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胰腺炎发病风险
他汀类药物可降低胰腺炎发病风险
近日,英国格拉斯哥大学David Preiss博士和他的同事们对大型随机对比试验进行了汇总分析,旨在探讨他汀类或贝特类药物与胰腺炎之间的关系。研究指出,他汀类药物可降低正常或轻度甘油三酯升高患者胰腺炎发病风险,文章发表在2012年第308卷第8期《JAMA》上。
David Preiss博士的团队对共113800例16种安慰剂服用者和他汀类药物服用者进行了4.1年的随访研究,其中309例发展成为胰腺炎(134例患者来自他汀类药物组,175例来自安慰剂对照组)(RR, 0.77 [95% CI, 0.62-0.97;P = .03;I2 = 0%])。对 39614例使用他汀类药物5个剂量的患者进行了超过4.8年的随访研究,156例发展为胰腺炎(70例患者来自高剂量组,86例患者来自中等剂量组)(RR, 0.82 [95% CI,0.59-1.12;P = .21;I2 = 0%])。合并21项试验数据后发现,RR 0.79(95% CI,0.65-0.95;P = 0.01;I2 = 0%)。465人(0.30%)发展患上胰腺炎(其中204人属于他汀类药物治疗或他汀类药物低剂量组,261属于安慰剂组或他汀类药物中等剂量组)。对 40162例使用贝特类药物进行了超过5.3年的研究,144例发展为胰腺炎(84例患者来自贝特治疗组,60例患者来自安慰剂组)(RR,1.39 [95% CI,1.00-1.95;P = .053;I2 = 0%])。
David Preiss及其同事认为,分析纳入的试验间异质性小,且未发现发表偏倚的证据。但由于研究涉及的胰腺炎病例较少,将研究结果当作产生他汀类及贝特类药物假说的基础较为妥当。研究并未涉及甘油三脂含量较高的患者,故其结论并不适用于该人群。应进一步对甘油三酯水平极高的人群开展他汀类药物及贝特类药物的评估试验,可能会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研究的局限性在于:胰腺炎并非任何纳入的研究的特定终点事件,病例记录不标准,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研究数据并不适用于患者的个体水平。
降脂药饭前吃效果更好
都市生活紧张而忙碌,人们常常会忽视对饮食的要求。其实从早晨您喝下第一杯水,一天的饮食生活就已经开始了。不同颜色的蔬菜都含有什么样的营养?早中晚三餐怎样合理进行荤素搭配?为了让您能远离由饮食误区引起的不适甚至疾病,生活家小编精心为您搜罗各类饮食保健信息,贴身定制属于您的健康饮食!
据报道,目前临床应用最为广泛的降脂药物是他汀类降脂药,可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及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常见他汀类药物包括阿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卢伐他汀和弗伐他汀等。
服用上述药物时,有人担心空腹服药会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往往选择吃饭时或饭后服用,认为这样更安全。其实饭前吃效果更好。
吃饭时或饭后服用他汀类药物,虽能防止或减轻恶心等症状,但会导致腹痛、腹泻等不良反应。因为,他汀类药物会和食物中某些成分相互作用,引起变态反应,进而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肠道蠕动加剧,引起腹痛、腹泻等。他汀类药物正确的用法是空腹服用,一般在饭后3~4个小时或饭前30分钟至1小时左右服用效果最好。
胆固醇药物可能加快手术后愈合速度
根据一项新的研究,服用降胆固醇的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减少病人手术后的恢复时间。研究的爱尔兰研究人员怀疑,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人体的炎症反应,减少手术后患者的伤口的愈合时间。这种药物对有愈合并发症的患者来说,似乎尤其如此。
