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中药止咳最好最快 葶苈子
什么中药止咳最好最快 葶苈子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效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痰壅肺实喘咳,浮肿尿少,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内服3-10g,包煎,或入丸散。
常用配伍:
葶苈子配大枣:咳逆痰多,喘息不得卧,一身面目浮肿,小便不利等症。
葶苈子配附子,黄芪:肺心病,心力衰竭水肿喘满者。
注意:本品泻肺力强,故肺虚喘促,脾虚肿满者忌服。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抑制炎性渗出
与白芥子相似,葶苈子能抑制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渗出,使浆膜、滑膜、肺泡壁血管之炎性渗出减少并使渗出液重吸收。葶苈子尚有镇咳作用。
小孩咳嗽有痰吃什么好的快
1、鲜白萝卜250克洗净,猪肺一具洗净,炖食饮汤,可补肺降逆、顺气定喘,对实性胸闷气喘者宜。
2、甜杏仁30-40克(布包)猪肚一具,麻黄9-10克,将杏仁、麻黄纳猪肚内,加好醋1公斤,小火炖至醋尽,将杏仁、麻黄取出,瓦上焙干研粉,每次3克,每日2次,并将猪肚随意吃完,用于虚寒性气喘。
3、取白果肉3-5枚研末,鸡蛋1只,将蛋头打一个小孔,纳入白果,以纸封孔,炖熟食之,每天1-2只蛋,可止咳定喘。
4、萝卜250克,葶苈子30克(布包),将萝卜洗净用葶苈子共煎煮,萝卜熟后去葶苈子,加蜂蜜20-30克,饮汤食萝卜,每天一次,可利肺降逆、补肺定喘。
5、麻黄4-6克,川贝10-15克煎后取汁,加入山药粥中,适量拌入蜂蜜10-20克,每日1次,可健脾补肺、止咳定喘。
6、萝卜1个,葱白6根,生姜15克。用水三碗先将萝卜煮熟,再放葱白、姜,煮剩一碗汤。连渣一次服。宣肺解表,化痰止咳。治风寒咳嗽,痰多泡沫,伴畏寒,身倦酸痛等。
7、红糖30克,鲜姜15克,红枣30克。以水三碗煎至过半。顿服,服后出微汗即愈。驱风散寒。治伤风咳嗽,胃寒刺痛,产后受寒腹泻,恶阴等。
8、鲜梨500克,贝母末6克,白糖30克。将梨去皮剖开,去核,把贝母末及白糖填入,合起放在碗内蒸熟。早晚分食。清热化痰,散结解表。用治咳嗽或肺痈,症见胸痛,寒战,咳嗽,发热,口干,咽燥,痰黄腥臭或脓血痰等。
支气管哮喘的饮食及其原则
1、萝卜猪肺汤:鲜白萝卜250克洗净,猪肺一具洗净,炖食饮汤,可补肺降逆、顺气定喘,对实性胸闷气喘者宜。
2、杏仁猪肚汤:甜杏仁30~40克(布包),猪肚一具,麻黄9~10克,将杏仁、麻黄纳猪肚内,加好醋1公斤,小火炖至醋尽,将杏仁、麻黄取出,瓦上焙干研粉,每次3克,日2次,并将猪肚随意吃完,用于虚寒性气喘。
3、白果鸡蛋羹:取白果肉3~5枚研末,鸡蛋1只,将蛋头打一小孔,纳入白果,以纸封孔,炖熟食之,每天1~2只蛋,可止咳定喘。
4、麻油炸地龙:干地龙50克,麻油0.5公斤,将麻油煎沸,入地龙炸焦,去地龙取油,趁热加蜂蜜60克,每次5毫升,此方可润肺抗过敏,用于过敏性哮喘。
5、萝卜煮葶苈子:萝卜250克,葶苈子30克(布包),将萝卜洗净用葶苈子共煎煮,萝卜熟后去葶苈子,加蜂蜜20~30克,饮汤食萝卜,每天一次,可利肺降逆、补肺定喘。
6、山药粥:麻黄4~6克,川贝10~15克煎后取汁,加入山药粥中,适量拌入蜂蜜10~20克,每日1次,可健脾补肺、止咳定喘。
小儿支气管哮喘治疗方法是什么呢
1、鲜白萝卜250克洗净,猪肺一具洗净,炖食饮汤,可补肺降逆、顺气定喘,对实性胸闷气喘者宜。
