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肩周炎用艾灸什么穴位

肩周炎用艾灸什么穴位

1、肩周炎用艾灸肩髎穴位

标准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取法: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是本穴。

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2、肩周炎用艾灸肩髃穴位

标准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配穴:肩胛痛加天宗、肩贞、上臂痛麻加臂臑、曲池。

3、肩周炎早期(急性期)按什么穴位

肩周炎早期,肩颈受寒加重,产生持续性疼痛,且会因按压而加剧,并向肩部周围放射,病人不敢患侧卧位;尤其夜间为重,影响睡眠,活动时,如梳头、洗脸、摸背疼痛加重,肩部压痛部位广泛。热敷可减缓疼痛。

所以调理主要是以温经止痛,预防病情恶化为主。其中,缓解疼痛可用艾灸,艾灸能驱除风寒、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此外,为预防病情恶化还可采用外敷肩周炎膏药的方法,使肩关节得以充分休息。

艾灸取穴:阿是穴(痛点)、大椎、肩井、天宗,肩外俞、秉风,后溪。

4、肩周炎中期(冻结期)按什么穴位

肩周炎的中期,经筋失养,肩痛日久,肩部肌肉萎缩,举臂不及头,后旋不及背,酸痛乏力,局部畏寒,得温痛减。疼痛减轻,肩关节呈“冻结状态”,梳头、洗脸、摸背、穿衣均感困难,肌肉萎缩,以三角肌为明显,可持续三个月。关节囊及其周围结构,关节几乎冻结,不能活动,疼痛持续。

在肩周炎的冻结期关节功能障碍是其主要问题,疼痛往往由关节运动障碍所引起。调理重点以恢复关节运动功能为目的,采用的调理手段可以为艾灸、推拿、按摩、拔罐等多种措施,以达到解除粘连,扩大肩关节运动范围,恢复正常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取穴:上述穴位外,加曲池、内关、外关。

肩周炎艾灸哪些部位 肩髃穴

位置:上臂外展90度时,在肩部最高点前下缘的凹陷处。

功效:疏散经络风湿,活血化淤。

​艾灸怎样治疗盆腔炎

盆腔炎艾灸灸哪个部位

带脉:位于侧腹部,章门穴下1.8寸,当第十一肋骨游离端下方垂线与脐水平线的交点上。

1、中极: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4寸。

2、阴陵泉:位于小腿内侧,当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

3、三阴交: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4、气海: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1.5寸。

5、膈俞:位于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6、蠡沟:在小腿内侧,于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7、肾俞:位于腰部,当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下焦湿热型盆腔炎艾灸取穴

主要症状:急性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下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秽臭,伴随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苔黄腻,脉滑数

施灸穴位:带脉,中极,阴陵泉,行间,三阴交。发热选加曲池,大椎,合谷,复溜,大肠俞。

气滞血淤型盆腔炎艾灸取穴

主要症状:小腹坠胀隐痛,腰骶酸楚,带下量多,色白,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有瘀点,苔白或腻,脉弦细或迟濡。

施灸穴位:带脉,气海,中极,膈俞,蠡沟,血海,肾俞。

艾灸条的用法

艾条灸简称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也可以配合各种艾灸器使用,如温灸盒、温灸架等,主要是为了固定艾条、使用方便。

局部艾熏

可以用3~6根艾条,用胶带捆成一排,距离皮肤10~30mm,上下来回艾熏。如痛经,用6根艾条,来回熏小腹至肚脐,一周2次,一次30~40分钟,促进小腹的血液循环。如肩周炎,可用3~5根艾条从颈部风池穴到肩峰穴、肩井穴等穴位灸5分钟左右。在艾熏时,一定要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能受凉。如腹部受凉、腹泻等,可以用几根艾条熏小腹至肚脐的位置,可以祛寒。如小孩子遗尿,同时伴有手脚冰凉、面色苍白、舌质淡、舌苔白等症状,可以用1~2根艾条熏肚脐及周围,熏5~10分钟,然后再到背后熏脊柱及肾,可以补气、补肾、祛肾寒。如有口臭,舌质暗紫或者舌苔发黑,说明脾胃寒气非常重并伴有经络淤阻,可以用3~5根艾条熏小腹到肚脐周围,每天20分钟,隔天一次,坚持一周,口臭就会消失。

