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放手”让宝宝安静入睡
父母“放手”让宝宝安静入睡
很多家长在抚养新生儿的时候会有共识:宝宝喂饱以后才能安心睡觉。调查显示,在我国,晚上睡前1小时爸爸妈妈给宝宝安排的常规睡前活动中,喂奶占了90 .0%,其次是洗澡、亲子互动、抚触等。随着宝宝的成长,睡前喂奶占的比例将逐渐下降,其他活动内容呈现上升趋势。”在全国儿童睡眠医学协作组组长刘玺诚教授看来,睡前喂奶对于小婴儿来说是必要的,可以让宝宝夜里睡个长觉,避免宝宝睡眠因饥饿而中断。但是如果宝宝经常在喂奶后立即睡觉,特别是在喂奶中睡着的宝宝,可能会将喂奶和睡觉联系起来。只有喂奶或者进食后才能入睡,那么睡前喂奶则成为影响宝宝睡眠的不良习惯。因此,专家建议应该把喂奶与睡眠分开,喂奶至少在睡前一小时进行。
刘玺诚教授指出,温水的浸润可以帮助宝宝全身松弛,有助于让他安心入睡。宝宝出生时无法识别时间,需要依靠日常活动来感受外界变化,调整生物钟。所以父母应该在孩子出生后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不久就帮助他们建立睡眠常规,让每天的睡前活动尽量保持一致,时间控制在20至25分钟内。
“刚开始的时候内容可以比较简单一些,持续时间短一些,比如洗个澡,唱首歌,更换尿片,调暗灯光等。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内容和时间都可以逐步增加。”刘玺诚教授强调,在宝宝准备睡觉的过程中,爸爸妈妈们需要确保您的宝宝已经吃饱了,换上了干净的尿布,也不会穿得过多,在一个很舒服的状态下。无论是在白天还是夜晚,让宝宝在睡觉前有一段安静的时间,并将周围会令宝宝激动的活动都减到最少,每天有一个睡前安静的时段,有助于培养宝宝良好的睡眠习惯。
何时帮助宝宝就寝
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时,才可将宝宝放置到床上睡眠?“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宝宝中,57.2%是在已完全睡着的状态下才被放置到床上睡眠,33 .2%是在犯困但未睡着时被放置到床上,9 .5%是在完全清醒的状态下被放置到床上准备开始睡眠。”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儿童保健部黄小娜指出,有些宝宝习惯在爸爸妈妈的怀里睡着,爸爸妈妈们也等宝宝完全睡着以后才敢将宝宝放到床上。但是,宝宝入睡时的精神状态可以影响到宝宝整晚的睡眠质量。因为实验证实,在完全清醒或犯困但未睡着的状态下就寝的宝宝,相对于完全睡着后就寝的宝宝,夜晚醒来的次数较少,最长连续睡眠的时间也较长。因此,建议家长们选择在宝宝犯困但未睡着的情况下将其放置小床,帮助宝宝学会自己入睡。尽早培养宝宝在清醒时或犯困时上床的好习惯,这将有助于提高宝宝夜晚睡眠质量,是值得推荐的育儿方式。
宝宝入睡环境的安排
在影视作品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这样的画面:妈妈把宝宝抱在怀里,轻轻摇晃拍打着直到宝宝睡着。不过,由中国疾控中心主导的“中国婴幼儿睡眠健康促进研究”发现,在家长陪伴或拍抱下入睡的宝宝夜晚最长连续睡眠的时间相对较短。
黄小娜说:“一开始爸爸妈妈可能会担心没有哄拍的安慰,宝宝会入睡困难。但是宝宝的学习和接受能力是很强的,只要有耐心地训练一段时间,几乎不用1周,宝宝就会在没有哄抱的情况下入睡了。”对于入睡时宝宝哭闹,黄小娜建议可以给宝宝一些短时的安抚,包括:温柔的拍拍、摇摆、摸头,并用平稳、轻柔的声调安抚宝宝。但之后把宝宝仰卧放好就可以离开房间了。刚开始的时候,先从离开几分钟开始。这样做可以让宝宝有充分的机会去发现让自己安静下来的方法,但是又能知道家长其实离他/她不远。爸爸妈妈也能随时都关注宝宝的哭闹,并决定是否回到宝宝的床边。反复重复上面的步骤可以让宝宝学会自己安静下来。
在黄小娜看来,婴幼儿成长中,必须学会如何平静自己,这是孩子情感发育的必要过程,也是孩子学会从觉醒状态转入睡眠状态的一个基本前提。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放手”让宝宝享受安静睡眠吧!
