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健康

几类易患肝癌的高危人群

几类易患肝癌的高危人群

(1)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丙型肝炎伴有肝硬化人群患者和肝炎病毒携带者,甲胎蛋白(AFP)持续阳性者。

(2)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如玉米、、花生等。黄曲霉毒素可抑制细胞免疫功能,并会导致一些乙肝患者迁延不愈,甚至发展为肝硬化和肝癌。

(3)患有肝硬化、糖尿病和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导致的肥胖人群。

(4)长期吸烟或过量饮酒的人群。

(5)常饮用被有机致癌物(如六氯苯、苯并芘、多氯联苯等)污染水的人群。

(6)遗传因素。40岁以上,有肝癌家族史者(指父母、兄弟、姐妹)。

(7)长期食用促同化激素类药物的人群。

(8)缺乏微量元素硒者。

(9)初筛普查时,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偏高者。

(10)常接触亚硝胺类、偶氮芥类、酒精、有机氯农药等致癌化学物者。

(11)肝小胆管中的华支睪吸虫感染者。

肝癌疾病的主要两种患病人群

1、中老年。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是中老年,所以这部分人群一定要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大多数肝癌的高发年龄在四十岁以后,这是由于致癌因子的作用需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这个过程甚至长达数十年之久。所以肝癌患者以中老年居多,50—60岁之间是个高发年龄段。此外,在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中,肝癌的发生也与人体的免疫功能衰退有关。人到中年以后,胸腺逐渐萎缩,因而与胸腺内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免疫功能也逐渐减弱,人体不能有效地排斥异常的细胞,癌症也就趁机萌发,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对于这一点要注意。

2、男性。在肝癌患者中,男性的发病率要高于女性,对这种情况男性要重视起来,这也是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一般情况下,肝癌男女之比为7-10:1,即男性肝癌病人数是女性的7—10倍。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为男性的原因,目前尚无确切的解释。不过,有很多的医学专家分析认为女性体内的雌性激素对某些肝癌致病因素有一定的拮抗作用,也可以是易患有肝癌的高危人群。

怎么知道得了肝癌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肝癌高危人群,也就是说什么人最容易得肝癌。

(一):从地域上划分。我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国之一,年发病率5-10/10万人口,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内地,广西、江苏和广东某地为最高,云南、贵州最低,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2-8 :1 。

(二):从年龄上划分。过去一般认为肝癌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但近年的临床病例证实,患者已逐渐年轻化,笔者就曾接治过两例13岁的小病人。十多年前,和笔者一同住进肿瘤医院的肝癌患者中,就几乎都是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此,目前的肝癌高发年龄普遍认为向前迈进了十年,即30-60岁。这与近年的环境恶化以及诸多因素有关,且越是高发区年龄越偏低。

(三):从家族病史上划分。过去一直认为癌症无遗传,无传染,但在近年的调查和研究中,学者们已一致认为癌症有遗传,仍然认为无传染。尽管遗传的机理仍无法解释清楚,但临床证实,就只能先承认,再慢慢研究解释。笔者曾遇到两例这样的病人:一位柳州的患者来信求救,信中说自己的母亲和兄长均在50岁左右病故于肝癌,现在自己又被诊断为晚期肝癌;另一位外省的特大巨块型(直径17cm称特大型)肝癌患者上千公里独自到钦州来求医,并告知他的两个胞兄都在50岁左右病故于肝癌。从资料上也看到不少类似的“家族”病例。按笔者浅见,并非直接遗传肝癌,而是遗传某个器官(如肝脏)上的某种功能上的缺陷,至使该器官容易患病,一旦在以后的某一年龄段内,受到某种类似的刺激,就极易恶化成癌。从医学角度上说,就是“由于机体某种遗传上的缺陷,使后代具有易于发生某种疾病的倾向即遗传易感性”。因此,家属中有人患肝癌,患者的直系亲属都可认为属肝癌的高危人群。

现代医学认为,5%-10%的人体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在大多数肿瘤的发生中是指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和倾向性而言,与直接遗传有关的只有少数不常见的肿瘤。

(四):有肝部疾病的患者。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机率是健康人群的数十倍,同时认为,所谓的奥抗阳性(hbsag阳性俗称健康带毒者)属慢性肝炎范畴,所以也是肝癌高危人群。临床中常见这类病人。