腱鞘炎艾灸有用吗

有用

中医解析腱鞘炎属中医"伤筋"范畴,系因局部劳作过度,积劳伤筋,或受寒凉,致使气血凝滞,不能濡养经筋而发病。治疗应遵循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的原则,因此艾灸治疗腱鞘炎是有用的。

不同部位腱鞘炎艾灸用穴位

寒湿外侵型腱鞘炎

寒湿外侵型腱鞘炎诊断要点为肘部漫痛,得温痛减,遇劳加重,不能旋臂,提物困难;苔薄白脉浮缓。

常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肘髎、手三里、尺泽。

气血瘀阻型腱鞘炎

气血瘀阻型腱鞘炎诊断要点为有骤然挥臂或绞拧衣物史,痛如锥刺,向前臂及腕部放射,持物困难或握物无力;苔薄白,脉弦紧。

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尺泽、合谷。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

肝肾两亏型腱鞘炎诊断要为肘痛,昼轻夜重,持物无力,伴头晕目眩耳鸣,腰酸膝软;舌红少苔,脉细弱。

通常选择的艾灸穴位有:肝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手三里。

艾灸肩周炎的位置是哪里

肩贞穴

位于肩关节后下方,手臂内收时,在腋后纹头上1大拇指宽处。

功效:艾灸此穴有清头聪耳,通经活络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肩周炎,关节炎,耳聋,耳鸣,头痛等症。

秉风穴

位于肩胛骨冈上窝中央,天宗穴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功效:艾灸此穴有散风活络,止咳化痰的作用,多用于治疗肩周炎,支气管炎等。

肩髃穴

位于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功效:艾灸该穴位有活血散风,通利关节,主治肩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臂神经痛,风热瘾疹等病症。

艾灸如何治疗皮肤病

疗法一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 曲池 血海 三阴交 大椎

疗法二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隔蒜泥灸 施灸,温度不宜高,每日灸一次,每日灸一支灸条,十日一个疗程。

[白癜风]

白癜风是后天发生的局部皮肤色素脱失,病因还不明了。其症状是斑状色素脱失,白斑外围可有一狭窄的色素加深,损害中的毛发正常或变白,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病程缓慢,患者无痛苦、不适。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损部位)血海 曲池 合谷 [肱骨外上髁炎] 本病又称(网球肘),多因局部筋膜劳损,体质较弱,气血虚亏所致。初发时,只在劳累后偶感肘外侧疼痛,延久则加重,影响肢体活动,甚至拧毛巾、扫地均感疼痛泛力,但在静息时多无症状。

[艾灸取穴] 曲池 手三里 肘尖(痛点) [肩关节周围炎] 本病是关节囊和关节周围组织的一种退行性、炎症性疾病。常因扭伤、过劳、风寒湿侵袭所致。属“痹症”范畴。表现为肩部疼痛,日轻夜重,受压则痛甚,稍事活动则痛轻。日久粘连,活动受限,手臂不能上举、内收、外展。

[艾灸取穴] 肩髃 曲池 外关 [手抬举困难] [艾灸取穴] 肩髃 肩贞 曲池 合谷 [落枕] 本病是由于睡时体位不正,感受风寒而导致以颈项部强直酸痛不适,转动不灵。 [艾灸取穴] 阿是穴(痛点) 新设 天柱 落枕穴 [颈椎病]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由于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颈神经根、脊髓、颈动脉而引起的综合症候群,中医将颈椎病归于痹症的范畴。

盆腔炎艾灸灸哪个部位

盆腔炎艾灸应该辩证分型取穴治疗:

下焦湿热型盆腔炎艾灸取穴

主要症状:急性或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发热恶寒或低热起伏,下腹胀痛,腰骶酸痛,带下量多,色黄秽臭,伴随心烦,口渴,尿黄便结,苔黄腻,脉滑数

