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的9种中医偏方
泥鳅的9种中医偏方
1.小儿盗汗
泥鳅200-250克,用温水洗去粘液,去头尾、内脏,用茶油煎至黄色,然后加水适量,煮汤至半碗,加盐适量,喝汤吃肉。每日1次,年龄小者分次服食。
2.治小便不利,水肿,湿热黄疸等症
泥鳅500克,去肠杂内脏,加水、食盐适量,煮至五成熟时,加入豆腐250克,同炖熟,用猪油味精调味食用。有清利湿热作用。
3.治水肿
泥鳅去肠杂,与大蒜同煮汤淡食。
4.治阳痿不举
几条泥鳅,30克的河虾,加100毫升的米酒及水一起煮熟。睡前服用,连服半个月左右。
此方对肾虚引起的阳痿更有效。治遗精、阳痿:泥鳅400克,大枣6枚,生姜3片。将泥鳅开膛洗净,加水与大枣、生姜煮熟食之,每日2次,10天为1疗程。
5.补脾胃
泥鳅200克,用花生油煎至透黄后,加入适量水煮熟,调味食用,可补脾、益肾、健胃。
6.消渴病
泥鳅适量,烘干研末,每次用10克,与葛根、花粉各30克煎水服。每日3次,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7.痔疮下坠
泥鳅250克,配少许桔梗、地榆、槐花、诃子,共炖汤服。也可将泥鳅用醋炙熟服用。
8.产后自汗、盗汗
泥鳅90克,糯稻根30克。先将泥鳅宰杀洗净,用食油煎至黄色。另用清水二碗煮糯稻根,煮至一碗时,放入泥鳅煮汤,调味后食用。
9.小儿营养不良
泥鳅数条,用茶油煎至金黄色,放生姜5片,加水3碗,再加入黄芪、党参各15克,淮山药30克,红枣10枚,同煎至1碗,分次服用。
泥鳅的营养价值 泥鳅的药用偏方
小儿盗汗:泥鳅洗净去头尾,用茶油煎炸至黄色之后,加水煮汤服用,每天一次,年纪较小的患者可分次服用改善盗汗症状。
利尿消水肿:泥鳅去内脏,加水与豆腐煮,用猪油味精调味使用,能起到清利湿热之功效。
治疗阳痿早泄:将泥鳅和大枣生姜同煮熟,每天服用两次,对于改善肾虚引起的阳痿早泄治疗起到明显效果。
补脾健胃:将泥鳅用花生油煎熟后加水煮熟,调味服用可以起到补脾健胃益肾的良好效果。
中医治疗食管炎的9种小偏方
偏方一:六郁汤(《医学正传》)
(组成1 陈皮(去白)、半夏(汤泡10次)、苍术(米泔浸)、川芎各3克,赤茯苓、栀子(炒)各f l克,香附6克,甘草(炙)、砂仁(研细)各1.5克。
(用法) 上药细切,加生姜3片,用水300毫升,煎至150毫升温服。
(功效) 行气活血,消积和胃。
(主治) 气、湿、热、痰、血、食郁滞中焦。
(加减) 气郁者,加乌药、木香、槟榔、紫苏、干姜、倍香附、砂仁;湿郁者,加白术、倍苍术;热郁者,加黄连、倍栀子;痰郁者,加南星、枳壳、皂角;血郁者,加桃仁、红花、牡丹皮;食郁者,加山楂、神曲、麦芽。
偏方二: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
(别名) 厚朴汤(《圣济总录》)、大七气汤(坟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四七汤、厚朴半夏汤(《易简方》)、七气汤(《仁斋直指方论》)。
(组成) 半夏、茯苓各12克,厚朴、生姜各9克,苏叶6克。
(用法) 上药用水700毫升,煎取400毫升,分4次,日3次,夜1次,温服。
(功效) 行气散结,降逆化痰。
(主治] 咽中似有异物,吐之不出,吞之不下,胸脘痞闷,呕恶食少,精神忧郁,烦躁易怒,苔白腻,脉弦滑。
(加减) 本方原为梅核气而立,用治食管炎之痰郁患者,可选加清热药物,如黄连、山栀等,解郁类药物,如柴胡、郁金等,化痰类药物,如陈皮、胆南星等。
偏方三:参香散(《袖珍方》)
(组成) 人参、官桂、甘草各9克,半夏、桔梗、枳实、陈皮、桑白皮、青皮、麦门冬、大腹皮各15克,紫苏子、香附子、茯苓各18克,木香12克。