(五):30-60岁超负荷工作一年以上的人群。有这样一种说法,每个健康人体内都存在大量的癌细胞胚胎,这些末成熟的“癌细胞”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发生,又不断地被人体免疫细胞杀灭于萌芽之中,而一旦出现一段时间的免疫力下降,加上某些尚末明确的物质的刺激,癌胚胎就能逃避追杀而发展生成癌细胞。在临床中发现不少肝癌患者都曾有过一年以上的连续超负荷工作史。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人体内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必须被激活才具有转化和致癌效应,而抑癌基因完全失活才有致癌作用。正常细胞内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相互平衡,相互制约,调节着细胞的分裂、增生、分化和凋亡,当原癌基因被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时,便导致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调控失常,使细胞发生失控性增生和分化障碍,导致细胞逐渐出现不可逆性恶性表型,形成恶性肿瘤。

以上五种类型的人群,笔者通通划分为肝癌的高危人群,应根据不同情况加以药物预防,定期检查。

关于肝癌的高发人群

肝癌是癌中之王,发病率居高不下,因此相应的增加了每个人得肝癌的机会,对此我们应该有所了解,肝癌最易“盯”上哪些人?通常以下4种人群是肝癌的高危人群:

1、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许多损害肝脏的遗传性疾病,如色素沉着病、糖原贮积症等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另一方面,大家认为肝癌的家族性聚集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聚集所造成。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肝癌会遗传。

2、肝炎后肝硬化病人:50%以上的肝硬化病人发生癌变,而且多是病情反复、肝脏功能改善不良、经常出现腹水等合并症的患者。

3、40岁以上的男性:肝癌的发生率男女比为2:1。另外,还有职业特点。农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有人说,在中国肝癌和胃癌是穷出来的病,经济条件差的人易患“肝癌”,有一定的道理。

4、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中国的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如广西的扶绥、隆安,福建的厦门、同安,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南汇等,这些地区平均每10万人中至少有30人死于肝癌。另外,肝癌发病率,沿海高于内地,东南、东北高于西南、西北地区。

10大肝癌高危人群

1、有肝癌家族史的人

一方面许多损害肝脏的遗传性疾病,如色素沉着病、糖原贮积症等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另一方面,大家认为肝癌的家族性聚集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聚集所造成。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肝癌会遗传。

2、肝炎后肝硬化病人

50%以上的肝硬化病a人发生癌变,而且多是病情反复、肝脏功能改善不良、经常出现腹水等合并症的患者。

3、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

中国的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如广西的扶绥、隆安,福建的厦门、同安,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南汇等,这些地区平均每10万人中至少有30人死于肝癌。另外,肝癌发病率,沿海高于内地,东南、东北高于西南、西北地区。

4、长期酗酒

长期酗酒,可明显损伤肝细胞以及导致营养不良,肝脏易发生肝硬化,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可发展成肝癌。 当然,除了上述饮食因素外,乙型肝炎、肝脏内的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遗传易感性也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这里要指出的是,当上述两种因素起作用时,肝癌更易发生,如乙型肝炎与黄曲霉素的暴露则发病会更快。

酒精中毒还可致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或肝硬变时,枯否氏细胞减少,可增加肝细胞癌变的发生。

5、生活条件艰苦的人群

肝癌的发生有个职业特点,农民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有人说,在中国肝癌和胃癌是穷出来的病,经济条件差的人易患“肝癌”,有一定的道理。

6、基因突变

环境中的突变原和病毒作用激发肝细胞分裂反应途径的活化,引起细胞的点突变和基因易位,是加速癌细胞增殖的可能因素。

7、饮水不健康

水是维持人类有机体正常生存的重要物质。水本身当然不会引起肿瘤,但流行病学调查却证明,饮水污染的程度与肝癌发病率呈正相关。无疑提示水源中存在有致癌物质,还可能是多种致癌物质的共同作用,譬如腐植酸、蓝绿藻毒素等。

8、食用受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

30多年前,英国有一农场以黄曲霉菌致霉变的花生饼粕喂饲火鸡,致使10万只幼雏很快死亡。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污染分布基本相一致。在那些粮油、食品受黄曲霉素B1污染严重的地区,肝癌的发病率与死亡率也较高。