宝宝睡眠地点的选择
宝宝的睡觉地点,一直是困扰爸爸妈妈的重要问题,而爸爸妈妈面临的选择通常有三种:同床睡眠、同屋不同床睡眠、单独房间睡眠。刘玺诚教授指出,相比于“同床睡眠”的宝宝,选择“同屋不同床”和“单独房间睡眠”方式的宝宝,夜晚入睡潜伏期短,夜晚觉醒次数少,连续睡眠时间长,夜晚睡眠效率高。还有一些研究发现父母与宝宝同睡一张床与婴儿窒息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在出生后第一年可能父母经常要忙于给宝宝喂奶、换尿布,为方便夜间照顾孩子,建议可以采取宝宝与父母同屋但单独小床睡眠的方式。”刘玺诚特别提醒,宝宝小床的栅栏间距不要超过6厘米,并且不要在婴儿床上放置抱枕、大枕头、毛毯等,每次睡觉时都将床上的玩具清理好,防止这些物品阻挡宝宝的正常呼吸或盖到他脸上造成窒息。婴儿最安全的睡眠场所就是靠近父母大床的安全婴儿床,不要使用柔软或充气床上用品。在睡眠姿势上,推荐婴儿仰卧睡觉,头部和脸部不要遮盖。
尿布的选择
尿布尿裤是宝宝最离不开的日常用品,不少家庭出于经济上的考虑或者透气性的考虑,即便是在宝宝的夜间睡眠时,也会使用尿布。对此,黄小娜博士指出,频繁更换尿布会打扰到宝宝的睡眠。根据已有的调查数据和统计分析,夜晚睡眠使用纸尿裤的宝宝比使用布尿布或不使用尿布的宝宝:夜晚觉醒次数少,夜晚最长连续睡眠时间长,夜晚睡眠效率高。若以每晚12小时的睡眠计算,使用纸尿裤的宝宝会比其他宝宝多享受37分钟的香甜睡眠。因此,在家庭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夜晚建议给宝宝使用纸尿裤,以帮助宝宝获得更高的夜晚睡眠效率。
也许还不行,大部分3个月大的孩子夜里还需要喂奶,以满足宝宝快速生长的需要。一般要到6个月以后,婴儿的夜间喂养才不再是生理需要。因此,暂时您还不能期待您的女儿能够完全做到安稳地睡觉。但您可以让孩子开始习惯固定的作息时间,例如坚持每天让孩子同一时间入睡,一般以晚上7点半至8点半比较合适;安排规律合理的睡前活动,帮助孩子学会区分睡觉时间和白天时间,顺利完成整个夜间的连续睡眠;对于夜间喂养,随着年龄的增长,如果孩子身体健康,体重正常增加,您可逐步减少喂养的次数或喂奶量。
宝宝不睡觉 是你不会哄
设置睡眠模式能帮助宝宝准备入睡。把宝宝房间的灯光调暗,拉上窗帘,放些舒缓的音乐,打开电扇或其他能发出轻微响声的物体,这比完完全全的安静更适合入睡。如果家里其他地方有嘈杂声,像您的大儿子/女儿放着很大声的音乐,您应该让其将声音调低点。
给宝宝一个睡眠伴侣
仅只有舒适的睡衣才能让您的宝宝放松进而入睡,睡眠伴侣也能起到相同的作用。让宝宝选择一个洋娃娃、毛绒玩具、毛毯或者其他能提供安全感和舒适感的柔软玩具。
一岁的宝宝可能比较调皮了,他们会爬,有些甚至会走路,会叫‘爸爸’或者‘妈妈’。父母想要让这样的一岁宝宝入睡确实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只要父母们听取上面的一些小建议,在帮助孩子睡眠方面一定会有作用。希望孩子在这些帮助下都可以迅速入睡,这样也就可以为爸比妈咪赢得足够的睡眠时间。
抱新生儿有哪些技巧呢
不要竖着抱宝宝
新生儿的头占全身长的1/4,竖抱宝宝时,宝宝头的重量全部压在颈椎上。宝宝在1~2个月时,颈肌还没有完全发育,颈部肌肉无力,应防止这种不正确的怀抱姿势对宝宝脊椎的损伤。