(用法) 上药为散。每次24克,用水400毫升,加生姜3克,大枣5枚,灯心20根,煎至200毫升,去滓,空腹时服。
(功效} 温中健脾,行气燥湿。
(主治) 脾虚作胀,痞气。
偏方四:枳术二陈汤(《古今医统》)
(组成) 枳实(炒)15克,白术(炒)、半夏(制)、茯苓、陈皮各3克,甘草(炙)2克。
(用法) 上药用水220毫升,加生姜、大枣,水煎,温服。
(功效) 燥湿除饮,行气和胃。
(主治) 脾胃痰饮,胸膈不利。
偏方五:理饮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组成) 白术12克,干姜15克,桂枝尖、炙甘草、茯苓片各6克,生杭白芍药5克,橘红、川厚朴各4.5克。
(用法) 上药水煎服。
(功效) 燥湿化痰。
(主治] 心肺阳虚,脾湿不升,胃郁不降,饮食不化,变为饮邪,脘腹满闷,短气喘促,咳吐粘涎,脉弦迟细弱。
(方解) 方中桂枝、干姜以助心肺之阳;白术、茯苓、甘草理脾胃之湿;厚朴通胃中阳气;橘红助白术、茯苓、甘草以利痰饮;白芍药可防热药之上窜,制虚火之浮游,且药之热者,宜于脾胃,恐不宜于肝胆,又取其凉润之性,善滋肝胆之阴,即预防肝胆之热。
偏方六:旋覆花散(《太平圣惠方》)
(组成) 旋覆花、木香各15克,赤茯苓30克,白术7.5克一30克,人参(去芦头)、前胡(去芦头)、半夏(汤洗,7遍去滑)、桂心各30克,青皮(汤浸,去白瓤,焙)22.5克,川芎30克,附子(炮裂,去皮、脐)、大腹皮(锉)各15克。
(用法) 上药为散。每次9克,用水300毫升,加生姜4克,煎至180毫升,去滓,稍热服,不拘时候。
(功效) 涤痰利咽。
(主治) 膈气,痰结,胸中痞塞不通,不能饮食。
偏方七:旋覆代赭汤(《伤寒论》)
(别名) 旋覆代赭石汤(《普济方》)、代赭旋覆汤(《长医方集解》)。
(组成) 旋覆花9克,人参6克,代赭石12克,甘草(炙)、半夏(洗)各9克,生姜10克,大枣(擘)12枚。
(用法) 上药用水1 000毫升,煎取600毫升,去滓,再煎取300毫升,分2次温服。
(功效) 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主治) 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嗳气不除。
(方解) 方中旋覆花消痰降逆;代赭石重镇降逆;半夏、生姜化痰止呕;人参、大枣、甘草益气和胃。诸药合用,共奏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效。
偏方八:越鞠保和丸(《古今医鉴》)
(组成) 苍术(米泔浸3宿,炒)、川芎(酒炒)、神曲(炒)、香附(童便浸、炒)各30克,栀子(炒)15克,陈皮、半夏(炮)、白茯苓各30克,连翘、莱菔子 (炒)各15克,枳实(麸炒)30克,白术90克,黄连(酒炒)30克,山楂(去核)60克,木香15克,当归(酒洗)30克。
(用法) 上药为末,生姜汁泡,蒸饼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50丸,用淡生姜汤或酒送服。
(功效) 扶脾开郁,行气消食。
(主治) 气、血、痰、火、湿、食诸郁,胸膈痞闷,或脘腹胀痛,饮食不化,嗳气呕吐,下痢。
(方解) 方中香附、木香行气解郁,以治气郁;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以治血郁;栀子、连翘、黄连清热泻火,以治火郁;苍术、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化瘀;白术、枳实燥湿运脾,以治痰郁、湿郁;神曲、山楂、莱菔子消食导滞,以治食郁。诸药合用,则气、血、痰、火、湿、食诸邪随解。
