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胆囊壁毛糙的预防

胆囊壁毛糙的预防

日常生活中

胆囊炎病人要限制食油量,急性期每日限20~30克内,好转时限50~60克内,忌吃肥肉。

体检报告为胆囊壁毛糙,可怀疑是慢性胆囊炎。如果伴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疼痛、上腹饱胀、对高脂肪餐不能耐受、右上腹有压痛,就可能诊断慢性胆囊炎。如果你目前尚无临床症状,暂无需治疗。

预防发病

但为了预防发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饮食卫生,食勿过饱,平时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严格控制肥肉、油炸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宜吃植物油,不宜吃动物油。专家认为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胆作用;一切酒类及刺激性食物或浓烈的调味均可能导致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更应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以防诱发胆囊炎;平时应吃易消化、少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年复查肝胆B超,如有新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胆囊壁厚毛糙应该如何治疗

1胆囊壁毛糙其实是胆囊炎的影像表现。所以治疗胆囊壁毛糙其实就是对于胆囊炎的治疗。急性胆囊炎的话首先就是要解痉、镇痛,可使用阿托品肌内注射等。其次就是要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菌进一步感染。

2对于慢性胆囊炎,我们可以选择一些利胆药物,比如可口服50%古巴酸镁、去氢胆酸片等。如果身体内有寄生虫的话可以进行驱虫疗法。再者就是进行溶石疗法,如可用鹅去氧胆酸等进行。

3对于胆结石的话,我们首选的就是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治疗。这种手术方法比经典的开腹胆囊切除对机体的损伤小,并且疗效确切,对于以后的复发等都有很好的预防效果。配合药物治疗效果很好。

这个疾病的原因一般是比较复杂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患者在进行治疗的时候应该食用一些脂肪比较低的食物,不要吃脂肪过高的食物。平时可以多吃一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或者瘦肉,但是瘦肉尽量也不要吃得太多了,甲壳类食物尽量还是不要吃的。

胆囊壁稍毛糙的食物疗法

胆囊炎症状出现时可以用食物疗法进行处理。

紫花苦菜红糖汤:取紫花苦菜15克洗一遍(一遍即可),放入锅(一般锅即可),加水约1000毫升;煮开后多煮5分钟左右,然后去渣,剩余汤入暖瓶或容器置入冰箱保存;饮用紫花苦菜汤时,必须温服。每次50-100毫升,每天3次,先把红糖放入杯内,把烧好的紫花苦菜汤倒入杯中充分搅拌,待温时喝下,红糖(最好是百货店里散装深颜色的普通红糖),红糖加两三勺;饭后30分钟服;

化瘀养肝蜜:山楂250克,丹参500克,枸杞子250克,蜂蜜1000克,冰糖60克。先将前三味药浸泡2小时后煎成药液,再把蜜、糖兑入药液内,以微火煮沸30分钟,待至蜜汁与药液溶合而呈黏稠时离火,冷却后盛入容器内密封保存。每日3次,每次1匙,以开水冲饮,可连续击服用2~3个月;

黑豆川芎粥:黑豆25克,川芎10克,粳米50克,红糖20克。川芎水煎去渣,先加黑豆煮熟,再入粳米同煮为粥,放入红糖即成,作早晚餐服食;

醋溜白菜(家常菜)白菜300克,食醋1勺,油少许,适量的盐(依个人口味)最好以清淡为主,以上以正常家常菜做法做好,每天吃1次,坚持2个月,会有明显好转。

坚持吃苹果(每天1个),坚持2个月,会有明显好转。

胆囊壁稍毛糙的病因和食物疗法,相信很多的出现这种情况的患者,已经通过以上的了解,了解了胆囊壁稍毛糙的病因和食物疗法,在了解以后,建议你尽快的通过食物的一些疗法,让自己这种疾病,尽快的得到康复,才能保障自己的肝胆更健康。

膀胱壁毛糙是什么疾病

方法/步骤

1. 膀胱炎多是由大肠杆菌以及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细菌病毒,经由尿道的逆行感染所致。因女性的尿道比较短,且与阴道临近,所以更容易出现膀胱炎。而膀胱壁毛糙也是慢性膀胱炎检查中的一个常见表现,在长期的慢性炎症刺激下,就会出现膀胱壁毛糙,因此当女性膀胱壁存在毛糙时,多是考虑为慢性膀胱炎。

