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
日常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
在中医中药当中,甘草也是我们常见到的一种中药。它是一种有调和作用的偏补药材,尽管不少的中医药方当中都含有甘草,但并不是说甘草就适合所有的病人。对于甘草的使用也要有严格的要求,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我们一起来看看常见中药甘草的禁忌事项。
甘草生者偏于清热,炙者则偏于补中。炙甘草是用生甘草与蜂蜜、水同炒制成。生甘草微凉,炙甘草微温。甘草生用,可治咽喉肿痛,痈疽疮疡,还可解药食之毒;炙用,可以治疗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腹痛泄泻,劳倦发热,咳嗽气短。中药古籍《神农本草经》将甘草列为上品,说甘草有坚筋骨、长肌肉、倍气力及解毒之功。
中医处方讲究“君、臣、佐、使”,各药相辅相成才有良效。甘草在其中就经常扮演“佐”的角色,是各种药物的“调味品”,药方中常常离不了。甘草的药性缓和,可以与补药、泻药、寒药、温药、凉药等各类药物配合使用,并有调和药性的作用。至今医界多有“甘草调和诸药”、“甘草和百药”的说法。故而不少人多习惯在中药处方中加入甘草。但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特别是以下三种情况要慎用。
急证少用甘草
历代医家公认甘味药性缓而善守,甘草为甘味药之代表,其甘缓柔润之性,决定了它在急证运用中的局限性。以《伤寒论》为例,阳明急下三证、少阴急下三证,都用不含甘草的大承气汤,意在避其甘缓,急下以存阴。又如大柴胡汤由小柴胡汤化裁而来,此方为治少阳兼腑实证的名方,现应用于急性胆囊炎、胆结石、急性胰腺炎等病,其证显然比小柴胡汤证为重为急,故去小柴胡汤中的甘草之类,增加大黄、枳实等防其甘缓,增其税利,由此可见仲景使用甘草颇有考究。
如何正确使用甘草片
含服效果更好。有人发现吃甘草片后止咳效果不好,这可能是服用方法不对。甘草片所含的樟脑、八角茴香油能刺激支气管黏膜,增加腺体分泌,稀释痰液,使其易于咳出;阿片含量很少,主要起止咳作用。如果吞服甘草片,原本含量很少的阿片经胃肠吸收、肝脏代谢,进入血液的量更少,很难起到止咳作用。建议含服甘草片,使阿片等成分经口腔黏膜吸收后,不经肝脏代谢,直接进入血液,减少损失,效果更好。
连用不超过7天。今年2月,有媒体报道一位华人因携带甘草片在美国被拘,称其中所含的阿片是“毒品成分”,可能让人上瘾。长期、大剂量服阿片,确实可能成瘾。甘草片中含阿片的量较低,但建议不要连续吃超过7天,咳嗽症状减轻后就及时停药。一些人服甘草片后觉得效果不好就随意加量,可能出现频繁打哈欠、出冷汗、腹泻、流鼻涕、疼痛、焦躁不安等表现。这时应怀疑出现药物依赖,及时停药并咨询医生。
幼儿别超量。甘草片中的阿片可能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抑制,如果服用过量,抑制了呼吸中枢,可能导致呼吸衰竭,危及生命。1岁以内婴儿,每次仅需服用1/4片。为了预防过量,建议家长首选儿童专用止咳药,如果需要服甘草片,应严格遵医嘱控制用量。
别和其他止咳药混用。甘草片不宜和其他强力止咳药同时服用,以免加大对呼吸中枢的影响。如果正在服用强心药、降压药、降糖药,一般不建议同时服甘草片。
甘草的使用禁忌
说起甘草,大家都不陌生。在中草药王国中,它被尊为君药,应用非常广泛。但须知,甘草毕竟也是一种药,它并非百无一害。有利亦有弊,如果使用不当,也会降低疗效,增加毒副作用。
甘草常用于脾虚、肺虚、气虚、气虚血少的心动悸、脉结代,血虚、阴虚、阳虚者不能用。清 热泻火时,用于热在气分,热在营血不宜。攻下、逐瘀须缓峻者可用,逐水、逐瘀通络、凉血、止血不宜用。外感、咽喉不利尤佳,止咳化痰以及痹症、痈肿疮疡可用,对气逆呕呃、气郁、气滞、食积痞满、甘腻、湿阻中满及水肿者忌用。
