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b1缺乏病
维生素b1缺乏病
维生素B1缺乏症(VitaminBldeficiency)又称脚气病(Beriberi),是因缺乏维生素B1(硫胺素,Thiamine)引起的疾病。多见于以大米为主食的地区,任何年龄均可发病。当身体缺乏维生素B1时,热能代谢不完全,会产生丙酮酸等酸性物质,进而损伤大脑、神经、心脏等器官,由此出现的一系列症状,总称为“脚气病”。维生素B1为水溶性,在人体内除肠内细菌可合成一部分外,人体自身不能合成维生素B1,主要来源于食物,常与其他B族维生素同存于食物中,在谷类、坚果、动物内脏、蛋类及酵母中含量丰富,人乳和母乳中含量较少,谷类多存在于外胚层(糠、麸)中,故精制时易丢失,洗米过度可致损失,煮饭加碱时亦可遭破坏。
(一)摄入不足:单纯哺母乳未加辅食,而乳母又缺乏维生素B1,则婴儿可发生缺乏症。米麦类加工过精,或米淘洗过多,习惯食捞饭弃去米汤,蔬菜切碎后浸泡过久,不食菜汤,或在食物中加碱烧煮等,使维生素B1大量损失,以及长期偏食,都可致其缺乏。
(二)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孕母、乳毋,或摄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者和有发热感染时,需要维生素B1增加,如不补充,易引起缺乏。
(三)吸收利用障碍 慢性消化紊乱、长期腹泻可导致缺乏症。
维生素b1缺乏病饮食要注意什么
1、调整饮食结构:
加工越细的米面,维生素Bl含量越少。所以、不要总给孩子吃精白米面。在不影响孩子食欲的前提下,要做到粗细搭配,多吃各种豆类等杂粮,比如小米、绿豆等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还应适当增加膳食中肉类的比例。
2、改进烹调方法:
要提高食物中维生素B1的利用率和保存率。如捞饭的方法不好,要提倡不弃汁的蒸饭方法。由于面粉中的维生案Bl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破坏,所以发面不宜加碱,应提倡使用鲜酵母发面。煮面条时,大约有50%的维生素BI会流失到面汤中,所以。如果吃面条,要喝些汤,充分利用面汤中的营养素。由于高温油炸和加碱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Bl,因此,应该少吃油条、油饼这些油炸食品。
3、孕、乳母饮食应多样化,不宜以精米、面为主食。
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B1损失。人工喂养儿应按时添加辅食。患感染或消化紊乱疾病时应补充维生素B1。小儿每日维生素B1需要量为0.5~1.5mg,乳母为3~4mg。
维生素b1缺乏病症状
(一)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呕吐、消化不良,排绿色稀便。
(二)神经系统症状 初期烦躁不安、夜啼;病情进一步发展则出现反应淡漠、呆滞、眼睑下垂、颈肌和四肢非常柔软,致头颈后仰、手不能抓、吸吮无力、腱反射减低。婴儿常累及喉返神经,出现声音嘶哑、失音;后期出现颅内压增高,昏迷抽搐,可致死亡。年长儿常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较突出,如感觉障碍、肌无力甚至肌肉萎缩。
(三)循环系统症状 可出现急性心功能不全的症状,如心动过速或奔马律,呼吸难伴有紫钳;X射线检查显示心脏扩大;心电图示 T波低平倒置、QT r间期延长。婴儿可呈低血压。
(四)水肿及浆液漏出 常有下肢水肿并逐渐向上蔓延,可伴发心包,胸腔、腹腔积液。
(五)先天性脚气病 若孕母缺乏维生素B1,则新生儿可患先天性脚气病,表现为出生时全身水肿、体温低、吸吮无力、肢体柔软、反复呕吐、嗜睡、哭声无力、给予牛乳或健康人乳后症状可逐渐消失。
婴儿啼哭和脚气有关吗
婴儿夜啼与脚气有关:一位4个月左右的男婴由于母乳喂养导致维生素b1缺乏,而突然出现烦躁、哭闹不安、呼吸急促、唇指发绀、心动过速,已处于濒临死亡状态,到医院经会诊诊断为急性混合型维生素b1缺乏病。经过及时抢救和治疗才转危为安。
据专家介绍,维生素b1缺乏俗称脚气病。多见于吃精白米面而引发,主要是由于维生素b1存在于谷类的外层,在谷粒碾磨加工成精大米、精白面粉时维生素b1经过过细的加工,米面的胚芽全都碾掉了,致使米面中许多营养成分丢失了,尤其是哺乳期的妇女吃了精米精面后不仅自己缺乏维生素b1,而且乳汁中的维生素b1含量自然下降,这样吃奶的孩子维生素b1成分就满足不了体内需求。细心的母亲可以注意到婴儿有烦躁不安、爱啼哭、尿量少、气喘,严重的患儿可突然呼吸困难而出现紫绀、惊厥、昏迷等危症。
诊断婴儿脚气病,首先要询问母亲有无全身无力,下肢部沉重感,末端有无蚁走感、烦躁等症状。再就是有无吃精白米面的习惯。根据孩子相关症状即可判定孩子体内是否缺乏维生素b1;对夜间经常哭闹、睡不安宁的孩子,经过维生素d及钙剂治疗没有好转,可在医师指导下补充维生素b1、哺乳的母亲应多吃些维生素b1的食物:如米糠、麦麦夫、豆类;提倡多吃糙米;粗细粮搭配,并注意烹饪方法;食物品种应多样化。乳母也可口服维生素b1、婴儿则可以吸母奶而获得预防和治疗,若有严重心衰、惊厥、昏迷等应早期入院医治。
