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晕和头昏的区别
头晕和头昏的区别
头昏是指头脑昏昏沉沉,头晕,脑子不清醒,丢三落四,自我感觉工作效率越来越低下。严重的话头昏眼花,眼冒金星,头昏脑胀,头重脚轻,常伴有烦躁,恶心,作呕。注意头昏和眩晕的区别。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病人有周围景物式或自身旋转感,称为旋转性眩晕或真性眩晕;若病人只有头昏、头重脚轻,摇晃浮沉感,而无旋转感,则称为假性眩晕。
头昏是脑神经失调的一种表现。具体原因可能是血液循环不畅、缺氧、低血糖导致脑神经能量匮乏或者是心理疲劳、神经性失调。
在头昏开始出现时,患者应该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已处于亚健康,全面反省自己的身体状态和生活状况。缺氧、低血糖、直立性低血压、高血压、颅内压降低、神经衰弱、午睡不当、鼻炎、贫血、药物副作用等都会引起头昏。大家可以针对自己的情况,调整生活习惯,一定可以健康起来。
头晕
开放分类: 健康、医疗、疾病、中医、人体
乃是由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增多而造成脑部血液减少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产生,可能因为暴露于烈日下过久,泡热水澡的时间太长,或是紧张、生气等。
除了以上的原因外,缺乏维他命、荷尔蒙分泌异常、更年期或自律神经失调也都是造成头晕的因素。由于长期焦虑抑郁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引起神经性头痛, 同时伴有头晕,这类头晕很常见,也容易被忽视,从而导致头晕久治不愈。解郁抗虑胶囊”是治疗各种检查查不出问题的头痛头晕,如果患者经CT头颅、CT颈椎、头部血管核磁共振、血常规检测均正常,“解郁抗虑胶囊”就可以很快治愈。
饮食如何治疗头昏
引起头昏的原因很多,天气,环境,人体疾病等都可能引起头昏的症状,那么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老祖宗留下的治头昏的方法:
方法一:
鸡蛋红糖治头昏
豆油适量放锅内烧热,将2个鸡蛋、30克红糖(放一点水搅拌)倒入锅内煎熟,空腹服用,连服10天。为巩固疗效,也可多服几天。
方法二:
篱栏药膳治头昏
用中草药篱栏25克,带壳鸡蛋一个,大米50克,煮成稀粥,可加适量油、盐、味精调味。煮熟后,去篱栏渣和蛋壳,一天分2次食用药粥和鸡蛋,一般连续食用3天,头晕头痛症状即有明显好转。此药粥不仅香甜可口,可治疗头晕头痛,还具有辅助降压作用。
方法三:
鸭蛋赤豆治头昏
鸭蛋一个、赤豆20粒,搅匀蒸熟,早晨空腹服,每日一次,连用7天有特效
方法四:
枯草汤治头昏
夏枯草25克,生白芍15克,生杜仲25克,黄芩10克。
用法:先煎前3味药,放入3茶盅水,熬30分钟,从火上拿下来,稍停再加入黄芩,煎5分钟即成,每天早晚各服1次。服后即能感觉头轻眼亮,没有其他副作用。
方法五:
菊花治头昏
菊花功能降血压、明目解毒、治头晕、头痛、耳鸣目眩,能使小便清长。高血压的人可用菊花枕头,对妇女肝阳火盛引致头晕、晚间烦躁不能成眠者有帮助。可将野菊花加入油柑子叶、绿豆壳或通草丝,晒干待冷装入枕袋内再缝密即可。
头昏和眩晕是不一样的
在平常的人看来,一头昏就说是眩晕。其实,不是这样的。眩晕和头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下面我们听听专家的讲解吧。
其实,从医学上来说,眩晕与头昏并不是一回事。眩晕表现为有自身旋转感或周围物体旋转感,有时还可有浮动感或颠簸感,即所谓的天旋地转。但病人没有丧失意识,始终是清醒的。不过,有少数病人在眩晕发作前后,也可能或多或少有一些昏沉感。临床上将有旋转感觉的症状称为眩晕,而将昏昏沉沉的感觉称为头昏,所以两者是有区别的。
眩晕是由于人体平衡感觉系统失常所致,即内耳与前庭中枢发生了病变。根据病变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将眩晕分为周围性眩晕及中枢性眩晕。在眩晕病人中,约有75%为周围性眩晕。其特点为阵发性,时间短暂,来得急、去得快。主观症状以旋转性眩晕为主,发作时不能起床活动,同时伴有恶心、呕吐、出冷汗,还常有耳鸣或听力下降,美尼尔病即属于这一类。中枢经眩晕比较少见,眩晕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往往超过一星期,以客观的平衡障碍为主,眩晕相对较轻,恶心、呕吐等症状也比较轻。
由于眩晕的病因比较复杂,明确诊断需要一定时间。病人正确求医,可缩短诊疗时间。被诊断为周围性眩晕者,应由耳鼻喉科医生来医治。若为中枢性眩晕,如脑肿瘤所致,则应由神经外科医生医治。
头昏一般不属于眩晕范围。引起头昏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贫血、睡眠差、紧张、脑供血不足、颈椎病、身体虚弱、心血管疾病、高度近视等,它可以涉及多个学科。病人除头昏外,还常伴有其他症状。如果做了多项检查均无异常发现,即可排除一些器质性病变,此时可请中医进行辨证施治,进行安神补肾等调养性治疗。
焦虑症会头晕头昏吗 焦虑症头晕怎么克服
焦虑症属于心病,保持心态是最直接的缓解方法。
保持平和的心态,宁静的心情。尽量着装舒适,多用腹部深呼吸,做事有条理有规划,饮食要清淡都对克服头晕有帮助。
如果程度严重,可以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选择药物服用。