偏方九:温中化痰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别名) 温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青皮(去白)、良姜(去芦,炒)、干姜(炒)、陈皮(去白)各150克。
(用法] 上药为细末,米醋打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30—50丸,温开水送服,不拘时候。
(功效) 温阳化痰。
(主治) 停痰留饮,胸膈满闷,头眩目晕,嗜卧减食,咳嗽呕吐,气短。
泥鳅的养殖方法
泥鳅喜欢栖息于静水的底层,常出没于湖泊、池塘、沟渠和水田底部富有植物碎屑的淤泥表层。泥鳅对环境适应力强,所以它的分布也很广泛,而且几乎可以再各种容器和水域中生长。泥鳅的养殖方法有很多,在自然条件下,泥鳅4月上旬开始繁殖,5一6月是产卵盛期,一直延续到9月还可产卵。适宜泥鳅繁殖的水温为18一30 ℃ ,最适水温为22一28 ℃。泥鳅的养殖方法主要有,池塘养殖、稻田养殖、坑塘养殖、庭院养殖,也可反季节养殖。另外,最广泛食用的大概就是泥鳅的苗种快速培育方法。下面简单为你介绍一下泥鳅的养殖方法。
1、池塘建造
养殖泥鳅的池塘四周需要高出水面40厘米,池埂坡度60℃~70℃,池深80厘米~100厘米,水深保持在30厘米~50厘米。池塘的周围需要以网片、塑板或瓷板做围墙,以防蛇、鼠等敌害进入养殖区。另外,进排水口用120目网布包裹,防止泥鳅逃跑及敌害生物和野杂鱼卵、苗种进入池塘。
2、放养前准备
在放养泥鳅之前需要清理池塘,放水深至10厘米后,需用生石灰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放养前三天施基肥。
3、投苗种
泥鳅苗下塘时间为每年5月,投苗密度1500尾/平方米~2000尾/平方米。在苗种投入的过程中应注意放养前先进行试水,检查水体毒性是否消除。
4、饲养管理
泥鳅苗体长小于2厘米时可以根据水色情况,适量追肥。追肥可用经过发酵的猪、牛、鸡、人粪等农家肥,每早晚各泼洒一次。等到泥鳅达到2厘米之后,加深水位,到50厘米,培肥水质,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泥鳅的养殖水质是非常重要的一点,除了每周需要换水一到两次之外,还需要勤施肥,保持水色呈黄绿色。 .
吃泥鳅有哪些好处 治疗阳痿不举
偶尔吃泥鳅时会相互调笑,因为有朋友说泥鳅具有壮阳的功效,建议已婚男士多多食用。实际上泥鳅对阳痿不举确实能起到辅助疗效,其是一种温补的食用,能帮助男性滋阴去热,不过只有长期食用才会感觉到效果。
有偏方说只有生吃泥鳅才能治疗阳痿,这个切不可偏信,未熟透的泥鳅或含有寄生虫和各种细菌,只适合烹饪好后再食用。
中医保养头发的方法
女人都是爱美的,为了让自己看起来更漂亮,很多人选择去染发、烫发,但是这样很伤头发,做完头发后我们的头发往往都会变得干枯、发黄,因此,一定要注意保养头发。
中国人对头发之美的追求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在中医里,有一套很完整的理论针对美发,头发保养,以及止脱生发等。现在介绍一种中医偏方,可以让头发光泽亮丽,还有自然香味。
中医护发偏方
水仙适量(花、叶、根不限)煎汤洗之,每日一次,沐浴可每周一次。能香发润肤、利汗爽肤。药方:水仙适量(花、叶、根不限),煎汤,用其洗头,每日一次,可以使头发乌黑亮泽,散发清香。另外,也可以用其沐浴,每周一次。能有滋润肌肤,利汗的作用。
小儿急性肠胃炎如何治疗
