位置图
准确位置: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7寸。
定位取穴:把手臂前伸,手掌向上,从肘横纹(尺泽)直对腕横纹脉搏跳动处(太渊)下行5寸处。(注意:从太渊至尺泽为12寸)。
针刺孔最的作用
类属:属手太阴肺经,为该经腧穴。
作用:清肺止血,止咳平喘,舒筋活络。
主治病证:
1.肺热炽盛,热伤血络之咯血,鼻衄等病证。
2.风热,风痰,痰热犯肺之胸痛,咳嗽,气喘,失音,咽喉肿痛诸病证。
3.经络不通之肘臂挛痛,腕痛,上肢不遂诸症。
操作方法
简易取法:掌后第1横纹上七寸,在桡骨尺侧边。伸臂仰掌取穴。
进针深度:针0.5-1.0寸,留针15分钟;艾炷灸3-5壮,或温和灸5-10分钟。
针感:局部酸胀沉重,有针感向前臂放射。
注意:针刺时要避开桡动,静脉,防止刺破血管,引起出血。
任脉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任脉不通的症状
任脉不通可表现为月经不调,胎动不安,少腹坠胀,阴道下血,淋漓不尽,甚或滑胎;经闭不孕,带下色白,小腹积块,胀满疼痛,游走不定,任脉不通,肝经气滞,则睾丸胀痛,疝气。
带脉的准确位置图
带脉穴为带脉之所过,又主治带脉及妇人经带疾患,脉穴同名,故称带脉。
带脉穴位置:在侧腹部,当第11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肝经章门穴下1.8寸处;侧卧取穴。
申脉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足外侧部,外踝尖直下,外踝下缘与跟骨之间凹陷中。
简易取穴:在外踝直下0.5寸,前后有筋,上有踝骨,下有软骨,其穴居中。
冲脉的准确位置图
冲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并在此分为三支: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散布于胸中,再向上行,经咽喉,环绕口唇;一支沿腹腔后壁,上行于脊柱内;一支出会阴,分别沿股内侧下行到足大趾间。
督脉的准确位置图
督脉起于小腹内胞宫,下出会阴部,向后行于腰背正中至尾骶部的长强穴,沿脊柱上行,经项后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沿头部正中线,上行至巅顶百会穴,经前额下行鼻柱至鼻尖的素髎穴,过人中,至上齿正中的龈交穴。具体经脉位置如下:
任脉的准确位置图和作用 任脉循行路线
任脉主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上行于阴毛部,沿着腹部正中线上行,经过曲骨,关元,鸠尾等穴,到达咽喉部(天突),到达下唇内,左右分行,沿面颊,上至眼眶下承泣穴,交于足阳明胃经,止于承浆穴。其分支由胞中分出,与冲脉相并,上行于脊柱,循行于背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