施灸穴位:带脉,中极,阴陵泉,行间,三阴交。发热选加曲池,大椎,合谷,复溜,大肠俞。

气滞血淤型盆腔炎艾灸取穴

主要症状:小腹坠胀隐痛,腰骶酸楚,带下量多,色白,大便秘结,舌淡红或有瘀点,苔白或腻,脉弦细或迟濡。

施灸穴位:带脉,气海,中极,膈俞,蠡沟,血海,肾俞。

施灸方法

艾条回旋灸:点燃艾条,在穴位上往复回旋熏烤,火头距离皮肤2-3厘米,每穴可灸15到30分钟,每次选4-5穴,每日或隔日灸1次。

艾炷灸:在穴下涂敷大蒜汁,以粘附艾炷,选用标准大中艾炷施灸,可吹火使艾炷较快燃烧,当穴下产生强烈刺激感时即清除艾炷,一般灸3-10壮。

艾炷隔蒜灸:在穴上放3厘米厚的蒜片,中穿数孔,蒜片上放艾炷灸,每次每穴灸3-10壮,感到皮肤灼痛时即更换艾炷。

肩周炎的艾灸疗法

肩周炎的艾灸疗法

【病理分析】:肩周炎是肩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及关节的慢性损伤性炎症。主要表现上述结构的增生、粗糙及关节内、外粘连。临床特点为活动时疼痛,功能受限。本病属中医“痹症”范畴,又称“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等,因其好发于50岁左右,故又称为五十肩。本病多因气血不足,营卫不固,风、寒、湿斜侵袭肩部经络,致使筋脉收引,气血运行不畅而成或因外伤劳损,经脉滞涩所致。

【配穴方法】:主穴:颈夹脊、肩髃、肩髎、手三里、肩贞、阿是穴。配穴:天宗(肩甲痛);臂臑、曲池(上臂痛)。

【施灸方案】:

(1).手持悬灸灸法:手持陈年纯艾条施灸单点温灸:颈夹脊、肩髃、肩贞、肩髎。每处穴位依次进行回旋、雀啄、往返、温和灸四步法施灸操作:先行回旋灸2分钟温热局部气血,继以雀啄灸1分钟加强敏化,循经往返灸2分钟激发经气,再施以温和灸发动感传、开通经络。

(2).纯铜温灸罐温灸法:用温灸罐艾灸手三里、阳陵泉穴。

【注意事项】:应坚持关节功能锻炼,增强体质,注意保暖,慎起居。

臑俞准确位置图 臑俞的作用主治

臑俞穴属手太阳小肠经,臑,肱骨上端;俞,穴位,穴在臑部,为经气所输之处,穴在肩胛突下缘,其处肉下有隙,可由胛突下通透而过,主要起舒筋活络,消肿化痰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肩臂酸痛无力,肩肿,颈项瘰疬,肩周炎,足跟痛,上肢神经痛等症。

配伍治疗

1.按摩治疗肩臂酸痛无力(配肩髃):以拇指指腹按揉穴位3-5分钟,垂直于穴位表面皮肤按压,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度。

2.艾灸治疗瘰疬(配肩井,曲池,臂臑):采用艾条悬灸穴位5-10分钟,以局部有温热舒服的感觉为度。

3.刮痧治疗肩周炎(配肩贞,肩髃,肩前):用刮痧板自内向外刮拭,以局部皮肤发红,出现痧点为度。

肩膀拔火罐治疗效果好吗

拔罐治疗肩周炎的原理

拔罐疗法是利用各种罐子,使其内部形成负压后吸附于体表后达到治疗疾病目的的中医外治疗法。中医认为,它具有驱风散寒、除湿祛毒、温经通络、活血化淤、舒筋止痛的功效。

本病多因体虚、劳损、风寒侵袭肩部,使经气不利所致。肩部感受风寒,阻痹气血;或劳作过度、外伤,损及筋脉,气滞血瘀;或年老气血不足,筋骨失养而衰颓;皆可使肩部脉络气血不利,不通则痛。

取穴肩髃

肩髎

肩贞

阿是穴

以上穴位均为局部选穴,可疏通肩部经络气血,血行风自灭。

肩髃:此穴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肩髎: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肩贞: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阿是穴:

局部压痛点处。

操作步骤找准穴位后在穴位上拔上火罐,留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疗程。

以上方法是一种病人可以在家中自行操作的简易方法,当然肩周炎的治疗还涉及到辨证,除了主穴之外还涉及到配穴,临床上要远比这复杂得多。拔罐治疗肩周炎有较好的疗效,若同时配合针灸、刺血或艾灸可缩短疗程。

肩周炎艾灸取穴:阿是穴、肩髃、肩贞、天宗、肩井。

拔罐治疗肩周炎的作用

拔罐疗法作为保守治疗肩周炎的方法之一,对肩周炎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通过拔罐疗法可以有效地活血止痛,舒筋活络,从而达到疼痛性痉挛、松解粘连、恢复关节活动功能的目的。