黄曲霉毒素是一种致癌物,适合在高温潮湿的环境中生长繁殖。如果人类在夏天长期食用了一些发霉谷物的话,就会染上黄曲霉毒素,肝癌就会出现。

9、摄入过多亚硝胺类化合物

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所以也将亚硝胺类化合物归为肝癌的病因之一。

10、摄入过少微量元素

目前在微量元素与肝癌关系的研究发现,肝癌死亡率与环境中硒含量呈负相关,与居民血硒水平呈负相关,动物试验表明硒能阻断黄曲霉毒素诱发大鼠和鸭子发生肝癌。

肝癌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据调查研究发现,肝癌的发生亦与饮水污染、粮食密切相关,肝癌高发区水中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的含量较高,水源及食物中铜、铁、锌、镍的含量较高,而钼、锰、锌的含量低,因此科学家们认为饮水及粮食中导致微量元素的不协调可能与肝癌的发生亦有一定关系。

病毒性肝炎:临床上引发肝癌的常见病因多见于各型肝炎病毒,尤其是乙肝病毒可列为之首,因此乙肝患者尤其是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要引起这方面的警觉意识并能够定期检查,对肝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是很有意义的。

肝硬化:在肝癌的演变过程中,多认为肝硬化可谓是肝癌的前凑,不管是酒精、药物还是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在肝细胞的反复损害与再生过程中可能发生间变和癌变,因此说肝硬化亦是引起肝癌的一大病因。

黄曲霉素:经研究证实霉变的花生、玉米等食物中含有致癌物质黄曲霉素,其达到肝脏后代谢物:环氧化物,可干扰DNA的正常转录;黄曲霉毒素B1具有强烈的致癌作用,因此避免食用霉变的食物有助于肝癌的预防。

警惕乙肝是导致肝癌的元凶

80%肝癌患者都发于乙肝:

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的最大隐患,几乎有80%的肝癌患者都是由乙肝患者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转化而来。在目前中国的乙肝病毒携带者大约占全中国人口的10%,按全国现有的十三亿人口总数乘以这个百分比,潜在的肝癌患者就有一亿三千万之多。如此看来,我国肝癌患者占世界肝癌患者总数55%的数据统计也就不足为奇了。

乙肝病毒是如何破坏肝脏并使之逐步恶化成肝癌的:

乙肝病毒侵入肝脏后,在肝细胞内不断地大量自我复制并破坏肝细胞,肝脏的再生能力同样很强,但是被乙肝病毒破坏后再生的组织就已经跟原来的肝脏组织不一样了。皮肤被划开后再生的是疤痕,而肝脏被破坏后再生的就是一些肝硬化结节。越来越多的结节最终使肝脏形态发生了改变也就变成了肝硬化。如果其中的一个肝硬化结节发生了突变,那么就有可能形成肝癌。肝癌组织的生长是不受机体控制的,往往是疯长的过程或者发生转移,等到出现症状并被确诊时,往往到了让医生束手无策的晚期。

据介绍说广东的顺德和南海等地,都是肝癌的高发地区,在这些地区家里常常有兄弟先后患上肝癌,其实这种现象多与乙肝病毒家族内传染以及肿瘤的家族遗传性有关。家里有一人被发现肝癌,如果对全家进行一次乙肝病毒DNA检查,就会发现家里其他成员也有可能是乙肝病毒携带者,而这一部分人也有可能成为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

每一种疾病都有自己固定的高危人群,肝癌也不例外。肝癌的高危人群,即是患肝癌可能性最高的群体。在这个群体当中,首先能够想到的就是曾经有过肝癌病史的人群,他们曾经患过肝癌,因此肿瘤复发和再发的可能性远远高于健康群体。除此之外,乙肝病毒长期携带者也当列入肝癌高危人群的范围,因为乙肝病毒是诱发肝癌常见的原因。如果患有肝炎或者肝硬化,同样也是肝癌的高危人群之一。如果长期携带乙肝病毒,而且还长期大量饮酒,则发生肝硬化肝癌的几率更高。