2、甜杏仁30~40克(布包),猪肚一具,麻黄9~10克,将杏仁、麻黄纳猪肚内,加好醋1公斤,小火炖至醋尽,将杏仁、麻黄取出,瓦上焙干研粉,每次3克,日2次,并将猪肚随意吃完,用于虚寒性气喘。
3、取白果肉3~5枚研末,鸡蛋1只,将蛋头打一小孔,纳入白果,以纸封孔,炖熟食之,天天1~2只蛋,可止咳定喘。
4、干地龙50克,麻油0、5公斤,将麻油煎沸,入地龙炸焦,去地龙取油,趁热加蜂蜜60克,每次5毫升,此方可润肺抗过敏,用于过敏性哮喘。
5、萝卜250克,葶苈子30克(布包),将萝卜洗净用葶苈子共煎煮,萝卜熟后去葶苈子,加蜂蜜20~30克,饮汤食萝卜,天天一次,可利肺降逆、补肺定喘。
6、麻黄4~6克,川贝10~15克煎后取汁,加入山药粥中,适量拌入蜂蜜10~20克,每日1次,可健脾补肺、止咳定喘。
中药葶苈子用药禁忌
肺虚喘咳、脾虚肿满者忌服。
1.《别录》:久服令人虚。
2.《本草经疏》:不利于脾胃虚弱及真阴不足之人。凡肿满由于脾虚不能制水,水气泛溢;小便不通由于膀胱虚无气以化者,法所咸忌。
3.《本草便读》:寒饮、阴水等证及虚弱者,不可用也。
动植物形态
1.葶苈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5-30cm。茎直立,或自基部具多数分枝,被白色微小头状毛。基生叶有柄,叶柄长1-2cm;叶片狭匙形或倒披针形,一回羽状浅裂或深裂,长3-5cm,宽1-1.5cm,先端短尖,边缘有稀疏缺刻状锯齿,基部渐狭;茎生叶披针形或长圆形,中部叶片长1.5-2cm,宽2-5mm,基部稍宽,
无柄,贴茎生,边缘有疏齿;最上部叶线形,先端尖,边缘少有疏齿或近于全缘;两面无毛或疏披头状毛。总状花序顶生,果期可延长至5cm;花小,排列疏松;萼片4,近卵形,边缘白色膜质状,外面有弯曲的白色柔毛;花瓣不存或者退化成丝状,比萼片短;雄蕊2或4,等长;蜜腺4,短小;雌蕊1,子房卵圆形而扁,无花柱,柱头圆形而扁。短角果卵圆形或椭圆形,长2-3mm,扁平,顶端微凹,宿存极短花枝,果瓣顶部具极狭翅,假隔膜宽不到lmm。种子椭圆状卵形,表面平滑,棕红色或黄褐色。花期5-6月,果期6-7月。
2.琴叶葶琴叶葶苈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50cm。茎直立,单一,表面具柱状腺毛;上部分枝,枝上疏生短柔毛或近于无毛。叶互生;基生叶具柄,叶柄长1-1.5cm;叶片倒披针形,长l-5cm,羽状分裂或大头羽状分裂,裂片大小不等,卵形或长圆形,基部斯狭,边缘有锯齿,两面有短伏毛;茎生叶有短柄,叶片倒披针形或线形,长1.5-5cm,宽2-10mm,光瑞急尖,基部渐狭。总状花序顶
生,花多数;等片4,绿色,卵形或椭圆形,长约1mm;花瓣4,白色,倒卵形,和萼片等长或稍长;雄蕊2或4,近等长,长1.5-2mm;雌蕊1,子房卵圆形而扁, 2室,花柱不明显,柱头头状。短角果近圆形,长3mm,宽l-2mm,扁平,先端微凹,边缘有窄翅,花柱极短。种子每室1粒,卵形,长约1mm,光滑,红棕色,边缘有白色窄翅。花期4-5月,果期6-7月。
3.播娘蒿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20-80cm。全株呈灰白色。茎直立,上部分枝,具纵梭槽,密被分技状短柔毛。叶轮廓为长圆形
或长国状披针形,长3-7cm,宽1-4cm,二至三回羽状全裂或深裂,最终裂片条形或条状长圆形,长2-5mm,先端钝,全缘,两面被分枝短柔毛;茎下部叶有叶柄,向上叶柄逐渐缩短或近于无柄。总状花序顶生,具多数花;萼片4,条状长圆形,先端钝,长约2mm,边缘膜质,背面有分枝细柔毛;花瓣黄色,匙形,与萼片近等长;雄蕊6,几与花瓣等长,基部并有爪;雌蕊1,子房圆柱形,花柱短,柱头呈扁压的头状。长角果圆筒状,长2.5-3cm,无毛,稍内曲,与果梗不成直线,果辩中脉明显。种子每室1行,形小,多数个圆形,稍扁,淡红褐色,表面有细网纹,潮湿后有粘