2. 当然,这只是慢性膀胱炎检查中的一个表现,若要确诊,还要配合其他检查。慢性膀胱炎的尿常规检查可见少量或是中等量白细胞、红细胞,中段尿培养反复阳性;尿路造影可发现膀胱容积缩小,且膀胱边缘毛糙或不规则;通过膀胱镜观察,可见膀胱颈及三角区有水肿性炎症,整个膀胱呈现片状红肿粘膜、易出血等。

3. 若是确诊为慢性膀胱炎,患者要及时治疗。若是久拖不治,很可能会使得疾病出现恶化,最终可演变成尿毒症,危害巨大。治疗上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多是主张采用的是抗生素或手术的疗法,但是效果都不是很明显。抗生素容易出现耐药性,导致疾病久治不愈;手术一方面痛苦大,再就是很难除根,术后易出现反复发作的情况。从整体效果来看,目前认为中医治疗是最佳办法,如口服利尿消炎丸就能够取到标本兼治的效果。

上面就是关于膀胱壁毛糙的一些常识介绍,在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大家都应该重视在生活当中关注这些问题,遇到任何异常状况都应该注意调理治疗,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减少一些疾病,给我们身体产生的不利影响和危害。

胆囊炎的分类标准

1.急性胆囊炎

①多以食用油腻食物为诱因。②突发右上腹持续性剧烈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胛部放射,常有恶心、呕吐、发热。③右上腹有压痛、肌紧张,墨菲征阳性,少数可见黄疸。④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血清黄疸指数和胆红素可能增高。⑤B超可见胆囊肿大,胆囊壁增厚或毛糙,囊内有浮动光点,伴有结石时可见结石影像。⑥X线检查:胆囊区腹部平片可有胆囊增大阴影。

2.慢性胆囊炎

①持续性右上腹钝痛或不适感,或伴有右肩胛区疼痛。②有恶心、嗳气、反酸、腹胀和胃部灼热等消化不良症状,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③病程长,病情经过有急性发作和缓解交替的特点。④胆囊区可有轻度压痛的叩击痛。⑤胆汁中黏液增多,白细胞成堆,细菌培养阳性。⑥B超可见胆囊结石,胆囊壁增厚,胆囊缩小或变形。⑦胆囊造影可见胆结石,胆囊缩小或变形,胆囊收缩功能不良,或胆囊显影淡薄等。

胆囊壁毛糙的判定指标

胆囊为梨形中空器官,位于肝的胆囊窝内,分底、体颈三部分。胆囊壁薄而光滑,正常壁厚1--2mm。超声检查胆囊,胆囊腔内无回声,后壁回声增强。胆囊长径6--8cm,横径 4.0cm±,胆囊壁厚超过3.0mm为胆囊壁增厚。胆囊壁增厚常见于胆囊炎、肝炎、低蛋白血症、心衰、腹水。正常人餐后胆囊壁可增厚达4.0mm-- 5.0mm。

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时,胆囊壁增厚、毛糙。黄疸越重,胆囊壁改变越明显。患者无胆囊炎症状和体征。随着肝炎病情好转,胆囊壁恢复正常。

急性胆囊炎时囊壁增厚达4mm,囊壁模糊不清。若囊壁水肿显著,壁厚可达7.0mm,B超下可出现双层回声。慢性胆囊炎时胆囊可缩小,囊壁均匀或不均匀增厚,囊壁毛糙,可出现囊壁钙化。

病毒性肝炎引起胆囊的超声图像变化(中华传染病杂志89.3.174报告),74例经肝活检确认的病毒性肝炎,其中急性轻性肝炎10例,7例胆囊有改变;慢活肝42例中17例有胆囊变化,慢迁肝20例中9例有胆囊改变;肝硬化2例中1例有胆囊改变。胆囊的异常改变有胆囊壁增厚,胆囊体积增大,胆囊不显影,胆囊收缩功能不良,胆囊体积变小等。病毒性肝炎引起胆囊变化的相理不清。胆囊改变与病毒性肝炎的病情轻重无关,与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无关,与肝炎分型无关。其中3例进行十二指肠引流检查,胆汗正常,可除外胆炎症。而与白/球比值(低蛋白血症)有明显关系。