“他汀类药物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最为广泛的处方药。时通常用于控制高胆固醇的水平,一些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他汀类药物对严重感染或器官移植后遗症的疗效,”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爱尔兰都柏林圣母的儿童医院的杰拉德菲茨莫里斯博士在一次胸外科医师协会的新闻发布会上说道。
在开展这项研究过程中,研究人员分析了现有的他汀类药物的数据,其中大部分来自实验室研究,也包括动物实验。这项研究称,他们发现他汀类药物可将手术后恢复需要的时间从19天左右减少到13天。他汀类药物可以改善进行过任何手术的患者的伤口愈合情况。这些手术包括了心脏手术,研究人员总结道。他们指出,这可能会使手术伤口的疤痕更小。
“正常伤口愈合需要经历一系列阶段,最终阶段就是长出疤痕。许多事情会影响这个过程,并且很难确定他汀类药物到底如何能改善伤口愈合,但看来它们影响了炎症反应的一些因素,” 菲茨莫里斯指出:“我们的分析还表明,一些他汀类药物的愈合效果优于其他的他汀类药物。”
虽然胸部伤口感染的总体概率很低——大约只有1%——更快的治疗时间可能会进一步减少发炎率,特别是对于因潜在的健康问题,如糖尿病患,而导致伤口愈合缓慢的人。“基于这系统综述种令人鼓舞的结果,我们建议进行适当的引导、随机对照以及双盲临床试验,全面评估局部他汀类药物在促进术后伤口愈合方面的潜在作用。” 菲茨莫里总结道。
降低胆固醇的药物
不同类型的降胆固醇药物以不同的方式影响脂质水平,通常有以下分类:
●他汀类 用于大多数高血脂(血胆固醇过多)患者的一线治疗。他汀类可阻制人体内制造胆固醇的特异酶的生成。已证明,该类药物能减少首次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以及已知疾病患者的复发性心脏病发作和中风。也被证明该类药物可降低心力衰竭患者死亡风险。他汀类药物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效果显著,对降低甘油三酯也有些效果。虽然他汀类也可增加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但似乎并不如其它降胆固醇类药的效果那样好。他汀类通常副作用较少,虽然也有些报告指出,它会引起一种罕见的肌肉退化亦称之为横纹肌溶解,也有报告称,他汀类与记忆功能减退有关,但这些属于罕见的副作用。定期作血液检测是有必要的,以便监察这两种血脂质方面的副作用和监察肝功能。
选用他汀类药物的依据是结合多方面的临床考虑,包括总胆固醇水平,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密度脂蛋白水平,既往的心肌梗塞史和冠状动脉病,显著糖尿病的其它风险因素。也有证明,他汀类药物对与胆固醇降低程度无关的动脉也具有良好的作用。这种作用被认为是通过对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点抗炎作用的结果。为此,有些研究建议,一种强化的直接的他汀疗法可着手用于那些有冠状动脉病的住院患者。
●胆酸结合树脂 因为肝脏要除去血中的胆固醇以制造胆汁,胆酸结合树脂可防止肠内胆汁酸的重复循环,为此,迫使肝脏从血液中除去更多的胆固醇以便制造更多的胆汁。胆酸结合树脂通常以粉剂或咀嚼棒服用。可是,许多患者服用该类药时有胃肠不适感。胆酸结合树脂也可与其它物质结合,如脂溶性维生素,心脏病用药地高辛,以及抗凝药华法林。因此建议患者在服用这几种药的同时,不要服用胆酸结合树脂。
●烟酸 亦称维生素B3,大剂量时,对降低甘油三酯和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很有效果。本品也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水平,但不如其它降胆固醇药物的效果。服用本品治疗高胆固醇时要慢慢加至大剂量。本品服用太多可导致一些明显的副作用,包括面红,心悸,恶心,甚至出现个别肝中毒的病例(尤其是服用速释剂型)。即使适当增量服用,大约有 50%患者认为本品也难以耐受。本品可以非处方药购得,但,医生更倾向于开本品的控释剂型处方。因为本品可能具有一些较严重的副作用,患者在没有医生的监护下,不应该自行使用。另外,有许多作为非处方药的“不面红”的烟酸食品补充剂出售,但它对血脂水平没有什么作用。