胶物质。花、果朝为4-7月。
功效分类
止咳药;利水药
心力衰竭中医治疗
一、桂枝赤芍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活血化瘀,益气通脉。主治心力衰竭。证见咳嗽,粘痰,咯之不利,胸闷气短,口唇紫绀,苔薄舌边有齿痕,脉数而时一止。
【处方组成】桂枝9克,赤芍12克,川芎6克,桃杏仁12克,丹参12克,葶苈子、万年青根、麦冬各15克,鱼腥草、开金锁、益母草各3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
二、人参附子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人参9克,制附子9克,五味子9克,黄芪30克,丹参30克,麦冬30克,泽泻30克,猪苓30克,北五加皮6克,川芎10克,葶苈子15克。
【用法用量】熬成药膏(每毫升含生药1克),50毫升/日,分3次口服,2周1疗程。
三、黄芪茯苓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温通血脉,利水渗湿。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黄芪、茯苓各50克,丹参、防己、葶苈子、车前子各30克,附子、桂枝各12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2~3次温服。
四、附子红参桂枝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益气温中,活血凉血。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附子6~9克,红参3~6克,桂枝3~9克,白术10~15克,茯苓10~30克,赤芍、葶苈子各9~15克,黄芪15~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
【宜忌】服药期间一律停用洋地黄制剂及速效利尿剂,低盐饮食;因肺部感染、风湿性活动期而病情加重者,可酌用西药以祛除病因。
五、黄芪党参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益气温中,活血凉血。主治充血性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附子6~9克,红参3~6克,桂枝3~9克,白术10~15克,茯苓10~30克,赤芍、葶苈子各9~15克,黄芪15~30克,生姜3片,大枣3枚。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10剂为1疗程。
【宜忌】服药期间一律停用洋地黄制剂及速效利尿剂,低盐饮食;因肺部感染、风湿性活动期而病情加重者,可酌用西药以祛除病因。
六、大枣枳实治心力衰竭
【功能主治】利水消肿,补中益气。主治心力衰竭。
【处方组成】大枣15枚,积实30克,葶苈子40克。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分3次服。
中药葶苈子药用配方