健康人超声检查仅发现胆囊壁毛糙,胆囊壁不增厚,无胆囊炎的症状和体征,无病毒性肝炎,无脂肪肝,无酒精肝。仅凭胆囊壁毛糙不能诊断为胆囊炎,宜定期随访。我近20多年的临床观察,仅有胆囊壁毛糙,不能定为疾病。

慢性胆囊炎病人有哪些症状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我国也不少见。慢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病人过去并没有患过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疤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患了慢性胆囊炎后,病人主要会有以下两组症状:①结石一时性阻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的发作,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疼痛可牵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处,可伴恶心和呕吐。②常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进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会使这些症状加剧。因此,有的病人可以并无胆绞痛的发作,只是感到上腹不适、嗳气、吞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往往误认为自己是患了“胃病”。这些病人“症”虽在“胃”,但病“根”却在“胆”,虽长期按“胃病”进行“对症治疗”,但因未消除病“根”,故病情经久不愈。

胆囊造影和b型超声肝胆扫描是诊断慢性胆囊炎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胆囊造影可以发现胆结石、胆囊缩小变形,以及浓缩和收缩不良等情况,有时胆囊不显影。b超检查除了可探查出胆结石和胆囊外型改变以外,还能看到胆囊壁有变毛糙、增厚等征象。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及时就医,通过以上检查,一般可以明确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慢性胆囊炎病人有哪些症状

慢性胆囊炎是最常见的一种胆囊疾病,病人一般同时有胆结石,但无结石的慢性胆囊炎病人在我国也不少见。慢性胆囊炎有时可为急性胆囊炎的后遗症,但大多数病人过去并没有患过急性胆囊炎,由于胆囊长期发炎,胆囊壁会发生纤维增厚,疤痕收缩,造成胆囊萎缩,囊腔可完全闭合,导致胆囊功能减退,甚至完全丧失功能。

患了慢性胆囊炎后,病人主要会有以下两组症状:

①结石一时性阻塞胆囊管,引起胆绞痛的发作,疼痛多位于上腹部或右上腹,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疼痛可牵涉到背部或右肩胛骨处,可伴恶心和呕吐。

②常有腹胀、上腹或右上腹不适、胃灼热、嗳气、吞酸等一系列消化不良的症状,进食油煎或多脂的食物往往会使这些症状加剧。因此,有的病人可以并无胆绞痛的发作,只是感到上腹不适、嗳气、吞酸等一些消化不良的症状,往往误认为自己是患了“胃病”。这些病人“症”虽在“胃”,但病“根”却在“胆”,虽长期按“胃病”进行“对症治疗”,但因未消除病“根”,故病情经久不愈。

胆囊造影和b型超声肝胆扫描是诊断慢性胆囊炎很有价值的检查方法。胆囊造影可以发现胆结石、胆囊缩小变形,以及浓缩和收缩不良等情况,有时胆囊不显影。b超检查除了可探查出胆结石和胆囊外型改变以外,还能看到胆囊壁有变毛糙、增厚等征象。有上述症状的病人,应及时就医,通过以上检查,一般可以明确慢性胆囊炎的诊断。

如何预防胆囊壁毛糙

但为了预防发病,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注意饮食卫生,食勿过饱,平时以低脂肪、低胆固醇食物为主,严格控制肥肉、油炸食品、蛋黄、动物内脏、鱼子等;宜吃植物油,不宜吃动物油。

专家认为植物油有一定的利胆作用;一切酒类及刺激性食物或浓烈的调味均可能导致胆囊炎的急性发作;注意休息,避免过劳,更应避免情绪激动和精神紧张,以防诱发胆囊炎;平时应吃易消化、少渣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每年复查肝胆B超,如有新的变化,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