多与宝宝交流
父母要同宝宝说话、唱歌,用眼睛温柔地注视宝宝,轻轻地抚摸宝宝,与宝宝有身体的接触。这种感情交流,可以使宝宝的视野更开阔,受周围环境的刺激更多,对孩子的大脑发育、精神发育以及身体生长都有着极大的好处。贴身抚抱宝宝是亲子交往建立感情的第一步,对宝宝身心发育十分重要。
抱新生宝宝方法要正确
当你要抱起宝宝时,可先用眼神或说话声音逗引,使他注意,一边逗引,一边伸手将他慢慢抱起。抱新生宝宝有两种方法:
腕抱法:是指将宝宝的头放在左臂弯里,肘部护着宝宝的头,左腕和左手护背和腰部,右小臂从宝宝身上伸过护着宝宝的腿部,右手托着宝宝的屁股和腰部。这一方法是比较常用的姿势。
手托法:用左手托住宝宝的背、脖子、头,右手托住他的小屁股和腰。这一方法比较多用于把宝宝从床上抱起和放下。
让宝宝紧贴妈妈的左胸
抱宝宝时,应将他的头部放在妈妈的左侧,并有意让宝宝的耳朵贴近父母的心跳处,让他能听到心跳的节律。国外曾有人做过实验:当宝宝哭吵时,父母抱起他们,一组宝宝抱在怀里,父母用手轻轻地拍他们;另一组宝宝倾听父母的心跳,结果发现后一组宝宝比前一组宝宝更易安静下来。这是因为胎儿在母体内听惯了母亲的心跳,出生后让他再听到这样熟悉的声音便产生一种亲切感,很容易适应这种情境,而使情绪平静下来。
宝宝啼哭未必是坏事
如果无异常现象,新生宝宝的啼哭是对身体有益的,是新生宝宝运动的一种方式,所以不要一听到新生宝宝哭就抱起来或喂奶。父母应注意观察宝宝的啼哭规律,正确判断宝宝啼哭的原因,给予适当的应对。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尚未出月子的宝宝会养成非抱不睡、一着床就醒就哭的坏习惯。其实躺在大人的手上睡觉,对宝宝脊柱的正常发育是不利的。良好的睡眠习惯应该从新生儿起就培养,用摇篮、或摇晃着、哼着曲子催宝宝入睡,都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怎么让宝宝睡得踏实
1、给宝宝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
冬天棉被不要给宝宝盖得太厚,宝宝睡觉时也不要过分安静,保持正常的睡眠环境即可,可以给宝宝营造一个适合睡觉的氛围,比如柔和的小灯光,温暖的小床。
2、注意补钙
很多孩子因为缺钙的因素而导致夜里一直睡不踏实,这时候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
3、排除疾病因子
晚上可以看看宝宝肛门附近有没有小蛲虫,检查宝宝是否由于寄生虫导致睡觉不踏实,如果是,就要对症下药。
4、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
太难消化的食物少给宝宝吃,晚上睡觉前可以给宝宝泡个奶粉,洗个温水澡,睡觉前将灯光调暗,适度的给宝宝包个小棉被,让宝宝感到安全,此外,也可以给宝宝放一首轻缓的睡眠曲、讲个小故事,让宝宝安静入睡,并养成长期习惯,这样宝宝的睡眠也会好很多。
“三心”给你带来乖宝宝
一是“顺心”:指父母要把握婴儿睡眠的运行规律,按生物钟的走向来培养婴儿按时睡眠的良好习惯。
要使宝宝睡眠好,父母也要仔细观察一些预兆:当婴儿由活跃转向安静,由机灵转向迟缓,由活泼转向平稳,情绪出现烦躁,或者打哈欠、闭眼行为增多等现象出现,父母就应及时作出反应,安排宝宝及早安睡。