●贝特类 该类为苯氧酸的衍生物,苯氧酸可减少甘油三酯的生成和提高现有甘油三酯被从血流中清除的速率。贝特类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可显著地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并能适当地提高高密度脂蛋白(好的)水平,但对降低低密度脂蛋白(坏的)水平的作用较小。它们最常被用于甘油三酯水平升高的患者,这些患者通常也会伴有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较低(多数糖尿病患者有这种类型的脂质状况)同时使用贝特类和他汀类时更应小心监察。
●依泽替米贝 它是直接控制胆固醇在小肠吸收的新一类药物代表(差别是胆酸结合树脂是在肠内与胆汁酸结合)依泽替米贝通常和他汀类合并使用,使低密度脂蛋白水平的降低增加 25%。它也单独使用。已有证明,它的副作用与安慰剂相似。当与他汀合用时,肝酶的上升甚微。
偏中风什么药比较好
临床中常用的是“金三角”方案,即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通心络胶囊。其中他汀类药物可以降血脂,阿司匹林可以抗凝,通心络胶囊可以保护血管、抗血栓形成,这三个药联合应用,能增强疗效,比如通心络胶囊与他汀类药物组合可以增强降脂效应,与阿司匹林组合可以增强抗凝、降低血液黏稠度的效果,并能明显改善阿司匹林抵抗,据统计长期服用阿司匹林有24%的人失效,这就是阿司匹林抵抗,而同服通心络后,可以继续让阿司匹林发挥作用,这就为中风防治提供了有力保障。
降血脂药物
1、苯氧基酸
这类药物的非诺贝特,吉非贝齐,苯扎贝特,等等。苯氧基酸药物降血脂作用强,发病快的行动,降低甘油三酯的作用比降低胆固醇的效果强烈。
2、他汀类
这类药物洛伐他汀丁,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等。这类药物的下跌主要胆固醇,血脂降低效果强烈,快速开始行动。
服用降脂药不得不知的七个注意事项
他汀并非适合所有人。不建议育龄妇女服用他汀类药物或其他降胆固醇药物,也不建议心脏病发作或脑卒中风险较低者服用。
饮食习惯必须改。服药一段时间后,您的低密度脂蛋白可能逐渐下降,但您必须记住一定要改变原先的不良生活习惯,身体的健康状况不能只看血脂的高低。改变饮食和适量运动可使胆固醇降低4%~13%。他汀类药物可使胆固醇降低20%~45%。
可能伤肝,出现肌肉不适。所有药物都有副作用,降脂药也不例外。例如,他汀类药物可能会增加肌肉组织损伤和肝功能损害,如果与抗生素或其他降胆固醇药物联合使用,风险可能会增加。此外,如果您服药后出现恶心、胃痛、便秘或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嗜睡和肌肉酸痛、乏力或面色潮红等不适,应及时告诉医生,调换药物。
有些药物影响药效。除了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等也属于降脂药,很多其他药物会影响它们的疗效。如抗菌药、抗凝药华法林、钙通道阻滞剂如地尔硫卓,以及某些降压药都需要与降脂药分开用。
很多食物也会影响降脂药。比如,西柚汁可明显抑制肝药酶的活性,和他汀类降脂药同服会使其血药浓度升高,增加肌肉损伤的风险。因此,服用他汀类降脂药时不要喝西柚汁,而且葡萄汁、橙汁等饮料也应尽量少喝。
收效不能太心急。不能指望吃了降脂药,血液里的胆固醇马上就变少。根据剂量的不同,见效时间可能是一两周,也可能是一两个月。
不遵医嘱后果严重。未能坚持正确用药是患者用药不见效的一大原因。研究表明,由于担心副作用或者药费问题,12%的人拿到处方却没取药,12%取了药但没吃,还有22%的人吃一段时间擅自停药。如果医生认为您该服降脂药,而您却没有吃,心脏病发作和脑卒中风险会升高。
冠心病的最佳治疗方法
1、硝酸酯类药物是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常规用药。心绞痛发作时可以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使用硝酸甘油气雾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先静脉给药,病情稳定、症状改善后改为口服或皮肤贴剂,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后可以停药。硝酸酯类药物持续使用可发生耐药性,有效性下降,可间隔8~12小时服药,以减少耐药性。