肩膀的部位如果在拔火罐的时候,天气比较冷的话,那么要注意做好防寒保暖的工作,不要让肩膀在拔火罐的时候再受凉。拔火罐一定要注意手法,不要出现烧伤或者是烫伤的情况。另外拔火罐的时间不是越长越好,一定要控制好拔火罐的时间。

艾灸肩周炎症状

艾灸肩周炎:

肩周炎症状:肩部酸痛沉重,向颈部、胳膊放散,日轻夜重,局部有局限性或者广泛性压痛、遇寒痛,遇温缓,外展、外旋、后伸等活动受限。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止痛消炎的功效,治疗肩周炎有比较好的效果。

艾灸取穴:

1、阿是穴:即局部疼痛部位

2、肩髎(liao):

【标准定位】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取法】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是本穴。

【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3、肩髃(jianyu):

【标准定位】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配穴:肩胛痛加天宗、肩贞、上臂痛麻加臂臑、曲池

4、天宗:

【标准定位】在肩胛部,大致在肩胛骨的正中,冈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四胸椎相平。

【主治】肩胛酸痛,肩周炎,肩背软组织损伤,肘臂外后侧痛,上肢不举,颈项颊颔肿痛

5、肩贞:

【标准定位】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指寸)。

【主治】 1. 五官科系统疾病:耳鸣,耳聋;

2. 其它:肩关节周围炎

6、臂臑:

【标准定位】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曲池上7寸。

【取法】垂臂屈肘时,在肱骨外侧三角肌下端。

【主治】运动系统疾病:上肢瘫痪或疼痛,肩周炎,颅顶肌肉痉挛;

7、曲池:

【标准定位】屈肘成直角,在肘横纹外侧端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完全屈肘时,当肘横纹外侧端处

【主治】现代常用于治疗肩肘关节疼痛、上肢瘫痪、高血压、荨麻疹、流行性感冒、扁桃体炎、甲状腺肿大、急性胃肠炎等。

灸法:用单孔灸盒配合艾条做温和灸,每穴15-20分钟,7天一个疗程,中间间隔2-3天.

在对艾灸肩周炎症状认识后,治疗艾灸肩周炎的时候,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而且治疗后患者要在平时,对肩部进行一些简单的运动,这样对促进肩部血液循环有很好帮助,使得在预防肩部疾病上,都是有很好效果的。

肩周炎艾灸哪些部位 肩贞穴

位置:当双肩下垂时,位于腋窝后方竖纹上方大拇指横款的位置,左右各一。

功效:散热通经络,对治疗肩胛痛特别有效。

相关推荐

艾灸如何治疗皮肤病

[神经性皮炎]本病为皮肤科常见病,其病因目前尚不十分明确,与病人皮肤神经功能失调及对各种刺激因素敏感性增高等有关。中医称“牛皮癣”。临床表现为初始患部有阵发性皮肤骚痒,以后出现成群的呈皮色或淡褐色小丘疹,丘疹可逐步增多扩大,成苔癣样边界清晰的斑片。疗法一[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 曲池 血海 三阴交 大椎疗法二[艾灸取穴] 阿是穴(病变部位)隔蒜泥灸 施灸,温度不宜高,每日灸一次,每日灸一支灸条,十日一个疗程。[白癜风]白癜风是后天发生的局部皮肤色素脱失,病因还不明了。其症状是斑状色素脱失,白斑外围

落枕可以艾灸

落枕是可以艾灸的。 艾灸有很好的疏筋通络的功效,主治头痛、项强等症状;艾灸还能舒筋活络、强筋壮骨、祛风止痛,主治颈肩部位疾病;灸局部痛点有很好的舒筋活络的作用。 落枕艾灸部位 风池穴 在后颈部,后头骨下两侧,两条大筋外缘,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耳垂处。 肩井穴 该穴位位于肩上,大椎穴(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与肩峰连线的中点,取穴时低头,取后颈部最高点与肩部最高点连线的中点即可。 大椎穴 正坐低头时,人体颈部下端最高点,即第七颈椎棘突,其下凹陷处。 落枕穴 在手背侧,第二,三掌骨之间,掌