中医偏方1、糖炒山楂:取山楂30g,红糖15g。将去核的山楂与红糖炒5分钟,用开水泡后饮用。山楂有消食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因肉食过多引起的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2、神曲莱菔麦芽汤:取神曲20g,炒莱菔仔10g,炒麦芽10g。将以上3味加水煮20分钟饮用。适用于1岁以上因吃面食过多引起的腹胀、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3、槟榔莱菔饮:取槟榔10g,莱菔仔10g,鲜橘皮10g,白糖12g。将槟榔打碎。莱菔仔在小锅中炒香,然后捣碎。取1个新鲜橘皮,剪成细丝状,将以上3味药加水煮10分钟,去渣留汁,加白糖后服用。有利气、消食、除胀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消化不良性腹胀、口臭、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4、莱菔仔(萝卜仔)粥:取萝卜仔10g,粳米50g。先将莱菔仔炒至香熟,然后研成细末。将粳米加水煮粥,再加莱菔仔末调和食用。莱菔仔有理气和助消化的作用,适用于8个月以上宝宝伤食性腹泻。
中医偏方5、豆蔻粥:取豆蔻5g,生姜2片,粳米50g。将豆蔻捣碎研末将粳米加水煮沸后加生姜及豆蔻末煮成粥食用。有温胃、消食作用,适用于1岁以上有腹冷、呕吐、虚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6、香姜脱脂奶:取丁香2粒,姜汁5ml,脱脂奶250m;。将姜汁、脱脂奶及丁香同放锅内煮沸,去丁香加少许糖饮用。可温胃有止吐泻的作用。适用于3个月以上有消化不良腹泻的宝宝。
中医偏方7、橘饼茶:取橘饼2个。将橘饼切成薄片,放入茶壶中,用沸水冲泡,约15分钟可饮用。适用于6个月以上小儿伤食引起的腹泻。
总之,以上就是我们给大家讲解的关于小儿急性肠胃炎的中医治疗偏方,又由于此病是肠胃疾病,所以必须知道一些饮食的禁忌,如:忌吃易导致腹胀、含有长纤维、多糖、高蛋白、高脂的食物。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天地龙骨茶益高血压患者
天麻40克、地龙30克,龙骨100克三药捣碎如茶状,小火煎沸10分钟,离火,去渣代茶,分两日口服。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羊油炒麻豆腐能降血压
用150克羊油炒500克麻豆腐。不吃羊油可用其他食用油炒,但麻豆腐必须是以绿豆为原料加工制成的.炒麻豆腐时可放盐适量及葱花、鲜姜等调料。每当血压不稳定或升高时仍可如法炮制,疗效显著。
中医偏方降高血压--花生壳可治高血压
将平日吃花生时所剩下的花生壳洗净,放入茶杯一半,把烧开的水倒满茶杯饮用,既可降血压又可调整血中胆固醇含量,对患高血压及血脂不正常的冠心病者有疗效。
患有高血压的人群不妨试试以上的偏方降压吧。
体癣的中医偏方有哪些
在生活中体癣患者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患了体癣之后,不单单对自身的健康带来了隐患,也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交往带来了不便,因为体癣的传染性是比较高的。那么,有什么比较好的治疗体癣的中医偏方吗?小编下面为大家介绍一种。
治疗体癣的中医偏方之一、公英树皮方
材料:核桃树皮500克,蒲公英250克。
制用法:煎液。外涂患处,每日1-2次。
适应症:体癣。
治疗体癣的中医偏方之二、乌硝川椒方
材料:苍耳子、川椒15克,大风子9克。
制用法:煎汤。洗患处。
适应症:体癣。
治疗体癣的中医偏方之三、黄瓜乌硝方
材料:黄瓜1条,乌硝少许。
制用法:切黄瓜一段去瓤,放入乌硝少许,过一夜。取黄瓜水搽患处,每日数次。
适应症:体癣。
治疗体癣的中医偏方之四、黄连黄柏方
材料:黄连、黄柏、黄丹、荆芥(微炒)各等份。
制用法:研为末。外用。