2、抗血栓药物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避免血栓形成而堵塞血管。副作用是对胃肠道的刺激,胃肠道溃疡患者要慎用。冠脉介入治疗术后应坚持每日口服,通常半年-1年。抗凝药物通常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的急性期,以及介入治疗术中。
3、纤溶药物 溶血栓药主要有链激酶、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可溶解冠脉闭塞处已形成的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血流,用于急性心肌梗死发作时。
4、调脂治疗 调脂治疗适用于所有冠心病患者。冠心病在改变生活习惯基础上给予他汀类药物,他汀类药物主要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目标为下降到80mg/dl。最近研究表明,他汀类药物可以降低死亡率及发病率。
降胆固醇他汀类药物的使用上升
美国人正向高胆固醇进行回击,其中有一类药物在冲锋陷阵。
来自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CDC)的最近数据简报发现,降胆固醇药物的使用,尤其是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呈上升趋势。
这类药物由国家胆固醇治疗指南所推荐。降低胆固醇可以防止在血管斑块积聚,因此,可以防止心脏疾病发生。
这些药物分为两类:他汀类药物和非他汀类药物。
“他汀类药物为降胆固醇的首选药物,因为它们不仅降低胆固醇数量,它们对于心脏病发作和中风风险也降低了30%以上。”德克萨斯州普莱诺市贝勒心脏医院一位通过委员会认证的心脏病专家Sarah Samaan(MD,FACC),在dailyRx News的采访中说道。 “其他调脂药物的有效性更低,可能有更多的副作用。”
CDC的国家健康中心统计的Qiuping Gu博士指导了这份报告。
一个全国健康和营养调查(NHANES)在过去十年里对40岁以上的成年人进行了几次调查,调查他们的健康和药物使用状况。在 2011~2012年里,超过四分之一(28%)的40岁以上成年人报告在过去30天内服用了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治疗。比2003至2004年在40岁以上有五分之一人使用有所增加。
性别或种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报告。然而,年龄的增加直接关系到胆固醇靶向药物的使用。在40~59岁年龄组和60~74岁年龄组之间,药物的使用增加了26%,近一半60岁以上的成年人服用了降胆固醇药物。
他汀类药物的使用尤其被证明同样呈上升趋势,增加了6%。最近的数字显示,服用降胆固醇药物的患者中,近93%服用他汀类药物。
最受欢迎的药物是辛伐他汀(商品名舒降之),几乎有一半(42%)的抗胆固醇药物服用者服用这种药物。第二常用的是阿托伐他汀(立普妥),有五分之一的抗胆固醇药物服用者服用这种药物。
尽管如此,许多可以从将胆固醇药物中受益的患者没有服用这类药物。只有71%的成年人被诊断患有心脏疾病的成人中只有71%,高胆固醇的患者中只有54%,服用药物来降低他们的胆固醇。
Samaan博士说,她相信他汀类药物的使用。
“由于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头号死亡原因,死亡人数超过所有癌症死亡人数总和,我们尽自己所能,将风险保持在尽可能低的水平是有意义的。。”Samaan博士说。 “医生如同药物一样,因为虽然我们无法控制个人生活方式的选择,如不健康的饮食、吸烟和缺乏运动等,我们知道,当我们开出他汀类药物,我们对患者的健康有一个立即和持久的影响。”
该数据简报于十二月发表在CDC国家卫生统计中心。作者宣称没有资金来源或利益冲突。
血脂高吃什么药
不管是什么疾病,合理有效的治疗是很必要的,更别说是高血脂这种顽固的疾病,更加需要坚持长期而综合的治疗,但是一定要以控制饮食及体育锻炼为主,当然还可以采用药物进行治疗,那么血脂高吃什么药好呢?