甘草中的甘草次酸有类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呈明显的抗利尿作用,大量或长期服用甘草,会引起水肿、高血压、低血钾等症。
在《方剂学》中,甘草的使用率为50%左右,而现实的中药处方中,甘草的使用率却达到了80%。可见,甘草随方滥用现象十分严重。甘草配伍不当,会降低药物疗效。如甘草与黄连配伍,小檗碱苦味消失,配吴茱萸,降压作用消失等。
此外,有时甘草在用量上也偏大。《中国药典》规定甘草的用量为1.5~9克,而处方中大部分用量为12~15克。甘草的用量应依病情变化、个体差异而定。单用稍大,久服宜小;补气宜轻,养阴要重;祛痰宜轻,解毒要重;调和药性宜轻,缓急止痛要重。但最大量不可超过30克。
甘草还有生甘草和炙甘草之分,生甘草偏凉,见长于清热、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炙甘草偏补,补脾益气,缓急养心。二者不可代用。
甘草甜素(GL)是传统中药甘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多年来一直倍受药学研究者的重视。近年国内外对甘草甜素及衍生物的药理研究又有了新发现,如其抗癌作用及抗乙肝病毒作用等。
甘草的禁忌
1.甘草提取物中的甘草酸可以引起称作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的疾病,其特点是体内叫做醛甾酮的激素水平过高。正常情况下,这种激素有助于平衡体内钾和钠的水平。
这种激素的水平过高会阻碍钠的排泄,并导致钾从尿液中排出,从而导致血压升高和肌肉损伤。损失钾可导致心脏和肌肉运作异常。它也导致保水,造成水肿。
2.过度使用甘草可以导致血压升高,肌肉无力,慢性疲劳,头痛,肿胀,男性睾酮水平降低等问题。
3.人们还认为,孕妇过量使用甘草可以引起大量出血,甚至导致早产。
4.还有报告显示,长期使用甘草,还会引起体重异常增加等副作用。
患有血压过高,肥胖,糖尿病,肾脏疾病,心脏病,或肝脏和月经问题的人应避免摄入甘草。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应避免这种草药。正在使用血管紧张素抑制剂和利尿剂药物(如阿司匹林,地高辛,皮质类固醇,胰岛素,口服避孕药和泻药)的人也应该避免使用甘草。
尽管人们认为消费含有甘草提取物的糖果没有害处,但是过量消费也同样可以产生副作用。因此,为了保证自己的身体健康,最好在使用甘草制品及保健补品前咨询医生。
甘草服用禁忌
甘草具有糖皮质激素样作用,甘草中的皂甙水解后生成甘草次酸,其结构和功能类似肾上腺皮质激素,若与阿司匹林、消炎痛、保泰松等药物合用,可诱发或加重溃疡。 甘草与强心甙类西药同服,可加重其毒性反应,与降糖药胰岛素、d860、优降糖等同服时,能产生相互拮抗,减弱降糖药的效应,与西药双氢克尿噻等排钾利尿剂合用,更易引起低血钾症。 甘草片不宜与利血平、降压灵、复方降压片等降压药并用。因甘草能引起高血压及发生低血钾,与利血平等降压药相拮抗。
怎么正确使用甘草
配用虽广 功有专长
有歇后语云“药里甘草——百搭”,此言虽平,然指出其无所不伍之性,也隐含其无足轻重之意。若论甘草之配用,纵览方书可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用甘草者达120余方,占方数之过半。正如医家云:“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百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理中汤用甘草恐其上,承气汤用甘草恐其下,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