适应症:体癣、足癣、股癣。
治疗体癣的中医偏方有哪些?看完小编的上述整理结果相信大家心里都有答案了。小编在此提醒大家,除了必要的药物治疗体癣之外,在生活中我们也一定要养成合理的饮食习惯哦。要远离辛辣刺激的食物。
气虚的女性宜进补人参
气虚的女性如何补?气虚的女性主要表现为神疲乏力、气短、倦怠,也就是全身精神不佳,体力不济。中医认为气虚的女性宜进补人参。
进补原则:气虚的代表补品为人参,包括西洋参、白参(生晒参)、野山参、红参(朝鲜参、高丽参)等。一般来说,气虚而稍偏热者,如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慢性肝炎、更年期综合征者服用西洋参为宜。单纯气虚者可服用白参(生晒参),气虚较严重者可服用野山参,因为野山参补气的功效显著。气虚偏寒者应用红参(高丽参)进补,红参有补气温阳的功效。气虚的女性在秋冬季节应该多吃萝卜、大枣、排骨汤等补气的食物;在药补上,可以喝由黄芪、人参、白术、甘草配制的“四君子汤”。
气虚食疗方案:
山药薏仁茶淮山药、薏苡仁各9克,水煎代茶用饮。常饮山药薏仁茶可使中气足、精神好、脸色佳。但要注意,好的山药是白色的,如果是紫色或赤色,功效仅相当于吃番薯。四神汤莲子、意苡仁、淮山药、芡实煮成汤是适合气虚之人的养生饮食。有人习惯在四神汤中加排骨、鸡肉等,为防止营养过剩、发胖,可以去掉附着的油脂再煮。香菇泥鳅粥香菇泥鳅粥对于气虚及胃肠功能差的人极具功效。将泥鳅、大蒜、香菇、大米、葱共熬成粥,不但味道佳,且营养价值高。
中医治疗三叉神经痛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医偏方之一
生草乌30克生白附子30克天南星30克共研为细面备用。约3厘米长
的葱白节7个生姜40克共捣烂如泥与生草乌、生白附子、天南星药面调和混
匀后用一层纱布包好放入碗中上笼隔水蒸约20分钟将蒸好的药纱布趁热熨
患处。每日3次每次20分钟30分钟。勿熨眼部切勿口服。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医偏方之二
细辛10克胡椒或川椒10克干姜6克。共浸于15毫升30毫升高度白
酒中4个小时后加入适量凉水置于锅内文火煎煮。煎沸时用一喇叭形纸筒一端罩
在药锅上另一端对准患侧鼻孔让患者吸入蒸气。每日2次每次10分钟。
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中医偏方之三
大枣1枚红矾0.9克。将红矾研为细面放入除去枣核的大枣内用镊子夹
枣放木炭火或蜡烛火上烧烤待烤出味即用患侧鼻孔吸。反复烧烤反复吸直
至大枣烤焦不出药味为止。
三叉神经疼怎么能治好
1、可辅助治疗风寒犯上类型病人的中医偏方:鸡蛋2枚,大葱5跟,川芎10克,同放砂锅中加水煮,鸡蛋熟后再去壳煮片刻,吃蛋喝汤。风寒犯上类型的三叉神经痛病人每日一次,连服数日。
2、可辅助治疗阴虚胃热类型病人的中医偏方:阴虚胃热类型病人准备生石膏30克,川牛膝10克,石斛、沙参各15克,用开水将其冲泡或微火略煮片刻,代茶频饮。
3、可辅助治疗风寒袭络类型病人的中医偏方:防风、羌活、白芷、川芎、荆芥、全蝎各12克,细辛4克,12克,蜈蚣3条,甘草7克,薄荷7克(后下)。
4、可辅助治疗肝火上炎类型病人的中医偏方:肝火上炎类型病人准备夏枯草15克,天麻、川芎各10克,龙胆草5克,将这些材料同放砂锅中加水适量,每日一剂。
5、龙眼于炖鸡蛋;
[原料]龙眼干100 g,鸡蛋2枚,白糖适量。
[制法]将适量龙眼干捣碎,同鸡蛋加水适量炖至蛋熟,鸡蛋去壳,再炖1小时,加入白糖即可。
[功效]补心安神,养血益脾。用于心脾亏虚型三叉神经痛。
[服法]吃鸡蛋,喝汤。1剂/d,分2次食完,常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