胆囊炎的原因

1.胆囊出口梗阻,胆汁排出障碍。

多种因素均可引起胆囊管梗阻导致导致不能顺利排出而滞留于胆囊内。70%以上的急性胆囊炎与胆囊结石阻塞有关。由于胆汁滞留并经浓缩后,胆汁成分发生改变,胆盐浓度增高,刺激胆囊粘膜引起化学性炎症。胆汁排出障碍通过前列腺素增加等可能机制,使得胆囊壁腺体分泌增加,同时胆囊仍接受来自肝脏的胆汁,使得胆囊内压力进一步增加,胆囊增大,胆囊壁张力增加,囊壁内血管、淋巴管受压、血液和淋巴液循环不良,可使胆囊壁产生缺血性炎症,甚至胆囊壁坏死穿孔引起胆汁性腹膜炎。

2. 感染。

一般情况下,胆汁内没有细菌生长,极少量的细菌会进入胆道内,随着胆汁的冲洗而排出十二指肠,但一旦出现胆汁潴留,胆囊内的环境则有利于细菌的繁殖生长。细菌感染是急性非结石胆囊炎的主要发病原因。急性胆囊炎感染的细菌多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或混合感染。

3.胆囊壁血供不足。

休克创伤、手术后、心力衰竭,特别是老年人动脉硬化或服用作用于血管的药物等,可使胆囊的血供减少,胆囊壁缺血,抵抗力下降而导致胆囊炎。

相关推荐

如何诊断胆囊息肉

如何诊断胆囊息肉?对于这个问题,由于胆囊息肉在临床上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只有通过检查的方法才能确定,那么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如何诊断胆囊息肉?诊断胆囊息肉的检查方法具体介绍如下: 1、B超检查 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杨汉良等报道B超对PLG检出率为92.7%,特异性94.8%,假阳

胆结石和胆囊炎有区别吗

胆囊炎与胆石症互为因果,急性胆囊炎和慢性胆囊炎是胆囊受细菌的侵袭,胆囊壁水肿、发炎,致使囊壁的血供障碍,进一步加剧炎症,胆囊对胆汁酸和卵磷脂吸收增加,使胆汁酸正常比例失调。细菌由于炎症,囊壁粘膜脱落。胆囊、胆管的炎症,可造成胆汁瘀滞,这些都是形成结石的重要因素。如果结石的形成,由于结石的刺激或结石嵌顿于胆囊颈或胆囊管内,胆汁排泄不畅,胆汁对胆囊壁的化学刺激,又非常容易受细菌感染,发生急性胆囊炎,或者使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在胆囊炎病人中,90%以上是由结石引起的,有10%的非结石性胆囊炎,最常见的有梗阻性胆

慢性胆囊炎是怎么回事

一、发病原因 1.慢性结石性胆囊炎与急性胆囊炎一样,因为胆囊结石引起急性胆囊炎反复小发作而成,也即慢性胆囊炎和急性胆囊炎是同一疾病不同阶段的表现。 2.慢性非结石性胆囊炎在尸检或手术时,此型病例占所有胆囊病变患者的2%~10%。 3.伴有结石的慢性萎缩性胆囊炎又称瓷瓶样胆囊。结石引起的炎症与刺激,导致胆囊壁钙化所形成,钙化可局限于黏膜、肌层或两者皆有。以65岁以上的女性病人多见。 4.黄色肉芽肿样胆囊炎比较少见,约占胆囊炎性疾病的0.7%~1.8%。系由于胆汁脂质进入胆囊腔的结缔组织致炎性反应形成。 二、

胆囊息肉需应该做哪些检查

1. B超检查,方法灵活、准确、无创伤、可重复、价廉、易为众多患者接受,能准确地显示息肉的大小、位置、数量、囊壁的情况。B超典型的表现为胆囊壁有点状、小块状、片状的强或稍强回声光团,其后多无声影,可见到球状、桑葚状、乳头状及结节状突出,甚至可显示出息肉的蒂。 2. 三维超声成像,可使胆囊具有空间方位的立体感,透声性好,有直视胆囊剖面的效果,可弥补二维显像某些不足。不仅可观察胆囊息肉的大小形态,更可分清息肉和胆囊壁的关系,尤其在胆囊后壁的息肉二维显像常不能清楚地分辨是否有蒂以及蒂与胆囊壁附着的范围和深度。