怎样早期发现小肝癌

肝细胞癌中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米或两个癌结节直径之和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称为小肝癌。怎样早期发现小肝癌。首先应注意肝癌高危人群,所谓肝癌病危人群是指年龄在40岁以上而具有下列情况之一者:有5年以上的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阳性者;有5-8年以上的酗酒史并有慢性肝病临床表现者;已确诊的肝硬化患者。高危人群要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的测定;发现甲胎蛋白升高但低于200微克/升时,应每半月复查1次并进行动态观察直至排除或明确诊断,有些小肝癌血清甲胎蛋白检测阴性,b超可弥补甲胎蛋白检查之不足,故有条件最好b超与甲胎蛋白同步检查。甲胎蛋白检测是一种较理想的发现小肝癌的初查方法,甲胎蛋白测定与b超检查是发现小肝癌的重要手段。对于甲胎蛋白升高的病人在未发现肝癌之前要每月复查甲胎蛋白和b超,直至甲胎蛋白降至正常或诊断为止,只有这样才能尽早发现小肝癌。

半夜老醒是肝癌先兆吗

目前我国肝癌多数由肝炎、肝硬化引起

我国85%的肝癌患者都是由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转变来的。肝癌的发展一般经过肝炎-肝硬化-肝癌这“三部曲”。研究数据表明,15%-20%的肝炎患者会在5年内发展至肝硬化,10%-15%肝硬化患者会演变成肝癌。而发展到肝癌之后,患者往往还伴有肝炎、肝硬化等基础性肝病,这大大增加了治疗难度。

除了乙肝导致肝硬化而引起肝癌外,黄曲霉素、亚硝酸盐、饮用水污染、寄生虫感染和遗传因素也会导致肝癌的发生。据《广州社区人群肝癌高危因素调查》显示,肝炎病毒、黄曲霉素污染、酗酒、饮用水污染和肝吸虫感染是诱发肝癌的五大高危因素。

肝癌高危人群需每半年行肝功能、甲胎蛋白和肝脏彩超监测

肝癌在发现时大多数患者都已经处于中晚期,导致治疗效果很差。因此,疾病的早期诊断对肝癌患者来说至关重要。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肝脏外科、肝移植中心张英才医生表示,肝癌的早期发现其实并不难,对于高危人群只需抽血行肝功能、血清甲胎蛋白(AFP)及行肝脏彩超检测即可早期诊断肝癌。

哪些是高危人群?张英才指出,有肝癌家族病史者、乙型/丙型病毒感染者、5年以上肝炎病史、5-8年以上酗酒史以及确诊肝硬化患者均为肝癌的高危患者。这类患者最好每3-6个月抽血检查肝功能和甲胎蛋白,每半年做一个肝脏超声检查,有怀疑肝癌者还要加做CT或核磁共振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肝癌。“否则,等出现肝区疼痛、消瘦、黄疸、腹水等症状再检查时,绝大部分患者已经是肿瘤的中晚期了。”

张英才强调,筛查肝癌应查甲胎蛋白,这是目前肝癌最敏感、特异性最强的一种肿瘤标志物。临床上,在肝细胞癌中有70%-80%的患者会出现甲胎蛋白升高,大于其正常上限值(20ng/mL)。

半夜老醒是肝癌先兆

肿瘤防治

近期在微信、微博上疯转的一条信息,总结了不少“癌症先兆”。其中提到,5年不发烧感冒,是肝癌先兆,这种情况好像看起来身体很好,实际上是免疫力太差了。此外,夜里老是醒,尤其是夜里1-3时醒,也是肝癌发出的信号。网传的“肝癌先兆”靠谱吗?

早期肝癌无症状

孙大伯喜好爬山,勇于挑战各种高难度的小路,觉得自己比许多年轻人都要健壮。家人几次三番劝告他去医院进行体检,他都摆摆手,认为自己啥感觉都没有,有症状再去看也不迟。

这段时间,孙大伯觉得近来胃口不好,容易腹胀,终于在家人的陪同下去了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他难以接受,医生诊断为肝癌晚期,已广泛转移,错失了最佳治疗时机。为什么会这样?孙大伯和他的家人都很困惑。

对此,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陈亚进教授解释说,早期肝癌通常无明显症状,多数有明显症状的肝癌病情已属中晚期。早期肝癌病人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以达到50%-70%,但晚期肝癌如不治疗平均生存期只有3-6个月。

对于网传的“肝癌先兆”,专家表示,这些说法都缺乏科学依据。例如5年不发烧的说法,实际上肝癌病人的免疫能力是下降的,而5年不感冒发烧,说明免疫系统的能力还是很强大的,这就自相矛盾了。而夜里老是醒的说法,可能是参考中医的经络理论,认为夜里1-3时属“肝经”。但影响睡眠的因素有很多,夜里老醒是否跟肝癌有关,也缺乏科学依据。