若论药性,则《汤液本草》称其:“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也。”应用甘草突出者,莫过于复脉汤。用其通经脉,利血气,复脉可谓首功。甘草又善补中益气,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虚衰等,此时常合参芪等药,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甘草味甘,甘能缓急,可治里急、急痛、挛急、烦躁等诸般急迫之症,如经方芍药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等。甘草又具清热解毒之功,有消痈愈疮之效,临床逢热毒疮疡之症多用之。
药性虽平 不可滥用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有科研报道,甘草可使尿量减少,血钠滞留,有碍水肿之治疗,故临床应用当慎重。
甘草禁忌人群有哪几类
1、过敏忌服
部分人群服用甘草也可能出现过敏的症状,多表现为药物性皮炎引发的瘙痒症状,此时应马上停服甘草病多喝水以促进药物尽快排泄,必要时应就医诊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相关的抗过敏药物。
2、水肿人群忌服
水肿人群要多喝些利水消肿的食药材,而甘草喝多了反而会导致水钠潴留,加重水肿,因此水肿人群忌服甘草。
3、湿盛胀满人群忌服
甘草有助湿气的作用,本身有湿盛胀满的人群若是再服用甘草,则会加重涨气、痞积、满闷、胀痛等症状。
甘草的禁忌是什么
过量服用甘草片水肿
因为甘草中含有甘草酸,这种物质会增加身体患有假性醛固酮增多症疾病,主要的特点就是身体中的某一些激素增加,而这种激素会令我们体内的钾元素以及钠元素增加,而钠元素不能够通过尿液排出身体,这样体内就会出现血压增高以及肌肉受损的情况。而钾元素增加,体内出现积水,身体自然就会水肿了。
孕妇不应该过量服用甘草片
专家建议,孕妇服用甘草片一定要慎重,不能过量服用,否则容易导致身体中血压增加,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早产。
不适合服用甘草片的人群
怀孕期间以及哺乳期间的女性,以及具有性功能障碍的男性最好不要服用甘草;身体过于肥胖,以及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以及肾脏方面疾病的人群最好不要服用;正在服用阿司匹林这种血管紧张素抑制剂的人群也应该避免接触甘草;女性月经出现问题的或者是肝脏出现毛病最好也不要服用甘草片。
甘草片泡水喝的禁忌有很多,日常在服用之前一定要弄清楚,避免威胁身体健康。如果服用甘草片一个星期都不能够有效的缓解症状,那么就应该考虑身体是否还有其他的疾病。这个时候应该停止服用甘草片,然后接受专业的检查。总而言之,虽然甘草片有着很好的保健身体的作用,但是副作用也不小。日常服用的时候千万不能够大量并且长期服用,避免威胁生命安全。
甘草泡水喝的禁忌
甘草也被称之为君药,应用范围非常的广泛。不过甘草毕竟属于一种中药材,在生活中使用一定要特别的慎重,避免危害身体健康。如果没有科学的使用甘草,不仅会降低这种中药材的药效,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毒副作用,所以一定要特别的小心。具体的甘草泡水喝的禁忌如下:
第一:选择正确的服用方法
不同的身体状况治疗方法是不一样的,并且所选择的治病手法也有不一样的讲究。所以,甘草泡水喝的禁忌第一条就是要选择适合自己的服用方法。
将甘草进行不同的方法所获得的效果是不一样的,而实验发现泡水以及含服所获得的甘草功效是最好的。建议大家在平时生活中可以将甘草泡水,或者选择含服服用甘草。
第二:甘草不能连续使用
虽然甘草对身体的保健效果非常的好,但并不是说这种药材可以长时间服用。甘草不能够长期服用,否则肠胃健康会变差,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对这种中药材上瘾的情况。研究发现甘草中含有一定能够的阿片,如果长期服用很容易令身体对这种药材产生依赖性。
甘草服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一周的时间。如果身体状况已经得到恢复,那更应该立即停止服用这种药材;如果是一周的时间之后身体都没有任何起色,那么也应该停止服用甘草。