①治肺壅咳嗽脓血,喘嗽不得睡卧:甜葶苈二两半(隔纸炒令紫)。为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六分,不拘时温服。 (《世医得效方》葶苈散)②治嗽: 葶苈子一两(纸衬熬令黑),知母一两,贝母一两。三物同捣筛,以枣肉半两,别销沙糖一两半,同入药中为丸,大如弹丸,每服以新绵裹一丸含之,徐徐咽律,甚者不过三丸。 (《箧中方》含膏丸)③治上气咳嗽,长引气不得卧,或水肿,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 葶苈子三升,微熬,捣筛为散,以清酒五升渍之,春夏三日,秋冬七日。初服如胡桃许大,日三夜一,冬日二夜二,量其气力,取微利为度,如患急困者,不得待日满,亦可以绵细绞即服。 (《外台秘要方》)④治咳嗽痰涎喘急: 葶苈半两,半夏(生姜汁浸软,切作片子)半两,巴豆四十九粒(去皮,同上二味一处炒,候半夏黄为度)。上件除巴豆不用,只用上二味为细末,每服一钱,以生姜汁入蜜少许同调下,食后。(《杨氏家藏方》葶苈散)⑤治肺痈喘不得卧: 葶苈(熬令黄色、捣,丸如弹子大),大枣十二枚。上先以水三升,煮枣取二升,去枣内葶苈,煮取一升,顿服。(《金匮要略》葶苈大枣泻肺汤)⑥治卒大腹水病: 葶苈一两,杏仁二十枚。并熬黄色,捣,分服,小便去,瘥。(《补缺肘后方》)⑦治阳水暴肿,面赤烦渴,喘急,小便涩:甜葶苈一两半(炒,研末),汉防己(末)二两。以绿头鸭血及头,合捣万杵,丸如梧子大,甚者,空腹白汤下十丸,轻者五丸,日三、四服,五日止。小便利为验。 (《外台秘要方》)⑧治肿满腹大,四肢枯瘦,小便涩浊:甜葶苈(纸隔炒)、荠菜根等分。上为末,蜜丸如弹子大。每服一丸,陈皮汤嚼下,只三丸,小便清,数丸,腹当依旧。(《三因方》葶苈大丸)⑨治男女大小头面手足肿: 苦葶苈炒研,枣肉和丸,小豆大,每服十丸,煎麻子汤下,日三服,五七日小便多,则消肿也。 忌咸酸生冷。 (《外科精义》)⑩治膜满口舌干燥, 此肠间有水气: 防己、椒目、葶苈(熬)、大黄各一两。上四味,末之,蜜丸如梧子大。先食饮服一丸,日三服,稍增,口中有津液渴者,加芒硝半两。 (《金匮要略》己椒苈黄丸)(11)治头风疼痛: 葶苈子为未,以酒淋汁沐头,三、四度。(《肘后方》)(12)治瘰疬结核: 葶苈子二合,豉半斤(汤浸令软)。上药,都捣熟,捻作饼子如钱厚,安在疬子上,以艾炷如小指大,灸饼上,五日一度,灸七壮。(《圣惠方》葶苈饼子法)(13)治小儿白秃:葶苈捣末, 以汤洗讫涂上。(《子母秘录》)(14)治月经不通: 葶苈一升。为末,蜜丸如弹子大。绵裹纳阴中,入三寸,每丸一宿易之,有汁出止。(《千金方》)(15)治疳虫蚀齿:葶苈、雄黄等分。为末,腊月猪脂和成,以绵裹槐枝蘸点。 (《金匮要略》)
止咳平喘什么药最有效 葶苈子泻肺平喘
葶苈子为十字花科植物独行菜或播娘蒿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趁“北葶苈子”,后者称“南葶苈子”,夏季果实成熟时采割植株,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苦,辛,大寒。归肺,膀胱经。
功能主治: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痰涎壅肺,喘咳痰多,胸胁胀满,不得平卧,胸腹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3-10g。包煎,研末服3-6g。
独行菜的介绍
独行菜(学名:Lepidium apetalum)是十字花科独行菜属的植物。 又名辣辣菜(《植物名实图考》),腺茎独行菜(《秦岭植物志》,葶苈子、北葶苈、苦葶苈(药材名通称)。