高危人群应每半年体检一次

陈亚进教授表示,由于早期肝癌症状不明显,对于高危人群而言,及时排查肝癌的最好办法是每半年进行一次针对肝脏的彩超检查,并抽血化验肝癌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肝炎指标等,这是最方便、无创性的、且能够早期发现肝癌的检查手段。

但事实上,很少人主动到医院去进行定期检查,等到肿瘤非常大并且出现腹水、黄疸了,才来到医院进行初诊。而此时往往已经失去了治疗的机会。因此,常规体检对于肝癌高危人群特别重要。

谁是肝癌高危人群呢?陈亚进教授对此进行了进一步解释。首先是慢性肝病史者。目前的研究表明,存在“肝炎-肝硬化-肝癌”三部曲。临床调查资料显示:病毒性肝炎约有l0%发展成慢性活动性肝炎,而慢性活动性肝炎中有50%可发展成肝硬化,肝硬化发生肝癌的几率约9.9%-16.6%;其中以乙型肝炎为主,其次为丙型肝炎;慢性肝炎和肝硬变常常是肝癌发病的基础,但并非所有的肝炎、肝硬化患者都会发生肝癌。因此,曾经患过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者且转为慢性者、已发生肝炎后肝硬化者,应戒酒、积极定期复查和治疗慢性肝炎和肝硬化,切不可掉以轻心。

有肝癌家族史者也是高危人群。研究表明:肝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某些遗传缺陷导致发生肝癌的危险性增加。因此,肝癌患者的家人应到医院做相关检查。有些人就是到医院探望患肝癌的亲人时,顺便检查,而发现肝癌的。

据了解,在许多欧美国家,肝炎较少,饮酒是慢性肝病的重要因素,饮酒与肝癌的危险性增加有关。而重度脂肪肝的病人,若饮食上不太注意,吃大量高脂肪的食品,使得肝脏负担加重,对脂肪的分解能力下降造成重度脂肪肝,这种病人也容易发展成肝癌。

此外,在我国存在肝癌高发区,如广西扶绥、江苏启东、广东顺德、福建同安等地。通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发现,我国肝癌高发区的居民食用的粮食中存在不同程度的黄曲霉毒素污染的现象。因此,住在肝癌高发区的人群应注意筛查

怎样才能知道自己得了肝癌

(一):从地域上划分。我国是原发性肝癌高发国之一,年发病率5-10/10万人口,每年约有30万人死于原发性肝癌,占全部恶性肿瘤的第三位,东南沿海地区发病率高于内地,广西、江苏和广东某地为最高,云南、贵州最低,男性高于女性,男女之比约2-8 :1 。

(二):从年龄上划分。过去一般认为肝癌的高发年龄为40-60岁,但近年的临床病例证实,患者已逐渐年轻化,笔者就曾接治过两例13岁的小病人。十多年前,和笔者一同住进肿瘤医院的肝癌患者中,就几乎都是在30岁左右的年轻人,因此,目前的肝癌高发年龄普遍认为向前迈进了十年,即30-60岁。这与近年的环境恶化以及诸多因素有关,且越是高发区年龄越偏低。

(三):从家族病史上划分。过去一直认为癌症无遗传,无传染,但在近年的调查和研究中,学者们已一致认为癌症有遗传,仍然认为无传染。尽管遗传的机理仍无法解释清楚,但临床证实,就只能先承认,再慢慢研究解释。笔者曾遇到两例这样的病人:一位柳州的患者来信求救,信中说自己的母亲和兄长均在50岁左右病故于肝癌,现在自己又被诊断为晚期肝癌;另一位外省的特大巨块型(直径17cm称特大型)肝癌患者上千公里独自到钦州来求医,并告知他的两个胞兄都在50岁左右病故于肝癌。从资料上也看到不少类似的“家族”病例。按笔者浅见,并非直接遗传肝癌,而是遗传某个器官(如肝脏)上的某种功能上的缺陷,至使该器官容易患病,一旦在以后的某一年龄段内,受到某种类似的刺激,就极易恶化成癌。从医学角度上说,就是“由于机体某种遗传上的缺陷,使后代具有易于发生某种疾病的倾向即遗传易感性”。因此,家属中有人患肝癌,患者的直系亲属都可认为属肝癌的高危人群。