第三:甘草的副作用
甘草服用后对身体的副作用体现在腹泻、身体倦怠、精神焦躁不安以及冷汗等异常情况,如果服用甘草后出现上述情况,那就应该立即停止服用甘草,避免造成更大的危害。
第四:甘草不能够大量服用
过量的服用甘草容易对身体产生危害,甚至于出现呼吸系统停止的症状。如果没有科学的使用甘草,则容易呼吸衰竭,这样生命安全就得不到保障了。
大家生活中一定要适量使用甘草,特别是小孩更应该减少这种药材的使用量。如果是疾病需要使用到甘草,一定要再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第五:甘草过敏患者禁服
如果你的身体对甘草这种中药材过敏,那么生活中千万不可以服用,否则危害生命。建议第一次使用甘草的人群,一定要提前进行甘草实验,弄清楚自己是否会对甘草过敏。
第六:不适合服用甘草的人群
甘草这种药材虽然对身体好处很多,但它毕竟是一种药材,所以并不是所有身体情况都可以使用。建议孕妇、哺乳期女性、性功能障碍、肥胖、糖尿病、心脏病、高血压、月经期间等都不适合服用甘草。
第七:不适合和甘草一起服用的药材
甘草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止咳效果,如果和其他的止咳药物一起服用,那么会严重损害呼吸中枢的健康。甘草泡水喝的禁忌应该包括不可以和止咳药物、强心药物以及降血压药物等一起服用,避免对身体造成严重后果。
日常使用甘草禁忌事项有哪些
甘草是常用的一味中药,下面普及一下甘草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甘草的介绍
1甘草根是常用的中药,可减低或缓解其他药物的偏性、毒性,具辅助、协调、矫味作用。古人云:“诸药中以甘草为君,功能调和诸药,遂有国老之号。”陶弘景称之为“诸药之王”,“国老即帝师之称,虽非君而为君所宗”。李时珍说:“甘草协和群品,有元老之功,普治百邪,得王道之化,可谓药之良相也。”
2近年来甘草及其提取物在食品等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生啤酒加入甘草发酵,成品泡沫多而芳香持久。巧克力中加入甘草甜素能强化可可豆粉的特有香味。从某草中提取的天然抗氧化物质可用作油脂和含油脂食品的抗氧剂。利用甘草的抗炎和助溶特性,已创制出多种爽感、透明、粘着性及生理效应极佳的化妆品。甘草开花期叶片富含蛋白质及脂肪,是骆驼的优良饲料。甘草也是羔皮羊的主要食物。近年由于甘草资源被过度采挖,造成了植物破坏,引起土地沙化,也影响了以甘草为生的羔皮羊的产量。
END
甘草使用的注意
1不用或少用甘草的情况
甘草长于温中益脾胃。甘草对肾阴虚与肾阳虚无明显作用,故在补血、补阴、补阳的方剂中往往少用或不用。如补肾阴之剂的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增液汤;补阳剂的肾气丸、右归丸、二仙汤等均不用甘草。
前人有“甘缓助湿”之说,故化湿方、苦寒燥湿方多不用甘草,如白头翁汤、黄连解毒汤、茵陈蒿汤、甘露消毒饮、连朴汤、泻心汤、四妙丸等均不取甘草。
甘缓不利于排水,用于水湿停聚或水肿的五皮饮、五苓散和治湿邪留恋气分湿温证的三仁汤、藿朴夏苓汤均不用甘草。
甘缓不利于理气,故治疗气滞不畅、升降失调、气郁的方剂多不用甘草。如行气解郁的越鞠丸,行气开郁、降气化痰之半夏厚朴汤,疏肝理气、散寒止痛的良附丸,疏肝清热、理气止痛的金44"子散,行气散寒治疗疝痛的导气汤等均无甘草。
甘缓不利于下,故治急腹症以攻下为主时可暂不用甘草,如大黄牡丹汤、复方大承气汤、清胰汤等。因急腹症多为气血瘀闭之患,其治疗应“以通为用”,故甘缓能降低攻下的疗效。
甘缓不利于通行,故在理血剂中用于通络行瘀的方剂,如桃红四物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均不用甘草。因甘草主泻气分火热,用于治疗血热的凉血止血剂,如十灰散、四生丸、槐花散等不用甘草。用于消除痞满、通里攻下、峻下逐水的方剂,如大承气汤、大陷胸汤等不用甘草,因甘草的甘缓助湿不利于峻下。对不论虚实的津亏便秘均不用甘草,因甘缓不利于润肠通幽,如治湿热津亏的增液承气汤、津枯肠燥的五仁丸等。甘草泻火易致阳衰,加之甘缓恋湿,故温阳利水的真武汤也.不取甘草