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高5~30厘米:茎直立或斜升,多分枝,被微小头状毛。基生叶莲座状,平铺地面,羽状浅裂或深裂,叶片狭匙形;茎生叶狭披针形至条形,有疏齿或全缘:总状花序顶生;花小,不明显;花梗丝状,被棒状毛;萼片舟状,呈椭圆形,无毛或被柔毛,具膜质边缘;花瓣极小,匙形,白色。短角果近圆形,种子椭圆形,棕红色,平滑。主产河北、辽宁、内蒙古等地。[1]
嫩叶作野菜食用;全草及种子供药用,有利尿、止咳、化痰功效;种子作葶苈子用,可作药用,亦称事苗子;亦可榨油。
中药葶苈子茶疗食谱
1、葶苈子茶
[材料]葶苈子5g、绿茶3g。
[做法]用200ml开水冲泡后饮用,冲饮至味淡。
[功效]行水下气。
[用途]肺壅喘急、痰饮咳嗽;水肿胀满。
[来源]传统药茶方。
2、葶苈子酒
[材料]葶茵子200克,米酒5000克。
[做法]将葶茵子微火炒后研碎,以绢袋盛之,扎紧口,放入小坛内,注入米酒封固,7天后开封,弃去药袋即成。
[用法]每日2次,每次饮服约20毫升,以小便利为度。
[养生提示]泻肺定喘,行水消肿。适用于肺雍喘息,痰饮咳嗽,水肿胀满,或遍体气肿,或单面肿,或足肿等症。但肺气不足、体质虚弱者慎用。
3、芩葶茶
[材料]黄芩5g、葶苈子3g、绿茶3g。
[做法]将黄芩、葶苈子用250ml水煎开后,冲泡绿茶5~10分钟即可,冲饮至味淡。也可直接冲泡饮用。
[功效]清热祛痰。
[用途]支气管炎;肺热咳嗽、痰黄稠。
中药葶苈子的功效
消痰平喘或泻肺平喘,泻肺主要是泻痰水,主治热症痰水壅盛重症,喉中痰鸣,胸腹水肿,面目浮肿。用葶苈子的泻,泻实,痰水或痰浊,泻肺实,主要不在清肺热,当然泻肺热是次要方面,与桑白皮不同,泻肺热不同,它偏重于泻肺实,泻痰水。主治痰水壅盛的实证。利水退肿。用于湿热水肿,它苦寒性比桑白皮甚。经年来发现它有很好的强心作用。对心衰的水肿和喘息有较好的效果。这种病大量的是虚证或虚实夹杂,甚至虚寒的,这种情况常出现在肺气肿、肺心病,尤其是肺源性的心脏病,开始时是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发展成肺气肿,最后造成心力衰竭,心衰的肺心病,所以多偏虚寒,葶苈子通过强心,有利于利尿消肿,减缓痰水壅盛的气喘,这时与苦寒药性不适宜,所以往往配伍温补药黄芪、白术、附子温补阳气。它的种仁细小,汤剂要包煎。
1.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
2.利水消肿,用于水肿、悬饮、胸腹积水、小便不利等。肺为水之上源,肺气壅实,则气化失司,水道不通而水肿胀满。本品泄肺气之壅闭而通调水道,利水消肿。治腹水肿满属湿热蕴阻者,配防己、椒目、大黄,即己椒苈黄丸。治结胸证之胸胁积水,配杏仁、大黄、芒硝,即大陷胸丸。
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1、寒喘
治法:温肺化痰、止咳平喘。
方药:定喘汤。
组成:炙麻黄、杏仁、细辛、灵芝、苏子、制附片、厚朴、仙灵脾、白芍、陈皮、法半夏、甘草。
2、热喘
治法:清热化痰、泻肺平喘。
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味。
组成:麻黄、杏仁、甘草、石膏、葶苈子、大枣、蝉蜕、地龙、桔梗、枳壳、川贝母、蒲公英。
葶苈子的功效与作用 泻肺平喘
葶苈子能泻肺平喘,用于痰涎壅盛,喘咳不得平卧之证。本品苦降辛散,性寒清热,专泻肺中水饮及痰火而平喘咳。常佐大枣以缓其性,如《金匮》葶苈大枣泻肺汤。临床常配苏子、桑白皮、杏仁等泻肺平喘。《开宝本草》: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葶苈子的营养价值 止咳
有研究认为,葶苈子炒制(温度不宜太高)后,芥子甙溶出量增高,止咳作用增强,且刺激性芥子油减少。止咳平喘可考虑采用炒制法。