现代医学认为,5%-10%的人体肿瘤的发生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在大多数肿瘤的发生中是指对致癌因子的易感性和倾向性而言,与直接遗传有关的只有少数不常见的肿瘤。

(四):有肝部疾病的患者。大量的临床资料显示,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肝癌的机率是健康人群的数十倍,同时认为,所谓的奥抗阳性(hbsag阳性俗称健康带毒者)属慢性肝炎范畴,所以也是肝癌高危人群。临床中常见这类病人。

(五):30-60岁超负荷工作一年以上的人群。有这样一种说法,每个健康人体内都存在大量的癌细胞胚胎,这些末成熟的“癌细胞”在人的一生中不断地发生,又不断地被人体免疫细胞杀灭于萌芽之中,而一旦出现一段时间的免疫力下降,加上某些尚末明确的物质的刺激,癌胚胎就能逃避追杀而发展生成癌细胞。在临床中发现不少肝癌患者都曾有过一年以上的连续超负荷工作史。

现代医学认为,正常人体内都含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细胞内的原癌基因必须被激活才具有转化和致癌效应,而抑癌基因完全失活才有致癌作用。正常细胞内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相互平衡,相互制约,调节着细胞的分裂、增生、分化和凋亡,当原癌基因被激活和抑癌基因失活时,便导致细胞的增生和分化调控失常,使细胞发生失控性增生和分化障碍,导致细胞逐渐出现不可逆性恶性表型,形成恶性肿瘤。

6大肝癌高危人群

1、摄入过多亚硝胺类化合物的人。从肝癌高发区南非居民的食物中,已分离出二甲基亚硝胺。此类化合物,也可引起其它处肿瘤如食管癌。所以也将亚硝胺类化合物,归为肝癌的病因之一。

2、有肝癌家族史的人。一方面许多损害肝脏的遗传性疾病,如色素沉着病、糖原贮积症等都会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发生率也很高;另一方面,大家认为肝癌的家族性聚集,主要由乙型肝炎病毒聚集所造成。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肝癌会遗传。

3、食用受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的人。多年前,英国有一农场,以黄曲霉菌致霉变的花生饼粕,喂饲火鸡,致使10万只幼雏很快死亡。而流行病学研究证明,我国肝癌的地域分布,与黄曲霉污染分布基本相一致。

4、长期酗酒的人。长期酗酒,可明显损伤肝细胞,以及导致营养不良,肝脏易发生肝硬化,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可发展成肝癌。当然,除了上述饮食因素外,乙型肝炎、肝脏内的寄生虫病(如华支睾吸虫)、遗传易感性也与肝癌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

5、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中国的肝癌高发区,主要在东南沿海,如广西的扶绥、隆安,福建的厦门、同安,江苏的启东、海门,上海的崇明、南汇等,这些地区平均每10万人中,至少有30人死于肝癌。另外,肝癌发病率,沿海高于内地,东南、东北高于西南、西北地区。

6、肝炎后肝硬化病人。以上的肝硬化病人发生癌变,而且多是病情反复、肝脏功能改善不良、经常出现腹水等合并症的患者。

相关推荐

如何早起发现癌症

即使这样,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肝癌束手无策,临床研究表明,肝癌与肝病特别是乙肝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将近80%的肝癌者是乙肝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我国是乙肝大国,全国将近有3000万乙肝者,将近1亿的乙肝携带者,在肝功能反复损害修复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癌细胞,很多肝癌者都曾经历乙肝、肝硬化直至癌变的过程(乙肝“三步曲”),乙肝就像人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定期检查是对这颗炸弹进行监控的有效手段。要想不

八大胃癌高危人群

1、有癌前病变:癌前病变是指有癌变倾向的良性疾病,如:(1)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变率可达10%;(2)慢性胃溃疡,癌变率低于3%;(3)胃息肉,直径>2cm,多发且基底较宽者癌变率高;(4)胃部分切除者,残胃癌变率可达0.3%-10%;(5)其他癌前病变,如巨大胃粘膜肥厚症,疣状胃炎等;(6)胃镜活检病理类型: ①异形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由慢性炎症引起,轻度到中度不典型增生往往可逆,少数情况会恶