一: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因有降胆固醇的功效而被许多人广泛使用。英国曾有研究警告说那些心脏病患病风险不高的人应谨慎服用他汀类药物,因为它可能有一些副作用,他汀类药物可能损伤肝脏和肾脏,并造成肌肉疼痛等副作用。
常规的他丁类降脂药物有:
洛伐他丁、普伐他汀、美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等。
二:贝特类:
贝特类药物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类调脂药,它降甘油三酯作用强而明显,常规剂量下可使甘油三酯下降20-60%,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非常有效。
本类药物短期服用副作用轻微,主要为恶心、烧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见头痛、乏力、皮疹、脱发、肌肉疼痛、视力模糊及轻度贫血等。但长期服用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的病例,且可使胆结石的发生率增高。有肝脏、胆囊或严重肾脏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本类药物。
常见的贝特类药物有:氯贝特、利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吉非贝齐等。 ...
中年人要每天吃个苹果
每天一个苹果可预防心脏病发作,效果等同于服用他汀类药物。
研究人员利用数学模型评估50岁以上老人每天吃一个苹果的好处。他们发现,每天吃一份果蔬,比如一个苹果,患心脏病或中风的风险就能降低12%。对于有轻微心脏病风险的病人来说,这种保护作用等同于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研究人员进一步分析发现,每天吃一个苹果的人,如果再吃第二个苹果,那么还会收到额外12%的保护效果。换言之,果蔬摄入量越多,死于心脏疾病的风险越低。
研究人员表示,给50岁以上的人每天开一个“苹果处方”,每年会防止或延迟大约8500个英国人心脏病或中风发作。
血脂高吃什么药
1、他汀类
他汀类药物是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因有降胆固醇的功效而被许多人广泛使用。英国曾有研究警告说那些心脏病患病风险不高的人应谨慎服用他汀类药物,因为它可能有一些副作用,他汀类药物可能损伤肝脏和肾脏,并造成肌肉疼痛等副作用。
常规的他丁类降脂药物有:洛伐他丁、普伐他汀、美伐他汀,氟伐他汀、阿托伐他汀、西立伐他汀、罗伐他汀等。
2、贝特类:
贝特类药物是目前应用较广的一类调脂药,它降甘油三酯作用强而明显,常规剂量下可使甘油三酯下降20-60%,对高甘油三酯血症及以甘油三酯增高为主的混合性高脂血症非常有效。
本类药物短期服用副作用轻微,主要为恶心、烧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和腹泻等胃肠道症状,偶见头痛、乏力、皮疹、脱发、肌肉疼痛、视力模糊及轻度贫血等。但长期服用有一过性转氨酶升高的病例,且可使胆结石的发生率增高。有肝脏、胆囊或严重肾脏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本类药物。
常见的贝特类药物有:氯贝特、利贝特、苯扎贝特、非诺贝特、吉非贝齐等。
3、烟酸类调脂药:
烟酸类药物具有广谱的调脂作用,可作为单一或辅助治疗用药,用于高甘油三酯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在HDL-C降低或合并甘油三酯增高时尤为适用。
使用烟酸最大剂量不应超过3~9克,否则会加重不良反应(肝中毒、高血糖、消化性溃疡及痛风)的发生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暂时皮肤潮红、瘙痒、皮疹。为减少或避免不良反应发生,可以开始用较小剂量,或加用阿司匹林,或饭后服用本药。
同时该类药物有扩张小血管的作用,因此,病人容易出现颜面潮红、皮肤瘙痒等症状,部分病人还可出现胃炎、胃溃疡及房性心律失常、血尿酸水平增高等不良反应。所以,原有溃疡病、痛风、肝功能不全者及孕妇禁用。
4、胆汁酸螯合剂:
胆酸螯合剂药物通过阻滞胆酸或胆固醇从肠道吸收,使其随粪便排出,使肝细胞内游离胆固醇含量减少。通过肝细胞自身调节机制加速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分解代谢,降低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仅适用于单纯高胆固醇血症。