维生素B1缺乏亦可引起便秘
一般人都知道常吃蔬菜、水果可有效预防便秘,然而,不少中老年人常吃蔬菜、水果仍然出现便秘,这就要警惕可能是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便秘。
维生素B1对分解乙酰胆碱的胆碱酯酶有抑制作用。当维生素B1缺乏时,胆碱酯酶活性增高,会引起排便神经传导障碍,影响支配胃肠道、腺体等处的神经传导,从而造成胃肠蠕动缓慢、消化腺分泌减少、肠壁松驰等消化道功能障碍,影响排便功能,导致便秘。
判断缺乏维生素B1引起的便秘,主要看是否常伴有下肢酸痛(腓肠肌)无力、体重下降、消化不良等,病情进一步发展还会出现头痛、失眠、不安、易怒、健忘等症状。如出现这些症状,应补充维生素B1,每次5~10毫克,每日3次。
脚底张水泡是啥原因
一、饮食摄入不足。尤其食用精碾白米,而缺乏肉类、豆类时,易引起硫胺素缺乏。
二、由于酗酒、各种胃肠道(如慢性腹泻、肠结核等)或其他疾病(如长期发热、甲亢等)引起的摄入过少。
三、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小儿。孕母、乳母,或摄食碳水化合物较多者和有发热感染时,需要维生素b1增加,如不补充,易引起缺乏。
四、脚气病的发生主要与缺乏维生素b1有关。脚气病怎么治疗,维生素b1缺乏病完全可以通过膳食调节来预防,只要膳食中能提供足够的维生素b1,缺乏引起的脚气病就不会发生。小编推荐几则饮食偏方,巧用膳食来预防脚气病。
对维生素B1缺乏症来说,因为缺乏维B1,患者身体合成和抗病菌能力会有所下降,身体免疫力也会有所降低,就会成为脚气或其他疾病的易感人群,对于这部分人士要加强维生素的摄入,可以适当进行维生素丸的补充,使身体素质有所提高。
常见营养素缺乏病有哪些
常见的营养缺乏症有: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症、维生素D缺乏症、维生素B1缺乏病、维生素B2缺乏病、维生素PP缺乏病、维生素C缺乏病、营养不良性贫血、碘缺乏病及其他营养缺乏病等。
目前,在发展中国家存在四个普遍性营养问题,即蛋白质-热量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碘缺乏和铁缺乏。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四大营养问题。
维生素b1缺乏的症状
婴儿多为急性发病,以神经系统为主者称脑型脚气病;出现心功能不全者称心型(冲心型)脚气病;以水肿症状显著者称水肿型脚气病。亦可数型症状同时出现。年长儿则以水肿和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为主要表现。
(一)消化系统症状 以3~6月婴儿最多见,多为母乳中维生素B1不足所致。常有厌食、呕吐、腹胀、腹泻或便秘、体重减轻等。
(二)神经系统症状婴儿可表现为神经麻痹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早期有烦躁、夜啼、因喉返神经麻痹所致声音嘶哑、甚至失音为本病的特征。继而,神志淡漠、喂食呛咳、吸乳无力、眼脸下垂、全身软弱无力、深浅反射减弱、甚至消失,嗜睡、严重者惊厥、昏迷,可引起死亡。年长儿以多发性周围神经炎为主,先有双下肢对称性感觉异常、腓肠肌触痛、进而感觉减退,以至消失,病情进展可出现上行性弛缓性瘫痪。
(三)心血管系统症状婴幼儿常突发心力衰竭,多见于哺乳后或睡觉将醒时突然发生。表现为气促、烦躁、尖叫、呛咳、出冷汗、紫绀、心率速,出现奔马律、心音低钝、心脏扩大、双肺布满湿罗音、肝肿大、重症迅速死亡。心电图呈低电压、S-T段压低、T波低平、倒置等改变。(四)水肿与浆液渗出 年长儿可于早期出现下肢踝部水肿,甚至延及全身或伴发心包、胸腔、腹腔积液。
维生素B1缺乏症的饮食保健
维生素B1广泛存在于天然食物中,其含量随食物种类不同而不同,同时还受到加工、烹调的影响,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整饮食结构:加工越细的米面,维生素Bl含量越少。所以、不要总给孩子吃精白米面。在不影响孩子食欲的前提下,要做到粗细搭配,多吃各种豆类等杂粮,比如小米、绿豆等食物中,都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还应适当增加膳食中肉类的比例。
2.改进烹调方法:要提高食物中维生素B1的利用率和保存率。如捞饭的方法不好,要提倡不弃汁的蒸饭方法。由于面粉中的维生案Bl在酸性环境中较稳定、而在碱性环境中容易被破坏,所以发面不宜加碱,应提倡使用鲜酵母发面。煮面条时,大约有50%的维生素BI会流失到面汤中,所以。如果吃面条,要喝些汤,充分利用面汤中的营养素。由于高温油炸和加碱会破坏面团中的维生素Bl,因此,应该少吃油条、油饼这些油炸食品。
3.孕、乳母饮食应多样化,不宜以精米、面为主食。改进烹调方法,减少维生素B1损失。人工喂养儿应按时添加辅食。患感染或消化紊乱疾病时应补充维生素B1。小儿每日维生素B1需要量为0.5~1.5mg,乳母为3~4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