哪些人是乳腺癌高危人群

(1)有乳腺增生史或良性乳腺肿瘤史者。抑癌基因突变者。(2)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尤其是直系亲属(母亲或姐妹)中有一人过乳腺癌或乳腺癌相关基因突变者。(3)过晚生育的女性。有资料显示,30岁以后才生育第一胎者,乳腺癌发病率较30岁以前生育者高2倍。(4)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未受乳者。乳腺癌发病风险升高,而有哺乳史者的乳腺癌发病风险显着降低,妊娠、哺乳岩鳖对乳腺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妇女的中年后

乙肝大三阳需要检查哪些项目

1、肝功能:肝功能是很容波动的指标,尤其是对于肝病者来说定期复查肝功对及时了解病情、肝脏损伤情况及对病情的估测等都是很有价值意义的,因此建议乙肝大三阳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若处于肝功波动的治疗阶段应视情况而定。2、乙肝五项:尤其是处于乙肝大三阳抗病毒治疗的阶段,定期对乙肝定性及病毒复制指标的检测,可以很好的了解治疗及用药情况、是否转阴、病情的变化及体内病毒复制的情况等的有利指标。3、影像

胃癌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1、遗传如果家族2-3代里有人得过肿瘤,特别是消化系统肿瘤,包括胃癌、食管癌、胆道系统肿瘤、肠道肿瘤等,那后代将来可能胃癌的几率要比正常人高很多。如果这个家族有超过两个人得过胃癌,那么其他族人的病几率就会高几十倍以上。2、有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如溃疡和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有不典型增生或肠上皮化生的人,胃癌的几率也比正常人高很多。如果在这个基础上又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危险更大。3、抽烟、喝酒抽烟、喝

什么是肝癌

肝癌是外科肿瘤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肿瘤,近年来,我国肝癌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但是对于肝癌,你又了解多少呢?下面让我们跟随肿瘤科的专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什么是肝癌?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位居第二的癌症“杀手”,常见于中年男性。因其恶性度高、病情进展快,病人早期一般没有什么不适,一旦出现症状就诊,往往已属中晚期。故治疗难度大、疗效差,一般发病后生存时间仅为6个月,人称“癌中之王”。在我国,每年有1

预防肝癌可多吃葡萄苹果

水果不仅能补充人体所需的维生素,还可预防原发性肝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四院副院长刘明博士,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水果预防肝癌的作用日前已获审批。此研究结果是可通过某些水果提取物,生产药物制剂或口服液,方便肝癌高危人群使用。刘明博士早在2002年美国学习时,发现了一种名为树莓的水果,其富含大量“鞣化酸”,刘明将“鞣化酸”与肝癌细胞混合培养,结果发现“鞣化酸”竟然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回国后,刘明

这样喝酒最易惹肝癌

近年来流行的“红酒、白酒、啤酒混喝”现象让健康专家很是忧虑。因为欧美等发达国家已有大量研究显示,酒精与肝癌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且,饮混合酒的人,肝癌的机率比饮温和酒或不饮酒的人高出5倍。这是因为,各种酒的酒精含量不同,一会儿喝啤酒,一会儿喝白酒、葡萄酒,身体对这样的不断变化难以适应。更重要的是,各种酒的组成成分不尽相同,比 如,啤酒中含有二氧化碳和大量水分,与白酒混喝,会加速酒精在全身的渗透作用,

哪些人容易得癌症

1、癌症家族性和遗传性疾病的人群:许多常见的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胃癌、大肠癌、肝癌、食管癌、白血病往往有家族聚集现象。2、与癌有关疾病的人群:长期有慢性胃炎、宫颈炎、乙型肝炎、皮肤溃疡的者易癌症。3、不良嗜好人群:长期吸烟的人群易肺癌、胃癌。喜饮过热的水、汤及吃刺激性强或粗糙食物的人群易食管癌,喜抱怀炉或坐热炕的人易皮肤癌,长期酗酒者易食管癌、肝癌。4、职业易感人群:长期接触医用或工

饮酒与肝癌的关系

“酒伤肝”是众所周知的,其主要成分酒精主要通过肝脏解毒代谢,而代谢所产生的中间产物乙醛对肝细胞有直接的毒害作用,其在潜移默化的损害着肝脏,长期大量摄入无疑会加重肝脏负担、加速肝损伤,并且酒精可以刺激垂体的分泌,加快细胞分裂的速度,增加癌症发生的易感性,进而易诱发酒精肝、酒精性肝硬化,甚至肝癌。有研究表明,每天饮用超过80g酒且持续10年以上,肝癌的危险比每天饮用小于80g者高5倍。肝癌者中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