因此类药物价格昂贵、用量大,并有异物和胃肠道反应,容易引起便秘,长期应用可妨碍脂溶性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的吸收,故不易被患者所接受,所以在国内已很少应用。
5、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胆固醇代谢的稳态平衡,人体内胆固醇代谢(合成、吸收和清除)的稳态平衡可影响到人血中胆固醇的水平。人体血循环中胆固醇主要来自于两种途径,即体内(肝脏与外周组织)生物合成和肠道吸收。他汀类药物是通过抑制作用减少内源性胆固醇合成,而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则主要是减少肠内胆固醇的吸收发挥作用。
到底什么药会导致记忆力下降
他汀类药物是一类降低胆固醇的药物。根据斯特罗姆博士及其团队,在美国约四分之一的死亡是由心脏疾病引起的。医生常常开具阿托伐他汀(商品名立普妥)或罗苏伐他汀(冠脂妥)等他汀类药物的处方来减少这种风险。
“高胆固醇患者应使用他汀药物。”研究的主要作者、罗格斯大学生物医学和健康科学的校长布莱恩·L.·斯特罗姆(MD,医学博士)在一份新闻稿中说道。“人们不应该因为他汀会造成记忆力问题的错误报道而害怕服用这些药物。”
斯特罗姆博士及团队考察了他汀类药物和记忆力丧失之间的联系。
这些研究人员比较了482542例服用他汀类药物和482543例未服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第二组患者中约5%服用了非他汀类降胆固醇药,如消胆胺(商品名Prevalite)。
斯特罗姆博士及其研究小组发现,第一组患者中的大多数在开始服用他汀的前30天报告某种程度的记忆力下降。然而,大多数服用非他汀药物的患者也报告了记忆力下降。
这些结果表明,这些药物可能未造成实际上的记忆下降——而是引起了“测量偏倚”。换言之,患者在开始服用新药物时更容易注意到记忆问题的存在——因为此时他们会更加专注于自己的健康。
“当患者开始服用他汀或其他任何新药,他们看医生的频率会更频繁,或他们本身会更加注意是否有什么地方出现问题。”斯特罗姆博士说。“所以,如果他们存在记忆问题,他们会开始注意到到这个问题。即使与药物无关,他们也会怪上它。”
高血脂的危害
甘油三酯增高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密切相关。在他汀治疗有效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后,甘油三酯增高成为“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的重要组分。有效管理甘油三酯,对进一步降低心血管系统风险,进而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与致死、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甘油三酯每增高1mmol/L,男性和女性冠心病事件风险分别升高12%和37%。甘油三酯增高不仅和心血管风险相关,还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发病风险密切相关。甘油三酯增高可能是视网膜硬性渗出和黄斑病变、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且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甘油三酯水平呈正相关。此外,高甘油三酯血症也可促进白蛋白尿进展及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极高水平(≥1000mg/dl)的甘油三酯血症还可能诱发急性胰腺炎。
随着应用他汀类药物降胆固醇治疗知识的普及推广,我国居民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控制情况有所改善,但对甘油三酯异常增高的危害性认识与综合管理却相对滞后。关注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同时,应重视高甘油三酯血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调脂药物对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治疗作用,贝特类、烟酸类及ω-3脂肪酸药物可有效降低甘油三酯水平。对甘油三酯>2.3mmol/L的心血管病高危患者,应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平时也可以用决乌汤这类中医组方茶做长期调治,从而进一步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