二是“舒心”:要创造安静的睡眠环境,做好睡前的各种准备,包括有—个较为固定的安静程序,如先洗脸、擦身或洗澡、换上尿布;穿好睡衣、盖好被子;给他哼哼摇篮曲,拍拍身子等,让宝宝在一种安全、舒适、温馨的氛围中进入梦乡。
三是“耐心”:随着婴儿年龄的增长,他的睡眠时间与方式都会有所变化,如果遇到特殊情况,还会使原有的睡眠习惯遭受破坏,此时此刻,父母千万不要责怪和训斥婴儿,只有耐心地诱导,细心地呵护,才能使宝宝在平静中得到休息,在安静中入睡。
哄宝宝睡觉这些方法你用对了吗
三大哄睡神器 爸妈最爱哪一种
哄睡神器一:奶头
这个是母乳喂养宝宝最爱的神器,无论宝宝是饿了,还是不舒服了,只要嘴巴里含着妈妈的奶头,都能安静下来,安然入睡。尤其是在半夜宝宝哭闹的时候,很多妈妈都会塞奶头给宝宝,而这招也确实是百试百灵的。
【妈妈如是说】
含着妈妈奶头入睡,是一种典型的入睡方式,我们称之为奶睡,我们并不提倡父母们用这样的哄睡方式。一来奶睡,奶残留在口腔中,增加龋齿的风险;二来习惯将奶睡作为唯一的入睡方式,会让孩子无法自主入睡,每一次醒来都需要喝奶来继续睡眠,出现夜醒频繁的问题。很多妈妈都有这样的感受,母乳喂养的宝宝,多有夜醒的习惯,一旦断了母乳喝上奶粉后,就能一觉睡到天亮了。这实际就是奶睡使孩子形成了对奶头的依赖。因此,建议父母应该把喂奶与睡眠分开,喂奶至少在睡前1小时进行。
哄睡神器二:安抚奶嘴
安抚奶嘴是高效的哄睡神器之一,它让宝宝很快就能安静下来,进入睡眠,也能让父母们的哄睡过程变得简单、高效。吮吸是孩子原始的本能之一,从吮吸中孩子能获得满足感和安全感,达到身心放松的状态。无论是入睡还是哭闹,一旦父母给予安抚奶嘴,宝宝就会安静下来。于是乎,安抚奶嘴也成了爸妈心目中的哄娃神器。明星中给子女用安抚奶嘴的更是比比皆是,如小贝、范范等。
【妈妈如是说】
虽说安抚奶嘴有不好的影响,但如果孩子已经离不开安抚奶嘴,妈妈就不要训斥或强迫孩子,而是应该给他提供心理和情感支持。若觉得安抚奶嘴不利于成长,大可以温和的减少他使用安抚奶嘴的时间,如在宝宝睡着以后拿走安抚奶嘴,这样既可以允许宝贝得到安抚奶嘴带来的愉悦,又可以减少奶嘴再宝贝嘴里的时间。但是如果婴儿不想使用安抚奶嘴或奶嘴经常从他嘴里调出来,美国儿科学会的建议是不要强迫他使用,父母们可以尝试其他的安抚方式。
哄睡神器三:抱睡
很多宝宝在父母的怀抱里,通常都会睡得比较安稳。因为宝宝在妈妈子宫里生活了10个月,习惯了包裹的感觉,出生后父母温暖的怀抱,能让他们对这个世界不恐惧。但有长辈认为“抱睡”是个坏习惯,必须纠正,否则不但大人辛苦,还会影响宝宝的骨骼发育。
【妈妈如是说】
其实,适当的抱睡并不坏,关键是爸妈们要掌握好尺度。父母如果总是“爱不释手”,只要宝宝一哭,就抱在怀里哄,尤其在晚上,常常抱到孩子睡熟后才把他放在床上。时间长了,宝宝就有了过分依赖的心理,最后变成了只有抱着才肯睡觉的坏习惯。
研究显示,拍抱、摇晃等安抚措施,不仅会使宝宝入睡时间延长,也会增加宝宝夜醒后再次睡着的困难。如果入睡时宝宝哭闹,家长可以给与一些短暂的安抚,比如温柔地摇摆、摸头,之后,把宝宝仰卧放好就可以离开房间了,这样可以让宝宝自己学会平静自己。
如何让宝宝实现自主入睡
使用道具让宝宝安静入睡,最终都需要戒除的。所以,回归正道,让宝宝学会自主入睡,不需要借助道具,才是最正确的睡觉方式。如何让宝宝实现自主入睡?父母可以尝试这样做!