焦虑症作为一种心理疾病,心理辅导和药物治疗都是必要的,单取其一更多只能做到缓解而无法根治。
如何正确区分眩晕、头晕和头昏
眩晕:主要是以发作性的,客观上并不存在而主观上却又坚信自身或(和)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翻滚的一种感觉(运动性幻觉)。受损靶器官应该是主管转体等运动中平衡功能的内耳迷路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前庭投射区间的神经系统。
头晕:主要是以在行立起坐卧等运动或视物之中间歇性地出现自身摇晃不稳的一种感觉。受损靶器官分别(或同时)是本体觉、视觉、耳石觉(主管静态和直线运动中的平衡功能)等相关(主要是神经)系统。
头昏:主要是以持续的头脑昏昏沉沉或迷迷糊糊不清晰的一种感觉。受损靶器官是主管人类高级神经活动的大脑皮质。
二、眩晕、头晕和头昏的发病机制不同
人体在静态和动态运动中的空间平衡主要是通过前庭觉(壶腹嵴和耳石)、本体觉和视觉系统的协同作用,在大脑皮质严密调控下完成的,从而确保在各种静态和动态连续运动中的体位平稳、准确和视力清晰。其中又以神经元交换较少和信息传递环路较快的前庭系统最为重要。
眩晕:眩晕的发病主要是由半规管壶腹嵴至大脑皮质的神经系统不同部位,遭受人为(转体和半规管功能检查)或病变损伤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兴奋性增高(刺激病变)、降低(毁坏病变)或/和双侧功能的严重对称失调,前庭系统向大脑皮质不断发出机体在转动或翻滚等的“虚假”信息,诱使大脑皮质作出错误的判断和调控失调所致。
头晕:头晕的发病主要是由本体觉、视觉或耳石觉的单一或组合病变,导致外周感觉神经的单一或多系统的各自信息传入失真,且不能协调一致和大脑调节失控所引起的一种直线运动或视物中的摇晃不稳感。头晕仅在运动或视物之中出现或加剧,一旦活动或视物停止、静坐、静卧或闭眼后症状可自动减轻或消失。当本体觉和/或耳石觉发生功能障碍,只要视觉功能正常,睁眼时可不出现症状,但一旦闭眼或进入暗处即可出现头晕和平衡障碍,提示视觉代偿功能在机体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症状 头晕头痛
头晕头痛是脑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信号。我们的脑组织对缺血缺氧非常敏感,因此脑动脉出现粥样硬化斑块的初期,就会出现神经衰弱、情感异常、判断能力低下等一系列症状。其中神经衰弱主要表现为头晕、头昏、头痛、嗜睡、记忆力减退、易疲劳等。
头昏头晕按揉哪里
印堂穴
印堂穴是人体经外奇穴,《达摩秘功》中将此穴也列为“回春法”之一,可见其重要地位。
神庭穴
神庭穴属人体督脉,对神经系统有治疗作用。按压这两个穴位对消除头痛头昏,恢复大脑的活力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时按摩,互相补益,则效果更佳。
印堂穴在两眉连线的正中间。按摩时将中指放在印堂穴上,用较强的力点按10次。然后再顺时针揉动20—30圈,逆时针揉动20—30圈即可。
头晕、头昏、眩晕有什么区别呢
头昏、头晕和眩晕虽同为临床上常见症状,但由于其受损靶器官和发病机制上的区别,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治疗原则亦各有别,但仍有很多患者分辨不清。
头昏 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头脑昏沉不清醒感,系由大脑皮质高级神经活动功能降低所致,与头颈和躯干的活动无关。多伴有头重、头闷和失眠等其他神经系统疾病,劳累和紧张时加重,休息和心情轻松时减轻。多见于神经衰弱或慢性躯体性疾病等患者。
头晕 主要表现为间歇性的头重脚轻和步态摇晃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卧等动作中或用眼时加重。临床上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眼性头晕 伴有视物模糊不清,系由视力障碍或眼肌麻痹所致。头晕于睁眼、用眼时加重,闭眼后缓解或消失,多见于屈光不正、视网膜黄斑病变和各种先天性眼病等导致的视力障碍以及眼外肌麻痹等。
2.深感觉性头晕 伴有踏地不实和踩棉花样不稳感。多于行立起坐等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闭眼和暗处加重,睁眼和亮处减轻。多见于亚急性后侧索联合变性、后索硬化和末梢神经炎等神经系统疾病。
3.小脑性头晕 伴有行立等活动中的醉酒样步态不稳感。睁闭眼无影响,这与深感觉性头晕有别。多见于小脑炎、血管病和外伤等。
4.前庭性头晕 伴有行立起坐卧和翻身等活动中的不稳感,系由内耳平衡功能障碍所致。头晕多在头位或躯干直线活动中出现,动作停止后消失。睁闭眼无影响。多见于丹迪综合征等内耳性病变。
眩晕 主要表现为发作性的、但客观并不存在的一种自身或外物按一定方向旋转、浮沉、漂移或翻滚感。眩晕发作无定时,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常可由过劳、激动、失眠、月经来潮或烟酒过量等因素而诱发。发病时睁眼、头动和声光刺激时加重,闭眼、静卧不动时减轻,常伴有自发性眼球震颤、错误定位、定向倾倒和恶心、呕吐等症状。多见于美尼尔氏综合征、壶腹嵴顶结石病等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