超声波能检查出什么

(1)胆结石 B超对胆囊结石的诊断率高达90%以上,能发现直径只有3mm的结石。胆管结石因受肠道气体的干扰,诊断率虽不如胆囊结石,但可以看到因胆管结石而引起的胆管扩张、管壁增厚等改变。 (2)胆囊炎 胆囊炎症会引起胆囊的大小和囊壁的改变。急性胆囊炎时B超可见胆囊增大、囊壁弥漫性增厚;慢性胆囊炎时,胆囊胀大或萎缩、壁增厚、边缘粗糙。 (3)胆道肿瘤 胆囊良性肿瘤B超图像表现为半圆形或近似圆形的较光亮的团块,结构均匀;恶性肿瘤的团块形状不规则,密度不均匀,胆囊壁增厚,凹凸不平;胆管癌的声像图表现为胆管中边缘不

胆囊癌如何诊断鉴别

鉴别诊断 胆囊癌的鉴别诊断根据肿瘤的病程而提出不同的要求。 1.胆囊息肉样病变:早期的胆囊癌主要与胆囊息肉样病变相鉴别,胆囊癌的直径均大于1.2cm,蒂宽,胆囊壁增厚,至于胆囊的腺瘤性息肉恶变与良性腺瘤的鉴别则很困难,因考虑胆囊腺瘤是癌前病变,一旦确诊,均应手术切除,故不影响外科治疗决策。 2.胆囊结石:国内的胆囊癌患者,约有57%合并胆囊结石,病人常有较长时间的胆道疾病症状,此类病人最容易被忽略,或将胆囊癌所引起的症状用胆囊结石来解释,在鉴别诊断上主要是对老年,女性,长期患有胆囊结石,胆囊萎缩或充满型结

做肝脏b超都检查什么

1、做肝脏b超都检查什么 表现比较具有特性,肝脏变形、边缘变钝、表面不平、回声改变、脾肿大等指标进行评估,基本上就能够区分肝硬化和慢性肝炎。 1.1、肝癌。B超检查能够检查出肝脏是否有癌变,对早期肝癌患者有几大的帮助。 1.2、肝腹水。B超检查可以准确检查出腹水量的大小,如果肝硬化患者发现腹水,应积极进行治疗,以防止病情加重。 1.3、阻塞性黄疸。如果B超显示肝胆管数值与正常值不符,就表示胆管有阻塞,如果阻塞上方的胆管显示扩张增粗,就可确定梗阻的部位,甚至还可提供阻塞的原因。 1.4、胆囊炎。急性胆囊炎时

胆囊炎是怎么引起的 血管因素

由于胆囊壁血管病变可导致胆囊黏膜损害,胆囊浓缩功能减低或丧失,终致胆囊壁纤维化而引起慢性胆囊炎。

胆囊炎会不会导致腹膜炎

按病理改变可分为:①急性单纯性胆囊炎;②急性化脓性胆囊炎;③坏疽性胆囊炎。病变开始时,常见胆囊微小结石梗阻胆囊管,导致胆囊内胆汁排泄不畅,进而引起胆囊积液,胆囊内压力升高,诱发胆囊化学性炎症,肠道内细菌逆行感染,胆囊黏膜充血、水肿,胆囊周围渗出增加,称为急性单纯性胆囊炎。若此时梗阻未解除,化学性和(或)细菌性炎症进一步发展,胆囊内出现脓性胆汁,并且炎症波及到胆囊壁全层,出现胆囊壁高度水肿增厚,炎性因子刺激下胆囊血管扩张,浆膜面出现纤维素和脓性渗出物,此时发展成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如胆囊管梗阻仍未解除,胆囊

妊娠合并急性胆囊炎病因

胆汁淤积(20%): 90%以上的胆汁淤积由结石嵌顿引起,结石可引起胆囊出口梗阻,胆囊内压增高,胆囊壁血运不良,发生缺血性坏死;淤积的胆汁可刺激胆囊壁,引起化学性炎症,如胰液反流,胰消化酶侵蚀胆囊壁引起急性胆囊炎。 细菌感染(30%): 由于胆汁淤积,细菌可繁殖,经血流,淋巴或胆道逆行进入胆囊,引起感染,感染源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70%为大肠杆菌,其次为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 妊娠的影响(10%): 妊娠期雌,孕激素大量增加,胆囊壁肌层肥厚,胆囊平滑肌松弛,胆囊收缩力下降,胆囊容量增大2倍,胆囊排空延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