1、规律作息时间
作息规律的宝宝,能大大降低哄睡难度。父母要规律宝贝的作息,区分好玩耍和休息的时间,该睡觉的时候就应该睡觉,如规定晚上8点睡觉,就不要带着宝宝在室外玩耍逗留了,这样会让宝宝产生错觉,以为这个时候是玩乐时间。
2、睡眠程序
建立一套完整的睡眠程序,并坚持执行下去,很快你会发现宝宝的哄睡工作变得轻松了。睡眠程序可以在宝宝4-6个月的时候就开始培养,这会帮助宝宝为休息做好准备,特别是他开始把睡眠程序和睡眠联系在一起时。至于睡眠程序的内容,父母们可以根据情况来制定,如睡前洗澡、换睡衣、给他按摩、讲故事或哼个小曲,又或者是关灯、拉窗帘、调暗灯光等等。
需要注意的时,睡眠程序的内容一旦确定下来,就不要随意更改,否则会让宝宝困惑,不知所措。
3、正确的处理哭闹
对于大多数父母而言,哄睡最苦恼的就是宝宝一放床上就哭闹。尤其是长时间的哭闹,会让你们感到沮丧或者恼火。父母不要过于敏感,当宝宝惊醒或哭闹时,不要急于去抱,先排除饥饿、冷热、大小便、疾病等问题,若不是这些原因导致宝宝醒来,那么父母们可以坐在床边,温柔地拍拍他,轻声地哄哄,就会赶走宝宝的恐惧,让他重新进入甜蜜的梦乡。
如何改善宝宝睡眠
(1)创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宝宝睡觉的房间要常开窗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要拉上窗帘,使室内光线略微暗淡些;不要在房间里大声谈话,要保持安静。
(2)要让宝宝从小养成白天独睡的习惯。在安排宝宝入睡前半小时,要设法让他安静下来,并和宝宝一起来到床前,将睡觉用的被褥准备好、并注意训练1岁以内宝宝到睡觉时愿意自己躺下睡,不要养成抱睡的习惯。培养2岁的宝宝能自动按时去睡,不需父母陪伴或拍着入睡。3岁以后能自己上床盖被睡觉,不需父母照管。有条件的最好与父母分床,让宝宝独睡小床上,较大的幼儿可睡在另一房间。
(3)睡觉时不要把玩具带到床上,也不要摇晃宝宝或轻拍其身体,更不要讲紧张、恐怖的故事,但可以低声唱一些催眠曲让宝宝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入睡。
(4)白天睡觉时间不宜太长,否则会影响晚上的睡眠效果。一般以1小时到2小时为宜。
宝宝日夜颠倒怎么办
1. 从孕期开始培养
当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就可以开始培养作息的规律性。白天胎儿会感觉到光的照射、周围环境的声音、摇晃和抚摸,到了夜晚这些外在刺激就消失。因此,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就该规律作息,不要熬夜,以便宝宝出生后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因为胎儿在妈妈子宫内并没有昼夜之分,如果宝宝在母体内习惯于2晚上多活动,那么出生后自然也会延续这种作息习惯。
2. 提供舒适环境
突然出现的噪音或声音改变,很容易干扰宝宝的睡眠,因此一个舒适又安静的睡眠环境非常重要。建议将宝宝安置在噪音较小的房间,房间内保持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如果担心宝宝半夜醒来会因为怕黑而哭闹,可以开一盏小夜灯。
宝宝睡觉时衣服要穿得刚刚好,可用手触摸宝宝的背部,如果没有流汗而且有温暖的感觉,大致上就是宝宝感觉舒适的温度,不会因为太热或太冷而影响睡眠质量。
3. 让宝宝分床独睡
宝宝的睡眠模式是浅睡与深睡交替,在浅睡状态下,任何声响或动作都容易让宝宝惊醒,建议父母让宝宝养成自行入睡的习惯。许多父母会先抱着宝宝入睡,等睡着后再放到床上,这样宝宝大多只是浅睡,很容易感觉到睡眠环境的变化而醒来。因此,最好一开始就让宝宝独自睡在婴儿床上。
4. 避免过度安抚
宝宝有时候会利用哭闹来引起父母注意,如果宝宝不是因为生病的原因而哭闹,只是希望得到父母的注意或大人的安抚,建议不妨先让他哭上两三分钟,然后再到身边安抚他,否则宝宝就会习惯用哭闹的方式来吸引注意,一定要父母哄才肯入睡。
5. 固定就寝时间
宝宝因为贪玩而不想睡觉,也是经常出现的头疼事。建议父母明确行为规范和赏罚细则,让宝宝明白规律作息的好处和重要性,尽量在固定的时间就寝。
宝宝睡不着怎么办
不能让宝宝睡前吃的太饱,父母应该向自己的父母求求经,毕竟是过来人,有很丰富育儿经验。而且父母应该根据孩子的饭量习惯给出晚饭一个合理适量的安排。这有这样宝宝才会安心睡的香。
关好门窗避免外界声音吵到宝宝。宝宝还小不能自我调节。所以做父母的应该要注意这一点。最好把宝宝的房间设在与外面隔音比较好的安静的房间里。
父母应该睡前把控好房间的温度,可以在网上查一下多大的宝宝适合把房间温度控制在多少度。而且宝宝在睡的时候如何盖好被子也要控制好的。
不要让宝宝在睡觉前乱蹦乱跳,应该安抚宝宝静下来。否则宝宝在睡觉的时候还处在精神高度兴奋的状态下,是睡不着觉的。大人如此何况小孩呢?
最好在宝宝睡前让宝宝喝一点母乳或者牛奶,最好是母乳,因为宝宝白天基本都和母亲在一起,吃母乳的话,宝宝会安心的睡觉。
如果可以的话,最好给宝宝哼一哼摇篮曲,这个就要求父母在平常多练习和学习了。这个功课我想父母都很愿意做。如果稍微大一点的宝宝可以开始给他们讲点故事,这个很有助于宝宝们安心睡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