治病保健的艾灸穴位的选取

什么是艾灸? 艾灸可以分为“艾”和“灸”两个字。“艾”指的是艾叶制成的艾炷或艾条。艾性温,其味芳香,善通经脉,具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的作用。“灸”指的是灸法。灸法是运用艾绒或者其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熏熨,通过温热刺激及药物的作用,经过经络的传导,达到温通气血、扶正祛邪的治疗疾病和预防保健的方法。 艾灸的适应症 寒凝血滞经脉痹阻所致的风寒湿痹(如肩周炎、腰肌劳损、腰腿疼痛、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等)、痛经、经闭、面瘫、腹痛等;风寒外袭之表证(如感冒);脾胃寒盛

肩周炎艾灸哪里 肩髎穴

位置:在肩部于肩髃(liáo骨节空隙处)穴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功效:祛风湿,通经络。

艾灸疗法需要注意什么

艾灸疗法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灸法,就是指以艾绒为材料,点燃后直接或间接熏灼体表穴位的一种治疗方法。也可在艾绒中掺人少量辛温香燥的药末,以加强治疗效果。艾灸疗法的适应范围十分广泛,用中医的话说,它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疲结、补中益气的作用。能广泛用于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五官科疾病,尤其对乳腺炎、前列腺炎、肩周炎、盆腔炎、颈椎病、糖尿病等有特效。因其制成的形式及运用方法不一样,又可分为艾条灸、艾炷灸、灸器灸等数种。在家中灸时,首先在手掌屮放置艾草,并将它捻成细长状,然后在其尖端部分2-3厘米处摘下,艾灸属于

肩周炎艾灸哪些部位 阿是穴

位置:在病变局部找点痛点。 功效:缓解局部疼痛不适。

肩周炎疾病能用艾灸治疗吗

首先,我们说艾灸具有温经散寒、止痛消炎的功效,治疗肩周炎有比较好的效果。艾灸治疗之原理在于提高了局部的温度,使之经络舒通,气血畅通,从而达到温经散寒,活络止痛的目的。针灸治疗肩周炎是怎么的一回事呢? 为了让患者对针灸治疗肩周炎有更深入的认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更多相关的医疗知识吧。 我们都知道中医认为肩周炎是人体肝肾亏损,气血衰落,风邪、寒邪、湿邪乘虚而入,导致血不养筋、经气不畅而出现了不通则痛的病症。那么,艾灸怎么调理肩周炎呢?我们说艾灸是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利用其产生的艾热来刺激体表穴位或特

3种艾条艾灸方法助你缓解各种病痛

艾灸大致可分为穴位艾灸、局部艾熏和全身艾熏。施灸时离皮肤10~30mm,至皮肤温热发红。 1、穴位艾灸 取艾条一支点燃后,在穴位上方约10~30mm处熏灸或灼灸,一般每穴灸10分钟左右,至皮肤温热发红,而又不致灼痛或烧伤皮肤为宜,施灸的方法分温和灸(将艾卷的一端点燃,对准要灸的穴位或患处,进行熏烧)、回旋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皮肤虽保持一定的距离,但位置不固定,而是均匀地向左右方向移动或反复旋转地进行灸治)和雀啄灸(艾卷点燃的一端与施灸部位的皮肤并不固定在一定的距离,而是像鸟雀啄食一样,一上一下地移动)

艾灸肩周炎穴位治疗方法

艾灸取穴: 1、阿是穴:即局部疼痛部位 2、肩髎(liao): 标准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肩关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取法 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出现两个凹陷窝,后面一个凹陷窝即是本穴。 主治荨麻疹,肩关节周围炎,脑血管后遗症,胸膜炎,肋间神经痛等 3、肩髃(jianyu): 标准定位 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取法 1.将上臂外展平举,肩关节部即可呈现出两个凹窝,前面一个凹窝中即为本穴; 主治 运动系统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后遗症,肩周炎; 配穴:肩胛痛

肩周炎常用穴位有哪些

肩周炎是以肩关节疼痛和活动不便为主要症状的常见病症。本病的好发年龄在50岁左右,女性发病率略高于男性,多见于体力劳动者。现在年轻人发病率也很高,多因坐姿不当导致。 对肩周炎,关键在预防。肩髎、肩前、肩贞、阳陵泉、条口、肩痛穴这几个穴位,平日里可以多按摩它们,这能有效地预防肩周炎的发生。得了肩周炎,也可以用它们治疗。 中医把肩髎、肩前、肩贞称为“肩三针”,它们是治疗肩周炎必用的穴位。对这3个穴位进行艾灸或者按摩,能够祛风散寒,温经通络。肩髎在肩部,肩关节外展时,肩峰后下方有一个凹陷,肩髎就在凹陷位置。肩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