2慎用甘草的情况
甘草不要多服、久服或当甜味剂嚼食(尤其是儿童),会产生类似肾上腺皮脂激素样的副作用,使血钠升高,钾排出增多,导致高血压、低血钾症,出现浮肿、软瘫等临床表现。久服甘草,还会引起低血钙,出现钙性抽搐等症状,还可能引起肾上腺皮质小球带萎缩,导致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等。但是,只要辨证准确,适当配伍利尿、理气药可防患于未然。如若出现副作用,应立即停用甘草。
3忌用甘草的情况
(体草正义曰:“中满者忌甘,呕家忌甘,酒家亦忌甘……误得甘草,便成满闷,其则入咽即呕,惟其浊腻太盛故尔。”故止呕降逆剂多不取甘草。如和胃止呕的小半夏汤、大半夏汤,温胃降逆的丁香柿蒂汤,温中开郁、降逆止呕的吴茱萸汤等均无甘草。治中满证食积停滞之保和丸,饮食停滞而中虚的枳术丸等不用甘草。这是因为,治疗饮食及湿热停积胃肠的消剂,轻者内消即可,重者则需通下,加甘草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甄权曰:“诸药中甘草……治七十二种乳石毒,解一千二百般草木毒……”孙思邈说:“甘草解百药毒,如汤沃雪。”以甘草解百毒,至今广为应用,如乌头类的川乌、草乌、附子、关白附、一支蒿等中毒,可用甘草、生姜、金银花水煎服;天南星科的南星、半夏、禹白附中毒,用甘草、生姜、防风煎服;马钱子中毒用甘草、绿豆煎服,皆有良效。实践证明,甘草还能消除或降低组织胺、水合氯醛、氯化汞等的毒性,对河豚毒、蛇毒、白喉毒素、破伤风毒素,甚至对艾滋病毒等,也有一定解毒作用。现代药理研究,甘草多糖具有抗病毒或抑制作用。甘草甜素、甘草苷、甘草次酸对某些药物、食物、体内代谢产物及细菌毒素所致的中毒,有一定抑制和解毒作用。
4禁用甘草的情况
古今将相反的药物都列为禁用。十八反中甘草反大戟、芫花、甘遂、海藻。
END
注意事项
甘草在方剂中占有重要地位。据统计,《伤寒论》112方,《金匮要略》262方,合计374方,有250方用甘草,占总数的66.8%,说明甘草应用广泛,但多取其缓和药性、调和诸药及矫味的作用。因此,在临床处方中,要充分发挥甘草的多功能作用,扬其长,避其短,辨证用方,审方用药,严格掌握甘草在方剂中的配伍规律。并非每个处方都要信手写上一味甘草,更不应把甘草视作可有可无之品。
甘草用途虽广有禁忌
甘草别名良多,而以国老独著。李东垣称其:“热药得之缓其热,寒药得之缓其寒,寒热相杂者,用之得其平。”但临床应用甘草也随证有别。
配用虽广 功有专长
有歇后语云“药里甘草——百搭”,此言虽平,然指出其无所不伍之性,也隐含其无足轻重之意。若论甘草之配用,纵览方书可证,《伤寒论》、《金匮要略》两书中用甘草者达120余方,占方数之过半。正如医家云:“非甘草之主病多,乃诸方百合甘草,始能曲当病情也。”理中汤用甘草恐其上,承气汤用甘草恐其下,毒药得之解其毒,刚药得之和其性。
若论药性,则《汤液本草》称其:“可上可下,可内可外,有和有缓,有补有泄,居中之道尽也。”应用甘草突出者,莫过于复脉汤。用其通经脉,利血气,复脉可谓首功。甘草又善补中益气,主劳损内伤,脾气虚弱,元阳不足,肺气虚衰等,此时常合参芪等药,如补中益气汤、升阳益胃汤等。甘草味甘,甘能缓急,可治里急、急痛、挛急、烦躁等诸般急迫之症,如经方芍药甘草汤、甘草泻心汤等。甘草又具清热解毒之功,有消痈愈疮之效,临床逢热毒疮疡之症多用之。
药性虽平 不可滥用
甘草药性虽平,临床也应重视配伍禁忌。“十八反”中“藻戟遂芫俱战草”不可不知。清代名医徐灵胎说:“误用致害,虽甘草、人参亦毒药之类也。”故临床遣方用药应深思熟虑,甘草之功在于甘而其弊也在于甘,医云:“甘者令人中满,”又曰:“甘能助湿”、“中满忌甘,呕家忌甘,酒家忌甘,诸湿肿满及胀病,咸不当服。”在临床中气滞中满者用之每见胀闷愈增。有科研报道,甘草可使尿量减少,血钠滞留,有碍水肿之治疗,故临床应用当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